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為什麼要打羅馬
1. 東羅馬帝國是 土爾其給滅亡的
嗯,是的。奧斯曼土耳其,也就是今天土耳其的前身,但是疆域大很多很多。包括今天巴爾干半島、中東、北非的很多地方。
在一戰後解體,就剩下今天的土耳其了。
東羅馬帝國,又叫做拜占庭帝國,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滅亡。這對世界歷史的影響,是很大的。因為和東方的貿易通道,被奧斯曼占據,所以,歐洲人不得不開始尋找【新航線】。
同時,拜占庭帝國覆滅,很多帝國中的文學家、科學家逃到了義大利甚至西歐,由此,推動了文藝復興。
2. 土耳其和羅馬利亞的矛盾問題
當然不會,土耳其入侵和控制羅馬尼亞三國的起止時間是16世紀到18世紀末,也就說已經兩國至少和平了200年,還有什麼過節啊,我們同日本不也正常民間交往了嘛,你多慮了
3. 羅馬帝國和拜占庭帝國和土耳其帝國有關系嗎
羅馬帝國後期分裂,設兩個皇帝,分管東西地區,東部的被稱為東羅馬帝國,由於定都君士坦丁堡舊稱拜占庭,所以又稱拜占庭帝國
拜占庭帝國中後期,一支突厥人的後裔興起,他們信奉伊斯蘭教,後來建立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後來攻滅拜占庭帝國,自稱羅馬帝國的繼承者
4.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崛起後為何要遠征歐洲為何不敢遠征亞洲
因為他們想憑借著自己的實力征服世界。不遠征亞洲,是因為他們離亞洲還有一定的距離,亞洲當時的實力很強。
5. 希臘和土耳其是世仇嗎為什麼
是的。
希臘和土耳其,這是一對著名的冤家,到現在已經有千年歷史了。
拜占庭帝國不必多說,只用說他是羅馬帝國的繼承者而且除了開始官方用語為拉丁語外後來一直都是希臘語,今天的希臘和土耳其都曾是拜占庭帝國的土地。
1071年,東方的塞爾柱帝國在曼奇科特擊敗了拜占庭帝國的軍隊,塞爾柱移民湧入安那托利亞高原,一度跑到愛琴海沿岸。當時的皇帝,阿萊克修斯一世正是在這個壓力下請教皇召集了十字軍。在十字軍和拜占庭軍隊的打擊下,這些塞爾柱人最終佔領了安那托利亞高原,除了沿海地區。此後雙方持續了數百年的沖突,但雙方誰都無法消滅誰。
但是羅姆蘇丹國並沒有打敗拜占庭,反而先一步分裂。在羅姆蘇丹的遺體上,出現了一批小的土耳其部落,比如卡拉曼坎達爾之類的,還有主角,奧斯曼。奧斯曼部落經歷了與其他土耳其部落的兼並,還成功跨過愛琴海。最後在1453年,當時的奧斯曼蘇丹進攻拜占庭帝國最後的堡壘-君士坦丁堡。圍城戰結束後,拜占庭帝國從歷史上消失,希臘人從此淪為奧斯曼帝國的附庸。直到今日,君士坦丁堡任然被稱作伊斯坦布爾,而索菲亞大教堂還是一個清真寺。
希臘人在土耳其人的手下生活了將近四百年,由於宗教的差異,信仰東正教的希臘人越來越少。但是在民族主義最興盛的19世紀,希臘人還是發出了他們的怒吼。奧斯曼帝國對這些人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大屠殺。
由於土耳其核心地區大部分曾是拜占庭帝國的核心地區,這些地方的希臘人即使經歷了數百年,任然有不少希臘人保持東正教信仰。在1822年希臘終獲獨立之後,這些希臘人開始蠢蠢欲動,當年三月,一隊武裝希臘士兵登陸希俄斯島,獲得了當地不少島民的支持。然而奧斯曼突然對此島進行襲擊,希俄斯島的叛亂迅速被鎮壓。然而這些土耳其人並沒有停止,他們舉起了手中的屠刀。大約45000希臘人被殺,50000人被當做奴隸,23000人被驅逐,而島上僅留下了將近2000人。希俄斯島只是土耳其對希臘屠殺的縮影,在不少希臘人聚集的地方,屠殺都或多或少地發生著。
但希臘的獨立還是激勵著其他被土耳其人統治的民族,比如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等,他們聯合起來在奧匈帝國和俄羅斯帝國的支持下,這些國家組建了巴爾干同盟,隨後巴爾干同盟向奧斯曼宣戰。戰爭之後奧斯曼喪失了幾乎所有的亞洲領土,僅保留東色雷斯地區。此後由於分贓不均,又爆發第二次巴爾干戰爭,希臘從保加利亞獲得了西色雷斯。希臘人似乎距離偉大復興只有一步之遙,而奧斯曼帝國在一戰戰敗使得這一步再次縮短。然而事與願違,土耳其在凱末爾的領導下,戰勝了希臘士兵,希臘不得不承認土耳其的主權,希臘人也沒能收復君士坦丁堡。之後,希臘與土耳其進行人口交換,徹底失去了偉大復興的理想,即便如此,希臘土耳其的仇恨,至今難忘。
6. 俄國土耳其歷史上有什麼恩怨,為什麼發生那麼多次戰爭呢
如果問起,這世界上哪個國家的人最恨俄羅斯,拋開蘇聯解體後獨立的波羅的海三國和烏克蘭,那就非土耳其莫屬了。從十七世紀到二十世紀,三百多年間,兩國之間的大型戰爭,多達12次。
即使是今天,兩國在敘利亞戰場的暗中較量,也是持續不斷。
那麼,俄土兩國間究竟有什麼歷史恩怨,為什麼會造成今天這種水火不容的局面呢?
(葉卡捷琳娜二世女沙皇)
真正讓土耳其痛不欲生的,是沙俄歷史上的葉卡捷琳娜二世女沙皇。第五次俄土戰爭爆發後,俄軍名將魯緬采夫和蘇沃洛夫大敗土軍,攻入克里木汗國和巴爾干,愛琴海的俄海軍也大獲全勝。
土耳其不得不休戰求和,俄國獲得了第聶伯河和南布格河之間地區和刻赤海峽,成功打通了夢寐以求的黑海出海口。
但是葉卡捷琳娜並不滿足。1783年,克里木半島、塔曼島和庫班地區也被俄國強行佔有。至此,俄國得到包括黑海重要港口在內的大片海岸線,成為黑海沿岸國家。國勢日衰的土耳其,只能間接承認了俄羅斯的吞並。
俄國在黑海區域的擴張,和英國的龐大殖民利益存在著尖銳的矛盾。英國希望利用土耳其,控制兩個海峽,遏制俄國與其爭霸。
第十次俄土戰爭時,俄軍一直挺進到離君士坦丁堡只有12公里的地方,差點實現彼得大帝的夙願。這次戰爭,不僅土耳其在整個巴爾乾地區的領土被肢解獨立,卡爾斯、阿爾達漢等也落入了俄國手中。
和俄國打了數百年的土耳其,慢慢淪落到牆倒眾人推的境地。1911年發生意土戰爭,1912年發生巴爾干聯盟戰爭。土耳其在巴爾干半島上的廣博領地,僅剩下伊斯坦布爾所在的一小塊東色雷斯。
十月革命後的蘇聯,和土耳其的凱末爾運動一拍即合。兩個世仇國家出現了少有的親密。但二戰後兩國關系再次走入冰點。在冷戰時期,土耳其一直是美國為首的北約,對抗蘇俄的最前沿陣地。
直到今天,俄羅斯還念念不忘君士坦丁堡和南方出海口的夢想,讓土耳其如芒在背。這對十世之仇的冤家,圍繞各自的政治利益,在敘利亞局勢中,暗地裡仍然摩擦不斷。
7. 土耳其在中世紀跟哪些國家發生宗教戰爭,有人說鄂圖曼皇帝也瘋了周邊鄰居也瘋了。好幾次戰爭都跟宗教有關
那時不叫土耳其
叫拜占庭 就是東羅馬帝國
主要就是十字軍東征 和阿拉伯打過
也和十字軍打過如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就是針對信奉東正教的拜占庭帝國。前三次十字軍東征打亂了拜占庭的統治秩序,使拜占庭處境困難。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導致拜占庭的形象被拉丁人醜化,拜占庭皇帝們不得不迎合西方,雖然取得一定的成功,但付出了沉重的代價,12世紀末拜占庭未能也無力迎合西方,這成為西方入侵的借口。前三次十字軍東征導致拜占庭人與拉丁人關系惡化,拜占庭人對西方人的仇恨使得西方更加想要征服拜占庭。
第四次
十字軍進入君士坦丁堡
(1202年-1204年)由教宗英諾森三世發動。目的本是要攻佔穆斯林所控制的埃及,作日後行動的基地。十字軍主要由法國和義大利貴族組成,在沒有足夠的金錢付給威尼斯人以便渡海到埃及的情況下,十字軍按威尼斯貴族將領的建議轉去攻打扎拉城(現克羅埃西亞的扎達爾)。並利用拜占庭國內的糾紛轉而攻打君士坦丁堡,在搶劫和破壞後血腥屠城三天。大戰過後,威尼斯佔去拜占庭帝國八分之三的領土(包括愛琴海,亞得里亞海沿岸許多港口和克里特島)。而十字軍則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建立了拉丁帝國和兩個附庸於君士坦丁堡的拉丁帝國的國家,分別是雅典公國和亞該亞公國。
8. 東羅馬帝國為什麼會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滅
東羅馬帝國最後只剩君士坦丁堡了。8000士兵擋不住奧斯曼帝國15萬,基督教會也不給他援軍
9. 土耳其人為什麼攻擊拜占庭
奧斯曼帝國和東羅馬帝國的戰爭吧。戰爭不就是為了利益,話說那時候的拜占庭是很富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