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哪個皇帝是土耳其人
① 明朝時中國與土耳其的關系。
大明時西邊有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明軍打敗了蒙古人,蒙古人打敗了土耳其。
② 亞洲最能影響全世界的前50個帝王是誰
不考慮其他洲,就單亞洲而言:
1、秦始皇(中國秦朝皇帝)
2、成吉思汗(蒙古大汗)
3、阿育王(印度孔雀王朝君主)
4、大流士一世(波斯皇帝)
5、漢高祖劉邦(中國西漢皇帝)
6、漢謨拉比(古巴比侖國王)
7、明治天皇(日本天皇)
8、居魯士(波斯皇帝)
9、薩爾貢(阿卡德國王)
10、阿克巴大帝(印度莫卧兒王朝皇帝)
11、漢武帝劉徹(中國西漢皇帝)
12、唐太宗李世民(中國唐朝皇帝)
13、奧斯曼一世(土耳其帝國蘇丹)
14、帖木兒(帖木兒帝國君主)
15、明太祖朱元璋(中國明朝皇帝)
16、康熙皇帝(中國清朝皇帝)
17、尼布甲尼撒二世(新巴比侖國王)
18、蘇萊曼大帝(土耳其帝國蘇丹)
19、迦膩色迦(貴霜帝國君主)
20、隋文帝楊堅(中國隋朝皇帝)
21、沙普爾二世(波斯薩珊王朝皇帝)
22、魏孝文帝拓跋宏(中國北魏皇帝)
23、海護王(印度笈多王朝君主)
24、宋太祖趙匡胤(中國北宋皇帝)
25、提格拉·帕拉薩三世(亞述國王)
26、武丁(中國商朝國王)
27、伊本·沙特 (沙烏地阿拉伯國 )
28、忽必烈(蒙古大汗、中國元朝皇帝)
29、月護王(印度孔雀王朝君主)
30、旭烈兀(蒙古帝國伊兒汗)
31、李成桂(朝鮮李朝國王)
32、朱拉隆功(泰國曼谷王朝國王)
33、推古天皇(日本女天皇)
34、阿拔斯一世(波斯薩非王朝皇帝)
35、武則天(中國女皇)
36、戒日王(印度戒日朝國王)
37、乾隆(中國清朝皇帝)
38、明成祖朱棣(中國明朝皇帝)
39、雍正(中國清朝皇帝)
40、奧朗則布(印度莫卧兒王朝君主)
41、漢文帝劉恆(中國西漢皇帝)
42、窩闊台(蒙古大汗)
43、烏爾納木(烏爾第三王朝君主)
44、密特里達特一世(安息國王)
45、漢章帝劉炟(中國東漢皇帝)
46、拔都(金帳汗)
47、李公蘊(越南國王)
48、哈奄·武祿(印度尼西亞國王)
49、天智天皇(日本天皇)
50、朝鮮世宗李祹(朝鮮國王)
③ 在西方魯米人總是被稱為波斯人,但土耳其人說他是土耳其人,有什麼事實嗎
在西方魯米人總是被稱為波斯人,但土耳其人說他是土耳其人,有什麼事實嗎?因為成為波斯人和成為土耳其人並非唯一。
我知道西方人的思維方式很難理解,因為它以種族和種族主義為條件,以至於他們看不到它具有任何其他含義,但是波斯人和土耳其人是頭等族。
是的,目前土耳其人與國民和種族身份相關聯,但從歷史上看並非如此。與波斯類似(現在也被認為是種族,但實際上不是種族)。
同樣,這與種族無關。當您閱讀「波斯」一詞時,不要以為「兩個波斯人的兒子」,而是「認為自己喜歡這種種族的人」。我知道在當今這個身份處於危機中的時代,很難做到這一點,但請嘗試一下。
④ 沙皇是什麼
【中文名】沙皇
【注音】shā huáng]
【外文名】Цезарь
【著名人物】伊凡四世 彼得大帝
【釋義】沙皇(царь)一詞中的「沙」來自拉丁語凱撒(Caesar)的轉翻譯音(Цезарь),царь就是「大皇帝」的意思。
【詞源】
沙皇(царь)一詞中的「沙」來自拉丁語中凱撒(Caesar)的轉翻(Цезарь),царь就是「大皇帝」的意思,後保加利亞君主西蒙大帝自稱沙皇(цар),其詞源即來源於「沙阿」,是為沙皇的最早使用,沙皇相當於國王,而不是皇帝。
伊凡四世後來也採用沙皇作為自己的頭銜,俄語轉寫為царь(Tsar)。
中文譯為「沙皇」,是將царь的音譯「沙」與代表地位(當時俄國已經是帝國)的「皇」字連寫而來。俄國的最高統治者。
【含義】
中世紀的俄國,沙皇這個稱號指最高統治者。早期俄羅斯人認為拜占庭帝國是羅馬帝國的繼承人,是宇宙的中心。俄羅斯人尊稱拜占庭的君主為「沙皇」,而認為俄羅斯的大公們是拜占庭沙皇的大臣,另一方面,他們也稱呼舊約的人物為沙皇。
13世紀,蒙古韃靼人的駭人聽聞的統治,加上強盛的蒙古大汗娶了拜占庭的公主為皇後,使俄羅斯人轉而尊稱蒙古大汗為「沙皇」,俄羅斯大公即又是蒙古「沙皇」(即蒙古大汗)的大臣了。
但隨著蒙古人的衰落,俄羅斯人不樂意再尊稱蒙古大汗為沙皇了,但始終不敢正式自稱沙皇。
西蒙大帝
1547年1月16日,莫斯科大公國大公伊凡四世(伊凡雷帝)發表了重要講話,將大公升格為沙皇,國號即被稱為沙皇俄國(王國時期),伊凡四世打破了對沙皇的一切權力限制,領主政體改為了沙皇專制政體,於是伊凡大帝成了第一位沙皇。後彼得一世(彼得大帝)於1721年將沙皇升格為皇帝,俄羅斯正式成為帝國,但一般沿用沙皇、沙皇俄國作為俄羅斯帝國君主和國家的呼稱。
在保加利亞,保加利亞大帝西蒙一世(西蒙大帝)於913年將大公升格為沙皇,國號即變更為保加利亞王國,925年迫使東羅馬帝國給予「保加利亞人和希臘人的皇帝」頭銜,即成為皇帝,國號也一度被稱為保加利亞帝國。特別注意的是:「希臘人的皇帝」是東羅馬帝國皇帝的頭銜。
說沙皇是凱撒的俄語音譯,其實是一種附會。沙皇一詞最早出現在歐洲是10世紀的保加利亞,西蒙大帝一生與東羅馬帝國交戰,自然不會去崇拜羅馬帝國的事實開創者凱撒。更不可能用凱撒一詞作為自己的頭銜作為國王的地位來使用。西蒙大帝後來被東羅馬帝國奉為皇帝,也表明沙皇是國王,而不是皇帝。
俄羅斯的沙皇頭銜如下:蒙上帝恩典,俄羅斯、莫斯科、基輔、弗拉基米爾和諾夫哥羅德的皇帝及獨裁者、 喀山、阿斯特拉罕、波蘭、西伯利亞、陶立克克森尼索和喬治亞沙皇、普斯科夫領主、斯摩棱斯克、立陶宛、沃里尼亞、波多利亞和芬蘭大公、愛沙尼亞、利沃尼亞、庫爾蘭、瑟米加利亞、薩莫吉希亞、別洛斯托克、卡累利阿、特維爾、尤戈爾斯克、尤格拉、維亞特卡、保加爾和其他地區的王公、下諾夫哥羅德領主和大公、切爾尼戈夫、梁贊、波洛茨克、羅斯托夫、雅羅斯拉夫爾、別洛焦爾、烏多利亞、奧勃多利亞、孔迪亞、維捷布斯克、姆斯齊斯拉夫和全北域的君主伊弗里亞、卡塔林尼亞和卡巴爾德尼亞地域及亞美尼亞地區領主、 切爾卡斯亞和山地山地王公及其他的世襲領主和統治者、突厥斯坦領主、 挪威王位繼承人、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施托爾曼、迪特馬爾申和奧爾登堡公爵。
參考自網路:http://ke..com/subview/74400/5665696.htm#viewPageContent
⑤ 為什麼土耳其人管中國叫"qin"跟秦朝有關嗎
從春秋開始,數百年間,西域各國能接觸到的中原國家,只有處在河西出口的秦國。
在土耳其語中,「China」要讀成「Chin」。
英語,印巴語系以及其他的語言總是將「China」變成「Sino」或者"Sin",這種變化應該來源於第一個統一中國的朝代「秦朝」的「Qin」字。秦朝統一了文字,用「皇帝」這個詞代替了「王」。後來絲綢之路上的客商們就用這個稱呼來代表這個帝國了。
土耳其共和國(土耳其語:Türkiye Cumhuriyeti;英語:The Republic of Turkey),簡稱土耳其,是一個橫跨歐亞兩洲的國家,北臨黑海,南臨地中海,東南與敘利亞、伊拉克接壤,西臨愛琴海,與希臘以及保加利亞接壤,東部與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和伊朗接壤。
土耳其地理位置和地緣政治戰略意義極為重要,是連接歐亞的十字路口。
⑥ 報紙上說,曹操有可能是今天的土耳其人,因為魏朝的文化更偏向於中東文明,且曹操的生父不明
然後呢
?
⑦ 土耳其唐朝是中國的嗎
當然不是,什麼朝代也不屬於,土耳其和中國發生關系,只是突厥人被唐朝打散了分裂了。
西遷了一部,也就是後來的奧斯曼那幫人的親戚。
至於現代土耳其和中國就更沒有過什麼關系了。
⑧ 問沙皇俄皇和中國的皇帝有什麼區別
君主的稱呼
現在的網上文章中,對王國,帝國,皇帝,國王的運用一片混亂。在現實的歷史上,只有有實力的大國才會成為帝國,小的國家則為王國或者公國。舉例而言,如果你回到中世紀,佔領了一塊200平方公里的小地方,於此建立一個小王國,那沒什麼奇怪。但若在這2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立一個帝國,就比較搞笑了。不過對於王國和帝國的稱呼,多數作者還是了解的,但對皇帝和國王的區別,則很少有人知道,經常有一個君主一會兒是皇帝,一會兒降職為國王的現象。對於皇帝的稱呼,有中國和歐洲兩個系統,但共同之處是皇帝的地位高於國王。
在中國歷史中,自秦皇自稱皇帝之後,皇帝就是天下共主,國王是皇帝的下屬,或者是屬國的君主。中國的國王基本有兩種,一種是象漢,晉那樣分封的諸侯王,在帝國之內有自己的王國,具有派遣官吏,實行稅收的半獨立的權力;另一種是屬國的國王,比如朝鮮, 安南,暹羅等國的君主,想來諸位是沒有聽過朝鮮皇帝的說法,因為朝鮮的君主只能稱國王,而那位著名的越南傀儡皇帝保大是在越南脫離中國屬國地位後才能有這種稱呼。中國歷史上,對皇帝這種稱呼是非常敏感的,國王可以有許多,但皇帝只能有一個,這就是為什麼中國的屬國君主只能稱為國王,不能叫皇帝的緣故。中國歷史上統一的大朝代中,只有宋代,由於實力太弱,所以會承認遼、金的君主也為皇帝,其他朝代沒有這種現象。即使是宋代,當公元1038年西夏國王自稱皇帝時,宋廷也會立即稱之為「反」,並且停止互市,派兵征剿。因為西夏向宋稱臣,作為臣屬國的君主,是不可以稱皇帝,這和遼金不同。當然,宋的實力太弱,征剿西夏連戰皆北,最後也不過是西夏在國書中從此不再自稱皇帝,而是稱「男」,把叫宋的皇帝稱為「父大宋皇帝」,西夏國主依然在國內稱帝,但宋至少爭回了面子,所以宋對西夏年賜絹茶銀兩,作為西夏國王自削帝號的回饋。在中國未統一的亂世如十六國時代,五代十國時代,或者象隋末,元末的亂世,稱王者多多,但稱帝時必須考慮,是否有這實力,否則就往往會遭到其他國家或勢力的圍攻。比如朱元璋在勢力已經強大後依然對稱帝很謹慎,一直找個傀儡當皇帝,自己稱吳王,其發令時總稱皇帝聖旨,吳王令旨。不顧即使皇帝是傀儡,朱元璋也絕對不會把吳王二字排到皇帝前邊。在這種亂世,沒有實力就自稱皇帝是會導致滅亡的,象五代十國的南唐,在歸順宋時自削帝號為國王,當後來李煜決定叛宋自立的時候,首先的舉動就是恢復皇帝的稱號,這種行動就是典型的反叛,自然遭到宋軍的攻擊,最後滅國。
歐洲的皇帝之所以在漢語中叫皇帝,自然是我們中國人這么翻譯的,但我們沒有象對其他國家君主那樣翻譯成蘇丹,法老,安息之類,正是因為歐洲的皇帝的地位要高於國王,這點和中國的皇帝是相似的。歐洲的皇帝也有天下共主的意思,因為古羅馬的皇帝是當時世界的統治者(指歐洲人心目中的世界),在帝國崩潰後,國王是可以有許多的,但皇帝是只有古羅馬的繼承者才可以如此稱呼。東羅馬(也就是拜占庭)的皇帝是羅馬分裂後東方部份的繼承者,不需要誰承認。西方的皇帝則需要公認才行。法蘭克的查理本是法蘭克的國王,由於其戰功赫赫,幾乎統一了西歐,並維護基督教的利益,被教皇上尊號羅馬人的皇帝,從此成為查理曼大帝,被視為羅馬的繼承者。同樣,後來的神聖羅馬帝國也是羅馬的繼承者,其由選帝候選出其皇帝。除此之外,西歐和北歐的君主都是國王,再沒有任何皇帝。奧地利的皇帝是很晚才有的,因為奧地利的君主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連續獲得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位置,並同時擴大疆土,成為帝國,所以其君主稱為皇帝。德意志的皇帝是在普魯士統一德國,建立帝國後才有的,在這之前霍亨佐倫家族的君主只是普魯士國王,而不是皇帝。當然,象奧,德皇帝,以及法蘭西帝國的拿破崙皇帝都是中世紀之後的事情,中世紀對皇帝的稱呼很嚴格,即使是在中世紀後,這個詞也不會被濫用,比如英國還佔有印度殖民地的時候,英國君主的稱呼是不列顛國王兼印度皇帝,並沒把自己自動升格為大英皇帝。在東歐,皇帝一詞在羅馬帝國分裂後一直只屬於東羅馬的皇帝所有。在東羅馬滅亡後,才有了俄國的沙皇,沙皇一詞源於凱撒,凱撒和中國的「天子」一樣,在羅馬帝國之後也如同秦之後,成為對皇帝的另一種稱呼,這個詞也只屬於皇帝所有(在中國,秦之前的商王,周王也可稱天子,秦漢之後,皇帝相當於過去商周的王,國王的地位降低,不會再有人稱王為天子)。沙皇採取這種稱呼也表示自己是古羅馬的繼承者,是東正教的保護人(之前是東羅馬的皇帝兼任東正教領袖)。總之,歐洲的皇帝雖然不象中國這樣是國王的上級,但依然比國王地位更高。
大帝(The Great)一詞同樣不是隨便哪個君主都可以用的,見過一個有名的玄幻作品,其中某國的君主世代都一概叫大帝,這就讓大帝一詞太貶值了。The Great(偉大)一詞很明顯反映了其應有的意義,必須是一個君主有巨大的功業才可以
⑨ 以前的土耳其人是被中國哪個朝代趕出去的
唐朝突厥人(應是西突厥)西遷至小亞細亞,後來突厥人經過多年努力在哪裡建立了一個國家,曰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一戰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解體,現代土耳其建國。
⑩ 在歷史上土耳其與中國有什麼關系
歷史上只有突厥,沒有土耳其這樣的稱謂吧。經過唐政府在西域的軍事行動以及西域都護,西域都督府的建立,他們就遠走西亞東歐了。其他的沒什麼關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