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為什麼加入協約國
⑴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原同盟國中的哪個國家加入了協約國作戰這一事件說明了什麼
義大利先是加入同盟國後來加入了協約國
協約國:英國(包括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其它一些殖民地)、法國、美國、俄國、義大利、比利時、塞爾維亞、羅馬尼亞、門的內哥羅、希臘、日本、中國
同盟國:德國、奧匈帝國、土耳其、保加利亞
--------------------------
詳細過程如下::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兩大敵對的帝國主義軍事侵略集團之一。1879年,德國與奧匈帝國為共同對抗俄、法而簽訂《德奧同盟條約》。
------------
義大利與法國爭奪突尼西亞失敗後,於1882年加入,形成三國同盟。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義大利開始時宣布中立。後於1915年加入協約國。土耳其和保加利亞則先後加入同盟國。
------------
經過四年戰爭,同盟國逐漸不支。1918年秋,保加利亞、土耳其和奧匈帝國先後退出戰爭,同年11月德國宣布投降,與協約國簽訂《康邊停戰協定》,同盟國徹底瓦解。②泛指某一同盟條約的締約國或參加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參加對德、日、意軸心國作戰的國家中,蘇、美、英、法等也稱為同盟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以英、法、俄為主的帝國主義軍事同盟。19世紀80、90年代,德、奧、意三國同盟建立,德、英友好,英、意交往。法、俄為打破各自的孤立狀態而相互接近,於1893年正式簽訂秘密軍事協定,規定在遭受三國同盟進攻或威脅時互相支持。進入20世紀,因德、英矛盾發展,英、法接近,於1904年簽訂協定,就雙方瓜分非洲等殖民地的矛盾達成協定。該協定意在消解雙方矛盾,共同對德。在日、俄戰爭中俄國失敗,俄國不再成為英國主要競爭對手。1907年,締結英、俄協定,就雙方在波斯、阿富汗和西藏的殖民擴張達成妥協。至此協約國最終形成。-
--------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義大利、羅馬尼亞、美國等24個國家先後加入協約國。
--------
十月革命後,蘇俄宣布退出。自1918年3月,協約國軍開始武裝干涉蘇俄。德國戰敗後,協約國分別於1919年春、秋和1920年4月發動三次對蘇俄的大規模武裝干涉,均被挫敗。隨著第一次大戰後世界格局的變化,協約國不復存在
⑵ 土耳其為什麼要參加一戰
在一戰爆發以前,土耳其雖然在國力上不如那些世界強國,但它最起碼還是一個世界大國。但是在一戰結束以後,土耳其遭到了一系列的嚴重製裁,以至於喪失了全國70%的。其實土耳其原本可以宣布中立,可是它最終在1914年11月對協約國陣營宣戰。那麼,土耳其為何會加入同盟國集團呢?
在一戰爆發的初期,德國在東西兩線都取得了勝利,土耳其誤認為戰爭將會在半年內結束。土耳其與沙俄存在領土爭端,它試圖藉助德國的力量對付沙俄,等沙俄戰敗以後,自己好收復一些土地。1914年11月,土耳其正式對協約國參戰。在此之前,土耳其的主要對手就是沙俄,兩國海軍在黑海反復鏖戰。戰局的發展很讓人意外,德國速戰速決的戰法失敗,戰爭演變成了消耗戰,這對德國來說很不利。時間進入1916年以後,雖然德國取得了一些戰術上的勝利,但戰略上仍處於被動狀態。1918年11月,德國宣布投降。第二年,在法國的凡爾賽舉行戰後會議。這次會議主要討論如何處置德國、土耳其、保加利亞等戰敗國的問題,正是在這次會議中,土耳其喪失了70%的領土。
⑶ 同盟國和協約國形成的主要原因
我記得歷史課本里有的根本原因在於資本主義國家間發展不平衡加劇兩大集團的形成表明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達到高潮,為一戰爆發埋下隱患。影響的話則是引起一戰
⑷ 同盟國為什麼叫同盟國,協約國為什麼叫協約國
叫同盟國的原因:
在俄奧爭奪巴爾乾的斗爭中,德國支持奧匈帝國。1879年,在俾斯麥推動下,締結了旨在共同反對俄國的德奧「同盟條約」。這是兩大軍事集團形成中最先締結的條約,是列強對當時最敏感地區爭奪的必然結果。後來,俾斯麥拉攏義大利共同對付法國,1882年,德、奧、意三國「同盟條約」簽訂,侵略性的軍事集團三國同盟正式建立。三國同盟的核心是德國,其矛頭指向俄國和法國。
叫協約國的原因:
三國同盟形成後,法俄都感到不安,為了對付共同的敵人,兩國逐漸接近,並於1892年締結了軍事協定。法俄同盟形成,歐洲開始出現兩大軍事集團對峙的局面,這是向三國協約方向推進的第一步。三國協約形成的決定性步驟是其核心英國放棄傳統的外交政策與法國結盟。隨著在殖民地問題上沖突的加劇,20世紀初,英德矛盾成為帝國主義之間的主要矛盾。英國不得不放棄維持歐洲大陸均衡的「光榮孤立」政策,首先與德國的宿敵法國接近;法德矛盾促使法國也向英國靠攏。1904年英法簽訂協約,調整了兩國在瓜分非洲等殖民地問題上的矛盾。從此,英法事實上建立了同盟關系。為了共同對付德國,英國又主動協調了同俄國的利害沖突。1907年英俄簽訂協定,調整了雙方在亞洲爭奪殖民地的矛盾。英法、英俄協定,都是背著有關國家簽訂的帝國主義的分贓協定。英法、英俄協定的簽訂,意味著英、法、俄三國協約的建立。這樣,為重新瓜分世界,歐洲兩大軍事集團最終形成了。
⑸ 一戰時,為什麼土耳其僅僅為了兩艘戰艦,便和德國結盟
西亞病夫-奧斯曼土耳其再衰落也不至於那麼不開眼,只能後來德國把被英國地中海艦隊追逐的躲到當時還是中立國的土耳其的兩艘戰艦送給土耳其發揮了臨門一腳的作用。畢竟當時土耳其的政局控制在本來就很親德的青年土耳其黨的手裡。就算沒有那2艘軍艦,在青年土耳其黨的忽悠下,土耳其早晚也會倒向德國的。
⑹ 協約國同盟國建立的主要目的分別是什麼
協約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以英國,法國,沙皇俄國為主的國家聯盟。還包括塞爾維亞,羅馬尼亞。它與以德國、奧匈帝國為中心的同盟國集團形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對立雙方。值得注意的是,義大利雖然是同盟國國家,但卻和協約國一起攻打同盟國。一戰中後期,美國、日本、中國北洋軍閥政府等一些國家也先後加入協約國集團,而俄國在十月革命爆發後退出了戰爭。最終,協約國贏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
最初的協約國是由法國和俄國組成的。英國本來實行的是"光榮孤立"政策,沒有加入的意思,但隨著英國的霸主地位被動搖,和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的建立,英國加入了這個法俄協約,形成了一戰中協約國的雛形。
協約國集團在1904~1907年間的英法俄「三國協約」的基礎上形成。英法、英俄分別簽訂協定,在相互承認各自勢力范圍的基礎上建立軍事集團,與同盟國集團相對峙。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站在協約國方面參戰的有31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日本於1914年、義大利於1915年、美國於1917年參戰。中國北洋軍閥政府也在1917年站在協約國一方對德奧宣戰,並派20000名勞工奔赴歐洲戰場。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建立的同盟國: 參與該聯盟的國家主要有德意志第二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王國等國家組成,與之對立的軍事政治集團為協約國。
希望採納!謝謝!
⑺ 為什麼土耳其和保加利亞、塞爾維亞簽訂了協定
俄國在支持巴爾干國家的同時,又擔心保軍進抵伊斯坦布爾不利於自己解決黑海海峽問題。德國和奧匈帝國則認為塞爾維亞和希臘是站在協約國一方的,因此不希望它們強大,卻把土耳其看作是自己潛在的盟邦,因此竭力防止土耳其覆滅。在各大國的壓力下,1912年12月,土耳其與保加利亞、塞爾維亞簽訂了停戰協定。
⑻ 「一戰」中土耳其,保加利亞為什麼要加入同盟國一方
同盟國是德國,義大利,奧匈帝國,土耳其和保加利亞,其中義大利在中途退出同盟國,加入協約國.
協約國最開始是英國,法國和沙俄.隨著戰事的發展,美國加入,中國也加入協約國,推出同盟國的義大利也加入協約國.其他還有塞爾維亞,日本,羅馬尼亞,比利時,荷蘭,希臘,葡萄牙,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亞,南非,印度,瓜地馬拉,海地,漢志(今沙烏地阿拉伯一部分),宏都拉斯,古巴、賴比瑞亞、尼加拉瓜,巴拿馬,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暹羅(現泰國),捷克斯洛伐克。其中塞爾維亞是一戰中唯一個為了正義而進行的斗爭. 一戰是以協約國的勝利而結束的,戰後召開了巴黎和會,制定針對戰敗國的凡爾塞體系.中國雖然上戰勝國,可是主權遭到了嚴重的踐踏,並由此而引發中國國內的五四愛國運動.成為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開端.
⑼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協約國和同盟國各是哪些國家為什麼分別叫同盟國和協約國
協約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以英國,法國,沙皇俄國為主的國家聯盟。還包括南斯拉夫等弱小的歐洲國家。它與以德國、奧匈帝國為中心的同盟國集團形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雙方。值得注意的是,義大利雖然是同盟國國家,但卻和協約國一起攻打同盟國。一戰中後期,美國、日本、中國等一些國家也先後加入協約國集團,而俄國在十月革命爆發後退出了戰爭。最終,協約國贏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
最初的協約國是有法國和俄國組成的。英國本來實行的是"光榮孤立"政策,沒有加入的意思.但隨著英國的霸主地位被動搖,和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的建立,英國加入了這個法俄協約,形成了一戰中協約國的雛形。
協約國集團在1904〜1907年間的英法俄「三國協約」的基礎上形成。英法、英俄分別簽訂協定,在相互承認各自勢力范圍的基礎上建立軍事集團,與同盟國集團相對峙。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站在協約國方面參戰的有31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日本於1914年、義大利於1915年、美國於1917年參戰。就連貧弱的中國也在1917年站在協約國一方對德奧宣戰,並派20000名勞工奔赴歐洲戰場。
協約國集團雖然取得大戰的勝利,卻付出了極大的代價。除了美國攫得很多實際利益,日本掠獲不少以外,其他國家大多失大於得。尤其是它的主要成員英法兩國,實際上只是一種「慘勝」。至於俄國的羅曼諾夫王朝,更在大戰結束一年以前即被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所推翻。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建立的國家聯盟。參與該聯盟的國家主要有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等數個國家。值得注意的是,義大利雖然是同盟國國家,但卻和協約國一起攻打同盟國集團。同盟國最終失敗.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加入同盟國方面作戰的,還有保加利亞,和土耳其.
同盟國是德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後為了爭奪世界霸權而組織的.本來德國還想拉攏俄國入伙,但俄國處處與德國作對,於是只得放棄.後來同盟國被協約國夾在中間,為戰敗埋下了伏筆.
⑽ 奧斯曼土耳其為什麼要在一戰加入同盟國
在一戰開始後,雖然存在於德國的秘密協定,土耳其想保持其中立地位,決定封鎖土耳其海峽——沙俄和協約國重要的物資運輸通道,但德國巡洋艦格本和布雷斯勞在英國海軍的圍追堵截下,不得不通過達達尼爾海峽在黑海避難。
英國政府本不希望土耳其加入戰爭,因此做了很多斡旋,例如要求土耳其遣散德國海軍並保留德國戰艦至戰爭結束等,但被土耳其親德的陸軍派系所拒絕接受,協約國在協調了在中東的利益之後,聯合了實質上被控制的埃及宣稱在中東的一切敵視協約國的活動視為宣戰,結果土耳其舉國上下受此震動,要求政府收復俄土戰爭時被沙俄佔據的領土,土耳其遂加入一戰的同盟國一方,至戰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