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土耳其 » 土耳其塔拉特最後怎麼樣了

土耳其塔拉特最後怎麼樣了

發布時間: 2022-06-22 14:54:34

A. 外國歷史上發生過哪些殘忍的暴行,可以舉幾個例子嗎

從1915年到1917年,作戰失利的土耳其政府對本國信奉基督教的150萬亞美尼亞人、35萬希臘人和15萬~30萬亞述人實施了種族滅絕。

在一戰爆發前,奧斯曼帝國境內居住著約200萬亞美尼亞人。到1914年底,土耳其陸軍在高加索戰役失敗後,土耳其陸軍大臣恩維爾和內政大臣塔拉特以「防止通敵」為由,決定對亞美尼亞人實施種族滅絕。

1915年2月25日,在土耳其軍隊中服役的亞美尼亞族軍官和士兵全部被解除現役,投入勞改營(原本是由15至20歲和45至60歲非基督教應征者組成的隨軍運輸隊),隨後將其全部處決。4月24日,在首都對著名的亞美尼亞知識分子和顯要人物展開大逮捕和集體處決。隨後土耳其正規軍和庫爾德人對東部諸省的亞美尼亞人展開了大屠殺,到1915年5月,土耳其東部的亞美尼亞男性人口已經消滅殆盡。

亞美尼亞種族滅絕並不是孤立的事件。從1915年到1918年,土耳其還對居住在安納托利亞地區、信奉基督教迦勒底教派的亞述人展開了種族滅絕,有15萬到30萬人遇害。居住在黑海北岸特拉布宗地區的本都希臘人(Pontic Greek)也在一戰期間奧斯曼帝國的種族滅絕行動中被殺掉了大約35萬人。

一戰結束後,頗於國際壓力,土耳其軍事法庭對參與亞美尼亞種族滅絕的一些下層執行者進行了審訊,其中一些人被判處死刑。協約國同奧斯曼土耳其簽訂的《色佛爾條約》第230條要求審訊穆罕默德六世蘇丹和其他同大屠殺有關系的土耳其高級官員。1921年,亞美尼亞大屠殺元兇之一塔拉特在柏林被亞美尼亞刺客索霍門·特利里揚刺殺。翌年柏林地方法庭在特利里揚公然承認自己槍殺塔拉特後仍宣判其無罪。1922年,傑馬爾也在第比利斯被亞美尼亞民族主義者刺殺。

土耳其至今否認種族滅絕的存在,其刑法典規定承認亞美尼亞大屠殺者為犯罪。俄羅斯、美國、德國、瑞士、阿根廷、希臘、義大利、荷蘭等國家則認為亞美尼亞種族滅絕是不容否定的歷史事實。法國在2006年特別規定否認亞美尼亞種族滅絕為犯罪。2011年法國國民議會通過將「否認亞美尼亞人種族滅絕」列為刑事罪行的法案。2016年德國聯邦議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決議,認定土耳其在1915年對亞美尼亞人進行種族滅絕。2019年美國眾議院通過決議,認定亞美尼亞大屠殺為種族滅絕;美國參議院全票通過決議,認定大約150萬亞美尼亞人被奧斯曼土耳其屠殺。

B. 亞美尼亞人的大屠殺

20世紀鮮為人知的大屠殺亞美尼亞人被肉體消滅
在1915年春到1916年秋這一年多的時間內,生活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土地上的200萬亞美尼亞人中,有100萬到150萬人遭到屠殺。
屠殺先從文化精英開刀。19世紀中期,曾經盛極一時的奧斯曼土耳其氣數將盡,希臘、塞爾維亞、羅馬尼亞等巴爾干國家先後獨立。奧斯曼土耳其把國家分裂歸咎於亞美尼亞等民族與外部勢力勾結,決定「攘外必先安內」。一戰時任土耳其內政部長的塔拉特·帕夏說:「要一勞永逸地解決亞美尼亞問題,就必須從肉體上消滅亞美尼亞這個種族。」
到了20世紀初,一場有組織有計劃的屠殺終於拉開序幕:首先被消滅的是文化精英。1915年4月24日(這一天被定為大屠殺紀念日),650多名亞美尼亞知識分子和顯要人物被逮捕,然後被處決。接著軍隊中的亞美尼亞裔軍人被甄別、隔離、處決。與此同時,當時的獨裁政府對土耳其東部諸省進行了掃盪。截至1915年5月,這一地區亞美尼亞男性人口已經消滅殆盡。
行動隨即進入第二階段:5月底,土耳其中央下令將全部亞美尼亞族裔「押運」到敘利亞和美索不達米亞的沙漠地帶。流亡者中那些有姿色的婦女或低齡兒童被掠為奴隸,其餘的在歷經劫掠、姦淫、屠戮之後,抵達敘利亞時已不足原先數目的20%。而在那裡等待他們的依然是無止境的飢餓、疾病和勞碌。「種族屠殺」概念出現兩個月後,同樣的命運也落在土耳其西部省份的亞美尼亞人頭上,他們的遭遇與東部的亞美尼亞人一模一樣:精英人物先被斬殺,殘餘人口又被強擄。而且,在押運過程中,悶罐車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被大規模使用。沙漠中,土耳其政府沿幼發拉底河建立了25個集中營,70萬人被不斷地從一個集中營轉運到另一個集中營。直到1916年4月,這些集中營最終被一個個「清掃」干凈,最後的倖存者也被北方的野蠻人斬草除根。
西方社會對此並非一無所知。鑒於當時亞美尼亞人的悲慘狀況,美國總統威爾遜向國會請求獲准以人道主義援助的形式進行干預。
1913年亨利·摩根索(Henry Morgenthau Sr.)被任命為駐奧斯曼帝國大使。摩根索在他任內盡全力緩解土耳其當局行動所造成的惡果。他給威爾遜發了一封題為「亞美尼亞局勢」(Armenian situation)的電報,講述了亞美尼亞人所面臨的巨大苦難。關於種族滅絕的深入情況,摩根索在他所著的《摩根索大使的故事》(Ambassador Morgenthau's Story)一書中作了詳細闡述。這本書被他題獻給威爾遜。摩根索還建立了美國近東救援委員會(American Committee for Relief in the Near East)以協調對亞美尼亞的人道援助。1918年,一戰結束,一些大屠殺的責任人受到了土耳其本國法庭的審判,有幾個小嘍啰被絞死。1922年,大屠殺的元兇塔拉特·帕夏在柏林被大屠殺倖存者所羅門·特利里揚刺殺。
另有部分亞美尼亞人散居在美國(約50萬)、伊朗(20萬)、法國(20萬)、黎巴嫩(18萬)、土耳其(15萬)、敘利亞(15萬)等數十個國家。他們多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被迫移居國外的。

C. 誰知道關於「亞美利亞大屠殺」的資料

亞美尼亞大屠殺

1915年4月24日傍晚,在奧斯曼帝國的首都伊斯坦布爾,數百名亞美尼亞社會領導人被政 府圍捕並殺害,這一事件是對亞美尼亞種族實施大規模屠殺的前兆。接下來發生的慘劇,是20世紀第一起滅絕種族的大屠殺。據亞美尼亞方面的史料記載,1915年至1923年期間,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對亞美尼亞人實施了慘無人道的種族滅絕政策,導致150萬亞美尼亞人死亡。

19世紀中期,曾經盛極一時的奧斯曼帝國氣數將盡。奧斯曼帝國把國家分裂歸咎於亞美尼亞等民族與外部勢力勾結,決定「攘外必先安內」。一戰時任土耳其內政部長的塔拉特·帕夏說:「要一勞永逸地解決亞美尼亞問題,就必須從肉體上消滅亞美尼亞這個種族。」 1914年,奧斯曼帝國主動與德國結盟,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同盟國的一員。戰爭期間,德國向土耳其提供了軍事援助。土耳其人在戰爭中要與基督教國家俄國交戰,由於擔心國內信奉基督教的亞美尼亞人會揭竿而起,站在敵人一邊,青年土耳其黨領導人制定了一項滅絕人性的屠殺亞美尼亞人的殘暴計劃。

1915年初,奧斯曼土耳其政 府開始逐步清除國家軍隊里的亞美尼亞人,發配他們去當築路工或苦力,直到勞累而死,甚至被槍殺。一些亞美尼亞人還被迫在臨死前自掘墳墓。 1915年4月24日傍晚,政 府開始實施下一步計劃:殺害居住在伊斯坦布爾的亞美尼亞政治、文化精英。因為這些人很可能是反種族滅絕運動的組織者。 截至1915年5月,這一地區亞美尼亞男性人口已經被消滅殆盡。

接下來的幾個月里,政 府下令將所有亞美尼亞人驅逐出境。事實上,「驅逐」只是一個相對好聽的借口。在這次事件中,成千上萬名婦女、兒童和老人被迫離開家園,徒步跋涉數百英里。一路上,很多人由於疾病和飢渴橫屍荒野,其他人則被軍隊組織的「屠宰營」殘忍殺害。年輕的亞美尼亞婦女被賣到土耳其人家裡做奴役,更多的亞美尼亞人在這場暴行中被弔死、槍殺,甚至燒死。無數嬰兒被活活摔死,年齡大一些的兒童則被毒死,連教堂也被夷為平地。少數逃過一劫的亞美尼亞人來到了敘利亞北部,被送進骯臟的難民營,隨後又被發配到沙漠,乾渴而死。

1915年5月底,土耳其中央下令將全部亞美尼亞族裔「押運」到敘利亞和美索不達米亞的沙漠地帶。流亡者中的婦女或低齡兒童被掠為奴隸,其餘的在歷經劫掠、屠戮之後,抵達敘利亞時已不足原先數目的20%。而在那裡等待他們的依然是無止境的飢餓、疾病和勞碌。兩個月後,同樣的命運也落在土耳其西部省份的亞美尼亞人頭上,他們的遭遇與東部的亞美尼亞人一模一樣:精英人物先被斬殺,殘餘人口又被強擄。而且,在押運過程中,悶罐車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被大規模使用。沙漠中,土耳其政 府沿幼發拉底河建立了25個集中營,70萬人被不斷地從一個集中營轉運到另一個集中營。直到1916年4月,這些集中營最終被一個個「清掃」干凈,最後的倖存者也被斬草除根。

1915到1918年間,大約有100萬亞美尼亞人被殺害,這是土耳其當局籌劃的種族滅絕政策的一部分。在1919年的巴黎和會上,與會各國代表強烈譴責了屠殺亞美尼亞人的罪行,迫於國際壓力,土耳其法院依據其國內法缺席審判了屠殺事件的肇事者,包括前內閣部長和政黨領袖,並將肇事者判處死刑或無期徒刑。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不久,土耳其又掀起了新一輪的民族主義運動,結果,倖存下來的亞美尼亞人又有一大批慘遭殺害。截止到1923年,又有數十萬亞美尼亞人被殺戮。 希特勒曾說過:「現在還有誰會談起亞美尼亞人的滅絕?」

種族大屠殺之後,倖存下來的幾萬名亞美尼亞人來到世界各地定居,他們的後代今天依然生活得很好。1922年,大屠殺的元兇塔拉特·帕夏在柏林被大屠殺倖存者亞美尼亞人所羅門·特利里揚刺殺。1948年12月9日,聯合國大會經過多年努力通過了《防止及懲治滅絕種族罪公約》(以下簡稱《防滅公約》)。公約第一條明確規定:「締約國確認滅絕種族行為,不論發生於平時或戰時,均系國際法上的一種罪行,承允防止並懲治之。」

亞美尼亞位於外高加索南部,與土耳其東部接壤,在歷史上曾被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統治。據亞美尼亞方面的史料記載,1915至1923年期間,奧斯曼帝國對亞美尼亞人實施了慘無人道的種族滅絕政策,導致150萬人死亡。

亞美尼亞人提出「大屠殺」的根據是由兩位著名的歷史學家撰寫的人稱「藍皮書」的一份報告,題目是「奧斯曼帝國時期亞美尼亞人受到的遭遇1915-1916年」。「藍皮書」有150處引用了「大屠殺」證人的表述,稱奧斯曼帝國對亞美尼亞人的鎮壓始於1877年的俄羅斯-奧斯曼戰爭之後。報告中有如下的描述:大屠殺之前,亞美尼亞男子和他們的家庭往往會接到被驅逐的命令,命令通知他們被驅逐的目的地和時間。如果有人不到規定地點的話,奧斯曼政府的安全部隊就會搜查他的家,然後把他投入監獄,最後在不通知他們家屬的情況下就把這名「犯人」轉移到摩蘇爾或者巴格達的一家監獄。被關押的這些亞美尼亞人的結局通常是幾百個人一組地被用鏈條綁在一起,然後帶到空曠地帶執行大屠殺……

奧斯曼士兵在搜查亞美尼亞村莊時,還會告訴亞美尼亞婦女,如果她們和穆斯林男子結婚、改信伊斯蘭教的話,就可以免遭被驅逐的命運。盡管如此,還是有數萬名亞美尼亞婦女被迫踏上了遷徙之路,成千名亞美尼亞婦女在途中因飢餓、缺水和傳染病而喪生。

作為「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的證據之一,當時奧斯曼帝國內政部長帕夏給迪亞巴克爾省長發的一份電報經常被引用。電報說,得知最近一段時間來,你省不加區分地對亞美尼亞和其他所有基督教徒實施大屠殺計劃。情報表明,在馬爾丁已經有700名亞美尼亞人和其他基督教徒在夜間被帶出城外後,像羊一樣遭到割喉殺害,估計目前已經有2000人死於這場屠殺。如果不迅速加以阻止,恐怕會擴大到其他地方。因此我命令:馬上停止這種可能對公眾輿論產生壞影響、並可能威脅到所有基督教徒生命的行為!

聯合國、歐洲議會、比利時、法國、希臘和俄羅斯均承認「亞美尼亞大屠殺」事件,稱這宗屠殺為「違反人性的罪行」。

聯合國於1978年將事件定性為「種族滅絕」。

歐洲議會20年來也一直在提「亞美尼亞大屠殺問題」。在去年10月6日公布的「土耳其進展報告」中談到了這一問題,希望土耳其政府就此問題與亞美尼亞達成協議,這為在土耳其加入歐盟的談判中提出這項要求埋下伏筆。

去年12月15日,就在決定正式啟動與土耳其的入盟談判前兩天,歐洲議會通過了一個譴責土耳其實施大屠殺的報告。英國、法國等國家紛紛要求土耳其政府承認對亞美尼亞人犯下的「大屠殺」史實。

其中,法國巴黎市議會一致通過一項決議,決定在巴黎市豎立一尊高6米的青銅雕像,紀念1915年「亞美尼亞大屠殺」的死難者。這項決議是在法國國民議會通過一項關於「法國公開承認奧斯曼帝國在1915年屠殺了生活在帝國境內的150萬亞美尼亞人」的決議後作出的。

國內看法 兩派觀點不一

塞利姆是土耳其海峽大學的老師,近15年來一直在研究奧斯曼帝國檔案。他表示,當時亞美尼亞人有組織的武裝反抗是事實,也沒有人否認他們和俄羅斯人的合作。但另一方面,不管法律上怎麼定義,「有計劃的滅絕」是存在的。研究發現,那些亞美尼亞人被從這片土地上趕走,並踏上沒有希望的旅途。作為一名歷史學家,塞利姆認為還歷史以本來面目是一個道德責任。

對於政府提出的由土耳其、亞美尼亞兩國歷史學家來共同調查研究的說法,塞利姆和其他一些學者認為這其實是浪費時間。因為檔案館不是實驗室,兩國歷史學家本來就是有傾向性的,讓一方來說服另一方似乎是不太可能的。相反,雙方受到的傷害可能更深。

塞利姆同時建議開放與亞美尼亞之間的邊界,邊界打開了,兩國關系自然而然地就會正常化。

另有一派認為奧斯曼帝國歷史上不存在種族屠殺一說,其代表人物是土耳其歷史學會會長尤素夫教授。

尤素夫表示,亞美尼亞人和奧斯曼帝國之間的不和與沖突早在1881年就開始了,期間受到了英國、法國、俄羅斯等國家的干涉。翻開這個時期的檔案就可以發現,在阿納托利亞東部的亞美尼亞人在俄羅斯人的支持下,對穆斯林村莊發動了襲擊,其後又開始了大規模的起義。

面對這種情況,奧期曼帝國決定把亞美尼亞人驅逐到其他地方。尤素夫教授稱,開始時,新教徒、天主教徒、寡婦和兒童不在被驅逐之列。南部阿達納市的2.5萬名亞美尼亞人只有1.7萬人被驅逐,這個例子很好地說明了歷史上並不存在「亞美尼亞大屠殺」。至於遷徙過程中的死亡現象,尤素夫把它歸咎於疾病,稱有20萬人死於疾病。

主動出擊 強硬策略進行「全球斗爭」

1923年推翻奧斯曼帝國後成立的土耳其共和國,一直堅決否認「大屠殺」一詞,指稱當時處於種族動亂時期,雙方互有傷亡。土耳其方面還表示奧斯曼帝國也留有官方文獻,證明在1916—1917年間,土耳其人也遭到亞美尼亞人屠殺,死亡人數在50萬人左右,因此拒絕向亞美尼亞政府及人民道歉。

當來自美國、歐盟等方面的壓力加大時,土耳其決定主動出擊,採取強硬的新策略。

土耳其大國民議會4月13日發表聲明認為,一些外國議會懷著政治目的對有關奧斯曼帝國亞美尼亞族人有爭議的歷史問題作出決定(通過「亞美尼亞大屠殺」法案),是對一個事實尚未弄清的歷史問題作出決定,這是不公正的。

土耳其議會在即將遞交給英國議會的信中,要求英國議會宣布「藍皮書」只是一個宣傳材料,不能作為歷史資料。這封信將在土耳其大國民議會所有550名議員簽名後遞交給英國議會。

土耳其總參謀部也宣布,將向公眾公開所擁有的近1000個文件。這些文件有奧斯曼語、土耳其語和英語3種語言,主要包括1914―1918年期間奧斯曼帝國政府部門之間的一些文書往來。

另外,土耳其副總理兼外長居爾也在4月13日舉行的議會會議上發表講話稱,土耳其將採取新策略進行「全球斗爭」,還歷史以真相。「歷史不會原諒那些在『亞美尼亞大屠殺』問題上毫無根據地譴責土耳其的人。」

而就在土耳其大國民議會舉行會議的當天,亞美尼亞外長奧斯卡尼揚發表講話指出,在「種族滅絕日」90周年之際,土耳其本應該更加慎重的,但它卻採取了反擊態度。他說,土耳其不僅想單獨篡改歷史,還想把它灌輸給其他國家。

與兩國政府針鋒相對的態度所不同,土耳其和亞美尼亞兩國人民卻希望盡早解決問題,發展兩國關系。據一項民意調查顯示,50.9%的土耳其人和62.7%的亞美尼亞人都希望兩國開放邊境。

新華網蘇黎世10月10日電(記者 劉國遠)亞美尼亞外長納爾班江和土耳其外長達烏特奧盧10日在蘇黎世簽署了關於兩國結束長期敵對狀態並實現雙邊關系正常化的協定。

雙方簽署的協定為兩國建立外交關系和開放封閉多年的共同邊界確定了時間表。按照協定,兩國還將建立一個共同委員會來調查和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發生的「亞美尼亞大屠殺」事件。不過,協定還須經過雙方議會的批准才能生效。

美國國務卿希拉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法國外長庫什內、歐盟負責安全和外交政策的高級代表索拉納等專程前來參加這次被認為是「歷史性的」簽字儀式。

亞美尼亞自1991年獨立以來一直沒有和土耳其建立正常外交關系。雙方主要在所謂的「亞美尼亞大屠殺」事件上存在分歧。「亞美尼亞大屠殺」是指1915年至1917年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150萬亞美尼亞人死亡的事件。土耳其歷屆政府均否認這是大屠殺事件。另外,在亞美尼亞同亞塞拜然的領土爭端中,土耳其一直站在亞塞拜然一邊。土耳其還於1993年關閉了與亞美尼亞的邊界,以示對亞塞拜然的支持。

在瑞士調解下,亞土兩國於8月31日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兩國將開始為建立外交關系而進行政治磋商。

同題報道: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段秀傑):土耳其外長達烏特奧盧和亞美尼亞外長納爾班江10日晚在瑞士經濟中心蘇黎世簽署有關實現雙邊關系正常化的和平協議,這意味著兩國間將結束持續近一個世紀的敵對關系。

當晚簽署的和平協議包括兩個協議,根據第一個協議兩國將正式建立外交關系,實現關系正常化,並在協議經本國議會批准生效後兩個月內開放共同邊境;根據第二個協議兩國將成立由歷史學家組成的國際委員會,共同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發生的所謂「亞美尼亞大屠殺」事件。

協議簽字儀式由瑞士外交部長卡爾米-雷伊(女)主持,美國國務卿希拉里·柯林頓(女)、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法國外長庫什內以及歐盟負責外交和安全事務高級代表索拉納均出席了儀式。

由於在所謂「亞美尼亞大屠殺」問題上存在分歧,土亞兩國一直沒有建立正常外交關系。2008年7月以來,兩國就改善關系問題在瑞士舉行多輪秘密談判。今年下半年,這一談判取得突破,兩國最終決定於本月10日在瑞士簽署和平協議。

D. 一戰時,土耳其有沒有屠殺過亞美尼亞

是的1915年6月17日 土耳其屠殺大批亞美尼亞人 許多亞美尼亞的家庭逃離土耳其 在一艘法國的巡洋艦上避難

1915年6月17日。「今天清白的人明天就可能犯罪。」土耳其內政部長塔拉特-帕夏批准可隨意「放逐」亞美尼亞人。

土耳其人大多數為穆斯林教徒,信奉基督教的亞美尼亞人只佔人口的少數。如果亞美尼亞人面臨的命運真的僅僅是被放逐的痛苦,他們倒可以謝天謝地。可事實上,亞美尼亞人是被趕到一個隱秘的地點,迅即遭到殺害。

這天,德國駐君士坦丁堡大使向國內發回一份電報,描述了土耳其的策略。

他在電報中寫到:「奧斯曼法庭借這次戰爭之機,將國內敵人--基督教徒置於死地。」軍隊圍捕「叛逆」的亞美尼亞人,把他們趕上大篷車,運到北部沙漠深處的荒野,在那裡將他們槍殺。

亞美尼亞人已經當了幾個世紀的替罪羊。19世紀90年代,30萬亞美尼亞人被屠殺。1914年1月,土耳其軍隊中的成百名亞美尼亞人被指控有間諜行動,被解除武裝,處決。 大屠殺

A、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徹底的被肢解。其佔領領土紛紛獨立。1915年至1918年間,正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土耳其政府因為害怕其國內的西亞美尼亞人叛亂,而有計劃的對150萬的亞美尼亞人進行了屠殺。現在,土耳其境內已經沒有亞美尼亞人了。確實殺光了。

B、土耳其——納粹德國的先師。人們都知道納粹的暴行,卻不知他們很多東西是從土耳其學來的。其中包括:集體屠殺的種族滅絕、建立集中營、以及用悶罐火車運輸等殘忍手段都是土耳其人的發明和首創。

E. 有關亞美尼亞大屠殺的問題

亞美尼亞大屠殺
1915年4月24日傍晚,在奧斯曼帝國的首都伊斯坦布爾,數百名亞美尼亞社會領導人被政 府圍捕並殺害,這一事件是對亞美尼亞種族實施大規模屠殺的前兆。接下來發生的慘劇,是20世紀第一起滅絕種族的大屠殺。據亞美尼亞方面的史料記載,1915年至1923年期間,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對亞美尼亞人實施了慘無人道的種族滅絕政策,導致150萬亞美尼亞人死亡。

19世紀中期,曾經盛極一時的奧斯曼帝國氣數將盡。奧斯曼帝國把國家分裂歸咎於亞美尼亞等民族與外部勢力勾結,決定「攘外必先安內」。一戰時任土耳其內政部長的塔拉特·帕夏說:「要一勞永逸地解決亞美尼亞問題,就必須從肉體上消滅亞美尼亞這個種族。」 1914年,奧斯曼帝國主動與德國結盟,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同盟國的一員。戰爭期間,德國向土耳其提供了軍事援助。土耳其人在戰爭中要與基督教國家俄國交戰,由於擔心國內信奉基督教的亞美尼亞人會揭竿而起,站在敵人一邊,青年土耳其黨領導人制定了一項滅絕人性的屠殺亞美尼亞人的殘暴計劃。

1915年初,奧斯曼土耳其政 府開始逐步清除國家軍隊里的亞美尼亞人,發配他們去當築路工或苦力,直到勞累而死,甚至被槍殺。一些亞美尼亞人還被迫在臨死前自掘墳墓。 1915年4月24日傍晚,政 府開始實施下一步計劃:殺害居住在伊斯坦布爾的亞美尼亞政治、文化精英。因為這些人很可能是反種族滅絕運動的組織者。 截至1915年5月,這一地區亞美尼亞男性人口已經被消滅殆盡。

接下來的幾個月里,政 府下令將所有亞美尼亞人驅逐出境。事實上,「驅逐」只是一個相對好聽的借口。在這次事件中,成千上萬名婦女、兒童和老人被迫離開家園,徒步跋涉數百英里。一路上,很多人由於疾病和飢渴橫屍荒野,其他人則被軍隊組織的「屠宰營」殘忍殺害。年輕的亞美尼亞婦女被賣到土耳其人家裡做奴役,更多的亞美尼亞人在這場暴行中被弔死、槍殺,甚至燒死。無數嬰兒被活活摔死,年齡大一些的兒童則被毒死,連教堂也被夷為平地。少數逃過一劫的亞美尼亞人來到了敘利亞北部,被送進骯臟的難民營,隨後又被發配到沙漠,乾渴而死。

1915年5月底,土耳其中央下令將全部亞美尼亞族裔「押運」到敘利亞和美索不達米亞的沙漠地帶。流亡者中的婦女或低齡兒童被掠為奴隸,其餘的在歷經劫掠、屠戮之後,抵達敘利亞時已不足原先數目的20%。而在那裡等待他們的依然是無止境的飢餓、疾病和勞碌。兩個月後,同樣的命運也落在土耳其西部省份的亞美尼亞人頭上,他們的遭遇與東部的亞美尼亞人一模一樣:精英人物先被斬殺,殘餘人口又被強擄。而且,在押運過程中,悶罐車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被大規模使用。沙漠中,土耳其政 府沿幼發拉底河建立了25個集中營,70萬人被不斷地從一個集中營轉運到另一個集中營。直到1916年4月,這些集中營最終被一個個「清掃」干凈,最後的倖存者也被斬草除根。

1915到1918年間,大約有100萬亞美尼亞人被殺害,這是土耳其當局籌劃的種族滅絕政策的一部分。在1919年的巴黎和會上,與會各國代表強烈譴責了屠殺亞美尼亞人的罪行,迫於國際壓力,土耳其法院依據其國內法缺席審判了屠殺事件的肇事者,包括前內閣部長和政黨領袖,並將肇事者判處死刑或無期徒刑。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不久,土耳其又掀起了新一輪的民族主義運動,結果,倖存下來的亞美尼亞人又有一大批慘遭殺害。截止到1923年,又有數十萬亞美尼亞人被殺戮。 希特勒曾說過:「現在還有誰會談起亞美尼亞人的滅絕?」

種族大屠殺之後,倖存下來的幾萬名亞美尼亞人來到世界各地定居,他們的後代今天依然生活得很好。1922年,大屠殺的元兇塔拉特·帕夏在柏林被大屠殺倖存者亞美尼亞人所羅門·特利里揚刺殺。1948年12月9日,聯合國大會經過多年努力通過了《防止及懲治滅絕種族罪公約》(以下簡稱《防滅公約》)。公約第一條明確規定:「締約國確認滅絕種族行為,不論發生於平時或戰時,均系國際法上的一種罪行,承允防止並懲治之。」

F. 近幾年塞普勒斯和談重要進程

塞普勒斯分裂近30年來,聯合國及國際社會一直在調解斡旋,促使希臘族和土耳其族領導人舉行和談。1997年,時斷時續的希、土兩族領導人直接會談因塞普勒斯政府提出加入歐盟的申請再次中斷。 1999年12月,在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建議下,塞普勒斯總統、希臘族領導人克萊里季斯和土耳其族領導人登克塔什在紐約舉行了首輪「近距離間接談判」。 2000年1月,土耳其族領導人登克塔什發表聲明,重申在塞普勒斯建立由「兩個主權國家」組成的邦聯的立場。1998年8月,登克塔什曾建議建立邦聯,作為永久解決塞問題的途徑,但遭到希族的拒絕。 2000年2月,克萊里季斯和登克塔什在日內瓦再次進行「近距離間接談判」。此後,雙方又舉行過三輪間接談判,就塞普勒斯的權力分配、安全局勢、領土和財產等問題交換了意見。同年11月,間接談判因登克塔什退出而中斷。登克塔什堅持認為,「北塞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國」必須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 2002年1月,在聯合國斡旋下,兩族領導人開始直接談判。至8月27日,雙方共舉行了6輪直接會談。希族方面希望塞島建立擁有單一主權的統一國家;土族方面堅持兩族各自建立主權平等的國家。由於雙方分歧嚴重,談判未能取得任何實質性進展。同年11月,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向各有關方面提出全面解決塞普勒斯問題的新方案。安南建議塞普勒斯仿照瑞士聯邦的模式,建立由「希族州」和「土族州」平等組成的「共同國家」政府。土族方面對此表示拒絕。 2003年3月,應安南的邀請,塞普勒斯總統、希臘族領導人帕帕佐普洛斯和土耳其族領導人登克塔什在海牙舉行三方會談,但由於希土兩族在土地和移民問題上分歧太大,會談以失敗告終。 2004年2月,在安南的調解下,帕帕佐普洛斯與登克塔什以安南的方案為基礎在尼科西亞開始新一輪統一談判,但談判沒有取得預期結果。同年3月24日,塞普勒斯統一問題第二階段會談舉行。3月29日,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在瑞士比根斯托克向正舉行塞普勒斯統一會談的四方正式提交了緊急修改後的塞島統一新方案。這是安南自2002年底首次提出關於塞島統一方案以來的第4個版本。31日夜安南宣布,聯合國塞普勒斯統一方案的最終版本將於4月24日付諸塞島兩族全民公決。 方案要點 2004年4月24日,塞普勒斯希臘族和土耳其族就安南關於塞島統一方案同時舉行全民公決。雖然土族支持安南的方案,但希族以絕對多數反對該方案,因而使安南的方案無效。>> 2006年7月,塞普勒斯希土兩族領導人在尼科西亞舉行會談,同意成立技術委員會和工作小組,前者負責處理兩族間的日常問題,後者則為解決塞島統一問題進行實質性鋪墊,但這種機制至今沒有取得重大的進展。 2007年9月5日,塞普勒斯總統、希臘族領導人帕帕佐普洛斯和土耳其族領導人塔拉特舉行一年多來的首次直接會談。會談未能取得任何突破,雙方在會晤後都指責對方應對塞島統一進程停滯不前負責 。 2008年3月21日,塞普勒斯希臘族和土耳其族兩族領導人同意重啟塞島統一談判進程。 2008年7月1日,塞普勒斯希臘族和土耳其族領導人在首都尼科西亞的聯合國緩沖區內舉行會談,雙方就未來南北重新統一後的國家主權和國籍這兩個關鍵問題達成原則共識, 2008年7月25日,塞普勒斯希臘族和土耳其族領導人在首都尼科西亞舉行會談。這是雙方2008年3月以來舉行的第4次會晤。雙方同意在9月3日就未來南北重新統一開啟全面和平談判。 2008年9月3日,塞普勒斯希臘族和土耳其族領導人在尼科西亞就塞普勒斯未來南北重新統一問題舉行和平談判,雙方表示希望盡快解決這一問題。9月11日,塞普勒斯希臘族和土耳其族領導人在首都尼科西亞的聯合國緩沖區內舉行實質性的統一談判。 2008年10月10日,塞普勒斯希臘族和土耳其族領導人在首都尼科西亞的聯合國緩沖區內繼續舉行統一談判。雙方同意加快和談進度,今後每周會面一次。 2009年4月30日,聯合國安理會就塞普勒斯問題發表主席聲明,對塞普勒斯統一談判迄今取得的進展以及塞普勒斯希臘族和土耳其族領導人的聯合聲明表示歡迎,呼籲雙方領導人抓住機遇全面解決統一問題。 2009年8月6日,塞普勒斯總統、希臘族領導人赫里斯托菲亞斯和土耳其族領導人塔拉特在聯合國緩沖區進行了首輪和談的最後一次談判。聯合國秘書長塞普勒斯問題特使唐納認為,雙方經過總共40次會晤,談判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從9月3日起,雙方將進入第二輪談判,就關鍵議題進行深入的談判。 2009年9月10日,塞普勒斯總統、希臘族領導人赫里斯托菲亞斯和土耳其族領導人塔拉特在聯合國緩沖區開始第二輪和談的首次談判,重點就未來聯邦政體下總統和副總統的產生進行了磋商。 2009年11月10日,聯合國駐塞機構發言人發表聲明說,英國提出願意放棄在塞「主權軍事基地」的近半領土,以促使塞島希臘族和土耳其族雙方盡快達成統一協議。但條件是兩族領導人通過談判找到全面解決塞普勒斯問題的方案,並得到兩族大多數民眾的同意和雙方的正式批准。 塞島兩族領導人從2008年9月重啟和談進程,雖然在未來統一國家的大致架構等議題上達成一定共識,但在兩族房地產處置、是否繼續保留土耳其、希臘和英國的「保護國」地位和北

G. 柏林大屠殺作文

贊美秋天作文

贊美秋天

有人贊美春天,因為剛剛經歷了寒冬,覺察到了那勃勃的生機與溫暖
而輕柔的春風,便心生感慨;有人贊美冬天,那是因為他想推陳出新,寫出冬
的頑強與希望;夏日如火,少有閑人去贊美單純的夏,即使其確有其佳質;我
始終如一地贊美那飽受稱頌的秋,即使它被贊美得太多太多。

有人說,秋是金
黃色的,代表了豐收與成功,滿載著欣喜的碩果,累累地掛在枝頭;正如我所
言,秋是烏金色的,代表了拋棄與失敗,承負著贖罪的失敗之果,不堪重負。

我曾一度這樣認為秋天如此的美好,萬物都因秋的到來而欣喜。這欣喜不同於
萬物迎接春天時的希望之喜,也不同於歡迎夏天時的耕耘之喜,那是一種偉大
而悲壯,凄涼而博大,集四季與一體的犧牲之喜!在此之前,我曾認為秋天真
美,美得令雲彩傾倒美得令萬物招搖,在夕陽的余暉中跳著火紅色的舞蹈。舞
姿輕盈而搖曳,每一次步伐,都會帶起一波金色的麥浪;每一次伸手,驚起天
邊奪目的紅霞;每一次微笑,令萬物如痴如醉。楓樹用高昂的紅鼓出干廠舞曲,
用身上的火焰連接著天地,讓天地的金色成了火紅色。熾熱!燃燒!毀滅!這
是秋用生命舞出的舞蹈!

紅色緩緩退去,夜色浮了上來,這一舞,舞盡了天地
間所有的綠色,舞盡了所有生物殘存的生命,然後緩緩凋零,歸落塵土。他們
沒有死,到了來年的春天,他們還會散發出更加彭勃的生機,他們不後悔,他
們願意將自己的一切奉獻給秋而絕不後悔。那是一種超越宗教的一種熾烈的偉
大信仰,我相信了神靈的存在並不是一切的絕色都消失了,看吧,那是松與柏,
他們仰望著秋的背影,他們還不能死去,他們是秋忠實的守衛,來年,他們要
恭候秋的到來,所以,有了這等頑強的信念,還有什麼能阻擋他們呢,舞蹈不
行,冬天更不行!

地球亞洲東部中國南方一個黃石小鎮上,我曾親眼目睹了一
朵花的生死全程。花很不,也很脆弱,頑強地挺過了春與夏,卻被秋所終結,
那可惡而自私的秋!連一朵小花也不放過,拉著它參加自己籠罩世界的舞會,
僅因為一場舞蹈,卻要獻出自己卑微但美麗的生命。普天之下,有多少像它這
樣無知而弱小的生命葬生於秋的手中,多麼殘忍而惡毒的秋!我開始厭惡它了。

不經意間,我聽見了父親的話語,他對同事言道:沒什麼可喪氣的,振作起來,
你的失敗是你認為值得的,又有什麼好惋息的,畢竟你收獲了更多啊。我猛的
一怔,是啊,說不定它是快樂的,它們都甘願為這場舞蹈獻出生命,那花朵殘
存的笑意,讓人明白秋的偉大與浩渺。火紅的顏色與灰黑色交融,那沉著絢麗
的烏金色,像玄鐵一般釋放著耀眼的光芒。是秋,用舞蹈讓他們展現了自己生
命中最後的輝煌!

此時此刻,我終於明白了:秋帶走的是痛苦,留下的是希望!

H. 我記得我以前看過,某個國家騙中東地區的某個民族(好像是庫爾德人),去高加索地區,結果全被殺了

應該並不是庫爾德人,而是亞美尼亞大屠殺。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奧斯曼帝國加入以德國和奧匈帝國為首的同盟國,向協約國宣戰,但戰局並不順利,而且國內政治、民族問題因為戰爭失利而激化,達到了一觸即發的地步。奧斯曼帝國把這歸咎於亞美尼亞等民族與外部勢力勾結,決定「攘外必先安內」。一戰時任奧斯曼帝國內政部長的塔拉特·帕夏說:「要一勞永逸地解決亞美尼亞問題,就必須從肉體上消滅亞美尼亞這個種族。」
奧斯曼帝國首先將目標對准了亞美尼亞的文化精英。1915年4月24日,650多名亞美尼亞知識分子和顯要人物被逮捕,然後被處決。接著軍隊中的亞美尼亞裔軍人被甄別、隔離、處決。與此同時,奧斯曼帝國對土耳其東部諸省進行了掃盪。截至1915年5月,該地區的亞美尼亞男性已經被消滅殆盡。行動隨即進入第二階段:同年5月底,奧斯曼帝國下令將全部亞美尼亞族裔「押運」到敘利亞和美索不達米亞的沙漠地帶。流亡者中那些有姿色的婦女或低齡兒童被掠為奴隸,其餘的在歷經劫掠、姦淫、屠戮之後,抵達敘利亞時已不足原先數目的20%。而在那裡等待他們的依然是無止境的飢餓、疾病和勞碌。同樣的命運也落在土耳其西部省份的亞美尼亞人頭上:精英人物先被斬殺,剩餘人口又被強擄。而且,在押運過程中,悶罐車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被大規模使用。沙漠中,土耳其政府沿幼發拉底河建立了25個集中營,70萬人被不斷地從一個集中營轉運到另一個集中營。直到1916年4月,這些集中營最終被一個個「清掃」干凈。

I. 1974年塞普勒斯希土兩族的殘殺

1974年7月20日
土耳其軍隊侵入塞普勒斯

在塞普勒斯總統馬卡里奧斯被希臘族的塞普勒斯進步黨領袖、持極端觀點的尼科斯-桑普斯推翻之後,地中海東部區域的局勢急劇緊張起來。土耳其總理布倫特-埃塞維特宣稱,希臘軍隊正在幫助鞏固塞普勒斯的新政權。

1974年7月20日拂曉,土耳其軍隊侵入塞普勒斯,造成了重大的國際危機。激戰持續了兩天,土耳其出動了約3萬人的軍隊。戰斗結束後,土耳其人控制了塞首都尼科西亞和海岸之間的三角地帶。成千上萬的居民在英國皇家空軍和海軍的幫助下撤離了這一地區。

事隔僅幾天,桑普森辭職,由溫和派的格拉夫科斯-克萊里得斯取而代之。同時,在日內瓦開始了和平談判。

有關於塞普勒斯希族和土族沖突
Posted: 2006-11-10 13:29
2005年4月17日,塞普勒斯土耳其族控制區的共和土族黨領導人塔拉特在舉行的大選中,以壓倒多數票勝出,當選「北塞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國」總統。次日,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發表聲明,對大選結果表示歡迎,並呼籲塞普勒斯希、土兩族能夠和平解決塞普勒斯問題。而在2004年4月,塞普勒斯的希、土兩族就安南提出的統一方案進行公決,結果因為希族的反對而未獲通過。希望2005年塔拉特的當選能給塞普勒斯的和平帶來一線曙光,塞普勒斯希族與土族之間的沖突也會早日消除。

塞普勒斯,位於地中海東北部、扼亞、非、歐三洲海上交通要沖,是地中海第三大島。它本應是一個平和、寧靜的小島,卻在若干年的歷史中飽經戰爭和動盪,直到今天島上的希、土兩族的矛盾仍未解決。本文將從塞普勒斯的歷史談起,逐步探究塞普勒斯希族和土族沖突的由來。

注:歷史部分省略,主要談的是希臘和土耳其在塞島問題中的作用和影響。

1960年8月,塞普勒斯宣布獨立並成立塞普勒斯共和國,希、土兩族組成聯合政府。塞普勒斯憲法規定,總統由希族人擔任、副總統由土族人擔任,總統、副總統均享有否決權,希、土兩族在軍隊中的人數比例為6:4等。塞普勒斯雖然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但希、土兩族矛盾並未化解。

1963年底,希、土兩族因制憲問題發生嚴重的流血沖突。沖突中,希臘和土耳其兩國分別支持塞島的希族和土族。1974年7月,希臘軍人政權在塞普勒斯策動政變,推翻馬卡里奧斯政權。隨後,土耳其以保護島上土族居民為由,以「保證國」身份出兵塞島。塞普勒斯的希、土兩族聯合政府解體。北方希族人南遷,南部土族人北移。從此,希族人聚居南方,擁有全國領土的62%,土族人控制北方,擁有全國領土的38%,雙方在島嶼中部由東向西劃出一條狹窄的無人地帶,被稱為「綠線」,由希、土兩族和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分段設卡,塞島從此南北分裂。「綠線」東起法馬古斯塔,西至莫爾富,橫貫全島,並穿越首都尼科西亞,全長200多公里,地域面積約佔全島總面積的3%,由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控制。

1975年2月,土族宣布建立「塞普勒斯土族邦」。1983年又宣布成立「北塞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國」。由此塞普勒斯形成南部是得到國際社會承認的塞普勒斯共和國,北部是只得到土耳其一國承認的「北塞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國」。從那時以來,土耳其在塞島北部一直駐扎著一支約3.5萬人的軍隊。塞普勒斯和希臘於1993年簽署一項共同防務協議,希臘將在塞普勒斯遭受土耳其進攻時向塞提供海陸空軍事支援。

為結束塞普勒斯的分裂狀態,近30年來,聯合國和國際社會不斷斡旋,促使希、土兩族領導人談判。1964年至今,聯合國安理會在塞派駐維和部隊,任務是在兩族之間的緩沖區內協助維持安定並恢復正常秩序。自1968年以來,聯合國秘書長及其特別代表在兩族間進行了一系列調解工作,兩族領導人也多次舉行直接或間接會談,但終因雙方在一些關鍵問題上立場差距甚遠或嚴重對立,而未能取得實質性突破。目前兩族的主要分歧涉及領土調整。

1998年8月,土族領導人建議在塞普勒斯建立由「兩個主權國家」組成的邦聯,作為永久解決塞島問題的途徑。但這一建議遭到希族方面的拒絕。2002年11月,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又提出了塞普勒斯建立由「希族州」和「土族州」平等組成的「共同國家」政府的建議,希望以此解決28年前遺留下的問題。兩年後,2004年4月24日,塞普勒斯希臘族和土耳其族就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塞島統一方案同時舉行了全民公決。兩族的表決結果截然相反:土族以64.91%的高支持率通過了該方案,而希族卻以75.83%的壓倒多數予以否決。根據規定,希、土兩族中只要有一方反對,安南方案就無效。希、土兩族對安南的最後方案存在很大爭議,特別是希族對該方案強烈不滿,認為它僅僅滿足了土族的要求,但沒有滿足希族的起碼要求。可見,盡管聯合國多次出面斡旋,塞島的和平之路卻依舊崎嶇坎坷。

塞島的民族問題是一個典型的跨界民族問題。塞島上的希臘族和土耳其族均是海上跨界民族,換言之,塞島上的希族是跨希臘和塞普勒斯兩國的希臘族的跨界體,土族則是跨土耳其和塞普勒斯兩國的土耳其族的跨界體,而且兩個跨界民族的主體均在塞島之外。因此,解決塞島矛盾,實質是解決兩個跨界民族之間的矛盾。

塞島問題是涉及到三國四方的問題,包括土耳其、希臘、塞島的希臘族和土耳其族。事實上,希臘和土耳其兩國各自支持塞島的希臘族和土耳其族,希土兩族的沖突,也隨著希土兩國的關系改變而改變。由希族控制塞普勒斯政府與希臘關系密切。由於歷史原因,希族一直保持著希臘人的語言、文化傳統、生活習俗和宗教信仰。塞普勒斯政府也一直把同希臘的關系放在外交政策的首位。在經濟方面,希臘每年向塞政府提供2000萬美元的財政援助。在軍事上,希臘在塞普勒斯希族控制區駐扎萬餘人的部隊。同樣作為保證國的希臘和土耳其,希臘堅決支持塞普勒斯希族塞統一問題的立場,而土耳其則支持土族代表登克塔什關於解決塞島問題的主張。土耳其是國際上唯一承認「北塞普勒斯共和國」的國家。在北部土族地區駐守軍隊3.5萬人,並且每年提供給土族一半的財政費用。1996年,土耳其總統曾稱,塞島問題是土耳其的民族問題,「北塞共和國」一定要與土耳其合並,才能找到解決塞島問題的辦法。不言而喻,土耳其就是塞土族的堅強的後盾。因此塞島問題和希土兩國之間的關系密不可分。

希臘和土耳其之間的關系一直牽制著塞島的和平統一進程。而在眾多矛盾中,最突出的就是兩國在對塞普勒斯政府加入歐盟的態度決然不同。塞普勒斯歷來認為自己是歐洲的一部分,歐盟也是塞普勒斯政府的最大貿易夥伴,因此塞政府非常重視發展同歐盟的關系。1987年10月,塞政府同歐盟簽署海關協議,成為第一個與歐盟簽訂關稅同盟的非歐盟成員國。1990年,歐盟駐塞大使到任。同年,塞政府正式申請加入歐盟。但是,塞普勒斯土族和土耳其堅決反對此行動,他們認為在塞島問題解決之前,塞普勒斯不能加入歐盟,而是塞政府必須在土耳其成為歐盟成員國後才能加入歐盟。「入盟」,在希臘和塞普勒斯希族看來,是解決塞島問題的「催化劑」。他們拒絕將塞島的統一問題的解決作為「入盟」的前提條件。塞島的矛盾也隨著塞政府入盟步驟的加快而激化。希臘是土耳其邁進歐盟大門的重大障礙。因此說,塞島問題是希土兩國矛盾的延伸,這兩個國家的矛盾不能改善,那麼塞島的統一問題也就是遙遙無期了。

時至今日,聯合國的參與,在某種程度上,推動了塞島的和平進程。聯合國根據英美等西方國家的意見,提出了解決塞島問題的新建議,強調撇開領土、難民和聯邦憲法等重大問題,把突破重點放在比較容易解決的問題上,建立信任措施。在聯合國主持斡旋下,今後的塞普勒斯的民族問題能否成功的得到解決,除了要取決於希土兩國以及其他相關國家的真誠合作外,最重要的還是希、土兩族之間能否以誠懇的態度面對矛盾和分歧,在妥協中謀發展,在發展中尋求解決問題的良策。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11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54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815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22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80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41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95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24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12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