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斗魚的標本怎麼做
① 斗魚怎麼養
水溫:溫度宜在20-30℃之間。水質:以中性為主,ph值在6.5-7.2之間。魚缸:底部可鋪一層薄底砂,用於穩定水草且讓微生物更好的附著。光照:需充足光照,可在魚缸內放一些燈具。飼料:人工乾燥餌料及浮水性飼料最佳,也可適當投喂新鮮的活餌,如蚯蚓、水蚤等。日常:換水不宜太勤,避免水溫溫差過大。
一、斗魚怎麼養
1、挑選
新手養殖選擇普通的斗魚,在選魚時盡量挑選年輕有活力,身體沒有外傷,背鰭直立,魚鰭及尾巴完整沒有豁口和破損,尾巴根部聚集成一束一根根,整齊排列無破損,顏色艷麗的斗魚。不要選趴在缸底無精打採的進行飼養。
2、水溫
斗魚對水質的要求較高,水體酸鹼度適中,一周換四分之一的水,30天左右消毒一次。水中的氧氣含量建議在5mg/l左右,水溫可以維持在24-27℃之間,換水時水溫相差不要太大,否則會對魚群造成刺激。
3、魚缸
魚缸的底部可以鋪一層薄底砂,用於穩定水草且讓微生物更好的附著。
4、管理
在日常的維護中可以給斗魚適當的光照,在魚缸內放一些燈具,如果光照過強,也需要進行適當的遮陰,避免水溫的浮動過大。人工喂養料不要太過單一,可以多元化喂養,乾燥餌料及浮水性飼料最佳,也可適當投喂新鮮活餌如豐年蟲、蚯蚓、水蚤等。每天餵食3-4次即可,做到定時、定量、合理控制飲食,食用完後將魚食殘渣撈出去。最後要注意病蟲害的預防,平時的飼養中觀察斗魚的生長狀況,及時發現問題進行預防。
二、斗魚的分布范圍
1、圓尾斗魚
圓尾斗魚分布於長江、黃河水系,可耐10℃以下的低溫。其在各地的俗名都不一樣,在河北叫“布魚”、“布老魚”,在遼寧,被稱為“太平魚”,湖北叫做“蓑衣魚”,也被稱為“中華蝶魚”和“小草魚”,江蘇稱其為“獅公魚”、“火燒螃皺”、“草鞋魚”,而上海叫做”紅眼螃皺”。國內北方廣布,而整個上海的河道、小池塘、稻田等水域皆有分布(也包括市區內環境優良的原生池)。
2、叉尾斗魚
叉尾斗魚分布於我國長江以南地區,以華南地區最多。棲息於池塘、水溝及稻田等小型靜水水體中。
3、泰國斗魚
泰國斗魚原產地是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
② 泰國斗魚怎麼飼養,需要什麼
泰國斗魚
飼養過泰國斗魚的朋友都知道這是一種非常美麗特殊的觀賞魚,它們是通過全世界各地的熱帶魚愛好者經過多年努力人工培育的品種。泰國斗魚一種十分有趣的熱帶魚,雄性之間非常的好鬥,因此在飼養的時候最好進行隔離飼養,防止斗魚之間發生爭斗而傷亡慘重。
泰國斗魚對飼養的水質環境要求不高,在21-30攝氏度的水溫,它們都可以正常的存活。但是最適合泰國斗魚生存的環境標滾肆枝準是,24-27攝氏度的水溫,溶氧量最好保持在5mg/l,pH值為6.5-7.2,氯0mg/l、亞硝酸鹽0mg/l、硝酸鹽5mg/l、氨0mg/l、磷酸鹽0mg/l的水質環境。同時水環境需要保持穩定,不要隨意波動。
泰國斗魚雄魚不能合養,因為它們之間的爭斗往往要等到其中一條斗魚斃命才能停止,一般來說,當兩條雄斗魚相遇時會將各自的魚鰭展開並來回擺動的身體,藉此來恫嚇對方,然後正式開展。因此在飼養的時候,應該在水族箱中放置一塊隔板,將多條斗魚都分割開來,防止攻擊爭斗。
斗魚屬於雜食性魚類,所以如豐年蟲、孑孓、絲蚯蚓、水蚤等,專業的人工魚飼料等等都可以成為它們的食雹宏物。在喂養的過程中,主人應該注意,特別是一些鮮活的餌料在喂養前需要經過殺菌消毒,確保斗魚飲食健康。此外,泰國斗魚每天喂養1次即可,每次餵食不宜過多,一般以斗魚能在5分鍾內吃大敏完為標准。雖然,泰國斗魚是比較耐粗養的魚類,但是也需要主人細心的呵護與照顧,如果主人不聞不問或者是疏於照顧,必然會導致泰國斗魚不能健康成長,甚至會突然死亡。
③ 泰國斗魚的改良過程
在泰國當地,從直接在天然水域捕捉泰國斗魚,到人工馴養,乃極品
種改良,在歷經百年的斗魚人工飼養的過程中,這個「改良」的中心一直圍繞著一個「斗」字--始終,泰國斗魚在國情不同的情況下,在原產國似乎經過品種改良增強其打鬥的能力要比觀賞更有「價值」。
然而,在1989-1990年初期,歐美的一些國家的水族專家利用遺傳基因改良出了體型極為誇張的展示級泰國斗魚,用於觀賞的價值遠遠高於打鬥的價值。與傳統泰國斗魚明顯不同的地方就在於魚鰭的分裂,展示級泰國斗魚由尾柄基部算起具有3-4個分叉,也就是說每一支鰭條可分叉為8-16個(2的3-4次方)。
除此之外,尾鰭的完全張開的角度也達到了150-180度。總而言之,飽滿和飄逸的魚鰭形狀是展示級泰國斗魚的最大特徵。在這種打破傳統的展示級泰國斗魚出現在全球水族市場上之後,引起的轟動效應是可想而知的,甚至出現了以研究泰國斗魚為主的全球性泰國斗魚協會--I.B.C.(International Betta Congress),不但每年舉辦觀賞性泰國斗魚的比賽(Best Of Show)品評一年度以來產生的展示級泰國斗魚,更集結了一些水族專家和愛好者對泰國斗魚進行更為深入地研究和改良。
隨後,在東南亞一些水族專家的改良之下,從展示級泰國斗魚中又陸續出現了雙尾泰國斗魚、團尾泰國斗魚,乃至出現的冠尾泰國斗魚和扇尾泰國斗魚等等更具觀賞價值的成功改良固定種類。
改良型泰國斗魚在色彩方面,由四種基本色素或有或無組合而成,有256種可能,這也是泰國斗魚另一個引人入勝的地方,色彩再加上其斑紋分布的遺傳基因,提供愛好者無限的發展空
間。泰國斗魚簡單的體色分類可以分成淺色身體(Light Body)和深色身體(Dark Body)兩大類,淺色身體的類型在國外被稱為Combodia,據說是因為50年代有水族經銷商在柬埔寨進口的泰國斗魚魚種中,發現這種近似白化的美麗的泰國斗魚,以地名稱之而延用至今。
改良型泰國斗魚的詳細體色分類,是以色彩斑紋分為單色(Concolorous)、雙色(Bicolor)、大理石紋(Marble)及蝶翼(Butterfly),是一般水族市場上較常看到單色的泰國斗魚個體,其它就頗為稀少。單色系泰國斗魚主要可以分為:紅(Red)、藍(Blue)、黃(Yellow)、白(White)、黑(Black)這五種體色。其中,紅色系與藍色系的泰國斗魚在水族市場上是最為常見的,尤其是純紅色的泰國斗魚更為多數水族愛好者所喜愛。
藍色系的泰國斗魚除了一般常見帶有強烈金屬色調的藍以外,還有一種純朴高雅帶較少金屬色的藍。被稱為Steel Blue,有些業者將其譯為鐵銹藍,有些業者則因其底色中往往有黑色圓點而稱它為黑珍珠。白色系與黃色系就單色系魚種而言難度是較高的(1997年時,尚未接觸白色系,1998年後開始繁殖才知道白色系的難度不高,大約與紅色系和藍色系同等級)。白色系又可分為不透明的白和完全無色透明的膚色的兩種,都是黑色素缺乏所致,有些白色系個體帶有藍色或綠色,因而呈現粉蠟筆色的筆觸(Pastel),有些水族愛好者將它翻譯為淡彩系列。黃色系亦可分為透明與不透明兩種,市面上黃色的透明型可以以黃金長尾斗魚為代表(1997年時期開始出現,不像現今還有的黃色圓尾斗魚)。
就體色遺傳改良難度而言,黑色系的泰國斗魚可以說是各國泰國斗魚愛好者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全世界尚沒有人能夠培養出百分之百的純黑色的泰國斗魚,也因此使得許多高手廢寢忘食地投入研究,力求能夠早日突破。「雙色系」,這個名詞在泰國斗魚體色上專指身體與魚鰭各一種顏色,最常見的是白身紅鰭或黃身紅鰭的泰國斗魚個體,魚鰭、身體兩種不同的色彩以鮮明為佳。大理石紋泰國斗魚則是以肉色或白色等淺色身體為底色,覆蓋黑色或藍色等斑塊,大部份的大理石紋泰國斗魚個體可以用淺或斑駁的頭部顏色來判斷,它身上斑塊的大小及分布有無限的可能,極富趣味性,它的顏色變化也可以用錦鋰來比擬,只不過很少出現黃色、紅色等暖色調的色彩。而所謂的蝶翼泰國斗魚則是指魚鰭的顏色由內而外呈現環狀的清晰分布,可能有兩層或兩層以上,基本上內層以紅色為主,其它顏色則很少見。不過,如果想培育兩層以上的蝶翼泰國斗魚,只有紅色是不夠的。
蝶翼泰國斗魚的個體,一般水族愛好者在第一次看見時,除了訝異它的美麗之外,大部份的愛好者都會認為只是單獨挑選出來的泰國斗魚個體,而不是基因遺傳,我當初亦是如此認為,但其實際確為基因遺傳,可以繁殖驗證。有關泰國斗魚遺傳基因的問題,不象孔雀魚遺傳基因那樣已有許多水族愛好者在進行討論和研究,國內外都很少文獻發表。在水族生物的世界中,有許多魚類因為人工繁殖改良的可行性高,而吸引眾多水族愛好。
其實,泰國斗魚也是其中的一種。在這些繁殖改良可行性高的魚種中,除了歷史悠久的錦鋰、金魚之外,七彩神仙、孔雀魚和泰國斗魚可以算是三個最具有代表性的改良魚種。
七彩神仙雖然高貴美麗,體型較大適於展示,但一般七彩神仙一個世代約需八個月至兩年的時間,野生七彩神仙可能更不止於此,除非是專業魚場的飼養空間及時間都許可,否則想要做品種改良十分不易。而孔雀魚由於體色艷麗,繁殖容易且世代短,目前最受水族愛好者的喜愛。不過,泰國斗魚魚鰭形狀以及體色變化絲毫不遜色於孔雀魚,其自出生到生育下一代也不過需4-6個月,而且它的體形較大,更提升了觀賞價值。而且,泰國斗魚在遺傳基因方面也非常的多變,新的體色及魚鰭形狀比較容易出現,就像1995年所發表的黃金雙尾斗魚,便是一個例子,它的黃色是帶有金屬色澤的金色,而不是一般的黃色斗魚,雖然它還帶有部份藍黑色不是純色,不過也是非常特別。泰國斗魚在育成方面和孔雀魚一樣,良好的鰭型及體型還是需要細心的照料,它才能完美的展現出獨具的美麗。
④ 要怎麼做泰國斗魚才會吐泡潮啊
1,控制水溫,斗魚扮明碧喜歡溫度高的水溫28度。
2,關閉魚缸循環,斗魚繁殖需要靜水。
3,水體表槐滾面可以漂浮一下水草,有助於吐泡,築廳舉巢。
希望能幫到你,謝謝採納。
⑤ 泰國斗魚好不好養,要怎麼養
泰國斗魚不好養,養泰國斗魚方法如下:
泰國斗魚最大的特點就是生性好鬥,如是一雌一雄混養還算可以,但是養殖兩雄,引來的就將是一場名副其實的戰爭了。所以泰國斗魚適合單養,而不適合群養。在單養斗魚的時候,可以適時在一邊放面鏡子,幫助培養其「斗性」。
注意事項:
1、一定注意不要將兩條泰國斗魚雄魚一起飼喂,它們相遇就會展開決斗。
2、不用刻意加燈光,自然光和你室內的燈光即可滿足斗魚所需。
⑥ 泰國斗魚
泰國斗魚
泰國斗魚原產於泰國,由於其性格非常好鬥,所以聞名世界。泰國斗魚屬於比較容易飼養的觀賞魚之一,但是當兩條雄性的泰國斗魚相遇就會來一場決斗,所以人工飼養的時候不要把兩尾以上的成年雄魚養在一個缸中。泰國斗魚的外形和顏色都非常漂亮,深受魚友們的喜愛。
中文學名:暹羅斗魚
拉丁學名:Betta splendens Regan ,1910
別稱:五彩搏魚、泰國斗魚、彩雀魚暹羅斗魚、彩雀魚、卡莉熙魚
界:動物界
目:鱸形目
亞目:攀鱸亞目
科:斗魚亞科
分布區域:泰國、寮國、柬埔寨和越南
成魚:體長8厘米
英文名:Siamese Fighting Fish
⑦ 泰國斗魚的魚卵是怎麼來的
斗魚產卵會吐泡築巢的,卵將由母魚產在泡泡里,孵化期間雄魚會照顧的。你把卵撈出來做什麼?泡泡巢呢?
你可真是大嗎哈啊!
斗魚在與惡劣的生存環境做斗爭的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延續種族的方式,一般分為兩種類型:泡沫築巢的繁殖方式和口中孵化的方式。
繁殖缸的准備:在繁殖前要提前准備好繁殖缸,以30cm×10cm×15cm左右的玻璃缸為宜,在底層鋪入一層干凈的矽砂,並密密植入牛毛顫、鹿角苔、莫絲、小香菇等水草,以便剛開始交配時為膽怯的雌魚提供躲避的場所。將曝氣處理過的水加入繁殖缸中,保持水溫26~27℃,pH值6.8~7。
泡沫築巢:屬於這種繁殖方式的有泰國斗魚、蓋斑斗魚等。一般斗魚在4~8月齡性成熟,可選擇6厘米以上的斗魚種魚,雌魚要選腹部臌大成熟抱卵的魚只,否則放入繁殖缸會受到雄魚的猛烈攻擊和傷害。泡巢型繁殖的斗魚雌雄魚同時發情,可將親魚同時放入繁殖缸。雄魚會利用浮水植物做為據點,持續不斷地吞食空氣,並將鰓中的氣體從口中吐在浮游植物周圍製成圓形的泡沫巢。築好浮巢後雄魚便在雌魚周圍翩翩起舞,來展現自己絢麗的色彩博取雌魚的青睞,漸漸雌魚在雄魚的誘導下,游向新建的泡巢。它們在浮巢下方開始交配,雄魚將整個身體彎曲至「U」型 ,並緊緊擁裹雌魚,雌魚每次產卵在400~500粒左右。待排出的卵子與精子結合,受精卵慢慢浮上水面後,便可移出雌魚,以免雄魚護幼心切而不停地啄趕雌魚,使其受傷甚至死亡。雄魚會將水中漂散的卵粒含入口中,並一粒粒送回泡巢里使魚卵堆疊在一起,猶如小山般漂浮在水面。此時的它們會一改平時的霸氣,開始耐心細致的照顧魚卵,既要不斷修補浮巢,用鰭攪動水流為卵粒提供充足的氧氣,還要不斷辯別剔除已死的受精卵。經過48小時後,小魚從卵中孵化出來,拖著尾巴尖掛於泡沫下面漂浮在水面,此時的稚魚靠吸收卵黃囊生存,而雄魚會一直守護稚魚,並不停的用嘴將掉下的幼魚苗帶回泡沫中,直到3天後卵黃囊吸收完畢,稚魚獨立游動了,才可撈出雄魚,進行稚魚的飼喂。
口中孵化:即在口腔中哺育幼魚的方式。屬於此類型的斗魚有戰狗斗魚、弗西斗魚。口孵型斗魚公魚一般要比母魚發情早,待交配完成後,雌魚會幫雄魚收集沉於水底的卵粒,雄魚則會不時地蠕動嘴巴,以重新排列、調整含在口腔下顎的卵的順序,使口腔能最大限度的融下所有的卵粒,等到雄魚將所有的卵含入口中後,就要及時將雌魚移出繁殖缸,經過10~14天後,仔魚便孵化出來。口孵式繁殖孵化率高,但雄魚體力消耗大,孵化過程中應確保適宜的水質和安靜的環境,以免雄魚吞入嘴中的受精卵
⑧ 要怎麼做泰國斗魚才會吐泡潮啊
1.放欖仁葉,酸性,促進斗魚產卵交配吐泡巢的問題就要用一個保麗龍杯的底,在其中心挖空,然後放到泡巢(空心的地方對准)斗魚就回在那個地方一直吐泡,用保李龍的用意是要讓他巨集不易散開,放在有光的地方會比較好,不要一直曬太陽,除非你想吃魚乾!!!2.勤換水(也可以促使斗魚吐泡),不要讓水質臟臟的3.基本上,不需要過濾器,因為會弄散泡巢阿~~燈的話看你阿,沒有水草不太需要,公斗魚再交配的時候會成U自行把母於捲起,此時卵會噴出來,公斗魚也就同時cumshoot,在來之後公斗魚會銜起蛋放到泡巢,然後驅趕母魚(此時已完成交配動作,母於可撈出)讓公斗魚照顧蛋寶寶。......00以上00......
參考資料
查看原帖>>
⑨ 斗魚燒尾如何處理
斗魚燒尾需要換水。
斗魚燒尾可能是水質導致的,養斗魚的水如果ph值酸性過強,或者是鹼性過強都會導培穗致斗魚燒尾,所以要注意養斗配兄卜魚的水最好保持在中性。如果魚缸里的水長時間不換的話,水中會滋生很多細菌或者真菌,這些細菌繁殖過多就會導致斗魚出現燒尾的情況。
魚本身也有一些缺陷可能導致燒尾的情況。例如有些魚的尾巴或者其他鰭長得很大,超過了魚本身能夠承受的極限,魚尾血液供應不良也會導致燒尾。此外空間如果過小的話,魚的運動量就少,這樣子魚的血液流通會不暢,等到鰭再大點之後就會導致燒尾的情況。
斗魚
泰國斗魚(別稱:斗魚、搏魚、打架魚和彩雀),鱸形目斗魚科動物,生長在熱帶地區的湖沼、稻田等水流緩慢水域。泰國斗魚體側扁,呈紡錘形。
原有野生品種體色不是很美,但現在已有鮮紅色、綠色、藍色、黑塵扒色、乳白色和雜色等多種色彩。這種魚體型大,色彩美麗,雄魚的腹鰭、臀鰭、尾鰭、背鰭長大優美,好似武士出場,旌旗招展,威武漂亮之極。這是經過世界各地熱帶魚愛好者長期優選、雜交和定向培育的結果。
⑩ 斗魚繁殖教程全解
斗魚繁殖教程全解如下:
大家周末好!我是堅持用最通俗易懂語言,分享最接地氣養魚經驗的瘋瘋人。前天我們簡單聊了泰國斗魚的種類,昨天和同事外出爬山,今天回復更新。今天我們接著聊,泰國斗魚的繁殖,不知道有多少朋友喜歡繁殖。我個人是挺喜歡的,看著親魚配對,小魚被孵化然後長大,成就感滿滿。按照老方法,我們還是分步驟說。
接收了公魚,就會來到公魚築的巢下面,然後開始交配產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