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泰國資訊 » 泰國人在香港有多少人

泰國人在香港有多少人

發布時間: 2023-07-19 23:18:24

『壹』 泰國人在中國多嗎

雲南泰國人多。因為根據國家文旅部網上信息顯示,「據不完全統計,我國雲南是泰國遊客最喜歡的城市之一,人數高達23561人,是其他城市的兩倍不止。」所以雲南泰國人多。

『貳』 香港有什麼民族

香港有少數族裔,根據2011年人口普查,香港有45萬多名少數族裔,相當於香港總人口約6%。

即使不是具有華人血統的少數族裔很多是居住香港超過半世紀,當中有已經有5代以上者,他們除了具備香港永久居民身份外,他們更有不少是入籍香港特區,擁有香港特區護照,甚至回鄉證。例如香港海洋公園主席猶太裔的盛智文放棄加拿大國籍、英國裔的盧維思放棄英國國籍等等外籍人士,亦有不少獲得雙重國籍或雙重護照。

一、東南亞人

東南亞人主要為菲律賓人、印尼人和泰國人,主要來香港從事外籍家庭傭工。根據2011年人口普查結果,居於香港的菲律賓人和印尼人各有130,000。

二、越南人

越南戰爭於1961年爆發,不少越南人面對戰爭,紛紛逃亡香港。1979年,香港被列為「第一收容港」,因此收容從越南出逃的難民,到1990年代,香港政府開始對越南船民作出有秩序的遣返行動,包括自願遣返,而香港政府事先亦與越南方面作出協議,保證他們回到越南後不會受到政權迫害,不過自願遣返的越南船民甚少。

至2000年,香港政府向仍然滯留在香港的難民給予居留權及簽發身份證,讓他們融入香港社會,有些開設餐館和在社會工作,不少其家人和後裔在香港定居。

三、南亞裔

香港開埠初期,即有印度人居住。香港殖民地時期需要從印度次大陸調派一些人員來到香港維持香港治安。他們最初聚居於上環一帶,以商人、軍人和警察為主。南亞裔人士已經於香港生活逾半世紀,不少已經世居香港4至5代,當中以巴基斯坦裔、印度裔和尼泊爾裔居多。殖民地時期駐港英軍當中,被稱為啹喀兵的尼泊爾人雇傭兵,其軍團隨著香港回歸而解散。

很多南亞裔已經落地生根,其後裔仍然居於香港,部分聚居於尖沙咀至油麻地一帶,例如尖沙咀重慶大廈。在香港社會,他們除了能夠說自己的民族語言和英語外,當中不少亦能夠操練流利的粵語,如喬寶寶(退休懲教署人員、現時香港藝人)和利君雅(記者)。根據2011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居港印巴和尼泊爾人共約63,000人。

四、朝鮮、日本人

定居香港的日本人或韓國人通常是商人或日本、韓國資本大企業香港分公司的高級職員及其家屬,大部份於1980年代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初期來到香港,希望以香港作為進入中國大陸發展事業的踏腳石。有部份人在香港落地生根,部分人有與香港華人通婚生子。

其第二代部份能夠操練流利粵語,但是通常入讀國際學校。如果長遠不打算在香港定居,則通常會安排子女入讀於香港日本人學校或韓國國際學校,以方便於將來回歸日本或韓國發展。根據2011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居港日本人和韓國人分別約12,600人和5,200人。

五、歐美人

歐美人以殖民地時期來香港工作和定居的英國人及其家屬居多,大部分都不懂粵語,通常是專業人士、企業或香港公務員;亦有一小部份於公立和津貼學校任教英文。雖然香港回歸後大量英國人返回英國,但是仍然不少部份選擇繼續定居香港。

根據2011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居港的白種人約55,200人,其中15歲以上具專上教育程度的人口比例是73.9%,位於居港日本人(79.4%)和韓國人(74.8%)之後,比香港其他種族的人的教育程度高出許多。

(2)泰國人在香港有多少人擴展閱讀

香港仍未割讓成為英國殖民地之前,四大原居民早已在香港居住,香港開埠前的香港原居民分為四大民系,即香港圍村人(圍頭人)、疍家人(又稱水上人)、客家人和鶴佬人(閩南人),亦是最早原居民之一,各族群皆有自己的方言,如:粵語圍頭話、粵語疍家話、客家話、鶴佬話這四大方言。

香港開埠後,因太平天國戰爭漫延至廣州,大批廣州一帶平民涌進香港市區,才使粵語廣州話(俗稱廣東話)開始進入香港。現在居住在香港的人,佔大多數是廣東的廣府人,比例超過香港總人口的67%,來源地主要是珠江三角洲一帶,包括南番順、東莞、四邑、香山、高明、三水、鶴山、四會等。

由於來自珠江三角洲的廣府人的大規模移民,而且當時說廣州話(標准粵語)的都是經濟地位較高的人,加上來香港定居的廣東人中不乏商人和知識分子等上流社會人物,使粵語很快便成為香港市區的通用語。

二次大戰後至國共內戰後的一段時期,大量難民湧入香港,其中包括數量極多的非粵語人口,使香港市區於1950年代變得方言紛陳,其中以隨資本家來香港的上海人的上海話和隨政要來香港的官話勢力較大。

由於平民社會中各種方言都不佔優勢,因此彼此間要以粵語為共通交際語,而本地出生的移民第二代便多轉用標准粵語(廣州話),使粵語逐步從不具壟斷地位的主流語言變成占絕對壟斷地位的華人慣用語言,而各種方言則只保留在家庭內部使用,在此之前因為香港有本地客家及上海、潮州、福建等移民,不少第二代港人更會曉多種以上的方言,使語言文化更多元。但今天的香港人大多已不懂自己的家鄉語言。

『叄』 香港的人種分布香港目前有多少人

香港人一般是指香港的居民,而並不取決於其種族或國籍。「香港人」(英文:Hong Konger、Hongkonger或Hongkongese) 在中文和英文上沒有法律定義;但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指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分的人,或指居住香港有若干時日的人(這個定義空泛,而且每人有不同標准,但這是香港人最接近的定義),甚至是單純以香港為家的人。 常住居民占 6 732 700人,而流動居民占 230 400人。 香港的少數族裔人士,主要有以下類型:

歐美西洋人 - 以在英治時代來香港工作和定居的英國人及其家屬居多,少部份能操流利廣州話。通常是專業人士、大企業或政府部門以至公營機構的高層要員,如董事長、行政總裁、政府高官、警官(督察級或以上)、法官、律師、醫生、大學教授、機師等;也有一部份在公立和津貼學校任教英語。雖然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中國後,有少量英國人離港回英,但仍有很多選擇繼續定居香港,甚至歸化中國籍,成為有資格申請香港特區護照的中國公民。據2005年人口統計,居港英國人約13,490人。

日本人 - 通常是商人或日資大企業香港分公司的高級職員及其家屬。他們大多數在1980年代中國內地改革開放初期來到香港,希望以香港作為進入中國內地發展事業的跳板。有部份在香港落地生根,他們的第二代普遍操流利廣州話,但通常入讀國際學校。如果他們不打算在港永久性定居,則通常會安排子女入讀日本人學校,以便將來回日發展。據2005年人口統計,居港日本人約11,800人。

中國內地人 - 通常是與香港男士結婚的中國內地女士和其在中國內地出生的子女。官方稱謂是「新來港定居人士」,坊間通常稱為「大陸人」或「大陸新移民」。 香港自英國管治以來,一直都有不少中國內地人移民到香港,現時更每天均有150名中國內地人移民來港定居。他們雖然和主流華人居民同是華人,但未必能操純正廣州話和適應香港的生活方式。通常要在香港生活一段頗長時期,才能融入香港主流社會及操較純正口音的廣州話。

南亞人 - 以巴基斯坦人、印度人和尼泊爾人居多。英治時代的駐港英軍當中,有部份是被稱為「啹喀兵」(Gurkhas)的尼泊爾人雇傭兵,其軍團隨著香港主權移交中國而解散,但他們和其家屬仍然留港;在數十至百多年前,香港的警員中,亦有不少南亞人,其後裔至今仍然居港。他們現時以從事銀行護衛員和建造工人等藍領職業為主,亦有前「啹喀兵」擔任富豪或政府高官的保鏢,或從事類似的護衛服務,亦有極少數在公立和津貼學校任教英語。他們大都能操流利英語,部份甚至能操流利廣州話。

東南亞人 - 以菲律賓人、印尼人和泰國人居多,當中以菲律賓人最多。絕大部份是來香港從事家庭傭工工作、能操流利英語的女士,少部份操流利廣州話。這些人在香港通常只是受雇當家庭傭工性質,賺到足夠的金錢就衣錦還鄉,並無在港落地生根的打算。此外,亦有極少部份是香港男士的妻子。據2005年人口統計,居港菲律賓人和印尼人人數,分別約130,000和110,000人。

『肆』 泰國人生活水平怎樣

泰國目前主要實行自由經濟政策。屬外向型經濟,較依賴美、日、歐等外部市場。20世紀80年代,製造業尤其是電子工業發展迅速,經濟持續高速增長。1996年被列為中等收入國家。1997年金融危機後陷入衰退。1999年經濟開始復甦。1961年起實施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計劃。2002年開始第九個五年計劃。近年,經濟狀況明顯好轉。2003年7月提前兩年還清金融危機期間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借貸的172億美元貸款。截至2006年12月底,泰國外債599.35億美元;外匯儲備669.85億美元。

2006年主要經濟數據為:
國內生產總值:78131億泰銖(約合2060億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4.2%
人均國民生產總值:117362泰銖(約合3094美元)
貨幣名稱:銖
匯率(全年均價):1美元≈37.93銖
通貨膨脹率:2.3%
失業率:1.4%

【資 源】
主要有鉀鹽、錫、褐煤、油頁岩、天然氣,還有鋅、鉛、鎢、鐵、銻、鉻、重晶石、寶石和石油等。其中鉀鹽儲量4367萬噸,居世界第一,錫儲量約120萬噸,佔世界總儲量的12%。油頁岩儲量達187萬噸,褐煤儲量約20億噸,天然氣儲量約16·4萬億立方英尺,石油儲量1500萬噸。森林總面積1440萬公頃,覆蓋率25%。
【工 業】
出口導向型工業。主要門類有:采礦、紡織、電子、塑料、食品加工、玩具、汽車裝配、建材、石油化工、軟體、輪胎、傢具等。工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不斷上升。2006年製造業生產指數增長7.4%,商用運輸機械設備增長5.0%,紡織業增長2.5%,建材業、食品加工業、橡膠業也有不同幅度的增長。
【農 業】
農業是泰國傳統經濟產業,農業人口約1530萬人。全國可耕地面積約1.4億萊(1萊=1600平方米),占國土面積的41%。主要作物有稻米、玉米、木薯、橡膠、甘蔗、綠豆、麻、煙草、咖啡豆、棉花、棕油、椰子等。2006年泰國出口大米740萬噸,同比下降0.8%,出口額976億銖(約合25億美元),同比上升5%。木薯、橡膠、甘蔗生產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同比分別上升55.1%、3%和25.9%。2006年農民收入大幅提升,同比增加30.3%。
【漁 業】
海域遼闊,擁有2,705公裏海岸線,泰國灣和安達曼灣是得天獨厚的天然海洋漁場。此外,還有總面積1100多平方公里的淡水養殖場。曼谷、宋卡、普吉等地是重要的漁業中心和漁產品集散地。泰國是世界市場主要魚類產品供應國之一,也是位於日本和中國之後的亞洲第三大海洋漁業國。全國從事漁業人口約50萬人。
【服 務 業】
旅遊業保持穩定發展勢頭,是外匯收入重要來源之一。主要旅遊點有曼谷、普吉、清邁和帕塔亞,清萊、華欣、蘇梅島等地近年來也越來越受到國內外遊客的歡迎。2006年旅遊業受印度洋海嘯的影響逐漸消除,外國遊客同比增加20%,共計1380萬人次,其中東亞遊客佔55.2%,歐洲和美國分別佔25.3%和6.7%。全年酒店入住率63%。旅遊收入4706億銖(約124億美元)。
【房地產業】2006年全國土地交易835,095起,交易額6179.3億銖。新批城市建築用地1957.7萬平方米,同比下降0.3%。
【電 信 業】近年來保持穩定發展。2006年全國新增固定電話用戶4萬2千戶,行動電話用戶4100萬戶,同比增長分別為0.6%和28.2%。
【交通運輸】以公路和航空運輸為主。近年主要情況如下:
鐵路:主要為窄軌。總長4451公里,全國共47府通火車。
公路:公路里程共16萬公里。各府、縣都有公路相連,四通八達。2006年全國注冊機動車2480.7萬輛。目前正在修建的昆曼公路起於中國昆明,止於泰國曼谷,全長1800多公里,是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確定加快建設的國際通道。
水運:湄公河和湄南河為泰國兩大水路運輸干線;全國共有47個港口,其中海灣26個,國際港口21個,曼谷是最重要的港口,承擔全國95%的出口和幾乎全部進口商品的吞吐。重要碼頭包括廉差邦港、宋卡深水港和普吉深水港等。海運線可達中、日、美、歐和新加坡。
空運:全國共有37個機場,其中國際機場8個。曼谷廊曼國際機場是東南亞地區重要的空中交通樞紐,曼谷第二座國際機場—素萬納普國際機場已投入使用。共53個國家80家航空公司在泰設有固定航線,89條國際航線可達歐、美、亞及大洋洲40多個城市,國內航線遍布全國21個大、中城市。
【財政金融】實行平衡預算政摺?006財政年度預算支出13600億銖,收入13394億銖。近年來實際財政收支見下表(單位:億銖):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收入 7481 7654 8454 10681 11176 12668 13394
支出 8505 8760 9722 10999 11093 12500 13600
差額 -1024 -1106 -1268 -318 83 168 -206
(資料來源:泰國國家銀行)
【對外貿易】對外貿易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地位。2006年對外貿易額2542億美元,其中出口1282億美元,進口1260億美元,分別增長17.4%和7%。美國、歐盟、日本、東盟等是泰國重要貿易夥伴。
主要出口產品有:汽車及零配件、電腦及零配件、集成電路板、電器、初級塑料、化學製品、石化產品、珠寶首飾、成衣、鞋、橡膠、傢具、海產品加工及罐頭、大米、木薯等。2006年珠寶農產品、海產品、工業產品、高科技產品的出口分別增長30.3%、13.5%、16.4%和18%。
主要進口產品有:機電產品及零配件、工業機械、電子產業零配件、汽車零配件、建築材料、原油、造紙機械、鋼鐵、集成電路板、化工產品、電腦設備及零配件、家用電器、珠寶金飾、金屬製品、飼料、水果及蔬菜等。2005年原材料、汽車及零配件、原油進口分別增長了5.1%、6.4%及17.6%。
(資料來源:泰國國家銀行)
【對外投資】主要對美國、東盟、中國大陸及台灣投資。
泰國在中國的投資近年有較大發展。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06年底,我共批准泰來華實際投資29.7億美元。在華投資的公司主要有:正大集團、暹羅機械集團、盤谷銀行等。
【外商投資】自1961年起實行開放的市場經濟政策,採取一系列優惠政策以鼓勵外商赴泰投資。1987~1990年為外國對泰投資高峰期。1997年泰遭受嚴重金融危機,外國投資大幅下降。此後,泰政府加大投入,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立法,以創造良好環境吸引外國投資。據初步統計,2006年外國對泰直接投資凈額為3077億泰銖(約94.5億美元)。據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BOI)統計,從1993至2006年,按在泰投資額計算,前5位為:日本、歐盟、美國、中國台灣、中國香港。主要投資領域為金屬加工和機械製造業。
【人民生活】 上世紀80至90年代,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相應提高,工人最低工資和公務員薪金多次上調,居民教育、衛生、社會福利狀況不斷改善。1997年金融危機後,人均國民收入一度下滑。1999年經濟逐漸復甦,人民生活水平再度提升。2006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117362泰銖(約合3094美元)。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77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19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33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90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48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02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54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38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75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