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為什麼沒出兵
1. 為什麼中東國家沒有參與過二戰呢
埃.及
首先是埃.及,埃.及這個世界歷.史上最年長的文明古國,在英國大航海崛起之後就被當作了大英帝.國的殖民地。在二戰開始之後德國閃電戰侵略的波蘭,英國和法國一起迫於壓力只能對德國宣戰,但是在德國還沒打到法國之前,英國也一直保持靖綏政.策,而埃.及作為英國的殖民地也理所當然的跟隨英國,斷了和德國的外交關系。在義大利日本相繼加入了軸心國的陣營投入德國的懷抱之後,英國人強.迫埃.及政.府將義大利的外交大使抓.捕囚.禁,但埃.及人並不傻他們只是一個傀儡,為了英國的利益去得罪鄰國他們並不想,英國人一看你一個殖民地國.家居然不聽話,居然果斷的將埃.及首相抓起來了!
逼.迫埃.及首相下.台,並讓埃.及的國王另立一個首相重新組建親英的政.府。這使得埃.及現在是進退兩難,和德國義大利宣戰吧又打不過英國人也不允許他們宣戰。因為一旦埃.及向德國義大利宣戰,那就意味著他們的軍.隊就要全副武.裝,甚至英國還要倒貼給埃.及人武.器,這樣雖然對整體的戰局很有幫助,但一旦戰爭結束或者埃.及強大了在還未停止戰爭的時候就脫離英國的統.治,這對英國來說是極為不利的。所以英國人雞賊的和埃.及整了一套協議,大體意思就是埃.及不用參戰,只要給我們的軍.隊提.供物資、補給、後勤保.障,這樣的話你們不用出一兵一卒就可以享受到戰勝國的待遇。
這樣表面"愛護"埃.及的協議卻使得埃.及獨.立的事宜推遲了太多年。其實埃.及政.府和埃.及國王心中是一直對義大利有好感的,埃.及當時的國王的奶奶是義大利人,就連服侍他的宮中人員也有很多義大利人,所以他一直都對義大利有很深的感情,在二戰開始之後以他為首的很多埃.及都在暗中和義大利保持聯.系,這導致1940年9月份義大利進攻埃.及的時候,打的旗號都是來解.放被英國奴.役的埃.及人.民。國王雖然心系軸心國但是在英國的淫.威下還是猶豫不決,英國人一打聽這傢伙國王想倒向軸心國?這可不行於是將以前和國王矛盾很深的首相弄了上來,所以直到戰爭的最後埃.及人.民也只是口頭宣戰,始終沒有出兵的可能。
兩伊地區
先說說伊朗,伊朗很多人都認為他一定是自始至終都跟隨著盟軍的腳步,但是其實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的,伊朗這個國.家在歷.史上就和英國俄國這兩個盟軍強國關系不好,所以伊朗從一戰的時候就親近德國和奧匈帝.國。到了二戰的時候伊朗看到德國勢.如.破.竹閃電侵略波蘭的時候,眼睛裡的星星都要冒出來了,國內很多人都在猶豫要不要投入德國的懷抱,加入軸心國的陣營,甚至不能說猶豫加不加入了,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這種情況英國蘇聯當然也了解啊,這樣一個能源大國要是加入了軸心國的陣營,那麼他們豈不是更不好打了嗎?他們威.逼伊朗無果之後,當即決定兩國聯手先把伊朗打趴下再說,果然1941年八月伊朗被兩大強國佔領,就連國王都被他們換了。所以說盟軍的交.流.會.議開在了de'h,因為這里絕對安全。而伊拉克這邊就相對復雜一些,伊拉克受到英國的控.制更深,二戰之後英國就強.迫伊拉克和德國斷絕外交聯.系。
和埃.及一樣英國也不允許伊拉克對德宣戰,但在敦刻爾克大撤退之後,伊拉克人看到了德國的強大,親軸心國的官.員越來越多,甚至有人和德國私下溝通,很快在1940年4月伊拉克誕生了親德的政.權,反.對英國統.治的態度極其堅決。丘吉爾當即決定絕對不能姑息伊拉克,即使他們已經多線作戰身心俱疲,五月初英國向伊拉克親德政.府開.戰,很快在短短三十天里就擊潰了這些毫無作戰經驗的伊拉克士兵,後來德國也試著幫助伊拉克,可是因為距離太遠實在沒有辦法只能放棄。
沙特地區
接下來我們就來介紹很多人想重點了解的沙特阿.拉.伯,在現今世界裡沙特的地位在整個阿.拉.伯國.家裡都算得上數一數二的,這和當年在戰爭之中他們的選擇和態度有很大的關系。沙特阿.拉.伯這個國.家其實自始至終都一直比較青睞英美國.家,而且不光只是青睞這么簡單,沙特阿.拉.伯的很多事情都受到了當年的大英帝.國的掣肘,就比方說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糧食,民以食為天,沙特作為一個國土大部分處於沙漠之中的能源國.家。
他們的糧食包括水資源不可能會自給自足,他們只能依賴從外國的進口,並且他們沒有足夠強大的軍.隊支撐他們的商貿,所以他們只能依賴在歐洲地區海軍力量最為強大的英國,來幫助他們進口糧食等生活必需品。所以沙特阿.拉.伯在二戰開始的時候,為了明面上不得罪人於是選擇表示中立,而實際上想著英美兩國,英國和美國為了讓他們支援戰爭也是沒少下功夫。英國美國沒少給沙特阿.拉.伯的政.府出錢,英國給的具體不詳細大多是私下的,而美國就明目張膽的給沙特政.府塞了前前後後將近一億美元!
當時的一億美元可是一筆驚天巨款。德國也曾經試圖拉攏沙特,但希.特.勒能給的籌碼太少了,大多都是空頭支票比如說支持沙特的領.袖做整個阿.拉.伯世界的領.袖,可是沙特的領.袖伊本可一點都不傻,沒被希.特.勒的花言巧語給騙了,他深切的知道就算不理希.特.勒他也打不到沙特來,至少是短時間打不過來,而他但凡要投德國那邊的,英國分分鍾就能給他滅了,都不用美國出手幫忙的。在1945年3月沙特看著德國必敗無疑了才顛顛的向德國宣戰,巧妙的混了個戰勝國的名頭,雖然大家都知道可是畢竟還能用到他就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其它
這就是當時中東地區最典型的幾個國.家,像還有一些約旦啊、黎巴嫩啊等等的小國連這些事.件都沒有,他們當時大多都是英國的殖民地,或者是受到英國的保護,並且他們確實離德國有點遠,否則不管怎樣都逃不過德國的魔爪的。
2. 時政問題。科巴尼被isis圍攻土耳其為什麼到現在還是不出兵如果土耳其出兵真的要推翻巴沙爾政權嗎
先不說土耳其是否支持了ISIS,科巴尼又沒在土耳其境內,那裡打得再凶,和土耳其有什麼關系。出兵了不是就要和ISIS正面沖突嗎,看世界領袖美國都只是派飛機炸炸ISIS,都不敢和它正面沖突,何況土耳其。
土耳其會不會出兵敘利亞不知道,反正支持過敘利亞反對派
3. 美國土耳其等國家為什麼不直接出兵幹掉敘利亞政府
其實美國就是想讓敘利亞亂起來,不幹掉政府軍,他的反對派才能和政府軍還有各種各樣的組織打在一起,這樣才會突出美國在中東的實力,這才是美國想要的。其實整個中東戰場的主角並不是敘利亞,也不是IS,而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以及俄羅斯的政局戰場。
4. 埃爾多安為何表態,土耳其在敘北部的軍事行動不會停止
土耳其在敘北部的軍事行動不會停止是因為這次出兵的目的還沒有達到,土耳其不會輕易的停止軍事打擊。土耳其此次的武裝行動也是為了自己的領土發起的行動,目就是打擊敘利亞北部的庫爾德人軍事力量。
土耳其這次是本著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態度,一定要解決敘利亞中庫爾德人軍事力量。近年來敘利亞境內的三股勢力不斷進行內斗,政府勢力還一度落在下風,要不是其他國家的支持,敘利亞政府可能真的不存在了。土耳其正好利用這次打擊庫爾德武裝的機會,肅清在敘利亞邊境地區活動的庫爾德武裝,解決自己國家的邊境問題
5. 歷次中東戰爭為什麼土耳其都沒真正參加
因為以下原因,土耳其沒有真正參加過中東戰爭
1、對土耳其自身無直接利益沖突,威脅也不大
2、土耳其是北約成員國,不可能去反對美國支持的以色列
3、當時,土耳其自身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無暇顧及國際事務
6. 二戰歐洲戰場國家都在干什麼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幾乎世界上所有的國家都參戰了,只是主要戰場發生在歐洲,東亞,東南亞和北非。
美洲雖然沒有發生大規模戰爭(英國曾與德國在南美洲沿海發生過海戰,詳情可參見拉普拉塔河口海戰),但是許多國家仍然向軸心國宣戰並且派出遠征隊(比如巴西)或者向盟軍提供資源及幫助。
真正保持中立的,除了眾所周知的瑞士之外,其實還有一些國家,分別是:愛爾蘭,瑞典,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葡萄牙及其殖民地,西班牙,沙烏地阿拉伯,阿富汗,北葉門,土耳其,安道爾,列支敦斯登,摩納哥,聖馬利諾和梵蒂岡。
中立國其實是「非交戰國家」。在二戰中,真正保持中立的國家是幾乎不存在的,就連瑞士也是打下過盟軍和軸心國的飛機的,這種情況實在不能算是中立,應該說是兩邊都得罪才是吧(事實上瑞士也在二戰的時候不僅被軸心國而且被盟軍「不小心」轟炸過,只是造成的損失不大而已)。
關於「非交戰國家」即為中立領土的基本國際法是在海牙公約(1907年)定下的,因此在這里就按照海牙公約對「中立領土」的定義來定義中立國家。
愛爾蘭。
雖然作為大英帝國的鄰居,然而愛爾蘭人堅決不想淌二戰這灘渾水,就算是被德國轟炸,被英國人和德國人擊沉商船,他們也堅決不加入戰爭。
就連炸彈扔到國都頭上,也休想讓他們從他們的島上挪移一步。英國人甚至為了防止門口有敵人,一度計劃過入侵並佔領愛爾蘭(W計劃),但看在愛爾蘭實在是人畜無害,戰線又鋪得太開,也就算了。所以愛爾蘭的中立從戰爭開始一直維持到結束,過著相對悠閑的小日子。
葡萄牙。
葡萄牙這個國家很迷,新國是法西斯政府,但是總被隔壁同門師兄西班牙眼睜睜地瞅著。
為了制約西班牙加入軸心國並入侵的野心,葡萄牙身為法西斯政府卻和盟軍走得更近,尤其是英國(一方面是因為英國在地中海沿岸的軍隊,一方面是歷史上持續數百年的軍事同盟)葡萄牙在二戰中與軸心國和盟軍均有貿易往來。
葡萄牙在二戰後期將亞速爾群島借給盟軍作為軍事機場以便針對德軍的潛艇進行攻擊(雖然本質上借給他們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知道英國人有佔領亞速爾群島的計劃並且知道打不過他們)。總體而言因為和西班牙互相牽制著對方,所以兩邊都按兵不動,大眼瞪小眼了一整場戰爭。
另外,雖然西班牙的藍色師中絕大多數是西班牙人,但是同為法西斯陣營的葡萄牙也象徵性地派出了一些兵力加入藍色師。
西班牙。
葡萄牙的鄰居是弗朗西斯哥·佛朗哥的長槍黨的地盤。在二戰之前,西班牙剛剛結束了一場血腥的內戰,保王的長槍黨戰勝了西班牙國名黨,西班牙共產黨和共產國際的聯軍。
在建立了一個軍事獨裁政府之後,西班牙就閉門造車了,眼巴巴地瞪著隔壁鄰居葡萄牙看,雖然因為葡萄牙和盟軍的親近使得佛朗哥不敢動手,生怕牽扯進第二次世界大戰。雖然沒有直接參戰,然而親近軸心國(在1935年的時候佛朗哥訪問過納粹德國並與希特勒會面。
希特勒表示對佛朗哥的事業的支持)的西班牙還是像軸心國提供了兵力支持,就是附屬於德國陸軍的47000人的藍色師,這支部隊在列寧格勒之圍和克拉斯尼博爾戰役中表現優異,是德軍中唯一一支被賦予以他們的名字命名的勛章的師團(藍色師勛章)。
他們在整個東線戰場上死亡人數22000人左右,而整支師團消滅了近50000的蘇軍有生力量。
瑞士。
眾所周知的萬年中立國瑞士中立的主要原因在於它作為世界的銀行,蘇黎世儲存的大量資金都可能被盟軍或者軸心國掠奪。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瑞士乾脆誰的陣營也不加入。
雖說如此,瑞士依賴於德國的煤礦進口(德煤佔了當時瑞士國家能量資源消耗的41%),因此私底下它還是跟鄰居德國有貿易往來。據說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盟軍轟炸了瑞士,瑞士也毫不示弱地用高射炮射下了盟軍的飛機。
德國也曾有過侵略瑞士的意向,因此派偵察機巡邏過瑞士阿爾卑斯山,然而剛進入瑞士的領空沒多久便也被瑞士人射下來了,作為回報,德國人也派了轟炸機轟炸了瑞士。在戰爭開始前,瑞士曾經預料過周圍國家戰爭時期入侵的可能性,因此在阿爾卑斯山中修建了大量的防禦工事。
因為瑞士多山的地理,這個國家易守難攻,再加上本身它對於德國的依賴性,德國最終便放棄了入侵瑞士的計劃。
瑞典。
雖然沒有加入軸心國陣營,然而在冬日戰爭(1939-1941)及後繼戰爭(1942-1944)中瑞典向芬蘭提供了武器和人力資源,並組織了志願軍幫助芬蘭抗擊蘇聯的進攻。
此外,瑞典還提供鐵路運輸幫助德軍向芬蘭前線輸送物資和軍備(1941年6月到7月,德國第163步兵師從德佔的挪威經由瑞典向芬蘭運送大量的榴彈炮和坦克)並向德國進口鋼鐵。
然而在戰爭快結束的時候瑞典發現事態不對,便倒戈向盟軍,在芬馬克郡解放戰時向盟軍提供由挪威難民組建的挪威游擊隊作為幫助。瑞典在二戰期間收留了大量北歐反法西斯戰士和猶太難民,並暗中給予幫助。
波羅的海三國。
拉脫維亞,立陶宛和愛沙尼亞在1938年7月於拉脫維亞首都里加簽訂了中立條款,然而戰爭爆發時與德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的蘇聯無視波羅的海三國的中立性,迅速攻下並佔領了這三個國家。此後這三個國家先後出現了反蘇地下黨組織,然而很快被蘇聯秘密警察組織內務人民委員部扼殺。
為了防止更多的起義發生,蘇聯在波羅的海三國實行焦土戰術。1941年巴巴羅薩行動中,波羅的海三國被納粹德國攻陷,部分國民被納粹德國強征入伍(其中比較有名的就是附屬於德軍的愛沙尼亞第八步槍軍和附屬於武裝黨衛隊的拉脫維亞軍團)。
其餘的一些軍民逃亡芬蘭並加入了芬蘭軍隊抗擊蘇聯。立陶宛相對蘇聯而言更加歡迎德軍,並組織立陶宛秘密警察幫助德國搜捕蘇聯和波蘭的地下黨成員。
沙烏地阿拉伯。
沙特1939年9月的時候與德國斷絕外交關系,於1941年10月與日本斷絕外交關系。雖然正式外交層面上保持中立國家態度,然而靠石油賺錢的沙烏地阿拉伯把石油賣給了獅子大開口的美國。
1943年,沙烏地阿拉伯與美國正式建交(沙烏地阿拉伯在1932年前還是一堆打來打去的沙漠小部落,內志酋長國戰勝了英國扶植的赫賈茲王國和奧斯曼帝國支持的舍邁爾山酋長國,成立沙烏地阿拉伯)。
阿卜杜勒-阿齊茲·阿爾-沙特國王和富蘭克林·羅斯福私下成為了好友。沙烏地阿拉伯允許美國在宰赫蘭建設軍事機場,但是沙特本國在1945年才向德國和日本宣戰,因此沒有什麼實際作為。
土耳其。
在二戰開始時土耳其還在從一戰的戰敗造成的動亂中恢復。二戰開始前,土耳其在1939年與英法簽訂互助合作條約。然而德國入侵法國後土耳其以出兵可能會導致與蘇聯產生沖突(蘇聯39-41年間與德國處於半同盟狀態)為由沒有出兵而保持中立。
1941年7月,保加利亞王國加入軸心國並允許德國經由國土入侵希臘與南斯拉夫。土耳其就慫了,跟德國簽訂了中立條約。土耳其產鉻(用來生產不銹鋼和耐火材料),而德國因為當時盟軍對他們的禁運令而缺鉻,所以作為不被入侵的條件,土耳其在二戰期間成為德國鉻的主要來源。
1944年看到德國人被打得七葷八素之後,土耳其就變跳了,於是和德國斷絕了外交關系並停止向他們供應鉻。1945年,看德國要戰敗了,土耳其趕緊巴結盟軍,並向德國宣戰,然而土耳其最後也並沒有出兵。
葉門。
國家一大半被英國人占著,沒有心情管二戰。
安道爾。
雖然理論上來說從一戰到現在一直跟德國人處在交戰狀態,但壓根沒有在乎。法國,說不要再從國家輸送地下黨。
列支敦斯登。
把資產移走。
摩納哥。
賭、娛樂。
聖馬利諾。
駐扎德國的醫務人員。
梵蒂岡。
壓根沒動。
(6)土耳其為什麼沒出兵擴展閱讀: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三個法西斯軸心國和匈牙利王國、羅馬尼亞王國、保加利亞王國等仆從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
戰爭范圍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5萬多億美元付諸東流,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美國、蘇聯、英國、中華民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客觀上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這次戰爭帶動了航空技術、原子能、重炮等領域的發展與進步。
7. 美國這么霸道,為什麼連土耳其對庫爾德的軍事打擊都不敢保護
美國這么霸道,卻沒有保護土耳其對庫爾德武裝力量的軍事打擊,不是不敢而是別有目的。美國很是希望看到敘利亞亂起來的,而且是越亂越好。
總而言之,這其實都是在美國的預料之內的,開始先幫助庫爾德武裝打擊敘利亞境內的伊斯蘭組織,但實際上是想給敘利亞埋一個「炸彈」。等伊斯蘭組織被滅就會再有新的矛盾,這樣便可以使俄羅斯控制的敘利亞局面不再穩定,還會讓土耳其也卷到戰火裡面。這都是美國想要看到的結果,而整個局勢也在向著這個趨勢發展著。
8. 一戰後協約國為什麼沒有出兵土耳其
英法等國戰爭期間首創嚴重,考慮到可能引起的反抗和損失,沒有全面干涉的精力。而且一旦干涉,土耳其的矛盾轉化,會全面一致對外,英法等國雖然沒有直接攻打土耳其,但支持希臘對土耳其發動戰爭
9. 土耳其打拜占庭帝國時歐洲為什麼不出兵
尼科堡戰役中被擊潰了,之後也有援軍,比如1399年查理六世派遣參加過尼科堡的元帥Jean Le Maingre帶領「600重裝士兵,600侍從和1000弓箭手」來君堡逛了一圈,1444年瓦爾納的十字軍,1445年勃艮第公爵派遣的300人,到了1453年「。主要由熱那亞人、威尼斯人和加泰羅尼亞人組成的西方傭兵和志願軍則有2-4000人」,其中熱那亞3-400人(包括水手則有6-700人),威尼斯1000人,「和教皇特使一同抵達的大型義大利兵團包括200火銃手和弩手。」,還有塞爾維亞的1500人
1453年的歐洲正好處於一個由亂向穩的轉變過程,各國都百廢待興,發展經濟,根本不可能派大規模援兵去救拜占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