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和埃及哪個戰略位置重要
㈠ 土耳其離埃及有多遠
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istanbul)到埃及的首都開羅,約16600公里(英里),坐飛機約2個小時,票價750—900元左右。
土耳其共和國(土耳其文:Türkiye Cumhuriyeti,英語:The Republic of Turkey)是一個橫跨歐亞兩洲的國家,北臨黑海,南臨地中海,東南與敘利亞、伊拉克接壤,西臨愛琴海,並與希臘以及保加利亞接壤,東部與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和伊朗接壤。土耳其地理位置和地緣政治戰略意義極為重要,是連接歐亞的十字路口。
埃及,全稱為阿拉伯埃及共和國(*جمهورية مصر العربية)。埃及位於北非東部,領土還包括蘇伊士運河以東、亞洲西南端的西奈半島。埃及既是亞、非之間的陸地交通要沖,也是大西洋於印度洋之間海上航線的捷徑,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埃及是中東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非洲人口第二大國,在經濟、科技領域方面長期處於非洲領先態勢。
㈡ 中世紀2全面戰爭哪個伊斯蘭國家強
MOD的話要具體MOD具體探討,中世紀2原版的話,應該是土耳其>埃及>摩爾。土耳其有最強滑膛槍,帶拒馬的新軍弓,三大頂級肉搏騎兵之一的宮廷衛隊,另外還有實用的拿法和便宜的弓騎兵。埃及則以馬穆魯克為強力兵種,也有拿法守城殺器。摩爾強力的有步行基督和駱駝騎兵。綜合來說,土耳其最強,是個後期強國,埃及也不錯,地理位置最好,摩爾最差。
如果答案滿意,希望採納~
㈢ 地球上一些最具戰略意義的地理位置是什麼
我想說的是,「戰略定位」的含義現在可能與一百年前有所不同。幾個世紀前,英國獲得了對幾個戰略位置的控制權,以便他們可以控制貿易。新加坡,馬六甲,錫蘭,亞丁,馬爾他和直布羅陀殖民地允許英國維持對世界貿易的控制。但是情況已經變了,您無法真正轟炸您的競爭對手並阻止交易!
埃及:它通過土地將非洲與中東連接起來,但是考慮到它在中東僅與以色列有陸地邊界,在非洲與與以色列沒有關系的穆斯林國家邊界,因此該國的實用性因為陸橋是有限的。由於它通過蘇伊士運河將亞洲和歐洲連接起來,因此更加重要的是海上運輸。
巴拿馬:盡管在地圖上看起來像巴拿馬,但由於達里恩·蓋普(Darien Gap),巴拿馬並不是南北美洲之間的陸橋。相反,它是南美洲太平洋地區和北美洲大西洋之間的海橋,反之亦然,亞洲與大西洋美洲之間以及歐洲與太平洋美洲之間也是如此。
未來候選人:
隨著全球變暖,極地路線每年的開放時間越來越長。俄羅斯將成為東亞和歐洲(特別是北部港口)之間最短的路線,從而降低蘇伊士運河的重要性,因此可以將俄羅斯置於特殊的位置。
可以說加拿大,因為北部通道將使亞洲和大西洋美洲以及歐洲和太平洋美洲之間的交通更加便捷,從而降低了巴拿馬運河的某些重要性。
您可能在想為什麼我省略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國家,例如中國,美國,印度,巴西等。我的理性依據是,有多少貿易通過這些國家過境,以及它們作為接入點可以產生多少影響。例如,除蒙古外,沒有其他國家需要通過中國進入溫暖的水域。除尼泊爾或不丹外,沒有一個國家依賴印度。
㈣ 埃及和土耳其哪個更強一點
埃及。
阿拉伯埃及共和國簡稱」埃及「。位於北非東部,領土還包括蘇伊士運河以東、亞洲西南端的西奈半島。埃及既是亞、非之間的陸地交通要沖,也是大西洋於印度洋之間海上航線的捷徑,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埃及是中東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非洲人口第二大國,在經濟、科技領域方面長期處於非洲領先態勢。也是一個非洲的強國,是非洲大陸第三大經濟體。
古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是世界上最早的王國。但是如今的埃及阿拉伯人並不是古埃及人,文化也完全不同;科普特人是皈依基督教的古埃及人的混血後裔,科普特語由古埃及語發展而來。埃及境內擁有很多的名勝古跡,例如國際知名的金字塔、帝王谷。
埃及經濟的多元化程度在中東地區名列前茅。各項重要產業如旅遊業、農業、工業和服務業有著幾乎同等的發展比重。埃及也被認為是一個中等強國,在地中海、中東和伊斯蘭信仰地區尤其有廣泛的影響力。
㈤ 土耳其和埃及誰軍事力量狠更強
埃及軍事力量: 武裝力量由正規軍和准軍事部隊組成。正規軍分陸、海、空和防空軍四個軍種。現役部隊45萬人。
埃及陸軍兵力32萬人。編有4個軍區、2個軍團司令部、4個裝甲師、8個機械化步兵師、1個共和國警衛裝甲旅、4個獨立裝甲旅、1個空運旅、2個獨立步兵旅、1個傘兵旅、4個獨立機械化旅、15個獨立炮兵旅、2個地地導彈旅、6個突擊大隊。 海軍 埃及海軍兵力約2萬人(包括2000名海岸警衛隊)。潛艇:「R」級8艘。驅逐艦:「法塔赫」級1艘。護衛艦:「穆巴拉克」級2艘,「蘇伊士」級2艘, 「勝利者」級2艘,「達米亞特」(美式「諾克斯」)級2艘。導彈艇:「拉馬丹」級6艘,「黃蜂」Ⅰ級5艘,「十月」級6艘,「蚊子」級8艘。巡邏艇:18艘。掃雷艦艇:11艘。兩棲艦艇:12艘。支援與雜務艦船:10艘。海軍航空兵:裝備有武裝直升機24架,其中「海王」式5架,SA-342型9架,SH-2G型10架。岸防部隊:裝備有130毫米火炮若干門,「奧托馬特」型岸艦導彈若幹部。
空軍 埃及空軍兵力3萬人。編有34個飛行中隊。作戰飛機572架,武裝直升機125架。攻擊戰斗機:「阿爾法噴氣」式42架,F-4E型29架, 「幻影」5E2型20架,其他型44架。戰斗機:F-16A型25架,F-16C型115架,米格-21型74架,「幻影」5D/E型53架,「幻影」 2000C型18架,其他型53架。武裝偵察機:「幻影」5SDR型6架,米格-21型14架。電子戰機:C-130H型2架,「山毛櫸」1900型4架, 「突擊隊員」2E型(直升機)4架。空中預警機:E-2C型5架。反潛直升機:SA-342L型9架、「海王」47型5架、SH-2G型10架。海上偵察機:「山毛櫸」1900C型2架。教練機:共211架,其中F-16型、L-59型、「幻影」 等共79架具有作戰能力。運輸機:C-130H型、DHC-5D型等共32架。攻擊直升機:SA-342K型65架,AH-64A型36架。直升機:CH-47C型、米-8型、「突擊隊員」、UH-12E型等共115架。空地(艦)導彈:「小牛」、「飛魚」、「霍特」等若干枚。反雷達導彈:「阿瑪特」若干枚。空空導彈:「環礁」、「麻雀」、「響尾蛇」、「魔術」等若干枚。土耳其軍事力量:土耳其武裝力量由正規軍和准軍事部隊組成。正規軍分陸、海、空三個軍種。現設部隊63.9萬人。預備役部隊:37.87萬人(41歲以下),其中陸軍25.87萬人,海軍5.5萬人,空軍6.5萬人。准軍事部隊:18.22萬人。憲兵和國民警衛隊18萬人(其中預備役5萬人),裝備裝甲輸送車560輛,直升機65架。海岸警衛隊2200人,裝備近岸巡邏艇64艘(另外還有一些小艇)、運輸機2架。駐外兵力:駐塞普勒斯1個軍,約3萬人。裝備有坦克265輛、裝甲輸送車150輛、牽引炮134門、自行炮30門、迫擊炮307門、高炮84門、飛機5架、直升機3~4架。另外,1997年共有2427人在阿爾巴尼亞、波黑、克羅埃西亞、喬治亞、義大利、馬其頓等國參加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 單論世界軍力排名2011年 第四檔次國:13。伊朗(498分);14。巴基斯坦(437分);15。西班牙(422分);16。澳大利亞(395分);17。希臘(381分);18。朝鮮(381分);19。越南(367分);20。韓國(367分);21。土耳其(329分);22。烏克蘭(329分);23。沙特(326分);第五檔次國:24。墨西哥(298分);25。哈薩克(281分);26。埃及(279分);27。南非(276分);綜合和考慮,土耳其軍事實力,規模,戰鬥力,綜合國力均超過埃及
㈥ 伊朗、以色列、土耳其、沙特和埃及這五個中東國家的綜合軍事實力中誰才是中東最強排名依次分別都第幾
要說中東最強,必須數伊朗。伊朗的軍事實力毫不遜色,各方面也都很好。至於第二,那肯定是土耳其。土耳其的軍事實力特別強。第三就是以色列了,由於與美國的密切關系使得以色列的各方面都比較強。第四和第五分別是埃及和沙烏地阿拉伯。
㈦ 中東的戰略地位
在世界東半球的中心,歐、亞、非三大洲的連接處,有一片遼闊而富饒的地帶,這就是中東地區。它是歐洲的側翼,歐、亞、非三洲的交通樞紐,境內有溝通印度洋與大西洋的蘇伊士運河,戰略地位非常重要。
「中東」這個名稱,是在公元16、17世紀歐洲殖民主義者向東侵略擴張時使用起來的。他們以歐洲為中心,按距離遠近,把東方各地分別稱為「近東」、「中東」和「遠東」,後來便成為對這些地理區域的習慣稱謂。「近東」和「中東」的范圍,並沒有明確的劃分,現在所說的中東一般是指亞、非、歐三大洲相連接的地區,主要是亞洲西部一帶。它東起伊朗高原,西達埃及和地中海東岸,北至黑海和高加索,南臨亞丁灣和阿拉伯海。除伊朗和埃及與大陸聯成一塊外,其餘的部分都位於地中海、黑海、裏海、阿拉伯海和紅海之間,因此,中東又被稱為「五海之地」。
從地理位置上看,中東處於東半球大陸的中心和歐洲側翼,是亞、非、歐三大洲的匯合點和交通樞紐,由此向東可通住印度洋和南亞、東南亞各國,向西進入地中海,向西南可達非洲各國,向西北則與東、西歐各國相通。1869年蘇伊士運河的通航,不僅溝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間的聯系,而且使西歐到印度洋之間的航程比繞道非洲好望角縮短了8000至1萬公里。此外,土耳其的黑海海峽、塞普勒斯及其周圍的水域、亞丁灣及其曼德海峽、波斯灣及其霍爾木茲海峽等等,又分別是溝通黑海、地中海、紅海和阿拉伯海的交通要道和從中東到歐洲的重要石油通道。因此,這里一向被西方帝國主義稱之為「生命線」,歷來就是殖民主義、帝國主義激烈爭奪的場所。
在中東74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著1.5億多人民,分布著17個國家。它們是:埃及、敘利亞、伊拉克、土耳其、塞普勒斯、黎巴嫩、葉門共和國、伊朗、沙烏地阿拉伯、約旦、科威特、巴林、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曼、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這些國家的民族構成相當復雜,約有20多個民族,最主要的是信奉伊斯蘭教和講阿拉伯語的阿拉伯民族,約佔中東全部人口的一半以上。在很多國家中,阿拉伯民族占絕大多數。土耳其是以土耳其族為主,伊朗以波斯族為主,塞普勒斯以希臘、土耳其族為主,並分別把土耳其語、波斯語和希臘語定為國語或官方語言。此外,還有庫爾德人、土庫曼人、猶太人、亞美尼亞人、亞塞拜然人以及少量的印度人、巴基斯坦人、非洲人和歐洲人等外來移民。
中東是世界伊斯蘭教的發源地,沙烏地阿拉伯的麥加是伊斯蘭教的「聖地」,每年前來這里朝拜的教徒高達150萬人以上,中東有80%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其餘的則信奉基督教、天主教、猶太教和東正教,還有少數人信奉拜火教。耶路撒冷是中東地區的歷史古城,這里有猶太教的神廟和伊斯蘭教著名的阿克薩清真寺。基督教也把它奉為「聖地」。可見,宗教信仰在中東地區居民的精神生活中和政治上都佔有重要地位,許多國家把伊斯蘭教定為國教,寫入憲法,甚至成為政治組織的基礎。
中東的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波斯灣及其周圍廣大地區蘊藏著石油資源,有「石油海洋」之稱。據統計,其蘊藏量約佔全世界的2/3以上。近幾年來,中東地區石油產量約佔世界總產量的2/5,出口量約佔世界出口量的2/3。
海灣地區素有西方世界「經濟生命線」之稱,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石油供應基地。截止1991年1月1日,海灣地區探明石油儲量達6569億桶,佔世界探明石油儲量1萬多億桶的65%左右。從1980年到1991年,11年間世界探明石油儲量增長了3506億桶,其中87.6%是在海灣地區探明的。
迄今世界探明石油儲量最多的5個國家全部集中在海灣地區。它們是:沙烏地阿拉伯,2575億桶;伊拉克,1000億桶;阿拉伯聯合大公國,978億桶;科威特,945億桶;伊朗,930億桶。按1990年的開采速度,沙烏地阿拉伯可開采100年;伊拉克可開采約150年;阿聯酋可開采約126年;科威特可開采約173年;伊朗可開采約81年。
1990年,海灣地區的石油平均日產量達1600萬桶,比1989年增長2.7%,佔世界石油平均日產6031.7萬桶的26.5%。其中沙特的平均日產量達621.5萬桶,增長24.4%;阿聯酋的平均日產量為213萬桶,增長12.9%;伊朗的平均日產量為312萬桶,增長11.4%,伊拉克和科威特因眾所周知的戰爭原因,分別減產28.1%和32.2%。
中東地區,尤其是海灣地區,在石油資源儲量和產量方面,沙烏地阿拉伯居首位。這個國家位於阿拉伯半島。東瀕波斯灣,西臨紅海,同約旦、伊拉克、科威特、阿聯酋、阿曼、葉門共和國等國接壤。海岸線長2437公里。地勢西高東低。西部是希賈茲—阿西爾高原。其南端的希賈茲山脈,海拔3000米以上。中部為納季德高原。東部為平原。紅海沿岸地區是寬約70公里的紅海低地。沙漠約佔全國面積的一半。據地質學家說,沙特的條件是非常適於石油生成的:在古地中海的大地槽內,有長時期的連續沉積,其結果使得石油生成於若干不同時代、不同性質的岩層內;古地中海是暖海,因而富於動物生命;進一步的事實是,盡管發生過廣泛的褶皺運動,但由於下伏的結晶地台的存在,廣闊的地殼強度被削弱了,多孔地層常常發生,形成了豐富的儲油構造。早在1988年初,這個國家已探明的石油儲量即為350多億噸,佔世界總儲量的1/4以上。1990年初又發現一個大油田,儲油量至少有300億桶。天然氣儲量為71641億立方米,為世界之冠。
國際石油專家們認為,世界剩餘石油生產能力的65—70%存在於海灣地區。今後5到10年內,海灣地區的石油生產能力可增長到日產2500—2800萬桶。屆時,該地區的石油產量在世界石油總產量中所佔的份額將上升到35—40%。據美國政府預測,到本世紀末,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和阿聯酋每天的石油出口量將由1989年的1360萬桶上升到1990萬桶。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費集團,也是海灣石油最大的供應對象。1989年日需求量3750萬桶,1990年日需求量上升到3770萬桶。隨著石油需求量的不斷上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國從海灣地區的石油進口量大幅度增加。世界最大的石油進口國——美國,從海灣地區進口的原油由1985年的每天24.6萬桶激增到1989年每天的176.9萬桶。其中從沙特進口的原油從1985年每天的13.2萬桶上升到1989年的每天111.9萬桶。
㈧ 伊朗 土耳其 伊拉克 埃及,哪個國家位置最好
伊朗:扼守霍爾木茲海峽,出入波斯灣都要經過
土耳其:歐亞大陸必經之處
埃及:坐擁蘇伊士運河
伊拉克:和上面三家差多了,海岸線還沒有小國科威特的長。
㈨ 埃及和土耳其哪個發達
都不發達,土耳其相對好些
發達國家(Developed Country),又稱已開發國家,指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技術較為先進、生活水平較高的國家。另外,也稱作工業化國家、高經濟開發國家(MEDC)。發達國家大多具有較高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不過僅依靠開發自然資源也可以達到較高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而這樣的國家未必有較先進的技術。
其他常常用來表示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這兩個團體的詞語有: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南北分歧國家、工業化國家和非工業化國家、發達國家和落後國家、富裕國家和貧窮國家、較發達國家和欠發達國家等。西方國家雖然有類似的涵義,但是並不等同於已開發國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下,一些經濟實力比較雄厚的資本主義國家,率先採用最新的科學技術,使資本主義的勞動生產率提高,經濟增長,成為經濟發達國家。這些國家的經濟在世界上占據重要地位,對世界經濟、政治有較大的影響。
㈩ 世界上哪個國家所處的地理位置最好
1、美國。
美國的地理環境和位置非常之優越,這也是世界公認的,美國地處北美新大陸,東西有大西洋和太平洋兩洋護體,遠離世界熱點地區。加上面積足夠大,937萬平方公里,資源非常豐富,天然具有強國之資 ,周邊也沒有強國,如鄰國加拿大和墨西哥都是比美國弱小太多的國家。
致使美國可以安心發展國內經濟,國防壓力很小,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發展環境,奠定了現在美國第一強國基礎,美國的主要的軍事力量都放在海外,是為了維持美國世界霸權的地位的,一旦在外受挫,必要時可以隨時撤回國內,進退有路。
新加坡則是馬六甲海峽這個世界海上的十字路口的船閘,如果有大國能夠控制新加坡,直接可以威懾整個東南亞,進一步影響東部亞洲的局勢,新加坡的戰略位置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