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土耳其 » 土耳其新軍是什麼軍

土耳其新軍是什麼軍

發布時間: 2022-06-28 19:08:24

㈠ 土耳其新軍和馬穆魯克誰更厲害

馬穆魯克王朝於1517年滅於土耳其之手,末代蘇丹被釘在城牆上,馬穆魯克在遇到土耳其新軍的時候,就象西羅馬帝國的禁衛軍遇到了哥特人

㈡ 從擴張急先鋒到改革絆腳石,奧斯曼帝國新軍是如何走向墮落的

公元1514年秋天,在位於今天土耳其東部最大的湖泊凡湖一帶,超過八萬的薩法維王朝騎兵,向深入到此地的奧斯曼土耳其遠征軍發動了沖鋒,驕橫的伊朗騎兵向對手兩翼包抄而來,絲毫沒有把缺乏補給且疲憊不堪的土耳其人放在眼裡。

可是,就在他們逼近對方陣中的時候,突然刮來的炮火,瞬間摧毀了薩法維王朝引以為傲的騎兵軍團,而扭轉奧斯曼方面不利態勢的,正是奧斯曼蘇丹的殺手鐧——耶尼切里軍團,即奧斯曼新軍。



(尼科堡戰役,奧斯曼軍隊大敗東歐十字軍)

其次,除了保衛蘇丹,替蘇丹的征服戰爭效命外,耶尼切里軍團中一部分官兵還服務於帝國的中樞機構,如帝國的宮相維齊爾即多由其擔任,行省的財政或者軍政官有時也由他們充任,耶尼切里軍團中的佼佼者們,和德米舍梅制度選拔出來的文書官員一起,支撐著奧斯曼帝國這台龐大軍政機器的良性運作。

最後,耶尼切里軍團數量有限,多維持在帝國作戰部隊的十分之一左右,即便到了蘇里曼大帝在位的帝國盛世,亦僅有1.2萬人左右。他們不像其他部隊一樣直接靠私有土地產出來謀生,而是享受著豐厚的軍餉與蘇丹不定時的賞賜,而這在穩定軍心的同時,實際上也為其日後腐化敗落埋下了伏筆。

02干預蘇丹廢立,侵蝕帝國財政

驍勇善戰的耶尼切里軍團,絕不甘心局限於軍事領域,在巴耶濟德二世在位的時候,他們開始公然的干預蘇丹廢立,當時,本無緣蘇丹高位的王子賽利姆一世野心勃勃,暗中籠絡耶尼切里軍團的骨幹,利用他們的支持把父親趕下台,然後屠戮自己的兄弟,給自己上位鋪出一條血路。

賽利姆誤認為對方從此可以服膺於自己,可是在遠征亞塞拜然的戰爭中,耶尼切里軍團公然抗拒蘇丹繼續追擊殘敵的命令,要求返回大本營過冬,否則要發動政變。無奈,賽利姆一世只能宣布班師,並把大部分戰利品賞賜給了新軍,以避免遭遇和前任相同的命運。從此我們會看到,新軍雖以"蘇丹的奴隸"自稱,可是16世紀之初,他們就已經開始影響蘇丹的決策,甚至反制對方。

㈢ 《中世紀2全面戰爭》土耳其哪種步兵最適合攻城戰和野戰

。。。土耳其近衛戟兵 就是新軍,那可是原版頂級步兵之一的說,然後這哥們城市出,別在城堡找,找不到的。我以前開了好幾個土耳其檔,奧斯曼步兵只在新軍弓箭手出來前過渡而已。基本不作為主力。配置,不看騎兵的話,一般新軍和新軍弓箭手五五開。(個人不喜歡火槍,但不是說火槍弱)就新軍和新軍弓手就夠了,只是攻城的時候,新軍比例大點,或者全新軍。野戰嘛新軍弓手比例大點就是,但是最好別全弓手。
還有,玩全戰的都知道這么一句話——有些兵種是不能看屬性的。。。。這是說一些兵可能數據很不錯,但是實際很垃圾。一些兵可能數據不起眼,但是實際很給力。而就土耳其來說,新軍就是他的頂級重步兵。不要被他的數據騙了。另外,戰場哈薩辛什麼的,產量低不說,用處也不大。自己用自定義戰役實驗下就知道了。
比如摩爾的城鎮民兵,典型的披著民兵外號的職業殺手。沙漠弓箭手,看似最垃圾的數據,但是往往能在純步兵戰中打出嚇人的戰績。另外還有很多神級民兵。神級輕騎。
然後,再不相信的話,請自己去實驗一下。一些頂級步兵:步行基督衛隊,步行俠義,步行貴族,征服者步兵,步行波蘭衛隊,威尼斯重步等。

㈣ 歷史上拿破崙時期的奧斯曼實力如何蘇丹親兵的戰鬥力呢

自打土耳其戰爭以後,巴爾干領土局勢就不穩。法國大革命徹底把巴爾乾的斯拉夫人全煽動起來了,奧斯曼一直忙著四處鎮壓,就是這個還不得不讓塞爾維亞事實上獨立了。


奧斯曼一直比較依賴英國,一開始支持英國抽法國,後來看著拿破崙法國挺厲害,想一起研究打俄國。1807年轉手被賣,結果被毛子一頓胖揍!腆著臉去找英國,才在戰後扯皮中保住了宗主權。



總之上半場沒空和破輪玩,下半場終於想玩了,結果又被毛子暴揍

對了~~奧斯曼還去伊朗打了段秋風。。。





Janissary(音譯耶尼切里) ,中文通常翻譯為「土耳其近衛軍」,也就是「土耳其新軍」,創建於1362年,這支部隊的兵源來自巴爾干半島被征服的基督徒里挑選的男孩,這就是著名的血賦,我們從羅馬尼亞影片《勇敢的米哈伊》中可以看到來征血賦的就是米哈伊的少年玩伴,估計貴族們也不能免除血賦。


另外德庫拉也干過這種事。這些兒童被帶回土耳其接受伊斯蘭教的思想,並接受軍事訓練,依靠嚴密的組織、精良的戰術素質、狂熱的信仰,近衛軍成為土耳其帝國的精英部隊,直到最後成為左右土耳其王位的力量,被蘇丹消滅為止。近衛軍其實類似軍事和尚,被要求獨身禁慾,以軍隊為家,蘇丹為父,雖然後來殺老子的事不少,他們的一個特點可能是只留小鬍子,兩撇小鬍子,滿帥的。在軍事學校中培訓到二十四、五就會正式成為Janissary的一員,訓練期長達十幾年,所以他們的戰鬥力強也就不奇怪了,不過好像學校中什麼都教,耶尼切里們經常被派出去做地方軍政長官。有人還成了學者。他們如果退休的話是有退休金拿的。


近衛軍的基本單位叫「Orta」,類似連隊,他們的標志是「Kazan」,這東西是個鍋,大概是意味著是一個鍋里吃飯的人,由蘇丹授予,類似戰旗般神聖,在部隊全滅前是絕不能被奪走的。


Janissary最著名的標志就是叫做「Bork」的白色頭飾,其實應該算包頭帕,在腦袋後面拖著長約45厘米,帽子前面會有金屬盾形裝飾,紋飾華貴,鑲嵌珠寶。為區別個分隊會在帽子上加一些裝飾物(如羽毛)。耶尼切里的各部隊服裝顏色並不統一,所以bork是最重要的識別信號。


Janissary初創的時候,只包括身著鎖子甲,使用各種刀劍(著名的波浪形,名字忘了,世界名刀)、戰斧、戰戟、帶鉤的長矛、釘頭錘、套索、短刀、各類盾牌;後來出現了火槍兵,從火門槍、火繩槍、到燧發槍;早期還有弓箭手,使用土耳其復合弓、十字弓、重十字弓,不過弓箭手的數量比較少,而且大部分在15世紀轉型成為火槍兵。


作戰時Janissary被作為預備隊,部署在Yerlikulu步兵(類似民兵和軍戶,更多象軍戶,戰事徵召,平時回鄉,免賦稅,還是象軍戶)之後,炮兵之前。Yerlikulu步兵撤退時,Janissary步兵便牽制敵人的重騎兵並將其引入己方炮兵的射程。炮擊之後,火槍手也開始開火,此時驚恐之中的敵人多半會被土耳其的步兵消滅。蘇丹本人的安全則由Janissary的專門部隊負責。而禁衛軍掌握的特權是他們成為一個特殊的集團,後來就利用自己衛護王宮的職責開始干涉蘇丹的廢立,終於招致滅亡。

㈤ 土耳其新軍是什麼兵種

土耳其新軍或土耳其禁衛軍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一支常備軍隊與蘇丹侍衛的總稱。最早是在奧爾汗一世貝伊時出現,在穆拉德一世成為常備軍。
14世紀開始,土耳其帝國在被征服的巴爾干斯拉夫人家庭中,選出一些最強健的男童,使其改信伊斯蘭教,並接受軍事訓練,組成一支稱為新軍的部隊,是帝國第一支常備軍,成員定期接受評選和審查。他們是土耳其帝國最有戰鬥力的軍人,人選主要是希臘人,保加利亞人、阿爾巴尼亞人、塞爾維亞人及波斯尼亞人。若士兵有才能,可被提升至總督,甚至國相。這些新軍是奴隸,也是軍隊的中堅。

㈥ 奧斯曼土耳其的蘇丹親兵是如何建立的最後結局怎麼樣

蘇丹親兵
奧斯曼帝國軍隊中最有名氣的自然是大名鼎鼎的蘇丹親兵(janissaries),也被稱為「新軍」。其組建方式是從基督教村落裡面挑選7到10歲的兒童,送到軍營裡面進行10年的嚴格訓練而成。理論上不要求他們皈依伊斯蘭教,不過多數最終還是成為了伊斯蘭教徒。蘇丹親兵是蘇丹的私人財產,或者說士兵實際上是奴隸。 在蘇丹親兵出現的最初兩個世紀里,他們是蘇丹最可靠的軍隊,對於自己的主人具有無限的忠誠。然而跟歷史上其它類似軍隊一樣,隨著中央權利的衰落,耶尼切亞軍團開始演變成king-makers,就像千年前古羅馬的前輩Pretorians一樣。 具有嚴格紀律的耶尼切亞很少有逃亡的現象,阿爾巴尼亞英雄Scanderbeg大概是唯一有名的一個例外。而蘇丹親兵如此忠心耿耿的原因除了10年的軍營訓練外,巨大的利益回報也是一個關鍵因素。早期的蘇丹們幾乎是習慣性的從蘇丹親兵中挑選各級官員(包括officers,provincial governors,甚至viziers)。統計表明在14,15和16世紀,三分之二的奧斯曼帝國grand viziers來自這些基督教奴隸們。正是這些錦綉前程吸引著親兵戰士們前仆後繼地戰斗到最後一刻。(註:vizier為伊斯蘭國家的一種高官,請教准確翻譯)

由於訓練有素,蘇丹親兵成為奧斯曼帝國軍事機器中最可怕的部隊。親兵團的主體是使用弓箭的輕步兵,當然作為從小訓練的戰士,他們在肉搏中同樣是可畏的對手。然而,在1396年,耶尼切亞軍團的規模還很小。在尼科堡戰場上,可能只有一支千人左右的力量,對戰局無法起到足夠的作用。 因為耶尼切亞軍團是個頗讓人感興趣的話題,所以關於它的兵力筆者想多說幾句。一直到1433年,Bertrandon de la Broquiere訪問穆拉德二世(Murad II)後在其記載的一個地方提到蘇丹親兵(Janissaries)已經擴大到3000人。不過令人不解的是他在另一處提到蘇丹軍隊唯一的正規步兵「Jehanniceres」有10000兵力,而當時奧斯曼軍隊值得一提的正規步兵似乎應該就是蘇丹親兵。到Mahomet II的時代,Chalkokonlas指出蘇丹親兵已經有6000到10000人。到了Soliman the Magnificent的統治時期,蘇丹親兵已經發展到12000人並且在該王朝的末期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大。公元1453年圍攻君士坦丁堡時蘇丹親兵起了很大作用,之後蘇萊曼大帝時期蘇丹親兵還圍攻了維也納。蘇萊曼大帝死後蘇丹親兵7次叛亂,最後一次在1826年君士坦丁堡叛亂時終於被鎮壓。

㈦ 奧爾汗一世的土耳其新軍

阿拉丁的軍事管理可以說是奠定了奧斯曼帝國崛起的基礎。他建立了一支正規的、定期發薪的軍隊,其中包括紀律良好的步兵和騎兵。這個措施比法國國王查理七世所建立的十五個常駐團早了足足一個世紀。
烏爾汗的前輩在戰時要召喚他的附庸國和自願者,戰後這些軍隊則被解散回家。阿拉丁則決定為了提高未來勝利的可能性,他必須建立一支獲得薪水的步兵軍,這支軍隊時刻可以出擊。這支軍隊以十人、百人和千人分隊。他們的薪水相當高,而他們的傲慢很快為烏爾汗帶來了一些煩惱。他需要一個控制這支軍隊的措施,為此他與阿拉丁商議。為此他們建立了近衛軍。後來這支近衛軍大膽成為基督徒的一個大敵,而且也成為奧斯曼蘇丹的一個巨大的擔憂。後來的奧斯曼蘇丹將這支近衛軍又解散了。
烏爾汗從被佔領的地區的基督徒中選擇了一千名男孩,次年又選了一千名,對他們進行軍事訓練,編成了近衛軍。這個做法在奧斯曼帝國延續了數百年,一直到1648年穆拉德四世才停止。

㈧ 波斯長生軍和土耳其的新軍誰更厲害

長生軍是古波斯大流士一世時期的軍隊,大部分是手持騎槍的騎兵,很適應沙漠地區作戰,強調一點:沒有馬鞍;而土耳其新軍大部分是裝備火槍的步兵,從屬於奧斯曼土耳其帝國,LZ覺得有可比性嗎?
就好比呂布戰秦瓊一樣,可以比嗎?

㈨ 蘇丹親兵的介紹

耶尼切里軍團(奧斯曼土耳其語:يڭيچرى;土耳其語:yeniçeri;希臘語:Γενίτσαροι;直譯為「新軍」),也譯為加尼沙里軍團(Janissaries)、土耳其新軍、土耳其禁衛軍或蘇丹親兵,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常備軍隊與蘇丹侍衛的總稱。最早是在奧爾汗一世貝伊統治時出現。在穆拉德一世統治時期成為常備軍。1826年,在馬哈茂德二世統治期間廢除。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8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53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81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20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9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40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94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23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10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