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產阿爾布羅是治療什麼的
⑴ 阿爾滕托普是誰
阿爾騰托普兄弟
www.changjiangtimes.com· 2006-12-8 6:44:00· 來源 : 長江商報
土耳其雙子星哈密特·阿爾騰托普和哈里爾·阿爾騰托普兄弟1982年12月8日出生在德國的千陽之城——蓋爾森基興,但是他們卻有著土耳其血統,德語和土耳其語是他們共同的語言。
目前兩兄弟共同效力於德甲沙爾克04俱樂部,哥哥哈密特是沙爾克04隊中場的絕對主力。弟弟哈里爾是一位前鋒,今年從老東家凱澤斯勞滕自由轉會到沙爾克04,上賽季他在德甲的進球數高達20個。弟弟哈里爾身高1.85米比哥哥高0.02米,他們倆都是2004年加入土耳其國家隊,目前哈里爾還有3球入賬。
其實兄弟倆都有機會披上德國隊的球衣,特別是德國青年隊多次找過哈里爾,想召入隊中,但他們依然選擇了自己的祖國——土耳其
⑵ 阿爾及利亞生產乾果嗎
有乾果賣,當地不產,基本都是從土耳其等地進口的
⑶ 為什麼土耳其被稱為投資入籍項目的黑馬
你好!
因為土耳其有:
優越的地理位置是經濟發展的最大保障
土耳其地處歐亞大陸的交界,今天的土耳其無論從海、陸、空都是連接歐亞非的重要的樞紐。
土耳其是世俗化國家,歐式生活踐行者
很多沒有去過土耳其的人一聽到土耳其的第一反應是男人穿著白紗巾女人蒙面帶黑紗巾的穆斯林國家,但是只要去過的人會被徹底顛覆這個錯誤觀念,1923年10月29日,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凱末爾將軍被選為第一任總統,其執政期間施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凱末爾改革」,竭力削弱土耳其的伊斯蘭屬性,使土耳其成為世俗國家(世界上另一個世俗穆斯林國家就是馬來西亞),為土耳其的現代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土耳其的旅遊產業潛力無限
土耳其被譽為世界文明的搖籃,是全球十大旅遊國家之一,土耳其擁有世界七大奇跡中的兩個:阿爾忒彌斯神廟和毛瑟斯陵墓,而卡帕多奇亞的熱氣球被世界地理雜志譽為全世界最適合坐熱氣球的地方之一。
與中國緊密合作,大力發展經濟和基建
除了一帶一路的鐵路基建合作,土耳其更是長期與中國的政府及企業保持了非常良好的關系.
與美國,英國保持非常特殊的關系
土耳其是由美國領銜的北約成員國,同時也是美國的航海條約國,這就是意味著土耳其公民具備申請美國E2的資質,美國E2簽證是由美國駐外使館所簽發的長期居留簽證,需要申請人是美國航海條約成員國公民,在美國投資生意,可攜帶配偶及未滿21周歲的子女,美國E2簽證可作為美國EB5移民排期的非常不錯的過渡型簽證。而在美國移民局公布的數據中,土耳其一直是E2簽證的主要申請國家之一。
⑷ 大家覺得土耳其和俄羅斯誰能模仿2004年歐洲杯的希臘神話
1 首先要說的當然是安德烈-阿爾沙文。我實在是無法控制自己對這個傢伙的喜愛!速度、技術、意識、鬥志,巴斯滕手下有這么好的球員嗎?首場比賽我滿懷期待地等到了這位俄羅斯王牌的復出,卯足了勁的阿爾沙文也確實讓所有人都信服,第二場比賽我依舊對阿爾沙文充滿期待,阿爾沙文再一次證明了自己!俄羅斯沙皇被推翻已經有差不多一個世紀,但是如今沙皇復辟!就在2008年歐洲杯戰場上!兩場比賽2進球1助攻,阿爾沙文的優異表現直接主導了俄羅斯的命運!今天這場比賽,阿爾沙文經常享受到2~3人的包夾,這是巨星才能享受的待遇,但是阿爾沙文往往能從容而又靈動地逃脫防守,或者乾脆回撤到中場來自由地指揮進攻,而在一對一的時候,荷蘭後衛的個人能力根本無法阻擋阿爾沙文,更可怕的是阿爾沙文對於能不能把你過干凈根本不感興趣,只要有空檔,他就能創造出威脅。所以有些東西始終是體系無法彌補的,我在想這樣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假設,萬一,俄羅斯隊創造了最後的奇跡,而且有澤尼特的聯盟杯輝煌在前,那阿爾沙文取代C羅納爾多成為足球先生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2 希丁克在賽前說過這樣一句話:「我願意做2008年荷蘭最大的叛國者。」恭喜這位神奇教練,你做到了。今天這場比賽,希丁克率領的俄羅斯在顯然踢得比荷蘭更好,他們有更多的得分機會,有更強的向前意識,也有更漂亮的場面。俄羅斯球員在進攻時大膽的壓上和不停地穿插接應傳遞更能讓人看到荷蘭足球的影子。懾於荷蘭左路的進攻,右路的安紐科夫並沒有像前兩場那樣活躍,但是左路的日爾科夫卻依舊犀利,他每次都會壓倒荷蘭的底線附近,每次進攻都會有他飛奔的身影,他還險些創造了一粒點球,這樣的景象在荷蘭隊身上是無法看到的。另外,中後衛科洛金的後上遠射也非常值得回味,只可惜下一場我們將無法看到這位重炮手的登場。 另外我還是要提一下俄羅斯的防線,如果資料無誤的話,安紐科夫+克羅丁+伊格納舍維奇+日爾科夫這條防線在第二場與希臘的比賽中是首次使用,而第一場與西班牙的比賽里俄羅斯的防線其實就已經是全新的了,風格和以前那條偏防守的完全不同。希丁克大膽冒險的精神由此可見,他在第一場比賽里第一次試驗了自己的防線,撤換了3名主力,當然那個第一次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3 由於兩隊各自都擁有強大的反擊能力,因此誰先進球成為了比賽的關鍵,因為進球之後就可以舒舒服服打反擊,俄羅斯先進了球,而且反擊打得很犀利,他們本有機會在90分鍾就解決戰斗,但是他們像對瑞典那場比賽一樣揮霍了不少的機會。而荷蘭隊的弱點在今天暴露得不能再明顯了,撇開防守不說,荷蘭的陣地戰進攻辦法非常少,我們更多時候看到荷蘭在俄羅斯的半場不停地橫向轉移,而沒有縱向的滲透,荷蘭最有威脅的進攻也只是出現在幾次定位球進攻之中。當斯內德的遠射成為那段時間荷蘭唯一的進攻武器時,我們看到的更多是無奈。 4 在前幾場比賽有神奇手筆的范巴斯滕在今天終於技窮,一方面是因為羅本的傷勢讓他失去了板凳席上的王牌,另一方面他固定的換人套路顯然無法給希丁克帶來任何驚喜。范佩西上場之後在右路既無法過人,也沒有有效傳球,而且更要命的是他根本不去管身後的防守,就由著日爾科夫、濟里亞諾夫和阿爾沙文輪流爆本方的右路防守,阿費萊雖然踢得虎虎有生,但是顯然無法與羅本的作用相比,另外一個換人海廷加的用意模糊,因為海廷加的防守能力並不強過博拉魯茲,而且據我了解,自從04年之後他就很少再打右後衛位置,這位新科荷蘭足球先生在上場後俄羅斯的左路進攻反而更加犀利,最後也是他成就了阿爾沙文的絕殺傳中。 5 荷蘭隊發揮最出色的球員是誰?范德法特踢了半場好球,范尼除了進球別無亮點,斯內德孜孜不倦但沒有收獲,反倒是歐洲杯開賽前還不是主力的德容為荷蘭隊的防守貢獻了很多。歐洲杯期間曾有一篇報道說德容要成為荷蘭新一代的沃特斯——1988年荷蘭隊的主力後腰,也被認為是荷蘭隊中場戰術價值最高的球員。這篇報道有明顯的暗示意味,2008年的荷蘭最終沒能重演20年前的輝煌,但是,德容的表現應該能讓荷蘭隊下一任教練馬爾維克看到誰是這個位置最好的人選。他利用自身出眾的身體素質和良好的防守意識多次救險,出現在最威脅的地區,阻斷對方最危險的傳球,德容是荷蘭隊本場比賽的最佳球員。 6 在上一場比賽結束後,我認為帕甫柳琴科確實是一位很不錯的前鋒,這場比賽結束後,我更加確定這一點。俄羅斯的每次向前傳球帕甫柳琴科大多能到位接應,不管拿不拿得到球,他始終會出現在那個位置,卸下皮球,或者干擾對手。依舊要強調一下,帕甫柳琴科更像一位搶點型前鋒,但是他現在所做的事已經超過了他本身的定位。從他的跑動和接應中我們可以看到他良好的意識,然後在進攻和反擊時他又要沖到禁區內去搶點,他為俄羅斯隊作出的貢獻是巨大的。 7 荷蘭之前對義大利的30年不勝作古,今天荷蘭人的幸運日也成為了歷史,不知道明天西班牙與義大利之戰會不會有什麼新的顛覆發生——88年大賽不勝和6月22日西班牙淘汰日。希望西班牙人能有好運氣,和俄羅斯再戰一場,西班牙人定會感受到與第一場截然不同的力量。另外,我要說,因為自己主隊出局而認為「歐洲杯已經結束」的人請留步,俄羅斯真的是一支非常有趣的球隊,如果你是荷蘭球迷,那支持希丁克也算是不錯的選擇,而且這支俄羅斯隊可以看到荷蘭足球的影子,如果你是葡萄牙、法國、捷克或者其他什麼球隊的球迷,也請留下來看看俄羅斯,他們不會讓你覺得乏味,也許還能帶來新的驚喜,如果你不是足球迷,那看看阿爾沙文吧,希望他能讓你喜歡上足球……
⑸ 阿爾戈斯是什麼戰神
阿爾戈斯有很多意思。
阿爾戈斯(希臘語:Άργος)或譯阿戈斯,希臘城市,臨阿古利科斯灣,近邁錫尼。位於卡斯特羅和聖伊利亞斯兩山麓的阿爾吉夫平原上。交通發達,是周圍農產品的集散地。最低海拔15米,中心海拔42米,最高海拔500 - 600米。阿爾戈斯有約5000年的歷史,在它的歷史上,希臘人、羅馬人、法蘭克人、威尼斯人和土耳其人都在這里留下了他們的影響,它是歐洲最古老的始終被居住的城市。
希臘語「Argus」的意思是「明亮的」、「明察秋毫的」,之所以被賦予這個名字,是因為它擁有一百隻眼睛,這些眼睛遍布渾身上下,即便在睡著的時候,也有兩隻眼始終警惕地睜著。可怕的厄喀德那(見Echinda)就是在熟睡的時候被百眼巨人殺死的,但百眼巨人最終也被赫爾墨斯所殺,赫爾墨斯誘其入睡並割下他的頭顱,宙斯之妻赫拉把他的眼睛剜出,安在孔雀的尾部,所以孔雀才會有如此美麗的尾巴。百眼巨人的故事在奧維德的《變形記》第一卷中有記載
⑹ 伊朗土耳其戰爭的目的是什麼
伊朗—土耳其戰爭指奧斯曼帝國與伊朗薩非王朝進行的掠奪性戰爭。戰爭目的是為了爭奪阿拉伯的伊拉克、庫爾德斯坦、外高加索的所有權以及歐亞兩洲間最重要的戰略和貿易交通線的控制權。
這場戰爭自1514年起,斷斷續續進行到1746年,是打著伊斯蘭教的兩大流派——什葉派與遜尼派捍衛者之間的斗爭的幌子進行的。
得到遜尼派封建貴族上層人物支持的土耳其佔領者,遭到了15世紀末產生的以薩非王朝為首的伊朗國家的反抗,薩非王朝宣布希葉派為國教。土耳其蘇丹謝里姆一世殘酷地鎮壓了1513年安納托利亞的什葉派教徒起義,殺死什葉派教徒4萬人。從此,開始了對什葉派的伊朗的戰爭。
伊土戰爭的第一個時期奧斯曼帝國不僅擁有封建民軍,還擁有常備軍——土耳其近衛兵和強大的炮兵。
伊朗軍隊由騎兵弓箭手近衛軍、負責保護本部族領導機構並時常攜帶家小驅趕牲畜遠出的游牧民族的騎兵民軍和少量的地方封建主的民軍組成。庫爾奇伊和民軍戰士的武器是馬刀和長矛。在恰爾德蘭平原雙方首次大戰,土耳其蘇丹謝里姆一世的軍隊在軍事上各方面都占優勢,打敗了沙赫伊思邁爾一世的薩非王朝軍隊並佔領其首都大不里士城。
但是,由於給養不足,加之近衛兵內部發生騷亂,謝里姆一世被迫放棄了亞塞拜然。其他地區的軍事行動仍在繼續。在科奇希薩爾附近的交戰中,伊恩邁爾一世的軍隊再次大敗。土耳其炮兵在這次交戰中又一次起了決定性作用。
至1516年前夕,謝里姆一世已佔領了西亞美尼亞、庫爾德斯坦和包括摩蘇爾在內的北美索不達米亞。1516~1517年,土耳其在敘利亞、黎巴嫩、巴勒斯坦、埃及、希賈茲建立了自己的統治,1519年又統治了阿爾及利亞的一部分。
1533年,蘇丹蘇里曼一世與奧地利簽訂了和約。土耳其在其北陲安全得到保障之後,於同年重新對伊朗採取軍事行動。
1536年,土耳其侵佔了喬治亞西南部的一部分,該地區成為伊土兩國爭奪外高加索和美索不達米亞統治地位的主要戰場。由於伊朗軍隊也有了炮兵,所以戰爭進行到1555年時,雙方已不分勝負。1555年5月29日,伊土兩國在阿馬西亞城締結和約。
按照和約規定,伊朗保有所佔領的外高加索的一些領土。奧斯曼帝國把阿拉伯的伊拉克劃入自己的版圖。喬治亞和亞美尼亞則由兩國瓜分。伊朗得到了薩姆茨赫—薩阿塔巴戈公國的一部分、卡爾特里和卡赫齊亞。土耳其獲得了阿布哈茲、古里亞、伊美列丁以及拉濟人的領土。兩國承認卡爾斯城地區為中立區,全城已遭洗劫,城堡被夷為廢墟。伊土戰爭的第一個時期,就這樣以1555年雙方締結和約而結束。
伊土戰爭的第二個時期,始於1578年,時斷時續地持續了約半個世紀。土耳其利用薩非王朝國內封建內訌的機會,再次進攻伊朗。
這期間,土耳其依靠的是他的附庸——擁有強大軍隊的克里木諸可汗。1578年,土軍違反1555年和約,修復了卡爾斯城堡,繼而進入外高加索境內,佔領了薩姆茨赫—薩阿塔巴戈公國的一部分。1578年8月10日,伊朗沙赫的軍隊在奇爾德爾附近被擊潰,土軍侵入東喬治亞和東亞美尼亞,後又侵入北亞塞拜然並在這里佔領了希爾凡。
自1579年起,土軍和克里木汗的10萬軍隊共同奪取了整個亞塞拜然和伊朗西部。沙赫阿拔斯一世在位期間,伊朗恢復了昔日的強盛,不僅奪回了被土耳其侵佔的西部領土,而且還吞並了一些新的領土。
然而,由於對烏茲別克封建主進行戰爭和鎮壓反封建的起義,阿拔斯一世不得不於1590年3月21日同奧斯曼帝國簽訂了對伊朗非常不利的伊斯坦布爾和約。按照這項和約,幾乎整個外高加索和路里斯坦、庫爾德斯坦的頗大部分都劃歸奧斯曼帝國統治。
16世紀與17世紀之交,阿拔斯一世進行了軍事改革。
最初,他建立了一支常備部隊,其中包括一個1.2萬人的火槍兵軍團和一個1萬人的騎兵軍團;還建立了火炮工廠和由炮手組成的炮兵部隊。火槍兵和炮手只從波斯人中招募。至改革完成時,伊朗軍隊的兵力達12萬人,計有常備軍4.4萬人、封建民軍7.5萬人,封建民軍中有3萬克濟爾巴希人和由土庫曼人、庫爾德人、盧爾人及其他游牧部落和定居的伊朗封建主組成的4.5萬民軍。阿拔斯一世的軍隊很快增至30萬人。伊朗為准備與強大的奧斯曼帝國進行戰爭,還與土耳其的敵對國——俄國和歐洲諸國建立了政治與外交關系。
1602年,阿拔斯一世對土耳其開戰。
整整一個世紀以來,伊朗國第一次成為進攻的一方,而軍事組織未作根本改變的奧斯曼帝國卻成為防禦的一方。1603~1604年,在蘇菲安附近的數次交戰中,伊軍打敗了土軍,攻佔並洗劫了大不里士、納希契凡及其他城市。遵照阿拔斯一世的命令,有30餘萬亞美尼亞人從被征服的亞美尼亞被趕往伊朗內地。
在1602~1612年的伊土戰爭中,伊朗獲得全勝。1613年11月20日,交戰雙方在伊斯坦布爾簽訂了使伊朗保有全部戰果的和約。
由於對1613年伊斯坦布爾和約的條款不滿,土耳其於1616年開始對伊朗採取報復行動。
在1616~1618年薩非王朝與奧斯曼帝國的新戰爭中,土耳其又遭失敗,於1618年在謝拉布簽訂和約,條約基本上重申了伊斯坦布爾和約的各項條款。在最後兩次戰爭中,伊朗大大擴張了自己的領土范圍,接著就開始了進一步的征服。
1623~1639年的伊土戰爭起因於沙赫阿拔斯一世的軍隊入侵阿拉伯的伊拉克。阿拔斯一世利用伊拉克人反對蘇丹穆斯塔法一世統治的起義之機,攻佔了巴格達市,隨後佔領了整個阿拉伯的伊拉克。
阿拔斯一世於17世紀的前25年裡,對東喬治亞的幾次遠征,破壞性特別大。外高加索人民對其進行了頑強的抵抗。在喬治亞,薩阿卡則領導的廣泛的反伊朗起義,動搖和削弱了伊朗在外高加索的統治。
與此同時,土耳其在歐洲的戰事中遭數次挫折後,在蘇丹穆拉德四世在位期間,便重新致力於征服東方。
1625年,土耳其佔領了阿哈耳齊赫,奪取了薩姆茨赫—薩阿塔巴戈公國,將其變為土耳其的一個省。穆拉德四世還進犯了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
同時,他的部隊還佔領了包括摩蘇爾在內的北美索不達米亞。可是他未能佔領巴格達,對該城長達9個月的圍攻毫無成效。
1630年,土軍轉攻外高加索和伊朗西部,毀掉了哈馬丹城,屠殺了全城居民。1639年5月17日,簽訂了卡斯列—席林條約。
按照這項條約,伊土兩國間的疆界沒有變動,但阿拉伯的伊拉克歸屬土耳其。
伊土戰爭的第三個時期開始於18世紀初,土耳其蘇丹艾罕默德三世對伊朗重起戰端。
1723年春,土軍乘薩非王朝國家崩潰之機侵入外高加索,佔領了第比利斯、整個東喬治亞、東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
與此同時,土軍還征服了伊朗西部的路里斯坦省。土耳其人的勝利直接威脅著俄國在高加索的利益。彼得一世遠征波斯和土耳其的軍事勝利迫使伊朗沙赫塔赫馬斯普二世同俄國簽訂了1723年彼得堡條約。
1724年6月23日,俄土君士坦丁堡條約在伊斯坦布爾簽訂。
根據這項條約,1723年俄伊彼得堡條約列舉的裏海沿岸所有地區轉歸俄國,而外高加索的其餘地區和包括克爾曼沙赫、哈馬丹兩市在內的伊朗西部則轉歸土耳其。1724年的君士坦丁堡條約的條款有利於土耳其,這是由於法國對它支持的結果,因為法國害怕俄國勢力加強。土耳其不滿足於已佔領的大片領土,其軍隊又向伊朗東部推進並攻佔了加茲溫。對土耳其侵略者進行抵抗的只有波斯和亞塞拜然的人民群眾。
18世紀30年代初,統帥納迪爾成為伊朗的實際統治者。
1730年,他擊敗了土軍並將其逐出哈馬丹、克爾曼沙赫和南亞塞拜然。
然而,當納迪爾忙於鎮壓阿富汗阿布達爾部族的霍臘散起義時,唯恐納迪爾的聲望增高的塔赫馬斯普二世向土耳其人出征,以期提高個人威望。塔赫馬斯普二世的軍隊在哈馬丹城下遭到失敗。
1732年1月10日,他被迫與土耳其簽訂和約。和約使土耳其侵佔的阿拉斯河以北的外高加索領土合法化。
1732年底,納迪爾推翻了塔赫馬斯普二世,事先與俄國簽訂臘什特條約後,便親自出征土耳其。
按該條約規定,吉蘭省立即歸還伊朗,而庫拉河以北的領土待將土軍從外高加索境內驅逐後歸還。
1735年6月14日,納迪爾的7萬軍隊在卡爾斯城下打敗了蘇丹的8萬大軍。
1736年,納迪爾加冕為伊朗沙赫,著手改組軍隊,以期增加兵員和裝備,尤其是炮兵。在這方面他得到英法兩國軍事專家的幫助。納迪爾—沙赫在鞏固了薩非王朝國家的統一之後,為了從土耳其手中奪回阿拉伯的伊拉克和外高加索,於1743年對土耳其重新開戰。3年戰爭雙方未分勝負而結束。
16至18世紀的伊士戰爭造成了各族人民的大批死亡,交戰的任何一方都未獲勝。戰爭阻礙了伊土兩國生產力的發展,加速了一些由許多民族和部落鬆散地拼湊而成的封建國家的崩潰。
伊土戰爭的非正義性,在被征服的各民族人民中間——特別是在17至18世紀——不斷激起民族解放運動和反封建運動,這些運動都為交戰國的某一方所利用,以建立自己的統治。伊土戰爭對外高加索人民來說是他們自古以來的歷史上苦難最深重的時期。在血腥的伊土戰爭中遭到削弱的伊朗和土耳其,日益淪為在近東和中東建立霸權的英法兩國的殖民地。
在伊朗和土耳其,武裝力量的基本形式是封建民軍,武裝力量的主要兵種是用矛、盾、馬刀、弓箭、短劍和火槍武裝起來的正規騎兵和非正規騎兵。伊朗的正規騎兵和土耳其的正規騎兵是軍隊中靈活機動的部隊。常備步兵與騎兵相比則處於從屬地位。
⑺ 阿爾及利亞住在哪裡和它的國旗是什麼樣子當地特產是什麼
一、地址
三、概況
全稱阿爾及利亞民主人民共和國,是非洲北部馬格裡布的一個國家,阿爾及利亞的陸地面積居非洲國家之冠、地中海國家之冠和阿拉伯國家之冠,居全球第10位。北部瀕臨地中海,東鄰利比亞、突尼西亞,東南和南部分別與尼日、馬里和茅利塔尼亞接壤,西部和摩洛哥相連。
這個國家人種是有黑有白,人口共有3790萬,大多數是阿拉伯人,其次是柏柏爾人(約占總人口20%),少數民族有姆扎布族和圖阿雷格族
歷史上人種有:羅馬人、腓尼基人、迦太基人、拜占庭、西班牙人、土耳其人
信仰伊斯蘭
靠著利比亞
有個人民解放陣線,政治上有點亂
經濟規模在非洲居第四位
天然氣儲量為全世界第五
四、特產
國石:珊瑚
其他:葡萄酒,橄欖油,椰棗,沙畫
五、與中國關系
中阿有著深厚的傳統友誼
以上大熊貓點搜傾情奉獻
⑻ 下列國家中,位於亞洲但參加歐洲足球錦標賽的國家是A沙烏地阿拉伯B土耳其C阿爾及利
選b
是土耳其
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都在北非
沙特是參加亞洲杯的
⑼ 土耳其糧食產量
土耳其主要農產品有小麥、大麥、棉花、柑桔等。土耳其是中東地區最大的小麥生產國,是世界第三大硬麥生產國。過去5年中,小麥產量年均為1730萬噸,國內消費為1680萬噸,出口為160萬噸,進口為110萬噸;大麥產量年均為720萬噸,國內消費為680萬噸(其中用作飼料590萬噸),出口為55.2萬噸。據美國農業部估計,2002/2003年度,土耳其小麥產量為1850萬噸,國內消費為1677萬噸,出口為159萬噸,進口為106萬噸;大麥產量為750萬噸,國內消費為690萬噸,出口為70萬噸,進口為2.5萬噸。
土耳其麵粉加工廠略超過1000家,每年的加工能力約為2400萬噸小麥,加工能力利用率為70%。
土耳其人均年小麥消費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約為260公斤。小麥消費量的85%用於生產麵包,7%用於生產通心麵。國產小麥數量足以滿足國內消費需求,但是蛋白質含量較低。因此,麵粉加工商必須進口一些蛋白質含量較高的小麥,以便與國產小麥混在一起進行加工,從而提高麵粉質量。這種做法使得土耳其成為世界10大麵粉出口之一。1992~2001年間,年均麵粉出口量約為44.6萬噸。麵粉出口主要運往伊拉克、喬治亞、利比亞、阿爾及利亞等。
土耳其是世界最主要的大麥生產國之一,國產大麥的90%用作飼料。
土耳其擁有539個飼料加工廠。土耳其年均消費約220萬噸玉米用於生產飼料,其中25%~50%來自進口。大豆進口年均約為60萬噸,豆粕進口約為38萬噸。為了避免瘋牛病風險,肉骨粉嚴禁進口和使用。
⑽ 土耳其俄羅斯大使遇刺是什麼人乾的的最新相關信息
俄羅斯駐土耳其大使安德烈·卡爾洛夫19日晚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出席活動時遭槍擊身亡。行凶者是一名土耳其警察,已被當場擊斃。
土耳其內政部長蘇萊曼·索伊盧、衛生部長阿克達、國防部長厄舍克19日晚在事件中的傷者接受治療的安卡拉一家醫院召開臨時新聞發布會。索伊盧說,槍擊發生在當地時間19時05分,卡爾洛夫被送往醫院後經搶救無效身亡,3名在襲擊事件中受傷的人員目前情況穩定。
索伊盧說,行凶者梅夫呂特·阿爾滕塔什是一名22歲的土耳其警察,他已在安卡拉防暴警察部隊服役兩年半。阿爾滕塔什在安卡拉的公寓正受到警方的搜查,他的妹妹和母親被拘留。
記者在事發現場附近采訪了解到,卡爾洛夫當晚出席安卡拉市錢卡亞現代藝術展覽中心的一個展覽開幕式時遭槍擊,土耳其警方、反恐特種部隊等在槍擊事件發生後封鎖了現場,大量警察在現場維持秩序。
目擊者巴哈爾說,他作為媒體代表參加此次俄羅斯大使館主辦的「土耳其人眼中的俄羅斯」展覽。襲擊者是現場穿著正裝的一名安保人員,在俄羅斯大使講話時用手槍向大使射擊。巴哈爾說,襲擊者在槍擊後高喊「不要忘記阿勒頗,不要忘記敘利亞,我們在經歷痛苦,你們也不能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