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土耳其和中國發生了什麼
『壹』 有人說土耳其是「流氓國家」,他究竟干過哪些「流氓」的事情
買我們國家的國旗-9說是競拍成功的。
2015年,俄羅斯在敘利亞啟動了IS,因為IS經濟的來源是向土耳其私下出售石油。這個夥伴覺得這筆錢受到了傷害,當他越過邊界時,敘利亞擊落了俄羅斯飛機。以北約國家為背景,他直接擊敗並打中了它。你想殺死土地嗎?出乎意料的是,在傲慢的骨頭變熱之前,它們被盟國出賣並趕往俄羅斯道歉。2017年,土耳其外交大臣計劃在荷蘭鹿特丹的土耳其領事館舉行公開演講,以投票表決關於土耳其憲法修正案的全民投票。但是,荷蘭拒絕了土耳其外交部長查武什格魯(Chavushoglu)的入境,並取消了飛機的著陸許可。所以土耳其人很生氣,熱血的青少年走上街頭燒毀了法國國旗。
『貳』 用詞語概括2017年的國內外大事
1.特朗普就職(1月)
2017年的美國總統大選被網友戲稱為年度最佳「美劇」。盡管遭遇媒體、民調全面看衰,特朗普最終依靠「沉默的大多數」成功逆襲,當選美國第45任總統。
這位反建制派總統語出驚人,宣稱要終結若干自貿協定、設置關稅壁壘、調整美俄關系,認為北約已經「過時」……他頻頻脫離美國傳統戰略思維的「即興表述」,引發外界對未來美國政策不確定性的擔憂,歐洲盟友也擔心跨大西洋傳統關系面臨變數。
強調「美國優先」、高調喊出「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2017年,特朗普將如何帶領美國這艘巨輪前行?
現有政黨的問題很可能會顯著加大打造穩定同盟的難度:民眾對默克爾在移民問題上的自由派路線感到懊喪;作為她當前執政聯盟的夥伴,社會民主黨長期以來不斷衰落;傳統盟友自由民主黨則前景難料。反歐元和反移民的德國選擇黨將試圖抓住這個機會撈取好處。默克爾將努力確保在國內的弱勢不會破壞她的關鍵國際作用。
『叄』 土耳其和中國關系如何
很多人對於土耳其這個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認識並不深,簡單認為它是一個陌生低調的國家,其實並不然,了解一個國家不應該只從表面,而是要從不同方面深層次認知。今天我們就帶領各位來認識一下浪漫而美麗的土耳其。
首先解釋一下土耳其的政治體制,它的政治體制在2017年是有進行過變更的,之前實行的是議會共和制,之後變更為總統制。不熟悉政治體制的各位可能會有所疑問:其中有「共和」字眼,是否代表和社會主義國家有什麼關聯?其實並不然,土耳其是實打實的資本主義國家,議會作為立法機構構建法律框架和設立內閣,內閣作為行政機構對議會負責,議會的領頭羊是沒有實權的總統,內閣的扛把子是實權在手的總理,2017年4月土耳其通過修憲公投進行想法的修改,政體從議會共和制改成總統制,總理職位被廢除,所以目前的第66屆政府領導埃多爾安是身兼總統和總理的職責
『肆』 土耳其陷入經濟危機了嗎
在土耳其經濟陷入危機之際,卡達伸出了援助之手。卡達承諾向土耳其投資150億美元。
土耳其與卡達傳統上保持著良好的關系。2017年6月,以沙特、阿聯酋等國為首的多國突然宣布與卡達斷絕外交關系。斷交危機爆發後不久,土耳其議會迅速通過了一份同意土耳其幫助訓練卡達安全部隊的雙邊協議。在海外鄰國的封鎖下,土耳其也對其進行幫助。在「斷交危機」期間,土耳其一直在向卡達提供各種物資援助,甚至不惜一切代價,用飛機空運物資到卡達。土耳其在卡達擁有一個軍事基地,卡達埃米爾也將土耳其描述為「戰略盟友」,埃爾多安表示,「我們不會拋棄我們的卡達兄弟們」。可見土耳其和卡達雙邊聯系異常緊密。「土耳其作為卡達在中東地區少有的『盟友』之一,現在給予土耳其幫助,有助於進一步鞏固雙邊關系。」唐志超認為。
卡達和土耳其都是美國在中東地區的盟友,但土耳其已經因為庫爾德問題等議題與美國關系僵化。卡達並未與美國保持步調一致,轉而堅定地支持土耳其。此外,沙特在8月初也因「維權人士」引發兩國爭端,並驅逐加拿大外交官。
唐志超指出,這些事情都是相當罕見的,但從中可以看出,中東已經進入「後美國時代」,美國對構建中東地區秩序的影響力已經減弱。特朗普政府在中東繼續實行戰略收縮的政策路線,美國已不願過多插手中東問題,其中東地區盟友的外交政策也變得更加獨立自主,美國與部分中東盟友的聯系不再緊密。
來源:海外網
『伍』 敲詐完俄羅斯20億美元,還想要坑中國,後來怎麼樣了啊
其實不光是俄羅斯,中國也曾經被土耳其坑過,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就在2018年,土耳其提出要進口紅旗9反導系統,然而雙方都已經簽訂了協議,可是土耳其竟然在使用過裝備之後撕毀協議,這件事情讓中國十分反感,但是沒有想到,土耳其十分的厚臉皮,在主動撕毀協議之後竟然還來中國想要合作,值得一提的是,土耳其因為經常搞這種事情,已經被很多國家封殺了。
『陸』 中國2017年發生了哪些大事件
1、1·1伊斯坦布爾恐怖襲擊事件
1·1伊斯坦布爾恐怖襲擊事件是指當地時間2017年1月1日凌晨1時30分左右,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市一家夜總會遭遇恐怖襲擊,2名身著聖誕老人服裝的槍手進入夜總會,向人群射擊,造成39人死亡,69人受傷。
2017年1月16日,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警方採取安全措施,恐怖襲擊事件的主嫌犯阿卜杜勒哈迪爾馬沙里泊夫被逮捕。行動中還逮捕了其他四人,一男三女。
2、3·22英國議會大樓槍擊事件
2017年3月22日下午14時許(當地時間),英國議會大廈威斯敏斯特宮外發生槍擊事件。
3月22日晚間,警方宣布已有5人(包括1名警察和1名恐怖分子在內)在倫敦市中心的襲擊事件中死亡,另有40多人受傷,死者中包括襲擊者本人。
23日下午,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例行記者會上說:有一名中國遊客在英國倫敦恐襲事件中受了輕傷。
3、中國實踐十三號衛星發射成功
2017年4月12日19時04分,實踐十三號通信衛星於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
實踐十三號通信衛星發射約10多分鍾後,與西昌遠隔萬里之遙的「遠望6號」在赤道附近第一時間發現並成功捕獲目標,為火箭飛行「保駕護航」,為實踐十三號衛星成功發射作出重要貢獻。
4、6·17巴西重大交通事故
6·17巴西重大交通事故是指2017年6月17日,一輛旅遊巴士行駛至皮奧伊州南部蒙特阿雷格里市附近路段時方向失控,偏離路基並發生側翻,造成10人死亡,19人受傷。
事故發生後,受傷人員被送醫治療。
5、9·15倫敦地鐵爆炸事件
2017年9月15日早晨,英國倫敦帕森格林(Parsons Green)地鐵站發生爆炸。部分乘客在踩踏事故中受傷,也有人面部被燒傷。已造成至少29人受傷。
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宣布,將英國的恐怖威脅級別從次高等級「嚴重」提升至最高等級「危急」。軍方將進行增援,在一些區域承擔部分警察的職責。警方已經將該事件定性為恐怖襲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2017年
『柒』 2017還有哪些國家正在戰爭
敘利亞內戰、緬北戰爭、蘇丹達爾富爾爭奪戰、伊拉克「伊斯蘭國」殘余勢力戰爭、利比亞沖突等。
1.敘利亞:2011年敘利亞爆發內戰以來,其戰爭一直延續至今。2017年4月4日,親反對派的「敘利亞人權觀察」稱當天早上在伊德利卜南部,敘利亞政府空軍或者俄羅斯空軍實施空襲,並使用了化學武器造成了至少58人死亡,其中11人為兒童。
收治此次空襲受害者的醫院在下午遭到了空襲,死傷情況不詳。俄羅斯否認實施了襲擊。法國已經要求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討論此次襲擊。
2.緬北戰爭:2015年元旦以來,緬北地區的戰火因為克欽獨立軍、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與政府軍之前的沖突再次點燃,戰火一度蔓延至中緬邊境地區,給當地中國居民的生活帶來威脅。直到2018年5月13日,緬北沖突致流彈落入中國境內,中方呼籲立即停火。
3.蘇丹達爾富爾問題:2003年2月,達爾富爾地區黑人居民相繼組成 「蘇丹解放軍」和「正義與平等運動」2支武裝力量,以政府未能保護土著黑人的權益為由,要求實行地區自治,與政府分享權力與資源,並不斷攻城略地,展開反政府武裝活動。迄今,沖突已造成1萬多人喪生,100多萬人流離失所。
4.伊拉克isis極端宗教組織:阿拉伯國家和部分西方國家稱為「達伊沙」(DAESH),「al Shams」的意思是「大敘利亞」,即敘利亞、黎巴嫩、約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該組織的目標是消除二戰結束後現代中東的國家邊界,並在這一地區創立一個由基地組織運作的酋長國。
2017年11月21日,伊朗總統魯哈尼宣布,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已經被剿滅。
2018年9月,26名「伊斯蘭國」武裝人員在阿富汗首都被捕。
5.利比亞戰爭:利比亞戰爭,是利比亞在2011年發生的武裝沖突,在利比亞國內常稱為「2月17日革命」(ثورة 17 فبراير),交戰雙方為穆阿邁爾·卡扎菲領導的政府和反抗卡扎菲的勢力。2011年10月20日,卡扎菲及其接班人穆塔西姆被殺身亡,利比亞分崩離析。「後卡扎菲時代」的利比亞群雄割據,各種地方勢力崛起,為爭奪地盤,沖突不斷。美國當地時間2016年4月10日,美國總統奧巴馬接受美國福克斯新聞台采訪,承認出兵利比亞是任內最大錯誤。
『捌』 土耳其總統能拯救土耳其嗎
自從美國財政部8月1日宣布因美籍牧師布倫森至今仍被土耳其監禁、對土內政部-長和司法部-長採取制裁措施以來,土耳其里拉兌美元的匯率已經下跌了超過四分之一。隨後,美土兩國還圍繞這一事件先後宣布對對方商品採取加稅等報復措施。
作為中東地區最大經濟體,土耳其連日來正經歷一場匯率危機。僅在8月10日一天,里拉的跌幅達到17%。直到土耳其央行8月13日宣布對所有銀行提供流動性、並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金融穩定,里拉匯率14日和15日方才止跌回升。
就土耳其里拉暴跌一事,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與財政部-長阿爾巴伊拉克均表示,這是針對土耳其的「一場經濟攻擊」,並稱土耳其的經濟基本面沒有問題。埃爾多安堅稱,土耳其不會在這場「經濟戰」中戰敗,未來-經濟將繼續保持增長。
但土耳其畢爾坎特大學國際關系學系副教授貝爾克·埃森(Berk Esen)15日對澎湃新聞表示,里拉的急跌將導致土耳其的債務水平和通脹率上升,加之私人企業經濟活動表現欠佳,土耳其可能經歷被經濟學家稱之為「停滯」的階段,在經濟下行時,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將有所上升。
不過,埃森認為,政-府可以通過結構性改革來解決里拉暴跌背後暴露出的深層次問題,從而使得經濟重回健康發展的正軌。
部分分析人士稱,這次里拉經歷的「小危機」將會影響埃爾多安政-府的形象,也會降低民眾對政-府治理經濟能力的信任。
土耳其經濟學家、曾在土耳其對外經濟關系委員會任職的土耳其科克大學研究員阿爾泰·阿特勒(Altay Atli)告訴澎湃新聞,在這次里拉大跌事件中,土耳其政-府的應對之策面臨批評之聲,但絕大多數土耳其民眾都支持並團結在政-府和總統周圍。
阿特勒進一步說,目前幾乎所有的大公司和商業組織都已經表態,宣布支持政-府為解決里拉匯率急跌所採取的措施。這是個明顯的優勢,但政-府需要妥善加以利用,並採取必要措施才能解決經濟中的深層次問題。
危機能否化為轉機,將成為考驗埃爾多安政-府的新課題。
「不是黑天鵝事件,而是定時炸-彈」
「在伊斯坦布爾,當我去餐館吃飯和去商場買日用品時,和前幾日相比,價格並沒有發生變化。」
上周在土耳其里拉一路下跌的風暴中抵達伊斯坦布爾的北京遊客王先生,14日對土耳其最大城市的物價給出了上述感受。
在王先生看來,身邊的土耳其民眾的基本生活秩序井然,在日常消費時受到里拉匯率下跌的影響暫時還很有限。只有在前往奢侈品品牌門店選購時,他才明確感受到了里拉匯率暴跌的影響:店員最新匯市價格不得不臨時調整進口商品售價,消費者也只能掏出手機對比價格,以便決定是否根據匯率差價來「撿漏」。
根據土耳其國家統計局今年4月公布的數據,土耳其今年第一季度的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1030億美元,同比增長17%。其中,進口額比去年同期有22.7%的增幅,增至620億美元。這一成績,可謂十分亮眼。不過簡單一看,即可發現進口額遠遠大大出口額,土耳其的貿易逆差持續擴大。
這樣的經濟結構意味著,土耳其極度依賴外部投資和融資。
有分析人士認為,在此次里拉危機中,土耳其經濟的結構性頑疾難辭其咎。土耳其經濟過度依賴外需,造成嚴重結構性失衡,截至2017年,外貿占土耳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高達46%。同時,經濟存在過熱跡象,土耳其6月通脹率高達15.9%。
阿爾泰·阿特勒告訴澎湃新聞,土耳其經濟的結構性缺陷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積累,土耳其最近與美國圍繞美籍牧師的爭執只是當前里拉匯率下跌等不利經濟局面的觸發因素。
他表示,重要的是,人們要意識到,目前土耳其國內的匯率和經濟震盪並不是由近期土美關系的緊張局面造成的。而應該從深層著手,才能從根本上改善經濟的基本面、穩定里拉匯率。
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土耳其就開始嚴重依賴外國投資來填補本國的巨額經常賬戶赤字。因此,土耳其的經濟一旦遭受任何內部或外部沖擊,都是十分脆弱的,甚至會導致大量外資外流。
事實上,此次貨幣危機很容易讓人聯想到2001年的匯市風-波。
2001年2月22日,土耳其政-府宣布放棄里拉固定匯率政策,實施隨市場變化的浮動匯率制。這一消息如同一枚重磅炸-彈,在匯市炸開了花。里拉幣值像雪崩一樣直線下跌,一度下降60%。
但當年的匯市危機實際上也是土耳其當時經濟、政治危機互動引發的一次「定時炸-彈」爆炸的結果。
在此之前,土耳其時任總統塞澤爾和時任總-理埃傑維特之間在反腐-敗等問題上的意見分歧不斷加大,兩人的矛盾也公開化。這也使得外界喪失了對政-府經濟政策的信心。金融市場出現擠兌美元狂潮,中央銀行只好向市場拋售76億美元,來穩定人心。
據美國投資資訊及分析網站Seeking alpha報道,2001年,由於政治局勢緊張和土耳其政-府收緊財政政策,外國投資者迅速從土耳其撤回資金。
今年,土耳其經濟也已經出現困境。Seeking alpha稱,進入2018年,由於土耳其國內不穩定以及主要央行收緊貨幣政策,土耳其外國投資同比下降9500個基點。如果沒有足夠的外國資本支持其疲-軟的經濟,土耳其里拉很快就會開始大幅貶值,許多公司因而無法償還其外幣債務。
「土耳其對外國資本的使用只能為危機提供暫時的緩解,而2001年和2018年的股市崩-盤都證明了這種過度依賴外資在長期內對經濟造成的巨大災難。」 Seeking alpha認為,土耳其的危機不是黑天鵝事件,而是一顆定時炸-彈。
里拉危機嚴重嗎,會不會擴散?
8月1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對土耳其進口的鋼鋁製品關稅翻倍,終於成為引發土耳其貨幣危機的導火索。
由於恐慌,外國投資者大量拋售里拉買入美元或其他貨幣,直接加劇里拉大幅貶值,這不僅僅使土耳其經濟遭受重創,危機還可能蔓延到其他國家。
土耳其的經濟體量顯然無法和美歐相提並論,但它在金融市場引發的連-鎖反應可能會造成外溢影響。銀行系統是危機蔓延的主要方式,如果借款人違約,銀行貸-款會造成巨大的損失,會危及數千英里以外其他金融系統的健康狀況。
但是根據以往經驗,並不是每一場危機都會蔓延至全球。《紐-約-時-報》回顧了此前的經濟危機,2013年,當美聯儲表示准備取消向金融系統提供的一些緊急援助時,一些投資者感到恐慌。新興市場貨幣和股票市場首當其沖地受到沖擊。但由於拋售時間相對較短,市場得到復甦,全球金融體-系避免了嚴重的危機。
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丁純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認為,目前對危機的嚴重程度下定論還為時尚早,更不應倉促地將里拉暴跌和次貸、歐債危機等相提並論。
「我覺得對里拉危機現在下定論還有點早。因為它並沒有像有些媒體報道得那麼恐怖。」丁純表示,「土耳其畢竟不是歐元區的成員,它只是一個歐盟的聯系國。歐盟在土耳其有一些投資項目,但土耳其不算是其主要貿易夥伴。」
與歐盟的一些主要貿易夥伴不同,土耳其和歐盟的雙邊貿易額並不算很高。根據歐盟委員會今年4月公布的統計數據,歐盟27國和土耳其2017年的雙邊貿易總額約為1542.5億歐元,占歐盟對外貿易總額的4.1%。
相比於歐盟,不少評論家則更加關注和土耳其同屬新興市場國家的巴西、南非、阿根廷、印度和俄羅斯等國。
8月13日,南非蘭特、墨西哥比索、俄羅斯盧布以及印度盧比等一眾新興經濟體貨幣也出現大跌。
「總的背景其實很清楚,因為現在美元回歸強勢,大量資金一定會從新興經濟體國家退出。其實每一輪的美元由弱走強,都會產生這樣的情況。就像我們一直在講的,只有當大潮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丁純稱。
曾「力挽狂瀾」的埃爾多安還有哪些牌
與此前遭遇匯率危機的新興市場國家相比,土耳其有一位強勢的領導人和一個相對強力的政-府來支撐其發展雄心。
直到今年六月再次勝選,埃爾多安在土耳其的民意支持很大程度上都來源於民眾對其經濟管理能力的認可。
埃森與阿特勒持有相似的看法,他也認為在此次危機之後,土耳其與美國的雙邊關系降至歷史最低水平。
埃森認為,埃爾多安實際上是有效利用了特朗普借對土耳其鋼鐵出口產品徵收高關稅來打擊土耳其經濟這一決定,創造出一種「聚旗效應」(Rally around the flag effect)。埃爾多安和政策圈人士已經公開呼籲抵制美國商品,而且土耳其媒體對美國的報道極度負面。
「特朗普和埃爾多安都已經在國內營造出了緊張局勢,但如果目前的態勢繼續發展下去,這種策略很可能會適得其反,特別是對於土耳其而言。」埃森說。
埃森還分析稱,土美關系遇冷,土耳其在安全、外交和經濟政策上也在作出調整。我們也許會看到,土耳其會更多與俄羅斯在安全問題上合作,與歐盟共同解決一些外交問題,與中國建立更緊密的經濟聯系。在美國實力下降的情況下,埃爾多安所領導下的土耳其正在新的多極世界中尋求更積極的地位。不過,由於土耳其脆弱的經濟和民-主方面的問題,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美國太可惡了,應該抵制美國。
消息來自網易新聞。
『玖』 土耳其版戰狼慘敗真相是什麼
1月29日的《鳳凰軍評》解讀了土耳其特種部隊在敘利亞阿夫林地區遭遇的嚴重傷亡。當時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那把不該出現在這里的霰彈槍。
眾所周知,土耳其在國產裝備領域內相當有熱情。但在這張20日的宣傳宣傳照中,在一個土軍班級作戰單位中,除了MGL榴彈發射武器與G3步槍外,充當火力支援的機槍竟是俄制PKM通用機槍。考慮到北約標準的FN MAG/M240機槍發射的就是與G3步槍相同的7.62mm NATO標准槍彈,作為北約國家的土耳其竟然配備俄制機槍確實難以理解。而要了解同時裝備不同彈種對作戰能力造成的嚴重阻礙,只要看看印度的就全知道了。
由此可見,土耳其精銳部隊中包含的多重裝備局限,不僅限制了作戰威力,更體現了土耳其作為一個裝備自產乏力國家的真實水準。23日的遇襲事件,戳破了土耳其這只紙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