泰國銅什麼佛
A. 泰國佛教被信仰的六大佛是什麼
您好。泰國佛教屬於南傳佛教,所學的是《巴利三藏》。巴利三藏記載過有七佛以及二十八佛。 而受供奉的一般多為果德瑪佛陀,也就是釋迦牟尼佛。在果德瑪佛陀之前,還有許多位佛陀曾經出現於世間,其中包括經常提到的六位過去佛陀,他們依次是:維巴西佛(Vipass?)、西奇佛(Sikhi)、韋沙菩佛(Vessabhu)、咖古三塔佛(Kakusandha)、果那嘎馬那佛(Konàgamana)、咖沙巴佛(Kassapa),他們與現在的果德瑪佛並稱為「過去七佛」。
B. 我見過一尊四頭八手的銅鍍金佛像,誰能幫我介紹一下歷史
四面佛,人稱「有求必應」佛,該佛有四尊佛面,分別代表愛情、事業、健康與財運,掌管人間的一切事務,是泰國香火最旺的佛像之一。對信奉佛教的人來說,到曼谷來不拜四面佛,就如入廟不拜神一樣,是一件不可想像的事。據說四面佛的靈驗超乎尋常,因此,有些遊客為了在四面佛前許誓還願而多次往返泰國,更有許多港台影視明星,年年都來泰國膜拜四面佛,可見四面佛的魅力。
四面佛原名「大梵天王」梵文(Brahma)為印度婆羅門教三大神之一,乃是創造天地之神、眾生之父,天王在天界中法力無邊,掌握人間榮華富貴,具備崇高之法力。大梵天王有四面、八耳、八臂、八手,每手所執之物均有其深長意義:一手持令旗(代表萬能法力);一手持佛經(代表智慧);一手持法螺(代表賜福);一手持明輪(代表消災、降魔、摧毀煩惱);一手持權仗(代表至上成就);一手持水壺(代表解渴、有求必應);一手持念珠(代表輪回);一手持接胸手印(代表庇佑)。
人們在拜四面佛時,通常用鮮花、香燭、木象祭神,或者將麻雀放生,有的則雇幾名穿著泰國古代民族服裝的少女在佛像前隨著音樂邊歌邊舞,意在祭神、謝神或還願。
C. 求各路大神指教這是尊什麼佛 銅佛像
從造像風格來看是典型的的藏式佛像,從身形、服飾、手印來看,是一尊度母像。因圖片上有些細節看不清,末學不能確定是白度母還是綠度母,若能看到額上有第三隻眼,手心和腳心都各有一隻眼睛的話,就是白度母,若沒有就是綠度母!
不管是白度母還是綠度母都是觀自在菩薩的化現,唐譯佛典中稱作「多羅菩薩」,藏傳佛教多稱作「救度母」或「度母」。度母有許多不同的化現,包括有二十一度母、五網路母等等。綠度母為所有度母之主,現全身綠色之少女相,慈悲端嚴,一面二臂,左手以三寶印執藍色烏巴拉花,花莖曲蔓至耳際,右手與願印,是所有度母的主尊。白度母身形、手印、持物皆與綠度母相同,不同之處是其膚色為白色,全身有七隻眼睛,眉心中央有第三隻眼睛,雙手雙腳各有一眼,故又稱為「七眼佛母」。 據《大方廣曼殊室利經》的《觀自在菩薩授記品》所載:觀自在菩薩入普光明多羅三昧,以三昧力,由眼中放大光明,多羅菩薩即由光明中而生。此多羅菩薩以慈悲光普照眾生,憐愍眾生猶如慈母、救度眾生出離生死苦海。其密號為悲生金剛(由大悲觀世音菩薩而生之義)、行願金剛。
D. 泰國佛牌有哪些品種
泰國佛牌的品種有:崇迪佛、掩面佛、四面佛、葯師佛、坤平佛、西瓦里等。
1、崇迪佛
崇迪佛是泰國五大古佛之一,也是五大古佛之首,被稱為萬佛之王,又被稱為保命佛牌,是國內人、泰國人選擇最多的佛牌之一。
2、掩面佛
掩面佛雙手掩面,是最具福態的佛牌法相之一,又名必打佛。
3、四面佛
四面佛屬於近代比較興旺的佛牌,也被稱為成願之神、有求必應神。其實四面佛只是國內一些人的叫法而已,它實際的名字是四面神,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的大梵天王。
4、葯師佛
葯師佛也是非常著名的佛牌,不過國內卻總是會把它理解為保平安或者消災解難的佛牌。
5、坤平佛
坤平佛在國內很出名,是屬於人緣類的聖物。一般人們會用它來求姻緣,保佑事業財運順利。
6、西瓦里
西瓦里也叫行走佛,是泰國五大財佛之一。
E. 泰國佛像都叫什麼名字
泰國地區,於托羅瓦底時(6-11世紀)開始製造佛像,已發現的共數十種;洛武里時代七種,昌盛時代十種,素可泰時代八種,大城時代七種,曼谷樂達納歌信時代共有四十種。
泰國人民相信,各個時代的佛像造型,均隱含反映該時代的民情風俗和國運之興衰。茲略介紹泰國各時代佛像其具有一定代表性者的某些特點給大家參考。
一、 托羅瓦底佛像:佛面方、佛鼻扁、佛唇厚、佛眉彎似翅膀狀、螺狀佛發大,佛頂光呈圓狀,佛下巴有一道橫線。
二、 洛武里時代佛像:佛面方、佛眉直、下巴平、胸前袈裟作橫截式。
三、 昌盛時代前期佛像:佛面圓,佛鼻彎、佛眉高、佛嘴小、螺狀佛發較大、佛光似含苞蓮花、佛下巴作「結子」狀,佛身壯碩,佛胸圓大,袈裟前端作蜈蚣齒狀,常作雙盤式結跏跌。
四、 昌盛時代後期佛像:佛面鵝蛋形、佛口微開、螺狀佛發小、佛光作火焰狀、佛身壯碩、佛胸圓大、袈裟前端作蜈蚣齒狀。
五、 素可泰佛像:佛面作鵝蛋形,佛眉彎、佛口微開、螺狀佛發小、佛光作火焰狀、佛腰細、袈裟長至佛臍、作單盤式結跏跌。
六、 烏通王和大城時代佛像:佛面方、佛鼻扁、佛口闊、下巴平、螺狀佛發小、佛光作火焰狀、額發間有一條表示細發的線狀、佛身壯碩、佛腰細、袈裟作橫截狀、常作單盤式結跏跌坐。
F. 泰國人都信什麼佛呀
泰國是佛教之國,大多數泰國人信奉四面佛。
佛教徒佔全國人口的九成以上。
泰國的佛教是小乘佛教,佛寺佛塔眾多,因此有"千佛之國"的美稱。
佛教對泰國的政治、經濟、社會生活和文化藝術等領域都有著重大影響。
另外,南部馬來族信奉伊斯蘭教,約占總人口的4.66%。也有少數人信奉基督教和印度教等
幾百年來,無論是風俗習慣、文學、藝術和建築等各方面,幾乎都和佛教有著密切關系。在泰國,凡是信佛教的男孩子,到了一定年齡,都要一度削發為僧,連王室和貴族也不例外。到泰國旅遊,處處可見身披黃色袈裟的僧侶,以及富麗堂皇的寺院。因此,泰國又有"黃袍佛國"的美名。佛教為泰國人塑造了道德標准,使之形成了崇尚忍讓、安寧和愛好和平的精神風范。
G. 泰國比較靈驗求財佛
當然是曼谷四面佛啦!禮神拜神之前建議先在無相銅爐定一款天然的招財祈福香,不建議在路邊地攤上隨意購買一些化學香,以免對四面佛失敬。拜的時候一定要順時針拜,一定要誠心祈福,每個面供奉3枝香,一支蠟燭,一個花串。拜四面佛的一些禁忌要注意:不要在別人誠心拜佛的時後面喧嘩以及把別人當照片背景;不要殺生;衣著不能暴露。四面佛很靈的,願望成真之後一定要去還願的哦。
H. 泰國佛牌種類和寓意 關於泰國佛牌種類和寓意
1、崇迪佛:崇迪佛是泰國五大古佛之一,也是五大古佛之首,被稱為萬佛之王,又被稱為保命佛牌,是國內人、泰國人選擇最多的佛牌之一。崇迪佛的庇佑非常全面,無論是事業、財運、家庭、健康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庇佑,所以如果是新人,剛接觸佛牌,佩戴崇迪佛佛牌是非常好的選擇。
2、掩面佛:掩面佛雙手掩面,是最具福態的佛牌法相之一,又名必打佛。它在助財運和防小人的方面非常突出,而且特別適合旺偏財,這也是崇迪佛所缺少的方面。不過如果想要配對掩面佛的話,最好搭配崇迪佛。
3、四面佛:四面佛屬於近代比較興旺的佛牌,也被稱為成願之神、有求必應神。其實四面佛只是國內一些人的叫法而已,它實際的名字是四面神,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的大梵天王。佩戴四面佛可以幫忙求子、求姻緣、求工作順利、求財運等。
4、葯師佛:葯師佛也是非常著名的佛牌,不過國內卻總是會把它理解為保平安或者消災解難的佛牌。其實在泰國人嚴重,葯師佛有助於事業財運、實現內心願望的寓意。
5、坤平佛:坤平佛在國內很多人知道,是屬於人緣類的聖物類型。如果有人求姻緣,異性緣,人緣,事業財運順利,多貴人幫助的話,佩戴坤平佛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
6、西瓦里:西瓦里也叫行走佛,是泰國五大財佛之一。它是能夠助招財的佛牌,對財運的幫助非常大。如果是近期求財或者想要改變自己財運的人都可以佩戴它。
7、女王佛:女王佛是五大古佛之一,又名南帕亞。起初這種佛牌是給士兵佩戴的,不過後來逐漸演變成了女性專屬。女王佛被稱為女版崇迪,被認為是全功能性的佛牌類型,與崇迪佛不同的是,女王佛在人緣和個人魅力方面的幫助被認為是非常突出的。不過不建議男士佩戴女王佛,除非湊齊五大古佛一起佩戴。
8、頌扣佛:頌扣佛是五大古佛之一,被稱為富貴佛,出塔的佛塔上以及出土的貝葉經上刻有「有我你永遠不會陷於貧困」,這成了頌扣佛的標志性法效。因此想要求財的人配搭頌扣佛是最好的選擇。
9、朋素潘:朋素潘是五大古佛之一,被稱為「吉祥佛」、「永無絕境佛」。朋素潘的寓意就不論到了哪裡都能夠交到好運、平安順利、吉祥如意。因此想要提升自己的運勢或者正在困境中掙扎的人,可以佩戴朋素潘來幫助自己。
10、帕洛佛:帕洛佛是五大古佛之一,是五大古佛之中擁有最久年份的佛牌,又被稱為「脫險佛」、「化險為夷佛」。它能夠幫佩戴者擋掉一些天災、人禍、小人、口舌是非、各種險情等。
I. 泰國的盎童佛教叫什麼
泰國的盎童佛教叫什麼?泰國的古銅佛教叫太宗,因為他這種也就是所以就叫古中的意思,因為他這種一般都是古蟲,所以他拿這種古鍾的話,那麼他這個古銅佛教也就是叫法拉佛,因為他這個泰國也就是叫印尼佛教
J. 泰國佛教的歷史
素可泰王朝初期的佛教兼揚上座部與大乘,第五代的立泰王精通內外典,著作《三界論》,詳細論述佛教的宇宙觀與人生觀,又領導鑄造佛像,就是現今供奉在彭世洛府大舍利寺的清那叻銅佛,與曼谷善見寺的大銅佛。十四世紀中葉,大城王朝取代素可泰王朝,曾興建佛陀最勝寺、巴考寺;怛萊洛迦王更將舊王宮改為佛寺,命名為最勝遍知寺;拉瑪鐵波底二世更敕造十六公尺高的大佛;頌曇王少年時曾出家,法名凈法,曾下令在1767年,皇室傾軋,內亂頻仍,緬甸乘機入侵,後由漢人鄭信光復,建立吞武里王朝,但只維持了十五年就發生叛亂,鄭信的部將昭披耶查克里,乘機殺害鄭信,開創曼谷王朝。昭披耶查克里就是現今泰國王室之祖拉瑪一世(1782年―1809年在位)。拉馬一世曾校訂三藏,改革僧團;拉瑪三世(1824年一1851年在位)諭令翻譯三藏及特別論典為泰文;他的弟弟是四世1851至一1868年在位),曾出家二十七年,法號金剛智,提倡嚴格持戒,創立法宗派,原有的眾多僧侶就稱為大宗派,泰國僧團自此分成兩派,流傳至今;五世朱拉隆功王(1868年一1910年在位)以泰文刊行巴利語聖典,創建大舍利寺學院為高級巴利文研究中心,皇冕學院為高級佛學研究中心,並發行《法眼雜志》迄今,是泰國佛教流通最久的刊物;拉瑪六世(1910年―1925年在位)著有《佛陀覺悟什麼》、《東方猶太》等書;拉瑪七世(1925年―1934年在位)改編巴利三藏,成為泰國現行最完備、最新編的巴利三藏;拉瑪八世(1934年一1946年在位)時,佛教僧伽組織曾仿照國會形式,僧王為最高領袖,下設僧伽部長、僧伽議會、僧伽法庭。拉瑪四世到六世期間所修建的佛統大塔,高約120餘公尺,周圍240公尺,為泰國最大的佛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