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南海邊際劃到泰國
㈠ 南海到底是哪一個國家的
從1802年開始,英、美等國先後非法在南沙調查、測量。他們發現,在這里只有中國人存在。20世紀30年代之前,沒有人對中國擁有南沙群島的主權提出異議。二戰結束後,國民黨政府艦隊挺進南海,使南海諸島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1951年美日簽訂的《舊金山和約》未明確將南沙群島歸還中國,由此引出事端。新中國成立後,歷屆領導人都明確指出,南沙群島一直是中國的領土。20世紀70年代以前,英、美、法、蘇等國出版的《世界地圖集》,以及各種文獻和權威的網路全書均清楚地將南沙群島標屬中國。 但20世紀70年代以後,某些鄰國開始侵佔部分南沙島嶼,在島上興建永久性設施,設立行政機構,向島上移民,制定有關法令等,妄圖永久佔領。為捍衛主權,中國與越南、菲律賓等國在20世紀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發生過軍事摩擦。 1987年,聯合國會議決定,由中國在南沙群島上建立海洋觀察站。1988年3月,我艦船第三次開向永署礁,建造海洋觀察站。越南則採取了中方無法接受的破壞性行動。3月14日夜,越軍搶先開火,我軍奮勇反擊,將入侵艦船擊退。 聲稱對南沙擁有「主權」的其他國家之間也發生過多次沖突。20世紀80年代末,菲律賓空軍在其搶占的島嶼上修建飛機跑道。1991年9月16日,馬來西亞也宣稱將在其佔領的南沙礁上建築飛機跑道,還從本土運來泥土,擴大其所佔島礁,將其建設成觀光旅遊點。越南派人去南沙考察,建漁港、造燈塔。1999年開始,越菲馬等國展開了對南海資源新一輪的搶奪。特別是越南在2001年加速向被其佔領的島礁上移民,增加建設永久性軍事和民用設施。 大陸和台灣曾密切合作 南海諸島是許多島嶼、沙洲、礁、暗沙和淺灘的總稱,南北綿延1800公里,東西約900多公里。諸島礁北起海岸附近的北衛灘,南至曾母暗沙,西起萬安灘,東至黃岩島,自北至南大致可以分為東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島國。通常依據島礁距水面的上下,分別稱為島嶼、沙洲、暗礁、暗灘和暗沙等。南沙群島露出水面的島嶼和沙灘有36座。太平島是南沙群島中最大的島嶼,面積約0.43平方公里。曾母暗沙是中國領土的最南點。南沙海域一共有230餘個島礁。菲律賓於1970年開始派兵佔領南沙島嶼,截至目前已侵佔了10個左右的島礁。越南目前占據了約30個島礁。從20世紀80年代起,島嶼搶占日趨激烈。馬來西亞在這個時期占據5個島礁。印尼和汶萊雖然沒有出兵佔領,但它們宣布8萬多平方公里的我傳統海疆為其「主權」所有。 目前,我人民解放軍進駐了7個島礁,台灣則控制著太平島國。大陸和台灣在南沙問題上曾有著良好的合作。太平島在南沙諸島中面積最大,島上林木茂密,闊葉樹高達30多米,有碼頭、環島防禦工事和樓房。島上有台灣軍隊官兵400多人。1988年,在同越南海軍發生沖突以前,大陸艦艇編隊曾在太平島停靠一周,補充了大量的淡水和主副食品,體現出海峽兩岸中華兒女在關乎國家主權時血濃於水的親情。 各方積極軍事介入 南沙一直有東南亞軍人的影子。越、菲、馬加強了在南沙島礁上的軍事力量。西方認為,越南在所佔島礁上有600多名駐軍。菲律賓在所佔島礁上進駐了1000名左右的海軍陸戰隊士兵,並擁有一條長1300米的簡易飛機跑道。馬來西亞在所佔島礁上駐軍100人,並擁有一條600米長的簡易飛機跑道。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不相乾的國家也把觸角伸向了南海。從地理位置上看,南海是世界上最重要、最繁忙的國際海上交通線之一,這條航線對美、日、俄來說,都十分重要。加之一些國家有防範、牽制和遏制中國的戰略考慮,這使南海問題更趨復雜化。在短期內,這種局面將難有根本性的改變。於是,南海上便有了許多軍事演習。1999年,美軍與南海周邊各國的聯合軍事演習多達14次,2000年更達16次之多。這兩年的演習仍有增無減。前不久,一支由5艘戰艦、1艘潛艇以及若干補給艦組成的印度海軍特混艦隊浩浩盪盪地沖出馬六甲海峽,開赴南海,進行所謂的「遠航訓練」。
㈡ 泰國與寮國的國界線是什麼
泰國與寮國的國界線是沿河而行。
湄公河(Mekong River,源自泰語Mae Nam Khong,意為高棉人之河),其上游是中國境內的瀾滄江(Lancang Jiang或Lan-ts'ang Chiang,泰語意為「百萬大象」),下游三角洲在越南境內,因由越南流出南海有9個出海口,故越南稱之為九龍江(Cửu Long Gian)。
湄公河幹流全長4908千米,是亞洲最重要的跨國水系,世界第七長河流,亞洲第四長河流;主源為扎曲,發源於中國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流經中國雲南省、寮國、緬甸、泰國、柬埔寨和越南,於越南胡志明市以南省份流入南海。其中南阿河河口至南臘河河口31千米為中國與緬甸界河;寮國,湄公河寮國境內幹流為777.4千米;寮國與緬甸界河為234千米;寮國和泰國界河為976.3千米;柬埔寨境內為501.7千米;越南境內的湄公河三角洲為229.8千米。流域除中國和緬甸外,均為湄公河委員會成員國。
由於湄公河在旱季及雨季的流量有極大變化,以及主幹流有不少激流及瀑布,造成湄公河的航運能力十分不好。目前湄公河只有下游550千米可通航。
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界線叫做國界線。在國界線上,有很多的界碑,作為國家與國家之間界線的標志。
㈢ 如何解決南海爭端
我國解決南海爭端的基本思路是雙軌思路
南海域內國家利益沖突以及域外勢力干涉使南海爭端陷入僵局,中國於2014年率先提出「雙軌思路」來積極處理南海問題,即有關爭議由直接當事國通過友好協商談判尋求和平解決,而南海的和平與穩定則由中國與東盟國家共同維護。
近年來,南海局勢日趨緊張,爭端持續發酵。盡管中國控制南海的法律和歷史論據有更大的說服力,但是在與其他南海爭端當事方的沖突中十分被動
在雙邊層面上,一些南海爭端當事方為攫取海洋利益,通過挑撥中國與東盟關系、單方提起國際仲裁等方式將南海爭端復雜化、國際化;在多邊層面上,一些南海域外國家以航行自由等借口介入南海爭端,帶來的後果是各方加強了在南海地區的軍事存在,這無疑給地區安全蒙上了陰影。
南海,亦稱南中國海(South China Sea),其北部連接中國南部,東部與菲律賓若干島嶼相鄰,南部是馬來西亞的沙巴與沙撈越州、汶萊、印尼的納土納群島和新加坡;西部從新加坡延伸到馬來西亞的東海岸,經過暹羅灣、泰國和柬埔寨,從越南海岸延伸至東京灣。
整個海域為一由東北朝西南走向的半封閉海域,東西距離約1380公里,南北距離2380公里,涉及總面積約為35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
中國政府主張對210萬平方公裏海域的主權要求,即在九段線內的都是中國的。但是周邊國家不承認,越南主張111萬平方公里、菲律賓主張59萬、馬來西亞主張14萬、印尼主張8萬、汶萊主張5萬,這五個國家內部劃的線都重疊到一起,在與中國的九段線一重,整個南海似「被圈地」似得弄得一團糟。
各國除了對南海海域歸屬爭執不下之外,對南海海域中的幾十個島嶼領土的歸屬也有爭議。各國主張不同、理由也不盡相同。中國主要從「先佔」和「歷史性權利」的主張,強調對南海諸島和南海U型線之內海域擁有「主權性權利」;
越南以實際控制的角度強調對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的主權;馬來西亞以大陸架延伸為依據對彈丸島提出了主權要求;菲律賓則從哪個地理和法律角度主張自身對南海諸島擁有主權。南海爭端屬於島嶼領土和海洋劃界雙重性爭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