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泰國資訊 » 泰國的多元文化有哪些

泰國的多元文化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3-07-05 05:44:50

① 中泰文化交流的方方面面有哪些

據專家考證,中泰兩國間的文化聯系可以上溯到青銅器——鐵器時代。發源於中國雲南的湄公河沿岸,不光發現有新石器時代的岩畫、各種新石器工具和陶器,而且還發現了許多來自中國雲南的青銅器。比如在泰國北部的清邁、清萊,甚至在泰國中、南部的一些地區就曾發現有銅鼓。日本學者杉木直冶郎認為,中世紀時在雲南廣泛使用的貝幣,產自南海,是從泰國傳人的。這種青銅文化自北向南和貝幣文化從南向北的相互傳播,說明中泰兩國自古就有了陸上交通。後來,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開辟,原來交通艱難.沿途政治情況復雜的中泰陸上通道便逐漸失去了作用。

泰國文化,除了自身的文化之外,主要是從印度的佛教文化與婆羅門文化和中國文化中吸取了營養。印度文化對泰國人的宗教信仰影響很大,而中國文化傳播並影響泰國的,除了衣、食、住、行,更表現在於支歷法、語言文字、建築藝術乃至醫葯、文學、戲曲等各個方面。

干支紀年法傳入素可泰泰國開始用泰文記載歷史,是在素可泰王坤臘馬甘亨(Khum Rama Kham Heng)時代。公元1282年,素可泰王創造了古泰文,從公元1292年至公元1518年間所發現的20塊素可泰碑銘來看,其中有7塊是用中國的干支紀年和紀日的。這是素可泰王朝吸取中國紀年紀日歷法的歷史見證。泰文和歷法的出現,標志著泰國文化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素可泰人善於吸取外來文化,曾經使用5種方法(大歷、小歷、佛歷、十、生肖、千支)紀年,使用3種方法(陰歷白分黑分紀日法、七曜星期周、干支)紀日。素可泰人把干支紀年和干支紀日明確註明是泰式或泰日。所謂「泰式」或「泰日」,是指泰族人按自己的方式來稱呼日子。碑銘上,同時還把十二生肖紀年和七曜(yào、月和火、水、木。金、土五星合稱七曜舊時分別用來稱一個星期的七天,日曜日是星期天,月曜日是星期一,其餘依次類推)星期周註明吉蔑式或吉蔑年、日,與泰式干支紀年、紀日相對應。據學者考證,泰國人使用的干支紀年、紀日法,是從中國傳人的,它與和泰國毗鄰的中國廣西壯侗語族和雲南西雙版納傣(dǎi)族使用的干支紀年、紀日法完全相同。據研究,素可泰人、蘭那泰國的泰人,以及中國西雙版納的傣族人,都借用古漢語詞來稱呼干支。在十大乾和十二地支的22個讀音中,子寅(yín)卯辰巳(sì)未申戊(Wù)亥甲己庚(gēng)癸(guì)等13個字的讀音顯然來自古漢語。另外9個字的讀音也與古漢語有關系。專家由此推斷,西江(珠江幹流,在廣東省西部)流域和雲南一帶的壯侗語族先民,由於生產和生活的需要。很早就接受了漢族的干支歷法;後來,他們陸續遷徙到近代所分布的區域,當然也帶走了干支紀年、紀日的傳統歷法。至於14世紀素可泰石碑中稱干支為泰族人的傳統歷法,那是因為中國的干支紀年、紀日法早已完全地融會在泰人的生產實踐和日常生活之中。

語言文字中泰兩個民族頻繁接觸的結果,出現了作為交際手段的語言的相互假借現象。從古泰文碑文可知,泰族的文字創立於13世紀的素可泰王朝時期,距今已有700年的歷史。當時,統一了的王朝擁有一套復雜的行政機構,迫切需要文字來溝通這些機構。此前,原來泰人聚居區的那些首領,只是仿效鄰近文明民族的文字即孟文、吉蔑文、梵文和巴利文在石上刻字,用以記述他們的功績、重大歷史事件、民族習俗和片斷的經文。坤臘馬甘亨王召集了一批文人,沿用孟·吉蔑的文明模式,在廣泛收集和整理國內各民族語言文字的基礎上,創造出了古泰文。古泰文的字形與古吉蔑文十分相近,但與後來經過改革的泰文差別卻很大,以致今天懂得現行泰文的人也難以釋讀。

隨著中泰之間友好交往的日益頻繁,泰人便吸收中國語言中的詞彙來豐富泰國的語文。明清之際,閩粵籍移民大批遷徙泰國,很自然地也就帶去了閩粵的各種方言。於是廣東人的客家話、潮州人的潮州話。海南人的海南話,便都成了泰語中的日常用語。如泰人稱「牌」為「『」,屬海南音;稱「字型大小」為「yìhào。」,稱「稅」為「sui」,屬潮州音;稱「雞」為「kai「銀」為「gbgun」、「金」為「kham」、「仔」為「chy」,發音與廣東方言相同。其他如「行」(hang)、「茶」(cha)、「瓜」(gua)、「倉」(cang)等字的發音,與漢語普通話的發音相近。數詞三、四、六、七、八、九、十的發音,都與中國語音相仿;二、五的讀音也與中國語有關。泰語把「二」瀆成「爽」,源於廣東話「雙」,至於「五」,泰語瀆成「蝦」,與廣東音「五」也頗相似。此外,泰語中還雜有大量源於中國音的詞彙,例如把「太陽」說成「日」,把「墨水」說成「藍墨」等。一些名詞如貓、馬、男、帝、匠、路、聲、腳、官、母、伯、鐵、炭、葯、桌、象牙、婦人,人稱代詞如我、你、他,動詞如拭、斬、憎、拾、剝、指、拓、住、請、送、分、醒,形容詞溫、鮮、少、公、平、白、熟、悶、幼等的發音,也都與漢語相同或相似。更有趣的是,泰國人乾脆借用潮州話「叔」的原音來尊稱僑居泰國的「唐人」。泰語中大量漢語詞彙的出現,構成了中泰兩個民族問思想交流的紐帶。

泰語中雜有這么多漢語詞彙,是有其歷史原因的。早在元人周致中的《異域志》中,就已提到中國文字備受泰國舉國上下重視的情形。為了學習漢語,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泰國就派出留學生人中國的國子監學習。清人謝清高18歲時就隨外商海舶出洋,游歷了許多國家,並習其語言,記其島嶼、城寨、風俗和物產等。謝清高航海14年返國,後雙目失明,流寓澳門,其同鄉楊炳南依據他的口述,錄成《海錄》一書。書中也談到了他在阿瑜陀耶所見到的景象:「土人多力農,商賈多中國人。頗知尊中國文字,聞客有能作詩文者,國王多羅致(延聘、搜羅)之,而供其飲食。」

由於中泰朝貢貿易的日益發展,中國對暹羅語文的學習也提到日程上來了。為了培養翻譯人才,明朝廷在南京設四夷館,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暹羅遣使來貢,當時四夷館內尚無人懂暹羅文,於是閣臣徐溥建議,由廣東布政司訪取諳(ān,熟悉)通暹羅文字者赴京備用。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暹羅又來朝貢。四夷館內仍無人翻譯暹文,閣臣梁儲便建議選留暹羅來使一二人為四夷館教習。教習來館先學漢語,然後教授暹語。學生學習期滿後,教習回國。公元1577年,明延聘通事握文源和暹羅使者握悶辣、握文鐵、握文貼來京教授暹文,並介紹暹羅的風土物產等國情。第二年,政治家張居正建議在四夷館內增設暹羅館,招收馬應坤等學員12名,向握文源等學習暹文。《暹羅館譯語》是當時暹語教學的教材,它是中暹師生心血的結晶,也是中國最早的一部暹(泰)漢對照詞典。暹羅館建立後,培養了大批暹語翻譯人才,其中有人還被派去暹羅宮廷工作。

廣布於泰國的中國建築藝術公元1767年,緬甸軍隊攻陷暹羅都城,歷時417年的阿瑜陀耶王朝遂告滅亡。這時,暹羅各地的封建軍閥乘機擁兵割據,國內一片混亂。在這民族存亡的關鍵時刻,華裔鄭信起兵抗緬,開展復國斗爭。憑著他的崇高威望和傑出才能,很快便取得了勝利,公元1771年,鄭信登基為暹羅王,建立吞武里王朝。

在得到清政府的承認後,公元1781年(清乾隆46年),鄭信親擬國書,向清廷要求「換取建築材料,以備興造王宮之用」。在鄭信執政的15年中,他實行對華僑的優惠政策,並公開招徐華人移居暹羅。許多閩粵移民就是在這個時期遷入暹羅的。曼谷王朝建立後,又有大批華人移居暹羅,並且形成了移民暹羅的一次高潮。中國的建築藝術也隨之傳人暹羅。

據史書記載,曼谷王朝皇帝拉馬一世的皇宮和城牆,都是由中國工匠負責建造的。圍繞皇宮的是龍城,龍城之外還有城圍,其所仿效的就是北京的內城和外城建築。值得注意的是拉馬一世所建的「庵瑪遴威尼彩」宮殿,採用的是泰國佛寺式樣,而所有建材中的石料,又多是來自中國。宮殿周圍有牆,共有四個宮門,門口各安置一對比人還高大的、由中國工匠雕刻而成的大石獅;門頂還鑲嵌了潮州工匠用碎瓷片嵌成的龍飛鳳舞瓷花案。與宮城同時建造的,還有位於湄南河畔柴珍的越坡佛寺和佛寺西面的一座佛足跡寶殿。這兩處建築也是潮州工匠的傑作,如今,雖然經歷了200多年的風風雨雨,佛寺和寶殿的建築與裝飾,依然光彩照人,輝煌如初。

受中國建築藝術影響最大的應是泰國大城府挽巴茵御苑。挽巴茵原是一個小島,位於故都阿瑜陀耶城和首都曼谷之間。早在阿瑜陀耶王朝時,它便已是皇家御苑,後來一度荒置達80年之久。拉馬四世巡視大城後,特諭令將大城建成水中行宮,以紀念阿瑜陀耶王朝拍昭巴塞通皇帝。到拉馬五世時,行宮擴建,特從中國聘請精於建築藝術的工匠,完全按照中國宮殿式樣進行建造。御苑內的主體建築是一座紅牆綠瓦的中國式皇宮,屋脊上鑲嵌有丹鳳朝陽和雙龍戲珠以襯托琉璃瓦飛檐。宮門口建有一塊雕刻著鳳翔龍舞的大照壁。宮內的門窗、屏風、圓柱、畫棟都顯示出中國建築的風貌。天明殿正殿內的廳室,懸掛著中國歷代名家書寫的中文木刻楹聯,幾案上置有中國名貴古瓷,牆上掛著蒙固王和朱拉隆功大帝頭戴翎毛帽、身穿中國皇帝「龍袍」的巨幅畫像。泰國皇帝親筆臨摹的中國字也保存在那裡。

曼谷幾所大型佛寺的建築,也或多或少受到中國建築的影響。以拉馬五世朱拉隆功1899年建造的雲石寺為例,其建築材料採用的是義大利大理石,而屋頂卻與中國的佛寺建築相類似。他真河出口處的重要口岸龍仔厝(lóng zǎicuò),原是華僑最初定居的城鎮,早在阿瑜陀耶王朝時,就建造了一座越艾宗巴塞古剎。這是一座中泰建築藝術合壁的寺廟,以門窗雕刻精美、工藝超絕而聞名於整個泰國。

在泰國,人們還可以看到許多與建築藝術有關的中國石雕藝術品。一般認為,這些石雕品是泰國皇室從中國定購的,主要用於王宮和寺院的點綴。據記載,從拉馬一世起,許多來自中國寧波的頗有價值的物品中,就有石獅和石雕人像。中國輸入泰國的石雕品雕刻得十分精細,尤其是雕像的面部、服飾和姿態,細致人微,一絲不苟。這些石雕藝術品形象地顯示了當時的社會和文化狀況,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石雕人像的高度為普通人的兩倍,與中國帝王將相陵墓前所設置的雕像相一致。庵瑪威尼彩王宮大廳中間的武將像,身穿鎧(hǎi)甲,手執兵器,形象威猛,便屬此類。吞武里越阿濃蘭佛寺中,列有常可在中國佛寺中看到的十八羅漢石像。越阿侖寺有素通瑪諾拉故事中半人半鳥的金娜麗石像,身著泰國傳統服裝,留著泰國發式,但其面部卻是中國美女容貌。這種藝術品顯然出自中國工匠之手。拉馬三世統治末期,中國大帆船從遠航貿易中退出,標志著中國石雕藝術品出口泰國的終止。

醫葯古代,隨著華人的不斷涌人,中醫中葯也逐漸傳人了暹羅。早在阿瑜陀耶城創立之初,遷居於此地的華人就開始出售中國的葯材葯品了。當時,阿瑜陀耶城最受人尊敬的醫師來自中國,國王的御醫也是中國人。泰國民間稱中醫師為「摩精」,稱泰國醫生為「摩耶泰」,兩國醫師在行醫中取長補短。例如在泰國醫生使用的葯物中,中葯佔30%;同時,他們也採用中醫望、聞、問、切(qiè,切脈、診脈)的診斷方法。而中國醫師同樣採用泰醫的草葯,以豐富草葯的品種。為了適應中醫治療的需要,泰國葯材業蓬勃興起。來自廣東汀(tīng)海縣東里鄉的李松青,是「第一個代客煎葯贈醫施診」的華僑。他在曼谷創辦了李天順堂葯材店,生意興隆。其後代繼承他的事業,成了頗有名氣的「葯業世家」。

中國醫葯界人士推斷,中醫使用泰國葯物已有500年以上的歷史。在兩國長時間的朝貢貿易中,許許多多的泰國貨物運進了中國,其中,除了香料之外,還有不少東西是當做葯物加以使用的。例如降真香(即降香),它有理氣、止血、行(疏通)瘀(yū,血液不流通)、鎮痛的作用;胡椒(jiāo)有溫中(溫暖脾胃)。下氣、祛(qú,祛除)痰、解毒的功效;玳瑁(dàimào,爬行動物,形狀像電,甲殼是黃褐色)可以散熱、解毒、鎮驚;乳香可以活血、祛疾、鎮痛;檳榔(binlāng)可以殺蟲、破(破散)積(留滯)、下氣、行水;龍涎(xián)香可以行氣止血、散結止痛、利尿通淋;大楓子則可醫治大風症(即麻風病)和皮膚病。中國明代傑出醫學家李時珍(公元1518~1593年),不但重視臨床實踐,也十分重視葯物的研究,經過27年的艱苦勞動,終於著成《本草綱目》一書。該書收載葯物1892種,其中就有出自暹羅、爪哇(古國名)的烏爹泥和蘇木。中國的針灸(jiǔ)術也流行於泰國,從事這種醫業的絕大多數是華僑和華裔中的醫務工作者。

文學、戲曲從18世紀末葉起,中暹兩國經濟文化往來頻繁,每年從上海、寧波、廈門、潮州等地開往泰國的商船多達50艘,隨船到泰國經商的華人每年達數千人。在海上旅途中,華商們常以閱讀和談論《三國演義》來消磨時光。後來,三國故事也逐漸為泰國人所熟悉,所喜愛。公元1802年,遵照拉馬一世的指示,在精通暹中兩國文字的本隆大臣主持下,《三國演義》被譯成了泰文(泰文音《薩姆柯克》,意即《三國》)。泰文本《三國》譯筆流暢,行文優美,用語通俗,形象生動逼真,因而自成一種文體,即「三國文體」,在泰國文學史上頗有地位。小說經廣泛傳抄,成為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作品。從拉馬二世起,又先後有幾十部中國古典小說被譯成了泰文。如《西漢通俗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金瓶梅》、《聊齋志異》、《東周列國志》、《東漢通俗演義》、《封神演義》、《西晉》、《東晉》、《大宋中興通俗演義》。《隋唐演義》、《五代史評話》、《五虎平西前傳》、《說岳全傳》、《薛仁貴征東》、《英烈傳》、《大紅袍》、《小紅袍》、《包龍公案》、《清史演義》、《元史演義》、《武則天外傳》等。

早期,泰國尚無泰文印刷機。被譯為泰文的中國古典小說,多以手抄本流傳,未能印刷出版。公元1865年,西人在泰國創辦冒叻萊(叻:lè)印刷公司,才第一次印刷《三國演義》95部,在上層社會傳看。直到拉馬六世(公元1910~1915年在位)時,泰文報紙、雜志大量發行,中國古典小說的譯文才被各種報刊競相登載而流傳於整個泰國社會。

《三國演義》的廣泛流傳,給予了泰國文學以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泰國詩人順吞蒲(公元1786~1855年)創作的長詩《帕阿派瑪尼》約10萬行,其主人公是個吹笛能手,雖是平民百姓,卻以其精湛的藝術感染力最終制服了敵人。詩人大量採用了《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描寫手法,如水戰一節,尤其是叻威娘施計火燒帕阿派瑪尼船隻和帕阿派瑪尼攻打新城兩段,與《三國演義》中孔明和周瑜設計火燒赤壁的情節極其相似。詩中還有這樣一段:「請來醫生治傷痛,毒汁祛除用刀刮,止住傷痛用葯敷,粘合傷口用針縫」,這與《三國演義》中「關雲長刮骨療毒」的故事如出一轍。除了文筆和內容,「三國文體」還表現在修辭方面,無論在泰國文學作品中,還是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引用中國古典小說中某些成語的痕跡,例如「良葯苦口」、「忠言逆耳」、「吉人天相」、「火冒三丈」、「有眼無珠」、「百聞不如一見」等。

中國古典小說情節生動、人物鮮活、故事引人人勝。許多泰國作家於是便將其中的某些精彩內容編成舞劇或歌劇上演。舞劇始於拉馬三世時代,是不用面具的泰國古典劇,分為宮內、宮外和民間三種。其中民間戲劇是舞劇中最早流行的形式,在泰南稱為瑪洛拉戲,由男演員表演,有對白、歌唱和舞蹈。泰國作家帕耶瑪吉特叻塞和功帕叻差波窩維才都編過不少舞劇,除了取材於《三國演義》的一些故事外,有的還取材於《封神演義》、《說岳全傳》和《新編五代史評話》等。

早在明代,中國福建一帶的地方戲種就有很多,其表演也各具特色。藝人們常組織戲班越洋赴暹羅演出,受到當地居民和華僑的熱烈歡迎。演出的劇目豐富多彩,有喜劇。悲劇,還有木偶劇。婉轉的唱腔、動聽的音樂伴奏、優美的舞台動作,給觀眾留下了極好的印象。公元1602年,隨荷蘭航船抵達泰國西南部港口城市北大年的英國人史密斯,曾目睹了由富商出錢請來的中國戲班在當地一個慶典上演出的情景:戲班「在街頭建台,給公眾表演古裝劇……(演員)行頭上的刺綉十分華麗,歌唱響遏(è,阻止)行雲……

② 泰國的資料

泰國(The Kingdom of Thailand)

泰國(TheKingdomofThailand)
位於亞洲中南半島中部。東與柬埔寨毗連,東北與寮國交界,西北與緬甸為鄰,南與馬來西亞接壤。國土面積513115平方公里,人口6040多萬。泰國95%的居民信奉佛教,全國的寺廟有3萬多座,被稱為「千佛之國」、「黃袍佛國」,在世界上享有「充滿佛教神秘色彩的旅遊之國」的勝譽。

泰國是一個具有熱帶綺麗風光的國家,年平均氣溫在24-30度之間。全年分三季:3月-5月為熱季;6月-10月為雨季;11月至翌年2月為涼季。涼季和熱季很少下雨,也叫旱季。每年4月氣溫最高,一般在33-38度鋒滑之間。全年雨水充沛,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由於地理位置和海洋氣候的影響,南北各地氣溫和降水量差異較大。

泰國特產有:稻米、天然橡膠、錫、柚木。泰國是世界著名的稻米出口國之一,「暹羅米」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泰國是水果之鄉,榴槤是泰國特產,被稱為「果中之王」。泰國盛產紅、藍寶石和綠松石等。此外,泰國還是亞洲大象最多的國家,有「大象王國」之稱。

曼谷
曼谷是泰國的首都,地處湄南河入曼谷灣的河口平原北岸,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東南亞第二大城市,也是全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泰國人稱它為「軍貼」,意思是「天使之城」。面積1565.2平方公里,人口約600萬。曼谷氣候十分炎熱,年平均氣溫大約在28度左右。

大王宮
曼谷王朝的王宮,又稱「故宮」,曼谷王朝一至八世國王均居住於此。王宮在首都曼谷,緊靠湄南河,建於1782年,後幾度擴建。由阿瑪林宮、查基宮、律實宮、寶隆皮曼宮和玉佛寺建築群組成。建築以白色基調為主,風格為暹羅式。
白色宮牆高5米,總長1900米。阿瑪林宮現仍是國王舉行各種儀式和慶典的場所,查基宮是國王接受駐泰使節遞交國書的地方,寶隆皮曼宮是招待外國元首的賓館。

玉佛寺
泰國最著名的佛寺。又稱「護國寺」。位於首都曼谷大王宮東北角。整個佛寺裝飾金碧輝煌,大雄寶殿內供奉的翡翠玉佛(釋迦牟尼)是泰國最重要、最有價值的國寶。

四面佛
位於愛侶灣凱悅大酒店的路角上,人稱「有求必應」佛,該佛有四尊佛面,是香火最旺的佛像之一。

毒蛇研究所
位於拍喃四路朱拉醫院西側,是泰國紅十字會的研究所及世界上兩個最早的毒蛇研究中心之一,收集有數以千計的各種活毒蛇,可供研究及參觀。

鄭王廟
位於湄南河之西岸,與卧佛寺隔岸相望,它曾被定為鄭昭王(其父是華人)的御用寺院。位於正中的「拍攀」大塔,高79米,是最富吸引力的建築物。在晨曦之際,陽光照射下寶塔的頂端發出萬丈光芒,故又被稱為黎明寺。

鱷魚湖
泰國著名的動物園,世界最大的鱷魚養殖、研究基地。位於曼谷南25公里的北欖府。鱷魚大王、華裔巨富楊海泉初創於1955年,後利用養殖場內多沼澤的特點,在1966年將其擴建成集養殖、加工、旅遊為一體的動物園。湖內養殖著鹹水、淡水及雜交鱷數萬條。這里出售真正的鱷魚皮革製品。

水上市場
水上市場是當地重要的商業中心,每天早上8點到11點,來自各方的木舟,載滿熱帶水果、蔬菜及其他物產,聚集在水上市場做生意,笑聲雜語,一片水鄉風光,具有淳樸的農雀基帆家情調。

芭堤雅
世界著名的游樂區,頃雹有「東方夏威夷」之稱。位於曼谷以東154公里處。原為一小漁村,1961年100餘名美軍來此度假後聲名鵲起。海灘長十多公里,四季繁花似錦,椰影婆娑。水上活動有滑水、沖浪、游泳、滑翔降落傘等,還可乘玻璃鋼底透明遊艇欣賞海底的珊瑚景色及五顏六色的熱帶魚。夜晚還可欣賞聞名世界的人妖表演。

珊瑚島
距離芭堤雅9公里,島的四周有許多沙灘,沙白細綿,水清見底,海底又有許多珊瑚和熱帶魚,故稱珊瑚島,是休閑、海浴、游泳、潛水和其他海上活動的好去處。

小人國
是一座微縮主題公園。這里展出了100多座小型建築物,與實物的比例為1:25,其中包括泰國古代和現代各種有代表性的名勝,讓人們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對泰國的名勝古跡、歷史文化、民族風情有所了解;此外,還有世界上一些著名建築和自然奇觀的縮影。

是拉差龍虎園
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養虎園地,養有各種虎60多隻,鱷魚3萬多條以及許多奇禽異獸。遊客可在鱷魚餐廳里享受獨具特色的美食和健身益體的鱷魚大餐。

東芭樂園
位於芭堤雅東南處。該處依山傍海,椰林環抱,百花吐艷,景色優美。園內有一大型表演場,可以觀看泰國傳統風俗歌舞表演及大象表演。遊客在這里還可以看到靈猴摘椰的有趣情景。

「人妖表演」
是由一種經過變性手術和艱苦訓練而具有柔媚婦女形象的男性演員表演的節目,在泰國各主要城市都可以看到,但在芭堤雅最為著名,現已成為泰國旅遊業中獨特的項目。芭堤雅有3座人妖劇場,每晚上演2場,主要節目有西方的古典歌劇、熱烈的中國戲劇,也有迷人的泰國舞蹈、奔放的「牛仔」歌舞,還有詼諧的小品劇,豐富多彩,觀者如潮。演出結束後,觀眾還可以與人妖合影留念。

普吉島
普吉島是泰國南部的世外桃源,也是泰國最大的海島,環島是安達曼海的溫暖海水,美麗的海灘、奇形怪狀的小島、鍾乳石洞、天然洞窟等自然景觀,再加上沿岸海水清澈湛藍,海底世界美不勝收,這些天然條件林林總總加起來,把普吉島稱為「熱帶天堂」一點也不為過。自從連接普吉島和泰國內陸間的橋梁開放之後,觀光業更於1970年開始興起,在短暫的時間內,普吉島便憑著傲人的天然資源,發展為亞洲最著名的觀光重點之一。
普吉島的明媚風光吸引了許多國際旅客的青睞,如果您喜歡參觀充滿原始情趣的森林,考帕泰奧國家公園(KhaoPhraThaeoNationalPark)是個很不錯的選擇。位於最南端的神仙半島則是欣賞落日的絕佳地點。
其它值得一提的還有普吉水族館、珍珠養殖場、泰國村和蘭花園、以及女戰士紀念碑等景點。
當然島上的高爾夫球場,不但風光如畫,還具有職業水準的球場環境,讓世界的高爾夫玩家樂不思蜀。
已於1981年成為國家海洋公園的攀牙灣,知名度更是屬一屬二,其中40多個島嶼,包括數不清的石灰岩所堆積而成的鍾乳石、石筍美景,形狀千奇百怪、更具特色。

幻多奇
這是一個獨一無二、具有泰國文化構思的游樂夜城。在曼谷野生世界經營管理者的想像與創造下,它成為普吉島遊客必游的文化游樂夜城。在泰國豐富的文化啟發下,幻多奇不僅展現泰國嫵媚迷人的風光,而且也引進了現代尖端高科技如激光、電動塑像、煙火、音樂瀑布和圖像投影等高水平娛樂項目,使其融入奇異的傳統文化之中,結合而成一個激勵人心的游樂城,為遊客提供典型的泰國文化全貌和最具現代化的娛樂享受。普吉幻多奇是以尖端高科技表演和多姿多彩的娛樂節目為特色,是充滿精彩吸引力的游樂園。

大城
大城在泰文中被稱為阿尤他亞,它的地理位置在湄南河東岸,現在是泰國內地的商業中心。大城位於湄南河、洛汶里河、巴灑河三條河流交匯處的一座小平原上,距離海洋不遠,而且四周環繞著肥沃的稻田,是非常理想的行政和交通中心,因此公元1350年時由拉瑪迪波里一世正式建立為國都。
在17世紀全盛時期,它甚至控制了整個中央平原和南方,遠東地區甚至世界各地的船隻都溯湄南河而上,到此進行貿易。當時人口超過100萬,其中包括印度人、中國人、日本人和歐洲各國人,可說是盛況空前,民生富裕。
由於大城的33位統治者吸收了柬埔寨天授神權的觀念,揉合了婆羅門教的儀式,因此興建了許多壯麗美觀的宮殿和雄偉萬千的佛寺。如今觀光客可以見到的大部分遺跡,就是建於此城市興起時的前150年內。現在大城已被列入聯合國十大古跡保護區。大城像一個精湛的雕刻博物館,當地的寺廟、皇宮及佛像的鏤刻,無不表現為庄嚴典雅的作品。大城輝煌階段的藝術品,可說是經典名作。由於當時的繁榮景象,大城被當時許多文獻記載喻為人間的天堂。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39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579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60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51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10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60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791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410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33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