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衣軍在泰國是什麼角色
A. 泰國紅衫軍VS泰國黃衫軍,兩者如今究竟有何區別
其實從名字很好區分兩個組織,一個是穿紅衣,一個是穿黃衣,除此之外他們又分別佔有不同的政治立場,一個支持人民民主,一個反對人民民主。接下來我們具體講一下兩者的區別:
泰國紅衫軍與泰國黃衫軍的由來
其實很好理解,就是這兩個組織在街頭示威遊行的時候,穿的衣服顏色差別而命名的,當時在2006年的時候,反人民民主的人就穿著紅色的衣衫來街頭進行抗議,而另一個組織在街頭抗議的時候,穿著黃色的衣服,媒體就通過他們衣服的顏色來進行稱呼。
而2006年他信下台之後,紅參軍開始興起,他們公開的表示支持他信的執政,並且在之後一年的軍隊政府執政期間,組織了多次示威活動,就是為了讓他信這種反民主聯盟重新登上政治舞台。就連那些流落海外的人都會通過視頻來表示對他信的支持。
泰國紅衫軍和泰國紅衫軍的戰爭,一直到現在都沒有合理的解決,他們兩個陣營的較量一直在明目張膽地進行。
B. 泰國除了有紅衫軍之外還有什麼衫軍
紅衫軍對應的是政府軍。
泰國紅衫軍又稱反獨裁民主聯盟,簡稱反獨聯,是泰國一個反對獨裁民主聯盟的政治團體。媒體一般俗稱「紅衫軍」,因為他們行動時穿著紅色襯衣以示識別。與泰國黃衫軍不同,泰國紅衫軍主要代表泰國的農民和下層民眾的利益,反獨裁民主聯盟在 2006年前總理他信被政變推翻後成立支持他信。在一年的軍政府統治時期,反獨聯組織了多次大型反政府示威。2007年底,親他信的沙馬·順達衛經選舉上台,反獨聯成立了政黨人民力量黨。但是不久,泰國政治危機再起,沙馬和其繼任者頌猜·旺沙瓦相繼下台,人民民主聯盟的勢力重新執政,反獨聯於是再一次掀起街頭抗爭運動,要求總理阿披實辭職,舉行大選。
C. 泰國家門口插泰國國旗和黃旗的是黃衫軍么這次紅衫軍黃衫軍的那個事怎麼回事黃衫軍贏了
不是這樣,泰國國旗,這個都知道,黃旗有好幾種,信佛,主要代表信奉皇上!
黃衫軍屬於富裕的資產階級
紅衫軍 為農民階級和不怎麼富裕的小資產階級
紅 黃 之爭,實際上沒有誰輸誰贏!個人認為一定要有輸家的話,現任內閣和總理阿披實輸掉了他自己!對紅杉發動武裝鎮壓!首先就足以說明他們的能力僅此而已,這個沖突的根源是階級矛盾,以這樣的方式來處理,只會使問題激化,其次,沖突鎮壓之後的一系列政策和改革,特別在經濟方面遠遜於他信!
至今,許多泰國人不接受他,普遍認為藐視皇上,這一點很難容忍,其它的貪污腐敗真的無所謂,誰上台都是貪,他信能貪也能讓民眾吃飽,吃好,這就夠了!
不知道是他信野心太大,還是能力太強引人妒恨,顯然他觸動了一個民族大多數人的信仰,而且是活生生的信仰和精神支柱,這點是任何民族都無法遷就的,與階級斗爭無關。
寫到這里我在想,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信仰和精神支柱是什麼呢???
D. 泰國紅衫軍是什麼
由中產階級、地主階級、政府人員、皇室、隊軍組成的為黃衫軍!
由農民和底層民眾組成的為紅衫軍!
看看他信的經歷,你會明白一切:
2001年,他信選舉時承諾扶持底層民眾,得到占泰國人口70%的底層民眾擁護,以壓倒性優勢獲勝,出任總理,泰國總理任期為4年。
2001年—2005年,他信在任總理期間,履行並堅持了扶持底層民眾的政策,得到底層民眾的支持;同時引發城市中產階級、地主、皇室、政府同僚對他的不滿,中產階級對他信的不滿在慢慢積累。
2005年,因得到了占人口總數70%底層民眾的擁護,又以壓倒性優勢連任總理,他信成為泰國歷史上首位連任成功的總理。與此同時,看見他信又連任成功,中產階級已不能夠繼續再等待4年,所以中產階級的憤怒爆發。
2006年初,黃衫軍中的政府人員,首先對他信下手,提出擺免他信。他信和其領導的政黨經過積極應對,努力獲取人民的支持,在下議院的投票中以57%的支持率獲勝,擺免未成功。
2006年9月,黃衫軍在使用政治手段失敗後,趁他信出訪英國不在國內時,由黃衫軍中所控制的泰國軍隊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他信政府,建立臨時政府,他信流亡國外。
2006年—2008年,由農民和底層民眾組成的紅衫軍走上街頭,不承認臨時政府的合法性,要求解散臨時政府,按泰國憲法重新舉行大舉。
2008年,黃衫軍控制的臨時政府迫於壓力,承諾重新在泰國舉行大選,大選前做好了准備:推出對自己有利的新憲法,指責他信貪污、不讓他信回國參選。
2008年9月,泰國舉行大選,但令黃衫軍大跌眼鏡的是,雖然修改了憲法和不讓他信回國,但他信的妹夫及其政黨以他信的替身參加了選舉,又以60%以上的得票獲勝,他信的妹夫頌猜成為泰國新總理。同時,泰國的中產階級、城市民眾、地主徹底爆發,他們走上街頭,包圍總理府、議會,沖擊機場,要求頌猜政府下台。
2008年12月2日,頌猜政府在受到黃衫軍連續幾個月的沖擊後,黃衫軍所控制的泰國憲法法院判決頌猜在選舉中作弊,解散了其領導的政黨,命令其5年之內不準許參加選舉。15日,因頌猜政黨被解散,已被清除親他信勢力的下議院推選阿披實為泰國新總理。
2009年,紅衫軍走上街頭,要求重新舉行大選!
2010年,紅衫軍繼續走上街頭,要求重新舉行大選!
很顯然,泰國的現阿披實政府並不是民選政府,也就是並不是人民選出來的政府,而是黃衫軍推選出來的政府,當然得會受到紅衫軍的反對。而對於紅衫軍現在所要求的重新舉行大選,黃衫軍與現政府當然不會接受,因為他們知道如果重新選舉結果會是什麼?2008年已是前車之鑒~
所以導致泰國今天的局面,明白人(既得利益者除外),都清楚是怎麼回事,是誰錯了!黃衫軍早在06年踐踏民主時,就自己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現在泰國的亂狀是黃衫軍一手造成的,他們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E. 泰國紅衫軍是怎麼回事
提到泰國「紅衫軍」,先要了解泰國「黃衫軍」。2006年初,泰國媒體經營業主林明達率先走上街頭反對時任總理的他信,與志同道合者組成了名為「人民民主聯盟」(民盟)的民間政治組織。由於他們身著黃色服裝,故名「黃衫軍」。他們得到了國會內反他信勢力的呼應。2006年9月19日,泰國軍方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他信政府,由此拉開了泰國政局劇烈動盪的序幕。
他信2006年因政變下台後,其支持者開始組織示威,指責軍方和精英階層操控政治,並於當年組成「反獨裁民主聯盟」(簡稱反獨聯)。由於他們行動時身著紅色服裝,被稱為「紅衫軍」。此後每次「紅衫軍」示威,他信都必定會通過電話或網路發表講話,將集會推向高潮。現任總理阿披實上台一年多來,支持前總理他信的「紅衫軍」舉行了數十場集會,要求阿披實下台,重新選舉。而這次自2月12日開始的集會無論從規模還是從准備情況來看,都遠勝於以往。
被驅逐下台的他信現在居住在海外。「紅衫軍」以他信的西那瓦家族、他信前妻朴乍曼的達瑪蓬家族和前總理頌猜的翁沙瓦家族為核心,由普通民眾、非政府組織的人員、左翼人士及部分呼籲民主的學者組成。大體上,「紅衫軍」代表著占泰國人口70%的農民的利益。「黃衫軍」代表著占泰國人口30%的城市人口的利益。他信出任總理後,在經濟上實施所謂「草根政策」,這一政策使泰國眾多貧困人口受益,但中產階級認為自己利益受損。由此導致支持他信的「紅衫軍」和反他信的「黃衫軍」長期對峙。
從地域看,北部和東北部的民眾多支持他信,首都曼谷和南部的民眾多支持現任總理。據知情人士透露,本次參加示威的人員每天可得到600泰銖(約合人民幣120元)的「獎勵」,而泰國法定企業最低工資是每天210泰銖(約合人民幣42元)。「紅衫軍」的資金主要來自各方面(包括個人)的資助。
F. 泰國紅衫軍與黃衫軍有什麼關系
泰國主要有兩大政黨:人民力量黨和民主黨。人民力量黨的前身是泰國前總理他信所組織的泰愛泰黨,也就是支持他信的。紅衫軍基本就是他們在領導的。
黃衫軍,美其名曰是民盟的人,其實背後也是民主黨在撐腰。而民主黨的黨魁,就是現任總理阿披實,是屬於反他信的一派。
G. 國王屹立不倒,改寫泰國歷史的六次政變!
泰國的君主制是非常奇怪的,它不像日本,還有英國等這些君主立憲的國家。泰國的軍隊是由國王來掌控的,也是國家實際最高領導人,而泰國選舉選出來的總理也只是負責國家的行政建設,還有發展,對於軍隊是完全沒有指揮權的。所以在泰國 歷史 上,只要王室以及政府有嚴重的矛盾時,軍隊是有能力發動政變的,推翻民選總理輕而易舉。這些年來泰國總理換了20多任,內閣也換了50多次,泰國頻頻的發生政變,政府的權威大受打擊,國家的法律受到嚴重影響。但是泰王卻穩如泰山。
泰國第一次的政變發生在1932年,這一場政變是西方政治思想長期影響的結果,也是這一次的政變結束了泰國600多年的君主制統治。爆發點是源於1929年到1932年這4年裡,世界經濟危機爆發,當時的泰國深受經濟危機的影響,生產萎縮國庫也被掏空,所以國王不得不對軍隊實施裁員減薪,從而導致階級矛盾以及不同政治集團的問題尖銳化。於是當時的泰國人民黨,帶著軍隊發動政變,佔領了王宮,還控制住了曼谷各個首都的重要地點,進行的當天就成立軍政府,三天之後,當時的國王拉瑪西施在曼谷簽署了人民黨擬的臨時憲法,因此1932年的立憲革命也從此結束。素可泰王朝以來,600多年的君主制統治被廢止,這一次政變削弱了王室貴族壟斷政權的觀念,也把國王的權利置於憲法的限制之下,一批受西方教育的新人從此登上了政治舞台,注意這是泰國政治 歷史 發展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轉變,因為憲法的主要總綱是國家最高之權利,是為人民所有,國王是國家最高領導,人民議會有權制定一切法律,經國王搬行後即生效力。
第二次的政變發生在1944年,當時的總理認為泰國的政治應該走向更民主化才對,而不能只是由軍人進行干政,所以他修改泰國的憲法,提議由人民普選來成立立法機構中的成員,而到了1947年這期間,政府始終都是由文人執政,一直到拉瑪八世事件的發生,使得政府受到軍方的強烈譴責,還有反對勢力的強力政治壓力打壓,使當時的總理不堪重負,決定下台。總理離開泰國之後的文人政府其實也有再次推選出新的總理,但這徹底的激怒了軍人集團,因此軍方就發動了1947年的政變,這次泰國便進入了軍方統治,一直持續到1973年
而到了第三次1976年的政變,有換來泰國短暫的民主。當時數10萬的曼谷學生以及民眾集合在泰國民主紀念碑前要求政府釋放,當時因為發放提倡制定新憲法的傳單而被捕的學生以及教授,結果軍方採取高度鎮壓之後,卻因內部的領袖不和分裂,也因此國王普密蓬見事態嚴重決定介入調停,軍政府領袖辭職,而當時的總理也下台逃亡美國,後來大家將這一次的行動歸功於權泰學生中心以及其對民主自由的堅持,並且稱其為1973年泰國學生運動。然而三年之後在1973年因學生運動而被驅逐出境的前總理,返回泰國,引發了學生大規模的示威抗議,學生農民還有勞工都參與了抗爭,要求政府去驅逐前總理,並且要求在10天內就回復群眾的訴求,可不久有2名張貼反前總理海報的民眾卻遭到警方的射殺,這引發了群眾的憤怒。學生們在泰國國立法政大學校園發起了另外一場大規模的抗議活動,該射殺事件凸顯政府漠視以及專制的態度,可當時的警衛以及軍隊卻合作封鎖校門,再次以高強度的手段來攻擊這一大學學生,死傷非常慘重。
第4次的政變發生在2006年和今天的泰國政治是有很大的關聯性的,因為當時的總理雖然受到民眾的支持,卻因為腐敗而被軍方推翻。軍方在接管政權之後不久便又重歸了文人政治,但從此便時常出現支持他信勢力以及反對他信勢力之間的權力斗爭。而後來也因為憲法法庭的裁決下台的前一任民選總統英拉其實是他信的妹妹,就被認為她與他信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因此英拉在任期間,這兩股勢力的明爭暗鬥幾乎從來沒有停止過。其實在第4次的軍事政變之後,軍方有短暫的再次接管了泰國的政權,可是在隔了一年,也就是2007年阿披實就獲選為泰國首相,可是不到一年的時間,由阿披實所組成的聯合政府又被指涉及財務問題,並且是用權利來修改憲法,去協助正在潛逃的前總理他信脫罪。因此2008年8月泰國發生了大規模的反政府示威,當時的泰國總理阿披實在9月就宣布緊急狀態令。這件事情最終導致了由人民民主聯盟支持的民主黨聯合小黨上台執政,泰國的 歷史 又在一改寫了。
接下來第6次的政變發生在2014年,也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一次。值得一提的是,泰國軍方在這一些政變當中一直都扮演著非常特殊的角色,在1932年軍隊政變就導致了國王絕對的君主制結束,此後軍方便成為了最強大的政治機構,並且還是推行泰國民主的推動方,經過多年的文人統治,軍方在2006年9月重新回到政治界罷免總理,掌控了國家。
一直到2014年5月,軍方宣布戒嚴過後,各個青紅衫軍代表參加軍方召集的第二輪會談,但是談判破裂,泰國軍方領袖巴育就宣布強行接管政府。巴育出任總理,並且成立了軍政府以及委任立法議會。
以上所提到的6次主要的大政變,有一個很奇怪的事情!就是這數10年下來泰國一直都處於政治動盪,可是泰王卻屹立不倒聞如泰山,那泰國為何會有如此奇怪的現象?這是因為泰國國王擁有憲法所賦予的絕對權利,其中就包括人事任免權、軍事指揮權等等。另外泰王對於政治的影響也是有非常密切的關系。例如泰國的媒是被禁止報道任何關於王室的言論,這都是其他的君主立憲國家,像英國或者日本都沒有的現象。接著剛才有說到泰國王掌管軍隊,在這么多次政變當中都和泰王息息相關,這是因為泰王不像英國和日本頂著皇家的頭銜,沒有軍權。簡單來說就是泰王掌管軍隊,而總理管理國家的政策以及發展,這就使得軍隊一旦對政府的政策不滿,就會政變推翻政府。而在1932年的政變就是一個開始,縱觀1932年後的泰國 歷史 ,大部分的政變的過程都是軍隊推翻政府宣布維持秩序,而後國王又委任了新的政府,因此可以說是泰王不但不會遭受到政變的針對,而從 歷史 的事跡來看,它反而是最大的受益者,因為軍隊屢次發動政變,遭殃的都是總理,不是泰王,這就說明了泰王的地位遠比總理高很多,總理可以換,可是泰王絕對不會換。
長久以來泰國存在不同階層利益分配不均等的深層 社會 矛盾,引發了循環,過去的 社會 動亂只能說是非政治手段。很難解決泰國的根本問題,各方最終還是要回到政治談判桌上的,您覺得關於泰國的政治格局您有什麼樣的看法?歡迎在底下留言和我一起討論關於更多的泰國王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