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泰國資訊 » 泰國皇家橡樹在哪裡

泰國皇家橡樹在哪裡

發布時間: 2023-02-26 18:17:39

『壹』 二戰知識--參戰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人員傷亡是驚人的。據資料統計:戰爭期間,世界各國的人口傷亡達9000萬人以上。其中歐洲的傷亡人數為:蘇聯約2000萬,波蘭約600萬,南斯拉夫約150萬,荷蘭和比利時共約30萬,英國和不列顛其他國家共約50萬,德國約650萬;在亞洲,中國約1800萬,越南約200萬,菲律賓約110萬。

第二次世界大戰使社會生產力遭到了巨大的破壞。據統計,參戰國物資總損失達400億美元。

其中,蘇聯損失6790億盧布,等於蘇聯全部財產的1/4。法國在戰爭中經濟損失為1.4億法郎,相當於法國戰前三年的國民生產總值。波蘭損失200億美元,捷克斯洛伐克為2000億克朗,南斯拉夫為91.45億美元,比利時為1750億比利時法郎,英國為250億英鎊,荷蘭為114.25萬荷盾,中國也高達百億美元之巨。

下面的所有數據來源於公開發表的軍史資料。
軍事開支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
(按年計算的最高值)
美國---英國---蘇聯--德國---日本
43.4%--55.7%--55%---67.8%--49.7%

武器生產:
(數量單位:千)

------德國---蘇聯----日本---美國---義大利--英國
槍支--11585--12139---3577---14263--3200----6367
機槍--1175---7690----225----2614---107-----938
火炮--399----834-----84-----651----32.1----491
坦克--46.3---104.8---4.8----99.5---1.9-----29.3
飛機--89.5---132.6---35.1---192----7.6-----94.6

*蘇聯的槍支數不包括沖鋒槍(總數大約在700萬左右)。
*日本火炮含50mm擲彈筒。
*「強擊炮」和坦克殲擊車按坦克計算。
*(除日本外)飛機只計算一線作戰飛機,不包括輔助飛機。
*蘇聯大量製造的「夜鷹」(由民用飛機改造來的輔助轟炸機,基本只用來夜間攻擊,總數在3.6萬架以上)未包括在內。
*美國生產的輔助飛機總數為10.4萬架。應認識到,對美國來講運輸機很多也是在「一線作戰」。

主要經濟品生產
--------------------德國---蘇聯---日本---美國---義大利--英國
糧食(百萬噸)--------169.5--404.4--111.1--837----72.5----89.4
鋼鐵(百萬噸)--------187.7--93.6---48-----511.7--13.4----99.2
電力(10億千瓦時)----414----282----242----1678---123-----315
石油(百萬噸)--------46.2---172.1--20.4---1466---6.4-----93.5
煤炭(百萬噸)--------3455---903----411----3758---81------1464

*英國包括從殖民地輸入。
*日本包括從佔領國輸入,德意情況不明。

由此我們可以推算一下單位原材料生產出的軍工產品:
按電力:
------德國--蘇聯--日本--美國--義大利--英國
火炮--964---2957--447---388---261-----1558
坦克--112---371---20----59----15------93
飛機--216---470---158---114---62------300

按鋼:
------德國--蘇聯--日本--美國--義大利--英國
火炮--2126--8910--1750--1272--2395---4950
坦克--247---1120--100---194---142----295
飛機--477---1417--732---375---567----954

從這個結果看,被譽為「最精良」的德國武器不過而而。因為它不符合世界大戰對武器的要求:不是性能好,而是單位投入的總作戰效能最高。從這點上講,蘇聯設計師做的最好。雖然蘇聯戰斗機被有的人嘲笑為「農民用斧子砍出來的」,但其性能並不差——當然,性能雖過得去,可誰能要求更多呢?但是,考慮到性能的差距之後,德國的單位投入所產出的總作戰效能仍然是第二位的。
英國武器性能稍差,但總算單位生產率不低,還彌補了一些。至於義大利和日本,表現差情有可原:資源少,工業不發達,武器差勁,數量又不足(雖然單位生產率並不太低)……
美國是個特例:美國的主要作戰艦艇是戰時生產的,同時要把大量的生產能力用於運輸船和小型護航艦艇的建造,而日本則主要依靠戰前已擁有的艦艇。而且,美國在研製原子彈。因而美國的情況和其他國家不具有直接的可比性。即使如此,美國以最發達的技術,單位生產率卻最低,還是因為美國沒有「享受」到切膚之痛啊。

二戰主要參戰國貢獻度指數
二戰主要參戰國貢獻度指數
擊斃德軍比例 擊斃日軍比例
蘇聯 88% 4%
美國 6% 64%
英國 6% 8%
中國 0 22%
因此 蘇聯=88% * 50%+4%* 50% = 46%
美國=6%* 50%+ 64%* 50%= 35%
英國=6% * 50%+ 8%* 50%== 7%
中國=22%*0.5=11%
所以 蘇聯=46%
美國=35%
英國=7%
中國=22%
說明 德軍在蘇聯戰場以外的戰場陣亡12%,很難說清是誰擊斃的,
姑且算美英兩國各擊斃6%,另外日本和德國在法西斯陣營中不是一個重量級的,不能等量齊觀,但這里姑且採用簡單加權,算它們的權數各為50%,另外,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戰果也一並算入英國了。此外,義大利,羅馬尼亞等仆從國就忽略不計了。

二戰參戰國海軍戰列艦清單
美國海軍戰列艦
佛羅里達級:猶它號BB31(靶艦)
俄明級:懷俄明號BB32(靶艦)、阿肯色號BB33
紐約級:紐約號BB34、得克薩斯號BB35
內華達級:內華達號BB36、俄克拉荷馬號BB37
賓夕法尼亞級:賓夕法尼亞號BB38、亞利桑納號BB39
新墨西哥級:新墨西哥號BB40、密西西比號BB41、愛達荷號BB42
田納西級:田納西號BB43、加利福尼亞號BB44
科羅拉多級:科羅拉多號BB45、馬里蘭號BB46、西弗吉尼亞號BB48
北卡羅來納級:北卡羅來納號BB55、華盛頓號BB56
南達科它級:南達科他號BB57、印第安那號BB58、馬薩諸塞號BB59、亞拉巴馬號BB60
衣阿華級:衣阿華號BB61、新澤西號BB62、密蘇里號BB63、威斯康星號BB64
阿拉斯加級:阿拉斯加號CB1和關島號CB2。(超大型巡洋艦?/戰列巡洋艦?爭論中!)
美國海軍戰列艦總體來說以內華達級(採用「亦有亦無」的部分裝甲防護)和北卡羅來納級(採用「裝甲圍艙」的匣式結構)做為戰艦設計上的分水嶺呈漸進式的發展。
戰爭期間損失了亞利桑那號和俄克拉荷馬號戰艦,以及靶艦猶它號。全部是在珍珠港損失的。
太平洋戰爭中各型戰艦的任務進行了重新劃分,以北卡羅來納級為界,新型快速戰列艦的主要任務是為航空母艦提供對空掩護。舊型戰列艦的主要任務是支援兩棲作戰。算是為戰列艦找到了新的用武之地。
二戰美國海軍戰列艦的結局:
猶它號(靶艦),1941年在珍珠港被炸沉。殘骸作為紀念遺址保留在原地
懷俄明級:
懷俄明號(訓練艦),1947年退役,出售給紐約Lipsett公司解體
阿肯色號,1946年作為原子彈爆炸靶艦沉沒。殘骸位於比基尼環礁內,為美國政府財產
紐約級:
紐約號,在比基尼實驗中嚴重受損。1948年作為靶艦在珍珠港外海沉沒。殘骸位置在北緯49度48分,西經158度32分24秒,水面下1200米處。殘骸為美國政府財產
得克薩斯號,在得克薩斯聖哈辛托作為博物館艦保存
內華達級:
內華達號,1948年作為靶艦在珍珠港外海沉沒。殘骸位於北緯58度,西經159度17分,水下1300米處。為美國政府財產
俄克拉荷馬號,1941年在珍珠港被炸傾覆。1943年浮揚,1946年出售給拆船公司。拖回美國本土途中遇風浪沉沒
賓夕法尼亞級:
賓夕法尼亞號,在比基尼實驗中嚴重受損。1948年作為靶艦沉沒。殘骸在誇賈林環礁內,為美國政府財產
亞利桑納號,1941年被炸沉。殘骸作為美國國家公墓保存,為美國國家財產
新墨西哥級:
新墨西哥號,1947年出售給紐約Lipsett公解體
密西西比號,戰後作為導彈試驗艦保留。1956年出售給伯利恆鋼鐵公司解體
愛達荷號,1947年出售給紐約Lipsett公解體
田納西級:
田納西號,1959年出售給伯利恆鋼鐵公司解體
加利福尼亞號,1959年出售給伯利恆鋼鐵公司解體
科羅拉多號,1959年出售給伯利恆鋼鐵公司解體
馬里蘭號,1959年出售給Learner公司解體
西弗吉尼亞號,1959年出售解體
北卡羅來納號,戰後作為紀念艦保留在北卡羅來納州的威爾明頓
華盛頓號,1961年出售給Lipsett公司解體
南達科它級:
南達科他號,1962年出售給Lipsett公司解體
印第安那號,1962年出售給Lipsett公司解體
馬薩諸塞號,作為紀念艦保存在馬薩諸塞州Fall River
亞拉巴馬號,作為紀念艦保存在亞拉巴馬州莫比爾
衣阿華級:
衣阿華號,停泊在舊金山。作為封存艦只保留
新澤西號,停泊在新澤西州,作為博物館艦開放
密蘇里號,停泊在珍珠港亞利桑那號殘骸旁邊,作為博物館艦開放
威斯康星號,停泊在弗吉尼亞州諾福克港,向公眾開放

倭國海軍戰列艦
金剛級:金剛號、榛名號、霧島號、比睿號
扶桑級:扶桑號、山城號
伊勢級:伊勢號、日向號
長門級:長門號、陸奧號
大和級:大和號、武藏號
大和級是歷史上最大的戰列艦,號稱世界第一戰列艦。大和級兩艦均是在挨了三十枚左右的炸彈及魚雷才沉沒的。
倭軍戰列艦在戰爭期間除長門號以外全部沉沒。其中扶桑號毀於炮戰;比睿號、霧島號炮戰受重創在空襲的威脅下自沉; 金剛號、山城號被魚雷擊沉; 榛名號、大和號、武藏號被航空兵擊沉。 陸奧號毀於事故。 三十年代以來倭國只有大和級兩艘服役,看看美軍二戰中服役的戰艦數量,倭軍豈有不敗之理。
長門級、大和級在大戰期間惟恐被擊沉而挫了士氣很少出戰(戲稱柱島艦隊),扶桑級、伊勢級過於老舊很少投入一線,卻只有金剛級這種倭軍中最老式戰列艦馳騁大樣,原因也是航速和續航力。另外倭軍戰列艦都有一個顯著的特點:異常高大的寶塔式多層上層建築和桅桿。很好辨認。
二戰倭國海軍戰列艦的結局:
金剛級:
金剛號:1944年11月21日在台灣附近海域被美國海獅號潛艇擊沉;
比睿號:1942年11月13日在薩沃島海戰中遭美國巡洋艦隊重創,次日遭美國飛機攻擊,被迫自沉;
榛名號:1945年7月19日和28日在吳港被美國飛機攻擊,坐沉在錨地;
霧島號:1942年11月13日在索羅門群島附近海域夜戰中遭美國華盛頓號和南達科他號戰列艦重創,次日被迫自沉;
扶桑級:
扶桑號:1944年10月25日在蘇里高海峽夜戰中被美國戰列艦擊沉;
山城號:1944年10月25日在蘇里高海峽夜戰中被美國戰列艦擊沉;
伊勢級:
伊勢號:1945年7月28日在吳港附近海域被美國艦載機擊沉,1947年打撈解體;
日向號:1945年7月28日在吳港附近海域被美國艦載機擊沉,1947年打撈解體;
長門號:1944年10月萊特灣海戰中被美國艦載機重創,停泊在橫須賀一直未能修復,戰後作為戰爭賠償交付美國,1946年7月29日在比基尼環礁原子彈爆炸試驗中傾覆沉沒;
陸奧號:1943年6月8日在廣島灣由於事故發生大爆炸沉沒;
大和號:1945年4月7日沖繩天號作戰途中在九州坊之岬附近海域被美國艦載機擊沉;
武藏號:1944年10月24日萊特阿號作戰途中在錫布延海被美國艦載機擊沉。

英國海軍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
舊式戰列艦
鐵公爵級:鐵公爵號(作為海軍艦艇母船使用)
伊麗莎白女王級:伊麗莎白女王號、厭戰號、巴勒姆號、勇士號、馬來亞號
復仇級:復仇號、決心號、拉米里號、皇家橡樹號、君權號
聲望級:聲望號、反擊號
/胡德號/
納爾遜級:納爾遜號、羅德尼號
英王喬治五世級:英王喬治五世號、威爾士親王號、約克公爵號、安森號、豪號
新型戰列艦
前衛級:前衛號
英國在一戰結束至二戰前投入建造的條約型戰列艦為了追求防護性能從而導致在航行性能上都有重大的缺憾,這和英國國力衰退有很大關系。
開戰時英國戰列艦隊以一戰時服役的兩級戰列艦為中堅,在戰爭中這種老式戰艦不斷改進在護航作戰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戰爭期間共損失5艘,巴勒姆號、皇家橡樹號被U艇擊沉;威爾士親王號、反擊號戰列巡洋艦、鐵公爵號艦艇母船被航空兵擊沉;胡德號炮戰中被擊沉。其餘在戰後相繼拆除(英國佬對那些有功於他們的東西都挺狠的,無論是居功至偉的丘吉爾首相還是戰功卓著的厭戰號戰列艦,過河就拆橋,使完便拋棄)。
二戰英國海軍戰列艦的結局:
伊麗莎白級:
伊麗莎白女王號:1948年3月出售解體;
厭戰號:1947年12月出售解體,在拖往戰列艦「屠宰場」的途中掙脫拖帶的纜繩,在康沃爾郡海岸擱淺(比較不屈不撓)。不過後來還是就地拆解了;
馬來亞號:1948年2月出售解體;
巴勒姆號:1941年11月在地中海被德軍U331號潛艇擊沉;
勇士號:1948年3月出售解體。
復仇號:1948年9月出售解體;
決心號:1948年5月出售解體;
拉米里號:1948年3月出售解體;
君權號:租借給蘇聯,1949年2月歸還,4月出售解體;
皇橡號:1939年10月在錨地斯卡帕灣被德國U47號潛艇擊沉。
納爾遜號:1949年3月出售解體;
羅德尼號:1948年3月出售解體。
英王喬治五世級:
英王喬治五世號:1958年1月出售解體;
威爾士親王號:1941年12月被倭軍航空隊的飛機擊沉在馬來海域。
約克公爵號:1958年2月出售解體;
安森號:1957年12月出售解體;
豪號:1958年6月出售解體。
前衛級:
前衛號:1949年開始作為訓練艦和皇家遊船,於1960年拆毀。
聲望級戰列巡洋艦:
聲望號:1948年3月出售解體;
反擊號:1941年12月被倭軍航空隊的飛機擊沉在馬來海域。
胡德號戰列巡洋艦:1941年5月在追擊德國「俾斯麥」號戰列艦的戰斗中戰沉。

德國海軍的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
老式戰列艦
赫爾戈蘭級:
黑森號 Heisse:作為無線電靶艦使用。戰後賠償給蘇聯
德意志級:
漢諾威號 Hannover:靶艦。戰後拆毀
施萊辛號 Schlesien:作為布雷艦使用。戰爭末期在施韋內明德擱淺作為岸炮台。戰後解體
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號 Schleswig-Holstein:被炸沉,殘骸打撈起來後賠償給蘇聯
襲擊艦
德意志級 Deutschland Class
德意志(呂佐 Lutzow)號:1945年在施韋內明德鑿沉。戰後由蘇聯打撈解體
舍爾海軍上將號 Admiral Scheer:在基爾的德意志工廠被炸傾覆。戰後解體
斯比伯爵號 Admiral Graf Spee:1939年在烏拉圭蒙的維地亞自沉
大型襲擊艦/戰列巡洋艦 9
沙恩霍斯特級
沙恩霍斯特號 Scharnhorst:1943年在北冰洋被皇家海軍擊沉
格奈森瑙號 Gneisenau:1945年在格丁尼亞港鑿沉。1947年由波蘭解體
戰列艦
俾斯麥級
俾斯麥號
提爾皮茨號 Tirpitz:1944年被炸傾覆。戰後由挪威解體
德國海軍戰艦因為要面對大量的英國艦隊,所以在設計理念上與其他各國略異,基本上可以歸納出幾個特點:
裝甲厚:因為火力,機動力與防禦力中很難三者兼顧,德艦采"重裝甲"主義是犧牲火力來換取的,多一門炮不一定打得到敵軍,多一寸裝甲可以抵擋多發敵艦的炮彈。
速度快:德艦擁有世界一流的引擎,因為數量居於劣勢,有較高的速度才能採用"打帶跑"戰術,否則英軍玩起"一換一"戰術,德艦就被耗光了。
火控優良:精度奇佳的光學瞄準儀與雷達,配合其火炮優良的冶金技術,炮擊的威力與準度相當可觀。
外觀相似:德國受凡爾賽條約限制軍備,故雖在造艦技術上雖有先進的理論,卻缺乏實務經驗,故其船艦設計略嫌保守,每型船艦都像是同一版本的不同比例,外觀都差不多。
法國海軍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
舊式戰列艦:
科爾貝級:科爾貝號(後改為訓練艦)、海洋號(後改為訓練艦)
普羅旺斯級:普羅旺斯號、布列塔尼號、洛林號
條約型戰艦:
黎塞留級戰列艦:黎塞留號、讓·巴爾號(二戰爆發時未完工)、克萊蒙梭號(二戰爆發時在建)
敦刻爾克級戰列巡洋艦:敦刻爾克號、斯特拉斯堡號
法國的條約型戰艦的主炮很有特色,主炮塔由兩對雙聯炮組成一座四聯裝炮塔。雙聯炮是一個整體,許多部件兩門共用,主炮裝彈高低角沒有限制,減輕了重量,提高了射速。法國條約型戰艦(及英國納爾遜級)的這種主炮排列方式,優點是裝甲防護重點地帶集中在軍艦的中前部,可以減少全艦裝甲的重量,缺點是主炮集中在一起,戰時的戰損率會增加;射擊時存在死角。
可惜的是二戰中法國在陸上敗得太快,法軍被德軍秋風掃落葉般的打跨了,海軍不但失去了表演的機會,還成為列強虎視耽耽的一塊肥肉。
戰爭期間損失8艘,戰列艦布列塔尼號被英國艦隊擊毀,科爾貝號和巴黎號被英國「接管扣押」。戰列艦海洋號、克萊蒙梭號被德軍繳獲,後被炸沉。戰列艦普羅旺斯號、戰巡敦刻爾克號、斯特拉斯堡號自沉。
科爾貝級戰列艦(Courbet Class)
科爾貝號(Courbet)1939年改為訓練艦,1940年7月3日由英國皇家海軍接管,後加入自由法國海軍作為防空警戒艦使用。1944年6月9日作為阻塞船鑿沉在諾曼底。
海洋號(Ocean)原名讓·巴爾號,1936年改名海洋號,1938年改為練習艦,後被德軍俘獲,1944年3月7日受到盟軍轟炸,1944年3月15日被德軍炸沉,後被法國打撈隊打撈上來,於1946-1947年在土倫拆毀。
布列塔尼級戰列艦(Bretagne Class)
布列塔尼號(Bretagne)1940年7月3日被英國皇家海軍「H」編隊(包括勇士號和決心號戰列艦、胡德號戰列巡洋艦和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擊沉於米爾斯克比爾,1952年法國打撈隊將其打撈並拆毀。
洛林號(Lorraine)1940年7月在亞歷山大港被英國軍隊解除武裝,後加入自由法國海軍,1954年1月拆毀。
普羅旺斯號(Provence)1940年7月3日在米爾斯克比爾被英國皇家海軍「H」編隊重創擱淺,返回法國本土後於1942年11月27日在土倫港自沉,1943年7月11日被德軍打撈起,1944年作為阻塞船再度被鑿沉,1949年4月再次撈起並於1951年拆毀。
敦刻爾克級戰列巡洋艦(Dunkerque Class)
敦刻爾克號(Dunkerque)1940年在米爾斯克比爾被英國皇家海軍「H」編隊擊傷。於1942年11月27日在土倫港自沉,1943年義大利打撈隊曾對其進行拆卸,1945年法國打撈隊將其艦體移出船塢,1958年出售並拆毀。
斯特拉斯堡號(Strasbourg)1940年7月在米爾斯克比爾受到英國皇家海軍「H」編隊攻擊,逃抵土倫,1942年11月27日在土倫港自沉,1943年義大利打撈隊對其進行拆卸,1944年德國人將其艦體用於阻塞主航道,1944年8月18日遭受盟軍轟炸受到重創並擱淺,1955年出售並拆毀。
黎賽留級戰列艦(Richelieu Class)
黎賽留號(Richelieu)在整個戰爭中,黎塞留號先是作為維希海軍最強大的戰艦而屢次遭受盟軍襲擊,後又逃至盟國,1943年2月駛抵美國進行改裝,1944年起加入英國遠東艦隊,直至戰爭結束。1945年10月3日至12月29日參加了法軍在印度支那的軍事行動。1956年轉入預備役,至1964年拆毀。
讓·巴爾號(Jean-Bart)1942年11月在卡薩布蘭卡遭到美國第34特混艦隊攻擊,被馬薩諸塞號戰列艦和美軍艦載機重創,嚴重受損一直到戰爭結束。1946年開始繼續建造工作,1955年5月全部完工,1956年11月參加了英法聯軍對埃及進行的塞得港登陸作戰,後作為練習艦直到1961年,1970年拆毀。

義大利海軍戰列艦
舊式戰列艦
加富爾級:加富爾公爵號、儒略·愷撒號
杜里奧級:杜里奧號、安德列·多里亞號
新式戰列艦
利托里奧級:利托里奧號(後改叫義大利號)、維多里奧·威尼托號、羅馬號、帝國號(在建)
義大利投入戰爭時三軍備戰不足,被英軍夜襲塔蘭托後意國海軍更是沒了精神,此後再未恢復元氣。
義大利的戰爭潛力很差,資源也不足,舉例來說加富爾級等戰艦改裝時的320mm主炮是用原裝備的305mm炮銑成的;到了戰爭後期居然將戰艦用來充當兵營!可見意國海軍之窩囊。要說意國戰艦的優點就是其381mm/50倍口徑主炮的射程極長達到42,800米。
戰爭期間帝國號未能完工,後被德軍虜獲。愷撒號退役,加富爾號、羅馬號被航空兵擊沉。義大利號、威尼托號和愷撒號戰後被分別賠償給美、英、蘇戰勝國。
義大利海軍二戰期間的戰列艦:
加富爾伯爵號 Conte di Cavour,1940年12月在塔蘭托軍港被英國飛機炸沉。1941年浮揚,拖到的里雅斯特船廠。修理工作從1943年初開始。1943年10月義大利退出戰爭後,船員將其自沉。德國將其打撈出水,1945年2月被美國飛機炸沉。
儒略·愷撒號 Giulio Caesar,1943年之後被盟國拘留在馬爾他和蘇伊士運河的大苦湖。戰後作為戰爭賠償移交給蘇聯,改名「新羅西斯克」號。1956年在塞瓦斯托波爾港內爆炸沉沒。推測原因為觸到二戰遺留水雷。
杜里奧級
杜里奧號 Caio Duilio,1943年義大利退出戰爭後被拘留在蘇伊士運河。1944年後作為義大利海軍訓練艦使用。1956年退役,1958年解體。
安德列·多里亞號 Andrea Dolia,1943年義大利退出戰爭後被拘留在蘇伊士運河。1944年後作為義大利海軍訓練艦使用。1956年退役,1958年解體。
利托里奧級
利托里奧號 Littorio,後改名義大利號 Italia,在塔蘭托空襲中受傷。1943年義大利退出戰爭後被拘留在蘇伊士運河。根據聯合國對意和約,於1947年解體。
維多里奧·威尼托號 Vittorio Veneto,在塔蘭托空襲中受傷。1943年義大利退出戰爭後被拘留在蘇伊士運河。根據聯合國對意和約,於1948年解體。
羅馬號 Roma,1943年隨義大利海軍艦隊駛往馬爾他投降時,被德國炸沉。
帝國號 Impero(未成艦),1943年9月被德國俘獲,作為靶艦使用。1945年2月被美國炸沉,1947年打撈並拖往威尼斯近海擱淺。1950年解體。
二戰期間蘇聯海軍的戰列艦
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級:
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原馬拉號戰列艦。戰爭期間作為浮炮台使用。在波羅的海配合紅軍進行岸轟任務。多次遭到德國轟炸,艦體損壞嚴重。1955年解體
甘古特號,原十月革命號戰列艦。戰爭期間作為浮炮台使用。在波羅的海配合紅軍進行岸轟任務。1952年起作為訓練艦使用。1957年解體
塞瓦斯托波爾號,原巴黎公社號戰列艦。戰爭期間作為浮炮台使用。在黑海配合紅軍進行岸轟任務。1947年改為訓練艦。1956年解體
租借戰列艦:
復仇級
君權號(阿爾漢格爾斯克號):1944年獲得,主要用來在北極航線護航。1949年歸還英國,同年解體。

『貳』 世界上奢侈品手錶都與那些

世界最大的幾個鍾表集團包括:
斯沃琪集團 歷峰集團 LVMH集團 勞力士集團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其它獨立鍾表品牌。

斯沃琪集團(Swatch Group)
總部位於瑞士伯爾尼,是世界上最大的手錶生產商和分銷商。零售額佔到全球份額的25%。
斯沃琪總部在全球擁有160個產品製造中心,主要分布在瑞士、法國、德國、義大利、美國、維爾京群島、泰國、馬來西亞和中國。
旗下擁有數十個主要的手錶品牌,大家比較了解的是Omega歐米茄, Tissot天梭,Longines浪琴, Rado雷達,CK(Calvin Klein),Swatch斯沃琪。 另有Flik Flak、Mido美度、Breguet寶磯、Hamilton漢密爾頓、Certina雪鐵納、Blancpain寶珀、Glashutte格拉蘇蒂、Leon Hatot、Jaquet Droz等。

Swatch的故事始於1978年,當年瑞士的鍾表業受到日本競爭的巨大壓力。Ernst Thomke博士受命作出對策,要他的技術員研製一款比日本表更佳、更纖細的石英錶。六個月後,SMH集團的表芯部門造了一款只有2毫米厚的原型,是當時世上最薄的石英錶。最後的生產型號,更減去51個零件,表面藏於一個防水的膠殼內。而且防震、耐用,最重要的是價錢廉宜,他們稱之為Swatch,時為1983年3月,自此成為世上最暢銷的手錶。
Swath(斯沃琪),名字中的「S」不僅代表它的產地瑞士,而且含有「second-watch」即第二塊表之意,表示人們可以像擁有時裝一樣,同時擁有兩塊或兩塊以上的手錶。SWATCH不僅是一種新型的優質手錶,同時還將帶給人們一種全新的觀念:手錶不再只是一種昂貴的奢侈品和單純的計時工具,而是一種「戴在手腕上的時裝」。

歷峰集團(Richemont)
瑞士奢侈品公司,它由南非億萬富翁安頓·魯伯特(Anton Rupert)於1988年建立。公司涉及的四個商業領域是:珠寶、手錶、附件以及時裝。從2004年以來,按營業額計算,它是世界第二大奢侈品公司,排名在路易·威登(LVMH)和巴黎春天(PPR)之間。集團主要下屬手錶品牌包括:
卡地亞 (Cartier S.A.):珠寶、手錶等
梵克雅寶 (Van Cleef&Arpels):珠寶、手錶等
伯爵 (Piaget):珠寶、手錶等
江詩丹頓 (Vacheron Constantin):手錶
朗格 (A.Lange&Sohne):手錶
積家 (Jaeger-LeCoultre):手錶
沛納海 (Officine Panerai):手錶
萬國 (International Watch Co):手錶
名士 (Baume et Mercier):手錶
萬寶龍 (Montblanc):筆和手錶
登喜路 (Afred Dunhill):服飾和手錶

LVMH集團簡介
法國酩悅·軒尼詩-路易·威登集團(Moet Hennessy - Louis Vuitton, LVMH Group)由貝爾納·阿爾諾(Bernard Arnault)將全球著名的皮件公司Louis Vuitton與酒業家族Moet Hennessy於1987年合並而成,旗下擁有50多個品牌,是當今世界最大的精品集團。集團主要業務包括以下五個領域:葡萄酒及烈酒(Wines & Spirits)、時裝及皮革製品(Fashion & Leather Goods)、香水及化妝品(Perfumes & Cosmetics)、鍾表及珠寶(Watches & Jewelry)、精品零售(Selective Retailing)。
有賴於品牌發展策略和國際零售網路的擴張(全球分店總數超過1,700家),集團自1987年成立以來迅速發展壯大,已擁有超過59,000名雇員,其中68%分布在法國以外。其中鍾表類品牌主要包括:
豪雅表(TAG Heuer):成立於1860年,主營鍾表及定時器。
真力時表(Zenith):成立於1865年,主營鍾表及定時器。
迪奧(Dior):成立於1985年,主營腕錶及書寫用品。
芬迪(FENDI):成立於1925年,主營服飾、皮具及腕錶。
佛列德(Fred):成立於1936年,主營珠寶、頂級珠寶及腕錶。
夏慕(Chaumet):成立於1780年,主營珠寶、頂級珠寶及腕錶。
歐瑪斯(Omas):成立於1925年,主營書寫用品。

勞力士集團
擁有近百年歷史的勞力士集團目前是瑞士第二大鍾表企業,年銷售額逾20億瑞郎,瑞士境內員工3700人。集團的構成十分「精銳」——只生產連年榮居世界銷售額之首的勞力士牌手錶及其兄弟品牌帝舵表。這兩個身價不凡的品牌使勞力士集團成為瑞士最大的奢侈表生產者,每年瑞士全國生產用黃金總量的半數都被使用在勞力士集團的成品表中。
對於那些希望保持鍾表業現狀的企業來說,勞力士無疑是抵制合並浪潮的「中流砥柱」:無意於吞並擴張的勞力士集團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企業堅決保持傳統和獨立性的觀點。

其它獨立鍾表品牌

百達斐麗Patek Philippe
世界名表百達斐麗Patek Philippe,英文縮寫就是PP。勿庸置疑是全世界公認最好的品牌,號稱「手錶中的藍血貴族」。PP不以復雜的機芯或者華麗的外觀見長,甚至在其男裝表的外殼上很少鑲嵌任何鑽石或者寶石,但是它始終堅持自製機芯,限量生產,天生就具有一種儒雅內斂的貴族氣質。所以,PP不是有錢就可以佩戴的,那些戴著黃澄澄的金戒指和金項鏈、經常出入桑拿和卡拉OK的「土財主」根本不配擁有PP。佩戴者應當是有一定的氣質和風度,談吐文雅,具有「貴族氣」的成功人士才可以佩戴。PP對與大號的戒指、手鏈和項鏈等珠寶具有「免疫力」,把這些東東和PP放在一起總是不協調的,所以在戴PP時應當避免再佩戴這些俗氣的東西。PP的價位都在人民幣10萬元以上,作為入門級的3919也得11萬左右。

愛彼Audemars Pigeut
放眼世界表壇,以愛彼表 Audemars Piguet 精湛的製表技藝和創新能力,無論在國內或全球享有頂級表廠的聲譽殆無疑義。在1889年舉行的第十屆巴黎環球鍾表展覽會中,愛彼的Grand Complication陀表參展,精湛設計引來極大回響,聲名大噪,享譽國際,為愛彼表在表壇樹立了崇高的地位。時至今日,愛彼表在Audemars與Piguet家族第四代子孫的領導下,成就驕人,深獲鍾表鑒賞家及收藏家的推崇,成為世界十大名表之一。很多表迷固然醉心於 Audemars Piguet 的復雜性能腕錶,但若論及在愛彼表的眾多款式中,哪一個款式是最負盛名並受到歡迎,八角形表面的Royal Oak 皇家橡樹腕錶大概是最能吸引眾人目光的表款。而比起愛彼表八大天王的驚人身價,Royal Oak 皇家橡樹表不但顯得平易近人,而且在 Royal Oak 曾是劃時代創舉的獨特造型背後,其實還隱藏著一段值得令人咀嚼再三的傳奇故事。
當愛彼表在 1972 年推出皇家橡樹 Royal Oak 腕錶後,連帶在腕錶設計和製造上所掀起的風潮。其一是獨特的八角形外殼、加上其螺絲外露的革命性設計,打破了鍾表業界遵循了數十年的不成文規定∶所有運作的零件都得隱藏起來,皇家橡樹也因此影響了全世界的鍾表設計風格,成為不朽的表壇瑰寶,乃至今日依舊是愛彼表的代表作之一。其二是皇家橡樹 Royal Oak是頂尖高級表廠中第一個以不銹鋼為材質來製造的表款,當年前所未聞的僅3300 瑞士法郎的定價更震驚表界,開啟了高級表進軍運動表的先例。而 Royal Oak 以螺絲鎖定的八角形外殼結合了圓形的表圈,厚實堅固的造型,更一舉奠立運動表形象的典型。其三是皇家橡樹 Royal Oak 的大表面設計 (mm,以當年的標准而言) 和 IWC 的 Portugieser 大葡萄牙手錶以及晚近的 Panerai Luminor 並稱大表面手錶風潮的三大推手。

艾美Maurice Lacroix
1975年,第一隻以艾美命名的表誕生,即深受愛戴,市場逐漸遍及歐洲和亞洲各地。艾美表廠的母公司瑞士達昌洋行也從代理儕身製造商行列。艾美表保證百分之百瑞士製造,它定位得宜完全對准消費者的胃口,完全符合潮流的去向,完全貼緊時代的脈搏。他們的製作恪守著瑞士的傳統,但又在最新科技的輔助下令產品精益求精。
自1989年收購位於賽涅萊日耶Saignelegier的表殼製造廠後,艾美不斷致力於提升機械及設備質素,以確保艾美表與時代齊頭並進。艾美表已完全緊貼市場脈搏,不但外型無懈可擊,功能和水準也直逼一流名牌。現在的產品主要是鋼的或是包金的款式,能夠滿足各方面人士的需要。1997年4月,艾美得到一項殊榮。在德國market intern會報的一次調查結果里,艾美得到了中價檔次(價格範圍是500到1,499馬克)手錶類別中的[本年最佳手錶]大獎,得分遠遠拋離接近的對手。這個獎項,是對Maurice Lacroix的正面肯定。

梅花 Titoni
是一個典型的瑞士傳統表廠,自1919年在瑞士格林肯建廠以來,相傳三代,是現今極少有的獨立家族製表企業。多年來它一直堅守在自動機械表的的領域上,該公司最感驕傲的一個特點是其產品中有95%是高度精準的機械腕錶。一直以來,梅花表都堅持「品質第一」的態度,專注生產精緻、可靠耐用的機械表,在世界各地,樹立了「機械工藝的象微」之形象。其公司廣告標語「機械藝術的典範」,清楚的強調其在生產機械自動手錶領域中的專業地位。梅花表是進駐中國較早的瑞士品牌,多年來以「精密、可靠、耐用」的穩定品質贏取了消費者對梅花表的獨特信賴,奠定了梅花表的崇高地位。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0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43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89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2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2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32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82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96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01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