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泰國資訊 » 泰國和西南的食物有什麼不同

泰國和西南的食物有什麼不同

發布時間: 2023-02-24 10:32:21

㈠ 泰國飲食有什麼特點

泰國美食國際知名。無論是口味辛辣的還是較為清淡的,和諧是每道菜所遵循的指導原則。泰式烹調實質上是由有幾百年歷史的東方和西方影響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形成了獨特的泰國飲食。泰國美食的特點要根據廚師、就餐人、場合和烹飪地點情況而定,以滿足所有人的胃口。

泰國烹飪最初反映了水上生活方式的特點。水生動物、植物和草葯是主要的配料。避免用大塊的肉。後來的影響使得泰國飲食中也使用相當大塊的肉。

因為有佛教背景,所以泰國人避免使用大塊動物的肉。大塊的肉被切碎,再拌上草葯和香料。泰國傳統的烹飪方法是蒸煮、烘焙或燒烤。由於受到中國影響,引入了煎、炒和炸的方法。

自17世紀以來,烹飪方法一直受到葡萄牙、荷蘭、法國和日本的影響。在17世紀後期,葡萄牙傳教士在南美洲習慣了紅辣椒的味道,於是在泰國菜中引入了紅辣椒。

(1)泰國和西南的食物有什麼不同擴展閱讀

泰國是一個臨海的熱帶國家,綠色蔬菜、海鮮、水果極其豐富。

因此泰國菜用料主要以海鮮、水果、蔬菜為主。泰國人的正餐都是以一大碗米飯為主食,佐以一道或兩道咖哩料理、一條魚、一份湯、以及一份沙拉(生菜類),用餐順序沒有講究,隨個人喜好。

餐後點心通常是時令水果或用麵粉、雞蛋、椰奶、棕櫚糖做成的各式甜點。由於深具得天獨厚的優點,因此泰國菜色彩鮮艷,紅綠相間,眼觀極佳,不管是新鮮蔬菜瓜果的艷麗清新,還是烏賊魷魚等眾海鮮的肉感,都讓人們大飽了眼福。

㈡ 喝茶的國家有哪些他們分別用什麼東西泡茶

中國
1、茶葉的起源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巴蜀常被稱為中國茶業和茶文化的搖籃。六朝以前的茶史資料表明,中國的茶業最初興起於巴蜀。茶葉文化的形成,與巴蜀地區早期的政治、風俗及茶葉飲用有著密切的關系。
① 三國以前的茶文化啟蒙
很多書籍把茶的發現時間定為公元前2737-2697年,其歷史可推到三皇五帝。東漢華佗《食經》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記錄了茶的醫學價值。西漢以將茶的產地縣命名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國魏代《廣雅》中已最早記載了餅茶的製法和飲用:荊巴間采葉作餅,葉老者餅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質形式出現而滲透至其他人文科學而形成茶文化。
② 晉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隨著文人飲茶之興起,有關茶的詩詞歌賦日漸問世,茶已經脫離作為一般形態的飲食走入文化圈,起著一定的�瘛⑸緇嶙饔謾?br> ③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新茶。」中唐時,陸羽《茶經》的問世使茶文化發展到一個空前的高度,標志著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茶經》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學雙重內容,探討了飲茶藝術,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飲茶中,首創中國茶道精神。以後又出現大量茶書、茶詩,有《茶述》、《煎茶水記》、《採茶記》、《十六湯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與禪教的興起有關,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故寺廟崇尚飲茶,在寺院周圍植茶樹,制定茶禮、設茶堂、選茶頭,專呈茶事活動。在唐代形成的中國茶道分宮廷茶道、寺院茶禮、文人茶道。《茶經》是個里程碑。干百年來,歷代茶人對茶文化的各個方面進行了無數次的嘗試和探索,直至《茶經》誕生後茶方大行其道,因此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④ 宋代茶文化的興盛
宋代茶業已有很大發展,推動了茶葉文化的發展,在文人中出現了專業品茶社團,有官員組成的「湯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 。宋太祖趙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宮庭中設立茶事機關,宮廷用茶已分等級。茶儀已成禮制,賜茶已成皇帝籠絡大臣、眷懷親族的重要手段,還賜給國外使節。至於下層社會,茶文化更是生機活潑,有人遷徙,鄰里要「獻茶」、有客來,要敬「元寶茶」,定婚時要:「下茶」,結婚時要「定茶」,同房時要「合茶」。民間鬥茶風起,帶來了採制烹點的一系列變化。
⑤ 明、清茶文化的普及
此時已出現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類,茶的飲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傳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畫卷》、《品茶圖》,文徵明的《惠山茶會記》、《陸羽烹茶圖》、《品茶圖》等。茶類的增多,泡茶的技藝有別,茶具的款式、質地、花紋千姿百態。晚明時期,文士們對品飲之境又有了新的突破,講究「至精至美「之境。
在那些文人墨客看來,事物的至精至美的極至最後之境就是「道」,「道」就存在於事物之中。張源首先在其《茶錄》一書中提出了自己的「茶道」之說:「造時精,藏時燥,泡時潔。精、燥、潔茶道盡矣。」他認為茶中有「內蘊之神」即「元神」,發抒於外者叫做「元體」,兩者互依互存,互為表裡,不可分割。元神是茶的精氣,元體是精粹外觀的色、香、味。只要在事茶的過程中,做到淳樸自然,質朴求真,玄微適度,中正沖和,便能求得茶之真諦。張源的茶道追求茶湯之美、茶味之真,力求進入目視茶色、口嘗茶味、鼻聞茶香、耳聽茶濤、手摩茶器的完美之境。
張大復則此基礎上更進一層,他說:「世人品茶而不味其性,愛山水而不會其情,讀書而不得其意,學佛而不破其宗。」他想告訴我們的是,品茶不必斤斤於其水其味之表象,而要求得其真諦,即通過飲茶達到一種精神上的愉快,一種清心悅神、超凡脫俗的心境,以此達到超然物外、情致高潔的仙境,一種天、地、人融通一體的境界。這可以說是明人對中國茶道精神的發展與超越。到清朝時,茶葉出口已成一種正規行業,茶書、茶事、茶詩不計其數。
⑥現代茶文化的發展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茶葉從1949的年產7500T發展到1998年的60餘萬T。茶物質財富的大量增加為我國茶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個以弘揚茶文化為宗旨的社會團體---「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陸羽茶文化研究會」,1990年「中國茶人聯誼會」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在湖洲成立,1991年中國茶葉博物館在杭州西湖鄉正式開放。1998年中國國際和平茶文化交流館建成。隨著茶文化的興起,各地茶藝館越辦越多。國際茶文化研討會已開到第五界,吸引了日、韓、美、斯及港台地區紛紛參加。各省各市及主產茶縣紛紛主辦「茶葉節」,如福建武夷市的岩茶節,雲南的普洱茶節,浙江新昌、泰順和湖北英山及河南信陽的茶葉節不勝枚舉,都以茶為載體,促進全面的經濟貿易發展。
2、飲茶的發源時間
(1)神農時期:唐·陸羽《茶經》:「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在中國的文化發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與農業、與植物相關的事物起源最終都歸結於神農氏。歸到這里以後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因為如此,神農才成為農之神。
(2)西周時期:晉·常璩《華陽國志·巴志》:「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茶蜜......皆納貢之。」這一記載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紂時,巴國就已經以茶與其他珍貴產品納貢與周武王了。《華陽國志》中還記載,那時並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園了。
(3)秦漢時期:西漢。王褒《僮約》:「烹荼盡具」,「武陽買荼」,經考該荼即今茶。近年長沙馬王堆西漢墓中,發現陪葬清冊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簡文和木刻文,經查證"�"即"檟"的異體字,說明當時湖南飲茶頗廣。 我們現在還飲用著與很古老的祖先如姜太公之流相同的飲料,確實是很使人心潮澎湃的事情。能夠給我們很多的遐想。
3、飲茶發源地點的考證
對這一點的探求往往集中在茶樹的發源地的研究上來。關於茶樹的發源地,有這么幾種說法:
1.西南:「我國西南部是茶樹的原產地和茶葉發源地。」這一說法所指的范圍很大,所以正確性就較高了。
2.四川:清·顧炎武《日知錄》:「自秦人取蜀以後,始有茗飲之事。」言下之意,秦人入蜀前,今四川一帶已知飲茶。其實四川就在西南,四川說成立,那麼西南說就成立了。四川說要比西南說「精密」一些,但是正確的風險性會大些。
3.雲南:認為雲南的西雙版納一代是茶樹的發源地,這一帶是植物的王國,有原生的茶樹種類存在完全是可能的,但是這一說法具有「人文」方面的風險,因為茶樹是可以原生的,而茶則是活化勞動的成果。
4.川東鄂西:陸羽《茶經》:「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巴山峽川即今川東鄂西。該地有如此出眾的茶樹,是否就有人將其利用成為了茶葉,沒有見到證據。
5.江浙:最近有人提出始於以河姆渡文化為代表的古越族文化。江浙一帶目前是我國茶葉行業最為發達的地區,歷史若能夠在此生根,倒是很有意義的話題。其實我認為在遠古時期肯定不只一個地方有自然起源的茶樹存在。有茶樹的地方也不一定就能夠發展出飲茶的習俗來。前面說到茶是神農發明的,那麼它在哪一帶活動?如果我們求得「茶樹原生地」與「神農活動地」的交集,也許就有答案了,至少是縮小了答案的「值域」。
4、發明飲茶的方式
人類是怎樣發明飲茶習慣的?或者說茶是怎樣起源的?對這個問題的研究始終是茶學的一個「基本問題」。因為做為任何一個茶學學者或茶學工作者,如果連「茶是怎樣來的」都不能解釋的話,那就太不夠了。而現在對這一問題的回答有多種答案:
1.祭品:這一說法認為茶與一些其他的植物最早是做為祭品用的,後來有人償食之發現食而無害,便「由祭品,而菜食,而葯用」,最終成為飲料。
2.葯物:這一說法認為茶「最初是作為葯用進入人類社會的。」《神農百草經》中寫到:「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3.食物:「古者民茹草飲水」,「民以食為天」,食在先符合人類社會的進化規律。
4.同步:「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為口嚼的食料,也可能作為烤煮的食物,同時也逐漸為葯料飲用。」這幾種方式的比較和積累最終就發展成為「飲茶」是最好的方式。
以上這幾種說法中最無用的就是第四種,它把前面的三種說法加在一起,就成為了自己「萬無一失」的解釋了。也許這種解釋就是最恰當的了。
現在我們可以論證茶在中國被很早就有認識和利用,也很早就有茶樹的種植和茶葉的採制。但是也可以考證,茶在社會中各階層被廣泛普及品飲,大致還是在唐代陸羽的《茶經》傳世以後。所以宋代有詩雲「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春茶」。也就是說,茶發明以後,有一千年以上的時間並不為大眾所熟知。
5、茶樹的起源
中國是最早發現和利用茶樹的國家,被稱為茶的祖國,文字記載表明,我們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經開始栽培和利用茶樹。然而,同任何物種的起源一樣,茶的起源和存在,必然是在人類發現茶樹和利用茶樹之前,直到相隔很久很久以後,才為人們發現和利用。人類的用茶經驗,也是經過代代相傳,從局部地區慢慢擴大開了,又隔了很久很久,才逐漸見諸文字記載。
茶樹的起源問題,歷來爭論較多,隨著考證技術的發展和新發現,才逐漸達成共識,即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並確認中國西南地區,包括雲南、貴州、四川是茶樹原產地的中心。由於地質變遷及人為栽培,茶樹開始由此普及全國,並逐漸傳播至世界各地。
起源及原產地
茶樹起源於何時?必是遠遠早於有文字記載的3000多年前。歷史學家無從考證的問題,最後由植物學家解決了。他們按植物分類學方法來追根溯源,經一系列分析研究,認為茶樹起源至今已有6000萬年至7000萬年歷史了。
茶樹原產於中國,自古以來,一向為世界所公認。只是在1824年之後,印度發現有野生茶樹,國外學者中有人對中國是茶樹原產地提出異議,在國際學術界引發了爭論。這些持異議者,均以印度野生茶樹為依據,同時認為中國沒有野生茶樹。其實中國在公元200年左右,《爾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樹,且現今的資料表明,全國有10個省區198處發現野生大茶樹,其中雲南的一株,樹齡已達1700年左右,僅是雲南省內樹干直徑在一米以上的就有10多株。有的地區,甚至野生茶樹群落大至數千畝。所以自古至今,我國已發現的野生大茶樹,時間之早,樹體之大,數量之多,分布之廣,性狀之異,堪稱世界之最。此外,又經考證,印度發現的野生茶樹與從中國引入印度的茶樹同屬中國茶樹之變種。由此,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遂成定論。近幾十年來,茶學和植物學研究相結合,從樹種及地質變遷氣候變化等不同角度出發,對茶樹原產地作了更加細致深入的分析和論證,進一步證明我國西南地區是茶樹原產地。主要論據,簡單地講,有三個方面:
1.從茶樹的自然分布來看
目前所發現的山茶科植物共有23屬,380餘種,而我國就有15屬,260餘種,且大部分分布在雲南、貴州和四川一帶。已發現的山茶屬有100多種,雲貴高原就有60多種,其中以茶樹種占最重要的地位。從植物學的角度,許多屬的起源中心在某一個地區集中,即表明該地區是這一植物區系的發源中心。山茶科、山茶屬植物在我國西南地區的高度集中,說明了我國西南地區就是山茶屬植物的發源中心,當屬茶的發源地。
2.從地質變遷來看
西南地區群山起伏,河谷縱橫交錯,地形變化多端,以致形成許許多多的小地貌區和小氣候區,在低緯度和海拔高低相差懸殊的情況下,導致氣候差異大,使原來生長在這里的茶樹,慢慢分置在熱帶、亞熱帶和溫帶不同的氣候中,從而導致茶樹種內變異,發展成了熱帶型和亞熱帶型的大葉種和中葉種茶樹,以及溫帶的中葉種及小葉種茶樹。植物學家認為,某種物種變異最多的地方,就是該物種起源的中心地。我國西南三省,是我國茶樹變異最多、資源最豐富的地方,當是茶樹起源的中心地。
3.從茶樹的進化類型來看
茶樹在其系統發育的歷史長河中,總是趨於不斷進化之中。因此,凡是原始型茶樹比較集中的地區,當屬茶樹的原產地。我國西南三省及其毗鄰地區的野生大茶樹,具有原始茶樹的形態特徵和生化特性,也證明了我國的西南地區是茶樹原產地的中心地帶。

二: 英國:英國人有300年飲紅茶歷史,是紅茶的愛好國家,加糖、牛奶,往往成為餐後的必備飲料,因此英國是紅茶消費量最多的。可以說還沒有一個國家對紅茶的品嘗水準,有英國的專業。 茶影響著英國的各個階層,英國人在晨起之時,要飲早茶,他們早餐就以紅茶為主要飲料。到了上午11點,無論你是空閑在家的貴族,還是繁忙的上班族,都要休息片刻,喝一杯,他們稱之為早上11點左右的便餐。到了中午,吃了午餐之後,少不了配上一杯奶茶。而後在下午3點半至4點左右還要來一杯下午茶。英國人在喝茶時總要配上小圓餅、蛋糕和三明治等點心。一般的家庭主婦都很擅長做這類糕點,正式的晚餐中也少不了茶。

日本:日本茶道 中日兩國一衣帶水,隋唐以前,兩國已有文化交往。以後,隨著中國佛教文化的傳播,茶文化也同時傳到了日本。飲茶很快成了日本的風尚。 日本茶道即是通過飲茶的方式,對人們進行一種禮法教育和道德修養的一種儀式。日本茶道有20多個流派,代代相傳,沿襲至今。 現代日本茶道一般在面積不大、清雅別致的茶室里進行。室內有珍貴古玩、名家書畫。茶室中間放著供燒水的陶炭(風)爐、茶鍋(釜)。爐前排列著專供茶道用的各種沏茶、品茶用具。日本茶道的規矩比較講究,友人到達時,主人在門口恭候。待賓客坐定,先奉上點心,供客人品嘗。然後在炭爐上燒水,將茶放入青瓷碗中。水沸後,由主持人按規程沏水泡茶,依次遞給賓客品飲。品茶時要吸氣,並發出吱吱聲音,表示對主人茶品的贊賞。當喝盡茶湯後,可用大拇指和潔凈的紙擦乾茶碗,仔細欣賞茶具,且邊看邊贊「好茶!」以表敬意。儀式結束,客人鞠躬告辭,讓人跪坐門側相送。整個過程,都洋溢著「敬、和、清、寂」的精神。

俄羅斯:俄羅斯是從16世紀開始傳入中國飲茶法,到17世紀後期,飲茶之風已普及到各個階層。19世紀,俄國茶俗、茶禮、茶會的文學作品也一再出現。如普希金就曾記述俄國「鄉間茶會」的情形。還有些作家記載了貴族們的茶儀。俄羅斯上層社會飲茶是十分考究的。有十分漂亮的茶具,茶炊叫「沙瑪瓦特」,是相當精緻的銀製品。茶碟也很別致,俄羅斯人習慣將茶倒入茶碟再放到嘴邊。玻璃杯也很多。有些人家則喜歡中國的陶瓷茶具。式樣與中國壺相仿,花色亦為中國式人物、樹木花草,但壺身有歐洲特色,瘦勁、高身,流線形紋路帶有金道。是典型的中西合壁的作品,雖不十分精緻,但很能說明中西文化交融的歷史。俄羅斯上層飲茶禮儀也很講究。這種茶儀決不同於普希金筆下的「鄉間茶會」那樣悠閑自在,而是相當拘謹,有許多浮華做作的禮儀。但這些禮儀,無疑對俄羅斯人產生了重大曩,俄羅斯民族向以「禮儀之邦」而自豪,他們學習歐洲其他國家貴族們的派頭,也對中國的茶禮、茶儀十分有興趣。所以在俄羅斯「茶」字成了許多文物的代名詞。有些經濟、文化活動中也用「茶」字,如給小費便叫「給茶錢」。許多家庭也同樣有來客敬茶的習慣。去俄羅斯旅行,列車上還要以茶奉客。俄羅斯旅行,列車上還要以茶奉客。

印度人飲茶方式很特別,他們把茶倒在盤子里用舌頭舔飲.另外,在印度如果用左手遞送茶具,就會被看作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因為印度人認為左手是用來洗澡和上廁所的.他們喝奶茶,也愛喝一種加入姜或小豆蒄的薩馬拉茶」

斯里蘭卡:斯里蘭卡的居民酷愛喝 濃茶,茶葉又苦又澀,他們卻覺得津津有味.該國紅茶 暢銷世界各地,在首都科倫坡有經銷茶葉的大商行,設有試茶部,由專家憑舌試味,再 核等級和價格.

泰國:泰國人喜愛吃磚茶.他們把磚茶防在木臼中搗成粉末,防在鍋中加水煮開,然後加上一些茶,還加牛奶和羊奶.

紐西蘭:紐西蘭人把喝茶作為人生不最大的享受之一.許多機關、學校、廠礦等還特別訂出飲茶 時間.各鄉鎮葉店和茶館比比皆是.

馬里:馬里人喜愛飯後喝茶.他們把茶葉和水放入茶壺里,然後燉在泥爐哂納感煮開.茶煮沸後加上糖,每人斟一杯.他們的煮茶方法不同一般:每天起床,就以錫罐燒水,投入茶葉;任其煎煮,直到同時煮的腌肉燒熟,再同時吃肉喝茶.

加拿大:加拿大人泡茶方法較特別,先將陶壺燙熱,放一茶匙茶葉,然後以沸水注於其上,浸七八分鍾,再將茶葉傾入另一熱壺供飲.通常假如乳酪與糖.

北非的摩洛哥、特尼斯、茅利塔尼亞人卻喜歡綠茶。但他們飲用時總要早茶葉里加入少量的紅塘 或冰塊,還有的喜歡放入薄荷葉或薄荷汁,稱為」薄荷茶」,這種茶清香醇厚,又甜又涼,喝起來有涼心潤肺之感.北非居民由於多欣奉伊斯蘭教,按教規,教徒們是不許飲酒的,但可以飲茶.茶還是他們待客的必需品,客人來訪時,首先要來個見面」三杯茶」.按禮節,客人應當對著主人的面一飲而盡,否則就是失禮.北非人喜歡飲薄荷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北非地區氣候乾熱,人們多吃肉食.而喝薄荷茶 有利於解暑和幫助消化,同時也還可以少喝些水.

埃及人喜歡飲甜茶.他們招待客人,常端上一杯熱茶,裡面放入許多白糖,同時送來一杯恭稀釋茶水用的生冷水,表示對客人的尊敬.但是,這種濃甜茶只要喝上兩三杯,嘴裡就會感到粘粘糊糊的.

南美的烏拉圭、巴拉圭、古巴、玻利維亞和阿根廷等國,普遍愛喝「馬黛茶」。這種茶是用當地的馬黛樹的葉片製作而成的,它有提神和助消化的作用。喝這種茶時先將茶葉放入瓢筒中,沖上開水,然後再用一根細長的吸管 插到大茶杯里,輪流吸吮。早待客時,主人有不同的沏茶風趣:當在 茶中加糖時,就表示友好;若加入苦味的佐料則表示冷淡;如果待客的是初戀的少女,當茶很甜時就表示「請與父母說」加入一片桔皮時 就表示「同意結婚」,如果送上的是已用過的淡茶,則是「拒婚」之意,這時,小夥子就要知趣而走了。

㈢ 泰國的傳統食物有哪些

民以食為天,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傳統美食,那麼,泰國的傳統食物都有哪些呢?我來告訴你們吧!

一、泰國咖喱飯

泰國馬沙文化咖喱作為世界公認十大美食,其美味程度是難以想像的。泰國咖喱飯是泰國人最喜歡的民族風味食品。它主要是用大米調以辣椒、椰漿、肉片或魚片,再配蔬菜和竹筍烹制的椰漿辣湯做成,在泰國餐桌上十分常見,是泰國的一種特色美食。由於其有利於提高食慾,而且在製作上,也並不復雜,所以深受當地人們的喜愛。此外,泰國咖喱飯不僅美味可口,營養價值也很高呢,因為它的主要成分有八角、胡椒、桂皮等,所以能增加腸胃蠕動和促進吸收,咖喱還可以改善便秘呢。


總的來說,泰國的傳統食物有很多,去到泰國一定要嘗一嘗。

㈣ 泰國人主要的飲食有哪些

1、泰國人愛吃大米,三餐主要以大米為主食。泰國大米顆粒長,兩頭尖,顏色白,煮成米飯香柔滑嫩。

2、泰國人最愛吃民族風味的咖喱飯,這是一種指甲蓋大小的困子當香料,讓人一聞就胃口大開。

3、泰國人吃得雜,老鼠,蝸牛,田雞,乳豬,鴿子,蛇,蝗蟲都能當菜餚,但不習慣吃貓狗,泰國人好吃生,有些蔬菜,海產放些調料就生吃。

拓展資料:

泰國菜

泰國菜,泛指泰國民族的飲食文化。也叫做泰國料理(Thai Food)。泰國菜以酸、辣、咸、甜、苦五味的平衡為特點。用料主要以海鮮、水果、蔬菜為主。

泰國菜有四大菜系,分別為泰北菜、泰東北菜、泰中菜、與泰南菜,反映泰國四方不同的地理和文化,而各地使用的食材往往跟鄰近國家的一樣。招牌菜有冬陰功(酸辣海鮮湯)、椰汁嫩雞湯、咖喱魚餅、綠咖喱雞肉、芒果香飯等。

泰國(Thailand,Thai)是東南亞的一個國家,東臨寮國和柬埔寨,南面是暹羅灣和馬來西亞,西接緬甸.泰國是一個臨海的熱帶國家,這里氣候炎熱,雨量充沛,陽光充足。綠色蔬菜、海鮮、水果極其豐富。

由於特殊的氣候條件,造成了泰國人民對酸味和辣味的依賴。泰式料理的招牌菜有:冬陰功(酸辣海鮮湯)、椰汁嫩雞湯、咖喱魚餅、綠咖喱雞肉、炭燒蟹、炭燒蝦、豬頸肉、咖喱蟹芒果香飯等。

㈤ 泰國菜的口味特點是什麼

酸 辣

泰國的綠色蔬菜,海鮮,水果極其豐富.因此泰國菜用料主要以海鮮、水果、蔬菜為主.泰國人的正餐都是以一大碗米飯為主食,佐以一道或兩道咖哩料理,一條魚,一份湯,以及一份沙拉(生菜類),用餐順序沒有講究,隨個人喜好。餐後點心通常是時令水果或用麵粉,雞蛋,椰奶,棕櫚糖作成的各式甜點.由於深具得天獨厚的優點,因此泰國菜色彩鮮艷,紅綠相間,眼觀極佳,不管是新鮮蔬菜瓜果的艷麗清新,還是烏賊、魷魚等眾海鮮的肉感,都讓人們大飽了眼福。

泰國菜以酸、辣為重,大凡首次品嘗泰國菜的人都會覺得泰國菜的調料很獨特,有很多調料是東南亞甚至是泰國特有的,在本國找不著,最常用的幾種調料有:

泰國朝天椒

據說,泰國朝天椒是世界上最辣的辣椒.泰語叫"老鼠屎辣椒".可見這是一種極小但極辣的辣椒.它廣泛應用於泰國人的烹調藝術中,做菜不撒上幾顆切碎的朝天椒,就象吃川菜不加麻辣一樣。

泰國檸檬

泰國檸檬泰語叫"MANAO",這是一種東南亞特有的調味水果,味道和個體都有別於美國檸檬口味的略甜,(美國檸檬一般只作酒吧啤酒CORONA的調味品)而泰國檸檬個小,味酸,香味濃郁,往往使聞過它香味的人終身難忘,它可以拿來做檸檬汁飲品,啤酒香劑,最主要的用處是用來做泰國菜的調料,泰國人幾乎在每一道菜都會擠上檸檬汁,使每一道菜都散發出濃郁的水果清香,帶有典型的東南亞味道.泰國人可以說食無魚,但不能沒有"MANAO"。

咖哩醬

以椰乳作為咖哩醬的基本作料,還有許多調味料包括檸檬草,蝦醬,魚醬,以及十幾種本地種植的香料,辣椒,由溫和到極辣的都有,任人挑選.泰國文化深受印度和中國文化的影響,有人說泰國文化的父親是印度。從泰國菜中咖哩醬的影響便可以感受到.

另外,檸檬葉和香茅(Lemon-grass)也是泰國菜常用的配料。

泰國的飲食深受中國、印度、印尼、馬來西亞甚至葡萄牙的影響,但又參雜著奇怪的風格,獨樹一幟,吃起來別有風味。它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中國炒鍋大火快炒

這是一種近似廣東菜的做法,新鮮的蔬菜,佐以泰式調料,可以炒出一道道口感極其新鮮的菜。主要代表作有:米粉(用蝦,豬肉,雞蛋及甜酸醬合炒的米粉)、泰國咖哩雞、椰汁雞(雞汁加檸檬加椰奶)與牛肉沙拉。

YAM

目前尚且找不到可替代的中文。其做法有點象做湯與做涼拌菜的綜合。泰國地處熱帶,因此孕育了許多有名的YAM,比較著名的有一種叫做「SOMTAM」的木瓜沙拉,這種沙拉以木瓜絲、蝦米、檸檬汁為主,再伴以魚醬、大蒜和雜的碎辣椒,口感辛辣。

亞熱帶的氣候炎熱,孕育了豐富的湯文化。湯對於泰國人來說是維持家庭和睦,增進夫妻感情的潤滑劑,因此,到泰國要多喝湯、喝靚湯。泰國的檸檬蝦湯口味非同一般,一般人可能難以接受,首先是湯味極辣,而且其中又放有大量的咖哩,因此,只有口味非主流的人才能喜歡。

泰國不同地區有不同的菜餚。東北方人愛吃的是糯米飯配烤雞。而北方人則偏愛一種當地特有的酸肉,叫做「NAEM」。南方的食物深受馬來西亞的回教式風格影響,並且有各種生猛海鮮。

㈥ 解釋泰國的飲食習慣與氣候的關系

氣候方面,泰國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常年溫度不下18℃,平均年降水量約1000毫米。11月至2月受較涼的東北季風影響比較乾燥,3月到5月氣溫最高,可達40-42℃,7月至9月受西南季候風影響,是雨季。

由上可知泰國氣溫高,降水豐富。飲食習慣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地理環境(氣候)的。熱帶季風區農作物一年三熟。這里降水豐富,氣溫高適合稻米、綠色蔬菜、甘蔗、椰子的生長,而且是臨海地區,魚類資源豐富。所以泰國菜用料以海鮮、水果、蔬菜為主。那裡熱,泰國菜的特點是酸辣,可以防止氣節性疾病(如關節炎.風濕.氣候性腹瀉,並可殺滅容易在潮濕環境下滋生的細菌等

)而且開胃。

㈦ 泰國食物是什麼味

要看具體的食物,不同種類的泰國食品菜系,口味有差異。

泰國菜,泛指泰國民族的飲食文化。也叫做泰國料理(Thai Food)。泰國菜以酸、辣、咸、甜、苦五味的平衡為特點。用料主要以海鮮、水果、蔬菜為主。

泰國菜有四大菜系,分別為泰北菜、泰東北菜、泰中菜、與泰南菜,反映泰國四方不同的地理和文化,而各地使用的食材往往跟鄰近國家的一樣。招牌菜有冬陰功(酸辣海鮮湯)、椰汁嫩雞湯、咖喱魚餅、綠咖喱雞肉、芒果香飯等。

泰國南部菜

泰國南部,兩邊為海,本地人較多信伊斯蘭教。當地的特色,取及鄰近馬來西亞菜多用的食料,如黃姜等。調味料較為濃,而有時候帶酸。

著名菜式有:

泰式黃咖哩(Gaeng Panang)

魚咖哩

泰式伊斯蘭咖哩(音:Gaeng Massaman; 泰文:แกงมัสมั่น)

泰國中部菜

泰國中部,以首都曼谷為中心,也是魚米之鄉,蔬菜水果茂盛。食料較新鮮,而調料通常較甜。

名菜有:

冬陰功湯(泰國著名的酸辣湯)

椰奶湯(音:Tom kha gai; 泰文: ต้มข่าไก่)

泰式紅咖哩(音: Gaeng Phet; 泰文:แกงเผ็ด)

泰式綠咖哩(音: Gaeng khiew-waan; 泰文:แกงเขียวหวาน)

九層塔炒雞等。

泰國北部菜

泰國北部,山區,深受緬甸菜的影響。

名吃有:

咖哩湯河(khao soi; 泰文 ข้าวซอย) )。

當地還有一種特別的酸肉,叫做「nem」。

泰國東北菜

泰東北菜,和寮國菜相似,而米飯則愛吃糯米飯。

名菜有:

青木瓜沙拉(音:Som tam; 泰文:ส้มตำ)

生肉沙拉(音:larb; 泰文:ลาบ)等,

泰東北菜也會採用比較怪的食料,例如各種昆蟲,而mang dah(泰文: แมงดา; 英文:giant water bug)更是地道名菜。

泰國菜注重調味,常以辣椒、羅勒、蒜頭、香菜、姜黃、胡椒、檸檬草、椰子與其它熱帶國家的植物及香料提味,辛香甘鮮,口味濃重,別具一格,以各種風味蘸料伴以泰國美食,更演化出多重滋味。帶辣勁的涼拌色拉、泰式酸辣湯、紅或綠咖喱(大多混合了椰漿)、蔬菜、各款烤肉串(牛、豬與雞,拌以米飯或面點),都是具代表性的泰國美食。

泰國菜以酸、辣為重,大凡首次品嘗泰國菜的人都會覺得泰國菜的調料很獨特,有很多調料是東南亞甚至是泰國特有的,最常用的幾種調料有:泰國朝天椒、泰國檸檬、咖哩醬,另外,檸檬葉和香茅(Lemon-grass)也是泰國菜常用的配料。

㈧ 泰國的風俗民倩,地理特點

二、地理位置
泰國位於印度支那半島中部和馬來半島北部。東部與柬埔寨接壤,西部和西北部與緬甸交界,南部與馬來西來為鄰,東南臨泰國灣,西南瀕安達曼海。 三、主要概況
泰國全國面積51.3115萬平方公里。人口5290萬(1986年),其中泰人佔一多半,其次是佬人和華人。
泰國依其地形分為四個部域:北部、東北部、中部和南部。共有73個府,596個縣,縣以下設區。首都曼谷。貨幣為「銖」。泰語為泰國國語。 四、社交習俗
泰國人社交習俗總的特點可以用這樣幾句話來概括: 泰國人多信佛教, 恪守教義很強調; 尤為頭部更注重, 碰摸會把人惹惱; 信仰忌諱繁又多, 文明舉止最重要; 「好客」民族有傳統, 事事處處講禮貌; 約會特別守信義, 禮節禮儀頗周到。 在生活細節上有如下特點:
泰國是篤信佛教的國家,她的雙手合十禮儀習俗,也與佛教的合掌作揖禮有著密切的關系。但是,泰國的禮儀在佛教影響為主的基礎上,還了伊斯蘭教和中國儒家的禮儀形式,使得泰國成為舉世皆知的禮儀之邦。他們逢遇喜慶吉日昨遷居、喪葬等,一般要邀請親朋好友和僧侶參加。如果是官方舉辦的,被邀請的人數為雙數,若是私人聚會為單數。但從民眾習慣上來講,多數人喜歡請9人,其原因是泰文「9」的發音是吉祥之音,它的含義是「向上」、「興旺」、「發達」;再有的還說泰文瓣「9」似一頭大象,大象又是吉祥的象徵。泰國有個特有的國俗民風,男子一生都要當一次和尚,少則三個月,多則三五年,甚至終生。沒有當地和尚,不能被視為成年人,既讓人看不起,連求偶都會很困難。泰國和尚免向任何人施禮(因為人們認為和尚的袈裟代表佛)。他們慣於准時赴約,認為這是個禮貌的問題。他們視白象為國寶和吉祥的象徵,常用它來代表智慧、力量和忠誠。他們昵愛藍色,認為藍色象徵著「安定」和「永恆」。「荷花」倍受泰國人的喜愛。他們常借荷花來贊美人的氣節。 五、禮節禮儀
泰國人在與客人見面時,通常施合十禮。將手合十於胸前,頭稍稍低下,互相問候「撒瓦迪」(你好)。還禮時,也須雙手合十,放至額到胸之間。地位較低或年紀較輕的人,應該主動向地位高和年紀大的人致合十禮。地位高、年紀大的人還禮時,手不應高過前胸。雙手舉得越高,表示尊敬的程度越深。在特殊情況下,如平民拜見國王的時候要施跪拜禮;兒子出家當和尚父母也施跪拜禮。 一般禮儀
進入泰國人往家按習俗要脫鞋。不要踩在門檻上,按泰國的傳統說法,門檻下有神靈棲居。
切忌觸碰任何人的頭部,即使是對小孩子,因為頭顱被視作人體的最高部分,這在字面上或比喻意義上都是如此。如果您無意中碰及他人的頭部,您應立即誠懇地道歉。泰國

人忌諱外人撫摸小孩(尤其是小和尚)的頭部,小孩子的頭只允許國王、僧侶和自己的父母撫摸。即使是理發師也不能亂動別人的頭,在理發之前必須說一聲「對不起」。同樣地,在泰國人的社交聚會中,你將發現年輕人都盡量使自己處於比年長者矮一截的位置,以免別人感覺他們對長者「不敬」。當然,這不是總能做到的,但重要的是他們已盡力而為了。
泰國人睡覺時,頭部不能朝西,因為日落西方象徵死亡,只有人死後才能將屍體頭部朝西停放,泰國人建築房屋時,也習慣房屋坐北朝南或坐南朝北,而不朝西。此外,蓄須也被認?不禮貌。
公然表示男女之間的愛變之情會受到非議。
捺不住個人的脾氣,特別是在公開場合,會被認為沒有禮貌和缺乏教養。 泰國商人總要考慮很久才能作出決定,所以與他們打交道要有耐心。 稱謂與問候
除了在較為西方化的社會團體中,泰國人見面時通常不以握手為禮。最常見的泰國傳統的見面禮節是雙手放在胸前合十作祈褥狀並微微彎腰。一般情況下,年輕人向長者合十彎腰致禮,長者以同樣的方式還禮。
泰國人不用姓氏而用名字稱呼;如果你被稱為「鮑勃先生」或「瑪麗小姐」時,不必感到奇怪。
約會與准時
事先約會是必要的,准時赴約是禮貌的標志。 款待與饋贈
作為客人,應對主人的家庭和住房表示感興趣,但不要過分贊美某樣東西,以免主人覺得非把它送給你不可。
在一般情況下,小小的紀念品可作為禮物相贈。禮物通常應用紙包裝好。鮮花也是合宜的禮物。 交談
應回有關政治、王族和宗教方面的話題。 示意動作
別隨意把你的腳指向任何東西。無論站著或坐著,應注意不要把你的腳斜放在惹人注目的位置,或讓人看到你的腳底。
生育禁忌:
在泰國,嬰兒落地,接生者只能用竹刀割斷臍帶,而不能用剪刀。嬰兒出生後,把嬰兒的胎盤放在瓦鍋里,等孩子滿月後才埋到屋後。初生的嬰兒每日都得放到冷水中浸泡幾次,直到他面白唇紫時,才抱起來,據說這樣可以防止孩子得病。鄰里親友探望?婦時,不能談論冷熱、汗疹、生病和死亡等事情。

其它禁忌:
泰國人不用紅筆簽名,因為泰國人死後,要在棺材口寫上其姓氏,寫時用的是紅筆。在人經常走過的地方,如門口、房頂等禁止懸掛衣物,特別是褲衩和襪子之類。在一些農村裡,忌贊美別人小孩子長得漂亮。不能揀水燈。泰國人在泰歷的每年12月月圓時要舉行水燈節,這是泰國最熱鬧的一個節日。在觀看水燈時一定要注意,無論那水燈多麼精緻美麗,都絕對不能揀起來,否則就會受到嚴厲的懲罰。
請將垃圾倒進垃圾箱。曼谷市管理處嚴格執行法律,努力保持城市的清潔和衛生。如果有人隨地吐痰、亂扔煙頭或者將垃圾倒到公共區域,這些人就會被罰款。
請不要與毒品有任何牽連。在泰國對毒品犯罪的刑罰非常嚴厲。

請不要支持任何虐待野生動物所行為。千萬不要購買用野生動物製成的任何產品或紀念品,包括蛇、巨蜥等爬行動物以及海龜殼和象牙。請不要光顧那些供給野生動物飯菜的當地飯店。在泰國屠殺野生動物進食是犯法的。
曼谷禁賭,即使酒店房間也不能玩牌或打麻將。
六、信仰忌諱
泰國人大多信奉佛教,佛教是泰國的國教。泰國的和尚可以吃肉,但每天只許吃兩飯,就是把托缽得來的食物分成早、午兩頓食用,午後只能喝水。他們忌諱隨便觸摸別人頭部,除了和尚之外,任何人都不能隨便觸摸別人的頭部。否則就是對他們的一種極大侮辱,泰國和尚最忌諱有人送給他現金,因為佛教戒律包含著此內容。泰國人忌諱有人盤足或把兩腿叉開而坐,因泰國的一般家庭不設座椅,人們慣於席地而坐,但決不允許盤足或把腿叉開而坐。他們討厭西方人平時生活中的拍拍打打的舉止習慣,認為這是有傷風化的。泰國的鄉村人對握手禮也看不慣。甚至不歡迎。他們忌諱有人用腳踢門或用腳指東西。認為這是有傷風化和不禮貌的舉止。他們忌諱別人拿著東西從他們頭上掠過。認為這是極不禮貌的舉動,會看成你這是有意對他的污辱。他們忌諱左手服務,認為左手不潔凈,開會令人回想起骯臟的事情,甚至還會懷疑你這是不軌行為。他們忌諱用紅筆簽字和用紅顏色刻字,認為用紅色是對死人的待遇。他們睡覺忌諱頭西腳東,認為只有死人停屍才頭西腳東。他們把戴著墨鏡用手指著對方說話視為一種不禮貌的行為。他們禁止議論或打聽國王及王室的秘密。他們忌食鮮牛肉,不喜歡醬油、紅燒菜餚、甜味菜、香蕉和海參等食品。 七、飲食習慣
泰國人最愛吃民族風味的「咖喱飯」(它是用大米、魚肉、香料、椰醬及蔬菜等烹制而成的)。他們特別喜愛吃辣椒,而且越辣越好,「辣椒醬」是他們每餐必備的;泰國人也非常喜歡用味精和魚露調味。他們不喝熱茶,而習慣把喝的茶里放冰塊,喝飲料也同樣喜歡配上些冰塊。他們在喝桔子汁或酸橙汁時,總喜歡在裡面加放點鹽末。這種習慣的養成,可能與他們國內氣候炎熱有很大的關系。他們飯後有吃水果的習慣,在吃西瓜或菠蘿時,不僅愛放些冰塊,而且也習慣蘸上些鹽末或辣椒末一些吃,認為這樣吃起來顯得別有風味,他們早餐喜歡吃西餐,午餐和晚餐大多愛吃中餐。他們用餐時,不習慣使用筷子,有的人愛用叉子和勺(右手拿勺,左手拿叉),有的人樂於以手抓飯取食。

 泰國菜的特點是酸辣,開胃,裡面用了大量的佐料和天然香料。魚、蝦、蟹都是各餐
館的殺手鐧,招牌菜有冬陰功(酸辣海鮮湯)、椰汁嫩雞湯、咖喱魚餅、綠咖喱雞肉、芒果香飯等。
 泰國菜用料主要以海鮮、水果、蔬菜為主。泰國人的正餐都是以一大碗米飯為主食,
佐以一道或兩道咖哩料理、一條魚、一份湯、以及一份沙拉(生菜類),用餐順序沒有講究,隨個人喜好。
泰國人在飲食嗜好上有如下特點:
①注重 講究菜品要魚嫩,注重風味特色。 ②口味 一般口味中喜太咸,愛辛辣味。
③主食 以米飯(糯米)為主食,麵食吃的不多,對水餃和湯面也感興趣,樂於吃小蛋糕及干點心。
④副食 愛吃魚、蝦、其他海鮮品、羊肉、雞、雞蛋等,也喜歡青菜、辣椒、豆腐、粉絲等;調味品愛用魚露、味精、咖喱、香菜、小豆蔻、蒜、辣椒醬、黃油、果醬等。 ⑤製法 對炸、煎、溜、炒等烹調方法製作的菜餚偏愛。

⑥中餐 喜愛中國的川菜、粵菜、京菜、滬菜。
⑦菜譜 很欣賞芙蓉雞片、羊肉獅子頭、冬瓜盅、潮州魚丸、回鍋肉、青椒肉、炸蝦球、鍋貼雞、干燒鱖魚、雞片湯等風味菜餚。
⑧水酒 喜歡啤酒、葡萄酒;愛喝礦泉水、桔子水、橙汁、咖啡、可樂、牛奶等;尤其喜歡喝冰茶(紅茶)。
⑨果品 喜歡吃水果中的柑、桔、葡萄、西瓜、菠蘿、荔枝、龍眼、蘋果、鴨犁等;乾果愛吃杏仁、腰果等。

 泰國人用餐離不開魚蝦露和辣椒糊,喜歡中國廣東菜和四川菜,不喜歡醬油,不愛
吃紅燒、甜味的菜餚。
 飯後有吃蘋果、鴨梨的習慣,但不吃香蕉。
 檳榔和榴槤是泰國人最喜歡吃的水果,泰國人還喜歡喝茶,許多茶館在熱茶中放一
塊冰來招待客人。喝咖啡、紅茶時,愛吃小蛋糕和干點心。
泰國美食國際知名。無論是口味辛辣的還是較為清淡的,和諧是每道菜所遵循的指導原則。泰式烹調實質上是由有幾百年歷史的東方和西方影響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形成了獨特的泰國飲食。泰國美食的特點要根據廚師、就餐人、場合和烹飪地點情況而定,以滿足所有人的胃口。泰國烹飪最初反映了水上生活方式的特點。水生動物、植物和草葯是主要的配料。避免用大塊的肉。後來的影響使得泰國飲食中也使用相當大塊的肉。
因為有佛教背景,所以泰國人避免使用大塊動物的肉。大塊的肉被切碎,再拌上草葯和香料。泰國傳統的烹飪方法是蒸煮、烘焙或燒烤。由於受到中國影響,引入了煎、炒和炸的方法。自17世紀以來,烹飪方法一直受到葡萄牙、荷蘭、法國和日本的影響。在17世紀後期,葡萄牙傳教士在南美洲習慣了紅辣椒的味道,於是在泰國菜中引入了紅辣椒。
泰國人非常擅長「暹羅-伊勢」的外國烹飪方法,並替換一些成分。印度飲食中使用的酥油被椰子油取代,椰子汁代替了其他乳製品。減少使用過於強烈的純香料,增加了新鮮的草葯,比如檸檬草和高良姜。最後,在泰國咖喱中使用較少的香料,而增加新鮮草葯的使用量。通常人們都知道泰國咖喱的辣味很強烈,但持續時間短,而其他咖喱,由於香料味道強烈,辣味會持續很長時間。泰國菜上菜不是按照一定的順序,而是一次上齊,這樣用餐的人就可以盡情享受各種味道相互補充,相互結合。

泰國水果出口是泰國的一大經濟支柱,主要盛產榴槤、山竹、桂圓、椰子等。

㈨ 越南菜和泰國菜同屬東南亞菜,兩者的口味有什麼差別

越南菜是以魚露為基礎,加上其他調味料製成的菜,自然清爽,味道重,甜。其特點是清淡不油膩,添加蔬菜的比例高,以蔬菜保存的原創原則為原則,受到健康飲食派的推崇。夏天的酷暑,氣溫高,食慾不振,酸辣的泰月料理最合適,但以開胃的泰國菜戰勝夏天的食慾不振!商廚推出了新的「太月公品嘗」自助晚餐,無論是泰國食物迷還是越南食物迷,主廚都精心准備了泰月食物,讓舌尖味道能夠游覽2個國家。每嘗一口都能感受到材料的新鮮度和配塔的細膩度,讓人難忘!

除了這道經典的泰月料理外,還有創意食材、人氣D24榴槤甜點。將叛亂的香氣和芒果的甜蜜完美結合在一起的叛亂芒果天使蛋糕、柔軟的戚風蛋糕、細的叛亂基鹼、中間層和層層的菲律賓呂宋網,清新迷人。

㈩ 東南亞的飲食文化是什麼樣的

東南亞各國的飲食文化因區域的關系都略有不同,主要以酸,辣,燒烤和煎炸為主,比較重口味。

越南菜:比起其它東南亞料理,越南菜口味顯得清爽順口。它受中國菜、法國菜的影響最大,融合了中西的飲食文化,烹飪上重清爽、原味,以蒸煮、燒烤、焗燜、涼拌為主,熱油鍋炒者較少,口味為酸甜加上些許辣味。豬肉、牛肉、雞肉、蝦、扇貝和各種海鮮是主要食材,鴨肉和羊肉比較少見。烹調時添加蔬菜的比例高。

泰國菜:因受到中國文化和印度文化的雙重影響,泰國發展出了極富特色的飲食文化,泰國菜以其新鮮酸辣,色香味俱全,傲立於東南亞諸國菜系。因為有佛教背景,所以泰國人避免使用大塊動物的肉。他們往往會把大塊的肉切碎,再拌上草葯和香料。泰國傳統的烹飪方法是蒸煮、烘焙或燒烤。泰國人早餐喜歡吃豬油糕、甜麵包、沙丁魚、西式點心、多士煎蛋。日常生活中以米為主食,愛吃魚類,但不吃海鮮。

馬來菜:娘惹文化不僅是一種歷史文化也是一種飲食文化,娘惹菜融合了中國菜與東南亞菜式的風味,在馬來一帶十分流行,如甜醬豬蹄、煎豬肉片、竹筍燉豬肉等都是其特色菜式。喜食甜品的人也可以在娘惹菜中找到娘惹特色的甜品。娘惹千層糕、娘惹蔗糖椰絲班戟、香蕉椰子布甸、彩虹糕、娘惹松糕和椰絲糯米糕等,都是傳統娘惹甜食。因為地理的關系,以前中東,印度和中國來往經商的船隻都必須經過馬六甲海峽,東南亞各國成為了必經之路,也自然成了交匯站,各國商人都會在這里停留,甚至永居這里。這個區域也曾經是到西方各國的殖民地。

中南半島因在中國以南而得名。中南半島北部同中國山水相連,地勢北高南低,高山大河自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間、縱列分布的地表形態。

河流大多發源於中國西南地區,上游奔騰在崇山峻嶺之中,水流湍急,蘊藏著豐富的水力資源;下遊河道變寬,水流變緩,泥沙沉積,形成廣闊的沖積平原和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地區人口稠密,開發歷史悠久,是東南亞的重要農業區。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0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43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89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2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2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32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82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96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01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