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土耳其 » 土耳其玻璃球用量為什麼這么大

土耳其玻璃球用量為什麼這么大

發布時間: 2022-06-21 06:22:10

㈠ 土耳其特產是什麼

1、土耳其烤肉

土耳其烤肉來自在世界上世界三大菜系之一的土耳其菜系,又名清真菜系。故在正宗土耳其烤肉是以牛羊肉,雞肉,魚肉為食材的。(世界三大菜系:世界三大菜系是指中國菜系,土耳其菜系,法國菜系。)

奧斯曼帝國佔領伊斯坦布爾以後,將這座城市發展成玻璃工藝的中心。玻璃製品的種類主要有:油氣燈,鬱金香花瓶,玫瑰露瓶,杯子,糖罐,廚具,及裝飾品。

㈡ 土耳其擬成稀土新來源,稀土主要是用來干什麼的

我國是稀土出產大國,而稀土的用處有很多,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在軍事方面和冶金方面的性能較為突出。

稀土在玻璃陶瓷用途:稀土氧化物或加工稀土精礦可廣泛用作拋光光學玻璃、眼鏡鏡片、顯像管、示波管、平板玻璃、塑料和金屬餐具的拋光粉;在玻璃熔化過程中,二氧化鈰可以用來強氧化鐵,降低玻璃中鐵的含量,從而達到玻璃除綠的目的;添加稀土氧化物可以製作光學玻璃和不同用途的特殊玻璃,包括能透過紅外線和吸收紫外線的玻璃、耐酸耐熱的玻璃、能防X射線的玻璃等。在陶瓷釉料和瓷釉中加入稀土,可以減少釉料的碎裂,使產品呈現不同的色澤,在陶瓷行業得到廣泛應用。

㈢ 什麼叫馬塞克解釋清楚一些.

馬賽克

馬賽克是一咱特殊存在方式的磚,它一般由數十塊小塊的磚組成一個相對的大磚。它小巧玲瓏、色彩斑讕被廣泛使用於室內小面積地、牆面及室外大小幅牆面和地面。

分類:

(1) 陶瓷馬賽克: 是最傳統的一種馬賽克,以小巧玲瓏著稱,但較為單調,檔次較低。

(2) 大理石馬賽克: 是中期發展的一種馬賽克,豐富多彩,但耐酸鹼性差、防水性能不好,所以市場反映並不是很好。

(3) 玻璃馬賽克: 玻璃的色彩斑讕給馬賽克帶來蓬勃生機。依據玻璃的品種不同,又他為多種小品種:

a. 熔融玻璃馬賽克: 是以硅酸鹽等為主要原料,在高溫下熔化成型並呈乳濁或半乳濁狀,內含少量氣泡和未熔顆粒的玻璃馬賽克。

b. 燒結玻璃馬賽克: 是以玻璃粉為主原料,加入適量黏結劑等壓製成一定規格尺寸的生坯,在一定溫度下燒結而成玻璃馬賽克。

c. 金星玻璃馬賽克: 是內含少量氣泡和一定量的金屬結晶顆粒,具有明顯遇光閃爍的玻璃馬賽克。

d. 常用規格: 馬賽克常用規格有 20mm × 20mm 、 25mm × 25mm 、 30mm × 30mm 、厚度為 4 -4.3mm 。

玻璃馬賽克

玻璃馬賽克:玻璃馬賽克又叫作玻璃錦磚或玻璃紙皮磚。它是一種小規格的彩色飾面玻璃。根據國家標准(GB/T7697-1996),玻璃馬賽克(GLassMosaic)可分為熔融玻璃馬賽克:以硅酸鹽等為主要原料,在高溫下熔化成型並呈乳濁或半乳濁狀,內含少量氣泡和未熔顆粒的玻璃馬賽克。

燒結玻璃馬賽克:以玻璃粉為主要原料,加入適量粘結劑等壓製成一定規格尺寸的生坯;在一定溫度下燒結而成的玻璃馬賽克。

金星玻璃馬賽克:內含少量氣泡和一定量的金屬結晶顆粒,具有明顯遇光閃爍的玻璃馬賽克。
玻璃馬賽克的特性:它是最安全的建材,它由天然礦物質和玻璃等製成,質量輕,是傑出的環保材料。零吸水率,抗酸鹼等化學腐蝕,是最適合於裝飾近水區域的建材。可用做裝飾衛生間、浴室、游泳池、噴泉、景觀水池等。色彩繽紛亮麗,永不褪色,體積小,是製作藝術拼圖和鑲嵌畫的最好材料。利用不同顏色的馬賽克能設計製作最復雜的拼圖,如用電腦設計的游泳池底部的圖案。

現在還指電子畫面的特別處理方式。
一種圖像(視頻)處理手段,使其局部模糊,因為這種模糊看上去有一個個的小格子組成,便形象的稱這種畫面為馬賽克。馬賽克常用於遮擋重要部位

㈣ 伊斯坦布爾成為土耳其最大港口的原因

(1)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乾燥
(2)冬季,黑海西北部受西風帶的影響,且西風勢力較強;黑海輪廓形狀南寬北窄;風力使黑海西部形成波濤。
(3)黑海平均鹽度明顯比大洋低原因:黑海周邊地區氣候降水量較多;黑海地處封閉海區,受大洋影響較少;海區緯度較高,蒸發量較小;黑海周圍有較多大河匯入淡水。
表層海水鹽度較深層低原因:黑海周圍徑流注入,起到稀釋作用;表層海水受降水和徑流的影響大;海水中鹽類物質下沉,使深層海水鹽度大;黑海和地中海之間存在密度流,鹽度較大的地中海海水從海峽下層流入黑海,使深層海水鹽度大。
(4)伊斯坦布爾地跨亞歐兩州,地理位置優越;伊斯坦布爾是歷史文化名城,旅遊資源豐富,觀光旅遊人口多;土耳其最大城市,人口眾多,經濟發達,國內外市場廣闊,客源充足;海港城市,水陸交通便利;重要的金融和工商業中心,人口的流動量大;第三產業發達,服務實施完善;政府政策支持。
ISTANBUL/伊斯坦布爾#
港口性質:海峽港、設有自由貿易區、基本港(M)#
經緯度:41°01′N,028°58′E#
位於土耳其(全稱:土耳其共和國
THE
REPUBLIC
OF
TRUKEY)西部沿海伊斯
坦布爾海峽西南岸,瀕臨馬爾馬拉(MARMARA)海的東北側,是土耳其的最大海港
。它是一個跨越歐、亞兩洲的歷史名城。它控制了從地中海經馬爾馬拉海去黑海
的通道。在1973年建成橫跨伊斯坦布爾海峽大橋,橋身高出水面64m,水中無一橋
墩。該港不僅扼歐亞交通的要沖,而且是國際陸運交通的樞紐。它是全國運輸、
貿易和文化的中心,又是全國進、出口貿易中心,全國有50%的進口和15%的出
口都是通過該港的。主要工業有煙草、紡織、船舶修理、製糖、麵粉、皮革、玻
璃、汽車及水泥等。舉世聞名的清真寺、雲塔及阿亞索菲亞等地是旅遊勝地。港
口距機場約20km,每天有定期航班飛往世界各地。
該港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盛行東北風。年平均氣溫8~20℃。每年有霧日
36天。全年平均降雨量約500mm。本港潮汐變化甚小。
港區主要碼頭泊位如下:




泊位(個)
岸線長(m)
最大水深(m)
―――――――――
――――――
――――――
――――――
土耳其海運公司
12
2483
10
海達帕薩(TCDA)
14
2688
12
――
―――
26
5171
裝卸設備有各種岸吊、門吊、汽車吊、浮吊、集裝箱吊、可移式吊及拖船等
,其中浮吊最大起重能力達250噸,拖船功率最大為1839kW。在AMBARLI油碼頭最
大可泊25萬載重噸的大型油船。港區糧倉容量達7萬噸,另有倉庫及堆場等。裝卸
效率:穀物每小時裝200噸。1992年集裝箱吞吐量達17.9萬TEU。主要進口貨物為
煤、鐵、鉛、銅、錫、木材、牛油及工業品等,出口貨物主要有羊毛、棉花、干
木、煙葉、絲、水果、皮張及地氈等。
伊斯坦布爾(ISTANBUL)

㈤ 土耳其惡魔眼的來歷是什麼

有這樣一個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某一個海邊的小村莊里,海邊長年屹立著一塊巨石,以百人之力都無法移動或破碎。一名被認為攜帶著邪靈的男人有一天路過這個村莊,當看到這塊石頭時,這個男人驚訝的說:「天啊, 這么大的石頭!」誰知話音剛落,伴隨著巨大轟鳴聲,這個神奇的巨石出現裂紋,然後裂成了兩半。人們相信是邪靈的力量和巨石相抵消,這塊石頭的作用也就完成了,這也可能就是關於天眼石 (NAZAR BONCUK)的來歷。
惡魔眼,又叫邪眼EvilEye、藍色之眼BlueEye,是土耳其傳統的避邪物,也是很具當地特色的紀念品。惡魔眼是一種玻璃製品,淺藍或深藍色的圓形玻璃片,中間有一點白色,上面再點一小滴黑色。當然也有很多變化,如鑲在不同形狀的外殼中或做成水滴形、愛心形。釣飾、風鈴、手煉、項鏈都是很普遍的惡魔眼造型。
惡魔眼,卻也是最邪的東西.這是源於中東吉卜賽的巫術,掛一個惡魔眼在家或在身上,便可吸走外來者的邪氣及妒忌心.但是惡魔眼用了一段時間後邪氣聚集到一定量是就必須要把它送走,但送走是要轉讓贈予的方式,是不可以直接把它丟掉的。
被不少人稱作「土耳其藍眼睛」的惡魔眼(Nazar Boncuk)是土耳其廣泛流傳的一種文化,在日常生活中也經常用到NAZAR這個字眼,來描述莫名其妙的災難,如果一個正常人突然失明,或者如果一個婦女生下一的健康的嬰兒莫名死去,人們會說成是惡眼的威力。這個小石頭被認為是抵禦邪靈的物件,人們稱之為天眼石(NAZAR BONCUK),這也是為什麼土耳其的新生嬰兒一落地就會被戴上一個天眼石小手鐲或者別上一個天眼石胸針。
土耳其,不論是居民家裡、商店裡,還是出租汽車里、飛機機艙里,人們都可以看到一種漂亮的"玩意兒":在一塊較大的藍色玻璃里套著一塊較小的淺藍色玻璃,淺藍色玻璃里還嵌著一個"黑眼球"模樣的黑色小玻璃塊。這就是土耳其人所說的惡魔眼,中國人稱之為"藍眼睛"。人們喜歡"藍眼睛",相信它能"辟邪"。

㈥ 土耳其水鋁石辨別真假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最簡單的方法來確定購買的土耳其水鋁石是天然的,就是,一般天然的土耳其水鋁石都會配有一張ZULTANITE®品牌的真品保證卡,如果一顆水鋁石沒有配有這張卡,那麼它很可能不是天然的。
Zultanite水鋁石與合成變色玻璃的區別鑒定:
1.就像寶石行內常說的,太過於完美的顏色或太過鮮艷的顏色往往是仿製品,而非天然寶石。天然寶石的變色往往不會很誇張很鮮艷,而是很溫和過渡的顏色,突然很截然的兩種顏色的變色往往不是天然的變色寶石。
2.在混合燈光下,Zultanite水鋁石往往比合成變色玻璃更吸引人!合成變色玻璃的切工往往很拙劣,火彩也不強;水鋁石因為色散值和折射率都很高,所以火彩非常強,而且優質的水鋁石往往切工非常卓越,所以刻面很清晰,有耀眼的火彩。
另外合成變色玻璃只有一種顏色;但同一塊水鋁石可展現鮮黃、干邑粉、姜黃、獼猴桃綠、覆盆子粉、深香檳金和灰綠等色調。
3.在寶石偏光鏡下,合成玻璃等人工仿製品往往呈現異常消光現象(即轉動時會出現斑紋狀、格子狀的不均勻消光現象和假十字消光現象);而水鋁石是非均質體寶石,所以轉動時會呈現規則的四明四暗現象。
4.合成變色玻璃的折射率很低,只有1.55;而水鋁石的折射率為1.70-1.75,所以水鋁石的光澤會比玻璃好很多,玻璃的折射率和水晶比較接近。
5.合成變色玻璃是單折射率水鋁石為雙折射率。故10倍放大鏡下:合成變色玻璃無刻面棱重影,但水鋁石的腰棱處可觀察到明顯的刻面棱重影。
6.二色鏡下:合成變色玻璃為均質體,故無多色性;水鋁石腰棱處可見明顯二色性,常表現為:鮮黃/暗黃,鮮綠/淡綠,粉紅/淡粉紅等,故隨身攜帶二色鏡即可很容易判斷(二色性看腰棱處是最容易看出來的)。

㈦ 珍珠岩是怎麼生產的

珍珠岩
開放分類: 自然、礦石、非金屬礦產、冶金礦產、珍珠岩

英文名稱:

Perlite

珍珠岩是一種酸性火山玻璃熔岩。性脆。具有珍珠光澤和油脂光澤。有特殊的弧形裂紋。硬度5.5~7,密度2.2~2.4g/cm3。膨脹倍數可達7~30倍以上,耐火度高達1300~1380℃。經破碎、篩分、 預熱燒焙後成為多孔粒狀物料---膨脹珍珠岩,用它配用不同的膠結劑,可製成各種開頭和性能的珍珠岩製品,具有重量輕、導熱系數低、吸音性強、不腐蝕、不燃燒、耐酸鹼、無毒無味等性能,為高效能和超輕質的保溫、隔熱、隔音、裝飾材料,廣泛應用於冶金、石油、化工、電力、建築和國防工業,還可用於鑄造、改良土壤、製作洗滌劑、模型填充料、油漆起紋劉等。

一、礦產名稱:珍珠岩 Perlite

二、礦床類型及其分布

珍珠岩是一種火山噴發的酸性熔岩,經急劇冷卻而成的玻璃質岩石,因其具有珍珠裂隙結構而得名。珍珠岩礦包括珍珠岩,黑曜岩和松脂岩。三者的區別在於珍珠岩具有因冷凝作用形成的圓弧形裂紋,稱珍珠岩結構,含水量2~6%;松脂岩具有獨特的松脂光澤,含水量6~10%;黑曜岩具有玻璃光澤與貝殼狀斷口,含水量一般小於2%。

1、礦床的成因類型

主要產於第三紀以後較新的火山岩中,我國珍珠岩礦床主要產於我國大陸地殼活動頻繁的中生代。這個代的火山形成了北起黑龍江,南達南海海濱和海南島,長3000公里,寬300~800公里的火山岩帶。此岩帶可進一步劃分為三個亞帶。第一亞帶也叫大興安嶺、燕山亞帶。這個亞帶中的主要珍珠岩產地有河北的寬城、平泉以及張家口,圍場,沽源;遼寧的凌源、法庫、建平以及錦州、錦西義縣、黑山;山西的靈丘;河南的羅山、信陽;內蒙的多倫、太僕寺旗、正蘭旗、中後旗等。第二亞帶名叫東北北部、山東亞帶。這個亞帶中的珍珠岩礦床有吉林九台、黑龍江穆棱等。第三亞帶名叫東南沿海亞帶。這個亞帶中的礦床有浙江寧海松脂岩礦床等。

2、礦產分布情況

膨脹珍珠岩原料礦床主要為酸性火山噴發岩產物。中國自中生代以來,各類岩漿大量噴出,在侏羅系、白堊系、第三系、第四系內均形成有膨脹珍珠岩礦床。已在山西、遼寧、內蒙古、河南、吉林、黑龍江、江蘇、浙江、山東、江西、湖北、河北等十多個省、自治區發現膨脹珍珠岩礦床,其中產於山西的儲量最大。已開發的較大的礦床有:河南信陽上天梯、河南羅山、遼寧建平、浙江縉雲、吉林九台、山西靈丘等處。

亦作pearlstone。

具有同心圓形裂紋而能破裂成珍珠狀小顆粒的天然玻璃。是由黏稠的熔岩或岩漿迅速冷卻而成。珍珠岩具有蠟狀光澤至珍珠光澤,常為灰色或淺綠色,但也可能呈棕色、藍色或紅色。有些珍珠岩起源於侵入岩(岩脈),但另一些則構成熔岩流的主要部分。這些玻璃質岩石可以過渡成為幾乎是完全結晶質的火山岩類型。像黑曜岩那樣,這些岩石可以含有石英、鹼性長石、斜長石的斑晶,有時還含有黑雲母或普通角閃石的斑晶,在斑晶大量出現的情況下,岩石就變成玻基斑岩了。

流紋岩質珍珠岩(參閱流紋岩〔rhyolite〕條)所具有的化學成分、折射率和比重都與黑曜岩(obsidian)的類似。但其含水量則顯著地高些(一般為3∼4%),大部分水是在凝固之後從海里或珍珠岩所侵入的潮濕的沉積物里吸收的。脫玻作用通常沿著裂紋或在斑晶和結晶質體(球粒)的表面上自發地開始的。有些微粒結晶質岩石顯示出發育完好的珍珠構造,所以無疑就是完全脫玻化的珍珠岩。球粒在某些不含玻璃的岩石中呈弧形帶和同心圓形帶的分布表明是一種沿裂紋有球粒生長的脫玻化珍珠岩。

大約在1950年以前,商業上還不知道有珍珠岩。可是後來在美國西部各州開發了一些大的礦床;美國以外產量也慢慢地增長起來,主要生產國有土耳其和希臘。將粉碎後的珍珠岩迅速加熱時,所含水分即變成蒸汽,在軟化的岩石內部形成了微小的氣泡,使珍珠岩的體積可膨脹20倍。經過處理的珍珠岩由於密度很低,在輕質的抹牆灰漿和混凝土骨料中可以用來代替砂子。珍珠岩的多孔性質使它成為隔熱、隔音的理想材料;還可做輕質的陶瓷產品、過濾劑和填充劑。

珍珠岩介紹

珍珠岩是火山噴發出的酸性熔岩遇到湖泊、海洋等後被急劇冷卻後形成的一種玻璃質的火山岩,它形成於侏羅紀至白堊紀末期,距今有1億3千5百萬年。根據內部結晶水含量的不同,區分為黑曜岩、珍珠岩、松脂岩。
珍珠岩的主要化學成分是SiO2 (70-75 %)、CaO (0.1-2.0 %)、Al2O3 (12-16 %)、Na2O (1.0-5.0 %)、Fe2O3 (0.1-1.5 %)、K2O (1.0-5.0 % )
珍珠岩的膨脹機理:珍珠岩之所以區別於其它岩石能夠在一定的溫度條件下膨脹,其主要原因不外乎兩點根本原因,其一是珍珠岩的主要化學成分中存在軟化點較低的玻璃質物質,既SiO2、Al2O3、Na2O等,這種物質表現出來的結果是當珍珠岩被加熱至1000℃左右時,其玻璃質開始軟化,珍珠岩顆粒從固態逐漸轉化為黏流態。其二是珍珠岩內部含有的可揮發性物質和結合水在受到高溫焙燒後,逐漸氣化後溢出。
所以,玻璃質是引起珍珠岩膨脹的先決條件,結合水是引起珍珠岩膨脹的內在動力,焙燒溫度和時間是引起珍珠岩膨脹的必要外部條件。
影響珍珠岩膨脹效果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內容:1、化學成分:(1) SiO2和Al2O3:是導致珍珠岩遇高溫快速軟化和在高溫下保持一定粘度的主要化學成分。(2) Na2O/K2O:該比值的增加可導致高溫下珍珠岩粘度的降低,致使珍珠岩軟化點下降。(3) Fe2O3+FeO:其含量的增加會導致珍珠岩膨脹倍數的降低。
生產工藝條件:
(1) 原料礦砂的粒度
(2) 預熱溫度和時間
(3) 膨脹溫度和時間
膨脹後珍珠岩的物化特性:膨脹後的珍珠岩變為一種很輕的內部蜂窩狀的白色顆粒。具有無毒、無味、不燃、不腐爛等特點。不溶於強酸鹼,微溶於氫氟酸。PH值為中性(6.5-7.5)。由於它特殊的微孔結構,使其具有很強的吸附作用和隔熱作用,常用來作為保溫隔熱、過濾、吸附過濾材料。
膨脹珍珠岩的主要用途:
1. 建築領域:保溫隔熱、防火塗料、吸音板等
2. 工業領域:管道保溫、保冷絕熱、過濾材料、煉鋼過程的集渣材、橡膠塑料的填充材料等
3. 農園藝領域:無土栽培、土壤改良、農葯緩逝劑等
膨脹珍珠岩的生產工藝過程:從礦山開采後的礦石通過機械破碎、振動式篩分加工成具有一定粒度級配的礦砂,膨脹廠根據不同用途進行選購。珍珠岩原料礦砂的含水量一般為4-6%,由於含水量過高,經高溫加熱後,水分的急速揮發會造成珍珠岩的炸裂。所以,應首先將珍珠岩的無效水含量在膨脹前去除掉,使其保留正常膨脹所需的水分(即有效水分)。經過國內外實驗室和生產廠的大量試驗總結,膨脹珍珠岩的有效含水量在2.2-2.4%之間時,膨脹後的效果最佳,膨脹倍數最大(即鬆散密度最低)。因此,膨脹珍珠岩的生產過程應包括預熱、膨脹兩個關鍵工序。
⑴ 預熱:根據產地、粒度大小的不同,珍珠岩礦砂在650-800℃的溫度環境下預熱2-8分鍾後,含水率將達到膨脹要求。
⑵ 膨脹:經預熱後的礦砂,經投料裝置均勻灑向溫度保持在1100-1200℃高溫的火焰上,礦砂將被急劇加熱並迅速膨脹至原來體積的10-30倍,膨脹後的珍珠岩顆粒呈白色或淺灰色,內部含有蜂窩狀結構,鬆散密度一般為40-80Kg/m3。
⑶ 膨脹後的珍珠岩隨著高溫氣體經旋風分離器進行料器分離後進入集料倉,含有少量微塵的高溫氣體經袋式除塵裝置除塵後排到大氣中。條件較差的工廠則不設立專門的除塵裝置,而是將高溫氣體直接排出。
珍珠岩、黑曜岩和松脂岩三者的區別:
珍珠岩、黑曜岩和松脂岩三者的區別在於珍珠岩具有因冷凝作用形成的圓弧形裂紋,稱珍珠岩結構,含水量2~6%;松脂岩具有獨特的松脂光澤,含水量6~10%;黑曜岩具有玻璃光澤與貝殼狀斷口,含水量一般小於2%。 礦物組成:主要成分為塊狀、多孔狀、浮石狀珍珠岩,含少量透長石、石英的斑晶、微晶及各種形態的雛晶、隱晶質礦物、角閃石等。 礦物特徵:圓弧形裂紋,斷口呈參差狀,珍珠光澤,風化後為油脂光澤,條痕白色。珍珠岩的用途即膨脹珍珠岩原料的用途。膨脹珍珠岩是珍珠岩焙燒後的製成品,具有容重輕、導熱系數低、耐火性強、隔音性能好,孔隙細微、化學性能穩定,無毒無味等物理、化學性質,廣泛應用於各工業部門。如:建築工業:混凝土骨材;輕質、保溫、隔熱吸音板;防水屋面和輕質防凍、防震、防火、防輻射等高層建築工程牆體的填料、灰漿等建築材料;各種工業設備、管道絕熱層;各種深冷、冷庫工程的內壁;低沸點液體、氣體的貯罐內壁和運輸工具的內壁等。 助濾劑和填料:製作分子篩,過濾劑,去污劑;用於釀酒、製作果汁、飲料、糖漿、糖、醋等食品加工製造業過濾微細顆粒、藻類、細菌等;凈化各種液體;凈化水可達到對人畜無害的程度;化工工業塑料、噴漆業去毒、凈化廢油、石油脫蠟、分餾烷、烴;作為顏料搪瓷、釉、塑料、樹脂和橡膠業的充填劑;化學反應中的催化劑,以及油井灌漿混合劑。 農林園藝:土壤改造,調節土壤板結,防止農作物倒伏,控制肥效和肥度,以及作為殺蟲劑和除草劑的稀釋劑和載體。機械、冶金、水電、輕工業:作各種隔熱、保溫玻璃、礦棉、陶瓷等製品的配料

膨脹珍珠岩主要產地 在河南信陽地區 江西宜春有江西萬載三泰珍珠岩製品有限公司

㈧ 土耳其納勒漢鳥類保護區,為何出現彩色岩石

大自然的一些氣候影響,導致出現一些普通岩石變化。岩石是一種外觀穩定的天然礦物或玻璃骨料,是通過某種方式結合而成的。它是地殼和上地幔的物質基礎。根據其成因可分為岩漿岩、沉積岩和變質岩。其中,岩石是由表面或地下的高溫熔融岩漿凝結而成的,也被稱為火成岩或噴射器岩。

當它不落入地球大氣層時,他們是石頭,鐵或石頭和鐵的混合物從外太空飄離。如果它掉入大氣層,掉落到地面而不被大氣層燒毀就變成了我們通常看到的隕石。簡而言之,所謂的隕石是微型小行星撞擊地球留下的殘骸。數億年過去了,世界上有無數的岩石。目前,在岩土這個工程領域,人類經常根據岩石的工程性質將岩石分為極硬,堅硬,中硬和弱四種類型。

㈨ 地球上35處神秘的魅力之

1. 茅利塔尼亞的非洲眼,非洲眼即撒哈拉眼,位於茅利塔尼亞,有著奇特的同心圓地貌,自空中俯瞰,宛若一隻藍色的巨眼。

2. 美國新墨西哥州的船岩納瓦霍族保留地的沙漠高地平原上矗立著一片近482.5米高的殘丘,其主峰海拔是2187.5米,位於希羅普克鎮西南17.3千米處,故稱希羅普克岩,又叫船岩,由斷裂的火山角礫岩和雲煌岩組成。

3. 印度骷髏湖Roopkund 是印度境內喜馬拉雅山的冰川湖,海拔5029米。冰雪融化之時,便是數百塊人骨驚現之時,有的人骨可追溯到公元850年。

4. 印度德里鐵柱古老的德里鐵柱高7米,重6.5噸,據說為紀念旃陀羅·笈多二世而建,歷經上千年風吹雨打,卻沒任何生銹的痕跡,其抗腐性引起了世人的關注與驚嘆。

5. 日本與那國島海底地形與那國島的海底地形,擁有大量規則的巨石群,既有上一個冰河時期的遺跡-很細的砂岩和泥岩,又有似被人工切割過的岩石,還有道路、台階等形狀。到底是自然的鬼斧神工,還是人工的精心雕琢?不可思議的景象讓人又賦予了它另一個名字-水下遺跡。

6. 哥斯大黎加巨型石球20世紀30年代,在哥斯大黎加的迪奎斯三角洲發現了300來個大小不等的石球,多數呈幾何狀排列,指向磁北,由花崗閃長岩雕刻而成,石球表面各點的曲率幾乎完全一樣。據說這些石球製作於公元前200年於公元前1600年之間。

7. 美國加州死亡谷漂流的石頭在無人類與動物的介入下,死亡谷的岩石居然能沿著山谷漂流而下,轉彎時形態各異,還能「路過留名」,留下走動的痕跡!其推動力是什麼,移動速度為多少,一切都還在探究中。

8. 秘魯納斯卡線條納斯卡線條位於秘魯南部的納斯卡沙漠中,綿延數公里,構成了300多種圖案,鑲刻在大地之上。除從高空俯瞰外,納斯卡線條無法被認定成一致的圖形。

9. 義大利聖弗魯托索的海底基督在聖弗魯托索灣水下17米的地方,矗立著一尊約2.5米高的銅制基督雕像。雕像中的基督神情安詳,展開雙臂為世人祈禱,是和平的象徵。

10. 哥倫比亞黛兒薩托酒店樹枝在一度宏偉的房間蓬勃生長。1928年黛兒薩托酒店開業,為富豪遊客參觀特肯達馬瀑布提供了諸多方便,但20世紀90年代,酒店關門,黛兒薩托遂成 為荒廢的酒店。

11. 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的益吉天然井益吉天然井,瑪雅人的祭奠聖井,世界著名的岩溶塌陷坑。為了得到雨神的賜福,年輕男子和女子會被當做祭品扔如井中溺死。當然了,現在的聖井已變成備受遊客青睞的天然泳池了。

12. 克羅埃西亞布拉奇島金角灣海灘金角灣海灘又叫尖角海灘,綿延的尖角一路延伸至海洋,經年累月地經受著海浪的侵蝕。海灘長達530米,最後消失在溫暖清澈的亞得里亞海里。陽光、沙灘、風帆沖浪……獨特的它一定能帶給你獨特的享受。

13. 希臘塔索斯島的天然潟湖吉阿拉吉阿拉塔索斯是一個令人驚嘆不已的天然潟湖,鑲嵌於大石之中,彷佛一個泳池。湖水溫度略高,非常適合游泳。

14. 薩摩亞群島烏波盧島的托蘇阿海溝托蘇阿原意是「巨大的游泳洞」。據說托蘇阿海溝是熔岩氣孔靠近海洋的邊緣調適潮汐而形成的,深達30來米,必須藉助長梯才能抵達這個天然泳池。

15. 挪威佈道岩挪威峽灣羅家蘭郡的麗榭峽灣上,有一座酷似講道台的大山,俗稱「佈道岩」。其懸崖高達604米,懸崖的頂端面積則達625平方米,地形平坦,是 挪威很著名的遊客觀光地。與之遙遠相望的是一馬平川的謝拉格高原,它的面積達600平米,可能是10000年前融凍時期形成的。

16. 挪威蓋倫格的鷹之路觀景台沿著靠近蓋倫格峽谷曲折的鷹之路前行,蓋倫格鎮和蓋倫格峽灣的美景盡收眼底,真正的風景這邊獨好,難怪每年都有40多萬人前來探索它的風采呢!

17. 美國俄勒岡州約翰迪化石床的彩繪山彩繪山位於約翰迪化石床國家紀念區內,冰河時期曾是一片漫灘。因山中橋溪植物群久受構造力和侵蝕的影響,使得山體顏色紛繁,故得其名。山中懸崖林立,水池清澈,是旅行拍照、觀日出的好去處。

18. 瑞士莫瓦桑壩莫瓦桑壩位於瑞士西南邊境,羅納河支流德朗斯河上,為混凝土雙曲拱壩,是世界上第八大最高的水壩。大壩高250米,長520米,需水量達2030000立方米。

19. 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的阿旖陀石窟阿旖陀石窟位於馬哈拉施特拉邦北部文達雅山的懸崖上,大約有30座石窟,建於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後5或7世紀期間。石窟內的壁畫及雕塑被視為是佛教藝術及世界繪畫藝術里的經典。

20. 印度古吉拉特邦卡奇大鹽沼(世界最大鹽漠) 該鹽沼是世界最大鹽漠,面積達16000平方千米。印度季風季節,整個鹽沼被淹沒水下,其餘8個月該地則鋪天蓋地都是潔白的鹽。

21. 蘇格蘭斯凱島Neist Point 燈塔,站在世界邊緣的燈塔。

22.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約瑟米蒂國家公園馬尾巴瀑布該季節性瀑布只有冬天和早春有流水。在一定天氣狀況下,二月的馬尾瀑布在夕陽映照下會呈現橙色和紅色。這一自然現象通常被稱為「火瀑」。

23.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玻璃海灘玻璃海灘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個小鎮附近。小鎮居民將垃圾傾倒在海岸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大量海洋玻璃聚集在海灘。

24. 中國桑植縣八大公山自然保護區山頂村莊張家灣這一山頂村莊位於湘鄂交界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桑植縣境內,四周全是陡峭懸崖,出村的道路有兩條:一種是繞盤山小路,只是比較耗時,4個多小時才能到達外界;另一種則是通過搖搖晃晃的「天梯」到下面的山谷去。

25. 奧地利Tragoess綠湖水下公園每年冰雪融化,雪水從四周的山上流淌而下,綠湖犯濫,淹沒周圍的樹木、步道、海灘、橋梁等所有東西,於是水下公園由此形成。

26. 德國克勞斯尼克奢華度假村該度假村所在的位置之前是德國克勞斯尼克的一處空軍軍事基地。「熱帶島嶼」所在的飛機棚最初是用作停放飛機的倉庫。該飛 機棚高107米,寬210米,即便外面下著雪,內部也如熱帶般熱。

27. 歐洲最高懸索橋瑞士阿爾卑斯山的鐵力士雪山懸崖步道耗時5個月建成,海拔9800英尺,足以讓人頭暈目眩。

28. 土耳其棉花堡棉花堡(Pamukkale)位於土耳其西南部省份代尼茨利省,是一處自然景點,層層迭迭的「梯田」由溫泉中沉澱的石灰華構成,共有17個溫泉組成,溫度從35攝氏度到100攝氏度不等。

29. 中國雲南石林石林位於中國雲南省彝族自治區,是雲南省的主要旅遊景點之一。該石林主要由石灰岩構成,面積達400平方千米,大大小小的石林應有盡有,還有多處其他風景秀麗的景點。用當地人的話說,「來雲南而不游石林,等於沒來過雲南」。

30. 玻利維亞烏尤尼鹽沼烏尤尼鹽沼是世界最大鹽場,海拔11995英尺,面積10583平方千米。當水覆蓋其上,整個鹽場明亮如鏡面,行走其上有如行走在雲端。

31. 印度尼西亞巴厘島中部水稻梯田巴厘島的這片水稻梯田歷史悠久,可追溯至約2000年前,綠瑩瑩如綠寶石。

32. 北愛爾蘭安特里姆郡巨人岬該岬角呈多邊形,為多層次玄武岩石柱,6000萬年前火山噴發形成,是北愛爾蘭唯一的世界遺產地。

33. 土庫曼地獄之門42年前,地質學家鑽探氣田時發現此巨大地下洞穴,洞內有大量有毒氣體,於是他們將其點燃,希望其很快燃燒完。但這些氣體至今仍在燃燒。

34. 智利復活節島神秘雕像復活節島巨人雕像極具神秘色彩,全島共發現1000多尊巨大的半身人面像,他們頭部偏長,深眼窩,高鼻樑。其中600尊整齊地排列在海邊的石島,大小不等,高6-23米,重約30-90噸,形象詼諧,面朝大海,若有所思。其來歷,無人知曉。

35. 印度樹根橋過去500年間,印度梅加拉亞邦Nongriat當地居民已經在該地區眾多河道上先後「種下」好幾百座「樹根橋」。樹根橋全部由橡膠樹樹根天然生長而成,有的可達100英尺長,一次可承受50多人的重量。

㈩ 從十五世紀開始,歐洲人持續200多年的海外探險和侵略擴張活動為什麼又被稱為『新航路的開辟』

新航路的開辟,是指歐洲從15世紀開始,為了籌集商品經濟快速發展所需的貨幣和資本的原始積累需要,加之奧斯曼帝國控制了亞洲和歐洲的路上通道,從而使得歐洲新興資產階級對外尋找的通往中國和印度的運動,而歷經迪亞士,麥哲倫,哥倫布,達伽馬等人的探索後,最終找到了通往亞洲的通道。新航路開辟運動影響重大,他改變了各州間基本封閉的狀況,為後來歐洲的掠奪和三角貿易打下了基礎,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生產資料和市場。但另一方面,他也給美洲和亞洲等國家帶來了沉重的災難,所以如何看待新航路運動,要從兩方面對待。

公元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歐洲人開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的航路,從而發現了美洲大陸,這個事件在歷史上習慣稱為「地理大發現」。歐洲人開辟新航路絕非歷史的偶然,它有著深刻的社會根源和經濟根源。 (1)15世紀以後,隨著封建經濟的急速發展,商品貨幣關系開始從內部侵蝕封建自然經濟的基礎,瓦解封建制度,促進資本主義萌芽。當時,商品交換十分廣泛,這就需要大量貨幣(這時的人們已經將貨幣視為財富的標志),這時西歐貨幣已經由銀本位制過渡到金本位制,黃金、白銀同是歐洲各國和歐洲各國間國際貿易的支付手段,地位很高,因而當時人們認為佔有金銀就佔有一切,黃金能為靈魂開辟通往天堂的道路,因此,西歐社會各階層,尤其商人和資產階級,非常熱衷於追求金銀、財富,然而歐洲大陸所產金銀有限,於是他們把注意力轉到了東方。當時歐洲流傳很廣的一部書《馬可波羅行紀》(馬可波羅是義大利威尼斯商人,青年時代隨其父叔到中亞、印度和中國等地經商,元世祖時在中國朝廷做官,在中國住了十七年。回國後,參加了威尼斯與熱那亞的海戰,威尼斯戰敗,馬可波羅被捕下獄,在獄中他口述了在東方的見聞,由比薩作家羅斯蒂生記錄整理成書,廣為流傳),該書對印度、南洋和中國的財富作了誇張描述,進一步激發了歐洲上層分子到東方尋金的熱情。 (2)東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原來有三條:一條陸路,由中亞沿裏海、黑海到達小亞細亞;兩條海路,即由海路入波斯灣,然後經兩河流域到地中海東岸敘利亞一帶,或先由海路至紅海,然後由陸路到埃及亞歷山大港。十五世紀中葉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興起後,佔領了巴爾干半島和小亞細亞地區,不久又佔領了克里米亞,控制了東西方間的傳統商路,對往來於地中海區域的歐洲各國商人橫征暴斂,百般刁難,因此,運抵歐洲的商品,數量少且價格高,而歐洲上層社會把亞洲奢侈品看作生活必需,不惜高價購買,這種貿易造成西歐的入超,大量黃金外流,於是西歐各國貴族、商人和資產階級急切的想繞過地中海東部,另外開辟一條航路通往印度和中國,從亞洲直接獲得大量奢侈商品。 (3)西歐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為發現新航路創造了必要的條件,使遠洋航行成為可能。十五世紀西歐出現了適於在大海里航行的多桅快速帆船,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的羅盤針,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這時得到普遍應用,歐洲人利用它來辯明地理方位,確定航向。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古希臘的地圓學說在知識界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其中以佛羅倫薩的天文學家、地理學家托斯堪內里最為堅定,他從大地是球形這一假定出發,認為向西航行可以到達印度和中國,並繪制了概略的世界地圖。總之,十五世紀天文地理知識的進步,世界各地航海經驗的積累,使歐洲的航海員敢於遠離海岸,到從未去過的大洋里航行,從而導致新航路的開辟最終獲得成功。 (4)馬可·波羅(Marco Polo)使歐洲人相信,到東方去是實現黃金夢的最佳選擇。——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旅居中國近20年。歸國後著《馬可·波羅行紀》,以誇張的筆法描寫東方各國「黃金遍地」,這番渲染為苦於黃金匱乏、急於尋找黃金產地的西歐人指明了圓夢之處。 新航路的開辟 原因總結: 對財富的追求,對黃金的渴望,航海技術的發展以及傳播天主教的熱情 1 十四世紀至十五世紀歐洲資本主義經濟的萌芽和商品經濟的發展,是新航路開辟的根本原因。 2 在新航路開辟以前,歐洲與亞洲的貿易一直是轉口貿易,在商品從亞洲傳到歐洲的過程中,經過義大利 阿拉伯 等商人的 轉手,價格要上漲8至10倍左右,巨大的利潤使成為歐洲人開辟新航路的直接原因。 3 十五世紀中葉,奧斯曼土耳其佔領了地中海東部的廣大地區,控制了東西方之間的商路,西歐同東方的貿易更加困難也是直接原因。 4 政治原因,歐洲各國為了強化皇權,不惜用武力進行擴張,葡萄牙和西班牙首先把目光投向了歐洲以外的地區。 5 宗教因素,為了天主教的傳播,歐洲人不惜用武力進行聖戰。 6 思想因素,此時正值文藝復興時代,人文主義提倡冒險進取精神。
編輯本段經過
哥倫布通過閱讀馬可·波羅的《東方見聞錄》,對富庶的東方產生了濃厚的 馬可·波羅東行
興趣。他相信當時已日益流行的地圓學說,認為地球是圓的,只要從歐洲海岸一直向西航行,就可以到達印度,得到大量的黃金、香料。哥倫布在西班牙國王的資助下,進行環球航行。1492年8月3日拂曉,3艘帆船從西班牙南端的巴羅士港起航,向西駛去。率領這支船隊的哥倫布站在旗艦「聖瑪利亞」號的船頭,遠眺無邊無際的大海,陷入了沉思。此刻,他的心情是非常復雜的,既充滿希望,又感到前途渺茫,還有幾分恐懼。因為在基督教傳說中,大海的四周是無底的深淵,當船到達那裡時會被四周的魔鬼吞沒。洶涌的大海使人無法捉摸,此行的結局也許是到達遍地黃金的地方,也許是葬身海底。當時,他並沒有意識到這是人類地理大發現道路上的第一步。 哥倫布(1451—1506)的出身和出生地一直是個有爭議的問題,但大多數學者認為他出身於航海事業發達的義大利熱那亞城。他在年輕時就多次參加航海活動,通過閱讀馬可·波羅的《東方見聞錄》和與長期從事遠程航行的航海家們的接觸,他對富庶的東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相信當時已日益流行的地圓學說,認為地球是圓的,只要從歐洲海岸一直向西航行,就可以到達印度,得到大量的黃金、香料。當時,歐洲社會正經歷著一場深刻的變革。經過近千年的發展,社會生產力已經有了明顯的提高。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貨幣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由於社會上流通的貨幣奇缺,嚴重地制約了資本的積累。當時歐洲使用的貨幣主要是金幣,黃金又是重要的裝飾品,是財富的象徵,所以人們對它的慾望是無窮的,而歐洲每年的黃金開采量卻非常有限。造成黃金缺乏的原因還在於此前東西方之間的不平衡貿易。歐洲社會上層在商品經濟日益發展的情況下,對東方奢侈品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東方的香料、絲綢、瓷器和其它產品不斷地運往西方,而西方卻沒有可以交換的產品,只有用黃金和白銀來交換,導致了金銀的大量外流。這一切導致了人們狂熱地尋找黃金。哥倫布曾經說過:「黃金是一個令人驚嘆的東西!誰有了它,誰就可以為所欲為,做到一切。有了黃金,可以把靈魂送上天堂」。這就是當時歐洲人的心理寫照。恩格斯也曾指出:「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個遠東尋找的是黃金;黃金一詞是驅使西班牙人橫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語;黃金是白人剛踏上一個新發現的海岸時所需要的第一件東西。」然而到哪裡去找黃金呢?一些人把希望寄託在遙遠的海外和東方。這並不是沒有道理的,關鍵是怎樣到達那裡。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他的《東方見聞錄》中把東方描寫得非常富有,說那裡黃金遍地,香料盈野。不過,當時到東方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去遙遠的東方要經過千難萬險。11世紀時,歐洲封建主曾經組織過十字軍,企圖到東方掠奪一番,結果是傷亡慘重。採取和平的方法也是困難重重,當時通往東方的重要商路有三條:一條在北部,經小亞細亞、黑海、裏海至中亞細亞;一條在中部,從地中海東岸經兩河流域至波斯灣,再從海路到東方各地;還有一條在南部,經埃及的亞歷山大港到紅海,再從海路到東方。北部的一條被對歐洲人仇視的土耳其人占據著,奧斯曼帝國與神聖羅馬帝國正處於戰爭狀態。另外兩條被阿拉伯商人控制著,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敵對狀態使歐洲人休想經過這里。東方與西方的一切交往都必須經過阿拉伯人的手,商品經阿拉伯商人轉手後要提高8—10倍的價錢。長期以來,歐洲的貴族和商人就想繞過中東地區,另尋途徑,到達中國和印度。到了15世紀末期,歐洲人終於具備了實現這一願望的條件。 15世紀末期,歐洲已經形成比較強大的民族國家,如英國、法國、葡萄牙和西班牙。任何事業都可以在國家的贊助下進行。當時的天文地理知識也有了很大的發展。古希臘地理學家的地圓學說日益流行,在航海方面,歐洲的造船技術得到了很大改善,中國發明的羅盤針在歐洲已經得到了應用,在大海中航行可以不迷失方向,這使遠程航海成為可能。同時在歐洲出現了一批敢於冒險的航海家和贊助者。在新航路的發現中,哥倫布是最為典型的代表人物。 為了實現自己的願望,哥倫布四處尋求資助者,但到處碰壁,大多數人都不相信他的說法,更不願把錢用在這種冒險上。1486年,哥倫布來到經濟基礎強大的西班牙王宮,向西班牙國王陳述了他的主張和設想,並提出了一些條件。西班牙國王於1492年4月17日和哥倫布簽訂了「聖大非協定」,決定給予贊助,並事先封他為將要發現的土地的宗主和統治者,即在各海洋中由他親自發現或取得的一切島嶼及大陸的海軍上將,新發現土地的世襲總督,他有權把新土地上總收入的二十分之一留為己有,但這些土地的主權屬於西班牙國王。 經過一番准備,哥倫布終於在1492年8月3日從西班牙出發了。他的船隊 西班牙帆船
由三艘大帆船和87名水手組成。哥倫布指揮船隊一直向西航行,他對途中見到的每一群海鳥和每一片水草都進行仔細的觀察,不放過一點線索。1492年10月12日凌晨,在經過兩個多月的航行,久盼陸地而不見,船員中怨聲四起,幾乎要發生叛亂的時候,船頭上的一名水手突然一聲驚叫:「啊!陸地!」原來他在月光下隱隱約約地看到前方有一塊陸地。天亮時,他們來到了一個島嶼。哥倫布立即上岸,面對繁盛的草木,他欣喜地宣布這里是西班牙的土地,並命名為聖薩爾瓦多島。聖薩爾瓦多意為救世主,這個島嶼就是現在巴哈馬群島中的華特林島。哥倫布以為他已經到了印度,所以把當地人稱為印第安人。(即印度人)哥倫布沒有向西,而是由此向南繼續航行,到達了附近的古巴和海地,發現了那裡許許多多的大小島嶼。但使哥倫布失望的是,這里並沒有他所想像的那麼多黃金和香料,只是有許多他們從來沒有見到的動植物和風土人情。盡管如此,土地對他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 哥倫布作為歐洲人中在美洲的第一個殖民者,雖然沒有得到大量的黃金,但是仍可以通過其他方式滿足自己需求財富的慾望。起初,歐洲殖民者還不是赤裸裸的搶奪,而是進行不平等的貿易。當時這些島嶼上印第安人的生產方式還是極其原始的,因此,歐洲人帶來的所有製品,甚至廢物、玻璃碎片和每張用過的撲克牌對於他們來說都是寶貝。他們用這些東西大量換取印第安人的貴重物品。印第安人把這些遠方來的白人當成神仙派來的貴客,熱情的招待,滿足他們的各種要求,對於他們的野心並沒有提防。然而正是這些人宣布了他們災難的到來。哥倫布到達海地以後,在那裡建立據點,把歐洲的先進武器——大炮和火槍帶到了島上,開始了對當地人民的血腥統治和瘋狂掠奪。哥倫布為了炫耀他的成功,帶著掠奪來的財富和10個印地安人返回,於1493年3月15日回到西班牙的巴羅士港,向歐洲人宣布他已經找到了通往印度的航路。這在歐洲引起了轟動,哥倫布得到了國王的禮遇,成為西班牙的貴族。 不久,西班牙國王決定再次派哥倫布遠航。這次,哥倫布先後到達多米尼加、海地等地。此後,哥倫布又兩次到達美洲。但由於哥倫布所到之處黃金不多等原因,他並未給西班牙國庫帶來巨大收入,也未能使自己成為巨富,反而遭到西班牙貴族的忌恨和排擠。1506年5月20日,他病逝於西班牙的瓦里阿多里德城。 哥倫布至死都認為他所到的地方是印度。後來一個叫作亞美利加的義大利冒險家到了美洲大陸的另一邊,看到了太平洋,從而證實了哥倫布發現的並不是印度,而是歐洲人過去不知道的一個新大陸。後來,人們就把那裡稱為亞美利加洲,即美洲。 與西班牙派人向西航行的同時,葡萄牙人也在不斷地向南尋找通向東方的航路。葡萄牙人很久以前就在不斷地向西航行。早在1487年,葡萄牙人迪亞士就在國王的鼓勵下,組織船隻沿著非洲海岸向南航行,到達非洲最南部的好望角。接著,葡萄牙人達·伽馬(1469—1524)組織了更大的船隊,於1497年7月8日從里斯本出發,先是循著迪亞士發現的航路,於同一年的11月到達好望角,並從那裡折向北航行。1498年3月,他們到達了莫三比克。在一個阿拉伯向導的指引下,達這里建立據點,但遭到當地人的抵制,所以他在購買了大批的香料、絲綢、寶石和其它東方特產後匆匆返航。他這次所帶回貨物的純利潤是全部航行費用的60倍。在以後的航行中,葡萄牙人帶來了更多的人馬和大炮,打敗印度洋上各地有組織的抵抗,建立了許多商業和軍事據點,終於控制了這條通往東方的航路。 真正通過探險證實可以環繞世界航行的是麥哲倫。西班牙人雖然發現了美洲,但當時在那裡所獲得的利益卻遠遠不如葡萄牙人在印度所獲得的多,所以西班牙決意要繼續向西航行,以求從西面到達印度。1519年9月20日,葡萄牙人麥哲倫(1480—1521)在西班牙國王的資助下,率領一支由五條大帆船和265名水手組成的探險船隊出航,先是沿著已經知道的道路向西航行,然後轉向南,沿著美洲大陸摸索著南下。途中曾經因冬天的寒冷而停留相當長一段時間。此後,在春天到來之際發現了美洲南部的海峽,後來人們把這里稱為麥哲倫海峽。在橫渡太平洋時,麥哲倫的船隊經歷了嚴重的缺少食物和淡水的困難,一些喪失希望的人曾經發動反對麥哲倫的叛亂,叛亂的首領被麥哲倫拋在途中的荒島上。1521年3月,終於到達了菲律賓群島。麥哲倫的船隊在這里得到了補充。麥哲倫在干涉島上內部戰爭時,被當地的土著人殺死。後來船隊沿著已經熟悉的航路進入印度洋,再沿著葡萄牙人發現的航路返回西班牙。當1522年9月船隊返回西班牙時,水手們驚奇地發現所使用的日歷少了一天。通過這次航行,地圓學說得到了確認。 新航路發現以後,世界的交往進一步擴大,但在初期,由於東西方在經濟發展水平、武器等方面的差距,歐洲人開始了大規模的殖民活動,在非洲、亞洲和美洲佔領殖民地,壓迫剝削當地人民,進行奴隸貿易。
編輯本段意義和影響
第一,引起商業革命。由於新航路開辟,歐洲貿易范圍空前擴大,西歐與世界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聯系加強了,世界市場開始形成。歐洲貿易中心由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義大利的商業地位逐漸被西班牙、葡萄牙、英國和尼德蘭所代替。 第二,引起了「價格革命」。新航路開辟後,西班牙等國從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銀,西歐貴金屬增加了3倍多,引起金銀價格下跌,物價高漲,貨幣購買力降低。自16世紀30年代至16世紀末,西班牙的物價上漲4倍多,英、法等國上漲2倍至2倍半。資產階級一面付出貶值的貨幣工資,一面以高價出售商品,牟取暴利。封建地主收取的定額貨幣地租,也受到價格革命的影響。價格革命是原始積累的因素之一,它幫助了西歐資本主義的成長。 第三,隨著新航路的開辟,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開始了殖民擴張、掠奪,但是由於西班牙、葡萄牙從殖民地掠奪來的財產是供封建統治者享用,並未用於資本主義的發展,所以說,新航路開辟後,西班牙、葡萄牙的實力實際上降低了。 第四,證明了地圓學說的正確性,沖擊了封建神學理論,為後來西歐的思想革命奠定基礎。 第五,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對隔絕的狀態,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創造了條件。 第六,由於西歐國家的掠奪,導致亞非拉殖民地的貧困與落後。 第七,導致販賣黑奴的興起,致使非洲失去了至少一億的精壯人口。 第八,為人口的遷徙提供了方便,促成了新民族的產生。如18世紀,美利堅民族的產生。 第九,殖民掠奪之路:西方對外殖民擴張,最終導致東方從屬於西方。 積極影響:新航路開辟後,從歐洲到亞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錘煉了歐洲人敢於冒險、勇於拼搏的精神,開闊了眼界,把世界各個地區連在一起,拓展了人類的活動空間和范圍,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個地區互相隔絕和孤立發展的局面。 消極影響:歐洲國家走上殖民擴張道路,殖民掠奪和侵略活動造成亞非拉國家和地區的貧窮落後。資本主義的觸角開始伸向世界各地。
編輯本段附加分析
新航路的開辟是全球化的開端,為形成資本主義市場創造條件。 把資本主義帶入西方國家,從而形成西方的富裕,東方的落後。 新航路的開辟同時還鍛練了歐洲人敢於冒險勇於冒險拼搏的精神,開闊了人們的眼界並拓展了人類的活動空間和范圍,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地相互隔絕和孤立發展的局面。
編輯本段1歐洲人渴望得到黃金的原因
資本主義經濟的萌芽和商品經濟的發展,使得貨幣的地位提高,用錢可以買到一切想要的東西。甚至當時歐洲人認為有了黃金就可以升入天堂。
2為什麼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可以開辟新航路
此時西班牙和葡萄牙正處於封建專制時期,有利於國家集中金錢來為航海提供資本。
3新航線開辟中存在的矛盾
剛才已經說到,西班牙和葡萄牙是封建專制,他出海的直接目的當然是鞏固自己的封建政權,但是,隨著新航路的開辟,國際市場越來越大,卻為資本主義經濟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當然,在短期內,會達到預期目的,但從長遠來看,這實在是一個矛盾,因為主觀上鞏固封建政權的目的與客觀上發展資本主義經濟是相反的,這也成為近代西歐國家西班牙和葡萄牙經濟沒有其他國家強的緣故。另外,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把辛辛苦苦得到的黃金大量的進行購買外國的商品,使得金銀流到國外成為其他國的資本,反而促進了他國的資本主義經濟發展。
編輯本段迪亞士
巴爾托洛梅烏·迪亞士(Bartholmeu Dias,約1450年—1500年5月24日 迪亞士
),為葡萄牙著名的航海家,於1488年春天最早探險至非洲最南端好望角的莫塞爾灣,為後來另一位葡萄牙航海探險家瓦斯科·達·伽馬開辟通往印度的新航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3世紀末,威尼斯商人馬可·波羅的游記,把東方描繪成遍地黃金、富庶繁榮的樂土,引起了西方到東方尋找黃金的熱潮。然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崛起,控制了東西方交通要道,對往來過境的商人肆意征稅勒索,加戰爭和海盜的掠奪,東西方的貿易受到嚴重阻礙。到15世紀,葡萄牙和西班牙完成了政治統一和中央集權化的過程,他們把開辟到東方的新航路,尋找東方的黃金和香料作為重要的收入來源。這樣,兩國的商人和封建主就成為世界上第一批殖民航海者。 迪亞士出生於葡萄牙的一個王族世家,青年時代就喜歡海上的探險活動,曾隨船到過西非的一些國家,積累了豐富的航海經驗。15世紀80年代以前,很少有人知道非洲大陸的最南端究竟在何處。為了弄明白這一點,許多人雄心勃勃地乘船遠航,但結果都沒有成功。作為開辟新航路的重要部分,西歐的探險者們對於越過非洲最南端去尋找通往東方的航線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因此,迪亞士受葡萄牙國王若昂二世委託出發尋找非洲大陸的最南端,以開辟一條往東方的新航路。經過十個月時間的准備後,迪亞士找來了四個相熟的同伴及其兄長一起踏上這次冒險的征途,並於1487年8月從里斯本出發,率領兩條武裝艦船和一艘補給船,沿著非洲西海岸向南駛去,以弄清非洲最南端的秘密。
編輯本段麥哲倫
麥哲倫(全名費南多·德·麥哲倫,葡萄牙語:Fernão de 麥哲倫
Magalhães;西班牙語:Fernando de Magallanes,1480年春天-1521年4月27日),葡萄牙人,為西班牙政府效力探險。1519年-1521年率領船隊首次環航地球,死於菲律賓的部族沖突中。雖然他沒有親自環球,他船上的水手在他死後繼續向西航行,回到歐洲。 1480年,麥哲倫出生於葡萄牙北部一個破落的騎士家庭里,屬於四級貴族子弟。10歲時進王宮服役,16歲進入國家航海事務廳。年輕時對航海就十分神往。25歲那年,他參加了對非洲的殖民戰爭。以後,又與阿拉伯人為爭奪貿易地盤打了仗。30歲離開印度回國。但是,他在歸國途中觸礁,被困在一個孤島上。麥哲倫和他的海員們等了很長時間才等到援救船隻。上級了解這一情況後,將他升任為船長,並在軍隊里服役。 此後,他在東南亞參與殖民戰爭時了解到,香料群島東面,還是一片大海。而且,他的朋友占星學家法力羅亦計算出香料群島的位置。他猜測,大海以東就是美洲,並堅信地球是圓的。於是,他便有了做一次環球航行的打算。
編輯本段哥倫布
克里斯托弗·哥倫布(義大利語:Cristoforo Colombo,西班牙語:Crist 克里斯托弗·哥倫布
óbal Colón,1451年8月25日或10月31日—1506年5月20日),中世紀歐洲航海家,他在1492年到1502年間四次橫渡大西洋,並成為到達美洲新大陸並發表其事業的首位西歐人。 哥倫布生於義大利熱那亞市的工人家庭,是信奉基督教的猶太人後裔,自幼便熱愛航海。在當時,因為教會的關系,人們大多相信天圓地方,但哥倫布卻對此產生質疑,他認為之所以帆船向大海啟航後,船身由下而上漸漸消失的原因正是因為地球是圓的。為了印證他的想法,他先後向西班牙、葡萄牙、英國、法國等國的國王尋求協助,以實現出海西行至中國和印度的計劃,但均得不到幫助。但同時間,歐洲國家極需要南東南亞的香料和黃金。但通往亞洲的陸路卻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所阻,海路則要經由南非對開的風暴角 — 好望角,因此歐洲的君主開始改變以往的想法。哥倫布在到處游說了十幾年後,於1492年終於得到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一世的資助。哥倫布的一生算是很倒霉了,三次出航都走錯了方向,當他看見達伽馬在東方獲得許多珠寶時,他就想自己為什麼得不到?,他的一生真是悲劇啊!
編輯本段達·伽馬
瓦斯科·達·伽馬(Vasco da Gama,1469年-1524年12月24日)是一 達·伽馬
位葡萄牙探險家,也是歷史上第一位從歐洲航海到印度的人。中文譯名多簡稱他為「達伽馬」或「達迦馬」,另外在澳門他的名字譯作「瓦斯科·達·伽馬」。 在15世紀早期,航海家亨利船舶學校(the nautical school of Henry the navigator)就已經在葡萄牙教授了非洲沿海的相關地理知識。在1460年代,葡萄牙航海家的目標漸漸轉為繞行非洲南端後抵達印度,並獲得印度產品的貿易機會(主要是印度香料,如黑胡椒等)。當時陸上的貿易路線花費昂貴而且非常不安全。 達·伽馬出生在葡萄牙的港口城市錫尼什(Sines),他在快要10歲的時候就擬定了長期航海的計劃,當時著名航海家迪亞士已經從非洲的好望角海線返回,並探索過附近的魚河(Fish river)。而Pero da Covilhã曾由印度往非洲的海線上探險,留下了短程的航海紀錄。 達·伽馬的父親(Estêvão da Gama,是一個脾氣暴躁的同性戀者)曾獲得了這些航海的紀錄,並有心計劃連起這一道海路,卻在出發前逝世。於是達·伽馬繼承他的遺志,在1497年7月8日駕駛了4艘船啟程。由葡萄牙里斯本往非洲的黃金海岸航行。這四艘船分別是São Gabriel號、São Rafael號(由他的兄弟Paulo da Gama率領)、Berrio號和另一艘姓名不詳的補給號。 1497年12月16日,達·伽馬的船隊通過了魚河,進入了在歐洲航海紀錄上仍是空白的水域(東非沿岸),於是達·伽馬將接下來探索的區域稱為Natal(當時已近耶誕節,Natal是葡萄牙語的耶誕節之意,另可譯為「新生」)。1月時,他們抵達了今日莫三比克的所在地,在1498年,當地屬於阿拉伯的疆土,也是印度洋海上貿易網的一部分。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11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54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815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22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80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41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95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24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12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