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泰國人會信佛
Ⅰ 為什麼泰國人信佛
因為佛教在印度被消滅後,佛教一支流傳到東南亞是原始佛教,即是小乘佛教,亦稱南傳佛教。而中國在唐代由聖玄奘三藏法師大量的引進翻譯了大乘佛教的佛典,而奠定了中國佛教以大乘佛法為主的基礎。而在泰國,一般人只信仰釋迦牟尼佛,不信仰其他任何佛菩薩,就是因為那裡只有小乘佛法而成為國教。男子成年後如同台灣青年都要服軍役一樣,都要出家三個月。他們還信四面佛,即大梵天菩薩。如有人損壞了其塑像,被當場打死竟格殺無論。那裡公共場所和建築物前,到處可見供奉的佛像和四面佛像。
Ⅱ 泰國為何有佛教之國的原因
泰國佛教的起源及其現狀孫廣勇一、泰國佛教的起源泰國是一個佛教國家,佛教為其國教,素有「黃袍佛國」或「黃衣國」之稱。1995年,全國人口6235萬人,僧侶和沙彌數為63.8萬餘人,約佔全國人口的1.02%,佛教徒則佔93.88%。①憲法明確規定,國王必須是佛教徒。泰國有佛寺41215座(1995年),其中曼谷約有佛寺500座。佛教在泰國廣為流傳,歷史悠久,影響深遠。關於佛教傳入泰國的時間,從泰國出土最早的佛像(東北部呵叻府發現的印度阿馬拉瓦蒂時期或錫蘭阿努拉達普拉初期的金屬佛像)來看,約在公元4~5世紀。此外,中部碧武里府、南部的陶公府也有5~6世紀的佛像出土。因此,按最保守的說法,在公元4~6世紀時,泰國已有佛教流傳。迄今,佛教在泰國流傳的時間,至少已有1500年。2~3世紀時,以今天柬埔寨為中心的扶南王國興起,婆羅門教為其主要宗教。約到5世紀初,即扶南王國的陳如②時期,佛教開始在當地興盛。當時扶南王國的版圖曾擴展到今天泰國的大部分領土,因此婆羅門教和佛教在泰國也得到流傳。
本世紀初,泰國一直在進行政治與經濟的改革,作為國家精神文明領域的佛教,也處於改革進程之中。泰國政府出於改革的需要,重新訂立了僧伽法,利用佛教來維系民族統一,將僧伽置於國家官僚機構的框架之下,發起了一系列的凈化佛教運動,這些措施曾對當代泰國佛教和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影響,成為一種比較典型的模式,尤其是在政治關繫上,對今天的佛教發展仍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直至今日,佛教在泰國仍然有著重要的影響,
因此泰國游佛教之國之稱。
Ⅲ 為什麼泰國男子到一定年齡,都要出家當一次和尚
緬甸也這樣,電視上介紹過。我認為那隻是傳統風俗習慣,也是當地人的普遍信仰形成的。他們當和尚只是作為形式,並非真的出家,短的只有一周,不過也有真的做了和尚。
佛教乃泰國的國教。而佛教中的教義更對泰國人民的日常生活有極深的影響,以虔誠的佛教徒塑造社會道德標准。這是泰國社會的共識,除了獲得心靈上的慰籍之外,還促使民眾享受和平與自由的生活,成為泰國簡歷和諧社會的基石。依照泰國人的習俗,每一個泰國年輕男子一生中必須出家做一次僧人,這可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一般上都在年屆二十歲或要結婚之前,就作短期出家,表示已屆成年和報答父母養育之恩情。而剃度為僧亦有啟於其他的目的,如有的信徒是病癒後、或許願後成功,為了還願而剃度為僧。有人則是遇上至親如父母喪事期間剃度,據說可以把去世的父母從苦難中引渡至極樂世界。也有因看破紅塵而長期真實皈依佛祖。
Ⅳ 簡述泰國佛教的地位
泰國,全稱泰王國(The K1ngdom Of Thailand),別稱:佛之國、黃袍佛國、大象之邦。國花:睡蓮。大多數泰國人信奉小乘佛教,佛教徒佔全國人口九成以上。泰國南部的陶公府、北大年府和惹拉府以回教徒為主。另外亦有信奉基督教和印度教的信徒。
13世紀以前,境內已流行北傳大乘和南傳上座部佛教。
13世紀中葉,素可泰王朝建立,由於君王的崇奉,上座部佛教逐漸佔主導地位。
1361年第五代國王,曇摩羅闐.里泰王親自受戒出家,是為帝王出家之始,里泰王精通上座部佛學,撰寫了泰國第一部佛書《三界論》。至邏迦王時舉行第一結集三藏,召集一百多位高僧,譯述了大量的佛經及論疏。泰國的佛教僧階制度初步形成。
14世紀阿瑜陀王朝(1350—1767)漸興,征服北方的素可泰王朝。阿瑜陀諸王扶持佛教,僅京都地區就有佛寺千餘所,男子一生須至少出家一次已成為習俗。
18世紀,曼谷王朝崛起,曼谷王.拉瑪一世極其崇奉佛教,重新結集三藏。僧王那勒巴用巴利文撰寫的《三藏結集史》是重要的佛教史名著。
拉瑪二世,佛教隆盛,有黃袍佛國之美譽。
1851年已出家二十七年的拉瑪四世接替兄位做了國王。拉瑪四世博通三藏,通曉梵、英、義大利、巴利等文字,對佛教進行了改革。
20世紀初,拉瑪五世頒布了僧管理法令,形成了從中央到地方的行政僧伽制度。還創辦了佛學院和佛學月刊,把貝葉經三藏改為現今世界流通的開本,鐫刻經藏,分送世界各國圖書館流通保存。
拉瑪六世,撰寫了《什麼是佛陀正覺》推廣佛法,該書成為現在泰國普通中學使用的佛教課本。
拉瑪七世重新刊印一千五百部大藏經。
拉瑪八世,泰國改為君主立憲國家,佛教為國教,國家的議會、內閣、法庭「三權分主」體系完成。
現代的泰國國王是拉瑪九世,50年代中代,世界佛教復興運動進入高潮。國王尊僧王金剛智為師,出家十五天,1957年慶祝佛陀涅盤2500周年,曼谷王宮前廣場,僧人連續七天誦經,全國放假禁屠三天,舉行大赦,2500名男子集體出家。
泰國現有95%的人口信仰佛教,4%的人口信仰伊斯蘭教。憲法規定:「國王必須是佛教徒,且為佛教之最高贊助人。泰國國旗中的白色代表佛教。泰國採用佛教紀年(佛陀涅盤的日期)。國王和百姓見了出家人要致禮,僧人不必回禮。比丘們是人民日常生活的精神導師。僧王是佛教界的最高領袖。但僧人不參與政治,不行使選舉權。出過家的男子,才能取得社會的承認。
Ⅳ 為什麼泰國全國也信佛教但中國不能
因為佛教在印度被消滅之後,佛教一支流傳到東南亞的是原始佛教,即是小乘佛教,也稱南傳佛教。而中國在唐代由聖玄奘三藏法師大量的引進翻譯了大乘佛教的佛典,而奠定了中國佛教以大乘佛教為主的基礎。而而在泰國,一般人只信仰迪迦摩尼佛,不信仰其他任何佛教,所以小乘佛教成為國教,那裡的男子成年後都要出家三個月,所以泰國全國信教。
Ⅵ 泰國每個男子一生中都至少有兩次出家的經歷,他們為何如此鍾愛「出家」
其實泰國非常佛,可以說是東南亞最信佛的國家。
據統計,泰國的國民信佛人數的比例也高達95%,泰國有很多寺廟,人們的生活重心都在佛教上。泰國的佛教大學很多,大約有9000所教巴利文和佛學的佛學院,還有兩所佛教大學。由於數量巨多,很多寺廟也接受外來的朝拜者。泰國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信徒到這里供奉朝拜。
在出家前,舉行一個盛大的儀式。在進入寺廟前一天,家人們會把男孩的頭發、眉毛都剃光,男孩要自我懺悔以前所犯過的所有過錯,然後在親人的擁護下離開。歡送的場面也很盛大,有的人拿著佛教物品,有的人載歌載舞,並且每個送行的人都要繞著寺廟走三圈,向地面拋撒零錢,用來接濟窮人。
泰國的和尚大多是苦行僧,他們在穿著方面只有兩套袈裟,日用品只有隻法缽和一些簡單用品,每天只能吃兩餐,且正午過後不允許吃固體食物,只能吃流食。泰國寺廟沒有伙房,他們每天都要出門化緣,接受施捨,善男信女供奉什麼,他們就吃什麼。化緣時,如果施主布施魚肉,他們就吃魚肉,這是對施主的尊敬。在泰國,大家也對化緣的和尚很尊敬,認為和尚出現在自己家門附近是無比幸運的事。
泰國寺廟是不允許攀爬的,並且進殿需要脫鞋。人們必須尊重僧人,女性不能觸碰他們。在布施物品的時候,要男士動手,進寺廟的女性在著裝方面也不能暴露。以後如果去泰國的寺廟,一定要謹記。
Ⅶ 泰國的主流是小乘佛教,為何泰國人只信奉開創佛教的釋迦摩尼佛
泰國被認為是全球著名佛教寺廟集中地。很多人都覺得寺廟、僧侶、佛教這些都包裹著一層神秘色彩。泰國是一個宗教信仰濃郁的國家。95%的泰國百姓信仰佛教,因此泰國素有「黃袍佛國」之稱。
但佛教泰國並不排斥其他就信仰,伊斯 蘭教、天主教、基督教和印度教——多個宗教在這片國度上與佛教和諧共存。泰國設有「宗教事務所」管理宗教事務。
大乘佛教教義為渡世,視拯救眾生為最高目標;小乘佛教偏重渡己,把「毀身滅智」作為最高目標。大乘佛教認為佛有很多,而小乘佛教只尊奉釋迦牟尼為佛祖。
Ⅷ 泰國人為什麼信任佛教
據傳說,當年佛祖傳經來到泰國,首先到達首都曼谷以西佛統市,以後佛教便從這里傳遍全國73府。如今佛教在泰國已經十分盛行,在全國5000多萬人口當中,信奉佛教的人佔95%以上。在泰國不論是城鎮還是鄉村,幾乎家家都有供奉佛祖的佛堂、佛龕,香煙繚繞,長年不斷。
Ⅸ 被稱為「黃袍佛國」,泰國信奉佛教的國民占幾成
泰國信仰佛教的國民佔九成以上,因為泰國遍地都是僧侶和寺廟的原因,所以才會被稱為“黃袍佛國”。並且在泰國,每個人都必須要當一次和尚,泰國人民對這些僧侶也是非常敬重的。
泰國是在亞洲中南半島中部,總面積有513115平方公里,人口大概有6040萬人。而且泰國是以千佛之國聞名於世的,還有一個黃袍佛國的美譽,是一個文明古國,有著2000多年的佛教史了。在泰國的寺廟遍地都是,僧侶更是多的數不勝數,在全國大概有三萬多座寺廟。
從大城市到農村來看,基本上到處都是寺廟,遍地都是僧侶,那些黃色的袈裟已經成為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所以泰國才會被稱為“黃袍佛國”。每一個泰國的男子在這一生當中都要必須出家當一次和尚,這其中是不限年齡和時間的,最短的體驗時間也是需要三天的,只有進過寺廟修行的男子,才可以取得成人的資格。
Ⅹ 世上到底有沒有鬼神之說,為啥泰國那麼信仰佛教呢!
信則有,不信則無。
佛教正在世界許多地方復興和傳播,越來越多的人,包括歐美人,對佛教產生了興趣。其它有些人來到泰國學習佛教並在此修行,在歐美,還建起了佛教寺廟,在中國及亞洲不少國家,隨著他們政策的改變,佛教徒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鑒於此,我們特以問答形式向大家介紹一些泰國佛教方面的情況。
問:泰國以「黃袍佛國」而著稱,,在泰國,現在究竟有多少佛教僧侶和寺廟呢?
答:根據佛教事務廳的統計,截至1992年年底止,泰國共有29322座佛教寺廟,而19858年只有20944.至於居住在這些寺廟中的僧人和沙彌(未成年的小和尚),在1958年的統計數字分別是159648和73311,而1992年則為285068和104492.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數字每個季度甚至每天都在變化,因為每天都可能有人皈依佛門,同時又有人還俗塵世。
問:泰國的僧侶和寺廟有一定的組織系統嗎?
答:泰國佛教的僧侶行政系統劃分為四大域,大上座為域首長,域下設十八個部域,每個部管轄三至四府。僧侶最高領導為僧王,僧王下設副僧王。
問:僧侶在泰國的地位如何?
答:泰國信仰佛教的家庭通常設有佛壇,各家主婦早晚必燃蠟燭、燒香和獻花,以祈禱吉祥隆福。泰國人深信,如有佛在身,可永保平安,納福避邪,所以每個人都喜歡在頸項上掛一尊或多尊佛像。此種項鏈佛像因人而異。富人帶黃金或碧玉雕刻的佛像,一般人則帶黃銅、瓷質或木雕佛像。這些佛像是向金店定製或專營佛像的商店裡買來的,但為對佛祖表示敬畏,人們不說「」而慣用「租」字,泰國人拜佛虔誠,一般篤信佛教者都在自己生平中出家當一次和尚,出家的年歲和時間不限,可一周、數月或一。泰國人出家當和尚是一件大喜事。當一人決定為僧時,他的親朋好友互相傳告,齊來表示喜慶祝賀。大家爭捐凈資,購置香花及珍貴物品敬佛獻僧。送行之日,男女老幼結隊相隨,人人身著盛裝,手執香花和旗傘,有鼓樂吹打,人們邊走邊唱,送至廟中。舉行出家儀式時向眾僧奉獻禮物,載興而歸,出家者留在廟中念經拜佛。
問:泰國歷史上,誰是最傑出的僧侶?
答:對這一問題,以前從未做過民意測驗。然而,假如現在進行測驗的話,么曼谷王朝四世王昭華庫(1851年——1868年)定會當選,之所以這樣,並不是因為四世王是國王,而是由於他的豐功偉績。實上,泰國歷史上,許多位國王包括現在的九世王,年輕時都曾出家修行,四世王之所以與眾不同,主要在於:首先,他在登基前己過了年的僧侶生活,其時間之久,是其它國王所不及的;其次,他是一位知識淵博的學者,非常精通小乘佛教的巴利語言;再者,他發起了一場革新運動,旨在摒除佛教中與小乘佛教正典不一致的東西,不遺餘力地改革僧侶團生活和編修藏經,並特別重視僧人的律行和威儀。
問:在泰國,這個小乘佛教盛行的國家,大乘佛教也能存在嗎?
答:在泰國宗教信仰自由,沒有哪種宗教會受到歧視,佛教是國教,大乘和小乘佛教又同為佛教。事實上,僅在曼谷就有好幾個屬大乘佛教的華式佛寺和一些華人佛教社團。在這些佛寺中,有兩座值得一提。一座是位於唐人街的龍蓮寺,另一座是位於通瑪哈曼的普門報恩寺。另有幾座屬於大乘佛教的越南寺廟。
問: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別在哪裡?
答:小乘佛教把釋迦牟尼佛視為教主,重視自度,祗求自我解脫,把「灰身滅智」作為最高目標。大乘佛教則重視度他,以求眾生皆得解脫。故大乘佛教中便有諸佛菩薩「乘願再來」的思想,宣傳大慈大悲,普渡眾生,把成佛渡世建立佛國凈土作為最高目標。
問:大乘佛教的僧侶與小乘佛教的僧侶有什麼不同?
答:華人的大乘佛教僧人都是素食者,他們從不出去化緣,只是在廟中准備食物。而越南僧人盡管和華人僧人一樣,屬於大乘佛教,也穿長袍,但他們出去化緣,而且吃人們所給的任何食物,不僅是素;小乘佛教的僧人葷素均食,一早出外化緣,自己不在寺廟中舉炊做食。
問:很多佛教廟宇中,有一座神的雕像受到人們的崇拜。不過這個神不是佛陀,而是觀音菩薩。但在佛教歷史上還沒有一位女子達到較高的地位,甚至佛陀的母親也沒有被人們作為神來崇拜,何故她鄉卻例外?
答:菩薩這個詞意思是為力給人以啟迪的人,這個詞第一次被使用時,是指喬答摩釋達多(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姓名),以後,被大乘佛教徒用來指那些努力通過仁慈憐憫善心引導人們進入佛境的人,大乘佛教除了供奉「人天教主本師釋迦牟尼」之外,還供奉三世(過去、現在、未來)諸,而供奉的菩薩特別,觀世音就是大乘佛教中最著、最受歡迎的菩薩之一。
同其它菩薩一樣,觀音是一名男,根據佛教雕塑的表達,觀音在啟示人們的時候可以將自身變化33種形狀,其中最好及最有名的變化,是女子的形象,故他漸被當作一名女子而廣為人知。
問:既然泰國是一個小乘佛教盛行的國家,那麼,為什麼有這么多泰國人除了崇拜佛陀本身,還崇拜大乘佛教的菩薩呢?
答:有三種可能的解釋。第一,佛陀和觀音菩薩在教義上沒有沖突。第二,觀音那慈母樣的形,給人以親切的感覺。第三,人們可以通過媒介與觀「交流」,而這在正教中則是不可能的。
超過九成的泰國人信奉塔娜娃達佛教(主要是南傳佛教,即小乘教),約有26萬人出家為僧(職業和尚),日常生活亦深受影響。泰國佛教起源於公元前三世紀,在目前全球最高佛教紀念碑所在地的佛統府首先興起,時為公元前267
-
227年,印度佛教亞索加王朝(Asoka)遣派僧侶到東南亞宣揚教義,其中一批到達佛統府後,就以此地為傳教基地。伊斯蘭教是泰國第二大宗教,教徒主要是馬來人和外國穆斯林後裔,以及泰南四府中馬來血統泰人和泰北來自中國雲南的回族等少數民族。基督教教徒不到1%,此外有少數人信奉印度教和道教。
佛教是泰國道德禮教的「准則」,維系社會和諧及推動藝術的原動力,與歐洲中世紀時代的天主教相似。佛教在泰國有很高的地位,憲法規定國王必須是佛教徒。泰國無數寺廟的重疊式屋檐,能使人引發創作的靈感。佛教影響力深入民間的另一原因是大部份泰國佛教家庭,必然有一位男丁入住寺廟修道,研習佛教道理。據佛教習俗,信奉佛教的男性而年齡超過21歲者,在其一生中,須接受剃度一次,以實踐僧侶生活,短則五天,長則三個月。通常剃度會在每年避雨節期間舉行。為期三個月的避雨節中,每個僧侶都避免外游,留在寺廟中靜修。
除了作為佛教活動中心,泰國寺廟通常是小鎮的消息集散地、勞工僱傭中心、新聞發布處、葯物分發站和社區中心,有時更用作學校和醫療所。總之,泰國社會的寺廟具有多元化用途。泰人亦強調宗教自由,故其它宗教如回教、天主教、印度教及錫克教等,同時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