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當勞泰國多少家
⑴ 麥當勞在哪些國家有
麥當勞和肯德基都是來自於美國的 在美國,麥當勞的規模遠遠超過肯德基,麥當勞在全球擁有超過3萬家店,營業額超過400億美元;而肯德基在全世界擁有的店只有麥當勞的1/3,約為1.1萬家.
但在中國,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早於麥當勞,且規模也遠超過麥當勞的規模,肯德基的餐廳總數是1500家,而麥當勞卻只有700家.
⑵ 麥當勞在全球有多少間呢
中國第一家麥當勞餐廳
位於繁華的深圳東門的麥當勞餐廳,是中國大陸第一家麥當勞餐廳。於一九九零年十月八日開業。
麥當勞公司旗下最知名的麥當勞品牌擁有超過31000家快餐廳,分布在全球121個國家和地區。
廣州一共有24家
兒童公園分店 廣州市越秀區人民南路88號兒童公園負一層 020-62656229
五山分店 廣州市天河區五山嶽洲路42號1、2樓 85286067
龍洞分店 廣州天河區龍洞牌坊1號 87030869
中華廣場分店 廣州市東山區中山三路33號中華廣場七樓 83739827
龜崗大馬路分店 廣州市越秀區龜崗大馬路1號東山酒家首、二層 37623874
開創路分店 廣州市經濟技術區開創大道亨暉商業廣場首層 62952523
青年文化宮分店 廣州市越秀區北京路312號青年文化宮首層、二層,三層 83172590
麗都大酒店分店 廣州市越秀區北京路182號麗都大酒店首、二層 83330006
東急新天地分店 廣州市荔灣區下九路90、92號二、三層 81249090
會展中心分店 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閱江中路380號首層 89130483
康王分店 廣州市荔灣區中山七路陳家祠綠化廣場康王商業城地下一層A區 81952086
正佳分店 廣州市天河區天河路228號正佳商業廣場3樓 38330551
都市廣場分店 廣州市天河區員村二橫路蘭亭街11號 85534901
南方電腦城分店 廣州市天河區天河路518號二樓 38788787
新市分店 廣州市機場路1149號 86650872
芳村分店 廣東省廣州市芳村區花地大道北93—103號花地城廣場首層,負一層 81569737
下渡路分店 廣州市海珠區上渡路123號首層 34253090
石溪分店 廣州市海珠區工業大道中石崗路90號嘉盛購物廣場首層,二層 84340337
廣百分店 廣州市越秀區西湖路至大馬站路段的廣百廣場新翼首層及夾層 83327929
金田花苑分店 廣州市天河北路559-565號金田花苑首層和夾層 38479657
寶崗分店 廣州市海珠區寶崗大道中183號宏宇廣場首層 34142418
富景花園分店 廣州市海珠區新港西路68號富景花園首層 34246927
海濤酒店分店 廣州市天河區黃埔大道208-210號海濤酒店首、二層 87589745
百利華庭分店 廣州市江南大道中路73號百利華庭首、二層 89228008
⑶ 麥當勞在全球的分布狀況 急~~~
麥當勞1954年成立~至今進入中國市場已經二十年~ 根據最近麥當勞公司一項調查統計,全世界的麥當勞餐廳一共有3 萬多家,分布在全球119 個國家,其中美國就有約1.3 萬家。全世界一共有150 萬人在麥當勞工作,每天迎接的顧客就達4800 萬名。在亞洲,擁有最多麥當勞餐廳的國家是日本,有超過3000 個售賣點。在歐洲,德國和英國的麥當勞餐廳數量最多(各超過1000 家),其次是法國(900 多家)、義大利和西班牙(各約300 家),緊隨其後的還有荷蘭(約200 家)。值得注意的是,麥當勞誕生於1955 年美國伊利諾斯州(Illinois),而歐洲開設第一家麥當勞餐廳是在1971 年,地點就在荷蘭的首都阿姆斯特丹。
中國目前有約670 家麥當勞餐廳分布於25 個省市和直轄市,員工人數超過5 萬。1990 年,麥當勞在深圳開設了中國第一家餐廳;1992年4 月,北京王府井麥當勞餐廳開張,成為了當時世界面積最大的麥當勞餐廳
⑷ 麥當勞遍布世界多少個國家
麥當勞快餐連鎖店是世界上最大的跨國集團公司之一,它在121個國家擁有3000家以上的連鎖店,每天接待的顧客超過3500萬,年利潤超過20億美元。遍布全球的麥當勞快餐店已經成為以美國化為主導的全球化資本主義的最有力象徵。因此,麥當勞已經成為社會學上的一個特殊案例,用來理解現代化、全球化等過程,理解美國文化和意識形態。例如,1993年,美國社會學家喬治·里茨爾出版了《社會的麥當勞化:對變化中的當代社會生活特徵的研究》一書。他將麥當勞快餐店的風靡全球解讀為社會理性化的結果。里茨爾主要是用馬克斯·韋伯的「理性化」來解釋麥當勞現象,他把社會的「麥當勞化」概括為4個特徵:(1)日益增長的效率;(2)監控;(3)量化;(4)可預測性。這些因素共同促進了工具理性的量化增長。里茨爾認為「麥當勞化」已經涉及我們生命的每一個角落——食品、媒體、教育、醫療,無一例外。
凱爾納認為,里茨爾的分析有效地揭示了當代社會發展的動因和社會組織的宏觀結構。但凱爾納批評里茨爾的社會學分析是單向的,也就是說非辨證的,有必要用馬克思的辨證批評來補充、修正韋伯的理論。凱爾納認為,麥當勞不僅僅是理性化的產物,更重要的是,它在全球范圍內構造出一個消費主義文化景觀。他援引了安東尼奧·葛蘭西的文化霸權理論和斯圖爾特·霍爾的「編碼/解碼」理論,把這個景觀看作包含了文化霸權和抵抗的場所,體現了全球化和地方化的矛盾運動。
和里茨爾一樣,凱爾納區分了「麥當勞」和「麥當勞化」這兩個范疇。前者僅僅指一個快餐業的跨國集團,後者則是指以麥當勞為典型代表的一種經濟生產和組織模式。麥當勞化代表了壟斷資本不斷擴張,擠垮個人開辦的商家,剝奪消費者選擇權的過程。麥當勞的這種擴張過程已經從美國邁向全球,成為向全世界宣揚美國文化霸權的形式。但麥當勞宣言的美國文化並不是未受到挑戰的,因此麥當勞景觀也成為一個充滿矛盾沖突的話語場。
凱爾納認為,一方面必須看到麥當勞代表的同質化、標准化、總體性:金色拱門、巨無霸漢堡、與熱門電影有關的玩具等贈品、以家庭歡樂氛圍為主體的廣告……把麥當勞的消費體驗和快樂的集體經驗等同起來。但是過於強調這一點,就會忽略在世界不同地域和不同文化下的消費者的主觀能動性和消費體驗的多樣性。在此,凱爾納的觀點接近於一種文化民粹主義的觀點。其理論淵源可以追溯到英國文化研究(即伯明翰學派),該學派強調受眾和消費者的主觀能動性,主張理解受眾和消費者本人從文化文本中生產出來的意義,而不是由批判理論家替受眾和消費者設想文本的意義(尤其是意識形態意義)。因此,凱爾納對麥當勞景觀的分析也是從消費者的主觀方面出發的,他旨在強調不同地方、不同民族、不同性別和不同階級的消費者對麥當勞、對麥當勞化的不同體驗和反應。
凱爾納首先贊同麥當勞化是一個文化帝國主義的過程,也就是說,以一體化的全球市場為基礎,給非西方國家帶來了速度、效率、食品衛生、為顧客服務等現代理念,似乎美國成了價廉物美、家庭聚會和愛國主義的典範。但是,在麥當勞帝國的擴張過程中,它也不斷和非西方文化「雜交」出許多新的文化形式。
這一點是可以想像的。比如,中國的許多年青人把麥當勞餐廳當作了看書、聊天乃至約會的場所,這就不是美國麥當勞快餐店的原來「用法」了。美國的麥當勞快餐店一般店面都很狹小,不鼓勵顧客在店裡面就餐,並且以外賣為主。美國人很少在麥當勞店逗留很長時間。但中國人的飲食文化往往把就餐當作一種社交活動,吃飯要慢慢來,花費一個小時以上是常有的事情。這樣,麥當勞快餐店就只好入鄉隨俗了。
凱爾納認為麥當勞化的地方化過程中顯現了諸多不同的意義、功能和後果,對麥當勞的本土化進行微觀分析有助於我們更全面地了解和把握這個全球消費文化景觀。在我看來,凱爾納的觀點基本上是正確的,但掩蓋著一種傾向:即把本土化和全球化等量齊觀。事實上,麥當勞的種種「本土化」策略,包括提供適合當地消費者口味的食品在內,都只是「策略」而已,萬變不離其宗,各種本土化的結果改變不了麥當勞作為西方文化和現代生活的文化象徵意義。就此而言,凱爾納批判里茨爾把麥當勞化概括為「理性化」是「過於客觀主義了」的觀點,恐怕有些操之過急(shoot too fast)了。盡管麥當勞景觀在文化文本上有許多主觀性和復雜性,但里茨爾用韋伯的「鐵籠子」的比喻來解析麥當勞文化的「本質」,並不是像凱爾納所批判的那樣「不合適」。相反,凱爾納匆匆地把麥當勞歸結為「後現代大眾文化」的做法,倒是顯然不合適的。
凱爾納的分析框架基本上是丹尼爾·貝爾在《資本主義文化矛盾》中採用的框架——盡管他本人並未提及貝爾的大名。貝爾早就指責韋伯的理性化理論失之片面,引入了桑巴特在《奢侈與資本主義》中的觀點,認為享樂主義也是資本主義精神的一個側面。凱爾納同樣認為,韋伯的「社會理性化」不過是指出了麥當勞化的社會經濟根源,而沒有反映麥當勞文化中的享樂主義原則。我以為,貝爾和凱爾納所犯的一個錯誤在於對「理性化」的理解過於狹窄。不錯,韋伯區分了工具合理性和價值合理性(目的合理性),社會的理性化過程就是工具理性化的過程——只問手段、不問目的和最終價值的過程。但是,工具理性既然排斥了對目的的選擇和拷問,那麼「享樂」這樣的目的也沒有理由不成為工具理性服務的對象。眾所周知,康德的理性觀念包括了純粹理性(認知理性)和實踐理性(目的理性),兩者大致相當於韋伯的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的區分。康德主張合乎理性的生活必然期望德行和幸福的統一,因此在康德那裡,追求幸福的目的是合乎理性的。從「理性」到「享樂」,之間不僅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相反在邏輯上有一種順理成章的過渡關系。貝爾和凱爾納把韋伯和桑巴特對立起來,把康德和薩德對立起來,把理性和享樂對立起來,看不到韋伯的「鐵籠說」的深刻含義。通俗地說,理性化就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那麼享樂自然也是一種利益啊!麥當勞的諸多文化衍生物,不過是掩蓋其理性化實質的庸俗華麗外表,更何況,它根本不是像凱爾納分析的那樣由消費者自己創造的,而是麥當勞公司的銷售策略決定的。凱爾納說,麥當勞的雇員會感覺到自己在鐵籠子裡面,而顧客卻不會感覺自己在鐵籠子裡面。我們完全可以把凱爾納對里茨爾的批判顛倒過來,說凱爾納的這種論調是「主觀主義」的。顧客沒有感覺到自己在麥當勞像在鐵籠子裡面,難道就等於麥當勞真的不是韋伯意義上的鐵籠子了么?至少這個推理過程是有疑問的。
總之,在里茨爾和凱爾納之間,我寧可把信任票投給里茨爾。再多想一層,凱爾納把德波的景觀理論加上了一下「後現代主義」的佐料,雖然看起來這道菜更加顏色鮮艷、味道豐富,但其實等於是把批判的胡椒面放在了一大碗甜面醬裡面,辣味兒幾乎消失殆盡。
凱爾納強調麥當勞化不僅僅是現代性的結果,而是體現了現代性和後現代性之間的張力。據說,麥當勞的生產/消費的理性化過程屬於現代性的范疇,而麥當勞廣告宣傳所宣揚的美國價值觀和享樂主義卻包含了後現代的元素。可惜的是,對於「現代性」和「後現代性」這兩個時髦得令人糊塗的詞語,凱爾納卻懶得解釋。他一下子抓住了波德里亞這根救命稻草(關於波德里亞的理論,本書第6章會專門論及),說麥當勞把消費者帶入了一個神話般的「超現實」(波德里亞的重要概念)世界。
凱爾納說的沒錯,消費者在享用麥當勞快餐時實際上獲得了對西方現代性的消費體驗,他們把本土文化傳統和麥當勞帶來的實踐方式結合起來,獲得了一種新的「雜拌兒」似的文化認同。但這種體驗究竟在何種意義上、在多大程度上是「後現代體驗」呢?凱爾納語焉不詳。他又輕描淡寫地把哈維的「後福特主義」拉過來作為注腳。
⑸ 全世界共有多少家麥當勞,多少家KFC
麥當勞和肯德基在全球的競爭態勢和我們在中國體會到的並不相同。二者在全球范圍看並不是一個重量級,麥當勞當仁不讓是老大,目前在世界121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超過30000家店,全球營業額約406.3億美元,而肯德基在世界80個國家和地區擁有連鎖店數僅為11000多家。據美國食品業界研究機構Technomic對2003年全美快餐銷售額和餐廳數量的統計顯示,麥當勞以全美13609家餐廳、銷售額超過221億美元的業績排名榜首;而肯德基則以全美5524家餐廳、銷售額49.36億美元排名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