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為什麼會成群鳥遷移
A. 請問,土耳其這個國家的跟中國的關系怎麼樣的呢謝謝
看看他們對分裂中國的東Tu恐怖-分-子支持縱容的態度 就知道了 N年後可以看到 狂妄自大的土雞國會有一天會被他們一直鎮壓的少民們肢解(還妄想分裂我大中國)
B. 亞美尼亞大屠殺的研究
希伯來大學學者耶胡達·鮑爾(YehudaBauer)認為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最能夠與猶太人大屠殺相提並論」。不過他也指出兩者有幾點明顯分別,尤其在動機方面。
鮑爾也指出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應被理解為是1896年開始,經歷1908~190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及直至1923年的種族滅絕,而非於1915年才開始。
BatYe'or認為「亞美尼亞人的種族滅絕是一場聖戰」。指聖戰及所謂的「齊米心態」(dhimmitude)是導致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的「原則和價值觀」的一部分。不過當時目睹亞美尼亞人受迫害的Fà'izel—Ghusein有不同看法,認為亞美尼亞人的苦難是統一與進步委員會所為,起自民族主義狂熱及妒忌亞美尼亞人,與伊斯蘭教信仰無關。阿諾爾德·湯因比及其它一些資料來源報告說許多亞美尼亞人通過與土耳其人結婚或改信伊斯蘭教而倖免一死。El—Ghusein指出許多改信者仍被殺害,擔心西方人會認為「亞美尼亞人的滅絕」是「伊斯蘭教歷史上一個抹不掉的污點」。曾經有伊斯蘭教領袖呼籲放過那些改信伊斯蘭教的亞美尼亞人,El—Ghusein引述一位政府官員在殺死改信者前回應說「政治的事沒有宗教」。 土耳其共和國的正式立場是亞美尼亞人在「遷移」或「驅逐」過程中的死亡不應被視為「種族滅絕」,理由分別有:那些殺人事件不是由政府蓄意策劃的;亞美尼亞人作為一個文化上的群體,可能會同情俄國而構成威脅,殺死他們是合理的;亞美尼亞人只是挨餓;或指有「亞美尼亞匪幫」作惡之類等。有些人用語義或「不適用於那個時代」作為理由去否定這次屠殺是「種族滅絕」(英文的genocide(種族滅絕)一字直到1943年才誕生)。
土耳其在一次大戰的傷亡數字常被用來淡化亞美尼亞人的死亡數字。
土耳其政府的資料又稱有歷史可證明的「土耳其人的寬容」使得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根本不可能發生。一份軍方文件用11世紀的歷史去反駁這次種族大屠殺:「是塞爾柱土耳其人於1071年對亞美尼亞人的統治使他們脫離拜占庭帝國的迫害,並容許他們過正常生活。」
2005年,土耳其總理雷傑普·塔伊普·埃爾多安邀請土耳其、亞美尼亞及國際上的歷史學者成立一個委員會,利用兩國及其它國家的檔案去重新評估「1915年的事件」。亞美尼亞總統羅伯特·科恰良拒絕了埃爾多安的提議。
此外,時任土耳其外長的阿卜杜拉·居爾邀請美國及其它國家委派學者為該個委員會作出貢獻,「調查這次慘劇及打開通道讓土耳其人與亞美尼亞人走到一起」。
土耳其政府仍在抗議其它國家正式承認這次屠殺是種族滅絕,及質疑根本不存在種族滅絕。
爭議
土耳其刑法典第301條禁止「侮辱土耳其」,有檢控官用這條法例去迫使國內一些知識分子不再提起奧斯曼帝國末年亞美尼亞人遭受的暴行。被告人通常會遭受隨之而來的仇恨宣傳及人身安全威脅,2007年被謀殺的亞美尼亞裔土耳其知識分子赫蘭特·丁克就是一個例子。 作為回應土耳其一直否認有亞美尼亞人種族滅絕事件,海外亞美尼亞人有不少活躍分子努力爭取各國政府正式承認該次種族滅絕。超過20個國家及美國42個州已有決議承認「亞美尼亞人種族滅絕」是真實的歷史事件。
2011年12月,法國國民議會通過將「否認亞美尼亞人種族滅絕」列為刑事罪行的法案,違反的人可被判監禁和罰款。2012年1月,法案在法國參議院亦獲得通過,不過法國憲法委員會在2月以法案會侵害言論自由而判定它違反憲法。 美國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通過決議,將一戰期間奧斯曼帝國大批殺害亞美尼亞人認定為「種族屠殺」,該舉措引起土耳其的強烈抗議,也使得一直以來存在爭議的「亞美尼亞大屠殺」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13世紀初期,原來居住在中亞的突厥人開始向西遷移,進入小亞細亞地區。16世紀時,其後裔奧斯曼土耳其人建立了地跨歐亞非三洲的龐大的伊斯蘭教封建軍事帝國—奧斯曼帝國。亞美尼亞人居住在位於亞洲的南高加索和安納托利亞高原東北部的亞美尼亞高原。15世紀時,亞美尼亞人被奧斯曼帝國所征服,但經過幾個世紀,亞美尼亞人仍保留著其文化和宗教上的獨立性。17~18世紀,隨著征戰了數個世紀的伊斯蘭教封建軍事帝國奧斯曼帝國的日益衰落和瓦解,亞美尼亞人要求建立獨立的民族國家的呼聲日益高漲。幾乎在與此同時,興起於歐洲東部邊陲的基督教東部教會國家沙皇俄國一直想把奧斯曼帝國統治下的西亞美尼亞納入其版圖,由此大力支持亞美尼亞建國。19世紀後期,亞美尼亞地區自治問題一度成為國際熱點。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奧斯曼帝國加入以德國和奧匈帝國為首的同盟國,向協約國宣戰,但戰局並不順利,而且國內政治、民族問題因為戰爭失利而激化,達到了一觸即發的地步。奧斯曼帝國把這歸咎於亞美尼亞等民族與外部勢力勾結,決定「攘外必先安內」。一戰時任奧斯曼帝國內政部長的塔拉特·帕夏說:「要一勞永逸地解決亞美尼亞問題,就必須從肉體上消滅亞美尼亞這個種族。」
奧斯曼帝國首先將目標對准了亞美尼亞的文化精英。1915年4月24日,650多名亞美尼亞知識分子和顯要人物被逮捕,然後被處決。接著軍隊中的亞美尼亞裔軍人被甄別、隔離、處決。與此同時,奧斯曼帝國對土耳其東部諸省進行了掃盪。截至1915年5月,該地區的亞美尼亞男性已經被消滅殆盡。行動隨即進入第二階段:同年5月底,奧斯曼帝國下令將全部亞美尼亞族裔「押運」到敘利亞和美索不達米亞的沙漠地帶。流亡者中那些有姿色的婦女或低齡兒童被掠為奴隸,其餘的在歷經劫掠、姦淫、屠戮之後,抵達敘利亞時已不足原先數目的20%。而在那裡等待他們的依然是無止境的飢餓、疾病和勞碌。同樣的命運也落在土耳其西部省份的亞美尼亞人頭上:精英人物先被斬殺,剩餘人口又被強擄。而且,在押運過程中,悶罐車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被大規模使用。沙漠中,土耳其政府沿幼發拉底河建立了25個集中營,70萬人被不斷地從一個集中營轉運到另一個集中營。直到1916年4月,這些集中營最終被一個個「清掃」干凈。
據亞美尼亞方面的史料記載,1915至1922年期間,奧斯曼帝國實施的慘無人道的種族滅絕政策,導致150萬亞美尼亞人死亡。但後來的土耳其共和國一直對大屠殺言論加以否定。他們認為當時亞美尼亞人發動獨立起義,在沖突中,雙方都有傷亡。而後來對亞美尼亞人的遷移並不是針對全體亞美尼亞族,最初新教徒、天主教徒、寡婦和兒童就不在被驅逐之列。當然,在遷移過程中,由於管理、衛生等方面的缺失,使得大量亞美尼亞人死亡,但是絕對不能稱之為「有計劃的大屠殺」。土耳其政府建議由土耳其和亞美尼亞的歷史學家組成專家組,對這段史實進行研究,以形成共同認識。
另一方面,亞美尼亞和其他多數西方國家都認為這是一起可以和猶太人大屠殺相提並論的由一國政府蓄意進行的種族滅絕行為,一些土耳其學者也持相同觀點。目前共有阿根廷、法國、黎巴嫩、荷蘭、瑞典等22個國家承認這是一場種族屠殺。聯合國於1978年將事件定性為「種族滅絕」。這其中雖有對於「大屠殺」的歷史認定問題,但在西歐廣泛居住的有著重要政治經濟力量的亞美尼亞後裔的推動、宣傳也起了相當大的作用。 自1923年以來,土耳其歷屆政府均矢口否認此次屠殺事件。雖然他們承認有幾萬名亞美尼亞人死亡(死亡數字官方說法不一),但聲稱那是由於被大規模放逐到敘利亞(當時奧斯曼的屬國)時的飢餓和疾病所致,放逐亞美尼亞人是因為他們在土耳其東部與入侵的俄羅斯人合作。在土耳其國內,人們對這個問題也看法不一,眾說紛紜,這一歷史問題業已演變成國家敏感的政治問題。
不管土耳其承認與否,這次大屠殺事件已經帶來了嚴重的後果。首先,這一事件影響了土耳其加入歐盟的進程。義大利總理普羅迪在一次與土耳其前總理埃爾多安的會晤時指出,「亞美尼亞大屠殺事件」很嚴重,雖然「通往歐盟的大門繼續向土耳其敞開」,但土耳其必須履行歐盟提出的保障言論自由等要求。同時,這一事件使得中東的亞美尼亞問題更加復雜化。
亞美尼亞總統科恰良在2005年4月24日發表講話說:「1915年是亞美尼亞人的命運分界線,它從根本上改變了亞美尼亞人民的發展路線。」亞美尼亞在1991年通過全民公決脫離蘇聯正式獨立,領土只佔亞美尼亞高原的11.5%,人口也只有亞美尼亞民族總人口的一半,這在亞美尼亞人看來都是那次大屠殺種下的惡果,因此人們的民族情緒十分強烈。無論境內的還是境外的亞美尼亞人一直希望通過各種途徑擴大本民族的版圖,壯大本民族國家的力量,這便勢必觸動中東原有的政治格局,在這一地區引發新的國際磨擦。 土耳其外長達烏特奧盧和亞美尼亞外長納爾班江2009年10月10日晚在瑞士經濟中心蘇黎世簽署有關實現雙邊關系正常化的和平協議,這意味著兩國間將結束持續近一個世紀的敵對關系。
當晚簽署的和平協議包括兩個協議,根據第一個協議兩國將正式建立外交關系,實現關系正常化,並在協議經本國議會批准生效後兩個月內開放共同邊境;根據第二個協議兩國將成立由歷史學家組成的國際委員會,共同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發生的所謂「亞美尼亞大屠殺」事件。
協議簽字儀式由瑞士外交部長卡爾米·雷伊主持,美國國務卿希拉里·柯林頓、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法國外長庫什內以及歐盟負責外交和安全事務高級代表索拉納均出席了儀式。 2011年12月22日,法國國民議會通過一項對否認亞美尼亞大屠殺行為加以懲罰的草案。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當天宣布對法國採取制裁措施。埃爾多安當天在安卡拉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強烈譴責法國國民議會的上述表決。他說,土耳其決定取消與法國的所有經濟、政治、軍事會議,取消原允許法國軍用飛機在土耳其境內著落,取消原允許法國軍戰艦在土耳其境內靠岸。
土耳其決定立即召回其駐法國大使布爾丘奧盧,於23日上午乘飛機返回安卡拉。法國國民議會當天通過法案,對否認獲得法律承認的亞美尼亞大屠殺行為的人處以一年監禁和4.5萬歐元的罰款。
C. 白眉歌鶇的生活習性
白眉歌鶇是候鳥,遷移。冬天幾乎分布於全歐洲、英倫三島和土耳其。出發一般是集群進行。即使是在大城市中,也未必能觀察到北方的白眉歌鶇遷移。在夜間可以聽到它們的鳴叫,這些鳥在飛行中用彼此的呼叫溝通,從而保持聯系。它們更愛交際,尤其是在冬天,會形成超過200隻的大群。受驚擾時,它們會去開放一個新的領域,很快飛向最近的樹,當確認危險已經過去了才會返回原地。
鳴聲為低聲的吱吱尖叫接一小串哀傷的下降音。告警叫聲為gak或持續的trett~trett~trett……聲。群鳥歇息時唧喳作叫。冬季發出單薄的tseee叫聲。
白眉歌鶇的飲食多樣化,吃昆蟲,蚯蚓和水果和無脊椎動物。有螞蟻、甲蟲、蟋蟀、蚯蚓、蝗蟲、蒼蠅、蜈蚣、蝸牛、蛞蝓、蜘蛛。還有植物:樹莓、沙棘、櫻桃、黑醋栗、接骨木果、山楂、冬青、爬山虎、杜松子、茜草、梨、橄欖、野生草莓、紅豆杉等。 也在地面上尋找食物,但很少用它的喙挖而只是啄食。
D. 13世紀蒙古為何沒有打拜占庭與土耳其
因為土耳其還小,沒有成型!拜占庭用兩個私生女賄賂了大汗!結成了友好婚親關系。而且大汗他們也不想打了,想好好享福下了!
E. 為什麼土耳其不把首都設在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
之所以土耳其不把首都設在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這是因為伊斯坦布爾的地理位置是極其差的。伊斯坦布爾在土耳其歷次對外作戰當中經常是會成為一個受到孤立的首都,而這樣的首都對於一個國家來說,無疑是十分不利的。
凱末爾雖然帶領土耳其走過亡國危機得以中興,土耳其還在二戰之後跟歐美達成盟友關系,甚至成為北約盟國,但這只是外交態勢上的緩和,一旦時局出現巨變,建都於伊斯坦布爾的土耳其不管是面對北約還是俄羅斯,都無險可守,極端被動。相反安卡拉地處土耳其的中心地帶,四周是安納托利亞的群山環抱,社會構成又主要是保守派的土耳其人,可謂天時、地利、人和俱在安卡拉,誠為土耳其萬世建基之地。
F. 土耳其多地打擊非法偷渡者,為何這些人要違法偷渡
自敘利亞局勢和利比亞問題發生以來,「偷渡者」成為了一個非常引人注目的話題,所謂「偷渡者「,就是難民和流民為了躲避貧窮或戰亂在國際范圍內流動的問題。如今難民問題不僅成為了當世國的問題,更成為了一個世界難題。
首先,義大利是整個歐洲最靠近非洲的國家之一,不僅如此,義大利周邊地區的海況非常適宜中小型船隻的航行,因此非常多的難民偷渡船在舌頭的組織之下,通過小艇直接橫渡地中海,在義大利登陸或者乾脆就坐沉義大利領海等待救援,雖然絕大多數難民的偷渡船都可以成功抵達義大利,但是船毀人亡,葬身魚腹的慘劇依然時有發生。
然而難民問題遠遠不是打擊蛇頭所能解決的,只有真正的安定中東和北非局勢後,才能真正一勞永逸的解決難民產生,發展經濟製造安定就可以解決難民的源頭。沒有難民自然沒有偷渡,而目前土耳其等歐洲國家依然在非洲和北非興風作浪,尤其是敘利亞、利比亞還有西非,為當地的局勢火上澆油。要想真正解決難民問題,世界各國還有非常漫長的道路要走。
G. 專家:土耳其房價漲幅不及貨幣貶值速度,為什麼土耳其的房價如此高
土耳其房價之高,我認為有以下三個原因造成:
1、城市的發展路線。
2、貨幣的通貨膨脹。
3、周圍臨近國家的社會動亂。
現今許多年輕人為了買房子了可以說是付出了很多努力,無論是從金錢上還是時間上來說。很多人花費大半生賺的錢,就是為了買一套好地段,設施設備齊全的,或者是為了孩子教育的,方便孩子就近入學的學區房。影響房價的原因有很多,房價過高有可能就包括政府政策的影響,國內生產總值高低,城市發現規劃,貨幣市場的投入以及人口增多的影響等。
當人口大量湧入一個城市時,會帶來許多好處同時也會對當地造成影院。敘利亞北面與敘利亞接壤,敘利亞戰亂,導致許多敘利亞人口向外遷移,土耳其就成為了其中一個最主要的遷入地。人口變多了,對房子的需求量也變大了。物以稀為貴,所以土耳其的房價自然而然的就上漲了。
四、結語無論房價是否居高不下,人們對於房子的需求度依然會很高,因為其自身的穩定價值是不可否認的,所以在買不起房時也不了過於著急,順其自然,量力而行,有錢再買。
H. 古之匈奴,突厥與今之匈牙利,土耳其有何關系
關系是有的,首先匈牙利主體民族是匈牙利人是烏戈爾人和突厥人的混血種,原來住在西伯利亞西部。早在5世紀初期,已向西南遷移,並散居在哈札爾土耳其帝國,主要居住區是黑海北部沿岸附近。西元830年前,他們居住在頓河右岸,由7個部落組成,後來又增加了原是哈札爾人的3個部落(稱為卡瓦爾部落)。到9世紀末,匈牙利人進入其現今住地,征服了當地的斯拉夫人和匈奴人。其後,匈牙利人深入歐洲腹地。他們遠至不來梅、奧爾良和君士坦丁堡,半世紀後才被阻。突厥人是匈奴的別種。在南北朝至唐朝時住在現今中國西北地區。公元6世紀游牧於金山(今阿爾泰山),初歸附於柔然族。西魏時首領土門連續敗鐵勃,破柔然,建立政權,東至遼海,西抵西海(鹹海),北越貝加爾湖,南接阿姆河南,建立了官制,有立法,有文字。隋初分裂為東西兩部,唐太宗貞觀四年攻滅東突厥,顯慶四年唐又滅西突厥,余部西遷中亞。 突厥人主要講突厥語。突厥語屬阿爾泰語系,跟蒙古語是兄弟語言。所以在血緣上是有關系的。
I. 突厥怎麼到的土耳其
歷史上經過長時間的戰亂和遷移,有一部分突厥人到了土耳其生活。
J. 土耳其人
有部分史料有說到突厥後裔,在被漢王打敗後,部分投降漢朝,另有大部分向西遷移,其中少數甚至遷徙到了歐洲東部,南部,有史料證明匈牙利,奧地利人中有突厥基因.
土耳其人種中,也有突厥基因是無可置疑的.
土耳其地跨亞、歐兩大洲,博斯普魯斯和達達尼爾兩個著名海峽以及馬爾馬拉海(統稱黑海海峽)把全國分成歐、亞兩部分,但大部分領土在亞洲的小亞細亞半島。土耳其東連伊朗,東北毗鄰喬治亞、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東南與敘利亞和伊拉克接壤,西北與保加利亞和希臘毗連,北臨黑海,西瀕愛琴海,南望地中海,是連接歐亞兩大洲的一個重要海陸交通要道。黑海海峽全長300多公里,是地中海與黑海海上交通必經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地形地貌
土耳其總面積81萬平方公里,地形東高西低,大部分為高原和山地,沿海是狹長平原。亞洲部分主體安納托利亞高原,海撥800-1200米。位於東端的大阿勒山海撥5150米,是全國最高峰。東部的凡湖(鹹水湖)是全國最大湖泊。東部是幼發拉底和底格里斯兩大河流的發源地。中部在克澤爾河通向黑海。歐亞兩部分之間是黑海海峽。
簡史
土耳其人史稱突厥人,8世紀起由阿爾泰山一帶遷入小亞細亞,14世紀建立奧斯曼帝國,16世紀達到鼎盛,統治區域地跨歐、亞、非三大洲,17世紀始走向衰落。19世紀末,德帝國主義積極向奧斯曼帝國擴張,加劇了德國與英俄在中東的爭奪。20紀淪為英、德半殖民地。1914年加入同盟國作戰,1918年失敗。1919年凱末爾發動民族解放戰爭,1923年成立土耳其共和國。《國家元首》總統蘇萊伊曼.德米雷爾《政府總理》梅蘇特.耶爾馬茲(祖國黨)《主要政黨》祖國黨(執政)、民主左翼黨(執政)、民主土耳其黨(執政)、正確道路黨《人均國民收入》3,048美元《人口識字率》90%《平均壽命》67歲
政治制度
50年代起,土耳其的民主黨、正義黨、祖國黨先後執政。1991年10月,正確道路黨和社會民主人民黨組成聯合政府。1993年7月,兩黨繼續組成第二屆聯合政府。新政府上台後,確定加強社會治安、加速民主化進程和發展經濟為主要目標,取得一定成就。通過軍事鎮壓,嚴厲打擊了以庫爾德工人黨為主的反政府武裝活動。廢除了1980年"9.12"軍政權禁令,允許被取締的共和人民黨、正義黨、民族行動黨和工會組織恢復活動,進一步清除了"9.12"軍政權的影響。但各種社會矛盾不斷加深。現行憲法於1982年11月7日通過,憲法規定土耳其為民主的世俗國家,尊重人權,維護和平、正義與民族主義。大國民議會為唯一的立法機構。
行政區劃和人口
行政區劃
全國劃分為73個省,約600個縣,3.6萬個鄉村。
主要城市
伊斯坦布爾,全國經濟中心,662萬人;安卡拉,首都,260萬人;伊茲密爾,175萬人;阿達納,92萬人。
人口與宗教
1993年全國人口6,000萬人其中80%是土耳其人,15%是庫爾德人。99%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其中85%屬伊斯蘭教遜尼派。其餘為阿拉維派。土耳其是政教分離的伊斯蘭國家。
基本發展指標
經濟狀況
土耳其是中東地區農業較發達的國家之一,該國資源豐富,工業有相當基礎,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約2000美元,但進入90年代後,土經濟發展起伏很大,1993年增長率為7.3%,但1994年2、3季度起即下降了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