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製作泰國斗魚糧
Ⅰ 泰國斗魚怎麼樣喂飼料飼料1mm左右(每粒)。有經驗的回答
第一次餵食,先喂一顆, 它吃完後再喂一顆,直到最後一顆5分鍾內它不吃了,你就知道大概一天應該喂幾顆。(一般應該都約5顆左右)
滿意我的回復,請接納答案,謝謝
Ⅱ 泰國斗魚喂什麼魚糧發色好
斗魚是不需要魚糧發生的,斗魚號稱水中變色龍,所以背景底部黑色或者陰暗色彩,斗魚顏色自然艷麗,當然你有錢就賣德彩魚糧,這種飼料是發色用的,不過價格貴過其他牌子飼料不少
Ⅲ 泰國斗魚苗吃什麼長得快
泰國斗魚吃豐年蟲、孑孓、絲蚯蚓、水蚤等長得快的,斗魚是一種雜食性魚類能夠吃的東西非常多。
斗魚常見於亞洲及非洲的淡水生境內,它們對生活環境要求不高容易飼養,因此得到很多人的喜愛。它們在20-30攝氏度,pH值為6、5-7、2的水溫環境中都可能生存。它們對同類都非常的兇猛,會因為爭強食物而發生爭斗攻擊行為。
Ⅳ 泰國斗魚吃什麼魚食,怎麼餵食合適
一、泰國斗魚吃什麼魚食
1、動物性飼料:泰國斗魚是雜食性的魚類,它們可以吃大多數的食物,但是它們最喜歡的還是動物性飼料。人工飼養的時候,可以給它們投喂一些豐年蝦、紅蟲、蚯蚓、水蚤、絲蚯蚓、黃粉蟲、瘦肉等。這些食物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能滿足它們對營養的需求。
2、植物性飼料:雖然它們不太喜歡植物性的飼料,但是飼養者最好也給它們投喂一些,這樣可以保證它們的營養均衡。適合它們吃的植物性飼料有水藻、水草、蔬菜嫩葉、水果碎等。
3、合成飼料:泰國斗魚成年以後,飼養者還可以給它們投喂一些合成的飼料。這些飼料的營養成分比較全面,都是根據魚兒的特性來製作的,而且不易污染水質,非常適合投喂給泰國斗魚。
二、泰國斗魚怎麼餵食合適
1、餵食量:不同的階段給泰國斗魚餵食的量也是不同的,如果是幼年時期的泰國斗魚,一般每次餵食的量能在5分鍾內吃完即可。如果是成年以後的泰國斗魚,每次餵食的量能在10分鍾內吃完最好。
2、餵食頻率:泰國斗魚餵食的頻率也要根據它們的生長階段來決定,正常情況下,幼年時期的泰國斗魚可以一天喂3-4次。等它們成年以後,就可以選擇一天喂1-2次。
Ⅳ 泰國斗魚的改良過程
在泰國當地,從直接在天然水域捕捉泰國斗魚,到人工馴養,乃極品
種改良,在歷經百年的斗魚人工飼養的過程中,這個「改良」的中心一直圍繞著一個「斗」字--始終,泰國斗魚在國情不同的情況下,在原產國似乎經過品種改良增強其打鬥的能力要比觀賞更有「價值」。
然而,在1989-1990年初期,歐美的一些國家的水族專家利用遺傳基因改良出了體型極為誇張的展示級泰國斗魚,用於觀賞的價值遠遠高於打鬥的價值。與傳統泰國斗魚明顯不同的地方就在於魚鰭的分裂,展示級泰國斗魚由尾柄基部算起具有3-4個分叉,也就是說每一支鰭條可分叉為8-16個(2的3-4次方)。
除此之外,尾鰭的完全張開的角度也達到了150-180度。總而言之,飽滿和飄逸的魚鰭形狀是展示級泰國斗魚的最大特徵。在這種打破傳統的展示級泰國斗魚出現在全球水族市場上之後,引起的轟動效應是可想而知的,甚至出現了以研究泰國斗魚為主的全球性泰國斗魚協會--I.B.C.(International Betta Congress),不但每年舉辦觀賞性泰國斗魚的比賽(Best Of Show)品評一年度以來產生的展示級泰國斗魚,更集結了一些水族專家和愛好者對泰國斗魚進行更為深入地研究和改良。
隨後,在東南亞一些水族專家的改良之下,從展示級泰國斗魚中又陸續出現了雙尾泰國斗魚、團尾泰國斗魚,乃至出現的冠尾泰國斗魚和扇尾泰國斗魚等等更具觀賞價值的成功改良固定種類。
改良型泰國斗魚在色彩方面,由四種基本色素或有或無組合而成,有256種可能,這也是泰國斗魚另一個引人入勝的地方,色彩再加上其斑紋分布的遺傳基因,提供愛好者無限的發展空
間。泰國斗魚簡單的體色分類可以分成淺色身體(Light Body)和深色身體(Dark Body)兩大類,淺色身體的類型在國外被稱為Combodia,據說是因為50年代有水族經銷商在柬埔寨進口的泰國斗魚魚種中,發現這種近似白化的美麗的泰國斗魚,以地名稱之而延用至今。
改良型泰國斗魚的詳細體色分類,是以色彩斑紋分為單色(Concolorous)、雙色(Bicolor)、大理石紋(Marble)及蝶翼(Butterfly),是一般水族市場上較常看到單色的泰國斗魚個體,其它就頗為稀少。單色系泰國斗魚主要可以分為:紅(Red)、藍(Blue)、黃(Yellow)、白(White)、黑(Black)這五種體色。其中,紅色系與藍色系的泰國斗魚在水族市場上是最為常見的,尤其是純紅色的泰國斗魚更為多數水族愛好者所喜愛。
藍色系的泰國斗魚除了一般常見帶有強烈金屬色調的藍以外,還有一種純朴高雅帶較少金屬色的藍。被稱為Steel Blue,有些業者將其譯為鐵銹藍,有些業者則因其底色中往往有黑色圓點而稱它為黑珍珠。白色系與黃色系就單色系魚種而言難度是較高的(1997年時,尚未接觸白色系,1998年後開始繁殖才知道白色系的難度不高,大約與紅色系和藍色系同等級)。白色系又可分為不透明的白和完全無色透明的膚色的兩種,都是黑色素缺乏所致,有些白色系個體帶有藍色或綠色,因而呈現粉蠟筆色的筆觸(Pastel),有些水族愛好者將它翻譯為淡彩系列。黃色系亦可分為透明與不透明兩種,市面上黃色的透明型可以以黃金長尾斗魚為代表(1997年時期開始出現,不像現今還有的黃色圓尾斗魚)。
就體色遺傳改良難度而言,黑色系的泰國斗魚可以說是各國泰國斗魚愛好者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全世界尚沒有人能夠培養出百分之百的純黑色的泰國斗魚,也因此使得許多高手廢寢忘食地投入研究,力求能夠早日突破。「雙色系」,這個名詞在泰國斗魚體色上專指身體與魚鰭各一種顏色,最常見的是白身紅鰭或黃身紅鰭的泰國斗魚個體,魚鰭、身體兩種不同的色彩以鮮明為佳。大理石紋泰國斗魚則是以肉色或白色等淺色身體為底色,覆蓋黑色或藍色等斑塊,大部份的大理石紋泰國斗魚個體可以用淺或斑駁的頭部顏色來判斷,它身上斑塊的大小及分布有無限的可能,極富趣味性,它的顏色變化也可以用錦鋰來比擬,只不過很少出現黃色、紅色等暖色調的色彩。而所謂的蝶翼泰國斗魚則是指魚鰭的顏色由內而外呈現環狀的清晰分布,可能有兩層或兩層以上,基本上內層以紅色為主,其它顏色則很少見。不過,如果想培育兩層以上的蝶翼泰國斗魚,只有紅色是不夠的。
蝶翼泰國斗魚的個體,一般水族愛好者在第一次看見時,除了訝異它的美麗之外,大部份的愛好者都會認為只是單獨挑選出來的泰國斗魚個體,而不是基因遺傳,我當初亦是如此認為,但其實際確為基因遺傳,可以繁殖驗證。有關泰國斗魚遺傳基因的問題,不象孔雀魚遺傳基因那樣已有許多水族愛好者在進行討論和研究,國內外都很少文獻發表。在水族生物的世界中,有許多魚類因為人工繁殖改良的可行性高,而吸引眾多水族愛好。
其實,泰國斗魚也是其中的一種。在這些繁殖改良可行性高的魚種中,除了歷史悠久的錦鋰、金魚之外,七彩神仙、孔雀魚和泰國斗魚可以算是三個最具有代表性的改良魚種。
七彩神仙雖然高貴美麗,體型較大適於展示,但一般七彩神仙一個世代約需八個月至兩年的時間,野生七彩神仙可能更不止於此,除非是專業魚場的飼養空間及時間都許可,否則想要做品種改良十分不易。而孔雀魚由於體色艷麗,繁殖容易且世代短,目前最受水族愛好者的喜愛。不過,泰國斗魚魚鰭形狀以及體色變化絲毫不遜色於孔雀魚,其自出生到生育下一代也不過需4-6個月,而且它的體形較大,更提升了觀賞價值。而且,泰國斗魚在遺傳基因方面也非常的多變,新的體色及魚鰭形狀比較容易出現,就像1995年所發表的黃金雙尾斗魚,便是一個例子,它的黃色是帶有金屬色澤的金色,而不是一般的黃色斗魚,雖然它還帶有部份藍黑色不是純色,不過也是非常特別。泰國斗魚在育成方面和孔雀魚一樣,良好的鰭型及體型還是需要細心的照料,它才能完美的展現出獨具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