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土耳其 » 給土耳其蘇丹回信都寫了什麼

給土耳其蘇丹回信都寫了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6-30 12:14:49

Ⅰ 列賓的《查波羅什人給土耳奇蘇丹寫回信》講的是什麼內容

列賓在19世紀70年代與80年代初,完成了一幅重要歷史畫《1698年新處女修道院內的索菲亞·阿列克賽耶芙娜公主》。不久,又在第13屆巡迴展覽會上展出了他的另一幅重要歷史畫《伊凡雷帝和他的兒子》,引起了社會的很大反響。最後,列賓的一幅早從1878年開始醞釀的巨作,又在1891年公開展出了,這就是構思達13年之久的傑作《查波羅什人給土耳其蘇丹回信》。這幅畫可說是列賓集人物性格刻畫之大成,它展示了一種學派,一種19世紀俄國寫實主義繪畫最光輝的學派——重視典型人物的個性特徵。列賓以很大的熱情來塑造哥薩克查波羅什人的不同類型,注意他們每個細節,搜集他們特有的民族服裝、道具,選擇每個不同形象的性格特徵,並用俄國學院派所講究的構圖方法去處理這個多人物的戲劇性場面。這幅油畫給俄國近代油畫史增添了光輝。

畫家為此畫作了很久的准備。他去了解關於查波羅什雪契的歷史資料,親自游遍了查波羅什,畫了大量習作。習作中不僅有肖像,還有衣服、日常用具、武器等速寫和素描。查波羅什雪契是16至18世紀時期俄國哥薩克在烏克蘭的自治組織。它由武裝的移民所組成,其中主要是從地主那裡逃亡至查波羅什來的農奴。畫上所敘述的事情是講17世紀時,土耳其皇帝要這批哥薩克人脫離俄國而歸附於他。這封信惹惱了這些農奴出身的勇武強悍的哥薩克人,他們雖然流落此地,卻深深熱愛自己的祖國,從不想離開自己的家鄉。畫上就描寫這些性格豪邁的查波羅什人在領袖賽爾柯(第一幅畫稿上一個中間坐著抽煙斗的人)的授意下,正給土耳其蘇丹寫回信的情景。回信的措詞相當尖刻,既表達了俄國哥薩克查波羅什人的愛國主義,也嘲笑了對方的收買用心。畫家以集體擬信這個場面,來展現各個人物的不同姿態、形狀、性格和表情。它是一幅人物眾多,特徵鮮明又饒有繪畫趣味的查波羅什人物譜。

列賓在談到這幅畫的構思時說道:「無論在各族人民的歷史方面,還是藝術遺作方面……經常吸引我的是市民共同生活和團體活動的情景。當然,最使我注意的是共和制度方面。……我們的查波羅什使我高興的地方就是這個自由,這種武士精神的高漲。俄國人民的英勇力量放棄了世俗的福利而樹立了平等的兄弟友誼,來保衛自己的正教信仰和人格的最高品質。這些勇士——當然也是當時最能乾的小股民族——由於這種理性精神強大到不僅保衛歐洲抵禦東方的掠奪者,而且甚至威脅他們當時強有力的文明並傾情地哈哈取笑東方掠奪者的高傲。」這段自述為我們鑒賞和理解這幅畫的主題思想有很大的啟示。

畫上的每個人物都是經過認真思考而設計的,所以在這幅畫的前後,有好幾幅變體畫。我們這里欣賞的第一幅畫:右側近景那個哥薩克胖子正在捧腹大笑(在第二幅變體上,這個人物已被移到桌子右側後邊),左側那個光著上身的查波羅什人,據說名叫塔拉斯·布爾巴,是果戈理著名歷史題材小說中的主人公,一位有崇高氣質的哥薩克英雄。列賓為這個人物形象,曾搜集了許多生動的生活資料,以強調這個老人好說俏皮話的性格,此外,他還是個牌迷。在中景中間,站在桌子後面的八字鬍老人,正用手指向後方點點,表示要在信中給他們(土耳其蘇丹)「撒上點胡椒面」。當時由於首領說了句挖苦話,引起了在場的人鬨堂大笑。畫上所展現的正是這一大笑的瞬間。

這些自由武士有形形色色的裝束和性格表現,差不多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這里有土生的查波羅什人,他們頭頂上那一撮灰色辮發是一種習慣「發式」;也有年輕的神學學校出來的學生;有掉完了牙齒的老頭和頭包傷布而沉默寡言的戰士;有穿得漂亮的紈絝子弟,也有皺縮著臉的乾瘦老人。觀眾在這幅畫上找不出兩個相同的形象和兩種相同的表情。由於人物眾多,畫家不斷地修改,更動他們的位置,前後十數年,易稿幾十遍,直至無可增刪為止。因此產生了幾幅人物大致相同而位置不同的變體油畫:1870~1887年的一幅油畫, 就人物排列看,不如這里的一幅,那一幅現藏特列恰柯夫畫廊;1880~1891年的一幅, 畫家以兩個左右站立,右側一個人物背朝觀眾的查波羅什人的構思,把中央一群人物聯系起來,以使構圖取得一種平衡,現藏俄羅斯博物館;而本文欣賞的第一幅圖片,則是1880~1893年間完成的。人物減少了許多。中間的首領, 即那個抽煙半伏案而作的哥薩克被刪減了,藉此突出了那個戴著眼鏡笑著臉在寫信的書記官。此畫現藏哈爾柯夫造型藝術博物館。

這些形象散發著整個查波羅什雪契的勇敢與無畏。他們的眼睛裡閃耀著熱愛祖國的民族自強的光輝。這是一首俄羅斯人民的頌歌,是列賓創作盛期末尾階段最優秀的油畫作品之一。

Ⅱ 薩布羅什人寫信給土耳其蘇丹

列賓(1844年7月24日-1930年9月29日俄羅斯)::《查波羅什人寫信給蘇丹王》

Ⅲ 「扎波羅熱哥薩克」是什麼

哥薩克:自由自在的人

扎波羅熱哥薩克歷史簡述:
1399年 面對日益嚴重的韃坦人的侵襲,熱那亞商業共和國總督決定委任亞速地區哥薩克首領克里什托夫·多羅申科為冊編哥薩克首任蓋特曼,組建員額為1000人的哥薩克義勇軍,與韃坦人作戰,以保障熱那亞的商業利益。
1406年 經過與韃坦人長達兩年的游擊戰,哥薩克人奪取了富庶的克里米亞地區。多羅申科下令建造了宏偉的克里米亞東正大教堂,開始向克里米亞地區移民。與此同時,多線作戰的韃坦人送來了和談的誠意,多羅申科力排眾議,答應了韃坦人月貢0.3金弗羅林的苛刻條件。多羅申科下令,從現在開始國家重心轉為克里米亞。
1407年 扎波羅熱哥薩克各部匯聚亞速,經長老會商議:通過了反對瀆神行為、實行教會稅、宗教進階等各項法案。
1408年 經過兩年半時間傳教士們不懈的努力,野蠻愚昧的克里米亞韃坦人終於轉信了萬能的上帝。
1410年 喬治亞的毀滅者——黑羊王朝終於攻陷了南方熱那亞總督直屬的卡法城,與哥薩克正式接壤了。面對數量龐大的游牧大軍,扎波羅熱哥薩克選擇了臣服。他們的代表遠赴裏海地區黑羊人的王帳,獻上了哥薩克人的忠誠。
1414年 扎波羅熱哥薩克各部長老確立了強制宗教義務為基本理念。
1415年 經過將近十年的不斷移民,大批哥薩克的到來改變了克里米亞地區韃坦人數百年來的生活習慣和文化。東正教、馬刀、氈帽、大鬍子成了這一地區的流行時尚,克里米亞人接受了我們的文化轉變。
1430年 扎波羅熱哥薩克執行了販酒法案。
1437年 卡法地區的特拉比松民族大起義,擺脫了黑羊王朝的控制,建立起了自由的特拉比松王國。剛剛接替去世的多羅申科登上蓋特曼寶座的帕夫洛·洛博達決定出征,各部哥薩克牧民聞訊紛紛自備馬刀、糧食,騎上自己心愛的戰馬,匯集到了克里米亞。洛博達從中挑選了1000名裝備完好者,將其編成了自由哥薩克騎兵部隊,與1000名正規的冊編哥薩克步兵組成聯軍,搶在黑羊人之前殺向了卡法。
匆忙武裝起來的希臘農夫們完全不是驍勇的哥薩克人的對手,他們鬆散的陣型被自由哥薩克騎兵沖得陣腳大亂。洛博達見狀果斷壓上精銳的冊編哥薩克,大破敵軍,斬首七百餘。卡法城至此落入了扎波羅熱哥薩克人手中。
1439年 佔領卡法城的哥薩克聯軍獲悉海峽東面的阿布哈茲兵力空虛,黑羊人軍隊遠征土耳其、帖木兒未歸。洛博達證實消息後果斷出兵,兵不血刃地佔領了阿布哈茲,並開始移民,將其從游牧統治下脫離。至此,扎波羅熱哥薩克與喬治亞公國接壤。
1445年 國家重點地區卡法城的希臘人在驍勇善戰的哥薩克的影響下拋棄了暗弱的民族性格,農夫、釀酒師、哲學家紛紛戴上了氈帽、拿起了馬刀,他們接受了哥薩克文化的轉變。
1462年 阿布哈茲的喬治亞人在亡國的切齒悔恨中意識到了武備的重要性,他們接受了哥薩克文化的轉變。
1468年 扎波羅熱哥薩克第三人蓋特曼弗拉基米爾·古尼亞挑起了和韃坦人的戰爭。古尼亞是一位出色的內政高手和精明的外交家,同時還是一位卓越的軍事領導人。哥薩克步騎四千人突襲了首都東方的庫班城。韃坦人主力遠陷莫斯科、立陶宛,無力援救,英勇無畏的哥薩克勇士將庫班團團包圍,冒著敵人密集的箭雨,登上了城頭,斬下了懦弱的韃坦人的頭顱。
1470年 古尼亞衡量了雙方的力量對比後,決定和韃坦人議和。韃坦人默許庫班「維持現狀」,但出於尊嚴,需要哥薩克人承認失敗,古尼亞接受了韃坦人的條件。1471年 庫班也建起了宏偉的東正大教堂,傳教士、移民紛至沓來。
1473年 安拉真主在庫班的影響力基本消亡,東正大教堂內禱告的韃坦人日漸增多,庫班終於有了正確的信仰。
1478年 扎波羅熱哥薩克確立了君權神授為國家基本理念,哥薩克人拋棄了落後的部落長老制,確立了各部哥薩克首領貴族共和的制度。古尼亞憑借在遠征庫班中卓越的表現和在哥薩克牧民中如日中天的聲望,斷然發動軍事政變,建立起了獨裁君主體制。哥薩克人民拋棄了墮落已酒的哥薩克長老們。
1479年 古尼亞通過了民兵法案以加強權威。國家重點地區轉至庫班。
16世紀初,波蘭國王開始把札波羅熱的哥薩克人編入軍事殖民團,用他們保衛波蘭的邊境。直至17世紀上半葉,這些哥薩克人保持了他們的自治權。1649年,他們在赫梅利尼茨基(Bohdan Khmelnitsky)的領導下形成一個半獨立的國家。後由於受波蘭政府威脅 ,他們在1654年同俄國簽定一項承認其自治權的條約。
扎波羅熱哥薩克的終結:
在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時期,哥薩克酋長國的主權被日漸剝削。在先前的幾次嘗試後,酋長一職最終在1764年被俄羅斯政府廢除,被小俄羅斯執行管理委員會替代。於是,酋長國完全被俄羅斯帝國吞並。1775年5月7日,在女皇葉卡捷琳娜的直接命令下,扎波羅熱要塞被毀。6月5日,俄羅斯炮兵和步兵包圍了部落,並將其夷為平地。俄軍對哥薩克實施裁減,國庫檔案被沒收。科紹夫依酋長佩特羅·卡利尼舍夫斯基遭到逮捕,並被流放至索洛韋茨基群島。這也終結了扎波羅熱哥薩克。

Ⅳ 《平凡的世界》 "就像列賓油畫中查坡羅什人在嘲笑土耳其蘇丹" 什麼意思

《查坡羅什人給土耳其蘇丹寫信》是俄羅斯畫家列賓的一幅油畫。

查坡羅什人是16—18世紀時期的俄國哥薩克人在烏克蘭的組織,他們大多是從地主奴役下逃出來的農奴,有常備軍兩萬多人,勇敢善戰,殺富濟貧,頑強不屈。土耳其蘇丹王曾寫信規勸他們歸順於土耳其帝國,這些哥薩克勇士們決不歸降,於是他們就擬一封信給蘇丹王。

這幅畫所描繪的正是寫回信時的情景,人們用嘲笑挖苦土耳其王的語言,逗得眾人大笑不止 。畫中所有的人都在笑,但是由於畫中人物地位、出身、個性不同,笑的姿態和神情也各不 相同,可以說是一幅人類笑的網路全書。畫家為了創作這幅作品,走訪了查波羅什人生活過的地方,不僅研究他們的史料,還畫了許 多具有民族文化特徵的道具和飾物,藉以展現俄羅斯民族的偉大精神和文明傳統。列賓在畫面前景突出描繪兩個背向觀眾的人物,在他們的背後和腰間配有許多小道具,這種精微的配 物既反映查波羅什人熱愛生活富有生活情趣,也深刻包含一個哲理,即俄羅斯的哥薩克人有 著自己的文化傳統,畫中每個人都有自己鮮明的個性特徵,整體地向世人展現一個民族的精 神形象——他們是不可征服的。列賓在談到這幅畫的構思時曾說過:「我們的查波羅什人使我高興的地方就是自由,他們創 造了平等的兄弟友誼來保衛自己的信仰和人格的最高品格。這些小股民族的勇士們具有強大的精神力量,不僅保衛歐洲抵禦東方的掠奪者,而且傾情地哈哈取笑東方掠奪者的高傲。

Ⅳ 列賓的代表作 只要代表作的名字 最快最優答案選為最佳答案

一、《伏爾加河上的纖夫》
伏爾加河上的纖夫《伏爾加河上的纖夫》是其現實主義繪畫傑出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畫家的成名之作。畫面上展示的是:烈日酷暑下,漫長荒蕪的沙灘上,一群衣衫襤褸的纖夫拖著貨船,步履沉重地前進著。列賓在油畫中塑造了11個纖夫,他們的年齡、身材、性格、體力、表情各不相同,我們從他們身上看到的不僅是沙俄專制下普通民眾奴役般的生活,更體會到了他們的智慧、善良和力量。這也正是畫家的創新之處,巡迴畫派藝術家以往的作品都是把人民當作同情、可憐的對象,而列賓在反映現實的同時,通過人物的神態和姿態來充分體現人民身上所蘊藏的巨大能量,給人以激勵、震撼。19世紀80年代以後,列賓被公認為是批判現實主義的泰斗,成為巡迴展覽畫派的旗幟。
二、《蜻蜓》(畫家女兒列賓娜)
《蜻蜓》(畫家女兒列賓娜)這是畫家野外寫生的作品之一。他使用了有節制的色彩,依然給人以豐富多彩的感覺,使畫面充滿陽光和空氣感。列賓的這類室外寫生作品,盡量保持人物的自然靈性,以非同尋常的技法,真實樸素地描繪了與自己親近的人物形象。畫中這位活潑可愛的女孩是畫家的女兒,她在父親面前沒有任何矯揉造作之神態。
三、《薩特闊在水下王國》
薩特闊在水下王國列賓在西方留學三年期間創作了不少畫,1876年在巴黎完成了這幅以俄國民間敘事詩歌為題材的創作。在大幅油畫中描繪敘事詩題材是一種嘗試。在畫中表現了虛幻中的現實,有點浪漫主義情趣。
四、《不期而至》
這幅畫表現一位被流放多年的革命者突然回家的瞬間在他家庭所引起的驚愕反應。這是一個中產階級知識分子家庭,從室內的擺設和牆上掛的俄國進步詩人舍甫琴科的肖像上,可見畫中革命者是信奉民主主義的,他經過多年流放回到家裡,以審慎警惕的目光看著家人。這是一位受過折磨但從未屈服的革命家,他從遙遠的西伯利亞回來,身著囚衣,已精疲力盡了。畫中描繪最生動的是兩個孩子,男孩的表情由驚奇轉而識別出這位毛鬍子就是自己的父親,他那微張的嘴剛要叫出「爸爸」,而小女孩則顯出對陌生人懼怕的神情,這個細節表明這位革命者被捕時,在男孩的幼小記憶中還有印象,而小女孩可能還躺在搖籃中,孩子的兩種神態生動地表現出兩種符合年齡的表情。母親的神態與兒子對視,瞬間的沉默之後將爆發骨肉相聚的喜悅。畫家曾多次修改構圖,最終定下的這個畫面選擇傭人打開房門,流放的革命者剛跨入室內的一剎那場景,由此而展現的一切如一幕戲劇,畫中人物和場景的布局產生均衡和呼應的效果,構成一幅嚴謹有序的自然場面,富有動感。瞬間的沉默和寧靜,可見畫家對革命者深厚的同情,對社會和人物深刻的理解,畫中每一個人物,既具典型性又有鮮明個性。
五、《伊凡雷帝殺子》
伊凡雷帝殺子這幅畫原名叫《1581年11月16日恐怖的伊凡和他的兒子》。伊凡四世是俄國歷史上第一任沙皇(沙皇即凱撒之意),16世紀俄羅斯的專制統治者。他生性殘暴,17歲時殺死握有實權的攝政王,自立為帝。曾毫不留情地屠殺所有反對他的政敵,鎮壓叛亂、絞死主教,最終失手殺死自己的親生兒子。但是從歷史角度看,他在統一和治理國家等方面建有卓越功勛。這個政權是建立在恐怖基礎上的,所以世稱他為「伊凡雷帝」即「恐怖的伊凡」。列賓所處的時代,是俄國歷史上最恐怖和最黑暗的時代。
80年代,俄國全境因沙皇亞歷山大二世被刺而開始血腥屠殺,從而激起人民的憤怒和反抗,列賓打算表現這個時代的現實。一天,他去聽俄國大作曲家裡姆斯基·柯薩科夫的交響組曲《安泰》第二部分《復仇的痛快》,得到啟發,他說:「它給了我不可磨滅的印象,我想是不是能在繪畫中體現我受音樂影響而產生的情緒呢?我就回憶起伊凡雷帝。這些年相繼發生了許多血腥事件,感到很可怕,但是有一種力量總是催促我去完成這幅畫。」畫家選擇了這樣一個情節精心描繪:伊凡雷帝在一次與他兒子爭執時,用手中的笏杖猛擲過去,不幸擊中兒子的頭部,鮮血如注……這一偶然的暴烈沖動致使後繼者送命,伊凡頓悟這絕後的可怕舉動,立刻上前摟抱住垂死的兒子,睜大恐怖、悔恨交加的雙眼,他想求兒子饒恕但已無濟於事,獸性和人性同時顯示在伊凡的身上。為了增強畫面的恐怖感,畫家有意採用了深重的紅色調。背景陰暗,以加強前景的恐怖氣氛。紅色的地毯,映出這幕血腥的擊殺。畫家集中刻畫伊凡的瘦臉上,瞪著兩只驚恐萬狀的大眼珠,那種不可逆轉的殺子之痛,預示著伊凡統治將臨滅亡,也向世人展現殘暴的沙皇註定失敗的原因。這幅畫一問世就惹怒了沙皇當局,一位總檢察官在給皇上的奏摺上說:「畫家偏以全部真實去描繪這事件,其用意究竟何在?為什麼要畫伊凡雷帝呢?除了某種傾向外,找不到別的理由。」於是這幅畫剛展出就被除去,嚴禁流行。
六、《查波羅什人寫信給土耳其蘇丹王》
查波羅什人寫信給土耳其蘇丹王《查波羅什人給土耳其蘇丹寫回信》是關於歷史和歷史風俗的繪畫作品,作品給人粗獷、豁達、睿智、任性、自由的最初印象,它表現了查波羅什人――這些武裝的哥薩克自由流民的生活中生趣盎然和幽默豪邁的場面。
列賓在創作這幅作品時說:「無論在各民族人民方面或是藝術遺產方面,特別是在城市的結構和建築術方面,經常吸引我注意的是共和制度方面。……我們的查波羅什使我高興的地方就是這個自由,這種武士精神的高漲,俄國人民的英勇力量放棄了世俗的福利而樹立了平等的兄弟友誼,來保衛自己正教信仰和人格的最優秀原則,……由於這種理性的精神,強大到不僅保衛歐洲抵禦東方的掠奪者,而且甚至威脅到我們當時強有力的文明,並盡情地哈哈笑取東方掠奪者的高傲。」從十六到十八世紀,這些哥薩克的自由流民就把自己武裝起來,在烏克蘭成立了自治組織「查波羅什契卡」,自由是這個組織的最高原則。
畫面所描繪的,是查波羅什人收到土耳其蘇丹給他們的勸降書後回信的一個群眾場面。武士們以開懷大笑、會心微笑、輕蔑的笑、挖苦的笑、諷刺的笑、幽默的笑、戲謔的笑、嘲弄的笑……等等各樣笑的波濤所匯成的汪洋大海中,土耳其蘇丹遭到了滅頂之災,他的驕傲、愚蠢,一相情願的夢想,受到了淋漓盡致的鞭苔。畫幅中,他們的首領叼著煙斗、神采飛揚的賽爾柯隨口發出的獲得大家贊同和響應的庄嚴聲明,也有周圍的人七嘴八舌所發出的唇槍舍劍:表達了不畏強暴、酷愛自由的浩然正氣。畫家匠心獨運的巧妙構思,突出了所要表達的主體:人們的視線全都凝集在寫信這個規定動作上,寫信人和他們的首領居於人群中央,其首領是他們的靈魂,他睿智、明亮、堅定、詭秘的眼神集中體現了查波羅什人的不屈精神,人們圍著他如同眾星拱北辰。背景上高揚著的一隻指向遠方的窠穴所在,也將是這封信落腳的地方。整個畫面籠罩著一片和平、勝利和歡樂的氛圍,是一首笑的交響樂,是對人民的歌頌。然而,每個戰士隨身佩帶的刀劍和刺向天空的長槍,卻同這種氛圍和諧地統一在一起,說明這種和平、勝利和歡樂是以武力為後盾的,是用戰斗來贏得的,也是用戰斗來保衛的,一旦敵人敢於進犯,他們立刻會把笑的海洋變成憤怒的火山,向敵人噴射出仇恨的火焰和岩漿,直至把他們一個不留徹底地消滅為止。
七、《庫爾斯克省的宗教行列》
庫爾斯克省的宗教行列列賓在莫斯科生活六年之後又回到彼得堡,和斯塔索夫恢復了密切的交往。就在這個時期創作了這幅載入俄羅斯畫史的作品。畫家通過浩盪的群眾性宗教行列,描繪了當時俄羅斯社會各個階層和各種身份的人物群像,行列里的中心人物是戴著頭巾、手捧聖像的女地主。旁邊是腦滿腸肥的御用商人,他們也滿懷著同樣的權威意識。走在中間留著長鬍子的傲慢的祭司長身著錦緞祭服,他是一切統治者的神聖代表。畫中不同人物衣著打扮不同,行為姿態各異,簡直是俄羅斯的縮影。畫家的畫筆觸及了所有人,村長、警官、農民和乞丐擠滿了畫面,他們有著各式各樣的社會心理負擔。數百人的宗教行列是以地主和祭司為排頭,農民和乞丐只能靠邊行走,尤其在前頭刻畫一位跛子乞丐和農民婦女,那個拿小棍子的當差不準跛腳孩子走近行列,這一切都表明了畫家的態度。原來畫家只重視場面的光與色彩表現,托爾斯泰看後指出畫中沒有重視人物本身的刻畫,沒有畫出作品的基本思想。列賓接受了,完成後的這幅畫描繪了烈日下行進的群眾,在這里光的照,加強了對人物的形象刻畫,深刻地揭示了人物和時代的本質。這幅畫以鮮明的色彩,開放運動的構圖,給觀眾巨大的視覺沖擊。
八、《薩坡羅什人》
薩坡羅什人草圖這一作品從1880年開始,到1891年完成,歷時十二年。這幅油畫依據的是烏克蘭的民間傳說:土耳其蘇丹來信提出要薩坡羅什人信奉回教,並強求與他們一起反對俄國。熱愛自由的英勇善戰的薩坡羅什人堅決拒絕,以嘲笑斥之。這些普通人的行動,是通過蔑視敵人來揭示的。列賓為創作好這幅油畫,認真閱讀了烏克蘭的歷史,了解傳說的時代背景,同時,又在1880年游遍了和這一事件有直接關聯的地區,熟悉那裡人們的服裝、面型、體態等,除畫了不少速寫和素描外,還作了不少人像的泥塑。他嘔心瀝血,一再易稿,對創作進行不斷的修改和補充。
《薩坡羅什人》是一幅人物眾多的作品。列賓對人物的姿態、手指的彎曲、衣紋和發式的細節,人物的心理和情緒,都進行了刻有力的刻劃。

Ⅵ 如何評價查波羅什人給土耳其蘇丹回信

《查坡羅什人給土耳其蘇丹寫信》是俄羅斯畫家列賓的一幅油畫。 查坡羅什人是16—18世紀時期的俄國哥薩克人在烏克蘭的組織,他們大多是從地主奴役下逃出來的農奴,有常備軍兩萬多人,勇敢善戰,殺富濟貧,頑強不屈。土耳其蘇丹王曾寫信規勸他們歸

Ⅶ 列賓的作品(除了《伏爾加河上的纖夫》以外,快點啊!

《查波羅什人給土耳其蘇丹寫回信》,《泥濘路上的押送》、《宣傳者的被捕》、《伊凡雷帝殺子》、《眶魯女兒的復活》,《意外歸來》,《索菲亞公主》,《拒絕臨刑前的懺悔》、 《伏爾加河上的纖夫》

Ⅷ 薩布羅什人寫信給土耳其蘇丹圖 背景

薩布羅什雪契是16至18世紀時期俄國哥薩克人在烏克蘭的自治組織。它由武裝的移民所組成,其中主要是從地主那裡逃亡至薩布羅什的農奴。畫上所敘述的事情是講17世紀時,土耳其皇帝要這批哥薩克人脫離俄國而歸附於他。這封信惹惱了這些農奴出身的勇武強悍的哥薩克人,他們雖然流落此地,卻深深熱愛自己的祖國,從不想離開自己的家鄉。畫上就描寫這些性格豪邁的薩布羅什人在領袖賽爾柯的授意下,正給土耳其蘇丹寫回信的情景。

Ⅸ 伊查波羅什人給土耳其蘇丹回信的圖畫背景

列賓在19世紀70年代與80年代初,完成了一幅重要歷史畫《1698年新處女修道院內的索菲亞·阿列克賽耶芙娜公主》。不久,又在第13屆巡迴展覽會上展出了他的另一幅重要歷史畫《伊凡雷帝和他的兒子》,引起了社會的很大反響。最後,列賓的一幅早從1878年開始醞釀的巨作,又在1891年公開展出了,這就是構思達13年之久的傑作《查波羅什人給土耳其蘇丹回信》。這幅畫可說是列賓集人物性格刻畫之大成,它展示了一種學派,一種19世紀俄國寫實主義繪畫最光輝的學派--重視典型人物的個性特徵。列賓以很大的熱情來塑造哥薩克查波羅什人的不同類型,注意他們每個細節,搜集他們特有的民族服裝、道具,選擇每個不同形象的性格特徵,並用俄國學院派所講究的構圖方法去處理這個多人物的戲劇性場面。這幅油畫給俄國近代油畫史增添了光輝。
畫家為此畫作了很久的准備。他去了解關於查波羅什雪契的歷史資料,親自游遍了查波羅什,畫了大量習作。習作中不僅有肖像,還有衣服、日常用具、武器等速寫和素描。查波羅什雪契是16至18世紀時期俄國哥薩克在烏克蘭的自治組織。它由武裝的移民所組成,其中主要是從地主那裡逃亡至查波羅什來的農奴。畫上所敘述的事情是講17世紀時,土耳其皇帝要這批哥薩克人脫離俄國而歸附於他。這封信惹惱了這些農奴出身的勇武強悍的哥薩克人,他們雖然流落此地,卻深深熱愛自己的祖國,從不想離開自己的家鄉。畫上就描寫這些性格豪邁的查波羅什人在領袖賽爾柯(第一幅畫稿上一個中間坐著抽煙斗的人)的授意下,正給土耳其蘇丹寫回信的情景。回信的措詞相當尖刻,既表達了俄國哥薩克查波羅什人的愛國主義,也嘲笑了對方的收買用心。畫家以集體擬信這個場面,來展現各個人物的不同姿態、形狀、性格和表情。它是一幅人物眾多,特徵鮮明又饒有繪畫趣味的查波羅什人物譜。
列賓在談到這幅畫的構思時說道:無論在各族人民的歷史方面,還是藝術遺作方面……經常吸引我的是市民共同生活和團體活動的情景。當然,最使我注意的是共和制度方面。……我們的查波羅什使我高興的地方就是這個自由,這種武士精神的高漲。俄國人民的英勇力量放棄了世俗的福利而樹立了平等的兄弟友誼,來保衛自己的正教信仰和人格的最高品質。這些勇士--當然也是當時最能乾的小股民族--由於這種理性精神強大到不僅保衛歐洲抵禦東方的掠奪者,而且甚至威脅他們當時強有力的文明並傾情地哈哈取笑東方掠奪者的高傲。這段自述為我們鑒賞和理解這幅畫的主題思想有很大的啟示。

Ⅹ 列賓的油畫有哪些,畫中人要多,典故呢

代表作:
《伏爾加河上的纖夫》
《蜻蜓》(列賓女兒列賓娜)
《薩特闊在水下王國》
《不期而至》
《伊凡雷帝殺子》
《薩坡羅什人》

《庫爾斯克省的宗教行列》:

列賓在莫斯科生活六年之後又回到彼得堡,和斯塔索夫恢復了密切的交往。就在這個時期創作了這幅載入俄羅斯畫史的作品。畫家通過浩盪的群眾性宗教行列,描繪了當時俄羅斯社會各個階層和各種身份的人物群像,行列里的中心人物是戴著頭巾、手捧聖像的女地主。旁邊是腦滿腸肥的御用商人,他們也滿懷著同樣的權威意識。走在中間留著長鬍子的傲慢的祭司長身著錦緞祭服,他是一切統治者的神聖代表。畫中不同人物衣著打扮不同,行為姿態各異,簡直是俄羅斯的縮影。畫家的畫筆觸及了所有人,村長、警官、農民和乞丐擠滿了畫面,他們有著各式各樣的社會心理負擔。數百人的宗教行列是以地主和祭司為排頭,農民和乞丐只能靠邊行走,尤其在前頭刻畫一位跛子乞丐和農民婦女,那個拿小棍子的當差不準跛腳孩子走近行列,這一切都表明了畫家的態度。原來畫家只重視場面的光與色彩表現,托爾斯泰看後指出畫中沒有重視人物本身的刻畫,沒有畫出作品的基本思想。列賓接受了,完成後的這幅畫描繪了烈日下行進的群眾,在這里光的照,加強了對人物的形象刻畫,深刻地揭示了人物和時代的本質。這幅畫以鮮明的色彩,開放運動的構圖,給觀眾巨大的視覺沖擊。

《查波羅什人寫信給土耳其蘇丹王》:

《查波羅什人給土耳其蘇丹寫回信》是關於歷史和歷史風俗的繪畫作品,作品給人粗獷、豁達、睿智、任性、自由的最初印象,它表現了查波羅什人――這些武裝的哥薩克自由流民的生活中生趣盎然和幽默豪邁的場面。
列賓在創作這幅作品時說:「無論在各民族人民方面或是藝術遺產方面,特別是在城市的結構和建築術方面,經常吸引我注意的是共和制度方面。……我們的查波羅什使我高興的地方就是這個自由,這種武士精神的高漲,俄國人民的英勇力量放棄了世俗的福利而樹立了平等的兄弟友誼,來保衛自己正教信仰和人格的最優秀原則,……由於這種理性的精神,強大到不僅保衛歐洲抵禦東方的掠奪者,而且甚至威脅到我們當時強有力的文明,並盡情地哈哈笑取東方掠奪者的高傲。」從十六到十八世紀,這些哥薩克的自由流民就把自己武裝起來,在烏克蘭成立了自治組織「查波羅什契卡」,自由是這個組織的最高原則。
畫面所描繪的,是查波羅什人收到土耳其蘇丹給他們的勸降書後回信的一個群眾場面。武士們以開懷大笑、會心微笑、輕蔑的笑、挖苦的笑、諷刺的笑、幽默的笑、戲謔的笑、嘲弄的笑……等等各樣笑的波濤所匯成的汪洋大海中,土耳其蘇丹遭到了滅頂之災,他的驕傲、愚蠢,一相情願的夢想,受到了淋漓盡致的鞭苔。畫幅中,他們的首領叼著煙斗、神采飛揚的賽爾柯隨口發出的獲得大家贊同和響應的庄嚴聲明,也有周圍的人七嘴八舌所發出的唇槍舍劍:表達了不畏強暴、酷愛自由的浩然正氣。畫家匠心獨運的巧妙構思,突出了所要表達的主體:人們的視線全都凝集在寫信這個規定動作上,寫信人和他們的首領居於人群中央,其首領是他們的靈魂,他睿智、明亮、堅定、詭秘的眼神集中體現了查波羅什人的不屈精神,人們圍著他如同眾星拱北辰。背景上高揚著的一隻指向遠方的窠穴所在,也將是這封信落腳的地方。整個畫面籠罩著一片和平、勝利和歡樂的氛圍,是一首笑的交響樂,是對人民的歌頌。然而,每個戰士隨身佩帶的刀劍和刺向天空的長槍,卻同這種氛圍和諧地統一在一起,說明這種和平、勝利和歡樂是以武力為後盾的,是用戰斗來贏得的,也是用戰斗來保衛的,一旦敵人敢於進犯,他們立刻會把笑的海洋變成憤怒的火山,向敵人噴射出仇恨的火焰和岩漿,直至把他們一個不留徹底地消滅為止。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8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53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81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20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9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40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94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23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10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