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珍珠魚有什麼特長潛入深海
① 除了梭魚什麼魚潛入深海過冬
小型鑽光魚和鮟鱇魚。
鮟鱇(ān kāng),俗稱蚧巴魚、蛤蟆魚、海蛤蟆、琵琶魚等,一般生活在海平面以下2~500米的海底深處。屬硬骨魚類,鮟鱇目、鮟鱇科,為近海底層肉食性魚類。廣泛分布於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也見於北冰洋,中國沿海均有產。
鮟鱇頭部上方有個肉狀突出,形似小燈籠,是由鮟鱇魚的第一背鰭逐漸向上延伸形成的。小燈籠之所以會發光,是因為在燈籠內具有腺細胞,能夠分泌光素,光素在光素酶的催化下,與氧作用進行緩慢的化學氧化而發光的。深海中有很多魚都有趨光性,於是小燈籠就成了鮟鱇魚引誘食物的利器。
鮟鱇是深海魚類,外形非常奇特。身體呈短圓錐形,頭巨大而扁平,嘴扁而闊,其邊緣長有一排尖端向內的利齒,雙眼長在頭背上,體柔軟,沒有鱗。
鮟鱇魚屬硬骨魚類,鮟鱇目、鮟鱇科,為世界性魚類,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都有分布,種類多樣:大者可達1~1.5米。我國有3種,一種是黃鮟鱇,一種是黑鮟鱇,另一種是隱棘擬鮟鱇。黃鮟鱇下頜齒多2行,口內白色,臂鰭條8~11根。
黑鮟鱇下頜齒多3行,口內有黑白圓形斑紋,臂鰭條6~7根;隱棘擬鮟鱇第一背鰭鰭棘3,肩棘發達,僅分布於南海600米以上深海區。黃鮟鱇分布於黃海、渤海及東海北部,黑鮟鱇多見於東海和南海。
② 什麼動物會潛入深海過冬
梭魚會潛入深海過冬。
的梭魚生長周期中,體長20-40厘米的梭魚攝食強度大;在生殖期之前,攝食強度較大,食道和胃部總是充滿食物。在生殖期和產卵徊游期,則很少攝食和不攝食。
徊游梭魚屬近岸半徊游性魚類,無長距離徊游現象,但可隨季節、水溫和本身的發育狀況,做近距離、小范圍的遷移運動。鯔魚常棲息於淺海或河口水深1-16m處,當天氣變冷,則游至深海越冬。
(2)泰國珍珠魚有什麼特長潛入深海擴展閱讀:
每年4月份,梭魚便在各河口區產卵,只做短距離洄遊,至12月份始到海水深處越冬,翌年開春即到近海河口生長育肥,形成漁汛。梭魚具有豐富的營養成分,肉質鮮嫩,美昧可口,蛋白含量很高,是高級宴席上的佳餚,尤以春天的開凌梭最為名貴。
梭魚富含蛋白質、脂肪酸、B族維生素、維生素E、鈣、鎂、硒等營養元素。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特別是冬至前的梭魚,魚體最為豐滿,腹背皆腴,特別肥美,常被作為賓館酒樓的海鮮佳餚。
③ 浮在水面的魚和潛入深海魚的區別
深海魚(deep-sea fish),
分屬十多個科,特徵是口大、眼大,身體某一或某幾部分有發光器。發光器既用於誘捕獵物,也用於引誘配偶。 深海魚在進化過程中為適應壓力極大,極寒冷和黑暗的生存環境而形成了這些特殊習性。深海魚的棲息地是世界上最特殊的。由於深海中的競爭不如岸邊或淺海中那麼激烈,使許多原始類群得以存活至今。最重要的深海魚類群有深海垂釣魚、蝰魚及毛口魚。深海垂釣魚屬角鮟鱇亞目(Ceratioidei),它們誘捕獵物的方法是搖動脊鰭的鰭棘作為誘餌;蝰魚屬蝰魚科(Chauliodontidae),有許多夾狀牙,是可畏的掠食性魚;毛口魚屬鑽光魚科(Gonostomatidae),是世界上數量最多的魚類。
淺海魚是主要棲息於200m以內淺水層的海洋魚類。淺海魚種類很多,典型有比目魚和黃花魚等都屬於淺海魚類。
1、 比目魚:
比目魚也叫鰈魚,棲息在淺海的沙質海底,捕食小魚蝦,它們特別適於在海床上的底棲生活。
2、黃花魚:
黃花魚常棲息於水深60米以內的近海中下層。
3、石斑魚:
石斑魚肉厚且嫩,味鮮美,富含脂肪,是淺海魚中的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