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過架的泰國斗雞怎麼養
❶ 斗雞打完架後多久恢復
3-7天。
斗雞又叫軍雞,在我國有很多年歷史,是國內稀有珍禽品種,也是一種娛樂觀賞的寵物,它的嘴、爪和鷹很相似,具體較強的斗性,中原斗雞的抗擊打能力比較弱,但是很靈活,速度較快,也比較頑強,越南斗雞抗擊打能力較強,但是不夠靈活,不太頑強。
斗雞喂養注意事項
飼養斗雞,溫度很重要。如果斗雞扎堆,密度高說明溫度偏低;若斗雞遠離熱源,到旁邊四散,說明溫度偏高。查看室內溫度計,可以直接發現溫度高低,當發現溫度計上的溫度和實際要求的溫度不吻合時,要立即採取升溫或降溫措施,把溫度控制在要求范圍內。
寒冷的冬季,氣溫較低,往往會只注意保暖,忽視通風;通風良好時,斗雞活潑好動,舍內無異味,一旦發現斗雞無病打蔫、呼吸微喘,舍內異味很濃、灰塵彌漫,應立即加強通風換氣;通風時,注意冷空氣不能直接吹到斗雞身上。
❷ 斗雞要怎麼養才能養好
斗雞很好養,做好防疫,喂夠食,長很快的。不要散養,放養,因為斗雞從小見雞太多會影響斗性。
❸ 斗雞怎麼養
斗雞飼養人員每天結合飼喂、上水、撒雞,到雞舍巡查,觀察斗雞的吃食、飲水、糞便便可隨時了解雞群狀況,及早發現問題,及早處理。每天定時供水供食,經常保持充足清潔的飲水。
斗雞生長發育快,活動能力強,能量消耗大,因此營養成份應全面,粗蛋白23%以上,必需氨基酸要齊全,青年斗雞的飼料配方為:玉米5%、豆餅16%、高粱5.5%、魚粉8%、貝殼粉2%、骨粉1.5%、食鹽0.5%、添加劑0.5%,並搭配些菜葉等青綠飼料。
(3)打過架的泰國斗雞怎麼養擴展閱讀:
斗雞的訓練方法:
養斗雞的目的在於打鬥。斗雞的優劣要視其斗性和鬥技。而鬥打規則隨各地不同要求而異。以數量較大的中原斗雞為例,斗雞愛好者常說:「外觀其毛色,內審其窩份。」
所謂窩份即指斗雞的血緣關系。斗雞的選擇,主要以斗性頑強、特別是打鬥到最後仍有斗性、並有良好遺傳性的雞作種用,故特別重視斗雞的血緣純度,至少查2~3代。
經過近親繁殖,選育成純度很高的優良斗雞家系,利用不同家系間斗雞交配產生的後代,這樣的雞體質健壯,鬥技高,打法快,但遺傳性不穩定,不宜作種用。斗雞的鬥技有幾種類型:即高頭大咬者。
跑圈打法(打幾下就跑圈);四路全打者(全能,為最理想的打法)。不管那種打法,只要善打兩種以上,且有重腿,就屬優秀斗雞。斗雞取勝的關鍵在於打腿的准、重、快。準是指能否打到對方的頭上;重是指出腿打擊力的輕重;快是指單位時間內起腿打擊的次數並能連續打幾腿。
❹ 飼養斗雞的技巧
斗雞是供競賽和娛樂用的雞品種,以善打善斗而著稱的珍禽,又名打雞、咬雞、軍雞。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我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斗雞的 飼養 方式,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斗雞的飼養方式
斗雞游戲起源於亞洲,中國是世界上馴養斗雞的古老國家之一。唐代的文學家韓愈曾用詩描寫斗雞的場面:“裂血失鳴聲,啄殷甚飢餒,對起何急驚,隨旋誠巧紿。”
斗雞的概要介紹
世界各地幾乎都有 斗雞的娛樂傳統,利用雞形目的鳥(也有其他目的)在發情期好鬥的特 點,來進行比賽。 斗雞 中國古代盛行的一種游戲。最早是由百越中的泰系民族發展出來。在亞洲印度河文明時代已有斗雞(他們是使用原雞)。
斗雞時將把兩只性情兇猛的公雞放在一起,它們就會激烈地互相啄咬起來,還會用距劈擊對手。如果兩雞相鬥了很久,都有疲憊之態,還要用水將它們噴醒,使之振奮,重新投入戰斗,直到有一隻公雞敗下陣來。斗雞的場面是相當激烈的,兩只雞斗得難分難解,勢不兩立,斗完後雞冠流血,啼叫無力。
斗雞最早見於《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季、郈之雞斗,季氏介其雞,郈氏為之金”,就是說季平子將芥末撒在它的雞翅膀上(或雲以膠漆其羽毛,使之類似鎧甲),郈昭伯在他的雞距紮上金屬刀子。
唐代的文學家韓愈曾用詩描寫斗雞的場面:“裂血失鳴聲,啄殷甚飢餒,對起何急驚,隨旋誠巧紿。”孟郊也寫過有關斗雞的詩雲:“事爪深難解,嗔睛時未怠。一噴一醒然,再接再厲乃。”《陶庵夢憶》稱“一日余閱稗史,有言唐玄宗以酉年酉月生,好鬥雞而亡其國。余亦酉年酉月生,遂止。”賭博常伴隨斗雞,賭客以金錢博甲雞或乙雞勝出。
孟郊寫過有關斗雞的詩雲:“事爪深難解,嗔睛時未怠。一噴一醒然,再接再厲乃。”
斗雞以體型魁梧、體質健壯結實、結構勻稱緊湊、筋肉發達強、健肌肉發達、性強悍、善斗為基本特徵。 骨骼發達,骨質緻密而粗硬。頭、頸昂起,頸、胸、脛幾乎成一直線。冠紅色,冠、髯、耳垂不發達。眼大而銳,喙粗短、堅硬呈楔形,尖端微彎而甚銳,頸粗長靈活,腿強勁有力,脛長,距發達,長而銳,生向上方。爪粗大、堅硬鋒利。全身羽毛稀薄、粗剛、短而緊貼體表,並富光澤,羽色多樣,以黑色羽居多。翼羽拍打有力。
斗雞的主要性能
產蛋
開產日齡:中原斗雞性成熟較晚,母雞開產日齡一般為8個月,開產體重為2500g,開產蛋重為46g;吐魯番斗雞性成熟晚,開產日齡為210--270d,開產體重平均為2750g;西雙版納斗雞開產日齡為180--210d左右。
產蛋量:中原斗雞年產蛋量為101.7土6.13個;吐魯番斗雞年產蛋量為60--80個西雙版納斗雞年產蛋量在100--120個之間。
蛋的品質:平均重為58.18±0.69g,蛋殼淺褐色,蛋形指數為1.3。
吐魯番斗雞蛋重大,平均蛋重為65g,蛋殼淺褐色;西雙版納斗雞平均蛋重為40g,蛋殼白色和淺褐色,蛋形指數為1.35。
繁殖
公母比例:斗雞的公母配種比例都較小,中原斗雞為1:6,吐魯番斗雞為1:4--5,西雙版納斗雞為1:2。
就巢性
中原斗雞的就巢性強,就巢率約達70%,一般每年就巢1次,每次就巢持續時間約40--50d;西雙版納斗雞就巢性強,每次持續時間為20d左右,一年四季都可孵化。
斗雞的育雛環節
近幾年來,特禽新品種斗雞以其巨大的開發價值和廣闊的市場前景,受到廣大養殖戶的青睞,養殖日漸升溫。要養好鬥雞,育雛環節最為重要,必須注意以下五點:
一、消毒。育雛工作開始前應將牆壁用10%生石灰乳劑刷白消毒,房舍內可連同育雛用具進行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用15毫升福爾馬林、7克高錳酸鉀進行熏蒸24—48小時,然後打開門窗通風,排出有害氣體後待用。
二、育雛方式。斗雞一般有地面育雛、網上育雛和小床育雛三種,尤以小床育雛為最佳,其做法可因陋就簡,不拘規格,好的育雛方式可使雛斗雞疾病發生率大為降低。
三、開食。實驗表明,雛斗雞提早一食,能促進卵黃的吸收,有利於將來的生長發育,開食前,先給雛斗雞飲2—3小時的清潔飲水,最好給5%左右的葡萄糖水,然後在平鋪的干凈塑料布上撤飼料,小米、粉料或配合飼料均可,粉碎的玉米面有利於消化,也能防止雛雞拉稀糊肛門,飼喂最為適宜。給料採取少喂勤添的辦法。盡量讓所有雛斗雞都能吃上飼料。隨著日齡的增長和雛雞食量的增加,可以每隔2—3小時給料一次,但最好讓其自由採食。
四、溫度。適宜的溫度是保證雛雞成活率的重要條件,溫度要嚴格控制,切忌忽高忽低。溫度適宜時雛斗雞活潑好動,採食積極。參考溫度如下:1周齡33-35℃、2周齡30-33℃、3周齡27-30℃、4周齡24-27℃、5周齡21-24℃、6周齡19-21℃。溫度由高而低,平衡過渡。雛斗雞舍相對濕度以55%~70%為宜。
五、光照。雛斗雞視力較弱,每日光照23-24小時,每15平方米雞舍,第一周齡用1個40瓦燈炮即可,懸掛於離地面2米處,逐漸過渡到自然光照。
養好雛斗雞,除上述幾個重要的環節外,養殖密度、雞舍通風等環節也不容忽視。
斗雞的養殖培養
養殖技術
1、選育良種:要求公斗雞體大骨壯,頸粗有力,腿粗而高,胸肌發達,雞冠鮮紅呈平瘤狀,眼大有神,羽毛貼身,姿態雄偉,體重3.5公斤以上,母斗雞結構勻稱,發育良好,活潑好動,眼大有神,體重2.5公斤以上。
2、搞好 防疫 :只有使斗雞保持健康的體態,才能有利於馴養和繁殖,因此在春季要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必須保持圈舍清潔,每周可用百毒殺或滅菌靈(1∶1000倍)噴霧消毒一次,消毒液可以噴到斗雞身上,食槽、水槽每天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刷洗一次,並做好新城疫的預防接種工作。
預防免疫後,要隨時觀察雞群免疫後的反應。如雞新城疫疫苗免疫後仍不斷出現新城疫病雞;傳染性支氣管炎免疫後呼吸道症狀反而加重了,這說明免疫失敗了。應盡快從多方面查找原因,採取積極補救 措施 。
3、科學配料:斗雞生長發育快,活動能力強,能量消耗大,因此營養成份應全面,粗蛋白23%以上,必需氨基酸要齊全,青年斗雞的飼料配方為:玉米5%、豆餅16%、高粱5.5%、魚粉8%、貝殼粉2%、骨粉1.5%、食鹽0.5%、添加劑0.5%,並搭配些菜葉等青綠飼料。
4、飼養管理:每天定時供水供食,經常保持充足清潔的飲水。要定時馴跑馴斗,馴跑時可在腿上綁上50~100克的沙袋,每天要堅持馴斗2小時,馴跑1小時,這樣才能馴出動作敏捷,具有頑強的作戰能力的斗雞。
斗雞耗料比較穩定,如出現耗料下降,或僅飲水不吃料,可能預示雞已感染了某些疾病,要盡早查明原因,及早治療。
斗雞的飼養注意
斗雞飼養人員每天結合飼喂、上水、撒雞,到雞舍巡查,觀察斗雞的吃食、飲水、糞便便可隨時了解雞群狀況,及早發現問題,及早處理。在巡查時,應注意以下十方面的內容。
1、有害氣體:對斗雞危害最大的氣體是氨氣和硫化氫。
氨氣:是一種揮發性和刺激性強的氣體,如果雞舍有大量的氨氣產生,一進雞舍就會首先感知。當嗅到氨的氣味時,說明雞舍內氨氣早已超標。
硫化氫:比重比空氣大,是一種有臭雞蛋氣味的氣體,常常積聚在地面,愈接近地面,濃度愈高。如果在雞舍的稍高處嗅到硫化氫氣味,則表明雞舍內的硫化氫已經嚴重超標。從這些變化中,可以判定空氣中是否含有有過量的硫化氫:銅質器具表面突然變黑。鍍鋅鐵器表面出現白色沉澱物。黑色美術顏料顏色褪色。
一氧化碳:是一種無味氣體,特別是用煤爐保溫的雞舍,應防止人員和雞的一氧化碳中毒。
發現這三種有害氣體超量時,應立即採取相應措施,例如適當加大通風量,更換墊料等,以減輕和杜絕對雞的危害。
2、溫度
飼養斗雞,溫度至關重要。特別是小雛雞。看分散度也可以發現溫度的高低,斗雞扎堆,密度高時,說明溫度偏低。斗雞遠離熱源,到旁邊四散,說明溫度偏高。查看室內溫度計,可以直接發現溫度高低。發現溫度計上的溫度和實際要求的溫度不吻合時,要立即採取升溫或降溫措施,必須把溫度控制在要求范圍內。
3、 通風
通風是否良好是養殖成功的關鍵。在寒冷的冬季,氣溫低,往往只注意保暖而忽視了通風。通風良好時,斗雞只活潑好動,舍內無異味,表現為一種舒爽的感覺。一旦發現斗雞無病打蔫、呼吸微喘,舍內異味很濃、灰塵彌漫,應立即加強通風換氣。通風時,注意冷空氣不能直接吹到斗雞身上。
4、 糞便
正常斗雞的糞便稀軟,呈淡灰色條狀,上面有少許白色尿酸鹽。一旦發現糞便顏色變化或者出現有血便,便是發病徵兆。傳染性法氏囊病與傳染性支氣管炎可使雞產生下痢,糞便呈黃白色;斗雞患新城疫時排出綠色、黃白色水樣糞便;舍內出現有血便,說明斗雞感染上球蟲病。當發現以上異常糞便時,應找到排糞的雞,隔離治療。
5、 濕度
濕度也應符合標准。濕度高微生物易存活,如果再伴有溫度低,則更加重低溫的危害。濕度低則雞舍乾燥,斗雞易得呼吸道病,尤其是雛雞。長時間乾燥的環境可使雛雞脫水、衰弱。因此,斗雞舍濕度的調整也不應該忽視。
6、死雞數量
在斗雞的生長過程中,無論是雛雞、育成雞或產蛋雞,每天都可能有極少數量的弱雞由於各種原因而死亡,這是正常現象。正常情況下,雛雞死亡率應不超過0.05%,育成雞不超過0.01%,產蛋雞不超過0.03%。若發現死亡數量過大,就應引起注意。
7、光照
除了育雛需要光照外,產蛋雞也需要補充光照。此外,還要注意光照的強弱。
8、聲音
正常情況下,雞不會發出異常聲音。發生某些疾病,如傳染性支氣管炎、慢性呼吸道病及雞新城疫時,病雞會發出咳。
訓練
斗雞在打鬥的場景養斗雞的目的在於打鬥。斗雞的優劣要視其斗性和鬥技。而鬥打規則隨各地不同要求而異。以數量較大的中原斗雞為例,斗雞 愛好 者常說:“外觀其毛色,內審其窩份。”所謂窩份即指斗雞的血緣關系。斗雞的選擇,主要以斗性頑強、特別是打鬥到最後仍有斗性、並有良好遺傳性的雞作種用,故特別重視斗雞的血緣純度,至少查2--3代。經過近親繁殖,選育成純度很高的優良斗雞家系,利用不同家系間斗雞交配產生的後代,這樣的雞體質健壯,鬥技高,打法快,但遺傳性不穩定,不宜作種用。斗雞的鬥技有幾種類型:即高頭大咬者(斗架時頭勢昂得高、斗勢好看);平頭平身打法(斗勢不太好看);跑圈打法(打幾下就跑圈);四路全打者(全能,為最理想的打法)。不管那種打法,只要善打兩種以上,且有重腿,就屬優秀斗雞。斗雞取勝的關鍵在於打腿的准、重、快。準是指能否打到對方的頭上;重是指出腿打擊力的輕重;快是指單位時間內起腿打擊的次數並能連續打幾腿。
斗雞要靠平時的訓練,其訓練 方法 可歸結為下述14種手法,即:攆、溜、轉、跳、推、拉、打、抄、搓、掂、托、揉、絞、擾。斗雞長成後,第一次初斗,不宜太長,一般十五分鍾即可。
❺ 斗雞怎麼養,斗雞養殖方法
一、雛雞飼養管理:雛雞飼養管理是斗雞馴養中最關鍵的環節。剛出殼的雛雞要處於適宜的飼養環境下,一般1-2日齡的室溫應為35-36℃,以後每天減少0.5℃,到25℃時保持恆溫。初期舍內濕度60~70%,逐漸減小到自然濕度。先要喂給清潔的溫開水,水中加一些白糖或葡萄糖,1-2周後可逐漸過度到飲用自來水。
出殼第1天不餵食,第2天可以先喂點用開水泡的芝麻,然後喂蒸熟的小米或熟雞蛋,第3天開始飼喂熟雞蛋、開水浸泡過的小米及青鮮菜類為主的飼料,並可適當喂給少量昆蟲和雜糧。此時仍需注意保溫、適當的運動量及陽光,有利其生長發育。一天應少量多餐。半個月後可喂面條、雜糧等。一個月後,對於公雞要增加蛋白質飼供應,如雞蛋碎塊、肉末等,並適當的喂給青菜。
二、中雞飼養管理:雛雞45日齡,體重可達0.5千克,母雛雞已易於分辨,此時開始需雌雄分群飼養,有利成長。75日齡開始,雛雞生長迅速,尤其增長骨骼更需在飼料中增加礦物質飼料(骨粉)及昆蟲,民間習慣飼喂蟬、土元及蝗蟲等。
此時開始雄性雛雞進入成長階段,為免於斗傷影響成長,需單只籠養,民間多選用荊條編制的較寬大的罩籠圈養,每天定時於早、午、晚、共3-4次放出籠外自由活動,但需嚴格控制不得與母雞交配,也需防止雄雞間較強的爭斗。這個階段生長迅速,應供給營養豐富的飼料,能量飼料主要有玉米、麩皮、小米、高粱等,蛋白質飼料有雞蛋、豆腐、豆類、肉類等,另外注意青菜、陽光、運動、清潔飲水缺一不可。
三、成雞飼養管理:換過3~4茬毛,老翅長齊,即為成雞,一般9個月齡。在一年四季中,寒暑有別,應隨季節而採取相應的飼養管理措施。自立春之日起,當以除去肉食,即人工涮膘,使雞膘瓷實,以便打鬥。
夏季炎熱,應採取防暑降溫措施,少喂肉食,菜糧各半,可適當喂給豆類或豆類製品。秋季是逐漸暑盡寒來,成雞換毛,雛雞的體成熟之機,應當喂以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飼料,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冬季主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多喂熟食、好食,抓緊上膘,以利過冬。
四、定時抽檢與防疫:疫病和雞瘟導致斗雞大批量死亡,給養殖戶帶來重大損失的主要原因。為了防止斗雞養殖中爆發疫病的狀況,養戶應該著手建立一套切實有效的斗雞抽驗和防疫體質。
平時應該注重保持雞舍衛生並及時打掃和清理斗雞糞便,每周或每個月用滅菌靈或其他消毒殺毒液體進行噴灑。還要做好疫苗種植工作。
(5)打過架的泰國斗雞怎麼養擴展閱讀:
斗雞的要求
1、性格:要求斗雞在任何情況下都主動找對方進攻,尤其後盤(即戰斗的最後階段)要親斗,要打卧雞,殘盤(雙方斗到精疲力盡時)要卧而不走,寧死不屈,還有一口氣就要戰斗到底,進攻中不允許有退性表現,不能有三心二意的進攻姿態,進攻要堅決主動。
2、骨骼:根據斗雞的特殊性格和戰斗需要,其骨骼一定要堅實,各部位的骨骼長短,粗細比例勻稱,過於細長或短粗都不利於戰斗。
3、體型:斗雞前胸要寬,羽毛要緊湊,身架要利落,所以,喂斗雞的行家有句口頭禪說:小頭大身架,細腿線爬爪。並以此來選擇雞的體型。螃蟹蓋身型及棗核身的體型不受歡迎。
4、體重:斗雞體重一般分三種等級,大號斗雞體重4kg左右,中號斗雞3.5kg左右,小號斗雞為3kg左右,公雞超大型斗雞有5kg左右者,由於體軀笨重,動作綬慢,不利於戰斗,所以超大型斗雞很少有人喂養。母斗雞體型比公斗雞小,大號母斗雞3.5kg以上,中號母斗雞3kg左右,小號母斗雞2.5~3kg。
❻ 馴養斗雞打架怎麼訓練
最好的辦法,找另外一隻公雞,用膠布把爪子和嘴纏起,在實踐中學習是最好的,但要用不會破你的斗雞打品的雞,如果你的雞的打品被破了,會讓它在今後打鬥過程中不敢用自己最熟悉的那一套功夫,反而會弄巧成拙。
破雞打品的雞:如你的雞個體較重,屬於不善於跑的那種,就不能拿會跑堂的雞和它打。你的雞會轉,就不能那會鑽雞跨的強盜雞和它打。
❼ 斗雞的養殖方法具體是什麼
斗雞是世界各地幾乎都有的娛樂傳統,利用雞形目的鳥(也有其他目的)在發情期好鬥的特點來進行比賽,不過要很多人都不了解怎麼養殖斗雞。下面由我為大家介紹斗雞的具體養殖 方法 ,希望能幫到你。
斗雞的養殖方法
養殖技術
1、選育良種:要求公斗雞體大骨壯,頸粗有力,腿粗而高,胸肌發達,雞冠鮮紅呈平瘤狀,眼大有神,羽毛貼身,姿態雄偉,體重3.5公斤以上,母斗雞結構勻稱,發育良好,活潑好動,眼大有神,體重2.5公斤以上。
2、搞好 防疫 :只有使斗雞保持健康的體態,才能有利於馴養和繁殖,因此在春季要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必須保持圈舍清潔,每周可用百毒殺或滅菌靈(1∶1000倍)噴霧消毒一次,消毒液可以噴到斗雞身上,食槽、水槽每天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刷洗一次,並做好新城疫的預防接種工作。
預防免疫後,要隨時觀察雞群免疫後的反應。如雞新城疫疫苗免疫後仍不斷出現新城疫病雞;傳染性支氣管炎免疫後呼吸道症狀反而加重了,這說明免疫失敗了。應盡快從多方面查找原因,採取積極補救 措施 。
3、科學配料:斗雞生長發育快,活動能力強,能量消耗大,因此營養成份應全面,粗蛋白23%以上,必需氨基酸要齊全,青年斗雞的飼料配方為:玉米5%、豆餅16%、高粱5.5%、魚粉8%、貝殼粉2%、骨粉1.5%、食鹽0.5%、添加劑0.5%,並搭配些菜葉等青綠飼料。
4、 飼養 管理:每天定時供水供食,經常保持充足清潔的飲水。要定時馴跑馴斗,馴跑時可在腿上綁上50~100克的沙袋,每天要堅持馴斗2小時,馴跑1小時,這樣才能馴出動作敏捷,具有頑強的作戰能力的斗雞。
斗雞耗料比較穩定,如出現耗料下降,或僅飲水不吃料,可能預示雞已感染了某些疾病,要盡早查明原因,及早治療。
飼養注意
斗雞飼養人員每天結合飼喂、上水、撒雞,到雞舍巡查,觀察斗雞的吃食、飲水、糞便便可隨時了解雞群狀況,及早發現問題,及早處理。在巡查時,應注意以下十方面的內容。
1、有害氣體:對斗雞危害最大的氣體是氨氣和硫化氫。
氨氣:是一種揮發性和刺激性強的氣體,如果雞舍有大量的氨氣產生,一進雞舍就會首先感知。當嗅到氨的氣味時,說明雞舍內氨氣早已超標。
硫化氫:比重比空氣大,是一種有臭雞蛋氣味的氣體,常常積聚在地面,愈接近地面,濃度愈高。如果在雞舍的稍高處嗅到硫化氫氣味,則表明雞舍內的硫化氫已經嚴重超標。從這些變化中,可以判定空氣中是否含有有過量的硫化氫:銅質器具表面突然變黑。鍍鋅鐵器表面出現白色沉澱物。黑色美術顏料顏色褪色。
一氧化碳:是一種無味氣體,特別是用煤爐保溫的雞舍,應防止人員和雞的一氧化碳中毒。
發現這三種有害氣體超量時,應立即採取相應措施,例如適當加大通風量,更換墊料等,以減輕和杜絕對雞的危害。
2、溫度
飼養斗雞,溫度至關重要。特別是小雛雞。看分散度也可以發現溫度的高低,斗雞扎堆,密度高時,說明溫度偏低。斗雞遠離熱源,到旁邊四散,說明溫度偏高。查看室內溫度計,可以直接發現溫度高低。發現溫度計上的溫度和實際要求的溫度不吻合時,要立即採取升溫或降溫措施,必須把溫度控制在要求范圍內。
3、 通風
通風是否良好是養殖成功的關鍵。在寒冷的冬季,氣溫低,往往只注意保暖而忽視了通風。通風良好時,斗雞只活潑好動,舍內無異味,表現為一種舒爽的感覺。一旦發現斗雞無病打蔫、呼吸微喘,舍內異味很濃、灰塵彌漫,應立即加強通風換氣。通風時,注意冷空氣不能直接吹到斗雞身上。
4、 糞便
正常斗雞的糞便稀軟,呈淡灰色條狀,上面有少許白色尿酸鹽。一旦發現糞便顏色變化或者出現有血便,便是發病徵兆。傳染性法氏囊病與傳染性支氣管炎可使雞產生下痢,糞便呈黃白色;斗雞患新城疫時排出綠色、黃白色水樣糞便;舍內出現有血便,說明斗雞感染上球蟲病。當發現以上異常糞便時,應找到排糞的雞,隔離治療。
5、 濕度
濕度也應符合標准。濕度高微生物易存活,如果再伴有溫度低,則更加重低溫的危害。濕度低則雞舍乾燥,斗雞易得呼吸道病,尤其是雛雞。長時間乾燥的環境可使雛雞脫水、衰弱。因此,斗雞舍濕度的調整也不應該忽視。
6、死雞數量
在斗雞的生長過程中,無論是雛雞、育成雞或產蛋雞,每天都可能有極少數量的弱雞由於各種原因而死亡,這是正常現象。正常情況下,雛雞死亡率應不超過0.05%,育成雞不超過0.01%,產蛋雞不超過0.03%。若發現死亡數量過大,就應引起注意。
7、光照
除了育雛需要光照外,產蛋雞也需要補充光照。此外,還要注意光照的強弱。
8、聲音
正常情況下,雞不會發出異常聲音。發生某些疾病,如傳染性支氣管炎、慢性呼吸道病及雞新城疫時,病雞會發出咳。
訓練
養斗雞的目的在於打鬥。斗雞的優劣要視其斗性和鬥技。而鬥打規則隨各地不同要求而異。以數量較大的中原斗雞為例,斗雞 愛好 者常說:“外觀其毛色,內審其窩份。”所謂窩份即指斗雞的血緣關系。斗雞的選擇,主要以斗性頑強、特別是打鬥到最後仍有斗性、並有良好遺傳性的雞作種用,故特別重視斗雞的血緣純度,至少查2--3代。經過近親繁殖,選育成純度很高的優良斗雞家系,利用不同家系間斗雞交配產生的後代,這樣的雞體質健壯,鬥技高,打法快,但遺傳性不穩定,不宜作種用。斗雞的鬥技有幾種類型:即高頭大咬者(斗架時頭勢昂得高、斗勢好看);平頭平身打法(斗勢不太好看);跑圈打法(打幾下就跑圈);四路全打者(全能,為最理想的打法)。不管那種打法,只要善打兩種以上,且有重腿,就屬優秀斗雞。斗雞取勝的關鍵在於打腿的准、重、快。準是指能否打到對方的頭上;重是指出腿打擊力的輕重;快是指單位時間內起腿打擊的次數並能連續打幾腿。
斗雞要靠平時的訓練,其訓練方法可歸結為下述14種手法,即:攆、溜、轉、跳、推、拉、打、抄、搓、掂、托、揉、絞、擾。斗雞長成後,第一次初斗,不宜太長,一般十五分鍾即可。
斗雞的歷史
斗雞是我國古老的雞種,約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史記》和《漢書》上多處記載有關“斗雞走狗”之事。公元前770年,春秋戰國時期的魯季平子與鄰昭伯以斗雞而得罪於魯昭公,竟互相打起架來。據山東《成武縣志》記載:“斗雞台在文亭山後。周渲王三年(公元前679年),齊桓公以宋背北杏之會,曾摟諸侯伐宋,單伯會之,取成於宋北境時,斗雞其上。”可見當時奴隸主玩斗雞已頗盛行。魏曹時代,魏明帝於太和(公元297--235年)年問,在郵都(今河北省魏縣)築起了斗雞台,趙王石虎玩斗雞於此,曾有“斗雞東郊道,走馬長揪間”的詩句。唐代文學家陳鴻《東城父老傳》記有:“玄宗(公元712--756年)在藩邸時樂民間 清明 節 斗雞戲,及即位,治雞坊於兩宮間,家長安雄雞,金毫、鐵距、高冠、昂尾千數,養放雞坊。”可見當時玩斗雞到了何等程度。明高啟(公元1336--1374年)著有《書博雞者事》。今陝西寶雞還有以“斗雞台”為地名的史跡。由此可見,中國斗雞的形成已有悠久的歷史。
斗雞芥翼爭英雄,雙距利刃逞威風。羽毛飛揚分勝負,終在紈絝歡樂中。
斗雞在戰國時期已很盛行。《國策·齊策》:『臨淄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擊築、彈琴、斗雞、走犬。』《史記·袁盎晁錯列傳》:『盎免病居家……相隨行斗雞走狗。』寒食斗雞在魏晉時尤盛。應瑒《斗雞詩》中描寫道:『二部分曹伍,群雞煥以陳。雙距解長 ,飛踴超敵倫。芥羽張金距,連戰何繽紛。從朝至日夕,勝負尚難分。』斗雞之風,至唐代仍很盛。花蕊夫人《宮詞》:『寒食清明小殿旁,綵樓雙夾斗雞場。內人對御分明看,先賭紅羅被十床。』
斗雞的特點
斗雞體型高大魁梧,體質健壯,體軀長,形似駝鳥身。喙如鷹嘴,頸長,胸部發達,羽毛淺薄,頸粗壯且長。
越南斗雞無雞冠耳垂,頭顱較 其它 斗雞品種圓滑,雞喙粗短,呈圓錐形(二短嘴),無喙鉤;頸部粗短,體型亦略呈圓形,壯碩如牛,耐力無窮,爆發力驚人,智力超高,壽命長久,叫聲剛猛。雞腿之特色乃是小腿和腳爪呈白色四 棱(léng)柱型,堅硬如鐵,鱗片細密,雞距扁圓,近乎不長。與別國斗雞交配後能明顯提高速度與耐力。以越南靠近沿海,交通便利,得以學習歐美先進動物育種技術。
中原斗雞呈半棱形,頭小,頭皮薄而緊。臉坡長,毛細。冠呈瘤狀。肉垂已不明顯。喙短粗呈弧形。眼大,眼窩深,虹彩為水白眼和豆綠眼。耳葉短小。斗雞羽色種類繁多,黑羽斗雞羽色富光澤似黑緞,腹部絨羽為白色,公雞尾部有兩根白鐮羽,母雞應有雪花頂;紅羽公雞,呈棗紅色,鐮羽有全黑者或帶白斑,母雞帶有豇豆的紅白色。此外,還有紫羽、白羽和花羽等。脛呈肉色,無脛羽。四趾,腳趾間距離寬。
吐魯番斗雞冠為矮小的復冠,冠、肉垂、耳葉均呈紅色。喙呈褐色,喙下長出一塊紅色的皮膚皺褶。虹彩呈紅褐色。毛色分黑色、麻色和淺栗褐色三種。公雞鐮羽呈黑色帶青銅光澤。脛呈肉色,亦有青色。有的頸羽、皮膚呈肉色。西雙版納斗雞頭小呈半梭形。豆冠,冠、耳葉呈紅色。喙短粗呈弧形;黃或褐色。虹彩呈橘紅色。毛色種類較多,以純黑、純白和絳紅三種為主色,脛呈黃色或石板色,無脛羽。四趾。皮膚白色。
猜你喜歡:
1. 斗雞的發展前景如何
2. 關於斗雞比賽的作文
3. 斗雞飼喂有哪些注意事項
4. 描寫斗雞比賽的作文
5. 兩虎相鬥的成語接龍
❽ 泰國斗雞的習性
斗雞 愛好者,對斗雞的羽色亦有選擇,一般雄雞以青、紅、紫、皂的羽色為上色。青色斗雞即烏黑色羽毛,並略現青色光澤;紅羽斗雞,其頸、背羽色紅棕色,尾羽黑色或白沙色;紫羽斗雞的頸、背羽色為黑紅或紫紅色;皂羽斗雞的全身羽色暗黑褐色,而無光澤。除此之外尚有白羽斗雞、蘆花斗雞、柿黃斗雞等。頭小而堅實是斗雞良種的重要特徵;耳孝冠形正直小而細者為上品,肉垂極校嘴形粗直且強大尖銳,嘴殼尖利者為優良個體。嘴殼顏色以黃、白兩色為良種。鼻孔需大而長。眼球顏色一般以白、黃、紅三色為佳,但以白色為上品,斗雞腿爪是戰斗的利器,腿足強健而略有彎度,彎度大彈跳力強,腿基部肌肉堅實有力,適於戰斗。雙腿間的距離宜寬大,爪宜細利,宜於取勝. 全身骨骼結構緊密,各部位骨骼的長短及粗細結構必須勻稱,是斗雞戰勝對手的最有利的基礎。
食性 鮮菜、雜糧、昆蟲
❾ 泰國斗雞的護理
養1~2隻雄雞,4~6隻母雞。這種飼養方法,可保證後代血統純正,也有利於雄雞的單獨訓練和管理。人所共知,斗雞的戰斗水平高低,主要在於日常的飼養和訓練,其要點如下:小雞孵出後,一般第1天不喂飼料,供給清水,環境溫度如同一般雛雞;第2天開始飼喂開水浸泡過的小米及熟雞蛋,也可飼以少量水浸泡過的芝麻;第3天開始飼喂熟雞蛋、開水浸泡過的小米及青鮮菜類為主的飼料,並可適當喂給少量昆蟲和雜糧。此時仍需注意保溫、適當的運動量及陽光,有利其生長發育。
30日齡後,適當增加昆蟲和雜糧的飼喂量,同時增加露天運動的時間及陽光照射,有助於雛雞正常的成長。 因各地喜於早春孵化育雛,故需注意育雛期間的保溫及天氣的變化;為了雛雞順利成長,民間還有夜間增加光照的,以延長雛雞取食時間,有利加速成長。 雛雞45日齡,體重可達0、5千克,公母雛雞已易於分辨,此時開始需雌雄分群飼養,有利成長。75日齡開始,雛雞生長迅速,尤其增長骨骼更需在飼料中增加礦物質飼料(骨粉)及昆蟲,民間習慣飼喂蟬、土元及蝗蟲等。此時開始雄性雛雞進入成長階段,為免於斗傷影響成長,需單只籠養,民間多選用荊條編制的較寬大的罩籠圈養,每天定時於早、午、晚、共3~4次放出籠外自由活動,但需嚴格控制不得與母雞交配,也需防止雄雞間較強的爭斗。270日齡的幼雞,羽毛生齊,體格基本成長定型,可以開始進行初斗訓練。 斗雞必須毛短而稀,減少雞毛被對方咬住的機會。頭小而直眼睛要深,皮厚腳大而且直挺,雞距發達。舉止穩重,不亂動。
這樣的斗雞勝面大。 斗雞多從天性好鬥的赤毛雞馴養得來。品種分類魯西斗雞主要有三大毛色:青(黑)、紅(紫)、白,另有:蘆花、柿黃等其它雜色。 據老人們介紹,平時看別人的斗雞時,只能誇獎,不能說孬。一誇主人倒茶,二誇主人拿煙,三誇主人拿酒,四誇主人拿出燒雞盛情招待。如不懂此俗,看雞時說雞孬,一說雞孬受冷淡,二說雞孬就會被攆走。當主人下逐客令時,無論再怎樣花言巧語,也難以挽回難堪的局面。 舊時斗雞是一種賭博。現在,斗雞活動已成為有益於社會的體育競技和民間娛樂活動
❿ 斗雞要怎樣喂養
人所共知,斗雞的戰斗水平高低,主要在於日常的飼養和訓練,其要點如下:小雞孵出後,一般第1天不喂飼料,供給清水,環境溫度如同一般雛雞;第2天開始飼喂開水浸泡過的小米及熟雞蛋,也可飼以少量水浸泡過的芝麻;第3天開始飼喂熟雞蛋、開水浸泡過的小米及青鮮菜類為主的飼料,並可適當喂給少量昆蟲和雜糧。此時仍需注意保溫、適當的運動量及陽光,有利其生長發育。30日齡後,適當增加昆蟲和雜糧的飼喂量,同時增加露天運動的時間及陽光照射,有助於雛雞正常的成長。
因各地喜於早春孵化育雛,故需注意育雛期間的保溫及天氣的變化;為了雛雞順利成長,民間還有夜間增加光照的,以延長雛雞取食時間,有利加速成長。
雛雞45日齡,體重可達0.5千克,公母雛雞已易於分辨,此時開始需雌雄分群飼養,有利成長。75日齡開始,雛雞生長迅速,尤其增長骨骼更需在飼料中增加礦物質飼料(骨粉)及昆蟲,民間習慣飼喂蟬、土元及蝗蟲等。此時開始雄性雛雞進入成長階段,為免於斗傷影響成長,需單只籠養,民間多選用荊條編制的較寬大的罩籠圈養,每天定時於早、午、晚、共3~4次放出籠外自由活動,但需嚴格控制不得與母雞交配,也需防止雄雞間較強的爭斗。
270日齡的幼雞,羽毛生齊,體格基本成長定型,可以開始進行初斗訓練。依據開封市的習慣,多在農歷十月初一日進行初斗,初斗的時間不宜太長,一般約持續15分鍾;初斗主要觀察參加戰斗雄雞的鬥口,起腿打法和鬥力,以作初步鑒定。農歷十一月初一日,再行第2次試斗,這次試斗時間可稍長,一般可持續半小時。兩次試斗後,對參戰斗雞的打法、斗爭技巧及鬥力的優劣,已基本掌握,即可決定其取'危?
但必須慎重對待,萬勿草率從事,以防有誤。此後對選留的個體,即可進行精心喂養和訓練。
民間慣用的食具為瓢(葫蘆瓢),這種食具可以保護斗雞嘴殼的銳利,有利日後的戰斗。一般情況下,每月比斗1次,因此本階段的每期訓練時間應掌握在30天,其日程安排如下:斗後當天首先用溫水將其頭部和口腔內的余血洗凈,依據具體情況,適當塗以消炎葯物,防止感染或發炎。此刻需喂足量飲水。有人認為斗後雞體易產生內熱,可喂給大黃水(中葯)。此後開始喂給3天菜類為主的飼料,稱之為「三 菜」;然後再喂給3天青菜並混合少量高梁稱為「三花」;此後再喂3天數量較少的高糧稱為「三斜;再喂3天量略有所增加的主食高糧,稱為「三平」。通過上述12天的喂養,斗雞體內貯存的脂肪已基本消耗盡,在此期間每天供給足量飲水。此後增大食量,除喂給足量的糧食外,還加喂適量的動物性蛋白飼料,如雞蛋及肉類等,以增強體質,有利戰斗。一 般體重3.5千克的斗雞每天喂3~4個雞蛋的蛋白即可,民間一般習慣蛋黃不喂給訓練的斗雞。動物性蛋白的飼喂,需視雞的消化情況,以及體質和精神表現,隨時增減,以保持斗雞的適宜體重,以利於臨斗前最佳體重。在此階段,即可開始訓練,其方法是,清晨天明即把雞抱至寬敞的場地上大攆,雞向前走訓雞人在後方,跟隨並以小棍加以驅趕,使雞前行速度漸漸加快,時間可逐日增加,一般每天30~40分鍾為度,隨後將雞放回籠中,供足飲水;上午10時,放雞出籠,使其在廣闊的場地上自由活動,使精神和肌肉都輕松下來;12時餵食,飽食後入籠休息。民間喂養斗雞,每日食水分別供給,據說如此有利斗雞體質。下午3時,第2次放雞自由活動,此刻可進行適度驅趕,使雞適度前進,但也不使其大跑,約2小時後入籠休息。晚21時從籠內放出,在適度的燈光下飼喂,稱之為墊食,主要飼以動物性蛋白,墊食後再進行夜練,此時宜設燈光照明、並在地面墊以麻袋,以防磨傷足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