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國王是如何簽名的
Ⅰ 每任泰國王都會取一個中文名,這有哪樣的講究
說起泰國很多人都會想到人妖、沙灘、香米等標簽,殊不知泰國的王室也是一個比較特別的存在,在當今世界平等民主的思潮下,泰國國王仍然有著極高的權力,行使者類似封建時代的統治。除此之外,泰國王室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每一任泰王都必須有一個中國名字,即便他們並不是中國人。這又是為何呢?
▲ 現任泰王拉瑪十世
雖然清朝已經滅亡了一百多年,但今天的泰國王室仍然遵循的這個傳統,比如如今的泰國國王拉瑪十世,其泰國名字叫做「瑪哈·哇集拉隆功」,而且中文名字叫做鄭冕,就是如此。
Ⅱ 泰國國王
泰國現任國王,普密蓬·阿杜德 ( Bhumibol Alyadej )1927年12月5日生於美國馬薩諸塞州的坎布里奇(當時其父在哈佛大學學醫),是泰國前國王拉瑪八世阿南塔之弟,兩歲時喪父。1933年隨母移居瑞士洛桑,曾在洛桑大學攻讀理科。1945年回國。1946年6月9日,他的哥哥阿南塔·瑪敦國王突遭暗殺後,他繼承王位,1950年5月舉行加冕典禮,為泰國王拉瑪九世。同年6月又赴洛桑繼續學習,1951年12月回國。
能講流利的法語,德語。喜好爵士樂,能演奏多種樂器,還會作曲、作詞,曾獲奧地利音樂學院音樂博士學位。他是快艇和風帆好手,曾代表泰國參加國際快艇賽得過獎牌,還曾駕風帆橫渡泰國灣。
21歲時在瑞士超速開車發生意外致使右眼失明,康復過程中結識王族出身的詩麗吉,1950年4月與她成婚,育有3女1子。詩麗吉王後早年曾在法國、丹麥、英國等國生活和學習。她長期從事社會福利工作。詩麗吉王後興趣廣泛,對歷史、文化、藝術以及扶貧、環保等問題有研究。
Ⅲ 泰國歷任國王為什麼都有中文名泰國歷任國王為什麼都有中文名
1、泰國也是歷經多次改朝換代,並非每一代王朝的國王都有中文名字;
2、老實說,只有從1782年開始至今的卻克里王朝(又稱為「曼谷王朝」)才有漢姓;
3、卻克里王朝第一代國王拉瑪一世,原名:昭披耶卻克里,是當時泰國國王鄭信手下的將軍。在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發動政變,殺死鄭信,自立為君。因為泰國(當時稱為「暹羅」)是清朝的屬國,拉瑪一世不敢告訴清廷他篡位的實情,因此他向清廷上表的文書中堅稱鄭信是病逝,他是鄭信的兒子鄭華。清廷信之,封其為暹羅國王。
此後拉瑪二世登基進貢稱「鄭佛」,三世王、四世王各自稱為「鄭福」、「鄭明」,皆以鄭姓。現任泰國國王拉瑪十世叫做瑪哈·哇集拉隆功,他的中文名字叫做鄭冕。
PS:鄭信是泰國著名君主,華裔,原籍中國廣東澄海縣華富村(今汕頭市澄海區上華鎮)。
Ⅳ 泰國到處可見國王的畫像,泰國人對國王究竟有多敬重
泰國人對國王非常尊敬,不能對國王隨意發表評論,不然就要被抓緊監獄。
國王是國家的象徵,國家的精神領袖,國家的國家之魂,受到所有國家人民的贊揚。每個年齡的王者榮耀形象都深入人心,這也是微妙的影響。國王在位期間,幾乎所有的人都從人民那裡得到了利益,給他們帶來了和平。政治局勢有危機的時候,就像泰國的國王普密蓬·阿杜德曼國王一樣,國王會在沒有力量的情況下介入解決。德曼是其中之一,被稱為國家之魂。
Ⅳ 泰國國王拉瑪一世簡介拉瑪一世是怎麼建立曼谷王朝的
泰國國王拉瑪一世簡介拉瑪一世是怎麼建立曼谷王朝的?下面就我們來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一番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幫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雖然拉瑪一世的帝位是舉兵搶過來的,可是他的施政工作能力與鄭信對比不遑多讓,他奮發圖強,加強曼谷王朝對泰國的執政,在政冶、經濟發展、國防、文化藝術等都是有非常好的做為,是泰國在歷史上的一代賢君。
直到公年1809年,當政27年的拉瑪一世因病病逝,長年72歲,由與王後生的長子拉瑪二世承繼帝位。很多年以後,拉瑪一世的子孫後代拉瑪六世當政期內,引入泰國傳說故事拉瑪,把自己的君王頭銜列入拉瑪六世,而且追尊祖輩五代君王為拉瑪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五世,後面的曼谷王朝國王沿用迄今,因此直到那個時候,拉瑪一世才被後人稱之為拉瑪一世。
Ⅵ 泰國旅遊注意事項 泰國的風俗有哪些
旅遊忠告
1、注意尊重當地的習俗,尊重泰王室成員,尊重佛教禮儀。泰國王室受到特別的崇敬和尊重,在隨處可見的國王畫像面前請保持恰當的禮儀,不要用手指點,同時要注意言辭。在泰國切不可與人討論關於國王、王室的話題,有可能會觸犯法律。
2、 進入寺廟參觀請需要注意著裝,不可太過暴露,不能身穿吊帶或無袖裙,裙子或褲子需要過膝。進入佛殿之前必須要脫鞋,但在佛寺周圍行走不必脫鞋。不能踩門檻,不可攀爬院牆、佛塔。有的寺廟禁止拍攝佛像,需要留意一下指示牌。每尊佛像不論大小、完整程度,都是神聖物品,不要攀爬或踩踏佛像,不要把小佛像放在褲兜里。
3、泰國法律規定,嚴禁在公共場所吸煙。如有需要,需要找到專門的吸煙室,在訂酒店房間時也請說明需要入住可吸煙房間(Smoking Room)。
4、在泰國騎車或開車時應靠左行駛,不要在路中央行駛,也不要隨意停放車輛。騎摩托時一定佩戴頭盔,遵守當地交規,避免發生事故。
5、泰國雖熱,空調溫度卻開得很低,旅程請准備長衣防涼。
6、每天8:00和18:00,很多公共場合會播放泰國國歌,凡是聽到國歌聲的泰國民眾都會立定,停下手頭所有的事情,以表示敬意。在電影院看電影之前,也會播放紀念泰國國王的奏樂,全體人員起立致敬,請注意起立。
7、中國駐泰使館提醒中國公民,入境泰國需要隨身攜帶2萬泰銖現金(約合4000元人民幣)或等值外幣,銀行信用卡等無效。泰移民官以隨機方式抽查,現金不足額者將被拒入境。這一規定適用包括落地簽在內的各種簽證入境人士。
風俗禁忌
皇室禁忌
1、泰國人都非常尊重他們的國王、王後以及王室家族,因此在別人面前批評王室要絕對慎重,泰國法律有對王室不敬罪的處罰條例。因此遊客要小心表現適當的禮儀,如在公眾場合有王室人員出席時, 最好是留意其他人的動作,跟著照做。
2、身為遊客聽到演奏泰國國歌,應馬上停止活動並肅立。
社交禮儀
1、當泰國人互相打招呼時,不會採用典型的握手方式,而以雙手合十, 狀似禱告;泰國人稱"wai"。一般來說,年幼的先向年長的打招呼,而年長的隨後回禮合十。
2、以足部的下肢指向他人是不禮貌的行為。所以,與人對坐,應該避免這種情況出現。或若,向某人指示任何東西,請以手代腳。
3、泰國人認為」頭部」在字義上或象徵上是身體上的最高部分。因此,他們是不容許撫拍任何人的頭部,縱使是友善的表現。同樣,觀察泰國人的社交聚會,年青人會在年長人士前刻意地把頭部垂下,下至不高於年長人士的身高,以免留下"看不起"他們的印象。
4、公開宣示男女之間的愛意行為是難以接受的。你可能看過一些十分西化的年青夫婦,手牽手的情景,但是,這樣子只在開明的社群中常見。
5、在泰國,發脾氣是下下之策,特別是公然地發脾氣,至於想要的也將無法得逞。泰國人認為這樣子代表了卑劣的儀態。然而,保持冷靜和平抑情緒則是上上之策,至於想要的也將得心應手。
6、若泰國人以你的名字代替姓氏稱呼你時,如:卜克先生或瑪莉女士,千萬不要感到驚訝。因為,他們是這樣互相稱呼的,一般尊稱"Kun"(先生、太太、女士)在名字前。
7、通常泰國女性都是比較保守的,請不要在未經她們同意的情況下,觸摸她們(身體)。
8、泰國人認為人的右手清潔而左手不潔,左手只能用來拿一些不幹凈的東西。因此,重要東西用左手拿會招來嫌棄。左撇子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不注意,但在正式場合絕對不可以。在比較正式的場合,還要雙手奉上,用左手則會被認為是鄙視他人。泰國人吃飯用右手,給別人遞東西時也用右手,以示尊敬。如不得已要用左手時,先應說聲「左手,請原諒」。
9、與左手一樣,腳掌也被認為是不凈的。在入坐時,應避免將腳放在桌子上。用腳尖撞人或指人都會被嚴厲地呵斥,也絕對不能把腳掌沖向佛。泰國人認為腳部是卑賤的,只能用來走路,不能幹其他事情,例如用腳踢門和用腳指東西等。坐著時,不要翹起腳和把腳底對著別人。婦女落座,要求更為嚴格,雙腿必須並攏,否則會被認為是不文明,缺乏教養。
10、在泰國的公眾場合,不要做出有損風貌的舉動,如擁抱、親吻或握手,這被認為是不符合當地風俗的。另外,僅在某些海灘允許裸體曬日光浴,在其他地方,泰國人不喜歡這種行為,盡管未構成犯法,但是違背泰國人的佛教理念。泰國男女間講究授受不親,即使在公開場合跳舞時,身體也不可接觸。
11、泰國人不用紅筆簽名,因為泰國人死後,要在棺材口寫上其姓氏,寫時用的是紅筆。泰國人喜愛紅、黃色, 禁忌褐色。人們習慣用顏色表示不同日期:星期日為紅色,星期一為黃色,星期二為粉紅色,星期三為綠色,星期四為橙色, 星期五為淡藍色, 星期六為紫紅色。人們常按不同的日期, 穿不同色彩的服裝。過去白色用於喪事, 現在改為黑色。
12、在人經常走過的地方,如門口、房頂等禁止懸掛衣物,特別是褲衩和襪子之類。
13、在一些農村裡,忌贊美別人小孩子長得漂亮。
14、不能揀水燈。泰國人在泰歷的每年12月月圓時要舉行水燈節,這是泰國最熱鬧的一個節日。在觀看水燈時一定要注意,無論那水燈多麼精緻美麗,都絕對不能揀起來,否則就會受到嚴厲的懲罰。
15、避免談論的問題:政治、腐化、王室成員。即使是朋友之間,也不喜歡談論個人問題。
16、假如你冒犯了別人,要微笑,說「對不起」以示歉意,還要雙手合十。
17、進入泰國人的住宅之前要脫鞋,不能踩門檻。如果主人坐在地板上,客人要照樣行事。腳不要交叉,把腿卷屈在身體下面,不要露出腳底。
18、給泰國人送禮,最好選用有包裝的食物、糖果等,並以右手遞給受禮者。如果泰國人送你一件禮品,在接受禮品前應先合十向他們表示感謝。除非對方要你打開,否則不要當面打開。
宗教禁忌
1、泰國寺院是泰國人公認的神聖地方。請在進入佛教寺廟時衣著得體端莊, 身著任何的短裙、短褲或袒胸露背裝都將不得入內。在進入到佛堂、回教寺或私人住宅時, 遊客需要脫鞋, 並注意不可腳踏門檻。
2、游覽佛寺前, 先檢查一下衣著, 袒胸露背者及穿短褲、背心者是禁止入內的, 甚至襯衣沒塞進褲子、袖管翻卷在胳膊上的人也不準進佛寺的門。遊客在進入佛殿前還要脫鞋,否則, 會被視為沾污佛堂。遊客如果對寺廟、佛像、和尚做出輕率的舉動, 就被視為罪惡滔天。拍攝佛像尤其要小心, 絕對不可爬上佛像拍照。
3、不要觸摸佛像,不要爬上寺院內外的任何一尊佛像。對所有佛像, 不管大小都要尊敬。不要把佛像放在褲袋內, 泰國人認為身體的下部接觸佛像是對佛像的褻瀆。不能手指僧侶, 不能接觸(身體)僧侶。尤其女性不許與僧侶握手, 在汽車上不許與僧侶鄰坐, 即使是僧侶主動前來打招呼(外國女性常遇到)也應禮貌地拉開距離。
4、女士若想將東西奉給僧侶, 宜托男士轉交, 如果要親手贈送, 那麼僧侶便會張開一塊黃袍或手巾, 承接該女士交來的東西, 過程中僧侶是不容許碰觸女性的。
5、 遇女尼時, 男子亦要小心不要觸及她們身體。
6、遇見托缽化緣的和尚, 千萬不能送現金, 因為這是破壞僧侶戒律的行為。
7、晴天路遇和尚時, 如果從和尚面前經過, 必須繞開和尚的身影。按佛教說法, 和尚的身影即和尚本人, 跨越和尚的身影, 等於跨越和尚, 這是對和尚不尊重的表現。
8、在給僧侶拍照前, 應先徵得同意, 拍照後應有禮貌地表示謝意。
9、泰國法律中, 有部份是關於保護宗教的, 這些法例不單指佛教, 也包括國內其他信仰。不懂得宗教禁忌的人, 即使並非故意侮辱宗教, 也會引起別人的反感。在清真寺內, 男士要戴帽, 女士應穿長褲或長裙, 頭發用領巾包紮。進入清真寺內也要脫鞋。
Ⅶ 泰國的習俗
泰國習俗比主要包括「基本習俗」和「生活習俗」兩部分。可概括如下:
一、基本習俗。
當泰國人互相打招呼時, 不會採用國際流行的握手方式, 而以雙手合十, 狀似禱告;泰國人稱"wai"。一般來說, 年幼的先向年長的打招呼, 而年長的隨後回禮合十。
避免談論政治和王室問題。假如你冒犯了別人,要微笑雙手合十說「對不起」以示歉意。進入泰國人的住宅之前要脫鞋,不能踩門檻。如果主人坐在地板上,客人要照做。腳不要交叉,把腿卷屈在身體下面,不要露出腳底。
泰國人喜歡以有包裝小禮物為禮,並以右手或雙手遞給受禮者。如果泰國人送你禮品,在接受禮品前應先合十向他們表示感謝。
Ⅷ 泰國國王為什麼會有印度名
詩琳通公主不僅是中國通,對本國典制更是熟稔。泰國大王宮曾經於1982年進行過一次大規模維修,即由詩琳通公主奉泰王之命親自主持。
熟悉詩琳通公主的人知道,詩琳通公主的名字是MahaChakriSirindhorn,中間帶有Maha等印度色彩濃厚的詞語。而如果看看詩琳通公主的父親,當今泰王普密蓬,名字則為BuhumibolAlyadej,來自梵文bhūmibalaatulyatēja,為「大地的力量」之意,也頗具印度風味。
為什麼泰國的王室會有如此印度風格的名字呢?
當今泰王普密蓬,是世界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王
泰人的起源
泰國人屬於台人的一支,台人主要包括今天中國廣西、貴州、雲南等地的壯族、布依族、傣族,緬甸撣邦的撣族,越南北部的儂族以及泰國、寮國的大部分居民。雖然這些人的自稱、他稱多種多樣,但是實際上都是有著近親關系的兄弟民族——從中國雲南剝隘一直到泰國曼谷,相鄰的台人村莊城鎮之間基本都可以通話,形成一條綿延千里的連續統。
剝隘差不多是台人北部區域的代表
根據台人自身對民族史的敘述和歷史書證、考古研究,台人祖先原居住於長江以南的廣大地區,甚至一度山東也有他們的分布。中國古代所謂的「百越人」雖不能肯定全為台人,但是台人佔了很大比例。上古時期百越人名義上的總頭目則是分布在浙江的「大越」的領袖,也就是中國歷史中所謂越國的國君,百越諸部都向其納貢。
上古時期台人是長江流域不可小覷的力量,一直到漢朝,台人仍然不斷向著今天中國西南部擴張。四川就有過大規模的台人進入。甚至直到明朝,台人仍然在貴州取代了當地土著羊黃人。
但是在中國東南部,台人並沒有競爭過南下的 *** 。 *** 的不斷南下使得台人出現了極其深度的漢化現象——台人語言中借入了大量的漢語詞彙,甚至連數詞除了「一」之外幾乎全部借自漢語。中國人熟悉的雲南西雙版納的「西雙」傣語為sipsong,意思是「十二」。實際上就借自漢語的「十雙」(中古音dcipsrong)。
傳統說法認為,在中國宋元之交時,大理國被忽必烈攻滅,導致台人大舉南遷中南半島,趕走同化了當地的南亞語居民,就此成為中南半島上的大族群之一。雖然對大南遷的真實性有所爭議,但是無論如何,13世紀開始,今天的泰國出現了素可泰這樣的台人國家。
忽必烈平定雲南後,派色目人賽典赤·贍思丁治理雲南
南遷伊始,台人並未形成統一的大政權,而是小邦林立。這些單獨的小邦被稱作「勐」(mueang)。起初一勐即為一小型城鎮,控制周圍的一小片領土。中國西雙版納和德宏的大量地名都帶有「勐」,如勐海、勐臘等。同樣,越南西北部原泰族自治區,被稱作泰族十二州的區域也有十二個勐。泰國曼谷的老機場「朗曼機場」的「曼」實際上也是「勐」。
統一國家的興起
隨後伴著勐之間的不斷兼並,一些勐脫穎而出,開始成為大勐,並擁有周邊小勐的宗 *** 。進一步發展下去,終於有一些勐變成實力超群、領土廣闊的城邦,這些大勐有的被稱作「chiang」。這個詞有可能來自漢語的「城」。今日泰國北部「清邁(舊譯'整邁')」、「清萊」,中國西雙版納首府「景洪」中的「清」、「景」均是對這個詞的音譯。
早期台人南下並未深入,兩大台人國家分別以今天泰國北部清盛和中國西雙版納(即所謂「車里土司」)為中心。但南部的素可泰從羅渦和高棉獨立後迅速崛起,在14世紀早期成為各勐的宗主。不過素可泰的輝煌曇花一現,更南方的大城(阿育他亞)崛起,取代了素可泰的地位,而素可泰自身反倒淪為了大城的附屬邦。
伴隨台人中心的不斷南遷,漢文化對台人的影響力漸漸削減,而之前中南半島等國都深受印度文化影響。南遷後台人各邦普遍篤信上座部佛教(中國所謂小乘佛教),更是讓印度文化漸漸開始對台人產生巨大的影響。除佛教之外,一些印度教色彩的概念如濕婆、因陀羅、羅莫也進入台人文化。大城之名即為顯例,這個地名在泰語中為Ayutthaya,直接來自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中的名城Ayodhya.
《羅摩衍那》是最重要的印度史詩之一
同時,從素可泰王朝起,擁有印度名字的泰王也開始多了起來。素可泰的開國君主名叫邦康侯,但是他即位以後則稱為SriIndraditya,全來自印度。當今統治泰國的卻克里王朝更是明顯——自第六位國王開始,受西方影響,國王可被稱為拉瑪某世,並追溯到之前的五位國王,所謂拉瑪正是來自印度教的神話英雄人物羅摩。
國王扮演角色徹底神化則發生於15世紀中期Borommatrailokkanat王統治時期。不但產生了對王室說話或者談論到王室時需要使用的所謂「王室語」,他還確立了新的封建系統,即國內所有的土地都由國王分配給臣民。
混亂的繼承
不過大城王國在許多方面仍然保留了台人國家的遺風。
和中國很早形成了中央集權和流官制不同,大城王國仍然維持了相當程度的封建制度。大城對台人小邦享有宗 *** ,大城遭到攻擊時小邦有義務支援,不少小邦的首領本就是大城王室的成員。
蘭那王國和南方有諸多不同,如文字上就使用蘭那文
但是在大城王國,這樣的宗 *** 並不穩固——這不奇怪,大城之前的素可泰就沒當上幾年老大就慘遭大城控制了。大城王國對於距離較近的小邦可能控制力稍強,但是試圖控制北部強邦、以清邁為中心的蘭那王國就一直不那麼順利。同時,大城王國還得對付西方強鄰緬甸對於自身的威脅。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台人國家普遍並沒有形成有規制的繼承製度。而且由於泰王普遍多妻多子,群子爭位的事情層出不窮。大城王國王朝更迭非常頻繁,來自各個家族和屬邦的貴族紛紛參與爭位。為了能夠加強對邦國的控制,Borommatrailokkanat設立了泰國的副王制度。
泰國的副王稱號為Uparaja,來自梵語。副王一貫選擇國王最親近的親屬,如兒子和同母弟。15——16世紀時,由於北部素可泰/彭世洛王國地位重要,一般來說副王都兼任素可泰國王,住在素可泰地區。
16世紀,大城一共有四大政治家族——烏通、素可泰、素萬那普以及斯坦那孔。為了削弱素可泰家族,出自素萬那普家族的泰王Chairachathirat將素可泰貴族們召集到大城居住,他也並未派駐副王,弟弟到素可泰地區。但是Chairachathirat千算萬算沒有想到威脅其實來自烏通家族。他來自烏通家族的寵妃將他毒死,把同樣來自烏通家族的情人扶上了王位,為了斬草除根,這對狗男女虎毒食子,殺了女方和老王的兒子,還想殺死老王的弟弟,所幸後者及時逃入寺廟當了和尚倖免於難。1548年,出自素可泰家族的Phirenthrathep夥同斯坦那孔家族發動政變,剿滅了篡位者,將王位還給老王的弟弟,自己則成為素可泰國王,號為Mahathammarachathirat.
泰國官方主旋律影片《暹羅王後》正是講述這段歷史
1563年,緬甸再次入侵暹羅,Mahathammarachathirat投降並將自己兒子Naresuan送到緬甸成為質子。隨後與緬甸聯盟共同對付大城。1566年,當時的大城國王趁Mahathammarachathirat前往緬甸時將他的王後和子女招入大城。Mahathammarachathirat搬到了緬王的救兵,大舉入侵大城並攻陷大城,自己當了大城的國王,而把兒子Naresuan封為副王和素可泰國王。
1583年,暹羅和緬甸再次在素可泰地區交戰,作為緬甸入侵的前線,素可泰地區還發生了地震。Naresuan決定將素可泰居民南遷到南部的平原地區。素可泰的重要性就此消亡。大城王國直接合並了素可泰王國。隨著兩國合二為一,指派副王前往素可泰的習慣也沒有了必要性。但是副王的職位仍然存在,大城王宮前修建了另一座宮殿作為副王的住所,副王在泰國也就有了「前宮」的俗稱。
隨著副王職能的轉變,副王的身份也發生了變化。國王一般不再任命自己的兒子為副王,而基本只任命自己的兄弟。同樣,副王繼承王位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進入卻克里王朝以後,只有一位副王最終繼承大位,即拉瑪二世。他作為副王也是相當特殊的——身為拉瑪一世的兒子,在叔叔去世後被任命為副王,卻並不居住在前宮。
對中國歷史熟稔的人一定對皇權和相權之間的爭斗不陌生。副王的安排看似非常合理,實際上卻隱藏著相當的隱患。最終隱患於朱拉隆功大帝(拉瑪五世)統治時爆發。朱拉隆功大帝傾向西化和現代化,但是當時的副王卻是個保守派。離奇的是,1874年,泰國王宮失火,這一事故被認為是副王不滿國王的激進改革所為。
事後副王逃進了英國領事館尋求庇護。朱拉隆功大帝於副王死後終於廢除了副王制度,而學習西方立太子的制度。1924年拉瑪六世制定繼承法,確立嫡長子繼承製。就此,泰國的王位繼承製和西方君主立憲制國家基本接軌。台人和印度的舊俗基本消失。
Ⅸ 泰國人的各種習俗
1、在泰國南部的宋卡府乍汀泊縣的一些地方,當地男子會舉行與大樹成親的儀式。同大樹結婚的儀式,同真正男女結婚的儀式一樣隆重熱鬧,充滿了歡樂的氣氛。
(9)泰國國王是如何簽名的擴展閱讀:
泰國以出家為榮,由於泰國歷代國王都護持佛教,僧侶備受敬重,在社會各階層有很大的發言權。甚至王室儀式、國民教育及生活種種,都以佛教作為規范,而且規定男子年滿二十歲時,至少需要出家三個月,出家的和尚大部分青年僧侶是學生。一般出家後就可以還俗。
一般上都在年屆二十歲或要結婚之前,就作短期出家,表示已屆成年和報答父母養育之恩情。而剃度為僧亦有啟於其他的目的,如有的信徒是病癒後、或許願後成功,為了還願而剃度為僧。
有人則是遇上至親如父母喪事期間剃度,據說可以把去世的父母從苦難中引渡至極樂世界。也有因看破紅塵而長期真實皈依佛祖。
目前泰國擁有三萬多間佛教寺廟,僧侶數目多達五萬餘人。對泰國人來說,剃度為僧是一種傳統,包括皇室成員也不例外。現今曼谷王朝的拉瑪四世就曾出家二十七年,還自創了法宗派。
Ⅹ 泰國王室是怎麼繼承的
泰國的繼承製度規定,王儲首先要在現任國王在位時,沒有被廢除,並滿足《宮殿繼承法》的規定,之後由泰國政府批准王儲繼承王位。
泰國的王權制度興起於13世紀,其中經歷了諸多王朝。現在的泰國王室是由扎克里王朝創立,也是至今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王室之一。歷史上泰國的王朝一直是傳男不傳女,有王子來繼承王位的的。
古代泰國的王室繼承製度有著不成文的規定。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變遷,泰國的王位繼承也漸漸的立法,頒布成了法令。總體來說一共分為三個階段。
現在泰國雖然政府的權力要遠遠大於王室的權利。但由於泰國受到宗教的影響,所以王室在民眾的心裡依然非常有地位。所以泰國政府一直保留著泰國王室,不過現在的泰國王室更多的是一種文化的繼承和歷史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