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十大國寶是什麼
⑴ 各個國家的國寶分別是什麼(動物)
中國的國寶:熊貓
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據第三次全國大熊貓野外種群調查,全世界野生大熊貓不足1600隻,屬於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截止2011年10月,全國圈養大熊貓數量為333隻。大熊貓最初是吃肉的,經過進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齒和消化道還保持原樣,仍然劃分為食肉目,發怒時危險性堪比其它熊種。野外大熊貓的壽命為18~20歲,圈養狀態下可以超過30歲。
⑵ 各國的國寶是什麼
中國的國寶是大熊貓,澳大利亞的國寶是珍獸考拉,俄羅斯的國寶是北極熊。
紐西蘭的國寶是幾維鳥,馬達加斯加的國寶是狐猴,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國寶是極樂鳥。
美國的國寶是禿鷹,英國的國寶是知更鳥,德國的國寶是灰熊。
瑞士的國寶是聖貝爾納狗,西班牙的國寶是公牛,加拿大的國寶是海狸。
尼泊爾的國寶是獨角犀牛,泰國的國寶是大象,挪威的國寶是駝鹿。
日本的國寶是朱䴉,南非有5大國寶:獅子,豹子,大象,水牛,犀牛。
⑶ 泰國三大國寶 國粹
孔劇是泰國傳統文化的代表,其融合舞蹈、音樂、詩歌、繪畫、武術和皮影等各種藝術形式於一身,被看作泰國最美麗的舞劇藝術。孔劇中的猴王形象,就像中國的孫悟空一樣家喻戶曉,是泰國人民機智、靈活的象徵。
泰國國粹之一,泰式古法指壓按摩
人妖 千手佛 和大象
玉佛寺(Temple of the Emerald Buddha)位於曼谷大王宮的東北角,是泰國最著名的佛寺,也是泰國三大國寶之一。建於1784年的玉佛寺是泰國大王宮的一部分,面積約佔大王宮的1/4。玉佛寺是泰國王族供奉玉佛像和舉行宗教儀式的場所,因寺內供奉著玉佛而得名。寺內有玉佛殿、先王殿、佛骨殿、藏經閣、鍾樓和金塔。玉佛殿是玉佛寺的主體建築,大殿正中的神龕里供奉著被泰國視為國寶的玉佛像。玉佛高66厘米,闊48厘米,是由一整塊碧玉雕刻而成。每當換季時節,泰國國王都親自為玉佛更衣,以保國泰民安。每當泰國內閣更迭之際,新政府的全體閣員都要在玉佛寺向國王宣誓就職。每年5月農耕節時,國王還要在這里舉行宗教儀式,祈禱豐收。寺內四周有長約一公里的壁畫長廊,上面繪有178幅以印度古典文學《羅摩衍那》史詩為題材的精美彩色連環畫,並附有泰文譯詩。玉佛寺內的幾塊大瓷屏風上彩繪著中國《三國演義》的故事。
⑷ 各個國家的國寶動物分別是什麼
1、白頭海雕
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大熊貓體型肥碩、豐腴富態,看起來非常的萌萌噠,不僅深受國人喜愛,在世界范圍內也有大量粉絲。
⑸ 各國國寶動物是什麼
如下:
1、中國國寶—大熊貓,大熊貓是我國的國寶大熊貓也是世界上最珍貴的動物之一,其主要分布在我國的四川、甘肅、陝西省的個別崇山峻嶺地區.
⑹ 各個國家的國寶分別是什麼
1.俄羅斯的國寶:北極熊
北極熊(拉丁學名:Ursus maritimus (Phipps, 1774),是熊科熊屬的一種動物,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又名白熊。皮膚為黑色,由於毛發透明故外觀上通常為白色,也有黃色等顏色,體型巨大,兇猛。
北極熊的視力和聽力與人類相當,但它們的嗅覺極為靈敏,是犬類的7倍;奔跑時最快速度可達60km/h,是世界百米冠軍的1.5倍。由於全球氣溫的升高,北極的浮冰逐漸開始融化,北極熊昔日的家園已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在未來的不久很可能滅絕,需要人類的保護。
5.英國的國寶:知更鳥
知更鳥(英文名稱:Robin)是一種小型鳴禽,分布於歐洲、亞洲西部和非洲北部。英國的知更鳥常會飛到園丁身邊找蟲子吃,至於它在歐洲大陸的近親,比起它來便要野性得多了。
英國人無論到那兒定居,心裡總懷念著知更鳥,因而把一些外表大致相仿,其實種屬迥異的鳥類,也稱為知更鳥。於是就出現了印度「知更」、北美「知更」和澳洲「知更」。在亞洲、歐洲和北美洲都有分布
⑺ 泰國三大國寶是什麼
泰國三大國寶:玉佛寺、卧佛寺和金佛寺。
1、玉佛寺位於曼谷大王宮的東北角,是泰國最著名的佛寺,也是泰國三大國寶之一。玉佛寺是泰國佛教最神聖的地方,是查庫里王朝的守護寺和護國寺,是泰國王族供奉玉佛像和舉行宗教儀式的場所,因寺內供奉著玉佛而得名。
(7)泰國十大國寶是什麼擴展閱讀
旅遊注意事項:
1、在曼谷,國王和王室成員是非常受人尊重的,曼谷泰國人室不敬罪的處罰條例,即使外國人也不可觸犯。不要隨便談論或議論王室。遇有王室成員出席的場合,最好是留意其他人的動作,跟著照做。
2、人們視頭部為神聖之地,因此不要隨便觸摸別人的頭部。如果你無意中碰及他人的頭部,應立即誠懇地道歉。特別忌諱外人撫摸小孩(尤其是小和尚)的頭部,小孩子的頭只允許國王、僧侶和自己的父母撫摸。
3、公眾場合不要做出過於親昵的舉動,如擁抱、親吻等。僅在某些海灘允許裸體曬日光浴。
4、避免使用暴力和粗魯的語言,遇事要剋制忍耐——這也是泰國人「樂天安命」的處世態度。
5、人們不用紅筆簽名。因為泰國人死後要用紅筆在棺材口寫上其姓氏。
6、泰歷每年12月15日要舉行水燈節,在觀看水燈時一定要注意,無論那水燈多麼精緻美麗,都絕對不能揀起來。
7、進入寺廟要脫鞋,服裝應整齊、端莊,不能穿背心、短褲進入。女性避免碰觸僧侶,如奉獻財物,可請男士代勞,或直接放在桌上即可。
8、曼谷禁賭,即使酒店房間也不能玩撲克或打麻將。
⑻ 泰國的國寶是什麼
泰國的三大國寶是?
曼谷金佛寺---泰國三大國寶之一
金佛寺,又稱黃金佛寺,是泰國華人對該寺的稱呼,位於華南蓬火車站西南面的唐人街,曼谷火車總站附近,為泰國著名寺廟,泰國三大國寶之一。據說這座寺院由三位華人集資建成,故又稱三華寺或三友寺。
金佛寺
金佛寺因供奉一尊世界最大金佛而聞名。一尊用純金(註:另一說是約60%含金量,此有待考證)鑄成的如來佛像,重5.5噸,高近4米,盤坐的雙膝相距3米有餘,金光燦爛,庄嚴肅穆。是泰國素可泰時代的藝術品,也是泰國和佛教的無價寶。
玉佛寺位於曼谷大王宮的東北角,是泰國最著名的佛寺,也是泰國三大國寶之一。建於1784年的玉佛寺是泰國大王宮的一部分,面積約佔大王宮的1/4。玉佛寺是泰國王族供奉玉佛像和舉行宗教儀式的場所,因寺內供奉著玉佛而得名。寺內有玉佛殿、先王殿、佛骨殿、藏經閣、鍾樓和金塔。玉佛殿是玉佛寺的主體建築,大殿正中的神龕里供奉著被泰國視為國寶的玉佛像。玉佛高66厘米,闊48厘米,是由一整塊碧玉雕戶而成。每當換季時節,泰國國王都親自為玉佛更衣,以保國泰民安。每當泰國內閣更迭之際,新 *** 的全體閣員都要在玉佛寺向國王宣誓就職。每年5月農耕節時,國王還要在這里舉行宗教儀式,祈禱豐收。寺內四周有長約一公里的壁畫長廊,上面繪有178幅以印度古典文學《羅摩衍那》史詩為題材的精美彩色連環畫,並附有泰文譯詩。玉佛寺內的幾塊大瓷屏風上彩繪著中國《三國演義》的故事。
玉佛寺是泰國最著名的佛寺,是泰國唯一沒有和尚居住的佛寺,該寺供奉的68厘米高之玉佛,價值連城,與曼谷的卧佛寺、金佛寺一並被列為泰國三大國寶
泰國卧佛寺
寺位於大皇宮隔壁的卧佛寺又稱菩提寺,卧佛寺是全曼谷最古老的廟,也是全泰國最大的廟宇。這座從艾尤塔雅時代留下的古寺很受卻克里節基王朝皇帝的喜愛,1793年拉瑪一世下令重建卧佛寺,於1801年完成,不過13年的光景,拉瑪三世時又下令重修,把大雄寶殿、方位殿及講經樓都拆了重建,再加蓋兩座塔及卧佛殿,花了17年才完成,拉瑪四世時再添一座塔,便持續這個狀態到現在。
卧佛寺有一系列之"最":它是曼谷歷史最悠久和最大的寺廟,擁有泰國最大的卧佛和最多的佛像和佛塔。卧佛寺內的卧佛全長46米,足掌長度5米,寬1.5米,兩腳掌相疊,各裝飾有珍珠母貝殼鑲嵌而成的108個吉祥圖案。
在卧佛寺內共有99座大小佛塔,高7米的佛塔就有71座,有"塔林"之稱;還有高41米的大型摩訶佛塔4座。在卧佛寺大殿走廊的柱子上、牆壁上及各佛殿、排亭中都刻有很多碑文。碑文在三世王時刻成,其內容有建築、歷史、佛史、醫葯、格言、文學、地理、風俗習慣等,被稱為"泰國的第一所大學" 。
這里至今仍有一所泰國古典 *** 學校,招收國內外學員來培訓古式 *** 術。在大雄殿外面欄桿的柱子和柱子之間,共有154幅以大理石雕刻的"拉瑪堅"故事浮雕圖案,有很高藝術價值。
泰國三大國寶是什麼
首都曼谷城內的金佛寺、玉佛寺和卧佛寺最有名氣,被泰國人民譽為「泰國三大國寶」。
泰國的國寶是什麼
亞洲象,泰國最出名的象
泰國四大國寶有哪些?
曼谷金佛寺
玉佛寺
卧佛寺
似乎從各媒體上報到泰國稱為國寶的就是這三,沒有四大!泰國是佛教國家,所以,國寶當然是寺廟了!
泰國國寶是什麼
泰國的國寶是大皇宮里的玉佛,如果是吉祥物國寶的話是大象。
泰國人為什麼說象是泰國國寶?
泰國是產象大國,一向被稱為「象之國」。在泰國的密林間,經常有象群出沒。泰國人與象關系密切,相處和諧。大象受到人們的尊重和關愛,而象也給人們多種幫助,尤其是在重體力勞動方面。
在泰國,白象被視為象徵國運昌盛的國寶。泰國 *** 規定,白象是王室財產,任何人發現白象,必須獻給王室(可獲報酬)。白象生活在皇宮中,被當作神獸,受到極佳的待遇。公元15世紀時,暹緬兩國曾為兩頭白象而發生戰爭,白象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泰國民間有一種傳說,認為人從象腹下穿過可走好運;孕婦走過象腹,會生產順利。因而,有人專門將飼養的象帶到街上,供人們穿過象腹,以獲取收入。
在泰國素輦府,每年11月下旬舉行富有特色的傳統宗教節日——象節。節日活動由檢閱戰象開始。人們給挑選出來的最美麗最威風最矯健的大象披上蓋布、綵帶,掛上小鈴鐺,然後裝扮一新的大象,傲然闊步行進在會場上。最後是表演節目。有「跑象拾物」:在跑道每隔10米處放一些小物件,如香蕉、瓶子、火柴盒等,最遠處放一面小旗。參賽的象在起點站好,一聲令下,個個向前奔跑,用長鼻子將小物件一個一個依次檢回到起點,最後先將小旗撿回的就是優勝者;「象步跨入」:自告奮勇者成排卧在草地上,中間留一定距離,象要從一個一個人的身上跨過去,而卧地者則安然無損;「大象足球賽」:開場後,大象在馴象師的指揮下,用腳和鼻子截球、傳球,動作靈活有趣,常常引起觀眾的熱烈掌聲和笑聲;「人象拔河賽」:一隻塊頭最大的象可和多達百名的人進行拔河比賽。還有一個節目是古代象陣表演。
在泰國北部南邦以北大約54公里的邦拉村,有一座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馴象學校。「學生」是從幼齡開始,4-5歲的小象入學接受訓練,大約10歲左右「畢業」,開始終生的艱苦勞作。16—42歲年齡段是最有工作能力的年富力強時期,到60歲「退休」,有的象可活到100歲。
象校「學生」從開始就有兩個終生陪伴的馴象師:脖上馴象師和腳旁馴象師。學習生活第一階段,是讓小象認識馴象師,熟悉他們發出的各種號令、指揮動作。先馴練走(循跡前進)、停、擡前腿、跪前腿、起立、四腳放平、卧倒,教它們幫助脖上馴象師上下。經過一段馴練和一起生活,「學生」們熟悉了馴象師的聲音、命令指揮動作及他們的身體氣味後,如果有陌生人去牽時,它們就會大聲吼叫,不跟生人走。接著是「撿拾物品課」、「方向課」。前者是馴練「學生」用鼻子拾取物品,後者是馴練它們按脖上馴象師的指揮,找准各種不同的方向及轉身。
最主要的課程是勞動技能馴練,包括拖拉和搬運木材。馴象師首先將鋼鏈的一端系在象身上的勒具上,另一端系在一截樹段上,讓它們拖著走。接下來是馴練象用鼻子和牙搬運和碼放木材。與此同時,還馴練它們腳下躲避的工夫,以防萬一樹段從堆上滾下時被打傷。
最後的課程最輕松,「學生」們不幹活,只聽「音樂」,就是馴象師敲打物件,撥弄弦子,用各種聲音 *** 它們敏銳的耳鼓。還讓它們熟悉汽車以及森林交通工具的聲音,目的是使在寂靜山林中生活慣了的象,聽到各種聲音時不致受驚嚇。
「學員」的來源,一是馴養象生的小象,二是捕捉野象。每年旱季末,開始捕捉野象。這也要藉助馴象。象夫騎馴象到野象經常出沒的地方,緩緩地走著,野象把馴象當成領袖,跟著走進早已設好的柵門,當聰明的野象發覺「上當」要退回來時,為時已晚,結果被逼到院子里。捕到的野象經過挑選,將不合格的放回山林,將合格的小象圈養幾年,去掉野性,變得溫順後,就可教它們工作了。
象的出生率很低,母象懷孕期長達21—23個月,而且每胎只產一隻。所以,人們在開發利用象的智慧和勞力的同時,必須確保野象......>>
什麼是泰國的國寶這個國家最初哦什麼和什麼和什麼有著
大象是泰國的國寶
泰國國寶知識
亞洲白象
白象就是白色的亞洲象,在古代暹羅國(今泰國)盛產大象,白色的象是非常稀少的,所以被視為珍寶,一般的大象可以用來勞動,但是白象只能用來供養,不能勞動,科學家已經證明白象不是象的品種,而是一般的象得了白化病。但是大象如果不勞動的話,花銷很大,即使是泰國的一般的貴族也養不起的,如果泰國國王對那個臣下不滿就送他一頭白象,既是寶物又是御賜,那麼大臣就的更好的供奉白象,於是家道很快就衰落了。後來英語就把白象(white elephant) 稱為昂貴而無用的東西的代名詞,在全世界都通行。
非洲白象
攝影師麥克-霍爾丁近日在波札那奧卡萬戈三角洲拍到了一頭粉紅色非洲小象的照片,他當時正為英國廣播公司野生動物節目拍攝一群由80頭大象組成的象群。
皮膚是粉紅色的小象據信患有白化症,這在非洲大象是一種非常罕見的現象。專家們稱,那頭看起來有三個月大的小象可能患有包括日灼在內的皮膚疾病,但它可以通過在泥堆里打滾和在樹陰處呆著來保護自己。霍爾丁稱:「象群當時正在渡河,我們觀察到那頭粉紅色小象的時間有數分鍾。對於營地里的所有人來說,這真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我們知道,這是一個罕見現象,所有的人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患白化症的大象的皮膚並不總是白色的,它們的皮膚呈現出紅棕色或者粉紅色的色調。雖然白化症在亞洲大象中相對常見,但在體積更大的非洲象中還是很少見。
生態學家麥克-查斯稱:「我只遇到過三頭患白化症的非洲小象,我是在南非的克魯格國家公園看到它們的。我們研究非洲大象已有十年的時間了,這是我所看到的首個患白化症非洲小象的圖像證據。人們是在波札那奧卡萬戈三角洲看到它的,它生存下來的機率會高一些,它可以躲在大樹下,在泥堆里打滾,使身體裹上一層厚厚的泥,來保護自己不受太陽光的傷害。那頭二至三個月的小象看起來已在母象的陰影處行走。這一行為表明,它知道它無法承受非洲烈日的照射,採取了獨特的行為來提高自己的生存機率。我知道,大象是一種適應性很強、很聰明的動物,它們是生存大師。」( 泰國有「大象之邦」的盛譽。腿粗如柱,身似城牆的龐然大象,在泰國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的像征。導游曾炫耀道,泰國的大象,善解人意,勤勞能幹,聰明靈性,既是廉價的勞動力,又是乖巧的旅遊寵物。我很不以為然。在我的印象里,一頭笨拙的大象,僅是一觀而已的蠢物,沒有什麼可故弄懸虛的,不過是吹牛罷了。
在泰北山區,大象是最能吃苦耐勞的勞動模範。它能載重上千千克,單那1米多長的大鼻子就能捲起1000千克重的東西。山高林密,坡陡路滑,大象從崎嶇不平的山上把用鐵鏈縛住的巨木拉拽到積木場。積木場上專門有兩頭歸攏木頭的大象,它們呼扇著簸箕般的大耳朵,用兩顆長牙一鏟,用鼻子一卷,猶如吊車輕輕地把粗大木頭夾了起來,按照主人的手勢放到指定的位置,橫七豎八的木頭,很快就給你碼得規規矩矩,整整齊齊的。遊客還可以騎上象背,在蜿蜒的山道上悠哉游哉地逛上一圈,大象會毫無怨言地毫無索取地滿足你的要求。 )
大象在泰國人民的生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是泰國的象徵,更是泰國人民的驕傲。大象與泰國的歷史、文化、宗教、經濟等方面的關系極為密切,因此,無論是泰國國王還是普通百姓,幾乎人人都喜愛大象,對大象懷有深厚的感情。相傳,佛祖釋迦牟尼是在其母親夢見白象後誕生的。泰國以佛教為國教,因而古往今來將白象視為鎮國瑞獸,象徵昌盛吉兆。在曼谷卧佛寺中的佛案上,象雕是和佛祖擺放在一起供人們祭拜的。泰國大象以白象最為珍貴。所謂白象並非全白色,凡是金黃、銀白、嫩綠、淡紅等膚色的大象都被稱為白象。事實上,是外國人誤把「瑞象」譯為「白......>>
象是泰國的國寶是什麼句
就是陳述句象是泰國的國寶就是陳述句肯定句,也可以說是陳述句總起句和中心句
⑼ 泰國的國寶是什麼
泰國國寶:亞洲象,大象在泰國文化中享有很高地位,是力量與優雅的象徵。創辦於1960年的大象盛會,在每年11月的第三個周末舉行。
通常包括展示、遊行和大象舞蹈比賽等活動環節,總能吸引數千名泰國人和各國遊客,為當地經濟的一大支柱。
大象是泰國的吉祥動物、國寶,在古代不僅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交通工具,也是戰爭中國王的坐騎。然而,現今泰國全國野生大象僅存約3000頭,人工飼養的大象也只有4000頭左右,濫捕大象的問題仍然存在。
象在亞洲幾乎受到所有產象國人民的熱愛。在佛教中,大象更是一種精神力量的象徵,而白象,則象徵著至高的力量和智慧。
一頭灰色的野象,由最初的可以肆意摧毀一切,直到修行為可以自我內心控制,但卻擁有更強大力量境界的白象,可以在尋求希望的路上,清除一切障礙。
⑽ 世界十大傳世國寶:狐猴 熊貓都上榜
國寶,亦即國家寶藏,這思想相像於民族史詩和國歌是一種浪漫式民族主義作品。世界各國的都有自己的國寶,那麼,世界十大傳世國寶除了中國的大熊貓,澳大利亞的考拉,還有哪些呢?
世界十大傳世國寶
10、泰國的大象
9、印度的孟加拉虎
8、英國的知更鳥
7、馬達加斯加的狐猴
6、加拿大的河狸
5、挪威的駝鹿
4、紐西蘭的幾維鳥
3、俄羅斯的北極熊
2、中國的大熊貓
1、澳大利亞的考拉
10、泰國的大象
泰國素有“萬象之國”的美稱。大象在泰國文化中享有很高地位,是泰國文化的核心元素。大象是泰國的國寶,是力量與優雅尊貴的象徵。世界十大傳世國寶排在第十位。
泰國大象節,是素輦府富有特色的傳統宗教節日,其主要表演者是大象。創辦於1960年的大象盛會,在每年11月的第三個周末舉行。通常包括展示、遊行和大象舞蹈比賽等活動環節。泰國人認為,大象善解人意,勤勞能幹,既是廉價的勞動力,又是乖巧的旅遊寵物,是聰慧、富有靈性的。如果某個馴象人生病,他所訓練的大象也會不吃不喝。
泰國東北部的素林府,是“大象之鄉”,這里是最早馴化大象的地方。素林府塔敦縣有個大象村,現有250頭大象。在泰國的大街小巷,各種大象形象的工藝品隨處可見。泰國的許多民間傳說、文學作品、繪畫、雕塑都與大象有關系。
9、印度的孟加拉虎
孟加拉虎是貓科豹屬虎的一個亞種。也稱印度虎。是目前世界上數量最多,分布最廣的虎亞種。1758年,孟加拉虎被瑞典自然學家卡爾·林奈定為虎的模式種。孟加拉虎主要分布在印度和孟加拉國,是這兩個國家的珍稀動物也是他們嘚瑟國寶。
孟加拉虎毛稀短,杏黃色,黑色條紋較窄;老體頰部生有鬃毛,腹部呈白色,頭部條紋則較密,耳背為黑色,有白斑,雄性孟加拉虎含尾全長超過三米,肩高90-110厘米,野生雄性體重160-270公斤。
成年孟加拉虎的皮毛以棕及白色為底,加上黑色的條紋。另外也有少量白底黑紋的孟加拉白虎,是因為基因變異。孟加拉虎是肉食性動物,以各種大、小型哺乳動物為食,獵物主要是猴子、梅花鹿、水鹿、野豬。
現在,全球野生的孟加拉虎僅剩3000多隻,中國有30多隻野生孟加拉虎,全部分布在西南部。
8、英國的知更鳥
知更鳥(英文名稱:Robin)又稱歐亞鴝,屬鶲科(Turdidae)鳥類。是一種小型鳴禽,分布於歐洲、亞洲西部和非洲北部。英國知更鳥一般指紅胸鴝。紅胸鴝又叫紅襟鳥、知更雀;是歐亞鴝的英國亞種。
1960年,知更鳥在英國通過公民投票被選為國鳥。
英國知更鳥體長約15厘米,頭部灰黑色,臉部至胸部紅橙色,下腹部白色,翅膀和尾巴的上半部是棕綠橄欖色。錐形的鳥喙,喙基暗棕色。明亮的黑眼睛,細巧的腿和淺棕色的爪。
性好戰,喜歡活動於林地、灌叢、森林、公園和花園,叫聲囀鳴似笛,在繁殖季節由早至傍晚鳴叫,甚至夜晚。主要捕食昆蟲,也啄食水果。英國人十分喜愛紅胸鴝,尤為是崇拜雄性紅胸鴝對自己所建立的疆域負有巡察及保衛責任的本能,稱其為“上帝之鳥”。
7、馬達加斯加的狐猴
狐猴是最原始的靈長目中的狐猴科,該科有2亞科6屬13種。狐猴主要生活在馬達加斯加東部地區,它們是擁有回聲定位能力的哺乳動物。
多棲息於熱帶雨林或乾燥的森林或灌叢,吃昆蟲、果實、蘆葦、樹葉,偶爾吃小鳥。單獨或以家庭方式結群。原猴亞目中除狐猴外,還包括眼鏡猴、懶猴(瘦猴)和一些已絕滅的類群。
3500萬年前的靈長動物Wadilemur elegans的化石表明,狐猴的起源比舊化石證據所顯示的要早得多。狐猴的鼻子短而尖,耳朵大而尖,眼睛很大。尾巴很長,呈弧形,像浣熊的尾巴
6、加拿大的河狸
加拿大河狸一般指美洲河狸。美洲河狸學名由德國博物學家、動物學家——海因里希·庫爾(Heinrich Kuhl)於1820年命名。美洲河裡體肥大,體被覆緻密絨毛;四肢短寬,後肢粗壯有力,後足趾間直到爪生有全蹼,適於劃水;尾扁平,游水時起到舵的作用;眼睛小,耳孔小,內有瓣膜,防水;鼻孔中也有防水灌入的肌肉結構;頭骨扁平堅實,顴弓發達,顴骨特大;門齒異常粗大,呈鑿狀,能啃咬粗大樹木。
半水棲脊索哺乳動物。棲息於的溪流、池塘和湖泊附近,有在水道築壩的習性。晝伏夜出,擅長游泳,它們可以在水中潛水 15分鍾。以樹木的葉、芽和樹皮為主食。夜間或晨昏活動,能藉助爪向上攀爬。主食樹枝、樹皮、蘆葦等。早春發情交配,每年1胎,每胎產1-5仔。毛皮珍貴。
原產加拿大,美國和墨西哥北部,後被引入到阿根廷、芬蘭、俄羅斯等國家。是加拿大的國寶。
5、挪威的駝鹿
駝鹿是世界上最大的鹿科動物,駝鹿屬下共有2個物種8個亞種。駝鹿一般體長兩米到兩米六,肩高一米六到兩米四,比很多的犀牛都要高。體重基本都在七百千克之間。
駝鹿的名稱取意於其肩高於臀,與駱駝相似。駝鹿在北美洲稱為“moose”, 而在歐洲稱為“elk” 。以雄性的掌形鹿角為特徵。駝鹿為典型的亞寒帶針葉林食草動物,單獨或小群生活,多在早晚活動。分布於歐亞大陸的北部和北美洲的北部。不同亞種的毛色有所不同。2005年生物學愛威爾遜和里德認可駝鹿分為歐亞駝鹿和北美駝鹿為不同的獨立的物種。
4、紐西蘭的幾維鳥
幾維鳥又譯為奇異鳥、奇威鳥,泛指幾維科下的鳥,幾維屬是幾維科唯一的屬,幾維鳥是紐西蘭的特產,也是紐西蘭的國鳥及象徵。分布於紐西蘭幾維鳥在全世界一共只有3種,都分布在大洋洲的紐西蘭,分別稱為褐幾維鳥、大斑幾維鳥和小斑幾維鳥。
“幾維鳥”因其尖銳的叫聲“keee-weee”而得名。它長得像梨子,渾身長滿蓬鬆細密的羽毛,沒有翅膀也沒有尾羽,不能飛翔。然而它的雙腿卻粗短有力,善於奔跑,時速可達10英里,發起脾氣來還能將另一隻同類鳥踢出5英尺外。幾維鳥的身材小而粗短,嘴長而尖,腿部強壯,羽毛細如發絲。
幾維鳥很容易受到驚嚇,大部分的活動都在夜間進行,以躲避襲擊。覓食時用尖嘴靈活地刺探,長嘴末端的鼻孔可以嗅出蟲的位置,進而捕食。主要食物包括泥土中的蚯蚓、昆蟲、蜘蛛和其他無脊椎動物。壽命可達三十年,是紐西蘭的特有物種,也是紐西蘭的國鳥及象徵。
3、俄羅斯的北極熊
北極熊是熊科熊屬的一種動物,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又名白熊。北極熊頭部相對棕熊來較長而臉小,耳小而圓,頸細長,足寬大,肢掌多毛,皮膚呈黑色,可從北極熊的鼻頭、爪墊、嘴唇以及眼睛四周的黑皮膚看出皮膚的原貌,黑色的皮膚有助於吸收熱量,這又是保暖的好方法。北極熊的毛是無色透明的中空小管子,外觀上通常為白色,但在夏季由於氧化可能會變成淡黃色、褐色或灰色。體型巨大,兇猛。
北極熊的視力和聽力與人類相當,但它們的嗅覺極為靈敏,是犬類的7倍;奔跑時最快速度可達60千米每小時,是世界百米冠軍的1.5倍。由於全球氣溫的升高,北極的浮冰逐漸開始融化,北極熊昔日的家園已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在未來的不久很可能滅絕,需要人類的保護。
另外俄羅斯沒國寶這種說法,北極熊是他們選出來的世界認可的代表性動物,就像美國的白頭鷹,中國龍,印度虎的地位。
2、中國的大熊貓
大熊貓屬於食肉目、熊科、大熊貓亞科和大熊貓屬唯一的哺乳動物,頭軀長1.2-1.8米,尾長10-12厘米。體重80-120千克,最重可達180千克,體色為黑白兩色。圓圓的臉頰,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標志性的內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鋒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是中國特有種,中國國寶動物。現存的主要棲息地是中國四川、陝西和甘肅的山區。
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據第三次全國大熊貓野外種群調查,全世界野生大熊貓不足1600隻,屬於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截止10月,全國圈養大熊貓數量為333隻。大熊貓最初是吃肉的,經過進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齒和消化道還保持原樣,仍然劃分為食肉目,發怒時危險性堪比其它熊種。野外大熊貓的壽命為18~20歲,圈養狀態下可以超過30歲。
1、澳大利亞的考拉
樹袋熊,又稱考拉,是澳大利亞的國寶,也是澳大利亞奇特的珍貴原始樹棲動物。英文名Koala bear來源於古代土著文字,意思是“no drink”。因為樹袋熊從他們取食的桉樹葉中獲得所需的90%的水分,只在生病和乾旱的時候喝水,當地人稱它“克瓦勒”,意思也是“不喝水”。
樹袋熊並不是熊科動物,而且它們相差甚遠。熊科屬於食肉目,而樹袋熊卻屬於有袋目。它每天18個小時處於睡眠狀態,性情溫順,體態憨厚。
樹袋熊體態憨厚,長相酷似小熊,有一身又厚又軟的濃密灰褐色短毛,胸部、腹部、四肢內側和內耳皮毛呈灰白色。成年雄性考拉白色胸部中央具有一塊特別醒目的棕色香腺。肌肉發達,四肢修長且強壯,適於在樹枝間攀爬並支持它的體重。前肢與腿幾乎等長,攀爬力量主要來自於發達的大腿肌肉。生有一對大耳朵,耳有茸毛,鼻子裸露且扁平,沒有尾巴,這是因為它的尾巴經過漫長的歲月已經退化成一個“座墊”,臀部的皮毛厚而密,因而能長時間坐在樹上,平衡感極強。
國寶除了是活國寶,也可以是文化資產,文物,建築和景點等。本次世界十大傳世國寶主要以世界各國的國寶為主進行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