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土耳其 » 土耳其阿達納產什麼水果

土耳其阿達納產什麼水果

發布時間: 2022-06-23 21:16:26

㈠ 絲綢之路是古代橫貫什麼的通道,他東起什麼,往西什麼

絲綢之路是古代橫貫亞歐的通道。它東起我國的漢唐古都長安(今陝西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羅馬

㈡ 土耳其烤肉用的什麼肉或什麼部位的肉

歐洲都有名,它分為轉烤、二烤、串烤和阿達納烤肉等。轉烤起源於土耳其首都安卡拉所在的地區。
轉烤的主要原料是牛肉、羊肉或雞肉。

1、在肉中加入適量的鹽、酸

奶、牛奶、洋蔥等後攪拌,再抹上油,
2、最後用一根粗大的鐵棍將肉一片片地穿起來,做成一個巨大的肉團。廚師不停地轉動鐵棍 進行燒烤。
3、當靠近烤爐一側的肉烤熟

後,廚師就把這一側轉過來,用一把長刀將上面的肉一片片地切下來。切下來的薄肉片用托盤上的油攪拌之後即可食用。轉烤肉比較干,烤時火候很重要。
二烤起源於土耳其東部埃爾祖魯姆的奧爾圖地區,主要原料是羊羔肉。
二烤就是要烤兩次。
1、 在肉中加入適量的鹽、胡椒、洋蔥後進行攪拌
2、再用鐵棍將其

一片片地穿成像轉烤那樣的肉團。
3、將肉團置於特製的工具上用火稍微烤一下,然後,將表面烤熟的肉切下來
4、再用炭爐燒烤肉的底部直至肉熟透。串烤與中國新疆地

區的烤羊肉串相似。
通常選用優質的羊羔肉,剔去筋骨後切成小塊,加入鹽、酸奶、油等進行攪拌,然後用鐵絲穿6個肉塊,放入冰箱冷凍6至48個小時。
5、待調料

入味後,把准備好的肉串放在炭爐上烤10至20分鍾,然後將鐵絲上的肉塊逐個取下,放在盤子里,配上新鮮的洋蔥即可食用。
gagamatch上土耳其朋友說阿達納烤肉是土耳其南部小鎮阿達

納的特色烤肉。其主要原料是羊肉。
先將肥、瘦羊肉分別剔開,再用一種特製的弧形大刀反復切剁。當肉被剁成小細塊後,把肥、瘦肉合起來揉成肉團,用備好的泉

水將肉團裹到約50厘米長的鐵桿上,置於炭爐上燒烤。

㈢ 甜瓜亞種及變種的主要特徵特性有哪些

(一)野甜瓜亞種

野生在北非、中亞和西南亞、中國及朝鮮、日本。常見於田間雜草中。植株纖細,花較小,雙生或3枚聚生;子房密被柔毛和糙硬毛,果實小、長圓形、球形,有香味、不甜、果肉極薄。中國北方俗名:馬泡瓜。

(二)聞瓜亞種

原產於西亞、北非。M.Hassib(1938)在埃及記錄了大批栽培類型,在中國東南沿海為常見栽培的觀賞植物,又據懷特克(1962)報道:在美國路易斯安娜和得克薩斯州已散逸並自然野生。莖蔓細長、茸毛多、葉色深綠,雌雄同株異花。果實小,黃色或紅褐色,果徑3~5cm,圓形,成熟時果面有毛,具香味。植株結實力極強。

(三)蛇甜瓜亞種

原產伊朗、阿富汗和中亞前蘇聯各共和國,為古老的栽培植物、今已不多見。雌雄同株異花,果實蛇形彎曲、粗6~9cm,長1~2m,果皮光滑、果肉疏鬆,成熟後具難聞的氣味,坐果後5~7d的嫩果可作菜或鹽漬加工。

(四)薄皮甜瓜亞種

原產中國、朝鮮、日本。為古老的栽培植物,中國東漢時帝都長安就有聞名的東陵瓜。莖蔓細、葉色深綠、葉面不平、有泡狀突起。花為雌雄同株異花或雌雄兩性同株。果實小、單瓜重200~500g、橢圓及圓筒形、果皮光滑,果柄短,常有花冠殘存。果皮成熟後顯黃、白、綠色,果肉厚在2.5cm以下。

該亞種按果實含糖量多少、香氣物質的有無及能否供生食等又劃分為2變種:

1.越瓜變種

原產中國江蘇、浙江省一帶。雌花性型為單性花。果實長約30~50cm,果皮綠或白色,味淡,無香氣,果實成熟後作蔬菜炒食或鹽漬加工。品種有青皮梢瓜、白皮梢瓜等。

2.梨瓜變種

原產中國,現廣泛栽培於中國東北、華北、華東及朝鮮、日本等地。雌花性型為兩性花。果實較小,多早熟,味甜,成熟時有香氣溢出,故又名「香瓜」,肉質脆(脆瓜)或軟綿(面瓜)。果實成熟後作水果生食。品種有:山東省的益都銀瓜、甘肅省的蘭州金塔寺、上海市的黃金瓜、陝西省的白兔娃、黑龍江省的白沙蜜、河南省的王海瓜以及育成品種:廣州蜜瓜、龍甜2號、荊農4號等。

(五)厚皮甜瓜亞種

原產土耳其和伊朗、阿富汗、土庫曼、烏茲別克、中國(新疆自治區)等西亞和中亞地區,現廣泛分布於全球各地。植株生長勢旺、莖蔓粗壯、葉片大、色淺綠、葉面平整。雌花性型除阿達納甜瓜變種為單性雌花外,其餘全為兩性花。果實中等大到大型,最大單瓜重達8~10kg以上。果實形狀、皮色、網紋、條帶、肉色十分多樣,果肉厚2.5cm以上,按生態地理起源和成熟期的不同,又可劃分成6個變種:

1.阿達納甜瓜變種

原產土耳其,以該國地中海沿岸城市阿達納命名,現栽培很少,果實形狀與蛇甜瓜近似。為嚴格的雌單性花植物。果實長50~80cm,長紡錘形、稍彎曲,果面不平、有細棱突起,果皮黃綠色,熟後常開裂,果肉疏鬆、淡甜、少汁。品種有香蕉等。

2.卡沙巴甜瓜變種

原產土耳其,卡沙巴是該國西部地名,現廣泛分布在歐美各國。雌花性型為兩性花。果實近圓形,果皮光滑或有細溝紋,但無網紋,果柄短,花痕處常有乳頭突起;果皮黃白—墨綠色,果肉綠白色、成熟後果肉變軟,醇香味濃、味甜、品質優良。該變種有時有5心室的品種(如中國新疆自治區地方品種伯謝克辛),品種有:白蘭瓜(Honey Dew)、金黃(Golden Beauty)、巴倫西亞諾、Santa Claus、Grenshow等以及改良品種黃河蜜、狀元(F1)等。

3.粗皮甜瓜變種

原產土耳其東部凡湖(Van Lake)地區,現廣泛分布在歐美各國。雌花為兩性花。果實近圓形,果皮表面粗糙,常有粗大網紋突起。果肉橘紅色,多早中熟,果實成熟後肉變軟,果柄脫離。甜度中等,常有異香(故名麝香甜瓜muskmelon)。品種很多,大多數歐美栽培甜瓜品種均屬之,如金山、糖球、PMR45、Perlita、Iroquois、SR-91以及近年來日本育成的改良品種真珠、安濃1號和筆者育成的一代雜種西域1號、3號等。

4.瓜旦甜瓜變種

原產伊朗、阿富汗、土庫曼、烏茲別克、中國(新疆自治區),現仍主要分布在這些地域。全為早熟品種(全生育期70~85d),植株生長勢旺,雌花兩性,果實圓球形,果面大多有10條淺灰縱溝、肉質軟、中等甜、有香氣,果實成熟後常與果柄脫離。據Malinina(1985)記述,前蘇聯有3個品種群,中國新疆自治區有2個品種群。品種有:其里甘(意早熟)、卡賽其里甘和Chandalak等以及改良品種女庄員、黃旦子、河套蜜等。

5.夏甜瓜變種

原產中亞,現仍主要分布在這一地域。全為中熟品種(全生育期80~120d),植株生長勢旺,雌花兩性,果實形狀多樣,以橢圓至卵圓形為主,果實中等大至大型,肉質軟或脆,味甜至極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可達22%(哈密瓜,紅星4場,1980),熟後果柄不脫離,採收後大多能短期存放。前蘇聯中亞共和國有26個品種群,在中國新疆自治區有70個地方品種,可歸並成6個品種群:納西甘、長棒、白皮瓜、可口奇夏瓜、密極甘夏瓜。品種有納西甘、伯克扎德、金棒子、白皮脆、阿克可口奇、香梨黃、紅心脆以及改良品種芙蓉、鬱金等。

6.冬甜瓜變種

原產中亞,以伊朗著名的zard冬甜瓜命名,現仍主要分布在這一地域,全為晚熟種(全生育期121~150d)。植株生長勢旺,雌花兩性,果實為大型果,形狀以橢圓形為主。成熟瓜果肉硬、脆、貯藏後變醇香、松軟、味甘甜。采後大多能存放30~60d以上。前蘇聯中亞共和國有36個品種群,中國新疆自治區有可口奇冬瓜和密極甘冬瓜2個品種群。品種有:黑眉毛密極甘、青麻皮、炮台紅、卡拉克賽、小青皮等。

㈣ 土耳其阿達納有沒有恐怖分子

阿達納沒有, 敘利亞邊界城市比如HATAY , MARDIN , KILIS 等城市 PKK 恐怖組織常常活動的地方,

㈤ 安卡拉的簡介

土耳其共和國成立以前,安卡拉不過是個小城,而到2009年已發展為約有500萬人口的現代化都市,僅次於經濟中心、古都伊斯坦布爾。
安卡拉市區分新舊兩部分,老城以修建在一座小山丘上的古城堡為中心;新城環繞在老城東、西、南三面,尤以南面的城區最為整齊,這里均是歐式建築,大國民議會和政府主要部門都集中在該區,再往南是使館區和總統府所在地——羌卡亞。
貫穿南北的主要街道是以共和國奠基人凱末爾的尊稱命名的,叫阿塔圖爾克大道。這條大街上的民族廣場、勝利廣場和紅新月廣場上都建有凱末爾的塑像,他或高踞馬背,或昂首挺立,形象逼真。
安卡拉以行政中心和商業城市聞名,工業不很發達,經濟上的重要性遠不如伊斯坦布爾、伊茲密爾、阿達納等城市。這里只有一些中小規模的工廠。
安卡拉地勢起伏不平,氣候屬半大陸性氣候。主要農產品有小麥、大麥、豆類、水果、蔬菜、葡萄等。牲畜主要有綿羊、安哥拉山羊、黃牛。
這里有著名的安卡拉大學、中東技術大學等高等學府。在老城區的一個山坡上,建有一座赫蒂博物館,裡面陳列著許多浮雕、青銅器等。這些屬於公元前六、七世紀的歷史文物,充分顯示出古代赫蒂人的高度文明。安卡拉建有許多清真寺。這些清真寺是伊斯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㈥ 絲綢之路的起點是什麼,終點是什麼

絲綢之路一般可分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為北中南三條線路。
東段

東段:從長安到玉門關、陽關,東段各線路的選擇,多考慮翻越六盤山以及渡黃河的安全性與便捷性。(漢代開辟)
中段:從玉門關、陽關以西至蔥嶺。
西段:從蔥嶺往西經過中亞、西亞直到歐洲。
以下為絲路各段上的重要城市名稱(括弧內為古地名)。
三線均長安或者洛陽出發,到武威、張掖匯合,再沿河西走廊至敦煌。
北線:從涇川、固原、靖遠至武威,路線最短,但沿途缺水、補給不易。
南線:從鳳翔、天水、隴西、臨夏、樂都、西寧至張掖,但路途漫長。
中線:從涇川轉往平涼、會寧、蘭州至武威,距離和補給均屬適中。 西安(長安):須彌山石窟、麥積山石窟、炳靈寺 石窟 武威(涼州) 張掖(甘州) 酒泉(肅州) 敦煌(沙州):莫高窟、榆林窟
公元10世紀時期北宋政府為繞開西夏的領土,開辟了從天水經青海至西域的「青海道」。成為宋以後一條新的商路。 天水 西寧 伏俟城 索爾庫里盆地(索爾庫里)
中段

往返於絲綢之路上的商隊。中段主要是西域境內的諸線路,它們隨綠洲、沙漠的變化而時有變遷。三線在中途尤其是安西四鎮(640年設立)多有分岔和支路。
南道(又稱於闐道):東起陽關,沿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經若羌(鄯善)、和田(於闐)、莎車等至蔥嶺。 陽關 若羌(鄯善) 且末 尼雅(精絕),西漢時期西域三十六國之一。 和田(於闐)
中道:起自玉門關,沿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經羅布泊(樓蘭)、吐魯番(車師、高昌)、焉耆(尉犁)、庫車(龜茲)、阿克蘇(姑墨)、喀什(疏勒)到費爾干納盆地(大宛)。 玉門關 樓蘭(為鄯善所兼並,現屬新疆若羌縣) 吐魯番(高昌):高昌故城、雅爾湖故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焉耆(尉犁) 庫車(龜茲):克孜爾千佛洞、庫木吐喇千佛洞 阿克蘇(姑墨) 喀什(疏勒)
北道:起自安西(瓜州),經哈密(伊吾)、吉木薩爾(庭州)、伊寧(伊犁),直到碎葉。 哈密,水道縱橫盛產哈密瓜 烏魯木齊,迴文意思解作美麗的草原 伊寧(伊犁) 碎葉
西段
自蔥嶺以西直到歐洲的都是絲綢之路的西段,它的北中南三線分別與中段的三線相接對應。其中經裏海到君士坦丁堡的路線是在唐朝中期開辟。
北線:沿鹹海、裏海、黑海的北岸,經過碎葉、怛羅斯、阿斯特拉罕(伊蒂爾)等地到伊斯坦布爾(君士坦丁堡)。 烏魯木齊 阿拉木圖(哈薩克) 江布爾城(怛羅斯,今哈薩克城市) 托克瑪克(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城市) 薩萊(俄羅斯) 薩克爾 伊斯坦布爾(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城市)
中線:自喀什起,走費爾干納盆地、撒馬爾罕、布哈拉等到馬什哈德(伊朗),與南線匯合。 喀什或喀什葛爾 白沙瓦:哈拉和林大道 喀布爾 巴米揚:著名的巴米揚大佛在2001年被塔利班摧毀。
南線:起自帕米爾山,可由克什米爾進入巴基斯坦和印度,也可從白沙瓦、喀布爾、馬什哈德、巴格達、大馬士革等前往歐洲。 馬什哈德(伊朗) 薩卜澤瓦爾 赫卡托姆皮洛斯(Hecatompylos,番兜,和櫝,可能位於如今的伊朗達姆甘和沙赫魯德之間。) 德黑蘭 哈馬丹 克爾曼沙汗 巴庫拜(伊拉克) 巴格達 阿布哈里卜 費盧傑:沿幼發拉底河至阿列頗。 拉馬迪 阿列頗(敘利亞) 大馬士革 阿達納(土耳其) 科尼亞 安條克 布爾薩 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爾)。
路線簡略:長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安息(古波斯)—西亞—大秦(古羅馬)

㈦ 安卡拉麵積有多大

安卡拉(ankara)

①土耳其中北部的一省。面積30,715平方公里。人口330.6萬(1986)。省會安卡拉。為著名的安哥拉山羊毛的主要產地。農產品有小麥、大麥、水果、甜菜等。

②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省省會。在安納托利亞高原中部,海拔850米,臨薩卡里亞河支流安卡拉河。人口201.9萬(1984),土耳其第二大城。西方原稱其為安哥拉,1930年土耳其政府更正為安卡拉。古城歷史至少已有3,000年,從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到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都是重要的政治、軍事或商業中心,1923年成為土耳其共和國首都。為僅次於伊斯坦布爾的全國第二大工業中心,有釀酒、麵粉、榨糖、乳製品、水泥、毛紡、建築材料、衣機等工廠。交通運輸中心,有東西行的鐵路干線通全國主要城市和港口,另有公路多條通向各方。航空港保持國內外的航空聯系。存有古堡等遺跡。

安卡拉市是安卡拉地區的中心,這一地區有非常肥沃的麥田,在東北方分布著廣闊的森林。這一地區的歷史是從青銅器時代的哈梯文明開始,又繼承了公元前2000年的西泰特人、公元前10世紀的菲爾吉斯人、利迪亞人、波斯人的文明。其後,繼葛拉特亞人之後,公元前3世紀蓋魯特人在安卡拉建設了最初的首都。

這個城市又被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塞爾楚克王朝所佔領。阿爾帕斯蘭(Alpaslan)於1073年,優魯多魯木(Yildirim)、貝亞及茲特(Beyazit)於1402年統治過安卡拉。之後第一次世界大戰奧斯曼土耳其統治了安卡拉。在羅馬時代,這里是文化、商業貿易和藝術的中心。奧斯曼時代這里是與東方進行貿易的重要的中繼城市。但是到了19世紀,逐漸失去了其重要性。

安卡拉成為土耳其的首都還是近代的事情。在顯赫一時的奧斯曼帝國時期,土耳其的首都是博斯普魯斯海峽邊上的伊斯坦布爾。隨著奧斯曼帝國的日益衰落和俄、英、法等帝國主義勢力的侵入,到了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土耳其面臨被瓜分的危險。首都伊斯坦布爾也經常處於歐洲帝國主義列強的炮艦威脅之下,1920年還被英軍佔領過伊斯坦布爾市。被尊為「土耳其之父」的穆斯塔法·凱末爾便到小亞細亞半島組織對外反抗外國侵略、對內推翻蘇丹封建帝制的資產階級革命。由於地理位置適中,交通方便,安卡拉逐漸成了斗爭的中心。同時也出於安全方面的考慮,革命勝利以後,安卡拉便被定為共和國首都。

安卡拉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上古世紀。有些歷史學家認為,早在公元前13世紀以前,赫蒂人就在安卡拉建立了城堡,當時稱為「安庫瓦」,或其變音「安基拉」。另一種傳說則認為這座城市是在公元前700年左右為弗里吉亞國王米達斯所建,由於他在那裡發現了一個鐵錨,這便成了這座城市的名字。之後,幾經變化就成了「安卡拉」。

共和國成立以前,安卡拉不過是個小城,現在已發展為約有370萬人口的現代化都市,僅次於經濟中心、古都伊斯坦布爾。安卡拉市區分新舊兩部分,老城以修建在一座小山丘上的古城堡為中心;新城環繞在老城東、西、南三面,尤以南面的城區最為整齊,這里均是歐式建築,大國民議會和政府主要部門都集中在該區,再往南是使館區和總統府所在地——羌卡亞。貫穿南北的主要街道是以共和國奠基人凱末爾的尊稱命名的,叫阿塔圖爾克大道。這條大街上的民族廣場、勝利廣場和紅新月廣場上都建有凱末爾的塑像,他或高踞馬背,或昂首挺立,形象逼真。

安卡拉以行政中心和商業城市聞名,工業不很發達,經濟上的重要性遠不如伊斯坦布爾、伊茲密爾、阿達納等城市。這里只有一些中小規模的工廠。安卡拉地勢起伏不平,氣候屬半大陸性氣候。主要農產品有小麥、大麥、豆類、水果、蔬菜、葡萄等。牲畜主要有綿羊、安哥拉山羊、黃牛。安卡拉自古以來就是交通要沖,鐵路和空中航線通向全國各地。

這里有著名的安卡拉大學、中東技術大學等高等學府。在老城區的一個山坡上,建有一座赫蒂博物館,裡面陳列著許多浮雕、青銅器等。這些屬於公元前六、七世紀的歷史文物,充分顯示出古代赫蒂人的高度文明。安卡拉建有許多清真寺。這些清真寺是伊斯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安卡拉是土耳其的首都,但並不是第一大城市。所有外國使節官邸、土耳其著名專上學府、政府樞紐機關等均集中於此。但與伊堡相比,旅遊名勝相對少一些。安卡拉的旅遊點多集中於Ulus區附近,只須步行,便可到達。

城堡是安卡拉的主要旅遊點,位於舊城的山上,從長途巴士站,或火車站附近(出車站後不用過馬路),乘搭16或64號巴士,在山腳下車,車程約10分鍾,然後朝著城堡的方向向山走,即可到達。從城堡上可俯瞰安卡拉市的全景。此城堡是由Michael Ⅱ興建的。

安卡拉是全國的運輸交匯點,旅客可在此轉乘長途巴士往其他城市,尤其是東南及南面的城市如Lzmir, Konya,Cappadocia,Erzurum等。安卡拉市中心在kiz-ilay 及Yenisehir地區。

㈧ 土耳其烤肉飯是什麼肉

主要烤牛肉,雞肉和羊肉。

土耳其烤肉它分為轉烤、二烤、串烤和阿達納烤肉等。

轉烤起源於土耳其首都安卡拉所在的地區。轉烤的主要原料是牛肉、羊肉或雞肉。在肉中加入適量的鹽、酸奶、牛奶、洋蔥等後攪拌,再抹上油,最後用一根粗大的鐵棍將肉一片片地穿起來,做成一個巨大的肉團。廚師不停地轉動鐵棍進行燒烤。

當靠近烤爐一側的肉烤熟後,廚師就把這一側轉過來,用一把長刀將上面的肉一片片地切下來。切下來的薄肉片用托盤上的油攪拌之後即可食用。轉烤肉比較干,烤時火候很重要。

二烤起源於土耳其東部埃爾祖魯姆的奧爾圖地區,主要原料是羊羔肉。二烤就是要烤兩次。在肉中加入適量的鹽、胡椒、洋蔥後進行攪拌,再用鐵棍將其一片片地穿成像轉烤那樣的肉團。將肉團置於特製的工具上用火稍微烤一下,然後,將表面烤熟的肉切下來,再用炭爐燒烤肉的底部直至肉熟透。

串烤與中國新疆地區的烤羊肉串相似。通常選用優質的羊羔肉,剔去筋骨後切成小塊,加入鹽、酸奶、油等進行攪拌,然後用鐵絲穿6個肉塊,放入冰箱冷凍6至48個小時。待調料入味後,把准備好的肉串放在炭爐上烤10至20分鍾,然後將鐵絲上的肉塊逐個取下,放在盤子里,配上新鮮的洋蔥即可食用。

阿達納烤肉是土耳其南部小鎮阿達納的特色烤肉。其主要原料是羊肉。先將肥、瘦羊肉分別剔開,再用一種特製的弧形大刀反復切剁。當肉被剁成小細塊後,把肥、瘦肉合起來揉成肉團,用備好的泉水將肉團裹到約50厘米長的鐵桿上,置於炭爐上燒烤。

阿達納烤肉中肥肉較多,有點膩,味道甜辣。吃土耳其烤肉時,一定要吃點烤青椒、西紅柿和咸酸奶。青椒和西紅柿可解膩,咸酸奶則有助消化。

(8)土耳其阿達納產什麼水果擴展閱讀:

土耳其烤肉起源:

土耳其烤肉快餐起源於古老的土耳其帝國宮廷烤肉宴會,後流傳至民間,因其製作方式簡便、快捷、味道鮮美獨特而漫延整個中東地區,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傳入歐美,經不斷改進和規范,形成一套完整、簡便的加盟經營體系,現已成為一種遍布街頭的休閑快餐主流食品之一。

那壯觀的烤肉柱、四溢的香氣充滿了大街小巷、商場、飯店、車站、游樂場所、居民區,已成為歐美街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其經久不衰的火爆場面令人嘆為觀止,流連忘返。

工藝簡介:

採用不著獨特的製作工藝,利用專業的旋轉設備,以電為能源,微波穿透輻射為原理,肉類烤制,可視性強,現場製作而風靡歐洲各國,成為各國街頭休閑快餐食品主流,土耳其烤肉是利用十餘種調料對牛、羊、雞等肉類進行浸泡腌制後。採用旋轉式烤肉機,電加熱烤熟後從烤肉柱上一片片削下,佐以沙拉、配料裝入特製的面餅中。

㈨ 有關絲綢之路的資料

絲綢之路,亦稱絲路。是指西漢(前202年—138年)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這條道路也被稱為「西北絲綢之路」以區別日後另外兩條冠以「絲綢之路」名稱的交通路線)。因為由這條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絲綢都是我們中國運的)。其基本走向定於兩漢時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條路線。 絲綢之路是歷史上橫貫歐亞大陸的貿易交通線,在歷史上促進了歐亞非各國和中國的友好往來。中國是絲綢的故鄉,在經由這條路線進行的貿易中,中國輸出的商品以絲綢最具代表性。19世紀下半期,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就將這條陸上交通路線稱為「絲綢之路」,此後中外史學家都贊成此說,沿用至今。 張騫通西域後,正式開通了這條從中國通往歐、非大陸的陸路通道。這條道路,由西漢都城長安出發,經過河西走廊,然後分為兩條路線:一條由陽關,經鄯善,沿昆侖山北麓西行,過莎車,西逾蔥嶺,出大月氏,至安息,西通犁靬(jiān,今埃及亞歷山大,公元前30年為羅馬帝國吞並),或由大月氏南入身毒。另一條出玉門關,經車師前國,沿天山南麓西行,出疏勒,西逾蔥嶺,過大宛,至康居、奄蔡(西漢時游牧於康居西北即成海、裏海北部草原,東漢時屬康居)。 廣義的絲綢之路指從上古開始陸續形成的,遍及歐亞大陸甚至包括北非和東非在內的長途商業貿易和文化交流線路的總稱。除了上述的路線之外,還包括在南北朝時期形成,在明末發揮巨大作用的海上絲綢之路和與西北絲綢之路同時出現,在元末取代西北絲綢之路成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絲綢之路等等。絲綢之路(德語:die Seidenstrasse)一詞最早來自於德國地理學家費迪南·馮·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1877年出版的《中國》,有時也簡稱為絲路。雖然絲綢之路是沿線各國共同促進經貿發展的產物,但很多人認為,中國的張騫兩次通西域,開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紀元。並成功將東西方之間最後的珠簾掀開。從此,這條路線被作為「國道」踩了出來,各國使者、商人沿著張騫開通的道路,來往絡繹不絕。上至王公貴族,下至乞丐獄犯,都在這條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跡。這條東西通路,將中原、西域與阿拉伯、波斯灣緊密聯系在一起。經過幾個世紀的不斷努力,絲綢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廣義上絲路的東段已經到達了韓國、日本,西段至法國、荷蘭。通過海路還可達義大利、埃及,成為亞洲和歐洲、非洲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友誼之路。

絲綢之路的路線
絲綢之路一般可分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為北中南三條線路。東段:從長安到玉門關、陽關。(漢代開辟) 中段:從玉門關、陽關以西至蔥嶺。(漢代開辟) 西段:從蔥嶺往西經過中亞、西亞直到歐洲。(唐代開辟) 以下為絲路各段上的重要城市名稱(括弧內為古地名)。東段東段各線路的選擇,多考慮翻越六盤山以及渡黃河的安全性與便捷性。三線均從長安出發,到武威、張掖匯合,再沿河西走廊至敦煌。北線:從涇川、固原、靖遠至武威,路線最短,但沿途缺水、補給不易。 南線:從鳳翔、天水、隴西、臨夏、樂都、西寧至張掖,但路途漫長。 中線:從涇川轉往平涼、會寧、蘭州至武威,距離和補給均屬適中。 西安(長安):須彌山石窟、麥積山石窟、炳靈寺石窟 武威(涼州) 張掖(甘州) 酒泉(肅州) 敦煌(沙州):莫高窟、榆林窟 公元10世紀時期北宋政府為繞開西夏的領土,開辟了從天水經青海至西域的「青海道」。成為宋以後一條新的商路。 天水 西寧 伏俟城 索爾庫里盆地(索爾庫里) 中段 往返於絲綢之路上的商隊。中段主要是西域境內的諸線路,它們隨綠洲、沙漠的變化而時有變遷。三線在中途尤其是安西四鎮(640年設立)多有分岔和支路。南道(又稱於闐道):東起陽關,沿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經若羌(鄯善)、和田(於闐)、莎車等至蔥嶺。 陽關 若羌(鄯善) 且末 尼雅(精絕),西漢時期西域三十六國之一。 和田(於闐) 中道:起自玉門關,沿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經羅布泊(樓蘭)、吐魯番(車師、高昌)、焉耆(尉犁)、庫車(龜茲)、阿克蘇(姑墨)、喀什(疏勒)到費爾干納盆地(大宛)。 玉門關 樓蘭(為鄯善所兼並,現屬新疆若羌縣) 吐魯番(高昌):高昌故城、雅爾湖故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焉耆(尉犁) 庫車(龜茲):克孜爾千佛洞、庫木吐喇千佛洞 阿克蘇(姑墨) 喀什(疏勒) 北道:起自安西(瓜州),經哈密(伊吾)、吉木薩爾(庭州)、伊寧(伊犁),直到碎葉。 哈密,水道縱橫盛產哈密瓜 烏魯木齊,迴文意思解作美麗的草原 伊寧(伊犁) 碎葉 西段自蔥嶺以西直到歐洲的都是絲綢之路的西段,它的北中南三線分別與中段的三線相接對應。其中經裏海到君士坦丁堡的路線是在唐朝中期開辟。北線:沿鹹海、裏海、黑海的北岸,經過碎葉、怛羅斯、阿斯特拉罕(伊蒂爾)等地到伊斯坦布爾(君士坦丁堡)。 烏魯木齊 阿拉木圖(哈薩克) 江布爾城(怛羅斯,今哈薩克城市) 托克瑪克(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城市) 薩萊(俄羅斯) 薩克爾 伊斯坦布爾(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城市) 中線:自喀什起,走費爾干納盆地、撒馬爾罕、布哈拉等到馬什哈德(伊朗),與南線匯合。 喀什或喀什葛爾 白沙瓦:哈拉和林大道 喀布爾 巴米揚:著名的巴米揚大佛在2001年被塔利班摧毀。 南線:起自帕米爾山,可由克什米爾進入巴基斯坦和印度,也可從白沙瓦、喀布爾、馬什哈德、巴格達、大馬士革等前往歐洲。 馬什哈德(伊朗) 薩卜澤瓦爾 赫卡托姆皮洛斯(Hecatompylos,番兜,和櫝,可能位於如今的伊朗達姆甘和沙赫魯德之間。) 德黑蘭 哈馬丹 克爾曼沙汗 巴庫拜(伊拉克) 巴格達 阿布哈里卜 費盧傑:沿幼發拉底河至阿列頗。 拉馬迪 阿列頗(敘利亞) 大馬士革 阿達納(土耳其) 科尼亞 安條克 布爾薩 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爾) 其他此外還有,還有主要與南亞交流的南方絲綢之路和沿海路行進的海上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簡稱絲路。是指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這條道路也被稱為「西北絲綢之路」以區別日後另外兩條冠以「絲綢之路」名稱的交通路線)。因為由這條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絲綢都是中國運的)。其基本走向定於兩漢時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條路線。 最近好像有一款名叫 《絲綢之路》的游戲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10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53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81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20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9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40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94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23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11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