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椰子母苗哪裡有賣
『壹』 如何培育椰子苗
椰子育苗以播種繁殖的方式進行。
(1)選種
椰子的經濟壽命長,選栽良種十分重要。
①母本樹的選擇 選擇那些在一般管理條件下的高產植株為采種母本樹,單株產量一般要求相當於周圍植株平均產量的一倍以上。樹冠球形或半球形,葉柄和花序柄粗短,具有28~30片葉以上,6~8個果穗。樹干粗壯直立,生長均勻不破裂,葉痕密。
②種果的選擇 海南椰農提出「密、重、熟」的選種法,概括了優良椰子的三個主要特徵。「密」是指植株密小,葉片、果穗茂密而且分布均勻;果數多,果大小中等且均勻。「重」是指果的比重大,皮薄肉厚,發芽率高且易於育成壯苗。「熟」是指成熟的果實,10個月齡的果實,一般開始「響水」,12個月齡果實完全成熟,搖之有清晰的響聲。鮮果纖維為橙色,乾果果皮光滑變褐,果蒂部分不陷也不皺皮。
種果採下後,要貯存在通氣、陰涼、乾燥的地方,1個月後可進行催芽。
③種苗的選擇 這是最重要環節。生長良好的種苗,成齡後產量也高,最初幾年的椰果和椰干產量也都顯著高於不經選苗者。優良椰苗應該發芽早,葉多且大,葉柄較短且厚,葉片羽裂早,長勢健壯,根多,葉脈明顯,葉色深綠。發芽早的植株一般長成後開花結果也早,產果多。一般採收後4~5個月還沒發芽的種果應淘汰。
(2)催芽
椰子的發芽期很長,出苗率很不整齊。因此,要先集中催芽,後分批移芽育苗,視苗子的生長狀況進行分類管理,才能達到提高發芽率、成苗率、出圃率,提供速生壯苗和降低生產成本的目的。
椰子的催芽方法很多,各有其長處與不足。過去常採用室內排列催芽或層疊式催芽,這種方法由於溫度、濕度、通氣條件差,致使發芽緩慢,發芽期拖長,8個月的發芽率僅6%左右,且移芽不方便,容易引起鼠害,幼苗長勢差。到了20世紀60年代,上述方法被改成為半陰地播催芽。這種方法的不足之處是佔地較多且不易看管,但其好處是大大改善了上述方法中的光、溫、水分和通氣條件,並可提早1個月發芽,催芽7個月發芽率就可達到70%以上,能及時分床育苗,提高了成苗率,改善了幼苗的生長狀況,同時又可避免鼠害。20世紀70年代,通過試驗對比,又證實了露天地播催芽和育苗比半陰地播催芽更好,可以加快發芽,6個月的發芽率已達到70%以上,如果有水源條件,在開始發芽後,每隔1~2天噴灌或澆灌種果一次,則發芽率能提高到90%左右,並且椰苗抽葉快,羽化早,生長健壯,是目前最好的催芽方法。但是,如果條件不具備,則只能採用半陰地播催芽育苗。
①催芽(育苗)圃的選擇和准備 要選擇半陰或側陰,蔭蔽度不超過50%(有水源條件時則選日光充足之處)。因為椰子的種果及幼苗忌陽光照射,種果在強光直射下,水分蒸發加強,種仁收縮,而與果殼分離失去發芽能力;出芽時強光照射則會灼傷胚芽,所以應選擇在半蔭蔽、通風、土壤疏鬆、排水良好的地方催芽。圃地宜選比較肥沃的沙土、沙壤土,並且要沒有畜害、容易管理、交通運輸方便。圃地要清除雜草樹根,深翻20厘米以上,以備播種和分床。排水不良或地勢高旱、風太大的地方不宜建立苗圃。壤土建苗圃要特別注意防止白蟻和黑螞蟻蛀食胚芽。
②果實處理 播種前要將椰果的果蒂摘除,集中燒毀,防止病害蔓延為害幼苗。發現有果蒂濕潤、響水輕微的果實,應揀出來,分別催芽,以利掌握情況,提早處理加工。6~8月份採收的種果,適當劃松果肩椰衣和切除果頂一面約鴨蛋大小的部分椰衣(簡稱松衣、去頂),以利於種果通氣和吸收水分,對促進發芽和根系入土、加速幼苗生長均有良好效果。但在9~10月份採收的種果,則不宜松衣,以免冷空氣侵入,影響其發芽速度和幼苗生長。
椰子的播種,通常有正播(果身直立),卧播(果身橫卧)和斜播(果身呈45°角斜放)三種(圖55)。三種播種方式的對比試驗表明:正播法通氣良好,發芽較早,萌芽後容易穿出纖維層,速度較快,發芽率較高,但果頂纖維層堅實,根系不易伸入土中,影響幼苗生長;卧播法因果蒂大部分埋入土中,胚為椰水浸滿,濕度較大,通氣條件差,影響胚芽萌動,而且萌芽後要穿透較厚的纖維層,發芽緩慢,發芽率低,幼苗生長勢弱,生長慢,成苗率也較低,但根系入土較快;斜播法發芽初期速度較慢,後期較快,發芽率高,胚芽和根系都容易伸出纖維層,幼苗生長快,生長勢健壯,成苗率高。因此,目前椰子的播種方式以斜播為主,少用正播,不用卧播。
圖55 椰子不同播種方式
1.正播 2.斜播 3.卧播
③播種方式 平地按東西走向,緩坡地按等高線,開成寬深均為20厘米左右,長10米或20米(每行播種50個或100個)的播種溝,然後將果實一個挨一個按斜播式,果蒂朝南或東南,發芽孔(椰衣或果頂較寬面)向上或向側放入溝中,蓋土至果實的2/3~3/4,並且要注意填滿果實周圍的空隙並壓緊實,以固定種果。播完第一行後,緊挨著開第二條溝繼續播種,每5~6行成為一畦,寬1.1~1.3米;畦間留50厘米寬的人行道,開成淺排水溝狀,用土把周圍的果實蓋得厚實一些,以防雨水沖刷泥土,使果實暴露日曬而影響發芽,同時又有利於排水和移芽管理。開溝、播種和蓋土時,要注意使每畦的果實高低一致,發芽才比較整齊。這樣,每667米2催芽圃可播種約1萬個。
④催芽期管理
開保護溝:在催芽圃周圍離播種畦1米左右處,挖一深、寬各30~40厘米的排水溝、擋水溝,防止圃內積水或緩坡上方的水徑流沖入圃內。
防畜害:在催芽期間,要注意防止豬、牛、羊等進入圃內踩動種果和吃掉幼苗。
防旱保濕:長期乾旱,土壤乾燥,會使種果過熱,椰水加速消失,影響發芽和幼苗生長。因此,必須用椰糠、香茅渣等覆蓋果實;有水源處,應每隔1周噴灌或澆灌一次。如果能在發芽後,晴天每隔1~2天噴灌或澆灌一次,不論半陰地播催芽,還是露天地播催芽,都能加速發芽和提高發芽率。
及時移芽:椰子種果開始發芽後,要把側露芽的果實分批移入到育苗圃中。起芽時一定要小心,輕拿輕放,避免損傷幼芽和吸器,以提高發芽率。
果實回收處理:在催芽期間,如果發現斷芽、爛芽、死芽和播種6個月後沒發芽的果實,以及育苗期間乾枯死亡和生長勢很差的幼苗,要將它們及時揀出來,進行加工利用,避免損失浪費。
(3)育苗
培育速生壯苗,是建立速生、早產、豐產椰園的重要基礎之一。實踐證明,露天設圃育苗,由於光照充足,溫度適宜,具有促進幼苗生長快、羽化早、發根多、葉片粗短、生長矮壯的優點。
①苗圃地選擇 苗圃宜選擇靠近水源、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或壤土,盡量靠近定植地。全圃深翻25~30厘米,按40~50厘米的距離,開深約20厘米寬度稍大於種果橫徑的種植溝,施入腐熟有機肥與土壤混勻。如為壤土或黏土還應鋪沙防白蟻。
②移芽和護芽 地播催芽時,果實露芽後根系已開始穿出纖維層,因此要提早移芽,以剛露芽為適宜的時期。移芽太遲,既會傷芽、傷根,也會影響生長。椰芽不宜長途運輸,宜就地育苗。
③育苗株行距 要根據育苗期長短決定適當的株行距。育苗太密,椰苗容易郁閉、生長較慢、葉片瘦長和長勢較弱,而影響定植成活率;育苗太稀則浪費土地,易生雜草,也易受旱。通常為當年留種催芽,冬春移芽育苗,秋季定植。育苗期8個月左右,株行距以30~40厘米×40~50厘米,每667米2育苗4000~5000株較為適宜。如須育苗到第三年春天或秋天栽植時,育苗期為14~20個月,株行距應以40~50厘米或50厘米×60厘米為宜。有時為了避免畜害或綠化環境的需要而採用二三年生大苗,這時的株行距則以1~1.5米為宜。
④育苗方法 按株行距鋤穴,深寬約25厘米,盡可能每穴施些草木灰或肥土作基肥,對椰苗生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然後播下種芽,蓋土至果實的2/3~3/4,踏實,防倒伏。
⑤苗期管理
防旱:椰子幼苗根系不多,入土不深,長期乾旱時,會影響生長,甚至使弱苗枯死。因此,要注意將苗圃地深耕些,育苗和蓋土深度要適當;嚴重乾旱時,除用椰糠、樹葉覆蓋地面外,也要定期充分澆水。
防蟲:冬春之間易發生黑蚜、介殼蟲等為害幼苗嫩葉。發現時,可用500~700倍樂果溶液,每15天左右噴一次,連續噴3~4次,可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防畜:椰苗幼嫩的苗基部微有甜味,牛、羊、豬等都愛吃,必須對牲畜加強看管和對苗圃嚴加防範。
中耕除草:雜草滋生要與椰苗爭肥爭水,也易引起病蟲害。要根據草情、旱情,定期中耕除草,發現蓋土太淺的果實,應結合培土。
看苗施肥:育苗期僅8~10個月的種苗出圃定植時,通常是不進行施肥的。但文昌縣邁號和東郊兩個農場於1965年培育椰苗,在長出5片葉後,每15天施肥噴水一次,對促進椰苗生長有很好的效果;同時,幼苗長出3片綠葉後,植株所需養分,已逐漸由果實內部提供營養轉移到由根系自土壤中吸收營養,才能維持正常生長,如果椰苗長出6片葉後,仍不施肥,就會導致植株生長轉慢,葉色變黃、基葉早枯等。育苗期僅8個月左右出圃定植還不要緊,如果育苗期超過一年,則植株生長更慢,枯葉增多,三類苗也增加,較弱的苗木就會死亡,降低出圃率。因此,要根據椰苗生長狀況和育苗期長短,適當施肥。前期以氮肥為主,後期多施磷、鉀肥,出圃前兩個月停止施肥,才能促進生長平衡,生長健壯,提高出圃率。此外,當椰苗長到25厘米左右高時(長出2~3片葉),可葉面噴施0.5%氯化鉀或5%草木灰、0.2%氯化鈉(食鹽),或25~50毫克/升2.4-D、10~25毫克/升吲哚丁酸(IBA),也可進行苗基噴施,每隔15天進行一次,連續3~4次,對促進椰苗生長,特別是莖粗生長有顯著效果,苗高可增加11%~94%,葉數增加11%~37%,莖圍增粗50%~94%。
苗木鍛煉:椰苗出圃前2個月,應停止施肥灌水,適當疏伐蔽蔭樹以增加光照,使苗木健壯,以便適應大田定植環境,提高栽植成活率。
『貳』 椰子水就是椰子打開了以後裡面的汁水,椰子水的禁忌與副作用你知道嗎
椰子水就是椰子打開了以後裡面的汁水,椰子水的禁忌與副作用你知道嗎?
椰子水裡含有大量的營養物質,如果經常喝椰子水就會造成上火的情況。大量營養物質滯留在胃部無法消化,此時可能會引起人體口舌生瘡、口角潰爛、咽喉腫痛等上火的症狀,因此不要一次性喝太多椰子水。
講了椰子水的忌諱與不良反應,咱或是而言說它的益處,椰子水針對大家身體而言特別的滋補養生,別以為它是通透的,可是在其中帶有十分多類型的氨酸、維他命b、維C、各種各樣營養元素及其眾多活性物質,這種營養元素宛如寶藏一樣,滋養我的身體,進而提升身體機能的魅力及其人體的抵抗能力。除開陽陰以外,香甜爽口也特別止渴哦。
『叄』 我國栽培的椰子品種有哪些類型
我國椰子品種可大致分為高種、矮種和雜交種及少量新類型。
1.高種類型
目前高種椰子大部分為海南本地高種。該類型品種植株高大,莖干粗壯,抗風性好,椰衣厚,椰果較大,椰干質量好,含油量高,經濟壽命長達70~80年,但非生產期長,植後7~8年才開花結果,產果數量相對較少。
高種椰子按果實和葉片顏色又可劃分為紅椰和綠椰(青椰)二大類型。其中綠椰數量大,占已種植高種椰子的90%以上,主要用於椰子產品加工之用;紅椰數量較少,但較受人喜愛,主要用於鮮果銷售,椰水具有健康保健功能,椰根可入葯,相關醫學功能有待進一步開發利用。高種椰子按果實大小劃分為大圓果、中圓果、小圓果三個類型。
(1)大圓果:主要特徵是果實較大,果實圍徑70cm以上,果重2.5~4.0kg,椰肉重0.4~0.7kg,椰皮重1.2~1.5kg,椰水重0.5~0.7kg,果實有圓形、橢圓形。但其產量低,在高種椰子中所佔比例較小。
(2)中圓果:主要特點是椰果大小中等,果實圍徑60~70cm,果實重1.5~2.0kg,椰肉重0.35~0.45kg,椰水重0.25kg,椰果多為圓形或橢圓形,產量較高,在高種椰子中數量最多,栽培面積最大。
(3)小圓果:是海南高種椰子中高產、穩產、優異的種質,又稱「摘蒂仔」。其特徵是樹干較細,圍徑70~80cm,樹冠圓形,葉片密集,果實較小,果肩有許多壓痕,果實圍徑50~60cm,果實1.5kg左右,椰肉0.25~0.3kg,椰水重0.25kg左右,脂肪含量65.1%,蛋白質含量7.7%,碳水化合物12.4%,果實為圓形、橢圓形,抗風、抗寒力強。
2.矮種類型
這是海南省近年來從馬來西亞、泰國等地引進的優良品種。該種椰子植株矮小,莖干較細,抗風、抗寒力較弱,果實較小,椰干質量差,含油率低。經濟壽命約25年。但其結果早,植後3~4年開花結果,產量高,椰肉軟,椰水較甜,果形美觀,較受旅遊者歡迎。另外,其樹形優美,可作為庭園綠化和旅遊觀賞。更為重要的是由於其具有產量高、種質純的特點,可作為椰子雜交親本(多為母本)材料培育雜交種。
矮種椰子按果實和葉片顏色又可分為紅矮、黃矮、綠矮三個類型。
(1)紅矮:其特徵是葉柄、花苞和嫩果呈橙紅色,成熟果呈球狀、紅色,樹干細、筆直,粗細幾乎一樣,平均圍徑約60cm,植株較矮小,開花早,植後3~4年開花結果,葉長3.0~3.5m,椰肉薄(約0.8~1.0cm),椰水甜。椰果顏色優美、鮮艷,有觀賞價值。椰子嫩果可加工成椰青。但其椰干質量差,含油率低,經濟壽命短,不宜用於深加工。
(2)黃矮:其特徵是果實和葉片呈黃色或黃綠色,樹干細、筆直,粗細一致,平均莖圍約60cm,葉長3~4m,開花結果早,約3年開花結果,單株產量高,果實中等,椰肉較厚、較軟、味甜。椰果顏色鮮艷,有觀賞價值,通常作為雜交親本(多為母本)材料。其缺點與紅矮相同。
(3)綠矮:其特徵是果實和葉片呈深綠色,開花早,植後3年左右開花結果,莖干較小,莖圍約50cm,樹冠密集,葉長約2.8m,果實小,產量高,椰肉薄(約0.8~1.0cm)。其中香水椰子(Aromatic.Coconut)屬綠矮珍貴品種,由於其椰水具有特殊香味,可做水果用,也可做雜交親本和園林綠化樹種。
3.雜交種類型
通常是由矮種為母本、高種為父本雜交而得的F1,其主要特點是樹干大小中等,介於高種和矮種之間,生長快,早熟,植後3~4年開花結果,果實中等,產量較高,椰干質量好,含油率高,抗風、抗寒性與父本抗性有關。目前海南主要有馬哇和文椰78F1兩個雜交種。
(1)馬哇(MaWa):馬來西亞農業發展所(MARDI)利用馬矮×西非高種椰子的F1雜交種。其樹干大小中等,介於高種和矮種之間。生勢旺盛,葉片細長柔軟,生長速度快,植後3~4年開花結果,產量高(單株產果100~120個),椰干質量好。但其果實較小,果形不規則,抗風、抗寒能力較差,在國外已逐步淘汰。
(2)文椰78F1: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利用馬來亞矮×海南本地高種椰子,培育出的海南第一個椰子雜交新品種。其特徵是樹干粗壯、生長快、早熟,植後3~4年後開花結果,果實較大,產量較高(單株產果100多個),椰干質量好,含油率高,較抗風、抗寒,比較適宜海南栽種,經農業部鑒定認為是一個新的優良椰子品種,生產潛力大,可大面積推廣。但其後代不能留種,雜交制種成本較高。
4.新類型
海南一些地區發現特殊椰子種質類型,如雄性樹、雌性樹、雙層花苞椰子、早熟椰子、多層花苞椰子、高產椰子、抗風椰子、抗寒椰子等。此外從國外引進的品種還有西非高種、斐濟高種、牙買加高種、墨西哥高種等,但其數量極少,目前僅作為種質研究之用。
『肆』 各品種的椰子有何不同椰肉多且甜的是什麼品種
各品種的椰子主要通過顏色來區分,椰肉多且甜的品種是黃金椰。
一、各種椰子品種的異同
椰肉多且甜的品種是黃金椰,原產地泰國,是泰國的國寶,是泰國第一批戰略果品。曾經有一段時間,最純正的黃金椰子受到了嚴格的保護,嚴禁向國外輸出。和我們想像中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椰子樹不一樣,它的果實結得很矮,用竹子就能輕易地採摘下來。
黃金椰的椰子汁清澈如純凈水,甘甜更勝蜜糖,帶著一點愉悅的酸,用勺子順著外皮的邊緣輕輕一刨,就能把一大片的椰肉給刨出來,色澤潔白,直接食用的椰子肉彈性十足,口感和布丁差不多,更有嚼勁。
椰肉也可以用來做雞湯,在清爽之餘也帶著一股天然的芋頭牛奶味,風味十分地獨特。
『伍』 三亞都有什麼特產
一、椰子食品類:主要是各種椰子糖果、椰片糖、椰子粉、椰花、椰角、椰蓉,椰糯糕、椰香酥餅、椰子卷和椰子醬等。 \x0d\x0a二、咖啡類:生煮咖啡粉、速溶咖啡粉、椰奶咖啡粉等。海南目前本地的咖啡名品牌有海口的力神咖啡、澄邁的福山咖啡和興隆華僑農場的太陽河咖啡。 \x0d\x0a三、腰果仁:分有散裝、袋裝生仁和袋裝即食品店熟仁二種。 \x0d\x0a四、胡椒類:分有白鬍椒和黑胡椒,市面多有白鬍椒出售。均有胡椒粒、胡椒粉、胡椒根、胡椒蔓等,亦分有散裝(以斤論價),袋包裝精裝包裝(以包論價)等。也有現磨現賣的鮮磨胡椒粉。 \x0d\x0a五、牛肉乾:有不同的加工方法,而所制出不同風味的牛肉乾。目前海南本地的牛肉乾以海口市和東方縣兩地產品的為佳。文昌市的錦山牛肉乾也是海南籍華僑較喜歡的即食特產。\x0d\x0a 六、熱帶果脯類和鮮果類:主要有芒果乾、益智果等。來瓊旅遊人士,不妨買一些椰子、菠蘿蜜、芒果、番石榴等熱帶水果之鮮果回內地,以贈親友。 \x0d\x0a七、海產干品類:各種海產魚干、魷魚干、貝類、海參、蝦仁海蛇干以及瓊脂等。 \x0d\x0a八、鹿製品類:在海南的各個鹿場游覽點,均可購買到毓鹿制美容化妝品以及各種滋補鹿產品。 \x0d\x0a九、特色茶類:南海CTC紅碎茶,海南布萊特香蘭(紅、綠)茶、白沙綠茶、澄邁椰仙苦丁茶和東山嶺的鷓鴣,蘭貴人等 \x0d\x0a十、特色酒類:山蘭玉液、鹿龜酒、坡馬酒、檳榔酒、金岳玉液和地瓜酒等。\x0d\x0a十一、貝殼系列產品、椰雕、椰木製品、民族織錦:貝殼製成的工藝品;貝雕;椰雕;椰子果殼製成的裝飾工藝品、首飾、掛件;黎苗民族織錦。\x0d\x0a十二、 珍珠、水晶製品:天然海水珍珠、人工養殖海水珍珠、淡水珠;各種天然水晶製品。
『陸』 怎樣分辨海南本地檳榔苗
隨著檳榔產業的快速發展
市場對檳榔的需求量越來越大
如何科學地種植和管理檳榔
成為越來越重要的問題
「九鄉之城」文昌有我國唯一一所研究熱帶油料作物的社會公益性科研機構——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以下簡稱椰子所),椰子所在檳榔產業中的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服務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這期的《檳榔之聲》邀請到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副所長覃偉權分享有關檳榔種植管理的研究成果。
檳榔種苗市場品質良莠不齊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檳榔產業技術創新團隊經過十多年研究,選育出我國一個經國家審定的檳榔新品種「熱研1號」。該品種具有高產、穩產、早產、品質好等特性,平均單株產量高達20斤/年,比海南本地種產量提高約12%。但椰子所每年產出「熱研1號」種苗僅60萬株,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還需要加大對優良種苗的制種、育苗和推廣力度。
『柒』 泰國矮種椰子賺錢嗎
賺錢。泰國一畝地18株矮種椰子,苗錢1800元,地租1500元,人工費500元,水肥500元。第5年每株平均產矮種椰子50個,地頭收購價5元一個,每畝產值4500元,當年就可回本,第6年每株平均產果100個,純收入輕松上5000元,十分賺錢。
『捌』 椰子分哪些種類
椰子品種
椰子栽培歷史悠久,在長期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中,形成許多 類型和變種。近年來以栽培品種角度分析、鑒別認為有野生種和栽培種,栽培品種中又可分為高種、矮種和雜交種。
(一)、高種椰子:該品種是目前世界上最大量種植的商品性椰子,植株高大粗狀,樹干圍徑90-120厘米,樹高可達20多米,莖干基部膨大稱"葫蘆頭"。樹冠圓形、半圓形、Y形,由30-40片葉組成;葉長5-6米。結果遲,植後7-8年開花結果,經濟壽命達60-80年,自然壽命長達100多年。雌雄同序,花期不同,先開雄花,後開雌花,異花授粉。所有植株均為雜合體。椰果較大,椰干品質率高。椰干產量1-1.5噸/公頃。
1、 高種椰子根據葉片和果實顏色差異可分為:紅椰、綠椰二種。 高種椰子以果實形狀和體積又可分為:大圓果、中圓果、小圓果三個類型。
(1)、大圓果:果實圍徑70-90厘米,果重2.4-3.1公斤,椰子重0.49-0.63公斤,椰水重0.74-1.15公斤,椰殼重0.32-0.36公斤,果實圓形、橢圓形、橢圓形。單株產量低。在高種中為數不多。
(2)、中圓果:果實圍徑60-70厘米,果重1.87-2.0公斤,椰肉重0.39-0.42公斤,椰子重0.41-0.45公斤,椰殼重0.24-0.26公斤,果圓形、橢圓形。產量中等,在高種椰子中為數最多。
(3)、小圓果:果實圍徑50-60厘米,果重1-1.5公斤,椰肉重0.25-0.30公斤,椰水重0.55公斤,。果實圓形、橢圓形。產量高,為數少。
2、 高種椰子特殊類型:
(1)、雄性樹(雌雄不育)又稱超優勢公樹:其特徵是椰葉不完全羽裂。4-5片小葉粘合在一起,小葉較寬7厘米左右(正常4-5厘米),葉片長度較短400厘米(正常450-500厘米),花序較短70-90厘米(正常110-120厘米),雄花數量多,雌花少或沒有,發育不正常,植株不結果。
(2)、雌性樹(雄性不育):花序較短40-80厘米,花軸較短17-25厘米(正常40厘米),花枝數量少15-17條(正常36-40條),花枝較短12-15厘米(正常36-40厘米),花枝上僅著生雌花,雄花極少或沒有,植株結果,產量低,植株之間差異大。
(3)、雌花行特多椰樹:特徵是花序上雌花特別多,每個花序雌花達104-214個,每個花枝雌7-12個,比正常高種椰子樹多3-4倍。花枝和花序較短,雄花數量少,產量低。
(4)、多層花苞椰樹:佛焰花苞雙層(正常單層),有的雙層花苞一樣長,有的一層長一層短,葉片和花序及花枝較短,單株差異較大。
(5)、多層花苞椰樹:佛焰花苞多層,花序較短,80厘米,花枝多層分枝(正常不分枝)。花序枯乾之後不隨葉片枯乾脫落,樹幹上掛滿殘留花序,有的花序全是雄花,有的雌雄同序,產量低,罕見。
(6)、早熟椰子:苗齡僅3-4個月就開花,苗高約40厘米,葉片約10片,全是船形葉(未羽裂)。從中心抽出花序,雌雄同序,雌、雄體積比正常小,開花後不久植株死亡,不能繁殖後代。
(7)、多胚椰苗:正常椰果只有一個胚發育成一株苗,但有的椰果二個胚以上發育成苗。雙胚苗常見,4-6株苗少見,最多達20多株苗,罕見。
http://..com/question/2389529.html?si=1
『玖』 椰子樹有公母嗎
椰子樹有公母之分,具體情況如下:
1、雄性樹(雌雄不育)又稱超優勢公樹:其特徵是椰葉不完全羽裂。4-5片小葉粘合在一起,小葉較寬7厘米左右(正常4-5厘米),葉片長度較短400厘米(正常450-500厘米),花序較短70-90厘米(正常110-120厘米),雄花數量多,雌花少或沒有,發育不正常,植株不結果。
2、雌性樹(雄性不育):花序較短40-80厘米,花軸較短17-25厘米(正常40厘米),花枝數量少15-17條(正常36-40條),花枝較短12-15厘米(正常36-40厘米),花枝上僅著生雌花,雄花極少或沒有,植株結果,產量低,植株之間差異大。
(9)泰國椰子母苗哪裡有賣擴展閱讀
椰子樹為單子葉植物,通常可分為異花授粉的高種椰子和自花授粉的矮種椰子兩類。異花授粉的高種椰子 樹干高達 15~25m,在良好條件下 6~8年開始結果,壽命長達 80年以上,自花授粉的矮種椰子 樹干高約 5~12m,3~5年開始結果,壽命30~40 年,我國栽培較少。
控制植物的性別分化有重要意義。在雌雄同株異花和雌雄異株植物中,不同性別的器官和植株具有不同的經濟價值。如果以種子和果實為收獲對象則需要大量的雌花或雌株,而有時為了其他目的,就更歡迎雄株。
性染色體許多雌雄異株植物都有性染色體,例如酸模的雄株含有12個常染色體和XY染色體(2n=14),而雌雄株則有12個常染色體和XXX染色體(2n= 15)。銀杏的雄株具有22+XY染色體,而雌株則有22+XX染色體。不過,有些嚴格雌雄異株的植物,由於體細胞中,染色體形狀較小和數目較多,很難區分出性染色體。
『拾』 台灣也可以種椰子嗎
台灣椰子產業現階段遭遇之問題與因應對策 中部辦公室張治國 一、 前言 椰子為單子葉棕櫚科大型喬木,分布范圍涵蓋熱帶多數島嶼及沿海地區,極限緯度在南北緯27度,理想緯度為南北緯20度(回歸線以內最適合),台灣地區海拔高度在300公尺以下均能種植,而以海拔100公尺以下最適宜。人類種植椰子主要是將其當作食物、飲料、榨油、食品加工原料、庇護材料和燃料,亦為熱帶海洋景觀樹。椰子若用於生產椰汁供人飲用,於開花後7~8個月即可採收,一般栽培後第15年進入盛果期。 清朝末年台灣即有引進椰子,惟早期數量不多,椰子之經濟栽種主要是配合50及60年代在「滿足國內軍民供需並賺取外匯」之經濟政策下,方有計畫之引種及種植;民國51年農復會與屏東縣政府組團赴東南亞采購椰實,開始試種繁殖,翌年在屏東、高雄、台東及台南一帶開始推廣種植44萬株,所種椰株均於民國60年代開始陸續結果採收;隨著政策之開放,民間種苗商推波助瀾,陸續多次引進椰苗推廣種植,遂使台灣地區椰子之栽培遍及13縣市。目前椰子種植面積4,840公頃,年總產量4萬9,341公噸,且大多數之椰子均已漸入盛產期。 台灣椰園之經營多與其他作物混作,由販運商僱工負責採收,椰農多隻負責椰苗之栽培管理及椰園之除草、灌溉與施肥作業。近11年之平均椰子年進口量為1萬6,308公噸,迄民國91年進口椰子之數量約為近11年平均進口量之5倍,全年之中以8至9月之進口量最多。椰子自91年起因加入WTO後由限制進口改為自由進口,致進口量大增,椰子產地價格下滑,椰子產業發展面臨極大困難,亟待研擬相關對策,期以因應。 二、 椰子生產概況 台灣栽培之椰子多分布於嘉義以南之沿海一帶與東部海岸兼作防風林或耕地保護林栽培,主要產區集中於屏東、台東、高雄3縣,全年皆有生產,而以3至7月為盛產期。三分之二以上之椰園多分布於平地,坡地不及三分之一,且其種植之海拔高度多在200公尺以下。據農業年報之資料民國79年面積為3,409公頃,種植85、8萬株,產量2萬1,225公噸,嗣後以民國84年種植株數最多,達153、2萬株,民國85年種植面積最多為5,390公頃,而後呈遞減趨勢,迄至民國90年種植面積為4,936公頃,惟其每公頃單位面積產量11、3公噸及總產量4萬9,522公噸,均為近9年來之最高。 我國自民國91年加入WTO後,,屏東、台南、高雄、南投等縣及台南市栽培面積減少,總栽培面積減少95、6公頃(減幅2%);可採收之結實面積除屏東、高雄、台南、南投等縣減少外,其餘縣市均增加,致全台灣可採收之結實面積增加約81、4公頃(增幅1、8%);每公頃產量減少0、2公噸(減幅2%),總產量減少180、9公噸(減幅0、4%);造成椰子栽培面積微減可能系為台南、高雄、屏東、台東等主要栽培縣椰農為因應國外椰子大量進口,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淘汰生產力低下之椰株或幼苗所致;另花蓮縣種植面積增加20公頃、彰化縣增加11、8公頃。 民國91年椰子每公斤生產成本11、1元,為近9年來之最低,顯示大多數之椰子均已漸入盛產期。而近7年來(自85年至91年)國產可可椰子每公斤生產成本均呈現逐年下降之現象,可能系單位種植面積產量逐年增加及管理漸趨粗放所致。 三、 椰子生產之組織結構與經營模式 台灣地區生產椰子之農民團體主要為屏東縣椰子生產合作社、達觀椰子產業文化合作社與屏東、台東、高雄、台南、花蓮等縣所轄鄉鎮農會輔導之果樹產銷班,目前椰農年齡多為50歲以上,一般多隻負責椰苗栽植、椰園除草、施肥、灌排水與椰株幼年期之病蟲害防治等工作。至采果、除芽及施放葯劑、搬運等工作,則由販運商雇請采椰工負責。椰農經營椰園之方式可概分為小面積集約單作(約佔15%)、小面積混作(約佔15%)、大面積混作(約佔30%)、大面積集約栽培(約佔30%)與屋基栽植(約佔10%)等。高雄縣之椰農,大多零星且單作,個別農戶栽培面積小。屏東縣之椰農大多采混作及集約栽培,少數采屋基栽植,椰園若混植,多與檳榔、蓮霧、金桔、檸檬、番石榴、木瓜等作物間作。 四、 椰子銷售通路及進出口情形 台灣地區椰子之主要供作飲料消費,其年產量及年消費量均呈現逐年增長之趨勢, 其中以90年之產量4萬9,522公噸為近11年來之最高峰,椰子之銷售方式主要由販運商收購運至各地行口商、傳統市場、路邊攤等處販售,約占總產量之80%,另20%送至果菜批發市場交易。近11年年平均國人椰子消費量為5萬6,370公噸,平均批發市場銷售總量占國內產量之21、76%,其中以民國88年4萬4,297公噸占批發市場總交易量28、69%最高,加入WTO後(民國91年)全台灣可可椰子之年消費量6萬8,274公噸,為近11年來最多。 國外椰子進入國內果菜批發市場交易之數量以91年之1841公噸(其中剝殼椰子佔6、5%)為歷年來最多,占國內果菜批發市場銷售率之18、38%。民國91年進口椰子為近11年平均進口量之1、2倍,但據業者估計4 粒剝殼椰子之重量約為1粒未剝殼椰子之重量,因此民國91年進口椰子之數量約近11年平均進口量之5倍。 台灣地區椰子之價格隨季節溫度之變化而變動,夏冬兩季的市場需求量懸殊,價格差異極大,主要系國人以食用椰子汁為主;銷售量深受消費習性影響。至農場價格經統計以80年20、4元/公斤最高,91年 5、4元/公斤最低。近7年椰子之平均批發市場交易價格14、5元/公斤,以85年17、6元/公斤最高,90年10、6元/公斤最低。都市零售價格以82年51、7元/公斤最高,91年28、3元/公斤最低。無論是農場價格、批發市場交易價格、都市零售價格自85年起幾乎均呈現下跌之趨勢(表3/)。造成椰子通路交易價差之主因系都市零售商需負擔自果菜批發市場至消費者間之運輸費用、廢棄物處理費用、殘貨風險及賺取行銷利潤等。 台灣椰子之進口,主要來自泰國、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越南等國,加入WTO後(民國91年)進口量1萬8,950公噸,為加入WTO前(民國90年)進口量8,123公噸之2、3倍;其中以泰國1萬5,925公噸最多,佔全年進口量之84 %,而以馬來西亞進口每公噸價值6,025元最便宜,進口貿易額2億1,896萬元,較加入WTO前(民國90年) 1億4,424萬元增加52%(表4/)。台灣地區椰子之進口時期以8、9兩月最多,分別為3,504公噸、3,626公噸,而以1月進口563公噸最少。 五、 台灣椰子產業目前遭遇之問題 (一)經營規模小台灣地區椰子栽培面積達50公頃以上之鄉鎮僅有21個,規模較東南亞諸國小,造成經營管理工作效率低落。 (二)單位產量低台灣地處北回歸線,為北半球椰子經濟栽培之最北極限,由於夏秋間的台風及冬春季的低溫寒潮,對椰子之生長、發育、產量影響頗大,平均單株產量僅約東南亞國家的二成。 (三)人力老化國內椰農多為高齡老農,若無采椰工分擔其採收搬運工作,則產業即無法維持運作;然全台灣地區采椰工計約60人,年齡均為31~50歲,由於采椰費工且風險極大,致目前 30歲以下之年輕人均不願擔任,若采椰勞力問題無法解決,則10年後采椰工年老體衰,勝任采椰工作人數銳減,產業將隨之萎縮。 (四)生產成本偏高雖然國產椰子生產成本較國產其他大多數果品生產成本低,但東南亞國家椰子之生產成本僅約台灣之三成,國產椰子與外國進口之椰子相較極無競爭力。 (五)國外大量進口我國加入WTO後,雖采關稅配額保護,然東南亞諸國挾地利之便,大量進口,且原訂椰子配額進口量8,000公噸因進口商進口之椰子已磨除外層椰殼,使進口量約為原配額進口量之4倍,造成國內椰子總供給量增加,致使銷售價格降低。 (六)國產椰子無特色又具易替代性椰子鮮果在台灣之消費屬性為可而易替代性之產品,並非每人每日均必需食用,近7年來年平均國人椰子消費量約59,588公噸,月平均消費量為4,966公噸,且消費者對國產椰子與國外進口椰子之偏好並不明顯。又國人以飲用椰子汁為主,加工製成之罐裝椰汁飲料商品有替代性。 (七)相關支援產業未結合發展台灣地區椰子之核心產業組織結構,主要包含椰農、采椰工、販運商,缺乏食品加工廠、民生化工及美容保建等相關支援產業之鍵結,科技研發人力及經費的投入又付諸闕如,導致長期以來多停留在一級產品之藩籬,產業組織結構之縱深化與橫向發展不足。目前椰乳、椰汁、椰果食品加工廠商或代理商有18家、椰纖傢具廠商有3家、日常用品有5家、美容保健廠商有1家、園藝栽培資材有1家,共計28家,惟相關廠商基於成本及原料代替性考量均採用進口,未與國內椰子產業聯結,使椰子產業一直無法獲得發展。 (八)椰園轉作不易且廢園造林意願低落少數較年輕之椰農,依勞力分配與比較利益原則轉作蓮霧、番石榴等,人力不足經營之土地則繼續栽種椰子。大部分椰農不願轉作之原因,主要為椰子栽培管理容易(勞力需求較低,可粗放栽培),農村人力不足且老化,適合老農栽培,且已習慣其栽培管理模式,改種其它作物需再重新適應該作物之栽培模式與技術,且轉作需承擔風險卻未必能增加收益,而椰子為多年生作物,經濟收獲期長,平均每株至少每年可採收一次,且大多數椰株之椰齡已逾10年,正值豐產期,又較其他作物省工。台灣椰農多勤於栽培技術之提升,卻不善於產品行銷,為免「市場機能失靈」無人敢推薦較佳之轉作作物,在未尋獲較佳轉作作物之際,繼續種植椰子。 另輔導椰農廢園造林已推廣5年,椰農配合意願向均低落,其原因錯縱復雜,主要系農民栽培椰子以農地保值(土地投資)為主,椰子生產收成為副且種植椰子之土地大多屬高價值可耕地,農民不甘良田廢園任其荒蕪,而造林又擔心地價貶值,不利土地交易,加上現行造林領取之獎勵金偏低。又平地造林年限太長,造林補助規定限制過多;況且需兼顧鄰園農民意願,復以造林所需時間頗長,林木生長勢必影響鄰園光照,且因其深根之特性亦會影響鄰近排水系統,房屋地基及環境品質,致農民多躊躇不前。 (九)椰子廢棄物處理困難隨著國內椰子產量及國外進口量之逐年增加,椰子消費後椰殼之廢棄量亦隨之增加。由於國內環保意識抬頭,販運商及零售商需負責處理椰殼等廢棄物,此增加之成本負擔每美轉嫁到生產者與消費者,致影響其收益。 六、 因應對策 (一)調整產業結構台灣地區椰子之產業發展應配合時代之趨勢與產業脈動進行調整;雖然椰農對椰子廢園造林意興闌珊,至少應針對台灣耕地土壤適栽性等級評估三、四級或產量低落之椰園優先列為推廣廢園造林之首要地區,又為增加椰農配合意願廢園造林工作可考慮優先砍伐高齡椰株,或采間伐育林,以顧及水土保持及改變單一林相之缺點,又實施「椰園廢園造林」砍伐之椰株殘株亦應妥為處理,使「資源再生利用」並減少廢棄物處理量,期達到「物盡其用」,增加椰農收益。 (二)提升產業經營層次利用「知識經濟」之力量,將相關「支援產業」進行整合,創新產品並使之商品化,使產業蛻變、升級,以創造「市場區隔」之功效。例如獎勵相關單位將「椰油可治頑癬、椰漿能烏發、椰子汁能怯熱消水腫」等知識結合生物科技與生化分析技術,開發技術困難度高之產品,進而輔導農民團體委託相關廠商製造使之商品化,藉以降低生產成本及投資風險,提高獲利率與增加就業機會。 (三)發展觀光休閑旅遊文化產業近年來國人休閑風氣日盛,雖然椰株高大采果不易,但可利用高屏地區氣候環境特色及椰子所形成之特殊景觀,轉型為休閑農業,改變以果實為唯一收入之產業結構,初期宜慎選椰園地理位置交通方便、面積腹地足夠、自然景觀資源豐富而有意願之椰園進行小面積試辦。台灣地區椰園發展觀光休閑宜善用各項資源,結合當地之人文、建築、特產、生態等,使旅遊充滿知性、感性,讓遊客體驗椰園農村生活,認識椰園生態。將來若發展椰林(園) 觀光休閑旅遊產業可赴印尼之北蘇拉威西省愛馬笛笛(AIRMA-DIDI)等地考察瞭解椰林(園) 觀光休閑旅遊之規劃,收集相關資訊,擷其菁華並營造台灣優質椰(園)林休閑文化,與東南亞旅遊產業形成市場區隔,而將有意願之椰農加以經營理念之灌輸,再透過學者專家協助規劃,創造合乎美學與自然和諧又經濟實惠之環境;提供遊客享受「朝出椰林聽鳥鳴、品椰漿;午晌林澗戲潮蟹、飲椰汁;夕漫椰徑觀彩霞、用椰餐;夜宿椰屋賞椰雕、沐椰浴。」之情境,返歸家園,引伴再結游。 七、 結語 台灣地區椰子生產成本較國外高,產業競爭力薄弱,未來產業發展空間極其有限,亟待調整產業結構,逐年縮減種植面積,改變經營型態,開發相關產品,才能維持椰農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