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一口面怎麼做
㈠ 一口面的做法步驟圖,一口面怎麼做
一口面🌚
小貼士
這種面,是晚上懶人吃的面。所以也叫懶人面🌚(我自己發明的名字😅),小杯子很方便哦!而且也不用擔心會吃多
㈡ 面怎樣做好吃
炒麵、西紅柿雞蛋打鹵面、燜面、扁豆燜面等。
扁豆燜面做法:
1、凈手撖面;
2、面條先揪的短一些,放蒸鍋隔水蒸8成熟,看面條情況,軟面條就8成熟,硬面條就多蒸一會;
3、邊蒸面條邊把豆角切成絲、也可掰成2-3cm長的段段;把肉切成絲,用醬油拌一下;愛吃菜的就多准備豆角;
4、熱油,下蒜蓉,下肉翻炒變色;下豆角翻炒變綠;這時面也蒸的差不多了,拿出來放到豆角上,放少許,放點醬油,蓋鍋蓋。
5、時時翻炒,注意別煳鍋,豆角熟了放鹽,出鍋前來點雞精就好了。
因為面在炒之前差不多已經熟了,所以只要保證豆角熟了就好了。
㈢ 年假想要去泰國旅遊,泰國都有什麼特色的小吃
泰國美食國際知名,無論是口味辛辣的還是較為清淡的,都能俘獲一大批擁護者。提到泰國美食,有幾道菜深入人心,咖喱炒蟹、青木瓜沙拉、冬陰功湯等是遊客必點;當然,既美味又實惠的路邊小吃也不容錯過。
泰國美食國際知名,無論是口味辛辣的還是較為清淡的,都能俘獲一大批擁護者。
泰國菜主要分四大菜系,分別為泰北菜、泰東北菜、泰中菜和泰南菜。各地所用食材往往受鄰近國家影響,例如泰南菜和馬來菜一樣多用椰奶、鮮黃姜,而泰東北菜則與寮國菜一樣善用青檸汁。
提到泰國美食,有幾道菜深入人心,咖喱炒蟹、青木瓜沙拉、冬陰功湯等是遊客必點;當然,既美味又實惠的路邊小吃也不容錯過。以下是18道深受旅行者歡迎的泰式美味,從街邊小食到經典泰餐,皆能滿足所有挑剔的味蕾。
咖喱炒蟹 ปูผัดผงกะหรี่圖:橙色那杯是泰式奶茶。
有別於一般的奶茶,泰式奶茶是橙色的,這可不是色素造成的,而是紅茶粉煮出來的顏色。紅茶加上煉乳和冰糖,最後再丟入幾粒冰塊,就是清爽又香甜的泰式奶茶了。
泰式奶茶可以是街邊攤上的消暑飲料,也可以是咖啡廳里的精緻下午茶,實在喜歡的還可以在超市買速溶泰式奶茶粉帶回家隨時沖泡。
㈣ 泰國冬陰功湯面怎麼做好吃
用料
LOBO牌冬陰功湯料 1袋(30克)
洋蔥 1個
杏鮑菇 2個
海白蝦(還可以加一些諸如魚丸、扇貝之類的一起煮) 10隻左右
香茅 3支
檸檬葉 5、6張
南姜 一塊
小青檸 一個
和泰國妹子學的冬陰功湯的做法
洋蔥洗凈切絲(不用太細);杏鮑菇切片;香茅斜刀切段;切兩三片南姜;小青檸橫刀一破兩半;檸檬葉子洗凈;蝦去蝦須,剪去蝦頭尖銳的部分(保留蝦腦),頭部以下去殼去尾、挑去蝦線;和泰國妹子學的冬陰功湯的做法 步驟1
起鍋坐水,將冬陰功湯料開封,倒進去,攪拌化開;和泰國妹子學的冬陰功湯的做法 步驟2
加入除小青檸之外的其他香料(香茅、檸檬葉和南姜),煮一小會兒;和泰國妹子學的冬陰功湯的做法 步驟3
加入洋蔥和杏鮑菇同煮,先加它倆是因為洋蔥煮時間長一點軟了好吃,杏鮑菇是為了讓它更入味;和泰國妹子學的冬陰功湯的做法 步驟4
洋蔥發軟、杏鮑菇煮透後,加入蝦煮熟(如果有魚丸之類的,要比蝦早加一會兒多煮一段時間,因為蝦很好熟,煮的時間過長的話會抽抽的太小太干不好吃);和泰國妹子學的冬陰功湯的做法 步驟5
加入適量全脂牛奶(視個人口味,一般湯色變稠即可,這一盒我加了大概1/3);和泰國妹子學的冬陰功湯的做法 步驟6
最後擠入青檸汁,關火出鍋;和泰國妹子學的冬陰功湯的做法 步驟7
在意的人可以在端上桌前把香料、蝦頭等影響口感的東西摘出來,我喜歡大口喝湯,所以就把這些礙事兒的先挑出來啦;
㈤ 請問泰國辣炒通心麵怎麼做才好吃
材料
斜管面100公克,蛤蜊6顆,透抽50公克,蝦仁30公克,高麗菜絲40公克,蒜末1/2茶匙,蔥2根,粗辣椒粉1茶匙,羅望子醬1茶匙,水150㏄,泰國辣椒膏1茶匙,魚露1茶匙,蚝油1茶匙,糖1茶匙
做法
1.斜管面放入滾水中,煮約8分鍾撈出放涼;蛤蜊吐沙洗凈;透抽切花;蝦仁搓鹽沖水洗凈,蔥切段;備用。
2.取鍋燒熱後倒入1又1/2大匙沙拉油,放入蒜末與作法1的蔥段爆香,再放入粗辣椒粉略炒。
3.於作法2的原鍋放入作法1的蛤蜊、透抽與蝦仁略炒,加水及所有調味料,最後放入作法1燙熟的斜管面,以大火炒至湯汁收少即可。
㈥ 泰國一口酥鍋巴的做法
鍋巴
主料米飯1大碗
輔料五香粉1茶匙 食鹽1茶匙 食用油適量
鍋巴的做法
1.大米飯加入鹽和五香粉
2.然後拌勻
3.裝入保鮮袋中,再把米飯揉面團
4.再取小塊搓成小圓
5.用手把它壓扁,越薄越好哦
6.全部做好後,鍋內加油燒熱,放飯團進去炸
7.炸至金黃色即可撈出瀝油食用
烹飪技巧如果米飯太粘的,可以放冰箱冷凍半小時再炸
㈦ 面條的做法
泰國酸辣椰絲鮮蝦粉
妖艷的人妖、神秘的寶石、奇香的泰國香米組合成我們對泰國的印象。卻不知,這個風光旖旎的海邊小國還有更多的光芒——它是世界第一產蝦大國,是著名的大米出口國,還盛產世上最辣的辣椒。無怪乎他們的面條也用大米來做,而且面里是一定要放蝦和那最辣的辣椒的……這個皮膚黝黑、眼神執拗的民族,就這樣引以為傲地向世人展示著他們的榮耀。
原料:米粉200克,鮮椰肉絲20克,鮮姜絲、紅、綠辣椒絲20克,鮮海蝦2隻,色拉油10ml。
調料:魚露,白醋,鮮檸檬1片,鮮辣椒汁,白糖,鹽,胡椒粉,香菜。
做法:
1.鍋中水開後,放入米粉焯熟,冷水過涼。
2.蝦洗凈去蝦線、頭尾和殼,加鹽、胡椒粉稍腌後,鍋中煎熟,擠上檸檬汁。
3.晾涼的面中放入椰絲、姜絲、辣椒絲、香菜,調入適量魚露、白醋、辣椒汁、白糖、鹽、色拉油,攪拌均勻,再放入煎好的蝦即可。
特點:口味清淡,極具泰國菜酸辣、開胃的特點,很適合夏天食用。
廚師提示:焯米粉時火要大,鍋邊備好冷水,米粉在鍋中停留8秒立即撈出放入冷水中過涼。時間長了會粘成一團,大煞口感。在泰國,做菜不撒上幾顆或整或碎的朝天椒,就像我們吃川菜不加麻辣一樣讓人食性全無。用朝天椒、糖、魚露煮成的甜中帶辣的辣椒汁因為甜辣可調,頗得過往食客歡心。
★法國奶油蟹肉黑麥金筍面
法國是個享受過程、講究細節的國家,所以他們製造出「Romantic」一詞,所以他們不惜花4個小時去吃一頓繁瑣至11道餐序的晚餐。所以這道面條,法國人是一定要把蟹肉勞心費神地仔細掏出來,再好湯好料地煮了,多半裝回蟹殼里,少半炒了面,這才開始一口蟹肉一口面條地細細品味。也許這就是中西餐文化的最大區別,一個在「吃」,一個在「品」。
原料:黑麥面100克,金筍面100克,黃油10ml,橄欖油20ml,螃蟹1隻,洋蔥30克,蒜茸5克,胡蘿卜5片,西蘭花3朵。
調料:他利根香草、馬祖林香草、皮薩羅香草,黃油,奶油,干白,鮮蝦水(或高湯),鹽,黑胡椒粉。
做法:
1.將螃蟹煮熟後剔出蟹肉。
2.鍋熱後化開黃油,炒香洋蔥和蒜茸,放入蟹肉和3種香草,調入適量干白、奶油、蝦水(或高湯)、黑胡椒,煮約5分鍾。
3.將煮好蟹肉的2/3盛入蟹殼,其餘待用。
4.鍋中水開後,下入黑麥面、金筍面煮熟,撈出瀝干。
5.另起鍋放少許橄欖油,稍熱放入熟面和另1/3蟹肉以及胡蘿卜、西蘭花,炒勻出鍋裝盤,擺上裝好的蟹殼。
特點:奶香味濃,口感豐富。
廚師提示:炒麵是為了出香,也是為了融入蟹肉和熟菜的味道,橄欖油稍熱即可入鍋,1~1.5分鍾即可盛出。如需存放,可先將面煮至八分熟,撈出瀝幹了用橄欖油拌勻放冰箱里,隨吃隨炒。
★韓國烏雞麗參面
就在韓國的大麥茶突然間大行其道時,就在野蠻女友塗滿男友一臉面條時,我們略知道,除了燒烤,這還是個盛產麥子、以面為主的國家。烏雞麗參面在韓國家常到如同中國傳統的雞湯面。用的面條也是手擀的,樣似我國北方的手擀細面。不同的是,我們在面下藏只雞腿,而韓國人則添了根盛產的高麗參。有了烏雞湯和高麗參的出現,單單營養這一項已讓人忍不住對它的口舌之欲了。
原料:面條200克,烏雞半隻,烏雞湯200ml,高麗參1根,油菜心2根。調料:鹽、小蔥、雞油、醬油。
做法:
1.烏雞熬湯,熟烏雞去骨將雞肉切絲或撕絲待用。
2.開水下鍋將面條煮熟,撈出盛碗。
3.鍋中倒入烏雞湯,放入雞肉絲、高麗參、油菜心,加少許醬油煮開後倒在面條上,
4.最後點綴上小香蔥即成。
特點:營養豐富,老少皆宜。
廚師提示:韓國人吃參不像我們中國人奉為「大補」之品而重在喝湯,他們把參當胡蘿卜一樣的新鮮蔬菜,不論做什麼菜品,最後一定是要把高麗參吃掉的。所以不宜早放,煮熟即可的口味才最為可口。韓國人熬烏雞是為了用其湯,通常只放蔥、姜、蒜來逼出雞的原始純鮮,這對取湯煮麵來說是適宜的。如果是要品肉的話,建議撒上一把枸杞,添上幾朵干制的香菇。
★義大利培根番茄蝴蝶面
意麵已然成為義大利的標志,就像中國的瓷器。毫不誇張地說,這是個以面為生的國度,僅面就有563種之多,再加上花樣繁多的醬汁的不同搭配,居然能組合出1000多種義大利面料理。簡直讓人難以置信。義大利面千奇百怪,圓的、扁的、長的、方的、螺旋的、波浪的、貝殼的……嘗過這道在義大利再普通不過的培根番茄蝴蝶面後,真是不能不讓人羨慕義大利人的幸福,再也沒有比義大利人更能體驗面條的健康、自然味道的了。
原料:意式蝴蝶面200克,培根片50克,西紅柿2個,番茄醬20克,洋蔥20克,培根油100ml,橄欖油20ml,蒜茸5克,帕爾馬森芝士,紅、黃、綠柿子椒絲20克,木魚花1片。調料:干白,鹽,黑胡椒粉,高湯。
做法:
1.西紅柿洗凈切丁,洋蔥切碎。
2.開水將意麵煮熟後撈出瀝干。
3.用培根油炒香蒜茸、洋蔥碎,放入西紅柿丁、番茄醬炒5分鍾,倒入高湯和干白葡萄酒,煮10分鍾後放鹽、黑胡椒粉調好味。
4.另起鍋熱後,用橄欖油翻炒涼乾的意麵和培根,再倒入紅、黃、綠辣椒絲和烹好的番茄汁,翻炒片刻出鍋擺盤,裝飾上木魚花即可。
特點:酸甜適口,開胃解暑。
廚師提示:義大利人習慣將早餐烤培根烤出的油積存下來,因為培根油很香,很適合給菜品添味。也可將培根片用熱鍋(不放油)煎出油來。很多人做意麵時習慣最後澆上番茄汁,其實入鍋翻炒一下入味更勻,一分鍾足矣。
★美國什錦海鮮水果面
面條和土豆是美國人的主食,幾乎天天出現在他們的餐桌上。其實世界各地的面條在出現之初有很多相似之處,都用麵粉和鹽,不同的是,我們加水和成,美國人用蛋液來增強面的韌性而極少用水。後來,他們又加進玉米粉和橄欖油,形成了西方最具代表性的雞蛋面條。直到今天,講究一點的美國家庭依然喜歡自己動手擀制雞蛋面,現做現吃,而一個基本的配方更是人人皆知:一杯麵粉(240ml)+1個雞蛋+1/4茶匙鹽(1.25ml)。
原料:寬面200克,鮮蝦2隻,海虹2隻,扇貝3隻,魚肉20克,橄欖油30ml,洋蔥20克,蒜茸20克,菠蘿20克,草莓20克,生菜20克。調料:美式海鮮調味,黑胡椒,義大利醋。
做法:
1.蝦、扇貝、海虹、魚肉洗凈處理干凈後,用美式海鮮調味腌制10分鍾。
2.鍋熱後,用橄欖油炒香洋蔥、蒜茸,倒入腌好的海鮮,中小火炒熟。
3.鍋中鹽水燒開後,放入寬面煮熟,撈出瀝干。
4.菠蘿、草莓洗凈切塊、生菜洗凈,一同放入面條中攪拌均勻,再將炒好的海鮮放入拌勻,澆上義大利醋即成。
特點:典型的美式面式,色彩豐富,口感多層,是夏季家庭晚宴和朋友聚會的理想菜餚。
廚師提示:寬面本身無味,所以要用鹽水煮,而且,之前放鹽比之後放鹽入味要勻。炒海鮮時要注意中火偏小,因為美式海鮮調味里有甜紅椒粉,遇大火會變黑變苦,而小火又會讓海鮮脫水發干。
★中國四川擔擔面
擔擔面是成都的著名小吃,但誰也說不清它誕自何時,某年某月就有了挑著扁擔沿街叫賣的小販,主顧吆喝一聲停挑子現做現賣,手擀的粗圓面條煮熟了,撈起來舀上一勺炒好的豬肉末。除了那香氣,只記得他們的扁擔了,因而得名「擔擔面」。擔擔面和酸辣粉堪稱川面姊妹花,但很多嘴饞的人做得好酸辣粉卻做不好擔擔面,除了需要四川特產的芽菜外,技巧就在豬肉末的炒制和配味上了。
原料:面條200克,豬肉餡400克,芽菜100克,大蔥末25克,薑末10克,蒜茸10克,辣椒面1.5克,芝麻醬10克,油菜心1棵,香菜少許。
調料:老抽,生抽,料酒,米醋,高湯,花椒面,豬油,香油。
做法:
1.鍋熱後,倒入豬肉餡炒散待用。
2.用豬油將蔥、姜、蒜爆香,再放入辣椒面、芽菜、肉末煸炒,加料酒、老抽、生抽、米醋,點少許高湯,出鍋時放入芝麻醬、花椒面炒勻。
3.開水下鍋將面條煮熟,撈入碗中。油菜心焯熟待用。
4.往碗中面條里倒入適量高湯,加入炒好的醬料和焯熟的油菜心,撒上香菜即可。
特點:鹵汁酥香,咸鮮微辣,香氣撲鼻,地方風味濃郁。
廚師提示:肉餡一定要炒干,呈一粒一粒狀態才能出來香味,牽扯不清就是沒炒干,但注意也不能炒糊。很多人認為生抽拌冷盤,老抽炒熱菜。其實不然,生抽和老抽都是用黃豆製成,區別在於後者添加了焦糖,准確地說,生抽調味,老抽調色,並不防礙兩者都用,在於菜品的需要和你手頭的把握。
★越南檸檬咖喱虹鱒魚面
「三香一露」最能概括越南美食——竹香、椰香、檸檬香和魚露。值得一書的是魚露,越南經典名吃蔗蝦、春卷、魚露大蝦都是魚露的傑作。越南、泰國一帶,家家餐館都有自己的土製魚露。他們做魚露有點像我國南方做「腌魚」,只是我們取的是魚倒了汁,人家要的是汁而非魚。他們將魚抹上鹽,放木桶里腌制,過段時間便有汁流出,即為魚露。打開桶底的水龍頭放出魚露重又倒入桶中繼續腌制,越是如此反復,得來的魚露越是純正無腥。
原料:蛋面200克,黃咖喱粉10克,辣椒面10克,檸檬汁20ml,藍姜碎30克(南方特產,也可用姜代替),高湯100ml,紅鱒魚100克。
調料:魚露10ml,蝦醬10克,青檸葉5片,檸檬1塊,紅椒絲,香菜。
做法:
1.涼油將咖喱粉小火炒香,倒入高湯、辣椒面、藍姜、檸檬汁、魚露、蝦醬,小火煮30分鍾。
2.開水下鍋將蛋面煮熟,再放入煮好的湯中,煮開後裝盤(留約1/3咖喱湯晾涼待用),撒入青檸葉絲。
3.將紅鱒魚洗凈切段放入晾涼的咖喱湯中浸泡片刻,用少許油將其煎熟後放面旁,再配以檸檬塊和香菜即成。
特點:香辣甘甜,清新爽口,不油膩。
廚師提示:咖喱易糊,所以炒咖喱得使冷鍋涼油,也就是鍋不燒,倒入冷油後,無需加熱就放入咖喱,再開小火翻炒。魚露雖然好吃,但咸且有腥味,所以不宜多放。蝦醬可謂「東南亞的臭豆腐」,聞著臭,炒出來卻是濃郁無比的蝦香,極能給菜提味。
★日本牛肉烏冬面
烏冬面、蕎麥面、綠茶麵是日本最具代表的三樣面條。在日本,烏冬面是居家必備之品,也是日本料理店不可或缺的主角。最經典的日本烏冬面做法,離不了牛肉和高湯,做法倒是普通,有很多我們似曾相識的地方,味道的不同就在烏冬面了。所以,去日本,一定要嘗一碗金川縣的牛肉烏冬面。不去也無妨,去超市買了金川產的烏冬面,回家也能如法炮製出一樣的美味。
原料:烏冬面200克,肥牛片50克,油菜心2根,香菇1朵。調料:日本大醬20克,日本醬油20ml,墨魚素1克,清酒5ml,味林10ml,高湯20ml。
做法:
1.鍋中放入高湯、日本大醬、日本醬油、墨魚素、清酒和味林,小火煮約5分鍾開後,放入烏冬面,3分鍾後盛入碗中。
2.油菜心、香菇焯熟擺入面中。
3.肥牛片上淋少許醬油,大火煎約10秒鍾,盛碗即成。
特點:面條滑軟,醬湯濃郁。
廚師提示:味林就是日本的味精,超市有售,但無需刻意求全,買不到可用味精或雞精代替。日本大醬味咸,不可多放。煮制醬湯時注意用小火,否則容易糊底。肥牛片應冰箱保存,並趁其未解凍時油煎,否則易散不成形。烏冬面是用小麥粉製成的粗面條,既可做湯面,又可做炒麵,而且因為烏冬面水煮不會軟爛,口感極佳,還可用做火鍋涮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