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土耳其 » 土耳其為什麼打索馬里

土耳其為什麼打索馬里

發布時間: 2022-06-30 09:27:48

① 索馬裏海盜為什麼難以制止。索馬里本國對於索馬裏海盜是怎麼表態的

北緯10度線是國際海運業的黃金航道,同時又是令人膽寒的恐怖水域所在地,世界海盜高發區恰好分布在這條線附近,以亞洲的馬六甲海峽、北非的索馬裏海域和幾內亞灣的奈及利亞海域最為出名。國際海事局(IMB)海盜報告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馬六甲共發生21起海盜襲擊事件,索馬里31起,奈及利亞42起——索馬里還排在奈及利亞之後;但進入2008年後,索馬裏海域的危險系數急升,據設在肯亞蒙巴薩的海員救助組織說,今年頭10個月該海域已發生87起海盜襲擊事件,佔全球同期海盜襲擊事件總數的四成以上。

種種跡象顯示,位於非洲之角,擁有漫長海岸線的索馬里水域已經取代傳統「海盜集散地」馬六甲海峽,成為繼現代「海盜樂園」奈及利亞海域之後的全球海盜活動最猖獗的地點。2008年,索馬裏海盜們頂風作案,連續出擊,不斷刷新歷史記錄,使這一海域處於「危急水平」。8月20日,海盜們在一天之內劫持了3條國際船舶,10月1日又在一天之內襲擊了4艘船隻,而9月25日劫持烏克蘭軍火運輸船「法伊尼號」之舉則可謂「登峰造極」。在剛剛過去的10月中下旬,來自泰國和韓國的各一艘貨船及共50名船員在海盜收到贖金後獲釋,但同期又有一艘菲律賓貨船和一艘土耳其貨船遭劫。迄今為止,各國仍有11艘船隻和200多名船員被扣在索馬里水域。

為共同打擊索馬里水域的海盜活動,在聯合國號召下,目前已有10多個國家派出軍艦參與巡航該水域。索馬里當局也正在與部分國家談判,以便讓外國海軍能夠開進索馬里領海緝拿海盜。但美國海軍女發言人斯特凡妮·默多克日前表示,保護每天約有250艘貨船駛經的這一寬闊海域存在相當難度。那麼,索馬裏海盜問題究竟緣何而起,能否通過武力根除呢?

禍起「蕭牆」

位於紅海和印度洋之間的索馬裏海域自古以來就是海盜出沒的地方。上世紀90年代初,一些軍閥武裝以「保護索馬裏海洋權益」為名,對那些在索馬里領海或專屬經濟區內非法捕魚或傾倒有毒廢物的船隻處以罰金。但他們很快發現,劫持船隻,綁架船員,勒索贖金,是一項獲利更豐的「產業」,從此現代索馬裏海盜登上國際舞台。而隨著索馬里內戰加劇,生活無以為繼的貧苦百姓紛紛鋌而走險,或成群加入軍閥隊伍,充當炮灰;或結伙出海劫掠,混口飯吃。後者往往風險低,獲利高,且無性命之虞,因此成為索馬里貧民的「擇業首選」。

2006年6月,教派武裝「伊斯蘭法庭聯盟」趕走了盤踞在首都長達15年之久的軍閥,控制了摩加迪沙及中南部地區,同時也嚴厲打擊各種海盜活動,清剿了他們的陸上據點。迫於嚴厲的伊斯蘭法懲罰,海盜們一度偃旗息鼓。但好景不長,半年後隨著教派武裝被衣索比亞軍隊趕出首都,索馬裏海盜再度活躍起來。另有報道稱,目前活躍在該海域的海盜中摻雜了許多已經「走投無路」的「伊斯蘭法庭聯盟」武裝分子,他們干起了自身曾一度排斥的勾當。

2008年秋季,由於風傳歐盟新組建的海空混合反海盜部隊將在今年底部署到索馬裏海域,感受到危機的海盜們急於「撈上一票」。10月下旬,滿載俄制坦克、炮彈、榴彈發射器等輕重武器的烏克蘭軍火船「法伊尼號」被劫一個月後,海盜們還在船上挾持人質與多艘外國軍艦對峙,明目張膽地索要2000萬美元贖金,並威脅炸毀軍火船,氣焰十分囂張。在此危機映襯下,10月17日奈及利亞海盜劫持8艘漁船上96名船員的事件卻並未引起多大反響。

比起索馬裏海盜的猖獗,索馬里過渡聯邦政府的影響力不免有些寒磣。其目前僅能控制首都及拜多阿等少數幾個重要城鎮,且時刻面臨教派武裝和反政府勢力的威脅,處於絕對守勢。

「產業」模式

如今的索馬里,海盜營生已經成為一種頗為成熟的「產業」。據東非「海員救助組織」估計,索馬裏海域的海盜至少在1000名以上,而為海盜提供情報、後勤服務的人則難以計數。索馬裏海盜成分復雜,來源廣泛。其中既有本國貧苦的農民和走投無路的當地居民,也有好戰成性的部族武裝分子及軍閥的殘部,還有來自周邊國家地區的「外來務工」人員(這些海外勞工可能是吉布地人、厄利垂亞人,也有可能來自肯亞或其他國家)。

目前活躍在索馬里的海盜主要有四大團伙:一夥叫「邦特蘭衛隊」(Puntland Group),他們是索馬裏海域最早從事有組織海盜活動的團伙;一夥叫「國家海岸志願護衛者」(National Volunteer Coast Guard),規模較小,主要劫掠沿岸航行的小型船隻;第三伙叫「梅爾卡」(Merkah),他們以火力較強的小型漁船為主要作案工具,特點是作案方式比較靈活;勢力最大的海盜團伙叫「索馬里水兵」(Somalia Marine),其活動范圍遠至距海岸線200海里處。

長期的內戰,讓索馬裏海盜深諳「槍桿子里出財路」的道理。一個讓人啼笑皆非的現象是,索馬里人參軍往往是領了槍就瞅准機會開小差逃跑,因為有槍就有一切。國家分裂、法度廢弛造就了繁榮的黑市軍火貿易,加之周邊各國或明或暗的軍事援助,使得索馬里國內槍支泛濫成災。如今AK-47沖鋒槍、肩扛式火箭筒,槍榴彈發射器、手榴彈、大馬力漁船、掛機快艇、衛星電話已經成為海盜們的「制式裝備」。2006年3月17日,與美軍狹路相逢的13名索馬裏海盜為逃避檢查,居然對一艘美國巡洋艦和一艘導彈驅逐艦進行「先發制人」式的打擊,雖然最後被全殲,但其仰仗的火箭筒、槍榴彈等武器裝備著實讓美軍吃驚不小。

索馬裏海盜還有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只為贖金而來。這一點不同於其它地方的海盜:印度洋的海盜以上船偷盜為主,馬六甲和印尼的海盜則殺人越貨,無惡不作,奈及利亞的海盜主要是沖著石油運輸船而去,且多附加政治要求,尤其是在尼日三角洲一帶……索馬裏海盜則「全心全意」只要贖金,並一再聲明其行動與恐怖主義無關,不附帶任何政治訴求。這種「純商業化」操作模式(劫持船舶-綁架船員-勒索贖金-放船走人)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索馬里戰亂所導致的赤貧現實。另一方面,身為天性豪放的非洲人,索馬裏海盜一向高調行事,其熟練的身手、過人的膽量,讓其他水域的海盜望塵莫及,也讓國際社會苦不堪言。從法國的豪華遊艇,到聯合國的運糧船,再到烏克蘭的軍火船,來者不拒,盜亦無道。英國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不久前發表的報告稱:「索馬裏海盜今年每劫持一艘船隻,索要50萬至200萬美元不等的贖金。2008年在索馬里沿海活動的海盜已索得的贖金總額可能在1800萬至3000萬美元之間,贖金高漲使海盜活動更加有利可圖。」這份題為《威脅全球貿易,支持局部戰爭》的報告認為,海盜活動迫使船隻繞道航行,增加航行時間和船運成本,正日益威脅全球貿易;而且,好戰組織勒索的大量贖金不僅縱容了海盜行為,還為索馬里內戰提供了支持。

太難之籃

歷史上,除了瘋狂掠奪自然資源之外,殖民者並沒有為這片土地上的現代民主政體留下更多的發展空間;相反他們依據自身利益,確定勢力范圍,人為劃定疆界,給索馬里留下無盡的隱患,例如如今隸屬於衣索比亞的歐加登地區,還在刺激兩國的民間對立情緒。落後的政治經濟發展水平,使索馬里長期處於世界最不發達國家行列。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廳指出,目前索馬里100萬人流離失所,320萬人急需人道主義援助。而當越來越多的索馬里人陷入生存危機的時候,揮金如土的海盜們卻過著豪華奢侈的生活,這極大刺激了周圍貧民們脆弱的神經,讓他們「毅然」投身海盜事業。受害者方面,除了法國政府態度強硬拒絕妥協,曾兩度出動突擊隊解救人質外,其他被劫船隻的船東通常做法都是先表面譴責,後私下談判,再秘密支付高額贖金。這極大地助長了海盜的囂張氣焰,也吸引了更多的貧民加入。

除了經濟凋敝的壓迫,部族的紛爭更是「太難之籃」。索馬里現有兩大族系、七大部族、幾十個部族分支,這些建立在血緣基礎上的部族分支,彼此間的歷史沖突難以調和,也為國家分裂埋下了伏筆。1991年西亞德獨裁政權垮台後,以部族勢力為基礎的軍閥武裝割據,相互傾軋,17年來一直如是,形成了霍布斯所描述的「所有人反對所有人」的可怕景象,索馬里從此烙上了「失敗國家」的烙印。雖然聯合國、非盟、阿盟和伊加特等眾多國際組織先後為其主持過12次部族和解、秩序恢復和政府重建工作對話會,但大都無功而返。而國際勢力的紛紛介入,卻讓索馬里局勢愈加復雜。目前,索境內除了有經聯合國授權、由非盟派駐的烏干達和蒲隆地維和部隊2600人外,還有衣索比亞軍隊8000人,厄利垂亞軍隊2000人,並且有約10個國家向沖突各方提供武器,直接或間接地參與其中。如此混亂不堪的環境,最終成就了「海盜天堂」。

海盜問題之所以在索馬里尾大不掉,一則由於該國國內長期處於無政府狀態;二則因為缺少國際制衡力量。其附近海域雖然早有美、英、法、德、意等國組建的「150聯合特遣隊」在巡邏,但特遣隊的主要任務是反恐,其次才是打擊海盜;三則是源於國際法的盲區。1982年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諸如「發生在一國領海之內的劫掠活動是否屬於海盜行徑」、「海盜在公海上作案後逃入該國領海,而該國暫無合法政府存在或合法政府崩潰的情況下,是否可以進入其領海緝拿海盜」等問題上陷入盲區,導致索馬里的海盜們鑽法律的空子,在公海上幹完「活」後就往索馬里領海跑,然後在那坐等贖金。如果外國軍艦膽敢追到索馬里領海內,就會被當地部族、軍閥或教派貼上「帝國主義」的標簽,群起而攻之。幸而,索馬里於2004年成立了過渡聯邦政府,又於一年多前打回國內,恢復了主權,這樣聯合國安理會才能援引《聯合國憲章》第七章,通過決議授權外國軍艦在索馬里政府同意的情況下,進入其領海清剿海盜。這一決議,也為歐盟國家聯手打擊索馬裏海盜鋪平了道路。

路徑選擇

索馬裏海盜橫行不僅損害了世界貿易,惡化了其國內形勢,更可怕的是他們可能為恐怖主義作倀,威脅到國際政治安全。為此,國際社會採取了標本兼治、雙管齊下的辦法,合作打擊海盜。而在外界的批評聲浪中,索馬里政府也開始承擔起責任來。

在全球治理層面,應索馬里過渡聯邦政府請求,聯合國安理會先後於今年6月2日和10月7日通過了兩項決議,呼籲各國積極參與打擊索馬里沿岸公海的海盜行為,必要時可臨時申請進入索馬里領海內緝兇。此前的2007年11月到2008年6月期間,出於救助索馬里飢民的需要,法國、丹麥、荷蘭以及加拿大等國海軍為世界糧食計劃署的運糧船提供了護航。而針對愈演愈烈的海盜活動,「150聯合特遣隊」還在今年8月底設立了索馬里「海上安全巡邏區」(MSPA),為來往船隻提供穩定的海上安全通道。10月中下旬,索馬里安全部隊出手,先後解救了兩艘開往索馬里、分別來自巴拿馬和印度的貨船。隨後法國海軍在距索馬裏海岸大約185公里的亞丁灣公共海域抓獲9名海盜嫌疑人,並移交給索馬里地區當局。

在地區治理層面,東非7國早在2006年3月伊加特峰會上就通過《內羅畢宣言》表達了合作打擊索馬裏海盜的決心,可惜雷聲大雨點小。今年在國際海事組織的協調下,西印度洋19個國家欲效仿《亞洲地區反海盜及武裝劫船合作協定》,醞釀執行一項非洲地區協議。對此倡議,索馬里在亞丁灣對岸的鄰國葉門十分熱心。葉門總統薩利赫日前對約旦和埃及的訪問,其主要目的就是協調紅海國家的反海盜行動。而借鑒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尼三國在治理馬六甲海盜問題上的成功經驗,非洲各國正商討開展類似的情報交流與聯合巡邏行動。

歸根結底,索馬裏海盜問題仍然是和平與發展的問題。首先,在其國內各派軍閥混戰的情形下,國際社會既需要「揚湯止沸」式的停火協議與和解大會,也需要「釜底抽薪」般的武器禁運與經濟制裁,同時應協調周邊各國立場,增加對非盟派駐索馬里維和部隊的資金援助,這樣才能撲滅索馬里內戰之火,提高其國民的平均壽命。其次,從「透明國際」2008年公布的《全球貪腐印象指數》排行榜上索馬里赫然墊底看,其國內治理依然糟糕,國際社會應把對索馬里的援助與索國政府落實整肅貪污、改善民生的進程相掛鉤,加強對索馬里財政使用的監管,合理分配援助物資;在此基礎上,發展經濟,削減貧困,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如此才能從源頭上遏止海盜活動的瘋長。要知道,在1/9的人流離失所,近1/2的人需要國際糧食援助的索馬里,能夠解決溫飽都是一種幸運。曾一度控制大半個索馬里的「伊斯蘭法庭聯盟」之所以能迅速崛起,皆因它為貧民提供了必需的食物、醫療和教育等公共產品,並恢復了社會的法律和秩序,而非人人都支持其極端教義。最後,治貧終須治愚,發自人們內心深處觀念的改變,才是最根本的改變。在索馬里這樣一個前現代國家要推行民主政治,樹立法治觀念,消除海盜行為,仍然需要依靠普及教育,培育公民社會,盡管路漫漫兮其修遠。

② 從國際法角度分析索馬裏海盜事件發生的原因

9.11事件發生後,美國為在全球進行反恐活動,布希政府懷疑當時的索馬里政府為國際恐怖分子提供支持和庇護,想方設法阻止教派武裝組織控制索馬里政權。2006年10月,美國政府支持衣索比亞出兵入侵索馬里,推翻了當時的索馬里政權。在衣索比亞軍隊的幫助下,在索馬里組建了由美國支持的索馬里過渡政府。但是,由於該政府能力有限,不通有效控制全國局勢,僅能控制首都摩加迪沙,而全國大部分地區就陷入了無政府狀態,形成武裝割據,出現了幾十支武裝力量。一些海盜組織甚至得到了與臨時政府有密切關系的軍閥的支持,使得他們能成為「亂世梟雄」。使索馬里2880公里的海岸線成為海盜們的劫持生財的好去處。
2. 難民激增,生活所迫
索馬里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經濟以畜牧業為主,工業基礎薄弱。70年代初,由於國有化政策過激,加上自然災害等因素,經濟嚴重困難。連年戰爭給索馬里人民帶來無窮的無窮災難。2006年年底,索馬里過渡聯邦政府在衣索比亞軍隊幫助下擊敗反政府武裝,控制了摩加迪沙和索馬里大部分地區,但此後反政府武裝不斷在摩加迪沙等地發動襲擊。目前索馬里已有110萬難民,首都摩加迪沙每月就會新增約2萬名難民。由於難民不斷增加,難民們生活沒有著陸,糧食價格飆升,過度的通貨膨脹和乾旱等自然災害更加劇了國內危機。國內頻繁的暴力活動使聯合國等機構的人道主義努力也無法實施,無法向索馬里運送糧食等生活必需品,即使運進去了也無法進行合理的分配,還會遭到搶劫。近來,索馬里安全形勢進一步惡化,針對聯合國工作人員及援助機構人員的襲擊事件頻頻發生,國際援助機構大多已撤離索馬里。難民們缺衣少穿,度日如年,飢寒交迫,更使暴力活動增加,因此,海盜只是在海上的一種暴力活動表現形式。這些舉動得到了難民和居民的支持,使海盜活動有了廣泛的群眾基礎。由於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使海盜活動變得更為頻繁兇殘。
3. 無本萬利,可使利益最大化
海盜活動的投入非常少,只需小船和其它槍支、通信等裝備,與劫持所帶來的巨大利潤是不成比例的。被劫船隻的船東寧願支付高額贖金,也要保護船員的生命安全。海盜每劫持一艘船平均可獲100萬至200萬美元,劫持了「斯特拉•瑪麗斯」後,索要贖金達300萬美元。2008年贖金總額可能在1800萬美元至3000萬美元之間。全球每年損失250億美元。巨大的贖金使海盜活動變得更加猖狂。這樣一次劫持成功,就可一夜暴富,買名車、建別墅、娶妻納妾,遠離貧窮生活。從而誘使更多的人鋌而走險,參加海盜活動。通過海盜活動還可進行走私、毒品、武器交易和偷渡等賺錢活動,使海盜活動的利益得到最大化。
4. 海盜人數增加,裝備更新
過去五六年間,索馬裏海盜的總人數一直在100人以下;目前,這一數字已上升到1100到1200人。由於被劫持船隻的船東往往採取縱容、妥協的方式處理船隻的劫持,這一心理也被海盜掌握,他們認為:「船隻和船員才是最值錢的。」這樣便養大、養壯了索馬裏海盜。」 除海盜人數增加外,海盜的裝備也得到了更新,已不再使用繩索、大刀和長矛等傳統手段,快艇、重型武器(AK47突擊步槍和火箭筒)和現代化的,全球定位系統、衛星通信等高科技手段在劫持活動中得到了充分的應用,使攻擊范圍從索馬里沿岸擴展到數百公里之外的公海,使劫持活動變得更加得心應手。索馬裏海盜心狠手辣,碰到國際海軍艦艇就把被劫持的人員放到甲板上,如採取強硬手段就殺死被劫持人員,為了保護被劫持人員的生命安全,國際海軍船隻往往只能讓步,使海盜更能得寸進尺,氣焰更更加囂張。
5.國際打擊不力
隨著索馬裏海域海盜活動的不斷升級,國際社會對索馬裏海盜的打擊也在加強。歐美已派出軍艦加強對該海域的巡邏。北約國防部長布達佩斯會議10月10日決定要在印度洋保持軍事存在,「保護向索馬里運送救濟物資的世界糧食計劃署的船隻」,派遣義大利、美國、英國、希臘、土耳其軍艦各1艘、德國2艘共7艘戰艦開赴索馬里,開展行動。俄羅斯也派出「無畏」號護衛艦奔赴索馬里執行任務。10月16日,印度國防部宣布,將向亞丁灣部署1艘海軍艦艇,展開巡邏。日本也考慮派遣海上力量。肯亞則將參與打擊海盜,保護世界糧食計劃署運糧船。聯合國2008年10月7日一致通過了第1838號決議。這是安理會自今年6月以來通過的第二份有關打擊索馬裏海盜行為的決議。呼籲關心海上活動安全的國家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通過採取部署海軍艦只和軍用飛機以及與索馬里過渡聯邦政府合作等行動,積極參與打擊索馬里沿岸公海的海盜行為。但打擊海盜及其他犯罪行為的國際合作仍存在著一些法律障礙———許多國家擔心國際合作會損害其主權,加之許多相鄰的沿海國之間本來就存在著主權和海洋資源爭議;部分有爭議海域犯罪管轄權不明,越境犯罪控制機制不完善,相關國家未能就海盜、恐怖主義等定義達成共識等原因,造成國家間合作打擊海盜並積極性不高,打擊效果不好。在1816號決議達成就經過一番博弈,在協議起草時,法國曾想將該協議適用於打擊所有海盜猖獗的海域,但是遭到印度尼西亞、越南等國的反對。印尼方面擔心此舉有可能成為外國干涉他國內政的先例。所以,後來在1816號決議里就有這樣的內容出現:決議的適用范圍僅限於索馬里,而不應被視同訂立習慣國際法。
6、船主難於自保
一般人畢生難得遇上海盜,所以,提到海盜,腦海里浮現的,大概都是電影或文學作品塑造的形象:滿襟油污,一身酒臭,踩著一隻木製義腿,滿嘴粗口,脾氣暴烈,胡須上的火葯渣還冒著煙的老水手。
遇劫花錢消災的船東,或僥幸脫險的水手,會告訴你,現在的海盜其實和生意人沒兩樣,只是他們做的是一本萬利的勾當,只要錢財能到手,不見得要殺生。
船東也是生意人,遇上海盜劫船,只要肯講價碼,條件都好談;最怕的就是買賣變成一場槍戰,那可會驚醒保險公司,把海運保費調成天價。
船隻出海前,當然可以預為防範:如裝設必要的照明、配備雷達及熱感監控系統的24小時警衛、消防水喉、防止攀登的障礙設施、音爆武器等。
但是一般人最先想到的武裝警衛,卻是船東非到不得已,最不願配置的手段。一來,武裝警衛必須身手不凡,索價自然不菲;其次,注冊國不準船隻配備武裝警衛;其三,許多港口不準船隻攜帶武器,進港前若有武器,必須投入海里。
最後,如果公海上的每艘貨船都必須僱用武裝保鏢,而且基於成本考慮,僱用的是一支未受嚴格訓練的雜牌軍,那公海上豈不更是處處危機?其後果,思之令人悚然。
要一勞永逸解決索馬裏海盜問題,唯有徹底解決內陸沖突。但是,如果聯合國出面都解決不了索國的內亂,船東最好還是乾脆避開這條航道。
只是,馬不吃險草不肥,生意人利字當頭,自然另有盤算。據統計,每600艘貨船,只有一艘會遇劫付出可觀贖金,這個機率,值得一搏。
出事率高,保費自然水漲船高。船東要抑止保費飆漲,只能連手向相關政府施壓,改善公海航道的安全。
海軍也必須遵守各國法律規定的交戰守則。上周,英國皇家海軍逮到一批海盜,算是走運,因為海盜沉不住氣先開火,給海軍予以痛擊的借口。不過,海盜也不會笨到再犯同樣的錯誤。別忘了,他們也是生意人。

③ 土耳其關系為什麼和美國不好

第一,政變因素。實際上,美國和土耳其兩國的矛盾在2016年就露出了苗頭。那一年的7月,土耳其發生一起針對總統埃爾多安的軍事政變,造成250人喪生。埃爾多安靠俄羅斯透露的情報,才逃過一劫。因此政變後,土耳其和俄羅斯的關系迅速升溫。此後土耳其政府開始指責美國包庇政變主使者居倫,並且要美國引渡元兇,美國對埃爾多安的要求不予理會,兩國的關系由此跌入低谷。
二,土耳其的奧斯曼夢想與美國的中東戰略沖突。眾所周知,伊朗喜歡在中東地區輸出革命,以擴大自己的地區影響力,可鮮為人知的是,埃爾多安一直有個恢復奧斯曼帝國的夢想,要知道奧斯曼帝國,可是橫跨亞非歐的巨大帝國,為了實現自己所謂的夢想埃爾多安這些年建立了一條橫跨中東、北非建軍事基地:

2015年,土耳其在卡達建立了塔里克伊本茲亞德軍事基地,2020年建立了哈立德伊本阿爾瓦利德基地。

2017年,索馬里在摩加迪沙也建立了基地。

在伊拉克,土耳其建立了15個軍事基地,主要的是摩蘇爾郊區的拜什卡基地。

此外,土耳其打著人道主義援助的幌子在利比亞佔有4個軍事基地,表面上支持利比亞民族團結政府,實際上是想染指地中海的油氣資源。

仔細對比不難發現,土耳其布局的這些軍事基地和伊朗的什葉派之弧很類似,這不由得引起了美國人的高度警覺。要知道美國的中東戰略是整合以色列和以色列遜尼派的力量,建立一個類似於北約的軍事組織,以遏制俄羅斯和伊朗。而作為伊斯蘭遜尼派國家的土耳其卻想單獨坐大,這和美國人主導的中東戰略是背道而馳的,因此,扣留作為大殺器的F35也就在美國人的情理之中了。
第三,對待庫爾德人問題。中東的庫爾德人大約3000多萬,分散於土耳其、敘利亞、伊朗、伊拉克等國。多年來,庫爾德人一直謀求建立自己的國家,但遭到土耳其嚴厲的軍事打擊。
第四,土耳其支持伊朗和卡達問題。中東遜尼派的老大是沙特,土耳其也是遜尼派國家,但卻是遜尼派中的另類,他不但有意競爭遜尼派老大的位置,而且和美國人重點幫扶的以色列關系不和。土耳其和伊朗一道,經常暗中支持巴勒斯坦的抵抗力量哈馬斯對以色列展開襲擊,這讓美國人和以色列都非常頭疼。
基於以上種種原因,美國和土耳其短期要修復關系已經不大可能;只是不知道,沒有美國人的支持,土耳其的復興大夢能夠持續多久?

④ 打擊索馬裏海盜的各國艦隊,都有哪些

~~樓主好~~

首先海軍發兵索馬里在政治上可行:
索馬利亞總統優素福(Abllahi Yusuf)強調,外國軍隊可對海盜動武。希望借國際之手,對付索國海域海盜。
2008年6月2日,根據BBC的報導,聯合國安理會已一致投票允許各國在6個月內,派遣軍艦進入索馬利亞領海打擊海盜

以下是樓主的問題:

a.計劃出兵的國家
1.中國(兩周內,很激動)
(以下是dec18th.2008年newyork times發布的消息)
「HONG KONG: The Chinese government confirmed Thursday that it would send naval ships to the Gulf of Aden to help in the fight against piracy there. The mission, which is expected to begin in about two weeks, would be first modern deployment of Chinese warships outside the Pacific」
2.韓國
南韓將於2009年1月底派遣4500噸級配備導彈的姜邯贊號(KDX-Ⅱ)驅逐艦保護韓國商船,加入歐美反海盜軍艦行列。

3.「索馬里聯合保安行動」成員國

以下內容以《索馬里聯合保安行動》
(第150合同任務部隊)為參考
資料來源為日本防衛廳官方網站

北約
加拿大海事指揮部:護衛艦一艘
丹麥皇家海軍
德國海軍:護衛艦一艘
西班牙海軍及空軍:驅逐艦一艘
義大利海軍: 護衛艦一艘
瑞典海軍:多用途支援艦一艘(該艦類別應為驅逐艦)
土耳其海軍:護衛艦一艘
英國皇家海軍: 22型護衛艦一艘
美國海軍: 核動力航空母艦一艘
宙斯盾級巡洋艦一艘
伯克級驅逐艦一艘
海岸警衛艇一艘
法國海軍: 護衛艦一艘

其他國家
印度海軍:「克里瓦克」級護衛艦一艘
馬來西亞皇家海軍:護衛艦一艘
俄羅斯海軍:驅逐艦一艘
澳大利亞皇家海軍:護衛艦一艘
西蘭皇家海軍:護衛艦一艘
巴基斯坦海軍:護衛艦一艘
日本海軍:補給艦兩艘

b. 美軍第五艦隊:
(第五艦隊並沒有按照航母戰斗群的序列出兵)

參戰序列即為上文中列出的美軍艦艇:
核動力航空母艦一艘 (CVN-65 企業號,屬於美國「企業」級航空母艦)
宙斯盾級巡洋艦一艘(CG-68 安其奧號,屬於美國「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
伯克級驅逐艦一艘 (DDG-95 詹姆斯E·威廉姆斯號,屬於美國「阿利.伯克級驅逐艦)
海岸警衛艇一艘

美國各艦隊轄區轄有以下編制:

第50任務部隊(Task Force 50, TF50) — 戰斗部隊
第51任務部隊(TF51) — 水陸兩用群
第53任務部隊(TF53) — 兵站部隊
第54任務部隊(TF54) — 潛水艦部隊
第57任務部隊(TF57) — 哨戒・偵察部隊
第58任務部隊(TF58) — 海上臨檢部隊
第59任務部隊(TF59) — 遠征部隊/特別應對部隊

轄區范圍
第五艦隊的巡弋區域,從中東的波斯灣、紅海、阿拉伯海,到東非肯亞的印度洋海域一帶。

以上,希望對樓主有幫助

⑤ 為什麼敘利亞被幾十個國家打

「阿拉伯之春」出現以來,敘利亞日益步入內戰深淵。個中原因很多,根本原因則在於敘利亞的種族、宗教認同一向壓倒國家認同。

巴沙爾·阿薩德政權與反政府勢力各自在外部力量的支持下,都難以吃掉對方以定乾坤。隨著內戰的持續,敘利亞教派仇殺愈演愈烈,伊斯蘭「聖戰」勢力日益坐大,難民、教派與民族沖突、地緣政治角逐、暴力事件不斷外溢。敘似在成為中東的「索馬里」,並使整個地區局勢日益動盪。



敘利亞地理位置:

敘利亞位於亞洲大陸西部,北與土耳其接壤,東同伊拉克交界,南與約旦毗連,西南與黎巴嫩和巴勒斯坦(以色列)為鄰,西與塞普勒斯隔地中海相望,總面積為185180平方公里(含戈蘭高地)。

敘利亞領土大部分是西北向東南傾斜的高原。全國可分為四個地帶:西部山地和位於兩座山脈之間的山間縱谷,包括海拔2841米的全國最高峰、位於西南部的謝赫山。西北部地中海沿岸平原,有長183公里的海岸線,是全國少數比較青綠的地方。東部內陸的高原。東南敘利亞沙漠。

⑥ 什麼是索馬裏海盜事件

簡單地說:索馬裏海盜事件就是由索馬裏海盜製造的劫持船隻事件。

主要組織:
目前活躍在索馬裏海域的海盜主要有四大團伙:
一夥叫「邦特蘭衛隊」(PuntlandGroup),他們是索馬裏海域最早從事有組織海盜活動的團伙;
一夥叫「國家海岸志願護衛者」(NationalVolunteerCoastGuard),規模較小,主要劫掠沿岸航行的小型船隻;
第三伙叫「梅爾卡」(Merkah),他們以火力較強的小型漁船為主要作案工具,特點是作案方式比較靈活;
勢力最大的海盜團伙叫「索馬里水兵」(SomaliaMarine),其活動范圍遠至距海岸線200海里處。

根源:
索馬里自1991年以來一直戰亂不斷,沿海地區海盜活動猖獗,被國際海事局列為世界索馬裏海盜活躍區域圖上最危險的海域之一。2008年以來,索馬里沿海累計發生80多起海盜襲擊事件,平均每4天就有一艘船遭劫,海盜已猖獗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劫案大多發生在亞丁灣,那裡是從印度洋通過紅海和蘇伊士運河進入地中海及大西洋的海上咽喉。

⑦ 索馬裏海盜到底是什麼啊

索馬裏海盜,是一群專門在海上搶劫其他國船隻的犯罪者。1991年索馬里內戰的爆發,令亞丁灣這一帶海盜活動更趨頻繁,曾多次發生劫持、暴力傷害船員事件。索馬裏海盜有四大團伙:邦特蘭衛隊,他們是索馬裏海域最早從事有組織海盜活動的團伙;國家海岸志願護衛者,規模較小,主要劫掠沿岸航行的小型船隻;梅爾卡,他們以火力較強的小型漁船為主要作案工具,特點是作案方式比較靈活;勢力最大的海盜團伙叫索馬里水兵,其活動范圍遠至距海岸線200海里處。2009年12月,索馬裏海盜當選為時代周刊2009年年度風雲人物。
1. 美國的國際霸權影響
9.11事件發生後,美國為在全球進行反恐活動,布希政府懷疑當時的索馬里政府為國際恐怖分子提供支持和庇護,想方設法阻止教派武裝組織控制索馬里政權。2006年10月,美國政府支持衣索比亞出兵入侵索馬里,推翻了當時的索馬里政權。在衣索比亞軍隊的幫助下,在索馬里組建了由美國支持的索馬里過渡政府。但是,由於該政府能力有限,不能有效控制全國局勢,僅能控制首都摩加迪沙,而全國大部分地區就陷入了無政府狀態,形成武裝割據,出現了幾十支武裝力量。一些海盜組織甚至得到了與臨時政府有密切關系的軍閥的支持,使得他們能成為「亂世梟雄」。使索馬里2880公里的海岸線成為海盜們的劫持生財的好去處。
2. 難民激增,生活所迫
索馬里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經濟以畜牧業為主,工業基礎薄弱。20世紀70年代初,由於國有化政策過激,加上自然災害等因素,經濟嚴重困難。連年戰爭給索馬里人民帶來無窮的災難。2006年年底,索馬里過渡聯邦政府在衣索比亞軍隊幫助下擊敗反政府武裝,控制了摩加迪沙和索馬里大部分地區,但此後反政府武裝不斷在摩加迪沙等地發動襲擊。目前索馬里已有110萬難民,首都摩加迪沙每月就會新增約2萬名難民。由於難民不斷增加,難民們生活沒有著落,糧食價格飆升,過度的通貨膨脹和乾旱等自然災害更加劇了國內危機。國內頻繁的暴力活動使聯合國等機構的人道主義努力也無法實施,無法向索馬里運送糧食等生活必需品,即使運進去了也無法進行合理的分配,還會遭到搶劫。近來,索馬里安全形勢進一步惡化,針對聯合國工作人員及援助機構人員的襲擊事件頻頻發生,國際援助機構大多已撤離索馬里。難民們缺衣少穿,度日如年,飢寒交迫,更使暴力活動增加,因此,海盜只是在海上的一種暴力活動表現形式。這些舉動得到了難民和居民的支持,使海盜活動有了廣泛的群眾基礎。由於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使海盜活動變得更為頻繁兇殘。
3. 無本萬利,可使利益最大化
海盜活動的投入非常少,只需小船和其它槍支、通信等裝備,與劫持所帶來的巨大利潤是不成比例的。被劫船隻的船東寧願支付高額贖金,也要保護船員的生命安全。海盜每劫持一艘船平均可獲100萬至200萬美元,劫持了「斯特拉•瑪麗斯」後,索要贖金達300萬美元。2008年贖金總額可能在1800萬美元至3000萬美元之間。全球每年損失250億美元。巨大的贖金使海盜活動變得更加猖狂。這樣一次劫持成功,就可一夜暴富,買名車、建別墅、娶妻納妾,遠離貧窮生活。從而誘使更多的人鋌而走險,參加海盜活動。通過海盜活動還可進行走私、毒品、武器交易和偷渡等賺錢活動,使海盜活動的利益得到最大化。
4. 海盜人數增加,裝備更新
過去五六年間,索馬裏海盜的總人數一直在100人以下;目前,這一數字已上升到1100到1200人。由於被劫持船隻的船東往往採取縱容、妥協的方式處理船隻的劫持,這一心理也被海盜掌握,他們認為:「船隻和船員才是最值錢的。」這樣便養大、養壯了索馬裏海盜。」 除海盜人數增加外,海盜的裝備也得到了更新,已不再使用繩索、大刀和長矛等傳統手段,快艇、重型武器(AK47突擊步槍和火箭筒)和現代化的全球定位系統、衛星通信等高科技手段在劫持活動中得到了充分的應用,使攻擊范圍從索馬里沿岸擴展到數百公里之外的公海,使劫持活動變得更加得心應手。索馬裏海盜心狠手辣,碰到國際海軍艦艇就把被劫持的人員放到甲板上,如採取強硬手段就殺死被劫持人員,為了保護被劫持人員的生命安全,國際海軍船隻往往只能讓步,使海盜得寸進尺,氣焰更加囂張。
5.國際打擊不力
隨著索馬裏海域海盜活動的不斷升級,國際社會對索馬裏海盜的打擊也在加強。歐美已派出軍艦加強對該海域的巡邏。北約國防部長布達佩斯會議2008年10月10日決定要在印度洋保持軍事存在,「保護向索馬里運送救濟物資的世界糧食計劃署的船隻」,派遣義大利、美國、英國、希臘、土耳其軍艦各1艘、德國2艘共7艘戰艦開赴索馬里,開展行動。俄羅斯也派出「無畏」號護衛艦奔赴索馬里執行任務。2008年10月16日,印度國防部宣布,將向亞丁灣部署1艘海軍艦艇,展開巡邏。日本也考慮派遣海上力量。肯亞則將參與打擊海盜,保護世界糧食計劃署運糧船。聯合國2008年10月7日一致通過了第1838號決議。這是安理會自今年6月以來通過的第二份有關打擊索馬裏海盜行為的決議。呼籲關心海上活動安全的國家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通過採取部署海軍艦只和軍用飛機以及與索馬里過渡聯邦政府合作等行動,積極參與打擊索馬里沿岸公海的海盜行為。但打擊海盜及其他犯罪行為的國際合作仍存在著一些法律障礙———許多國家擔心國際合作會損害其主權,加之許多相鄰的沿海國之間本來就存在著主權和海洋資源爭議;部分有爭議海域犯罪管轄權不明,越境犯罪控制機制不完善,相關國家未能就海盜、恐怖主義等定義達成共識等原因,造成國家間合作打擊海盜並積極性不高,打擊效果不好。在1816號決議達成就經過一番博弈,在協議起草時,法國曾想將該協議適用於打擊所有海盜猖獗的海域,但是遭到印度尼西亞、越南等國的反對。印尼方面擔心此舉有可能成為外國干涉他國內政的先例。所以,後來在1816號決議里就有這樣的內容出現:決議的適用范圍僅限於索馬里,而不應被視同訂立習慣國際法。
6、船主難於自保
一般人畢生難得遇上海盜,所以,提到海盜,腦海里浮現的,大概都是電影或文學作品塑造的形象:滿襟油污,一身酒臭,踩著一隻木製義腿,滿嘴粗口,脾氣暴烈,胡須上的火葯渣還冒著煙的老水手。
遇劫花錢消災的船東,或僥幸脫險的水手,會告訴你,現在的海盜其實和生意人沒兩樣,只是他們做的是一本萬利的勾當,只要錢財能到手,不見得要殺生。
船東也是生意人,遇上海盜劫船,只要肯講價碼,條件都好談;最怕的就是買賣變成一場槍戰,那可會驚醒保險公司,把海運保費調成天價。
船隻出海前,當然可以預為防範:如裝設必要的照明、配備雷達及熱感監控系統的24小時警衛、消防水喉、防止攀登的障礙設施、音爆武器等。
但是一般人最先想到的武裝警衛,卻是船東非到不得已,最不願配置的手段。一來,武裝警衛必須身手不凡,索價自然不菲;其次,注冊國不準船隻配備武裝警衛;其三,許多港口不準船隻攜帶武器,進港前若有武器,必須投入海里。
最後,如果公海上的每艘貨船都必須僱用武裝保鏢,而且基於成本考慮,僱用的是一支未受嚴格訓練的雜牌軍,那公海上豈不更是處處危機?其後果,思之令人悚然。
要一勞永逸解決索馬裏海盜問題,唯有徹底解決內陸沖突。但是,如果聯合國出面都解決不了索國的內亂,船東最好還是乾脆避開這條航道。
只是,馬不吃險草不肥,生意人利字當頭,自然另有盤算。據統計,每600艘貨船,只有一艘會遇劫付出可觀贖金,這個機率,值得一搏。
出事率高,保費自然水漲船高。船東要抑止保費飆漲,只能連手向相關政府施壓,改善公海航道的安全。
海軍也必須遵守各國法律規定的交戰守則。上周,英國皇家海軍逮到一批海盜,算是走運,因為海盜沉不住氣先開火,給海軍予以痛擊的借口。不過,海盜也不會笨到再犯同樣的錯誤。別忘了,他們也是生意人。

⑧ 中東是指哪些國家和地區為何而戰

「中東地區」或「中東」是指地中海東部與南部區域,從地中海東部到波斯灣的大片地區,「中東」地理上也是非洲與歐亞大陸的亞區。

「中東」不屬於正式的地理術語。一般說來包括巴林、 埃及、伊朗、伊拉克、 以色列、 約旦、 科威特、 黎巴嫩、 阿曼、 卡達、 沙特、敘利亞、阿聯酋和葉門,巴勒斯坦、馬格裡布國家(阿爾及利亞、利比亞、摩洛哥、突尼西亞)以及蘇丹、茅利塔尼亞和索馬里,由於其歷史文化原因一般認為屬於中東國家,土耳其和塞普勒斯盡管地理上屬於中東地區的一部分,但是他們自身認為屬於歐洲;北邊的阿富汗有時也與中東聯系密切。

人口:中東地區人口總數約為4.9億,包括大大小小數十個民族。其中以穆斯林為主體、人口過千萬的民族包括:一、阿拉伯人。人口約有2.8億,主要分布在阿拉伯國家,即阿拉伯國家聯盟22個成員國。二、土耳其人。人口約5500萬,主要分布在土耳其和塞普勒斯。三、波斯人。人口約3600萬,主要分布在伊朗,在阿聯酋、科威特、卡達、巴林等海灣阿拉伯國家也有一定分布。四、庫爾德人。主要分布在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和敘利亞,人口約2600萬。五、亞塞拜然人。是伊朗的第二大民族,占伊朗總人口的25%,約為1600萬。六、普什圖人。是阿富汗人口最多的民族,約為1200萬,占阿富汗人口的40%以上。七、柏柏爾人。伊斯蘭征服北非地區前的土著,被伊斯蘭征服後皈依了伊斯蘭教。由於柏柏爾人與阿拉伯人長期融合,人口估計在1400萬到2500萬之間。主要分布在北非,包括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利比亞等國。

中東特徵

1重要的戰略地位

中東地處歐、亞、非三大洲的聯結處。這就使它在非洲和歐亞大陸之間占據著一個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而且周圍有黑海、地中海、紅海、阿拉伯海和裏海等國際海域圍繞其外緣或深入其內陸,也為中東與世界各國和地區的聯系提供了有利的水運條件。同時,溝通這些海域的黑海海峽、蘇伊士運河、霍爾木茲海峽和曼德海峽不僅都是重要的國際航道,而且也是扼守這些航道的咽喉門戶。馬漢

黑海海峽包括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和達達尼爾海峽,全長375公里,是歐亞兩洲的分界線,也是黑海溝通愛琴海、地中海的惟一通道。克里米亞戰爭

蘇伊士運河位於埃及的東北部,是亞、非兩洲的分界線,長160公里,寬180--200米。自1869年開通後,它已成為溝通「三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和「四海」(地中海、黑海、紅海和阿拉伯海)的交通要道,大大縮短了從歐洲到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航程;過去從倫敦繞道南非好望角,到印度孟買的航程約有10800海里,改經蘇伊士運河後,僅為6300海里,縮短了航程40%。目前蘇伊士運河的貨運量約佔世界海上貿易總貨運量的20%,歐亞兩洲的海運貨物約有 80%經由蘇伊士運河,世界約1/4的油輪要經過蘇伊士運河,特別是西歐國家從中東進口的石油,大部分都要經過蘇伊士運河運抵。

2豐富的石油資源

中東素有「世界石油寶庫」之稱,其豐富的石油資源使它在世界能源的供給中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據美國<油氣雜志)的估計,截止到2000年1月1日,世界石油剩餘探明儲量為1385.88億噸,其中中東的儲量約為926億噸,約占肚界總儲量的66.82%。目前世界上5個已探明石油儲量最大的國家都在中東,它們是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科威特和伊朗,其中沙烏地阿拉伯一個國家的儲量就佔全世界的25%以上。

中東石油對世界經濟,特別是西方經濟的這種巨大影響,突出地表現在20世紀70年代兩次石油供應危機對它們所帶來的劇烈沖擊,第一次石油供應危機是1974年爆發的。其起因是1973年10月6日第4次中東戰爭爆發以後,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採取支持或偏袒以色列的立場引起了阿拉伯國家的強烈憤慨。阿拉伯產油國在沙烏地阿拉伯的帶動下,以石油為武器,通過減產、禁運、提價等一系列有力措施,打擊和削弱了美國等西方國家在世界上頤指氣使的囂張氣焰,觸發並加深了戰後西方世界最為嚴重的一次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第二次世界石油供應危機發生於1979年。由於1978年伊朗國內發生政治動亂,1979年伊朗的石油出口陷於中斷,從而使石油的國際價格從1978年末的平均,2.86美元上漲到1981年10月的34美元。這兩次給西方經濟帶來的巨大沖擊,都使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陷入低谷。西方經濟對中東石油的依賴由此可見一斑。這也是中東戰略價值的又一重要體現。

3、錯綜復雜的民族矛盾

有史以來,中東地區既是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匯之地,也是多種民族遷徙的通道和融合興替的場所。因此,中東是一個民族分布很復雜的地區,民族跨界而居的現象十分普遍。長期來,由於歷史的或宗教和教派的原因,這些民族之間的關系復雜而多變,矛盾和沖突時而發生。其中既有不同宗教信仰的不同民族之爭,也有同一信仰的不同民族之爭和同一信仰的同一民族之爭。特別是在近代,英法等西方殖民主義勢力為了維護其在中東地區的殖民統治,除了用武力鎮壓當地人民的反抗外,還通過人為的劃界分疆,肢解原屬同一民族的地區為不同國家,以達到分而治之的目的。他們利用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教派的分歧,或借口保護少數民族,或製造民族隔離,致使當地的民族矛盾和沖突愈演愈烈,成為導致這個地區動盪不安的一個主要原因,如阿以沖突、兩伊戰爭、塞普勒斯希土兩族之爭、庫爾德族的獨立問題、黎巴嫩內戰和阿富汗內戰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無不與突出的民族矛盾有關。

4、撲朔迷離的宗教糾紛

中東地區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發源地。在這里,這些宗教都有自己的歷史和傳統,它們從產生之時起,便與當地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其形形色色,主張各異的宗教思想及其教派體系之間的相互碰撞和沖突是中東歷史發展中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而且迄今仍對該地區的社會政治生活有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在黎巴嫩,信奉基督教的人數約佔全國人口的一半,其中教派林立,不僅有東正教派、天主教派,而且兩派還衍生出許多教義歧異的教派和自主的教會,如希臘東正教派、亞美尼亞東正教派、科普特教會以及屬於天主教的馬龍派等等。同時,黎巴嫩的穆斯林也分為遜尼派、什葉派、德魯茲派等不同教派。1975年爆發的長達17年之久的黎巴嫩內戰就與這些教派武裝的爭權奪利有著密切的關系。

猶太教徒和穆斯林仍在為耶路撒冷的最終地位和歸屬問題爭論不休,也仍然是解決阿以矛盾,實現中東和平的一個舉世矚目的焦點。

5、世界列強的激烈爭奪

自古以來,中東地區就是外界各種強權勢力爭奪的對象。在早期,首先是亞述人、赫梯人、埃及人、希臘人,接著羅馬人、蒙古人都曾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進行過角逐,留下過刀光劍影。從18世紀末近代資本主義興起後,中東固其重要的戰略地位又成為歐洲列強入侵和爭奪的主要場所。先是英、法在埃及的爭奪,繼之是英、法、俄之間的克里米亞戰爭 (1853—1856年)。到了20世紀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中東又是兩個帝國主義集團在大戰中爭奪的一個重要的戰略目標,也是帝國主義列強在戰後重新瓜分的地區之一。

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法國佔領了敘利亞和黎巴嫩,英國的勢力范圍則包括了埃及、約旦、巴勒斯坦、伊拉克、伊朗、塞普勒斯、阿富汗、亞丁和波斯灣沿岸的一些酋長國。英國軍隊還進駐奧斯曼帝國的京城君士坦丁堡,其軍艦控制了黑海海峽,從而實現了將其東起印度,西至不列顛群島串連在一起的目標,建立起一個從英國本土經非洲和中東到印度的大英帝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勢力逐步取代英、法而稱霸中東。與此同時,蘇聯也逐步向中東滲透,它在支持中東民族解放運動的同時,也把中東作為它爭奪世界霸權的重要目標。因此,在戰後近半個世紀的冷戰時期,中東一直是美、蘇兩個超級大國激烈爭奪的地區。

土耳其海峽也稱黑海海峽,包括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三部分。它是黑海出地中海的唯一通道。整個海峽全長375千米。東部的博斯普魯斯海峽長約30千米,最寬處為3.6千米,最窄處僅720米,水深約28~80米。中部馬爾馬拉海東西長約250千米,南北寬約70千米,面積約1.1萬平方千米。西部的達達尼爾海峽長65千米,寬1.3~7.5千米,水深57~60米。1973年在博斯普魯斯海峽上已建成一座公路大吊橋。

橫跨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大橋

遊艇由南向北順著博斯普魯斯海峽慢慢開去,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建於1973年的海峽第一座大吊橋。遠遠望去,兩條高高架起的弧線,吊起一塊平直的長板,橫搭在海峽兩岸,氣勢極為壯觀。大橋全長1560米,水面部分為1074米,大橋橋身高出水面64米,整個橋身由聳立在兩岸的兩座高165米的門字形鋼筋混凝土塔柱伸出去的兩根90厘米粗的鋼索吊起,每根鋼索由12300根5毫米粗的鋼絲擰成。橋寬33米,可並行6輛汽車。

到了80年代初期,隨著土耳其城市現代化及交通事業的發展,一座大橋已不能滿足人民的需要,政府開始興建第二座海峽大橋。命名為法蒂赫大橋的新橋,於1988年投入使用,在長度和荷重量等方面都優於老橋,水面部分長1090米,寬39.4米,比第一座大橋長16米、寬6.4米,可並行8輛汽車。橋高仍為64米,可通行任何巨型船隻。

橫跨海峽的兩座大吊橋與亞、歐兩邊的高速公路相連,人們驅車從亞洲出發,穿越大橋,沿著寬闊的高速公路,可以直達歐洲各國,開闊壯麗的大橋,縱橫交錯的公路,上下回環的立交橋,組成了一幅雄偉的海峽交通圖。

中東地區的阿以問題

中東地區地處亞、非、歐三大洲的結合部,不僅具有重要的戰略地理位置、豐富的地下資源,而且這里還產生過人類最古老的文明。二戰以來,這里由各種原因引發的戰爭沖突此起彼伏,連續不斷。戰爭不僅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嚴重的經濟損失,而且還影響了本地區生產的發展。中東地區的各國人民及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多年來一直期盼著本地區的和平與安寧,希望通過國際社會的幫助及有關各方的共同努力,爭取早日實現和平。在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機形成對峙局面之後,國際社會的注意力又回到長期陷於僵局中的中東和平進程上來。中東問題的形成是阿拉伯人和猶太人兩個民族之間長期對峙斗爭的結果。追溯阿以矛盾的歷史根源,還需從巴勒斯坦問題說起。

1.巴勒斯坦的歷史變遷

巴勒斯坦歷史悠久。相傳早在公元前3000年,一批半游牧部落的迦南人從阿拉伯半島遷此定居。公元前2000年,他們在這里建立了迦南國,其領土包括現在的以色列、加沙、約旦河西岸和約旦。後來愛琴海沿岸的腓尼基人來到巴勒斯坦沿海地區建立了「腓尼西亞」國家。再後來,希伯來人從幼發拉底河沿岸遷來巴勒斯坦,他們在迦南文化的影響下,很快由游牧轉為定居。希伯來人在巴勒斯坦不斷與迦南人、腓尼基人以及當地部族作戰,於公元前11世紀在巴勒斯坦的部分地區和約旦河東岸建立了第一個希伯來人的王國,把耶路撒冷定為首都。公元前10世紀,希伯來王國分成兩部分,在北部的稱為以色列王國,在南部的稱為猶太王國。猶太王國的人稱為猶太人,後來所有的希伯來人都叫猶太人。

公元前8世紀,亞述帝國征服了北部的以色列王國,其居民被亞述人同化。公元前586年,新巴比倫王國消滅了南部的猶太王國,國王及大批居民被擄到巴比倫。公元前538年,波斯帝國征服了巴比倫,允許當年被巴比倫擄去的猶太人返回巴勒斯坦,重新定居下來,並在耶路撒冷附近恢復一個附屬小國,這些人即是現代猶太人的祖先。

從公元前6世紀直到本世紀初,巴勒斯坦一直處在周圍大國的侵略、佔領和掠奪之中,先後被波斯、希臘、羅馬、土耳其等外族輪番佔領。羅馬帝國侵入巴勒斯坦後,先後幾次對猶太人的反抗活動進行殘酷鎮壓,100多萬猶太人被殺害,其餘大部分被趕出巴勒斯坦。從那時起,猶太人開始在各地流浪,主要去向是英、法、德、意等西歐國家。後來又大批流向波蘭、俄國和北美國家。長期以來,猶太人在巴勒斯坦的數量極少,據統計,到1882年,猶太人只有兩萬多人,僅占當地居民總數的8%。

公元7世紀,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半島興起,發動了阿拉伯運動,確立了泛阿拉伯主義。公元637年,巴勒斯坦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阿拉伯人不斷移入,和當地的土著居民同化,形成現代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

2.阿以矛盾的由來

中世紀末期,西歐各國商業迅速發展。移居在那裡的猶太人有許多從事商業活動,由於同當地資產階級發生競爭而受到排擠,大批猶太人被迫流亡到東歐和北美各國。19世紀初,東歐國家也開始排猶。在沙皇統治的最後幾十年裡,在俄國經常發生有組織屠殺猶太人的事件。歐洲猶太資產階級受到排擠後,為了尋找出路,於19世紀末打起「猶太民族主義」的旗號,發起猶太復國主義運動。他們號召散居在各地的猶太人重建猶太國家。1897年,他們在瑞士的巴塞爾召開大會,成立了猶太復國主義組織。1917年《貝爾福宣言》發表後,猶太復國組織內部一部分人曾主張在巴勒斯坦建立猶太國家應該團結阿拉伯人,反對歐洲帝國主義。但這一主張在後來的猶太組織代表大會上被否決。從此,猶太復國主義者完全選擇了依附帝國主義實現其復國計劃的道路。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瓦解後,英國佔領巴勒斯坦,國際聯盟於1922年決定把巴勒斯坦作為英國的委任統治地。英國統治期間,進一步在巴勒斯坦扶植猶太復國主義勢力,大批猶太人從世界各地遷來巴勒斯坦定居。英、猶合夥奪取阿拉伯人的土地,把阿拉伯人趕出家園。阿、猶兩個民族便從此結怨。二戰前夕,由於英國對猶太復國組織向巴勒斯坦移民政策的改變,使猶太人開始脫離大英帝國的軌道,轉而尋求美國的支持。戰後,美、英為爭奪對巴勒斯坦的控制權,進行了連續幾年的激烈斗爭,最後於1947年11月在美國操縱的第二屆聯合國大會上通過了巴勒斯坦分治決議。決議規定:巴勒斯坦在1948年英國統治結束後,成立阿拉伯國和猶太國;阿拉伯國面積1.12萬平方千米;猶太國面積1.49萬平方千米;耶路撒冷及其郊區(約158平方千米)實行國際化,由聯合國管理。

這個分治決議的通過,使阿以矛盾進一步發展。因為當時巴勒斯坦地區的阿拉伯人約有120多萬,占總人口的2/3,按照分治決議得到的領土只佔巴勒斯坦總面積的43%,大部分是丘陵和貧瘠地區;猶太國人口只有60萬,不足總人口的1/3,面積卻占巴勒斯坦總面積的56%,並且大部分是肥沃的沿海地帶。聯大分治決議通過不久,即遭到阿拉伯聯盟成員國的強烈反對,他們發表聲明堅決為反對聯合國分裂巴勒斯坦而戰,直到取得最後的勝利。猶太復國主義者也在美國的支持下,加緊擴軍備戰,並經常對阿拉伯人居住的村鎮發動武裝襲擊,把數以萬計的阿拉伯人從他們生活的庄園里趕走。1948年5月14日在英國委任統治終止之時猶太復國組織即宣布成立以色列國,並秘密策劃向阿拉伯國家進攻的計劃。面對猶太復國主義者的瘋狂挑釁和對外擴張,鄰近的阿拉伯聯盟5個成員國(埃及、約旦、敘利亞、黎巴嫩、伊拉克)在國內人民反猶斗爭的推動下,於當年5月15日分別出兵巴勒斯坦,第一次中東戰爭就這樣爆發了。以色列在美國的政治保護和軍事援助下,戰爭持續到1949年1月初,最後阿拉伯國家戰敗。經過這次戰爭,以色列佔領了巴勒斯坦4/5的土地和耶路撒冷的西半部,戰爭中有近百萬阿拉伯人被以色列侵略者逐出家園,流落在附近的阿拉伯國家。之後,以色列在美、英、法等國的支持和慫恿下,單獨或合夥出兵於1956年、1967年、1973年、1982年同阿拉伯國家先後發生了四次大規模的戰爭,小規模的流血沖突和暴力事件則不計其數。通過1967年6月的第三次中東戰爭,以色列侵佔了約旦河西岸、耶路撒冷城的約旦管轄區、加沙地帶、埃及的西奈半島和敘利亞的戈蘭高地,共計6.5萬平方千米的土地。這些原本屬於阿拉伯人的土地,除西奈半島在1979年埃及和以色列簽訂《埃以和約》後歸還埃及外,其餘仍被以方佔領。

長期以來,阿拉伯人對猶太人在巴勒斯坦的存在一直持反對態度,他們反對《貝爾福宣言》,反對猶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當以色列國於1948年宣告成立時,阿拉伯國家就想用武力消滅它,因而導致了第一次中東戰爭的爆發。1967年「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成立,開展武裝斗爭反對以色列。1968年通過的「巴勒斯坦國民憲章」重申了過去阿拉伯國家對待猶太人和以色列的政策,那就是「摧毀猶太復國主義」「把猶太復國主義者從巴勒斯坦的領土上趕出去」。在美國及其西方盟國政治、經濟及強大的軍事力量的支持下,經過一次次的戰爭,以色列不但沒有被消滅,反而戰勝了比自己大數十倍的阿拉伯國家,侵佔了比它自己的面積還要大3倍的阿拉伯人的土地。他們不斷擴大在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猶太人定居點的規模,以達到永久吞並的目的。

3.時局的發展

40多年來,阿以雙方始終強調以武力解決中東問題,實現本地區的和平。但經過多次交戰,雙方都認識到戰爭只能給他們帶來痛苦、災難、死亡和仇恨,只有通過和平談判,才能實現阿以之間的和平與合作。1991年,馬德里和會開啟了中東和平進程,阿以雙方同意接受國際社會提出的「以土地換和平」的原則。1992年,以色列工黨在大選中獲勝,拉賓組成新政府。拉賓政府順應了人民要求和平的潮流,重視用和平手段解決阿以沖突。1993年9月巴以在挪威奧斯陸就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自治問題達成協議。1994年5月巴以簽署加沙和傑里科第一階段自治協議,以色列按照協議撤出了加沙地帶、傑里科以及西岸7座城市。1995年巴以達成的約旦河西岸第二階段自治協議即奧斯陸第二協議。協議規定:以色列分三個階段從約旦河西岸撤軍,巴勒斯坦實行自治。由於撤離所佔領土觸動了以色列的重大戰略利益與傳統的宗教觀念,結果拉賓被極右的宗教分子刺死,繼任總理工黨領導人佩雷斯繼續加快推進和平進程。1996年二三月份在以色列境內發生的幾起巴勒斯坦人的暴力恐怖事件又激起以色列人的更大不安,結果造成工黨在大選中失利,利庫德集團領導人內塔尼亞胡在大選中獲勝。內塔尼亞胡政府拒絕「以土地換和平」的原則,不允許建立巴勒斯坦國,不歸還敘利亞的戈蘭高地,並在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繼續擴大猶太人定居點的規模,中東和談陷入僵局。新政府的強硬政策不僅導致巴以雙方再次發生大規模的流血沖突,而且還使以色列的經濟形勢急劇惡化,外資退縮,經濟增長率放慢;同時以色列在國際上也受到普遍譴責,地位嚴重孤立。由於國內外的巨大壓力,內塔尼亞胡政府不得不重新回到和平進程的軌道上來,於1997年1月同巴勒斯坦簽訂了履行奧斯陸協議義務的希伯倫協議。希伯倫協議規定:以色列在10天之內從希伯倫80%的地方撤軍,並規定從當年3月份開始按1995年簽訂的奧斯陸第二協議分三個階段撤出除猶太定居點和軍事地點以外的約旦河西岸的其他地區。希伯倫協議雖然簽訂,但在具體落實的過程中又充滿了矛盾和斗爭,由於雙方在撤離領土的面積及其他一些問題上意見分歧較大,特別是以方以安全為借口有條件撤軍的強硬態度引起阿拉伯人的極大不滿。1997年3月以色列開始在東耶路撒冷擴建猶太人定居點,巴方中止和談,中東和平進程再度陷入僵局。在雙方僵持長達19個月之後,最後在美國的干預下,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和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拉法特經過9天1夜的艱苦談判,於1998年10月23日在白宮簽署了巴以臨時和平協議。協議內容包括巴勒斯坦制定具體的保障以色列安全的計劃,打擊恐怖主義活動,並刪去憲章中消滅以色列的條款;以色列在3個月內從約旦河西岸13.1%的領土上撤軍等。巴以臨時和平協議的簽署,可以說是中東和平進程中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贊賞和兩國大多數人的擁護。但協議能否順利執行,關鍵在於巴以雙方能否恢復相互信任和真誠合作。如果這個過渡協議失敗,那就預示著將有更嚴重的危機甚至更大規模的流血沖突發生。

中東問題的形成有其深刻的歷史和國際背景,要想得到公正、合理的解決,必將經歷艱難的歷程,無論前進的道路多麼坎坷,實現中東地區的持久和平乃是大勢所趨。

⑨ 土耳其多地打擊非法偷渡者,為何這些人要違法偷渡

幹得好,土耳其,世界所有國家都應該對偷渡重拳出擊,狠狠地懲罰

⑩ 打擊索馬裏海盜

記者6日從交通運輸部官方公布的消息得知,中國交通運輸部當日起開始接受中國船舶護航申請,1月6日至10日期間已有15艘中國商船申請護航。

那麼,需要護航的船隻如何申請呢?中國交通運輸部去年12月發布公告稱,自2009年1月6日起,凡西行通過東經057度線、南行出紅海通過北緯15度線進入亞丁灣和索馬裏海域的我國船舶,可向中國船東協會提出護航申請,並由中國船東協會向交通運輸部提出護航請求。中國籍船舶、中資外國籍船舶以及香港和台灣的船舶,均可提出護航申請。交通運輸部與中國海軍制定了相關護航方案,建立了通報制度。交通運輸部每日將所有提出護航請求的船舶信息提供給海軍,並向海軍提出護航建議。一旦在護航過程中遇到突發事件,交通運輸部將配合海軍一起處置。公告要求,進入亞丁灣、索馬裏海域的我國船舶,應確保船舶通信設備處於正常適用狀態,隨時接收航行安全信息。在進入和離開該區域時應與北京海事衛星地面站各進行一次通信聯絡,表明已進入或離開該區域。

另外,中國交通運輸部特別強調,海軍護航是保護中國船員生命與中國船運公司資產的國家行為,不是公司行為,不會向受到護航的船隻或船東收取任何費用。

多國特遣隊希望我軍加入

與此同時,中國方面確定,中國海軍護航艦隊將停靠東非第一大港吉布地進行補給。中國駐吉布地大使館已做好准備,全力協助編隊進行後勤補給。中國駐吉布地大使館張國慶表示,吉布地港具備補給的條件,碼頭設備完善,是中國海軍理想的補給港口,中國使館將全力協助中國軍艦編隊的補給工作。

就我海軍護航編隊任務展開情況,本報記者北京時間1月5日晚和6日晚,兩度連線人在夏威夷的梅加洛馬蒂斯教授。他透露說:「中國海軍護航編隊在吉布地補給這點很有意思,因為吉布地也是多國海軍特遣隊——『150聯合特遣隊』的後勤保障基地。」

據梅加洛馬蒂斯教授介紹,「150聯合特遣隊」組建於2002年,常設艦隊包括加拿大、丹麥、法國、德國、巴基斯坦、英國和美國海軍的14或者15艘戰艦,澳大利亞、義大利、荷蘭、紐西蘭、葡萄牙、西班牙和土耳其也先後加入過。「150聯合特遣隊」司令由上述國家的海軍指揮官輪流擔任,每位司令任期4至6個月。「150聯合特遣隊」通常會與美軍中央總部所屬的第五艦隊協同。

「150聯合特遣隊」的任務包括海上反恐、查緝走私等。梅加洛馬蒂斯教授說:「最重要的一項任務是反海盜,從2006年起,打擊索馬裏海盜成了特遣隊的最重要任務:2006年1月22日,美國『溫斯頓·丘吉爾』號捕獲一艘索馬裏海盜船;2006年4月4日,一艘韓國漁船發出求救信號,特遣隊立即派兩艘戰艦前往,但為時已晚。2008年8月22日,特遣隊設立海上安全巡邏區,專門負責亞丁灣的航行安全。」

梅加洛馬蒂斯教授還透露:「中國海軍目前與印度海軍一樣,是獨立執行護航與反海盜任務,但『150聯合特遣隊』有指揮官曾和我遞話說,希望邀請中國海軍加入,美國第五艦隊對此表示支持。」梅加洛馬蒂斯教授還說:「能理解中國與印度海軍希望獨立行動,但加入『150聯合特遣隊』對於中印海軍來說,特別是對於中國海軍來說也有好處,那就是讓中國海軍指揮官獲得指揮多國大型編隊協同行動的能力。當然,中國海軍肯定需要時間考慮一下。」

索馬裏海盜依然猖獗

2009年,索馬裏海盜依然十分猖獗,這也更加說明中國派遣海軍護航的必要性。

北京時間1月5日15時50分,載有1萬余噸硅酸鹽和石油設備的獅子山籍貨船「金騰」輪從新加坡駛往吉布地途中,遭4艘航速達19節的海盜快艇追逐,船上32名中國籍船員有被劫持的危險。接報後,交通運輸部立即啟動應急預案,聯系國際海事局防海盜中心,以協調附近多國部隊軍艦提供支援。截至1月5日16時20分,經多方協調和指導,「金騰」輪終於擺脫了海盜的追逐。

1月5日中午,中波輪船股份公司所屬的多用途船「中波太陽」輪在亞丁灣北部遭遇兩艘藍色海盜快艇追逐。「中波太陽」輪迅速拉響全船警報,全體船員立即集中在船尾,並備妥鐵棒等防海盜裝備;同時呼叫國際海事局防海盜中心和在附近水域的軍艦。兩艘海盜快艇在持續追逐半小時後,在1月5日13點15分放棄追逐。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8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53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81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20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9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40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94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23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10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