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土耳其 » 土耳其獲得過什麼獎

土耳其獲得過什麼獎

發布時間: 2022-06-26 18:47:42

㈠ 2005到2010年諾爾貝文學獎獲得者

*2005年 哈羅德•品特(1930~2008),猶太人。英國劇作家,被評論界譽為蕭伯納之後英國最重要的劇作家。獲得2005年度諾貝爾文學獎。主要作品: 《生日派對*看門人*回鄉》(2005年獲獎作品) 、《看門人》(The Caretaker,1960)、《生日派對》(TheBirthdayParty,1958)、《回鄉》(TheHome coming,1965)等。授予諾貝爾文學獎的理由是「他的戲劇發現了在日常廢話掩蓋下的驚心動魄之處,並強行打開了壓抑者關閉的房間。」
*2006年 奧爾罕•帕慕克(1952~),土耳其作家,獲得2006年度諾貝爾文學獎。授予他諾貝爾文學獎的理由是「在追求他故鄉憂郁的靈魂時發現了文明之間的沖突和交錯的新象徵。」主要作品有《白色城堡》、 《我的名字叫紅》(2006年獲獎作品) 、《伊斯坦布爾》等。
*2007年 多麗絲•萊辛(Doris Lessing,1919— ),英國女作家,獲得2007年度諾貝爾文學獎,代表作品《金色筆記》(2007年獲獎作品) 、《野草在歌唱》、《暴力的孩子們》、《簡述下地獄》、《第三、四、五區域間的聯姻》、《簡•薩默斯日記》等。
*2008年 勒•克萊齊奧(Jean-Marie Gustave Le Clézio,1940— ),法國「新寓言派」代表作家。授予他諾貝爾文學獎的理由是「新起點、詩歌冒險和感官迷幻類文學的作家,是在現代文明之外對於人性的探索者」。主要作品有《訴訟筆錄》、《金魚》、《流浪的星星》、《少年心事》、 《戰爭》(2008年獲獎作品) 、《烏拉尼亞》等。
*2009年 赫塔•繆勒(Herta Müller,1953-),羅馬尼亞裔的德國女性小說家、詩人、散文家。授予她諾貝爾文學獎的理由是「專注於詩歌以及散文的率真,描寫了失業人群的生活圖景」。代表作品:《我所擁有的我都帶著》、《光年之外》、《行走界線》、《河水奔流》、《呼吸鍾擺》(2009年獲獎作品)等
2010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是秘魯作家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Mario Vargas Llosa)。

表彰略薩對權力結構進行了細致的描繪,對個人的抵抗、反抗和失敗給予了犀利的敘述。

《城市與狗》是略薩的成名作,也是標志著拉丁美洲文學爆炸展開的四部里程碑小說之一。
他的主要代表作品還有,《綠房子》、《世界末日之戰》、《誰是殺人犯》、《敘事人》、《謊言中的真實》、《天堂的另外那個街角》等。

㈡ 歷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名單

歷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名單如下:

1、1901年法國的蘇利·普呂多姆獲文學獎,其著作為《孤獨與沉思》。

2、1902年德國的特奧多爾·蒙森獲文學獎,其著作為《羅馬風雲》。

3、1903年挪威的比昂斯滕·比昂松獲文學獎,其著作為《挑戰的手套》。西班牙的何塞·埃切加賴著作《偉大的牽線人》獲獎。

4、1904年法國的弗雷德里克·米斯塔爾獲文學獎,其著作為《金島》。

5、1905年波蘭的亨利克·顯克維支獲諾貝爾文學獎。

6、1906年義大利的喬祖埃·卡爾杜齊獲諾貝爾文學獎。

7、1907年英國的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獲諾貝爾文學獎。

8、1908年德國的魯道爾夫·歐肯獲諾貝爾文學獎。

9、1909年瑞典的西爾瑪·拉格洛夫獲諾貝爾文學獎。

10、1910年德國的保爾·約翰·路德維希·馮·海塞獲諾貝爾文學獎。

11、1911年比利時的莫里斯·梅特林克獲諾貝爾文學獎。

12、1912年德國的蓋哈特·霍普特曼獲諾貝爾文學獎。

13、1913年印度的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獲諾貝爾文學獎。

14、1915年法國的羅曼·羅蘭獲諾貝爾文學獎。

15、1916年瑞典的魏爾納·海頓斯坦姆獲諾貝爾文學獎。

16、1917年丹麥的卡爾·耶勒魯普獲諾貝爾文學獎。

17、1919年瑞士的卡爾·施皮特勒諾貝爾文學獎。

18、1920年挪威的克努特·漢姆生獲諾貝爾文學獎。

19、1921年法國的阿納托爾·法郎士獲諾貝爾文學獎。

20、1922年西班牙的哈辛特·貝納文特·伊·馬丁內斯獲諾貝爾文學獎。

21、1923年愛爾蘭的威廉·勃特勒·葉芝獲諾貝爾文學獎。

22、1924年波蘭的弗拉迪斯拉夫·萊蒙特獲諾貝爾文學獎。

23、1925年愛爾蘭的喬治·蕭伯納獲諾貝爾文學獎。

24、1926年義大利的格拉齊亞·黛萊達獲諾貝爾文學獎。

25、1927年法國的亨利·柏格森獲諾貝爾文學獎。

26、1928年挪威的西格里德·溫塞特獲諾貝爾文學獎。

27、1929年德國的保爾·托馬斯·曼獲諾貝爾文學獎。

28、1930年美國的辛克萊·劉易斯獲諾貝爾文學獎。

29、1931年瑞典的埃利克·阿克塞爾·卡爾費爾德獲諾貝爾文學獎。

30、1932年英國的約翰·高爾斯華綏獲諾貝爾文學獎。

31、1933年俄國的伊凡·亞歷克塞維奇·蒲寧獲諾貝爾文學獎。

32、1934年義大利的路伊吉·皮蘭德婁獲諾貝爾文學獎。

33、1936年美國的尤金·奧尼爾獲諾貝爾文學獎。

34、1937年法國的羅傑·馬丁·杜·加爾獲諾貝爾文學獎。

35、1938年美國的賽珍珠獲諾貝爾文學獎。

36、1939年芬蘭的弗蘭斯·埃米爾·西蘭帕獲諾貝爾文學獎。

37、1944年丹麥的約翰內斯·威廉·揚森獲諾貝爾文學獎。

38、1945年智利的加夫列拉·米斯特拉爾獲諾貝爾文學獎。

39、1946年德國的赫爾曼·黑塞獲諾貝爾文學獎。

40、1947年法國的安德烈·紀德獲諾貝爾文學獎。

41、1948年英國的托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獲諾貝爾文學獎。

42、1949年美國的威廉·福克納獲諾貝爾文學獎。

43、1950年英國的帕特蘭·亞瑟·威廉·羅素獲諾貝爾文學獎。

44、1951年瑞典的帕爾·費比安·拉格奎斯特獲諾貝爾文學獎。

45、1952年法國的弗朗索瓦·莫里亞克獲諾貝爾文學獎。

46、1953年英國的溫斯頓·丘吉爾獲諾貝爾文學獎。

47、1954年美國的歐內斯特·海明威獲諾貝爾文學獎。

48、1955年冰島的赫爾多爾·奇里揚·拉克斯內斯獲諾貝爾文學獎。

49、1956年西班牙的胡安·拉蒙·希梅內斯獲諾貝爾文學獎。

50、1957年法國的阿爾貝·加繆獲諾貝爾文學獎。

51、1958年蘇聯的鮑里斯·列昂尼多維奇·帕斯捷爾納克獲諾貝爾文學獎。

52、1959年義大利的薩瓦多爾·誇西莫多獲諾貝爾文學獎。

53、1960年法國的聖瓊·佩斯獲諾貝爾文學獎。

54、1961年南斯拉夫的伊沃·安德里奇獲諾貝爾文學獎。

55、1962年美國的約翰·斯坦貝克獲諾貝爾文學獎。

56、1963年希臘的喬治·塞菲里斯獲諾貝爾文學獎。

57、1964年法國的讓·保羅·薩特獲諾貝爾文學獎。

58、1965年蘇聯的米哈伊爾·亞歷山大羅維奇·肖洛霍夫獲諾貝爾文學獎。

59、1966年以色列的薩繆爾·約瑟夫·阿格農(獲諾貝爾文學獎。

60、1967年瓜地馬拉的安赫爾·阿斯圖里亞斯獲諾貝爾文學獎。

61、1968年日本的川端康成獲諾貝爾文學獎。

62、1969年愛爾蘭的薩繆爾·貝克特獲諾貝爾文學獎。

63、1970年蘇聯的亞歷山大·索爾仁尼琴獲諾貝爾文學獎。

64、1971年智利的巴勃魯·聶魯達獲諾貝爾文學獎。

65、1972年西德的亨利希·伯爾獲諾貝爾文學獎。

66、1973年澳大利亞的帕特里克·懷特獲諾貝爾文學獎。

67、1974年瑞典的埃溫特·約翰遜和哈里·埃德蒙·馬丁遜獲諾貝爾文學獎。

68、1975年義大利的埃烏傑尼奧·蒙塔萊獲諾貝爾文學獎。

69、1976年美國的索爾·貝婁獲諾貝爾文學獎。

70、1977年西班牙的阿萊克桑德雷·梅洛獲諾貝爾文學獎。

71、1978年美國的艾薩克·巴什維斯·辛格獲諾貝爾文學獎。

72、1979年希臘的奧德修斯·埃里蒂斯獲諾貝爾文學獎。

73、1980年美國的切斯拉夫·米沃什獲諾貝爾文學獎。

74、1981年英國的埃利亞斯·卡內蒂獲諾貝爾文學獎。

75、1982年哥倫比亞的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獲諾貝爾文學獎。

76、1983年英國的威廉·戈爾丁獲諾貝爾文學獎。

77、1984年捷克斯洛伐克的雅羅斯拉夫·塞弗爾特獲諾貝爾文學獎。

78、1985年法國的克洛德·西蒙獲諾貝爾文學獎。

79、1986年奈及利亞的沃萊·索因卡獲諾貝爾文學獎。

80、1987年美國的約瑟夫·布羅茨基獲諾貝爾文學獎。

81、1988年埃及的納吉布·馬哈富茲獲諾貝爾文學獎。

82、1989年西班牙的卡米洛·何塞·塞拉獲諾貝爾文學獎。

83、1990年墨西哥的奧克塔維奧·帕斯獲諾貝爾文學獎。

84、1991年南非的內丁·戈迪默獲諾貝爾文學獎。

85、1992年聖露西亞的德里克·沃爾科特獲諾貝爾文學獎。

86、1993年美國的托尼·莫里森獲諾貝爾文學獎。

87、1994年日本的大江健三郎獲諾貝爾文學獎。

88、1995年愛爾蘭的謝默斯·希尼獲諾貝爾文學獎。

89、1996年波蘭的維斯瓦娃·辛波絲卡獲諾貝爾文學獎。

90、1997年義大利的達里奧·福獲諾貝爾文學獎。

91、1998年葡萄牙的若澤·薩拉馬戈獲諾貝爾文學獎。

92、1999年德國的君特·格拉斯獲諾貝爾文學獎。

93、2000年法國的高行健獲諾貝爾文學獎。

94、2001年英國的維·蘇·奈保爾獲諾貝爾文學獎。

95、2002年匈牙利的凱爾泰斯·伊姆雷獲諾貝爾文學獎。

96、2003年南非的約翰·馬克斯韋爾·庫切獲諾貝爾文學獎。

97、2004年奧地利的埃爾弗里德·耶利內克獲諾貝爾文學獎。

98、2005年英國的哈羅德·品特獲諾貝爾文學獎。

99、2006年土耳其的奧罕·帕慕克獲諾貝爾文學獎。

100、2007年英國的多麗絲·萊辛獲諾貝爾文學獎。

101、2008年法國的勒·克萊齊奧獲諾貝爾文學獎。

102、2009年德國的赫塔·米勒獲諾貝爾文學獎。

103、2010年西班牙/秘魯的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獲諾貝爾文學獎。

104、2011年瑞典的托馬斯·特朗斯特羅姆獲諾貝爾文學獎。

105、2012年中國的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

106、2013年加拿大的愛麗絲·門羅諾獲諾貝爾文學獎。

107、2014年法國的帕特里克·莫迪亞諾獲諾貝爾文學獎。

108、2015年白俄羅斯的斯維特拉娜·阿列克謝耶維奇獲諾貝爾文學獎。

109、2016年美國的鮑勃·迪倫獲諾貝爾文學獎。

110、2017年英國的石黑一雄獲諾貝爾文學獎。

㈢ 介紹一下土耳其作家:奧爾罕帕慕克

◆奧爾罕·帕慕克(Orhan Pamuk)(1952.06.07~ )於1952年出生於伊斯坦布爾,學習建築的他是當今土耳其最重要也最暢銷的作家。文學評論家把他和普魯斯特、托馬斯?曼、卡爾維諾、波赫士、安伯托·艾柯等大師相提並論。自1979年出版第一部小說《塞夫得特州長和他的兒子們》以來,帕慕克的寫作生涯可謂榮譽等身,曾獲得歐洲發現獎、美國獨立小說獎、法國文藝獎、德國書業和平獎等多種榮耀。1985年出版第一本歷史小說《白色城堡》,這本小說讓他享譽全球,紐約時報書評稱他:「一位新星正在東方誕生——土耳其作家奧罕?帕慕克。」

◆奧爾罕·帕慕克出生於伊斯坦堡,在伊斯坦布爾科技大學主修建築。他的作品曾獲得歐洲發現獎、美國外國小說獨立獎、都柏林獎等等。其中,《我的名字叫紅》獲得了包括法國文學獎、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和都柏林文學獎在內的歐洲三大文學獎項。作品已被譯成20多種語言出版。

1979年第一部作品《塞夫得特州長和他的兒子們》得到《土耳其日報》小說首獎,並在1982年出版,1983年再度贏得奧爾罕·凱馬爾小說獎。

1983年出版第二本小說《寂靜的房子》,並於1991年獲得得到歐洲發現獎,同年出版法文版。

1985年出版第一本歷史小說《白色城堡》,這本小說讓他享譽全球,紐約時報書評稱他:「一位新星正在東方誕生——土耳其作家奧罕·帕慕克。」這本書榮獲1990年美國外國小說獨立獎。

1990年出版《黑書》是一個里程碑,這本小說讓他在土耳其文學圈備受爭議的同時也廣受一般讀者喜愛。法文版獲得了法蘭西文化獎。1992年他以這本小說為藍本,完成《隱蔽的臉》的電影劇本。

1997年《新人生》一書的出版在土耳其造成轟動,成為土耳其歷史上銷售速度最快的書籍。

1998年《我的名字叫紅》出版,這本書確定了他在國際文壇上的的文學地位;獲得2003年都柏林文學獎,這個獎獎金高達10萬歐元,是全世界獎金最高的文學獎,同時還贏得了法國文藝獎和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

2002年作者發表小說《雪》。

2005年作者的新作《伊斯坦布爾》被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同年獲得德國書業和平獎。

1998年《我的名字叫紅》在西方出版,確定了他在國際文壇上的地位;並於2003獲得都柏林文學獎,這個獎獎金高達十萬歐元,是全世界獎金最高的文學獎,同時還贏得了法國文藝獎和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成為包攬歐洲三大文學獎項的當代文學大師。地理上伊斯坦堡是歐洲的最邊緣,帕慕克的小說卻占據了歐洲文學的主流位置。

帕慕克的代表作《我的名字叫紅》,寫的是一個發生在古老的伊斯坦堡的兇殺案,宮廷細密畫家陸續死亡,在死亡背後,則是東方的宗教和藝術為了「自衛」而拒斥來自威尼斯的影響。謀殺和東西方交匯,是帕慕克的一貫主題;在這之上,則是深陷這一漩渦的個人的傳奇命運。在帕慕克筆下,東方的固執,終將讓步於西方的強悍。這是不可逆轉的歷史宿命。

有「亞洲最聰明的小說家」之稱的奧爾罕·帕慕克代表作《我的名字叫紅》近日由北京世紀文景文化傳播公司引進,將於7月底上市,這是這位土耳其最負盛名作家的作品首次在內地出版。

◆2006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10月12日當地時間下午13時(北京時間19時),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宣布將2006年度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土耳其作家奧罕·帕慕克(Orhan Pamuk)。

瑞典文學院在頒獎公告中說,授予貝爾文學獎的理由是「在追求他故鄉憂郁的靈魂時發現了文明之間的沖突和交錯的新象徵。」

◆歷年獲獎紀錄
1979 Milliyet Press Novel Contest Award (Turkey) for his novel Karanlık ve Işık (co-winner)
1983 Orhan Kemal Novel Prize (Turkey) for his novel Cevdet Bey ve Oğulları
1984 Madarali Novel Prize (Turkey) for his novel Sessiz Ev
1990 Independent Foreign Fiction Prize (United Kingdom) for his novel Beyaz Kale
1991 Prix de la Découverte Européenne (France) for the French edition of Sessiz Ev: La Maison de Silence
2002 Prix Meilleur Livre Etranger (France) for his novel My Name Is Red
2002 Premio Grinzane Cavour (Italy) for his novel My Name Is Red
2003 International IMPAC Dublin Literary Award (Ireland) for his novel My Name Is Red
2005 Peace Prize of the German Book Trade (Germany)
2005 Prix Medicis Etranger (France) for his novel Snow
2006 Nobel Prizein Literature (Sweden)

㈣ 06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是誰國籍、代表作

0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12日19時,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宣布將2006年度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土耳其作家奧罕·帕慕克。今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將獲得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37萬美元)的獎金。
奧罕·帕慕克於1952年出生於伊斯坦布爾,學習建築的他是當今土耳其最重要也最暢銷的作家。自1979年出版第一部小說《塞夫得特州長和他的兒子們》以來,帕慕克的寫作生涯可謂榮譽等身,曾獲得歐洲發現獎、美國獨立小說獎、法國文藝獎、德國書業和平獎等多種榮耀。

1985年出版的第一本歷史小說《白色城堡》讓他享譽全球,紐約時報書評稱他:「一位新星正在東方誕生———土耳其作家奧罕·帕慕克。」

1998年奧罕·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紅》出版,這本書確立了他在國際文壇上的地位,並於2003年獲得都柏林文學獎,這是達10萬歐元的全世界獎金最高的文學獎,同時還贏得了法國文藝獎和義大利格林扎納納卡佛文學獎,成為包攬歐洲三大文學獎項的當代文學大師。地理上伊斯坦布爾是歐洲的最邊緣,帕慕克的小說卻站上了歐洲文學的主流位置。

瑞典文學院在頒獎公告中說,授予他諾貝爾文學獎的理由是「在追求他故鄉憂郁的靈魂時發現了文明之間的沖突和交錯的新象徵。」

(很慶幸這次諾貝爾文學獎沒有發給中國作家,現在的中國作家似乎都不願意去對這個獎項發表觀點與意見,然而逃避終究帶不來耀眼的光環與榮耀。王朔說中國作家的心思都去爭茅盾文學獎了,這是種具有麻痹性的自我安慰。它不僅象徵著對區域文化的認可,而且象徵著通往文學聖殿的門票。他不只是留給本區域的寶貴文化遺產,同樣給世界的文明增添一筆異樣色彩,惟有獲此殊榮的人,才有資格與那些文學大師與巨擘們談論相關人類世界的文明。)

㈤ 奧爾罕·帕慕克(土耳其諾貝爾獎獲得者)是穆斯林嗎

當然是穆斯林,在穆斯林世界生活的人,理所當然是穆斯林,然而他似乎是一個虛偽的穆斯林
在他的作品中,他總是從中立的角度來描繪這個信仰,有褒有仰,所以他不是忠誠的穆斯林

㈥ 諾貝爾文學獎歷年獲獎名單

1901年,蘇利·普呂多姆憑借作品《孤獨與沉思》,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02年,特奧多爾·蒙森憑借作品《羅馬風雲》,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03年,比昂斯滕·比昂松憑借作品《挑戰的手套》,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04年,弗雷德里克·米斯塔爾憑借作品《金島》,何塞·埃切加賴憑借作品《偉大的牽線人》,共享諾貝爾文學獎;

1905年,亨利克·顯克維支憑借作品《第三個女人》、《你往何處去》,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06年,喬祖埃·卡爾杜齊憑借作品《青春詩》,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07年,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憑借作品《老虎!老虎!》,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08年,魯道爾夫·歐肯憑借作品《精神生活漫筆》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09年,西爾瑪·拉格洛夫憑借作品《尼爾斯騎鵝旅行記》,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10年,保爾·約翰·路德維希·馮·海塞憑借作品《特雷庇姑娘》,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11年,莫里斯·梅特林克憑借作品《青鳥》、《花的智慧》,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12年,蓋哈特·霍普特曼憑借作品《群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13年,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評價作品《吉檀枷利》、《飛鳥集》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15年,羅曼·羅蘭評價作品《約翰·克利斯朵夫》、《名人傳》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16年,魏爾納·海頓斯坦姆憑借作品《朝聖年代》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17年,卡爾·耶勒魯普憑借作品《磨坊血案》 ,亨瑞克·彭托皮丹憑借作品《天國》 ,二人共享諾貝爾文學獎;

1919年,卡爾·弗里德里希·格奧爾格·施皮特勒憑借作品《奧林比亞的春天》,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20年,克努特·漢姆生憑借作品《土地的成長》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21年,阿納托爾·法郎士憑借作品《苔依絲》,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22年,哈辛特·貝納文特·伊·馬丁內斯憑借作品《不吉利的姑娘》,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23年,威廉·勃特勒·葉芝憑借作品《麗達與天鵝》、《凱爾特的薄霧》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24年,弗拉迪斯拉夫·萊蒙特憑借作品《福地》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25年,喬治·蕭伯納憑借作品《皮格馬利翁》、《聖女貞德》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26年,格拉齊亞·黛萊達憑借作品《邪惡之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27年,亨利·柏格森憑借作品《創造進化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28年,西格里德·溫塞特憑借作品《新娘—主人—十字架》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29年,保爾·托馬斯·曼憑借作品《布登勃洛克一家》、《魔山》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30年,辛克萊·劉易斯憑借作品《大街》、《巴比特》,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31年,埃利克·阿克塞爾·卡爾費爾德憑借作品《荒原和愛情》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32年,約翰·高爾斯華綏憑借作品《福爾賽世家》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33年,伊凡·亞歷克塞維奇·蒲寧憑借作品《耶利哥的玫瑰》、《米佳的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34年,路伊吉·皮蘭德婁憑借作品《尋找自我》、《六個尋找劇作家的角色》,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36年,尤金·奧尼爾憑借作品《天邊外》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37年,羅傑·馬丁·杜·加爾憑借作品《蒂伯一家》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38年,賽珍珠憑借作品《大地》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39年,弗蘭斯·埃米爾·西蘭帕憑借作品《少女西麗亞》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44年,約翰內斯·威廉·揚森憑借作品《漫長的旅行》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45年,加夫列拉·米斯特拉爾憑借作品《柔情》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46年,赫爾曼·黑塞憑借作品《荒原狼》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47年,安德烈·紀德憑借作品《田園交響曲》、《背德者》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48年,托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憑借作品《荒原》、《四個四重奏》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49年,威廉·福克納憑借作品《八月之光》、《我彌留之際》、《喧嘩與騷動》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50年,伯特蘭·羅素憑借作品《哲學—數學—文學》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51年,帕爾·費比安·拉格奎斯特憑借作品《大盜巴拉巴》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52年,弗朗索瓦·莫里亞克憑借作品《給麻風病人的吻》、《愛的荒漠》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53年,溫斯頓·丘吉爾憑借作品《不需要的戰爭》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54年,歐內斯特·海明威憑借作品《老人與海》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55年,赫爾多爾·奇里揚·拉克司內斯憑借作品《冰島之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56年,胡安·拉蒙·希梅內斯憑借作品《小毛驢和我》、《悲哀的詠嘆調》,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57年,阿爾貝·加繆憑借作品《局外人》、《鼠疫》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58年,鮑里斯·列昂尼多維奇·帕斯捷爾納克憑借作品《日瓦戈醫生》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59年,薩瓦多爾·誇西莫多憑借作品《水與土》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60年,聖瓊·佩斯憑借作品《藍色戀歌》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61年,伊沃·安德里奇憑借作品《橋·小姐》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62年,約翰·斯坦貝克憑借作品《人鼠之間》、《憤怒的葡萄》、《月亮下去了》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63年,喬治·塞菲里斯憑借作品《「畫眉鳥」號》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64年,讓·保羅·薩特憑借作品《詞語》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65年,米哈伊爾·亞歷山大羅維奇·肖洛霍夫憑借作品《靜靜的頓河》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66年,薩繆爾·約瑟夫·阿格農憑借作品《行為之書》 ,奈莉·薩克斯憑借作品《逃亡》,二人共享諾貝爾文學獎;

1967年,安赫爾·阿斯圖里亞斯憑借作品《玉米人》、《總統先生》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68年,川端康成憑借作品《雪國·千隻鶴·古都》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69年,薩繆爾·貝克特憑借作品《等待戈多》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70年,亞歷山大·索爾仁尼琴憑借作品《癌病房》、《古拉格群島》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71年,巴勃魯·聶魯達憑借作品《情詩·哀詩·贊詩》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72年,亨利希·伯爾憑借作品《女士及眾生相》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73年,帕特里克·懷特憑借作品《風暴眼》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74年,埃溫特·約翰遜憑借作品《烏洛夫的故事》 ,哈里·埃德蒙·馬丁遜憑借作品《露珠里的世界》 ,二人共享諾貝爾文學獎;

1975年,埃烏傑尼奧·蒙塔萊憑借作品《生活之惡》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76年,索爾·貝婁憑借作品《赫索格》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77年,阿萊克桑德雷·梅洛憑借作品《天堂的影子》,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78年,艾薩克·巴什維斯·辛格憑借作品《魔術師·原野王》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79年,奧德修斯·埃里蒂斯憑借作品《英雄輓歌》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80年,切斯拉夫·米沃什憑借作品《拆散的筆記簿》、《米沃什詞典》,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81年,埃利亞斯·卡內蒂憑借作品《迷茫》,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82年,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憑借作品《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83年,威廉·戈爾丁憑借作品《蠅王》、《金字塔》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84年,雅羅斯拉夫·塞弗爾特憑借作品《紫羅蘭》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85年,克洛德·西蒙憑借作品《弗蘭德公路·農事詩》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86年,沃萊·索因卡憑借作品《雄獅與寶石》,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87年,約瑟夫·布羅茨基憑借作品《從彼得堡到斯德哥爾摩》,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88年,納吉布·馬哈富茲憑借作品《街魂》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89年,卡米洛·何塞·塞拉憑借作品《為亡靈彈奏》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90年,奧克塔維奧·帕斯憑借作品《太陽石》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91年,內丁·戈迪默憑借作品《七月的人民》,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92年,德里克·沃爾科特憑借作品《西印度群島》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93年,托尼·莫里森憑借作品《天堂》、《寵兒》、《所羅門之歌》、《最藍的眼睛》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94年,大江健三郎憑借作品《個人的體驗》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95年,謝默斯·希尼憑借作品《一位自然主義者之死》、《通向黑暗之門》、《在外過冬》、《北方》、《野外作業》、《苦路島》、《山楂燈》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96年,維斯瓦娃·辛波絲卡憑借作品《我們為此活著》、《向自己提出問題》、《呼喚雪人》、《鹽》、《一百種樂趣》、《橋上的歷史》、《結束與開始》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97年,達里奧·福憑借作品《喜劇的神秘》、《我們不能也不願意付錢》、《大胸魔鬼》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98年,若澤·薩拉馬戈憑借作品《里斯本圍困史》、《修道院紀事》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99年,君特·格拉斯憑借作品《鐵皮鼓》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00年,高行健憑借作品《靈山》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01年,維·蘇·奈保爾憑借作品《神秘的按摩師》、《米格爾街》、《大河灣》、《島上的旗幟》、《超越信仰》、《神秘的新來者》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02年,凱爾泰斯·伊姆雷憑借作品《無形的命運》、《英國旗》、《船夫日記》、《慘敗》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03年,約翰·馬克斯韋爾·庫切憑借作品《恥》、《彼得堡的大師》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04年,埃爾弗里德·耶利內克憑借作品《利莎的影子》、《鋼琴教師》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05年,哈羅德·品特憑借作品《看房者》、《生日晚會》、《歸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06年,奧罕·帕慕克憑借作品《白色城堡》、《我的名字叫紅》、《伊斯坦布爾》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07年,多麗絲·萊辛憑借作品《金色筆記》、《倖存者回憶錄》、《黑暗前的夏天》,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08年,勒·克萊齊奧憑借作品《戰爭》、《逃之書》、《墨西哥之夢》、《非洲人》、《訴訟筆錄》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09年,赫塔·米勒憑借作品《河水奔流》、《行走界線》、《狐狸那時已是獵人》、《呼吸鞦韆》、《心獸》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10年,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憑借作品《綠房子》、《世界末日之戰》《城市與狗》、《酒吧長談》、《誰是殺人犯》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11年,托馬斯·特朗斯特羅姆憑借作品《17首詩》、《途中的秘密》、《半完成的天空》、《看見黑暗》、《為生者和死者》、《悲哀貢多拉》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12年,莫言憑借作品《紅高粱》、《酒國》、《豐乳肥臀》、《生死疲勞》、《蛙》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13年,愛麗絲·門羅憑借作品《逃離》、《快樂影子之舞》、《愛的進程》、《女孩和女人們的生活》、《親愛的生活》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14年,帕特里克·莫迪亞諾憑借作品《星形廣場》、《暗店街》、《青春咖啡館》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15年,斯維特拉娜·阿列克謝耶維奇憑借作品《切爾諾貝利的回憶:核災難口述史》、《最後的見證:失去童年的孩子們》、《戰爭的非女性面孔》、《最後一個證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16年,鮑勃·迪倫憑借作品《隨風飄盪》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17年,石黑一雄憑借作品《群山淡景》、《浮世畫家》、《長日將盡》、《別讓我走》,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18年,補頒獎項給奧爾加·托卡爾丘克;

2019年,獎項頒發給彼得·漢德克。

㈦ 土耳其布猶高斯禾足球俱樂部得過什麼大獎嗎

布猶高斯禾即伊斯坦布爾巴薩克賽爾足球俱樂部(Istanbul Basaksehir FK),是土耳其一家成立於1990年6月15日的足球俱樂部,由於成立時間較短,目前僅僅在19/20賽季獲得一次土耳其超級聯賽冠軍。

㈧ 戛納電影節史上土耳其獲獎的電影有哪些

1、《冬眠》

導演:努里·比格·錫蘭

2、《小亞細亞往事》

導演: 努里·比格·錫蘭

3、《遠方》

導演: 努里·比格·錫蘭

4、《三隻猴子》

導演: 努里·比格·錫蘭

5、《在人生的另一邊》

導演:費斯·阿金

6、《烏扎克》

導演:努里·貝吉·塞蘭

7、《自由之路》

導演:尤馬茲·古尼

戛納國際電影節亦譯作坎城國際電影節,創立於1946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也稱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是「金棕櫚獎」。

戛納國際電影節在每年五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其間除影片競賽外,市場展亦同時進行。電影節分為六個單元:「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和「會外市場展」。

自開辦以來,戛納國際電影節始終堅持其創立初衷即推動電影節發展,振興世界電影行業,為世界電影人提供國際舞台。

除了對電影節初衷的堅持,電影節也准備好接收新的概念想法。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電影節在保有其核心價值的基礎上,也一直在進步發展,他們致力於發現電影行業新人並且為電影節創造一個交流與創造的平台。

㈨ 歷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諾貝爾文學獎都是誰

l 1901年 蘇利·普呂多姆(1839~1907)法國詩人。《孤獨與深思》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02年 特奧多爾·蒙森(1817~1903)德國歷史學家。1902年作品《羅馬風雲》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03年比昂斯滕·比昂松(1832~1910)挪威戲劇家、詩人、小說家。1903年作品《挑戰的手套》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04年 弗雷德里克·米斯塔爾(1830~1914)法國詩人。1904年作品《金島》獲諾貝爾文學獎。
l 何塞·埃切加賴(1832~1916)西班牙戲劇家、詩人。1904年作品《偉大的牽線人》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05年 亨利克·顯克維支(1846~1916)波蘭小說家。1905年作品《你去什麼地方》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06年 喬祖埃·卡爾杜齊(1835~1907)義大利詩人、文藝批評家。1906年作品《青春詩》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07年 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1865~1936)英國小說家、詩人。1907年作品《老虎!老虎!》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08年 魯道爾夫·歐肯(1946~1926)德國哲學家。1908年作品《精神生活漫筆》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09年 西爾瑪·拉格洛夫(女)(1858~1940)瑞作家典。1909年作品《騎鵝旅行記》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10年 保爾·約翰·路德維希·馮·海塞(1830~1914)德國作家。1910年作品《特雷庇姑娘》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11年 莫里斯·梅特林克(1862~1949)@belgium@劇作家、詩人、散文家。1911年作品《花的智慧》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12年 蓋哈特·霍普特曼(1862~1946)德國劇作家、詩人。1912年作品《群鼠》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13年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1941)印度詩人、社會活動家主。1913年作品《吉檀枷利—飢餓石頭》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由於他那至為敏銳、清新與優美的詩;這詩出之於高超的技巧,並由於他自己用英文表達出來,使他那充滿詩意的思想業已成為西方文學的一部分。
l 1914年未頒獎
l 1915年 羅曼·羅蘭(1866~1944)法國作家、音樂評論家。1915年作品《約翰—克利斯朵夫》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16年 魏爾納·海頓斯坦姆(1859~1940)瑞典詩人、小說家。1916年作品《朝聖年代》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17年 卡爾·耶勒魯普,丹麥作家。1917年作品《磨坊血案》獲諾貝爾文學獎。
l 亨利克·彭托皮丹,丹麥小說家。1917年作品《天國》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18年未頒獎。
l 1919年 卡爾·施皮特勒(1845~1924)瑞士詩人、小說家。1919年作品《奧林比亞的春天》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20年 克努特·漢姆生(1859~1952)挪威小說家、戲劇家、詩人。1920年作品《大地碩果—畜牧曲》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21年 阿納托爾·法郎士(1844~1924)法國作家、文學評論家、社會活動家。1921年作品《苔依絲》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22年 哈辛特·貝納文特·伊·馬丁內斯(1866~1954)西班牙作家。1922年作品《不吉利的姑娘》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23年 威廉·勃特勒·葉芝(1865~1939)愛爾蘭詩人、劇作家。1923年作品《麗達與天鵝》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24年 弗拉迪斯拉夫·萊蒙特(1868~1925)波蘭作家。1924年作品《福地》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25年 喬治·蕭伯納(1856~1950)愛爾蘭戲劇家。共完成51個劇本。主要作品有《聖女貞德》等。1925年作品《聖女貞德》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26年 格拉齊亞·黛萊達(女)(1871~1936)義大利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說《鴿子與老鷹》、《橄欖園的火災》、《母親》、《孤獨者的秘密》、《飛往埃及》等。1926年作品《邪惡之路》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27年 亨利·柏格森(1859~1941)法國哲學家。主要作品有《時間與自由意志》、《創造進化論》、《道德與宗教的兩個起源》等。1927年作品《創造進化論》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28年 西格里德·溫塞特(女)(1882~1949)挪威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說《珍妮》和三部曲《勞倫斯之女克里斯丁》燈。1928 年作品《新娘—主人—十字架》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29年 保爾·托馬斯·曼(1875~1955)德國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說《布登勃洛克一家》、《魔山》等。1929年作品《魔山》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30年 辛克萊·劉易斯(1885~1951)美國作家。主要作品有《大街》、《巴比特》、《阿羅史密斯》等。1930年作品《巴比特》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31年 埃利克·阿克塞爾·卡爾費爾德(1864~1931)瑞典詩人。主要作品有詩集《荒原與愛情》、《秋天的號角》等。1931年作品《荒原和愛情》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32年 約翰·高爾斯華綏(1867~1933)英國小說家、劇作家。著有長篇小說《福爾賽世家》三部曲、《現代喜劇》三部曲和劇本《銀匣》等。1932年作品《有產者》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33年 伊凡·亞歷克塞維奇·蒲寧(1870~1953)俄國作家。主要作品有詩集《落葉》,短篇小說《安東諾夫的蘋果》、《松樹》、《新路》,中篇小說《鄉村》等。1933年作品《米佳的愛》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34年 路伊吉·皮蘭德婁(1867~1936)義大利說家、戲劇家。一生創作了40多部劇本。主要劇作有《誠實的快樂》、《六個尋找劇作者的角色》、《亨利四世》、《尋找自我》等。1934年作品《尋找自我》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35年未頒獎。
l 1936年 尤金·奧尼爾(1888~1953)美國劇作家。主要劇作有《天邊外》、《安娜·克利斯蒂》、《無窮的歲月》和自專性劇作《長夜漫漫路迢迢》等。1936年作品《天邊外》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37年 羅傑·馬丁·杜·加爾(1881~1958)法國小說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蒂伯一家》8卷:《灰色筆記本》、《教養院》、《美好的季節》、《診斷》、《小妹妹》、《父親的死》、《1914年夏天》、《結尾》等。1937 年作品《蒂伯—家》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38年 賽珍珠(珀爾·塞登斯特里克·布克)(女)(1892~1973)美國作家。主要作品有《大地的房子》三部曲:《大地》、《兒子們》、《分家》、《母親》、《愛國者》、《龍種》等。1938年作品《大地》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39年 弗蘭斯·埃米爾·西蘭帕(1888~1964)芬蘭作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神聖的貧困》、《少女西麗亞》、《夏夜的人們》等。1939年作品《少女西麗亞》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40年-1943年未頒獎。
l 1944年 約翰內斯·威廉·揚森(1873~1950)丹麥小說家、詩人。主要作品有長篇系列小說《漫長的旅行》:《冰河》、《船》、《失去的天國》、《諾尼亞·葛斯特》、《奇姆利人遠征》和《哥倫布》;詩集《世界的光明》、《日德蘭之風》等。1944年作品《漫長的旅行》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45年 列拉·米斯特拉爾(女)(1889~1957)智利詩人。主要作品有《死的十四行詩》,詩集《絕望》、《柔情》、《有刺的樹》、《葡萄區榨機》等。1945年作品《柔情》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她那由強烈感情孕育而成的抒情詩,已經使得她的名字成為整個拉丁美洲世界渴求理想的象徵。
l 1946年 曼·黑塞(1877~1962)德國作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克努爾普》、《德米爾》、《席特哈爾塔》、《荒原狼》等。1946年作品《荒原狼》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47年 德烈·紀德(1869~1951)法國作家、評論家。主要作品有小說《梵蒂岡的地窖》、《窄門》、《田園交響曲》、《偽幣製造者》等。1947年作品《田園交響曲》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48年 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1888~1965)英美詩人、劇作家、批評家。主要作品有詩作《普魯弗洛克的情歌》、《荒原》、《四個四重奏》;論著《傳統與個人才能》、《批評的功能》、《詩與批評的效用》等。1948年作品《四個四重奏》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49年 廉·福克納(1897~1962)美國作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喧嘩與騷動》、《我彌留之際》、《押沙龍,押沙龍》等。1949年作品《我彌留之際》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50年 亞瑟·威廉·羅素(1872~1970)英國數學家、哲學家。主要作品有《數學原理》、《哲學問題》、《教育與社會秩序》等。1950年作品《哲學—數學—文學》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51年 帕爾·費比安·拉格奎斯特(1891~1974)瑞典詩人、戲劇家、小說家。主要作品有詩集《天才》;劇本《瘋人院里的仲夏夜之夢》;小說《侏儒》、《大盜巴拉巴》等。1951年作品《大盜巴拉巴》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52年 莫里亞克 F. Mauriac 法國作家。 小說:《黛萊絲·苔斯蓋魯》。戲劇方面,莫里亞克發表有《阿斯摩泰》、《不為人愛的人們》、《地上的火焰》等劇本。還寫有回憶錄《內心回憶錄》、《內心回憶新錄》和《政治回憶錄》等。1952年憑借《愛的荒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l 1953年 溫斯頓·丘吉爾(1874~1965)英國政治家、歷史學家、傳記作家。曾任英國首相。主要作品有《馬拉坎德遠征記》、《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英語民族史》等。 1952年作品《不需要的戰爭》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54年 歐內斯特·海明威(1899~1961)美國作家。主要作品有《太陽照常升起》、《永別了,武器》、《喪鍾為誰爾鳴》、《老人與海》等。1954年作品《老人與海》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55年 赫爾多爾·奇里揚·拉克斯內斯斯(1902~)冰島作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沙爾卡·瓦爾卡》、《獨立的人們》、《世界之光》、長篇歷史小說3卷《冰島鍾聲》等。1955年作品《漁家女》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56年 胡安·拉蒙·希梅內斯(1881~1958)西班牙詩人。主要作品有詩集《詩韻集》、《悲哀的詠嘆調》;散文集《三個世界的西班牙人》;長詩《空間》等。1956年作品《悲哀的詠嘆調》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57年 阿爾貝·加繆(1913~1960)法國作家。主要作品有劇本《誤會》、《正義》;小說《局外人》、《鼠疫》;論文集《西西弗的神話》等。1957年作品《局外人·鼠疫》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58年 鮑里斯·列昂尼多維奇·帕斯捷爾納克(1890~1960)蘇聯俄羅斯詩人、小說家。主要作品有詩集《在街上》、《生活啊,我的姊姊》、《主題與變奏》;長篇小說《日瓦戈醫生》等。 1958年作品《日瓦戈醫生》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59年 薩瓦多爾·誇西莫多(1901~1968)義大利詩人。主要作品有詩集《水與土》、《消逝的笛音》、《瞬息間是夜晚》和《日復一日》等。1959年作品《水與土》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60年 聖.瓊.佩斯 Saint-John Perse 法國作家。1960年憑借《藍色戀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l 1961年 伊沃·安德里奇(1892~1975)南斯拉夫小說家。主要作品有散文詩集《黑海之濱》和《動-亂》;長篇小說《德里納河上的橋》、《特拉夫尼克紀事》和《薩拉熱窩女人》並稱為「波斯尼亞三部曲」等。1961年作品《橋·小姐》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62年 約翰·斯坦貝克(1902~1968)美國作家。主要作品有《憤怒的葡萄》、《月亮下去了》、《珍珠》和《煩惱的冬天》等。1962年作品《人鼠之間》。
l 1963年 喬治·塞菲里斯(1900~1971)希臘詩人。主要作品有詩集《轉折點》、《神話和歷史》、《航海日誌》和《「畫眉鳥」號》。1963年作品《「畫眉鳥」號》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64年 讓·保爾·薩特(1905~1980)法國哲學家、作家。主要作品有哲學著作《存在與虛無》、《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辯證理性批判》;小說《惡心》、《自由之路》三部曲;劇本《蒼蠅》和《禁閉》等。1964年作品《蒼蠅》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65年 米哈伊爾·亞歷山大羅維奇·肖洛霍夫(1905~1984)蘇聯作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巨著《靜靜的頓河》和長篇小說《一個人的遭遇》等。1965年作品《靜靜的頓河》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66年 薩繆爾·約瑟夫·阿格農(1888~1970)以色列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說《婚禮的華蓋》、《大海深處》、《過夜的客人》、《釘婚記》等。1966年作品《行為之書》獲諾貝爾文學獎。
l 奈莉·薩克斯(女)(1891~1970)瑞典詩人。主要作品有詩集《逃亡與蛻變》、《無塵世界的旅行、《死亡的依舊慶祝生命》;詩劇《伊萊》等。1966年作品《逃亡》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67年 安赫爾·阿斯圖里亞斯(1899~1974)瓜地馬拉詩人、小說家。主要作品有小說《瓜地馬拉傳說》、《總統先生》、《玉米人》等。1967年作品《玉米人》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68年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小說家。主要作品有《伊豆的舞女》、《雪國》、《古都》、《千隻鶴》等。1968年作品《雪國·千隻鶴·古都》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69年 薩繆爾·貝克特(1906~1989)法國作家。1969年作品《等待戈多》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70年 亞歷山大·索爾仁尼琴(1918~)蘇聯作家。1970年作品《癌病房》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71年 巴勃魯·聶魯達(1904~1973)智利詩人。1971年作品《情詩·哀詩·贊詩》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72年 亨利希·伯爾(1917~1985)德國作家。1972年作品《女士及眾生相》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73年 帕特里克·懷特(1912~1990)澳大利亞小說家、劇作家。1973年作品《風暴眼》
l 1974年 埃溫特·約翰遜(1900~1976)瑞典作家。1974年作品《烏洛夫的故事》獲諾貝爾文學獎。
l 哈里·埃德蒙·馬丁遜(1904~1978)瑞典詩人。1974年作品《露珠里的世界》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75年 埃烏傑尼奧·蒙塔萊(1896~1981)義大利詩人。1975年作品《生活之惡》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76年 索爾·貝婁(1915~)美國作家。1976年作品《赫索格》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77年 阿萊克桑德雷·梅洛(1898~1984)西班牙詩人。1977年作品《天堂的影子》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78年 艾薩克·巴什維斯·辛格(1904~1991)美國作家。1978年作品《魔術師·原野王》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79年 奧德修斯·埃里蒂斯(1911~)希臘詩人。主要作品有詩集《初生的太陽》、《英雄輓歌》、《理所當然》等。1979年作品《英雄輓歌》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80年 切斯拉夫·米沃什(1911-2004)波蘭詩人。1980年作品《拆散的筆記簿》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81年 埃利亞斯·卡內蒂(1905~)英國德語作家。1981年作品《迷茫》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82年 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1928~)哥倫比亞記者、作家。1982年作品《霍亂時期的愛情》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83年 威廉·戈爾丁(1911~1994)英國作家。1983年作品《蠅王·金字塔》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84年 雅羅斯拉夫·塞弗爾特(1901~1986)捷克詩人。1984年作品《紫羅蘭》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85年 克洛德·西蒙(1913)法國小說家。1985年作品《弗蘭德公路·農事詩》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86年 沃萊·索因卡(1934~)奈及利亞劇作家、詩人、小說家、評論家。1986年作品《雄獅與寶石》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87年 約瑟夫·布羅茨基(1940~1996)蘇裔美籍詩人。1987年《從彼得堡到斯德哥爾摩》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88年 納吉布·馬哈富茲(1911~)埃及作家。1988年作品《街魂》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89年 塞拉 Camilo Jose Cela 西班牙作家。1989年憑借小說《為亡靈彈奏》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l 1990年 奧克塔維奧·帕斯(1914~)墨西哥詩人。1990年作品《太陽石》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91年 內丁·戈迪默(女)(1923~)南非作家。1991年作品《七月的人民》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92年 德里克·沃爾科特(1930~)聖露西亞詩人。1992年作品《西印度群島》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93年 托尼·莫里森(女)(1931~)美國作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最藍的眼睛》、《秀拉》、《所羅門之歌》、《寶貝兒》、《爵士樂》等。199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94年 大江健三郎(1935~)日本小說家。主要作品有小說《奇妙的工作》、《死者的奢華》、《飼育》;長篇小說《個人的體檢》、《洪水湧上我的靈魂》、《傾聽雨樹的女人們》;長篇三部曲《燃燒的綠樹》等。199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95年 希尼(1939~)愛爾蘭詩人。主要作品有詩集《一位自然主義者之死》、《通向黑暗之門》、《在外過冬》、《北方》、《野外作業》、《苦路島》、《山楂燈》、《幻覺》等。1995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96年 希姆博爾斯卡(女)(1923~)波蘭詩人。主要作品有詩集《我們為此活著》、《向自己提出問題》、《呼喚雪人》、《鹽》、《一百種樂趣》、《橋上的歷史》、《結束與開始》等。1996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97年 達里奧·福(1926~)義大利諷刺劇作家。主要作品有劇作《喜劇的神秘》、《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死亡》、《我們不能也不願意付錢》、《大胸魔鬼》等。1997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98年 若澤·薩拉馬戈(1922~)葡萄牙記者、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說《里斯本圍困史》、《失明症漫記》、《修道院紀事》等。199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99年 君特·格拉斯(1927~)德國作家。1999年作品《鐵皮鼓哈里》獲諾貝爾文學獎。
l 2000年 高行健(1940~)法籍華人。2000年作品《靈山》和《一個人的聖經》獲諾貝爾文學獎。
l 2001年 維·蘇·奈保爾(1932~)印度裔英國作家。1990年被英國女王授封為騎士。主要作品有小說《神秘的按摩師》、《米格爾大街》、《河彎》、《島上的旗幟》、《超越信仰》、《神秘的新來者》等。2001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l 2002年 凱爾泰斯·伊姆雷(1929~)匈牙利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說《非劫數》、《慘敗》、《為一個未出生的孩子祈禱》等。200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l 2003年 庫切(1940~)南非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說《等待野蠻人》、《昏暗的國度》、《來自國家的心臟》、《恥辱》、《鋼鐵時代》等。 200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l 2004年 埃爾弗里德·耶利內克(1943~)奧地利女作家。2004年諾貝爾文學獎。她由此成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奧地利人。
l 2005年 哈羅德·品特(1930~),英國劇作家,被評論界譽為蕭伯納之後英國最重要的劇作家。獲得2005年度諾貝爾文學獎。
l 2006年 奧罕·帕慕克(1952~),土耳其作家,獲得2006年度諾貝爾文學獎。授予他諾貝爾文學獎的理由是「在追求他故鄉憂郁的靈魂時發現了文明之間的沖突和交錯的新象徵。」主要作品有《白色城堡》、《我的名字叫紅》、《伊斯坦布爾》等。
l 2007年 多麗絲·萊辛(女)(Doris Lessing,1919— ),英國女作家,獲得2007年度諾貝爾文學獎,代表作品為五部曲《暴力的孩子們》、《簡述下地獄》、《第三、四、五區域間的聯姻》、《簡·薩默斯日記》等。
l 2008年 勒·克萊齊奧,法國「新寓言派」代表作家。2008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理由是「新起點、詩歌冒險和感官迷幻類文學的作家,是在現代文明之外對於人性的探索者」。主要作品有《訴訟筆錄》、《金魚》、《流浪的星星》、《少年心事》、《戰爭》(2008年獲獎作品) 、《烏拉尼亞》等。
l 2009年 赫塔·繆勒(女),羅馬尼亞裔的德國女性小說家、詩人、散文家。2009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理由是「專注於詩歌以及散文的率真,描寫了失業人群的生活圖景」。
l 2010年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秘魯—西班牙(雙國籍)著名作家。這是自1990年以來首位拉美作家獲獎。201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理由是「對權力結構作了深入的描述,並對個體人物的反抗、反叛和挫敗進行了犀利的刻畫。」
l 2011年 托馬斯·特蘭斯特勒默,瑞典詩人。2011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理由是「他以凝煉、簡潔的形象,以全新視角帶我們接觸現實。」他在23歲時便出版處女詩集《詩十七首》,成名後陸續出版了《路上的秘密》、《在黑暗中觀看》、《真理障礙物》等詩集。
l 2012年莫言 中國作家。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鄉土作品崛起,充滿著「懷鄉」以及「怨鄉」的復雜情感,被歸類為「尋根文學」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現實主義影響,寫的是一出出發生在山東高密東北鄉的「傳奇」。著有《紅高粱家族》、《酒國》、《豐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勞》等長篇小說十一部,《透明的紅蘿卜》、《司令的女人》等中短篇小說一百餘部。
l 2013年 加拿大女作家艾麗斯·芒羅(Alice Munro)。頒獎詞為「當代短篇小說大師」。門羅是諾貝爾文學獎歷史上獲此殊榮的第13位女性作家,主要作品有《逃離》、《快樂影子舞》、《愛的進程》等。她以創作短篇小說見長,多講述小地方普通人特別是女性的隱含悲劇命運的平凡生活。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8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53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81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20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9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40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94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23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10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