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黃袍佛國是什麼
Ⅰ 泰國被稱為什麼之國
泰國被譽稱為「萬佛之國」或稱為「佛教之國」。
泰國是世界上最大的佛國,大多數泰國人信奉四面佛,佛教徒佔全國人口的九成以上。並且泰國有三萬多座寺廟,世界居首,僅曼谷就有四百多座,被譽為「寺廟之城」。泰北的清邁,人口僅有五十餘萬,但寺廟卻有三百多座。
佛教也為泰國人塑造了道德標准,使之形成了崇尚忍讓、安寧和愛好和平的精神風范。在泰國,凡是信佛教的男孩子,到了一定年齡,都要一度削發為僧,連王室和貴族也不例外。
到泰國旅遊,處處可見身披黃色袈裟的僧侶,以及富麗堂皇的寺院。因此,泰國又有「黃袍佛國」的美名。
(1)泰國黃袍佛國是什麼擴展閱讀:
泰國還有一個重要節日叫萬佛節,在泰文中稱為「乍篤隆迦訕尼巴」節。這一天,全國放假一天,各地舉行隆重的紀念活動,並且禁止銷售酒類,絕大部分娛樂場所也將停業,寺廟披上了節日盛裝。
萬佛節的活動項目包括:清晨僧侶行善;下午聆聽誦經講道;傍晚僧侶約定時刻鳴鍾集合,舉行禮佛儀式;並且還要在全國各地懸掛國旗。
Ⅱ 泰國信仰什麼教
佛教。
泰國是一個宗教信仰濃郁的國家,百分之95的泰國百姓信仰佛教,因此泰國素有黃袍佛國之稱。泰國並不排斥其他信仰,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和印度教等多個宗教在這片國度上與佛教和諧共存。
佛教是與基督教、伊斯蘭教並稱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前6世紀至前5世紀,釋迦牟尼創建於古印度。以後廣泛傳播於亞洲及世界各地,對許多國家的社會政治和文化生活產生過重大影響。
Ⅲ 泰國被稱為什麼之國
泰國被稱為佛教之國。
泰國是世界最聞名的旅遊勝地之一。泰國是佛教之國,大多數泰國人信奉四面佛。佛教徒佔全國人口的九成以上。幾百年來,無論是風俗習慣、文學、藝術和建築等各方面,幾乎都和佛教有著密切關系。在泰國,凡是信佛教的男孩子,到了一定年齡,都要一度削發為僧。
連王室和貴族也不例外。到泰國旅遊,處處可見身披黃色袈裟的僧侶,以及富麗堂皇的寺院。因此,泰國又有「黃袍佛國」的美名。佛教為泰國人塑造了道德標准,使之形成了崇尚忍讓、安寧和愛好和平的精神風范。
(3)泰國黃袍佛國是什麼擴展閱讀:
泰國又被稱為白象之國:
大象在泰國歷史和文化中有著重要意義,其中白象對泰國人更是意義非凡。白象在泰國是皇權的象徵,曾是泰國國旗上的標志。泰國皇家海軍艦旗至今仍印有白象,這都顯示出泰國人對白象的重視。白象是泰國皇室象徵,白象在泰國文化中有著特殊含義。
白象被認為帶有神性,是所有生物中最神聖的(如圖),在泰國從古至今一直備受尊崇。相傳,佛祖釋迦牟尼的母親在臨產前夜夢見一頭白象向她遞來一朵蓮花。泰國以佛教為國教,因而白象被視為鎮國瑞獸,象徵昌盛吉兆。泰國和緬甸歷史上著名的「白象之戰」就是為了爭奪白象而起。
據說16世紀統治泰國的摩訶·查克臘帕國王養了300多頭御象,其中就有7頭白象,這為他贏得了「白象主人」的稱號。當時的緬甸國王非常嫉妒摩訶·查克臘帕國王的象群,要求泰國進貢兩頭白象稱臣,但遭到拒絕,便發動大軍攻打泰國。戰敗的摩訶·查克臘帕國王被迫向緬甸進貢4頭白象。
其實,白象並非全白色,更不是得了白化病的大象。一般的大象是灰褐色,而金黃、銀白、嫩綠、淡紅等膚色的大象都被稱為白象。只有泰國皇宮里的大象專家才有權決定哪些大象屬於白象,然後使用古老的辦法把他們分為4個類別,再根據7個基本標准分別給予他們不同等級。
2016年辭世的普密蓬國王擁有10頭白象,當中6頭公象被飼養在泰國大象保育中心,4頭母象被飼養在泰國東北部沙功那空府。泰國不允許人工繁殖白象,因此所有白象都是野外捕獲的。泰國法律規定,在該國境內發現的所有白象均屬泰王所有,不得買賣或用於營利。
發現白象者必須呈貢給王室,而且可以獲得相應報酬。資料顯示,普密蓬國王的第一頭白象在1956年被捕獲,當時還是一頭五歲的小象。1958年有人把這頭白象進獻給普密蓬國王。1959年,通過在曼谷都實宮舉行的正式授予典禮,小白象被封為皇家大象。
注冊成為屬於普密蓬國王的第一頭白象。之後不斷有新的白象被發現,到1978年共有10頭白象注冊成為皇家大象。盡管此後又發現了11頭白象,但都沒有經過授予典禮,不過也十分受重視。
Ⅳ 萬佛之國是哪個國家
萬佛之國是泰國。
泰國是世界最聞名的旅遊勝地之一。泰國是佛教之國,大多數泰國人信奉四面佛。佛教徒佔全國人口的九成以上。
泰國是萬佛之國、也被人們稱之為黃袍佛國、大象之邦。在泰國有著浪漫的熱帶海景風光,並且是全年如夏的氣候、藍天白雲與夢幻一般、當然也有寧靜碧藍的海水、色彩斑斕的熱帶海魚、美麗妖嬈的珊瑚、綿長迷人的海岸線、柔軟潔白的沙灘、婀娜搖曳的椰林。
氣候特徵
泰國氣候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全年分為熱、雨、旱三季。年均氣溫24~30℃。常年溫度不下18℃,平均年降水量約1000毫米。
11月至2月受較涼的東北季風影響比較乾燥,3月到5月氣溫最高,可達40~42℃,7月至9月受西南季候風影響,是雨季。
10月至12月偶有熱帶氣旋從南中國海經過中南半島吹襲泰國東部,但在暹羅灣形成的熱帶氣旋為數甚少且一般為20~35個。
Ⅳ 佛教之都曼谷的資料
曼谷,位於昭披耶河東岸,南臨暹羅灣,是泰國首都和最大城市,中南半島最大城市,東南亞第二大城市,為泰國政治、經濟、貿易、交通、文化、科技、教育、宗教與各方面中心。
曼谷是繁華的國際大都市,融合東西方文化、包羅萬象的"天使之城"。是貴金屬和寶石的交易中心。經濟占泰國總量的44%,曼谷港承擔著泰國90%的外貿。曼谷旅遊業十分發達,被評選為2013全球最受歡迎旅遊城市。
曼谷是國際活動中心之一,每年有多達二、三百起的各種國際會議在此舉行。城內設有聯合國亞太經社委員會總部、世界銀行、世界衛生組織、國際勞工組織以及20多個國際機構的區域辦事處。曼谷被譽為"佛教之都",是"世界佛教聯誼會"總部及亞洲理工學院所在地。
「佛廟之都」曼谷為黃袍佛國之泰國首都位於湄南河下游距暹羅灣40公里全市面積156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達到910萬2010年是泰國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交通運輸中心及最大城市。曼谷市內河道縱橫貨運頻繁有「東方威尼斯」之稱。曼谷港是泰國和世界著名稻米輸出港之一。此外曼谷還與中國的許多城市建立友好關系如廣州、北京、上海潮州等等跨國城際間的各種交往常年不斷。泰國人稱曼谷為「軍貼」意思是「天使之城」。將其泰文全稱轉為拉丁文長達162個字母其意為「天使之城、偉大的都市、玉佛的宿處、堅不可摧的城市、被贈予九塊寶石的世界大都會」等。1767年吞武里王朝(1767-1782年)興起時曼谷逐漸形成了一些小集市和居民點。1782年曼谷王朝拉瑪一世把都城從湄南河以西的吞武里遷至河東的曼谷。拉瑪一世在此造宮殿、修城牆並興建了九條街道其中以三聘街最為著名。拉瑪二世和三世統治時期(1809-1851年)城內增建了許多佛寺。拉瑪五世時期(1868-1910年)曼谷的大部分城牆被拆除新建了馬路和橋梁。1892 年曼谷城裡通了電車。1916年建立拉瑪隆功大學。1937年曼谷劃分成曼谷和吞里武兩市。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城市發展迅速人口數量級土地面積大大增加。1971年兩市合並成曼谷-吞武里都市區稱大曼谷。曼谷下轄24個縣、150個區主要部分在湄南河以東共有六個主要工商業區以挽叻區的是隆路最為繁榮以王家田廣場「最大」以施樂姆街最為「洋氣」以唐人街市場最為龐大繁華。湄南河沿岸地區是泰國的政治中心也是旅遊景點密集區達思特地區則是泰國新的政治中心。二百多年前曼谷尚是小漁村直至1782年泰國國王拉瑪一世將首都從一河之隔的吞武里遷至曼谷曼谷才自此逐漸擴大、繁榮起來如今已一躍而為泰國最大、東南亞第二大城市。
近幾十年來曼谷發展迅猛日新月異。如今馬路寬廣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繁華異常已集中了全國50%以上的工業企業約80%的高等學府。聞名遐邇的朱拉隆功大學和以政治、經濟著稱的法政大學均設於此。2009年曼穀人類發展指數為0.933處於非常高的水平。曼谷又是國際活動中心之一每年有多達二、三百起的各種國際會議在此舉行。城內設有聯合國亞太經社委員會總部、世界銀行、世界衛生、國際勞工組織以及20多個國際機構的區域辦事處。曼谷還是世界佛教聯誼會總部及國際亞洲理工學院所在地。
Ⅵ 泰國的別稱是什麼
泰國別稱叫:暹羅。
Ⅶ 被稱為「黃袍佛國」,泰國信奉佛教的國民占幾成
泰國信仰佛教的國民佔九成以上,因為泰國遍地都是僧侶和寺廟的原因,所以才會被稱為“黃袍佛國”。並且在泰國,每個人都必須要當一次和尚,泰國人民對這些僧侶也是非常敬重的。
泰國是在亞洲中南半島中部,總面積有513115平方公里,人口大概有6040萬人。而且泰國是以千佛之國聞名於世的,還有一個黃袍佛國的美譽,是一個文明古國,有著2000多年的佛教史了。在泰國的寺廟遍地都是,僧侶更是多的數不勝數,在全國大概有三萬多座寺廟。
從大城市到農村來看,基本上到處都是寺廟,遍地都是僧侶,那些黃色的袈裟已經成為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所以泰國才會被稱為“黃袍佛國”。每一個泰國的男子在這一生當中都要必須出家當一次和尚,這其中是不限年齡和時間的,最短的體驗時間也是需要三天的,只有進過寺廟修行的男子,才可以取得成人的資格。
Ⅷ 簡述泰國佛教的地位
泰國,全稱泰王國(The K1ngdom Of Thailand),別稱:佛之國、黃袍佛國、大象之邦。國花:睡蓮。大多數泰國人信奉小乘佛教,佛教徒佔全國人口九成以上。泰國南部的陶公府、北大年府和惹拉府以回教徒為主。另外亦有信奉基督教和印度教的信徒。
13世紀以前,境內已流行北傳大乘和南傳上座部佛教。
13世紀中葉,素可泰王朝建立,由於君王的崇奉,上座部佛教逐漸佔主導地位。
1361年第五代國王,曇摩羅闐.里泰王親自受戒出家,是為帝王出家之始,里泰王精通上座部佛學,撰寫了泰國第一部佛書《三界論》。至邏迦王時舉行第一結集三藏,召集一百多位高僧,譯述了大量的佛經及論疏。泰國的佛教僧階制度初步形成。
14世紀阿瑜陀王朝(1350—1767)漸興,征服北方的素可泰王朝。阿瑜陀諸王扶持佛教,僅京都地區就有佛寺千餘所,男子一生須至少出家一次已成為習俗。
18世紀,曼谷王朝崛起,曼谷王.拉瑪一世極其崇奉佛教,重新結集三藏。僧王那勒巴用巴利文撰寫的《三藏結集史》是重要的佛教史名著。
拉瑪二世,佛教隆盛,有黃袍佛國之美譽。
1851年已出家二十七年的拉瑪四世接替兄位做了國王。拉瑪四世博通三藏,通曉梵、英、義大利、巴利等文字,對佛教進行了改革。
20世紀初,拉瑪五世頒布了僧管理法令,形成了從中央到地方的行政僧伽制度。還創辦了佛學院和佛學月刊,把貝葉經三藏改為現今世界流通的開本,鐫刻經藏,分送世界各國圖書館流通保存。
拉瑪六世,撰寫了《什麼是佛陀正覺》推廣佛法,該書成為現在泰國普通中學使用的佛教課本。
拉瑪七世重新刊印一千五百部大藏經。
拉瑪八世,泰國改為君主立憲國家,佛教為國教,國家的議會、內閣、法庭「三權分主」體系完成。
現代的泰國國王是拉瑪九世,50年代中代,世界佛教復興運動進入高潮。國王尊僧王金剛智為師,出家十五天,1957年慶祝佛陀涅盤2500周年,曼谷王宮前廣場,僧人連續七天誦經,全國放假禁屠三天,舉行大赦,2500名男子集體出家。
泰國現有95%的人口信仰佛教,4%的人口信仰伊斯蘭教。憲法規定:「國王必須是佛教徒,且為佛教之最高贊助人。泰國國旗中的白色代表佛教。泰國採用佛教紀年(佛陀涅盤的日期)。國王和百姓見了出家人要致禮,僧人不必回禮。比丘們是人民日常生活的精神導師。僧王是佛教界的最高領袖。但僧人不參與政治,不行使選舉權。出過家的男子,才能取得社會的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