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王室如何改革
A. 泰國王室為啥不會垮台其開國皇帝是個中國人,你看他做了些什麼
聲明:本文素材來自《曼谷王朝》一書,作者原創,獨家首發,轉載必究,拒絕偽史,保證不涉時政。 1932年,也就是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的第二年,泰國國王拉瑪七世感受到了來自列強的威脅,他毅然決定,主動廢棄君主專制,改行君主立憲制。各位要知道,早在19世紀末,我們的一批資產階級改良派,如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就主張實行君主立憲制,並為此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維新變法運動。 但結果怎樣?慈禧這老妖婆一聲怒吼,戊戌六君子血灑菜市口。所以,與慈禧相比,這拉瑪七世是不是開明很多?當然,泰國的君主立憲制與英國的還不太一樣,他們的國王依然擁有很大的實權,類似於二戰時期的日本天皇,或者德國的皇帝。但不管怎麼說,拉瑪七世的這一壯士斷腕之舉,讓曼谷王朝獲得了百姓的熱烈擁護,也使泰國走上了現代化的道路。 另外,據史料記載,其繼位者拉瑪八世乾的也不錯,他帶領泰國成為了二戰時期的戰勝國。拉瑪九世就更棒了,他使泰國成為了亞洲四小虎之一,自己也因此被尊稱為普密蓬大帝。所以,泰國王室為啥不會垮台?原因之一就是,其曼谷王朝的數位國王都很賢明,乾的也都不錯,使得泰國國泰民安,海晏河清。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也很重要,那就是,其開國皇帝是個中國人,你看他做了些什麼?公元1769年,趁著阿瑜陀耶王朝軟弱無力之際,緬甸人突然入侵泰國,華人後裔鄭信變賣家產,組建了一支軍隊,趕跑了入侵者,順便也推翻了阿瑜陀耶王朝,建立了吞武里王朝。 但鄭信本身人品也不好,貪圖享樂,任用宵小。於是,他的妹夫鄭華(當時已改名叫昭披耶·卻克里)便舉兵反叛,殺了鄭信,建立了曼谷王朝,他則自封為拉瑪一世。接下來的一步就很關鍵了。鄭華給當時的清朝皇帝寫了一封信,說自己生是中國人,死是中國的死人。如今,他帶領曼谷王朝所有臣民,向大清皇帝宣誓效忠,並希望皇帝賜下恩典,允許曼谷王朝做大清朝的藩屬國。 另外,他還請求大清皇帝承認和冊封他這個國王,並宣布,以後曼谷王朝的所有國王,都需要得到大清的冊封和承認,否則無效!拉瑪一世態度十分謙卑,語言也相當恭敬,大清皇帝看後龍心大悅,便全部答應了他的要求,並讓他放心,大清,會永遠做曼谷王朝的保護國!各位,這個中國人,即鄭華,跑到泰國,創立一王朝,即曼谷王朝,延續到現在,這話沒錯吧?而他對外與中國交好,對內則保境安民,所以使得泰國越來越強大,曼谷王朝也就綿延不絕了。
B. 泰國軍方為何不直接掌管泰國,反而選擇君主立憲制
這是因為泰國軍方的勢力不管有多強大,他們還是要受泰國王室的管轄,並且和軍方對峙的另一強大力量民主政府也不會同意泰國軍方一人獨大,所以說在兩者無法求全的時候,只能選擇君主立憲制。
在人民心中軍人干政自然是不符合他們心中的民主思想,所以說泰國在國際社會上展開的工作也碰了很多的壁,尤其是經濟上面的合作。經濟不能發展,民族就不能富強,所以說民主政府憤怒就越來越大。所以就算是軍方想要直接掌管泰國權證,那麼民主政府也是萬萬不會同意的。
C. 泰國王室為什麼會歷經那麼多年發生重大改革
泰國王室為什麼會歷經那麼多年發生重大改革?因為隨著時間的遞進,都會發生變化的。不論是哪個國家,隨著時間的變化都會發生重大改革的。
泰國一直把中國當作祖先,中國歷史上的君子立憲劇曾經是最輝煌的,其實我覺得泰國是非常幸運的一個國家,他可讓自己的國家在溫和的環境下自然地成長,不像我們中國,槍打出頭鳥,我們的中國曾經成為很多國家掠奪的基地……
其實泰國已經很好了,無論是王位繼承製還是選舉制度,只要能讓老百姓過上幸福安康的日子,什麼制度我覺得無所謂。社會都是向前發展的,歷經多年之後都會發生重大改革的,不是嗎?
D. 泰國的國王有多少實權和財富
對時政有關注的小夥伴,一定知道泰國使館君主立憲制國家。這意味著包括國王在內的所有成員是不得干涉政治的,可是泰國真的是這樣么?答案是否認的,泰國的國王掌控著泰國的政權和兵權,並且大致財富佔全國GDP的十分之一。
也由於泰國王室的長久職權,他們擁有的財富也在眾多他國王室中排名數一數二。在近幾年的調查中,可以發現,泰國王室的資產大約佔到泰國GDP的百分之10-12%,大約幾百億美元,真的是富可敵國。因此可見,泰國國王就是泰國權力和財富的象徵,泰國的總理只是類似大管家的角色罷了。
E. 泰國可否廢除君主制
泰國目前的政體制度是君主立憲制,也就是國王是名義上的國家元首,但是不管事兒,國家大事兒由總理及其政府做主。
曾經,在二零零八年,就有一位澳大利亞人以身試法,在自己的書中寫到了關於泰國王室的一些不為人知的事,被告發後被判處三年的牢獄。
不過因為他不是泰國人,澳大利亞內部出庭調和的關系,只讓他待了一個月便放他走了。
F. 你知道泰國軍隊聽誰指揮嗎
你知道泰國軍隊聽誰指揮嗎?
泰國是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國家,這個國家依然有一個封建君主的存在,同時又有民主議會制度,政府的組成方式是內閣制。但泰國與其他君主立憲制國家不同的地方在於,泰國國王擁有絕對的權力,是國家軍隊的統帥,也是政府的首腦,擁有行政權力。也就是說,從表面上看,泰國政府應該跟日本、英國這些老牌內閣制國家的運作方式沒什麼區別,但是,泰國的這種運作方式與英國日本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因為,無論是日本還是英國的國王都是虛權,泰國的國王擁有實權,這也使得泰國的國王跟英國或日本這幾個國家的國王不一樣。
當然,由於太王的地位和權力太大,也使得泰國政府很多時候與王室有所矛盾,畢竟這屬於兩個完全不同的利益集團,當泰國王室認為其政府已經傷害到自身或民眾利益時,就會在幕後操縱軍隊將政府給推翻,從1932年至今,泰國已經先後發生軍事政變達19次之多,而泰國軍方發動政變,某種程度上是得到泰國國王的支持,是對泰國內閣政府施政不力引起社會矛盾的一種強力回應,很顯然,泰國的武裝力量一直就是其國王所掌控的。
G. 國王屹立不倒,改寫泰國歷史的六次政變!
泰國的君主制是非常奇怪的,它不像日本,還有英國等這些君主立憲的國家。泰國的軍隊是由國王來掌控的,也是國家實際最高領導人,而泰國選舉選出來的總理也只是負責國家的行政建設,還有發展,對於軍隊是完全沒有指揮權的。所以在泰國 歷史 上,只要王室以及政府有嚴重的矛盾時,軍隊是有能力發動政變的,推翻民選總理輕而易舉。這些年來泰國總理換了20多任,內閣也換了50多次,泰國頻頻的發生政變,政府的權威大受打擊,國家的法律受到嚴重影響。但是泰王卻穩如泰山。
泰國第一次的政變發生在1932年,這一場政變是西方政治思想長期影響的結果,也是這一次的政變結束了泰國600多年的君主制統治。爆發點是源於1929年到1932年這4年裡,世界經濟危機爆發,當時的泰國深受經濟危機的影響,生產萎縮國庫也被掏空,所以國王不得不對軍隊實施裁員減薪,從而導致階級矛盾以及不同政治集團的問題尖銳化。於是當時的泰國人民黨,帶著軍隊發動政變,佔領了王宮,還控制住了曼谷各個首都的重要地點,進行的當天就成立軍政府,三天之後,當時的國王拉瑪西施在曼谷簽署了人民黨擬的臨時憲法,因此1932年的立憲革命也從此結束。素可泰王朝以來,600多年的君主制統治被廢止,這一次政變削弱了王室貴族壟斷政權的觀念,也把國王的權利置於憲法的限制之下,一批受西方教育的新人從此登上了政治舞台,注意這是泰國政治 歷史 發展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轉變,因為憲法的主要總綱是國家最高之權利,是為人民所有,國王是國家最高領導,人民議會有權制定一切法律,經國王搬行後即生效力。
第二次的政變發生在1944年,當時的總理認為泰國的政治應該走向更民主化才對,而不能只是由軍人進行干政,所以他修改泰國的憲法,提議由人民普選來成立立法機構中的成員,而到了1947年這期間,政府始終都是由文人執政,一直到拉瑪八世事件的發生,使得政府受到軍方的強烈譴責,還有反對勢力的強力政治壓力打壓,使當時的總理不堪重負,決定下台。總理離開泰國之後的文人政府其實也有再次推選出新的總理,但這徹底的激怒了軍人集團,因此軍方就發動了1947年的政變,這次泰國便進入了軍方統治,一直持續到1973年
而到了第三次1976年的政變,有換來泰國短暫的民主。當時數10萬的曼谷學生以及民眾集合在泰國民主紀念碑前要求政府釋放,當時因為發放提倡制定新憲法的傳單而被捕的學生以及教授,結果軍方採取高度鎮壓之後,卻因內部的領袖不和分裂,也因此國王普密蓬見事態嚴重決定介入調停,軍政府領袖辭職,而當時的總理也下台逃亡美國,後來大家將這一次的行動歸功於權泰學生中心以及其對民主自由的堅持,並且稱其為1973年泰國學生運動。然而三年之後在1973年因學生運動而被驅逐出境的前總理,返回泰國,引發了學生大規模的示威抗議,學生農民還有勞工都參與了抗爭,要求政府去驅逐前總理,並且要求在10天內就回復群眾的訴求,可不久有2名張貼反前總理海報的民眾卻遭到警方的射殺,這引發了群眾的憤怒。學生們在泰國國立法政大學校園發起了另外一場大規模的抗議活動,該射殺事件凸顯政府漠視以及專制的態度,可當時的警衛以及軍隊卻合作封鎖校門,再次以高強度的手段來攻擊這一大學學生,死傷非常慘重。
第4次的政變發生在2006年和今天的泰國政治是有很大的關聯性的,因為當時的總理雖然受到民眾的支持,卻因為腐敗而被軍方推翻。軍方在接管政權之後不久便又重歸了文人政治,但從此便時常出現支持他信勢力以及反對他信勢力之間的權力斗爭。而後來也因為憲法法庭的裁決下台的前一任民選總統英拉其實是他信的妹妹,就被認為她與他信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因此英拉在任期間,這兩股勢力的明爭暗鬥幾乎從來沒有停止過。其實在第4次的軍事政變之後,軍方有短暫的再次接管了泰國的政權,可是在隔了一年,也就是2007年阿披實就獲選為泰國首相,可是不到一年的時間,由阿披實所組成的聯合政府又被指涉及財務問題,並且是用權利來修改憲法,去協助正在潛逃的前總理他信脫罪。因此2008年8月泰國發生了大規模的反政府示威,當時的泰國總理阿披實在9月就宣布緊急狀態令。這件事情最終導致了由人民民主聯盟支持的民主黨聯合小黨上台執政,泰國的 歷史 又在一改寫了。
接下來第6次的政變發生在2014年,也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一次。值得一提的是,泰國軍方在這一些政變當中一直都扮演著非常特殊的角色,在1932年軍隊政變就導致了國王絕對的君主制結束,此後軍方便成為了最強大的政治機構,並且還是推行泰國民主的推動方,經過多年的文人統治,軍方在2006年9月重新回到政治界罷免總理,掌控了國家。
一直到2014年5月,軍方宣布戒嚴過後,各個青紅衫軍代表參加軍方召集的第二輪會談,但是談判破裂,泰國軍方領袖巴育就宣布強行接管政府。巴育出任總理,並且成立了軍政府以及委任立法議會。
以上所提到的6次主要的大政變,有一個很奇怪的事情!就是這數10年下來泰國一直都處於政治動盪,可是泰王卻屹立不倒聞如泰山,那泰國為何會有如此奇怪的現象?這是因為泰國國王擁有憲法所賦予的絕對權利,其中就包括人事任免權、軍事指揮權等等。另外泰王對於政治的影響也是有非常密切的關系。例如泰國的媒是被禁止報道任何關於王室的言論,這都是其他的君主立憲國家,像英國或者日本都沒有的現象。接著剛才有說到泰國王掌管軍隊,在這么多次政變當中都和泰王息息相關,這是因為泰王不像英國和日本頂著皇家的頭銜,沒有軍權。簡單來說就是泰王掌管軍隊,而總理管理國家的政策以及發展,這就使得軍隊一旦對政府的政策不滿,就會政變推翻政府。而在1932年的政變就是一個開始,縱觀1932年後的泰國 歷史 ,大部分的政變的過程都是軍隊推翻政府宣布維持秩序,而後國王又委任了新的政府,因此可以說是泰王不但不會遭受到政變的針對,而從 歷史 的事跡來看,它反而是最大的受益者,因為軍隊屢次發動政變,遭殃的都是總理,不是泰王,這就說明了泰王的地位遠比總理高很多,總理可以換,可是泰王絕對不會換。
長久以來泰國存在不同階層利益分配不均等的深層 社會 矛盾,引發了循環,過去的 社會 動亂只能說是非政治手段。很難解決泰國的根本問題,各方最終還是要回到政治談判桌上的,您覺得關於泰國的政治格局您有什麼樣的看法?歡迎在底下留言和我一起討論關於更多的泰國王室內容。
H. 泰國王室已經逐步掌控了軍隊泰國的君主立憲制會不會逐步走向形同虛設
泰國王室不是逐步控制了軍隊,而是一直以來就擁有著絕對的軍事指揮權,泰國的武裝力量都是為泰王服務。泰國雖然受西方國家影響進行了改革並建立了君主立憲制,但是泰國的君主立憲制始終無法像英國那樣成熟。英國女王絕對沒有任命和罷免首相的權力,但是泰王有;英國女王絕對沒有修改議會決議的權力,但是泰王有。
王室擁有行政權和立法權,這還算是什麼君主立憲制?泰國民眾不過是沉浸在自己的民主世界中罷了,就拿他信和英拉來說,是老百姓選出來的總統,也確實維護了底層民眾的利益。但是維護底層民眾利益就意味著會損害權貴階層的利益,所以王室不樂意了,就默許軍方發動政變,因為王室和軍方都是穿一條褲子的。不過好在泰國王室不主動干涉政治,除非認為利益受損或者權威受到挑戰才會出面,這算是對君主立憲制政體最大的尊重。
I. 曼谷王朝第五代國王朱拉隆功:極大發展了泰國
朱拉隆功 Chulalongkorn,即拉瑪五世(1852—1910年),泰國曼谷王朝國王(1868—1910年在位)
我希望有一天我的王朝里每一個人都成為自由人;……從元首到普通人民的子弟,都應當受到平等的教育,這是四世王的夢想和希望;假如什麼都跟西洋跑,也會不曉得床頭在哪一邊,床尾在哪一邊——朱拉隆功
(作者:阿澈) 朱拉隆功,即拉瑪五世,泰國曼谷王朝第五代國王(在朱拉隆功時代,泰國的正式國號是暹羅,在本文中統一稱為泰國)。他在位期間,發動了一場自強求富的近代化改革運動,在同時代亞太地區的近代化改革中,影響僅次於日本明治維新。在英法兩國殖民者如狼似虎地窺伺左右的情況下,他艱難地維護了國家獨立,泰國成為同時代東南亞唯一的 *** 國家。他提高了王室的威望,此後泰國 *** 不管怎樣頻繁地變更,都無損於國家的穩定,因為有國王作為民族團結的標志。在周邊政局動盪不安的年代,泰國也成為東南亞穩定發展的中流砥柱。他在本排行榜的東南亞帝王中排位最前。
朱拉隆功的父親拉瑪四世,首先為他的改革吹響了前奏。拉瑪四世即孟固親王,原為拉瑪二世的法定繼承人,但當拉瑪二世去世時,他被王位繼承委員會以「不堪大任」為由剝奪了繼承權,由他的異母兄繼位為拉瑪三世。於是,孟固出家為僧,開始了漫長的苦修生涯。孟固和尚除了在佛學上達到非常高的造詣外,還積極與西方傳教士交往,學習英語和西方的思想和科學。27年後,他終於回到了過去失之交臂的王位。他開始變更傳統,如限制奴隸制、改革幣制、鼓勵對外貿易、樹立王室的親民形象等。1855年,拉瑪四世與英國簽訂了不平等的《鮑林條約》,泰國完全被打開了大門。
拉瑪四世有意培植後代的開明思想,比如聘請美國人安娜任他的子女的家庭教師等。朱拉隆功在東西合璧的文化環境下長大,於1868年繼承了王位。除了早期教育中的西方因素之外,當時泰國面臨的國際環境也是促成他改革的主要原因。
在泰國的西面,英國蠶食了印度,又通過兩次英緬戰爭將緬甸納入英屬印度之中。在南面,英國在馬來半島上建立了「海峽殖民地」,緊逼泰國的南大門。在東邊,法國也通過兩場戰爭,使越南成為其「保護國」,並進一步將巨爪伸向柬埔寨。周邊鄰國一個個陷落,泰國似乎也難以自保。而泰國的國家機器仍然帶著中世紀烙印,在無效率地運轉。朱拉隆功艱難地周旋於英、法、德等國之間,利用英法兩國都想吞並泰國,但都顧忌對方的形勢,使泰國成為英法兩國勢力范圍的「緩沖地帶」,暫時維持了獨立。但這到底不是長遠之計,只有改革自強,順應歷史潮流,才能在嚴酷的叢林法則中生存下去。
朱拉隆功繼位之後,因未成年,在攝政委員會掌管朝政,5年後開始親政。朱拉隆功的改革,貫穿了他親政的37年,由一個個相互交叉、逐步推進的法令組成,沒有明確的起點和終點。
最重大、最有決定性的一項是廢除奴隸制。因各種原因淪為奴隸的人口在泰國雖不佔多數,但嚴重損害了泰國的形象,而且資本積累階段需要的是大批自由勞動力,而不是私人奴隸。從朱拉隆功親政第二年起就開始頒布限制奴隸制的法令,到他去世前兩年,基本完成了廢奴運動。農奴的解放,也是對封建主的一大打擊,有利於中央集權。
另一個重點是官制的改革。朱拉隆功仿照西方成立了內閣,改革地方行政體制,取消了封爵搜田的封建制,改為發放薪俸,地方官員統一由中央任命和調動。一套近代化的國家機器建立起來了。
在軍事方面,朱拉隆功結束了落後的戰時募兵制,建立了一支常備軍,並從1905年起實行義務兵役制。在丹麥人里舍爾的幫助下,建立了一批軍校,並重點加強了海軍。教育方面,對西方人創辦教會學校採取寬容態度,並建立了一批世俗學校、專門學校,到朱拉隆功晚年,平民教育在全國開始形成了熱潮。財政方面,廢除了各行業中落後的包稅制,杜絕了包稅人中飽私囊的機會,大大加重了國家財政收入。同時將王室府庫同國庫分開,避免了王室成員任意揮霍國家財產。到朱拉隆功晚年,盡管每年在基礎設施上投入非常大,但國家財政連年贏利,達到「既無外債,也無內債」。
此外,朱拉隆功還建立了比較成熟的司法體系,並大力修建鐵路、公路,興辦郵電等。他的改革,涉及范圍廣泛,而且不乏某些根本性的變革,但沒有因此引起動盪。他在位期間,國家在平穩中蒸蒸日上。
但朱拉隆功並不主張全盤西化。他曾說過「假如什麼都跟西洋跑,也會不曉得床頭在哪一邊,床尾在哪一邊。」比如,他鼓勵英文的傳播,但反對在日常生活中過多使用英文詞語,他堅持佛教的國教地位等。在東南亞各國中,泰國仍然是將東方文化傳統保持得最好的國家之一。
朱拉隆功多次派團出訪西方國家,並打破了泰國國王不可以出國的傳統,兩次親赴歐訪問,其目的除了開闊眼界、加強交流之外,還為了在西方國家中斡旋,以保護泰國的獨立地位。
但是,在歐洲人咄咄逼人的氣焰中,朱拉隆功還是未能全身而退。1893年,法國尋找借口挑起雙方紛爭,然後將炮艦開進曼谷河段,強迫泰方簽訂《曼谷條約》,將附屬於泰國的寮國割讓給法國屬下的印度支那,並賠款300萬金法郎。朱拉隆功為此大病一場,甚至一度拒絕治療。1904年,又迫使泰國簽訂條約完全放棄湄公河以東的土地。朱拉隆功晚年,還以割讓領土為代價,取消了英法兩國在泰國的治外法權。國家獨立的維持,是以喪失大片領土為代價而實現的。
朱拉隆功同日本明治天皇處於同一時代,兩人有眾多相同之處,都是少年即位,面對西方列強的進逼,在內交外困中開始了一場使國家脫胎換骨的改革運動,改革的方式都是自上而下的,涉及的范圍都遍及國家的各方各面。相比而言,朱拉隆功在改革中的個人作用比明治天皇更大。但是,日本通過明治維新踏上了世界強國的行列,其世界影響要遠大於泰國的改革,這也是朱拉隆功在本排行榜中的排位遠居明治天皇之後的原因。他在本排行榜中列第8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