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看德海的泰國培藻師傅如何
① 如何培植綠藻
綠藻的培養:
綠藻的生長需要完善的環境、充足的陽光和自然的氣候,以繁衍出最好的品質。在地球上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還有良好的氣候條件及較少的環境污染的培養池地,如中國、泰國。
綠藻的生產步奏:
在一定的條件下,以人工營養液將綠藻培養於瓶中。
7-10天後放置到充滿營養素的培養池中,並暴露於自然空氣下。
倒進容器中並小心的研磨加工成粉。
製成各種不同的綠藻成品,如綠藻片、綠藻萃取物、飲料等。
這些過程看似簡單,但是必須遵守最嚴格的品質管制,不準加入抗蟲劑和化學合成的生長素。所以真正的綠藻片是由很純的Chlorella Pyrenoidosa製成。
② 養殖戶如何培菌培藻,減少病害提高養殖效益
如果想增加水體中的有益菌群含量
最好的就是直接向水體中投放有益微生物菌
像如 金魚 蝦樂 一種微生物制劑,富含有益微生物菌群
除了補充水體中的有益菌群,還在生長繁殖代謝過程中
分泌多種氨基酸的有益代謝產物,能夠為有益藻類提供生長所需
還能活水哦~
③ 養螃蟹池高溫怎麼培藻
高溫期河蟹缺氧死亡的原因和處理方法
對於河蟹養殖戶朋友來說,最揪心的事情莫過於河蟹出現死亡了。然而,進入六月份,河蟹的死亡量逐漸增多,這給養殖戶朋友帶來了不少煩惱。那麼,河蟹為什麼會出現死亡呢?筆者認為,死因千百種,結果都一樣,而高溫期河蟹死亡最終還是因缺氧而死。
在這里,我把缺氧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生理性缺氧,另一種為非生理性缺氧,即外部環境缺氧。
一、生理性缺氧
河蟹的生理性缺氧,主要是指由於河蟹呼吸器官鰓(有6對)受到損壞,或運載氧氣的物質(血藍蛋白)受到影響後,河蟹自身吸收和運載氧氣的能力下降而導致的缺氧。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有:
1、黑鰓、爛鰓
河蟹的鰓如同人的肺一樣, 當河蟹鰓組織出現損壞時,必然導致河蟹吸收氧氣的能力下降。
2、鰓掛臟
當底部、水體環境變臟時,河蟹吸入大量臟東西附著到鰓上時,阻礙了氣體交換,影響河蟹對氧氣的吸收。
3、中毒
當水體中有毒有害物質如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過量時,對河蟹的呼吸蛋白即血藍蛋白造成影響後,導致河蟹的運載氧氣的能力不足,出現缺氧。
二、外界環境缺氧
顧名思義,外界環境缺氧主要是指河蟹塘水體的溶氧不足。其原因為水體中氧氣的來源量小於氧氣的消耗量。
1、氧氣來源
河蟹塘氧氣的主要來源有兩個方面:藻類和水草(伊樂藻、輪葉黑藻、苦草等)。當水體藻相不均或嚴重缺少時,產氧必定下降。當水體中的水草的活力不足時,光合作用產氧能力下降,導致水體溶氧量會出現下降。
2、氧氣的消耗
河蟹塘氧氣的消耗主要來自於「水呼吸」。「水呼吸」是指水中微型生物耗氧,即水體中浮游動、植物、細菌呼吸耗氧以及有機物質在細菌的參與下的分解耗氧。同時,敗壞的水草也會大量消耗水體氧氣,健康的水草夜間也會大量耗氧水體氧氣。
那麼,針對上述情況,我們應該如何防止河蟹缺氧,進而控制、降低河蟹的死亡數量呢?
1、降低生理性缺氧
黑鰓、爛鰓主要由細菌感染引起,因此,消毒是我們需要做的工作。如使用碘制劑(「超碘」「金碘」等)、戊二醛(「菌毒必克」等)等進行消毒。鰓掛臟時,可以通過改善底部和水體的環境進行處理,如使用改底產品(「全效底改」、「強效底凈」等)、調水產品(「活力益水素」、「黃金益菌素」等)等。當水體有毒有害物質多時,可使用「水博士」、「解毒靈」等解毒產品進行解毒。
2、增加氧氣的來源
1)保持水草的活力:定期(如10~15天)使用草肥(「蟹草肥」「蟹草肥B型」「護草靈」等)
2)調節藻相:高溫期間容易爆發藍藻,應該千方百計預防藍藻的產生。藍藻在高溫、高pH值、低碳源、缺菌的情況下容易產生。所以建議平時根據水質情況,使用「活肥」定期培養硅藻,「黃金益菌素B型」調節菌相,以菌護藻,菌藻平衡。
3)使用氧化型底改或化學增氧劑:具有增氧作用的氧化型改底產品,如「全效底改」、「強效底凈」,「原子氧」、「粒粒氧」等增氧劑。
4)使用增氧機等機械增氧設備
5)換注溶氧較高的外源水:如果池塘水質較差而外源水較好,可以適當加註,或者利用曝氣後的深井水。
對於養殖來說,高溫期河蟹死亡是很不劃算的。管理好水質,保持塘中的溶氧充足,順利度過高溫將是成功的保障。
④ 陰天怎麼培藻
為什麼夏季雨後初晴,養殖塘容易出現藻類老化甚至倒藻的情況?原因有三:
第一,夏季一般都是暴雨,短時間的大量降雨,會迅速改變池塘的生化條件,比如ph降低、透明度下降以及上下水層交換等,造成了藻類的應激反應,部分藻類會出現應激性死亡;
第二,夏季因為投喂量大增,池塘藻類生長都比較旺盛,下雨天光照不足,部分藻類會因為光照不夠導致老化死亡;
最後,雨後暴晴,光照充足,藻類需要大量營養物質,而大量雨水會導致營養被稀釋,以及雨天投喂量的減少,可能會出現某些限制性營養元素供應不足的問題,像池塘中的碳元素和有效磷等。如果營養元素供應不足,藻類也會出現老化死亡。
如果你的池塘雨後出現了上圖中的情形
那說明你需要重新培藻了
一個簡單有效的培藻方法:培水
1、天氣晴好時(有太陽)培水補藻,培育養殖水體的藻相。
一個簡單有效的培水方式:藻種 水美 芳碳,每畝用藻種100-200克 水美100-200克 芳碳100克,晴天上午9-10點全池潑灑,當天下午即可觀察到水開始慢慢開始變綠,通常3天左右水色轉好藻類生長繁殖較豐富。
⑤ 六抗培藻膏的水桶怎麼能刷干凈
六抗培藻高的水桶一般想要刷干凈,可以使用一些洗潔精,這樣洗完之後效效果會更好一些,而且沒有毒害作用。
⑥ 魚塘怎樣培藻
目前水產葯品市場上有許多培水的肥料,雖然每個公司都稱自己的產品能夠定向培養有益藻,可以快速使水體轉綠色,但據我所知,使用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其實他們所使用的都是很普通的有機肥加無機肥.我查找國內文獻,還沒發現有人進行這方面的研究.我也請教了一些藻類專家,他們也說沒有進行這方面的研究.肥水類產品在對蝦養殖中是必用產品,有相當大市場.通過調節水體中肥料組分,是否可以定向培養我們養殖所需要的藻類呢?或者添加生力命強的藻種,能快速在養殖水體中繁殖成
藻類的定向培育問題在一些已經實施項目里已經有提到。如廣東海大的「黃百萬」的項目,主要就是針對蝦池藻類的定向培育問題,已經找到了一些蝦池裡的優勢藻類,並對定向培育問題做了探討。藻類定向培育涉及面較大,不僅僅與藻類有關,還與細菌群有關,細菌群是水中數量最大的群體。總之,應該是個生態相關的問題吧。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當然還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很多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很多疑問還沒有弄清楚。我們可以想想,這養殖水體中到底有些什麼,它們之間的微觀關系
希望有更多的人關注這個問題,說出自己的看法。定向培養是相對的,因為很多藻類的營養差別不是很大,主要要看原來池塘中那種藻類占據優勢種群,或者有潛力成為優勢種群我覺得是不是應該在溫度上考慮,如果說是從實際操作上,我這里有個池塘(流水)的水溫穩定在14-18度,年平均氣溫在18-23度,山區,水是高山流水,根據我們的水質調查,微囊藻和藍藻佔大多數,而水綿之類的非常少,即使我們定向培養,好象一個星期水綿也長不了多少,而在氣溫23-28度的地下水養殖條件下,水綿的繁殖是驚人的.我估計在沿海就是存在溫度的問題,僅供參考^ ^藻類定向培養受很多條件的限制,比如溫度,水體理化因子、水體藻類生長所需物質的比例等等因素,在養殖池塘我們能控制的因素就 很少了,左右控制藻類的營養需求,盡量配合有益藻類生長所需求營養鹽類,使其生長迅速,從而達到定向培養的目的。養殖水體的改造前景很好,只是有點難度啊。理化因子稍有變動之前所做的工作就全沒了。好象我的實驗里就是這樣的情況哈哈。按目前水產養殖來講,如果能通過添加化學成分(比如含某一元素的肥料),就可以達到定向培藻就最好不過啦.要說調控水溫吧,很難在生產上推廣應用的.養殖水體定向培養,難。這是個系統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