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人怎麼用機器收洋蔥
❶ 土耳其烤肉 醬汁做法
你到底要做的是那種菜?
土耳其的烤肉有烤肉的方法,沒明白你指的是那個。
但是我可以告訴你土耳其人多用的是黑胡椒,茴香,洋蔥,番茄醬這些醬配料。
❷ 土耳其飲食禁忌
土耳其的烹飪技術在世界上是非常有名望的。曾有人這樣說過,世界上有三個國家最講究吃,第一是中國,第二是法國,第三就是土耳其。他們特別愛吃羊肉,尤以羊腦髓為最珍貴,認為羊腦髓是上等的補品。他們對蔬菜中的茄子倍加偏愛。因此,烹制茄子的菜餚品種能多達幾百種之多。在土耳其人們的心目中,「轉烤羊肉」是極受歡迎的。樂於邊轉烤羊肉,邊從外圍削下些肉片,鋪在大餅上吃,認為這樣削下來吃肉嫩、酥香味美。他們很喜歡吃大米,不過他們用大米主要不是做主食,而是和羊肉湯一起當菜吃(即為羊肉大米湯)。他們還喜歡用麵粉、牛奶、糖和榛子做的各種甜味食品。按他們的用餐習慣,這是正餐的最後一道。
土耳其人在飲食嗜好上有如下特點:
①注重 講究菜餚的鮮、脆、嫩,注重烹調技法和質量。
②口味 一般口味不喜歡太咸,愛帶甜味道。
③主食 以面為主食,喜歡吃大餅,也愛吃點心或米飯。
④副食 愛吃羊肉、牛肉、雞、魚、蛋類;蔬菜喜歡茄子、胡蘿卜、青椒、洋蔥、黃瓜、土豆、白菜、西紅柿等;調料愛用橄欖油、玉米油、蒜、糖、胡椒等。
⑤製法 對炸、煎、烤等烹調方法製作的菜餚偏愛。
⑥中餐 喜愛中國的清真菜。
⑦菜譜 很欣賞什錦大拼、烤全羊、栗子燒白菜、烤肉、砂鍋羊頭、口蘑扒茄了、北京烤鴨、薄荷鮮桃、手抓羊肉、番茄牛肉排、燒麥白、香酥雞等風味菜餚。
⑧水酒 喜歡喝涼開水、礦泉水、牛奶、咖啡、桔子汁,也有人喝葡萄酒和啤酒;日常習慣喝紅茶。
⑨果品 喜歡吃糖果;也愛吃水果中的香蕉、蘋果、無花果、荔枝、石榴、葡萄、西瓜等;乾果喜歡核桃仁、榛子、松子、葡萄乾等。
❸ 關於埃及的問題..
法老(希伯拉文:פרעה,希臘文:Φαραώ,埃及文轉寫:pr ʿ3)是古埃及君主的尊稱。是埃及語的希伯來文音譯,其象形文字寫作,意為大房屋,在古王國時代(約前2686~前2181)僅指王宮,並不涉及國王本身。新王國第十八王朝圖特摩斯三世起,開始用於國王自身,並逐漸演變成對國王的一種尊稱。第二十二王朝(前945~前730)以後,成為國王的正式頭銜。習慣上把古埃及的國王通稱為法老。法老作為奴隸制專制君主,掌握全國的軍政、司法、宗教大權,其意志就是法律,是古埃及的最高統治者。法老自稱是太陽神阿蒙-賴神之子,是神在地上的代理人和化身,令臣民將其當作神一樣來崇拜。
法老站在權力金字塔的頂端,是神的化身,具有絕對的權威。古埃及人對法老的崇拜近乎瘋狂,僅僅是法老的名字就具有不可抗拒的魔力,官員們以親吻法老的腳而感到自豪。
這個就是第一的問題的答案!!!第二個問題就應該以生活的方面回答::
埃及人最早注意的科學門類是天文和數學。先後使用太陰歷、太陽歷;算術幾何的發達,加、減、除法,10進位制;世界上最早的水鍾;醫學;美容術;玻璃製造術
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胡夫金字塔,獅身人面像,卡爾納克神廟;建築特點:規模宏大;藝術特點:明確的秩序、穩定的形式
象形文字;紙草,黑墨,紅墨;最古老的戲劇;最有代表性的文學作品匯編《亡靈書》——古埃及的網路全書
多神教——太陽神拉、 水神努、智慧與司書之神透特、愛情女神哈托爾;來世觀——現世只是短暫的,來世才是永恆長存的,木乃伊;巫術,貝斯
家庭與現代相似,妻子享有極大權利,女子有較大的擇偶自主權;服飾,纏腰布及裙子;麵包和啤酒是最基本的食物,魚和家禽,一日三餐,手抓
這些資料可以看出古代埃及是個高度發達文明的帝國,
信仰的問題就導致他門的生活習慣 應為是信仰中「神明」的指示是通過一個中介傳遞,「法老」應運而生,代表神明無上力量的象徵在一般情況是不可能隨便見的,神殿的進出是需要特定的人如「長老」一類的高級神職人員才能參見「法老」。
對於問者的參政習慣問題來說:不用天天什麼早朝,參見什麼的。只要在必要的時節氣候特定的舉行神明的儀式就可以。法老在古代埃及一定的時期(在幾個 不同的時期就不一樣)是不怎麼參加政治的,應為他就是政治的形象代言。
讀下埃及歷史就知道了
早王朝與古王國時代 古埃及編年史家曼內托(前3世紀),把埃及古代史分為31個王朝。第1、2王朝習慣上被稱為早王朝時代(約前3100~前2686)。傳說美尼斯統一上、下埃及,成為第1王朝的第一位國王。
古埃及真正的統一是在古王國時代(第3~6王朝,約前2686~前2181)。這是古埃及史上農業、手工業、商業、建築業等各項事業全面發展的第一個偉大時代。隨著各州的被兼並,形成了統一奴隸制國家,政權機構加強,確立了以官僚體制為基礎的、君主獨裁的專制統治。奴隸主專制君主被稱為神之子或神的化身,不僅在今世,而且在來世也要維持其統治地位,因此他們生前就為自己建造地下世界的「永恆之宮」——金字塔。除專制君主外,奴隸主階級還包括貴族官吏、神廟僧侶等。他們不僅佔有奴隸,而且依靠國家政權壓榨剝削農民、手工業者等自由民階層,致使某些自由民變成國王、貴族和神廟的依附者。從第5王朝起,地方貴族和僧侶集團的勢力逐漸加強。王室成員壟斷國家要職(宰相)的特權已被日益發展起來的地方權貴所打破。中央與地方勢力、專制政權與廣大人民之間的矛盾導致古王國的崩潰。
收獲季節的收稅官(壁畫)
第一中間期與中王國時代 第一中間期包括第7~10王朝(約前2181~前2040)。從第6王朝末的珀辟王死後至第9王朝末,在不超過60年(約前2190~前2130)的時間里,至少歷31王,可能多達40王。這個時期中央集權專制統治已經瓦解,統一的王國分裂為彼此敵對的地方王國——州。有的地方貴族常常採用類似專制國王的頭銜,甚至掌握軍隊。在第一中間期的開始,曾發生連續幾十年的大飢饉,但國家仍橫征暴斂,巧取豪奪,因而導致埃及史上的第一次人民大起義。
在底比斯興起的第11王朝重新統一了埃及,埃及歷史進入中王國時代(約前2040/前2133~前1786)。第12王朝時,由於青銅器的發明和使用,社會經濟有了新的發展。國家在法雍綠洲進行了巨大的水利工程建設,開墾出大片土地,興建了新的城市。奴隸制逐步發展,除戰俘外,有些自由民也變成奴隸,而且他們的奴隸身分被其子孫所繼承。對外關系十分活躍,與敘利亞、克里特的交往擴大。中王國國王對外遠征,向敘利亞和努比亞擴張,且在尼羅河第二瀑布以南的努比亞境內建立了堡壘和商業據點。
第二中間期與新王國時代 從第13王朝開始,埃及進入第二中間期(約前1786~前1567)。第二中間期由於以宰相(維西爾)為代表的官僚勢力的發展,王權有所削弱。第13王朝的宰相安庫能夠左右王權,甚至比國王還重要。由於嚴重的社會分化和尖銳的階級矛盾,第13王朝末再次爆發人民起義。與此同時或稍後,三角洲西部出現以克索伊斯為中心的獨立勢力,稱為第14王朝。在三角洲的東北部,喜克索人以阿發里斯為中心建立第15、16王朝。在底比斯,繼第13王朝之後興起第17王朝。第17王朝的阿赫摩斯一世(約前1570~前1546在位)最後驅逐喜克索人,重新統一埃及,開始了第18王朝。
第18~20王朝是新王國時代,又稱新帝國時代(約前1567~前1085)。這一時代的埃及國王發動了空前規模的對外侵略戰爭,圖特摩斯三世時的埃及版圖,北至敘利亞的卡赫美什,南至尼羅河第四瀑布,形成強大的軍事霸國。在頻繁的對外遠征過程中,埃及王公貴族大肆劫掠財富、牲畜、奴隸等戰利品。在軍事遠征的基礎上,新王國時期的奴隸制進一步發展。一般的自由民、甚至牧人也佔有奴隸,而且出現了租賃奴隸。此時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得到加強。法老已成為國王的正式頭銜。宰相一職由兩人分擔,協助法老分管上、下埃及。但是,地方貴族特別是以阿蒙神廟為代表的僧侶集團的發展威脅到法老的專制統治,從而導致埃赫那吞改革。第18王朝的末代法老荷倫希布死後,拉美西斯一世繼位,開始了第19王朝。第19王朝的法老謝提一世和拉美西斯二世為維護埃及在亞洲的霸權,與赫梯帝國發生沖突,經過16年之久的戰爭,最後以拉美西斯二世與赫梯王哈圖西利斯簽訂和約告終。第19王朝末至第20王朝,埃及國內形勢動盪不安。伊爾蘇領導的奴隸起義和底比斯墓地工人罷工沖擊了帝國的統治;日益強大的僧侶集團篡奪了部分王權,從而導致了新王國的崩潰。
後王朝時代 第21~31王朝為後王朝時代(前1085~前332)。第21王朝時,埃及分裂為兩部分,法老統治北部,僧侶王統治南部。第21王朝被利比亞人雇傭兵推翻後,又相繼建立了第22、23王朝。第24王朝是三角洲舍易斯地方統治者的政權。努比亞人乘埃及衰落之機入侵,建立了第25王朝(見庫施王國)。第21~24王朝是埃及國家分裂、權力分散的衰落時期,又被稱為第三中間期。第21~22王朝時期,商品貨幣關系和高利貸業開始發展起來,債務奴隸制流行。第24王朝法老博科里斯制定法律,以限制高利貸盤剝,廢除債務奴隸制,但並沒有真正實行。
第25王朝的神牛石碑
舍易斯地方統治者薩姆提克一世重新統一埃及,建立第26王朝。這個王朝通常被稱為埃及的復興時代。鐵器、金屬貨幣普遍流行,商業和經濟生活較為繁榮。尼科二世法老統治時期,開鑿尼羅河通向紅海的運河,並派遣腓尼基水手開辟航道,繞航非洲。尼科二世及其繼承者為爭奪埃及在敘利亞、巴勒斯坦的霸權,曾與新巴比倫王國進行戰爭。
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國侵佔埃及,建立第27王朝。波斯人在埃及的殘暴統治和無情劫掠,激起了伊那路斯和阿米爾泰烏斯領導的埃及人起義(前460~前455)。公元前404年,波斯王朝被推翻,埃及獲得獨立,相繼建立了第28~30王朝。公元前343年,波斯帝國再次征服埃及,建立第31 王朝。公元前 332 年,希臘馬其頓王亞歷山大大帝侵入埃及,滅波斯王朝,結束了延續3000年之久的法老時代。
希臘、羅馬統治下的埃及 亞歷山大征服埃及後,埃及進入希臘化時代(前332~前30),以亞歷山大城為首都。亞歷山大死後,其部將、留駐埃及的總督托勒密·索特爾在公元前305年稱王,為托勒密一世,創建托勒密王朝。托勒密王朝繼承埃及和波斯帝國君主專制的統治形式,壟斷一切主要經濟部門,規定糧油鹽等產品的專賣權,全部土地收歸國有並重新分配。埃及農民、士兵、奴隸等不堪希臘奴隸主貴族的統治與奴役,從公元前3世紀末至前1世紀,屢次發動起義,動搖了托勒密王朝的統治。公元前30年,羅馬軍隊開進埃及,女王克里奧帕特拉七世自殺身死,托勒密王朝崩潰。羅馬征服埃及後,羅馬皇帝G.屋大維把埃及劃為自己的私產,派遣行政長官代行統治。羅馬帝國的專制統治激起了埃及人的強烈反抗。由農民、牧民和奴隸參加的「布科里人」在三角洲沼澤地的起義,從公元2世紀末起延續了3個世紀之久。395年,羅馬帝國分裂後,埃及成為東羅馬帝國的行省之一。
公元前3、4世紀以後,埃及的奴隸制開始衰落,與私有領地擴張的同時,隸農制也隨之發展起來,從而為向封建制過渡准備了條件。
阿拉伯的統治與諸王朝的繼起 640年,阿拉伯將領阿穆爾·伊本·阿斯領兵入據埃及,埃及成為阿拉伯哈里發統治下的一個行省。阿拉伯人最初聚居在富斯塔特,對科普特人較為寬容。7世紀中已有相當一部分科普特人改信伊斯蘭教。由於倭馬亞王朝的哈里發增加人丁的稅額,規定政府公文一律用阿拉伯文書寫,大小官吏由穆斯林擔任,因而科普特人在725~832年間多次起義,反對阿拉伯人。阿拔斯王朝的哈里發則先後起用波斯人和突厥人,使阿拉伯人地位下降,散居農村,從而加速了阿拉伯人與科普特人的融合。
阿拉伯人直接統治埃及約兩個半世紀。隨著阿拔斯王朝的衰微,自9世紀中葉迄16世紀初的600餘年間,在埃及先後出現5個王朝:土倫王朝(868~905)、伊赫什德王朝(935~969)、法蒂瑪王朝、阿尤布王朝(1171~1250)和馬木留克王朝(1250 ~1517)。前兩個王朝的創始者是突厥人,版圖包括敘利亞等地。法蒂瑪王朝崛起於突尼西亞,969年征服埃及後於972年遷都開羅,以埃及為統治中心,其國勢強盛,疆域東起敘利亞、巴勒斯坦、漢志和葉門,西至馬格裡布;農業、手工業、商業和文化教育事業發展迅速,著名的愛資哈爾清真寺即在此時建成。阿尤布王朝的統治者以抗擊十字軍著稱。王朝創始人薩拉丁率領阿拉伯聯軍攻打耶路撒冷王國,收復耶路撒冷,挫敗英、德、法三國發起的第三次十字軍東征,成為阿拉伯人愛戴的民族英雄。阿尤布王朝實行軍事分封制,把大批土地分給貴族和將領,作為他們平時任職、戰時服役的報酬。王朝後期的蘇丹從中亞等地購買大批馬木留克(意為被佔有的人)充當衛隊,致使馬木留克勢力增大,並最後奪取政權。馬木留克王朝初期的蘇丹以制止蒙古人西侵和消滅十字軍殘余勢力而聞名。他們戰勝伊兒汗王朝旭烈兀的軍隊,拔除了地中海東岸的最後幾個十字軍據點。該王朝進一步實行軍事分封制,並逐步確立了封地的繼承權。13世紀後期至14世紀初,埃及經濟一度高漲,經由埃及的東、西方貿易十分活躍。
奧斯曼帝國統治下的埃及 1517年,奧斯曼帝國佔領埃及。蘇丹將當地政權交給帕夏(總督)、近衛軍和馬木留克。最初帕夏的勢力最大,17世紀末18世紀初馬木留克逐漸占上風。1768年馬木留克首領阿里貝伊廢黜帕夏,翌年宣布獨立,並占據漢志和敘利亞,自稱埃及蘇丹及地中海和紅海君主。埃及成為土耳其人的稅收來源和對外擴張的基地。由於土耳其人的橫征暴斂和馬木留克之間的混戰,18世紀末尼羅河三角洲附近1/3的農田荒蕪,產量不及羅馬人統治時期的1/4。農村盛行包稅制,全國2/3的土地被馬木留克包稅人佔有。手工業凋敝,受中世紀行會束縛的手工作坊占統治地位。
近現代階段 西方殖民主義入侵與埃及人民反殖斗爭 1798年拿破崙·波拿巴(見拿破崙一世)入侵埃及,1801年在埃及人民起義的打擊下被迫撤離。1805年穆罕默德·阿里 執政,1807年擊退英軍入侵。為了抵禦西方殖民主義入侵和建立阿拉伯人的帝國,穆罕默德·阿里在保留封建農奴制的基礎上進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他消滅馬木留克勢力,統一全國;興辦起第一批近代機器工業;發展商品經濟;建立軍隊;培養出第一代新型的知識分子。這些措施促進了工農業生產的發展,使埃及成為奧斯曼帝國的「唯一有生命力的一部分」,實際上贏得了獨立。但1840年英國等列強脅迫阿里接受倫敦條約,改革失敗,埃及走上了半殖民地道路。在阿里王朝(1805~1952)的阿巴斯一世統治時期(1849~1854),西方殖民勢力乘虛而入。1851年英國獲得了修建亞歷山大里亞至蘇伊士的鐵路線的特權。1854年,法國獲得修建和使用蘇伊士運河的租讓合同,埃及首次舉借外債。伊斯梅爾帕夏統治時期(1863~1879),埃及部分擺脫了倫敦條約的束縛,收回一些主權,經濟有一定發展。但西方資本卻大規模滲入埃及。伊斯梅爾被迫出賣埃及主權:1875年以低於400萬鎊的價格出售埃及政府在蘇伊士運河公司的全部股票,並成立混合法庭;1876年接受英法對埃及財政的雙重監督;1878年組成有英法代表參加的「歐洲內閣」。穆罕默德·陶菲克繼位後推行賣國政策,激起廣大人民的不滿。1879年,奧拉比創立祖國黨,強調「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1881年9月他發起兵諫,要求實施憲政。1882年7月,英軍入侵埃及,陶菲克叛國投敵。阿赫邁德·奧拉比帕夏率領人民英勇抵抗,成為抗英斗爭的民族領袖。
第11王朝雕塑《捕魚》
埃及人民在亞歷山大港抗擊英國侵略軍
1882年9月,英軍佔領埃及。埃及名義上從屬奧斯曼帝國,實際淪為英國的殖民地。經濟畸形發展,外國投資激增,大片土地被外國人佔有。埃及成了英國的原料供應地和工業品銷售市場。政治家和政論家穆斯塔法·卡米勒和穆罕默德·法里德在號召埃及人民反對英國佔領、爭取民族獨立方面作出重大貢獻。1907年,卡米勒創立民族黨,要求英軍撤出埃及。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埃及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於1914年12月18日單方面宣布埃及為其保護國,取消奧斯曼帝國對埃及的宗主權,廢黜阿巴斯二世(1892~1914在位),立海珊·卡米勒為埃及蘇丹。在華夫脫黨的領導下,埃及人民開展了全國性的反對英國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運動。
1918年3月8日,英國統治當局逮捕扎格盧勒等人,開羅和全國許多城市為此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罷工、罷課、罷教、罷市和遊行示威,一些地方的群眾運動發展為武裝斗爭,甚至建立了政權機構。英國統治當局不得不釋放扎格盧勒等人。但1921年底,英國統治當局再次逮捕扎格盧勒等人。埃及又一次爆發了轟轟烈烈的反英斗爭。英國被迫於1922年2月28日承認埃及獨立,但仍保留其四項特權:英軍駐守蘇伊士運河區;保留防衛埃及國防和交通線的權利;保護在埃及境內的外僑及其財產的權利;保持對蘇丹的最高統治權。
1923年4月11日,埃及頒布憲法,規定埃及為君主立憲制國家,擁立前蘇丹福阿德一世為國王。1936年8月,英國以義大利侵略衣索比亞危及埃及安全為借口,同執政的華夫脫黨政府簽訂了為期20年的英埃同盟條約,將英國1922年提出的四項特權用條約的形式確定下來。
蘇伊士運河中的船隻(繪畫)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埃及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埃及人民展開了更大規模的反英、反封建王朝的斗爭。1946年2月,埃及工人學生聯合會成立。在該組織號召下,2月21日和3月4日,埃及舉行了兩次全國性的抗議斗爭。要求終止英埃同盟條約、英軍撤出埃及、改變現行制度、消滅貧富懸殊。同年10月,在人民強烈反對下,埃英簽訂的英軍繼續留駐埃及的秘密協定被迫廢止。1947年,埃及群眾性反英斗爭繼續高漲,迫使政府向聯合國安理會提出控訴,要求英國無條件撤軍。
1948年5月,埃及參加阿拉伯國家同以色列的第一次戰爭(見中東戰爭),戰敗。國內政治和經濟狀況惡化,廣大人民、士兵和下級軍官對法魯克國王為首的封建王朝的統治極為不滿。以納賽爾為首的、代表中小資產階級利益的自由軍官組織逐漸成為埃及革命的領導力量。
1951年10月15日,埃及政府宣布廢除英埃同盟條約和1899年的英埃共管蘇丹協定,並拒絕加中東司令部。 1952年7月23日 ,由納賽爾領導的自由軍官組織發動革命,奪取了政權,國王法魯克宣布退位。1953年6月18日,埃及廢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國。1971 年9月1日埃及改名為阿拉伯埃及共和國
❹ 土耳其人愛吃什麼請問怎麼做
土耳其的飲食習慣 土耳其的烹飪技術在世界上是非常有名望的。曾有人這樣說過,世界上有三個國家最講究吃,第一是中國,第二是法國,第三就是土耳其。他們特別愛吃羊肉,尤以羊腦髓為最珍貴,認為羊腦髓是上等的補品。他們對蔬菜中的茄子倍加偏愛。因此,烹制茄子的菜餚品種能多達幾百種之多。在土耳其人們的心目中,「轉烤羊肉」是極受歡迎的。樂於邊轉烤羊肉,邊從外圍削下些肉片,鋪在大餅上吃,認為這樣削下來吃肉嫩、酥香味美。他們很喜歡吃大米,不過他們用大米主要不是做主食,而是和羊肉湯一起當菜吃(即為羊肉大米湯)。他們還喜歡用麵粉、牛奶、糖和榛子做的各種甜味食品。按他們的用餐習慣,這是正餐的最後一道。 土耳其人在飲食嗜好上有如下特點: ①注重 講究菜餚的鮮、脆、嫩,注重烹調技法和質量。 ②口味 一般口味不喜歡太咸,愛帶甜味道。 ③主食 以面為主食,喜歡吃大餅,也愛吃點心或米飯。 ④副食 愛吃羊肉、牛肉、雞、魚、蛋類;蔬菜喜歡茄子、胡蘿卜、青椒、洋蔥、黃瓜、土豆、白菜、西紅柿等;調料愛用橄欖油、玉米油、蒜、糖、胡椒等。 ⑤製法 對炸、煎、烤等烹調方法製作的菜餚偏愛。 ⑥中餐 喜愛中國的清真菜。 ⑦菜譜 很欣賞什錦大拼、烤全羊、栗子燒白菜、烤肉、砂鍋羊頭、口蘑扒茄了、北京烤鴨、薄荷鮮桃、手抓羊肉、番茄牛肉排、燒麥白、香酥雞等風味菜餚。 ⑧水酒 喜歡喝涼開水、礦泉水、牛奶、咖啡、桔子汁,也有人喝葡萄酒和啤酒;日常習慣喝紅茶。 ⑨果品 喜歡吃糖果;也愛吃水果中的香蕉、蘋果、無花果、荔枝、石榴、葡萄、西瓜等;乾果喜歡核桃仁、榛子、松子、葡萄乾等。
❺ 土耳其菜Mantı如何做啊
TURKISH
DUMPLING(
MANTI
)土耳其餃子
特點:
Manti是土耳其最古老的食物之一,它源於遙遠的中亞地區,是土耳其人喜愛的一種食物。根據食譜上的記載,Manti製作的非常小,一般將Manti
放入加了西紅柿泥的水中微煮,它被中亞的土耳其族成為」Cocore」.
古時只是用來食用而並不那麼美味。Manti
可以作為單獨的一道菜,將它過水後可以做湯。在Bolu地區,還用核桃粉混合芝士粉撒在燙上。在一些食譜里,在加入Manti過水前先在水中2-3湯匙西紅柿泥。
暫時沒有其明確做法,下面給你推薦其他的土耳其菜;
MAIN
COURSES
主食:
Slashed
Aubergine
(Karnıyarık)
茄子包肉
原料
容器量
總量
茄子
6個中等大小
1千克
油
3½湯匙
50克
肉類
1杯
250克
洋蔥
3個
250克
青椒
3個
50克
大蒜
5個
15克
西紅柿
4個
400克
製作方法:將准備好得茄子切條,去莖,在油中炸15分鍾。從鍋中取出,准備好油。准備烤盤,將茄子挨個放好,相互留出一定空隙,兩端也要留出2
½
厘米的空隙。用湯匙背將茄子搗出洞。將備好得肉餡和搗碎的洋蔥放入油中炸8-10分鍾至肉熟。准備一個西紅柿和一些青椒切成丁,撒在上面,繼續煮5分鍾至蔬菜煮熟關火。加入大蒜,香菜,鹽和胡椒混和。
將肉餡填進茄子,放上切絲的西紅柿點綴,將青椒切條放好。慢慢向烤盤加入熱水,然後放入烤箱中烤45分鍾即可。
特點:這是土耳其菜餚中最著名的一道民間傳統菜餚。是夏日飯桌上的主菜,配上米飯和冷盤。一般用中等大小的茄子需要切成4份。
SIDE
DISHES
配菜
PLAIN
PİLAV
手抓飯
材料:2杯米,100克黃油,1/2
茶匙鹽,1
½
茶匙糖,2
½
杯水,肉塊(或雞塊)
製作方法:將選好的米放進碗里,放一湯匙鹽和熱水放置30分鍾。用冷水沖洗,然後放置。加熱融化黃油加入米,充分混合加熱直到米粒不粘為止。加鹽,糖和沸水,充分攪拌混合蓋蓋。用小火加熱15分鍾直到水完全蒸干。關火蓋蓋放置10分鍾。用木勺輕輕攪拌,然後蓋上蓋再放5分鍾。
❻ 有切洋蔥機器嗎
有,女人就是切洋蔥的高手,不只切還可以剝
❼ 土耳其菜Mant�0�3如何做啊
TURKISH DUMPLING( MANTI )土耳其餃子
特點:
Manti是土耳其最古老的食物之一,它源於遙遠的中亞地區,是土耳其人喜愛的一種食物。根據食譜上的記載,Manti製作的非常小,一般將Manti 放入加了西紅柿泥的水中微煮,它被中亞的土耳其族成為」Cocore」. 古時只是用來食用而並不那麼美味。Manti 可以作為單獨的一道菜,將它過水後可以做湯。在Bolu地區,還用核桃粉混合芝士粉撒在燙上。在一些食譜里,在加入Manti過水前先在水中2-3湯匙西紅柿泥。
暫時沒有其明確做法,下面給你推薦其他的土耳其菜;
MAIN COURSES 主食:
Slashed Aubergine (Karn�0�3yar�0�3k) 茄子包肉
原料 容器量 總量
茄子 6個中等大小 1千克
油 3�0�5湯匙 50克
肉類 1杯 250克
洋蔥 3個 250克
青椒 3個 50克
大蒜 5個 15克
西紅柿 4個 400克
製作方法:將准備好得茄子切條,去莖,在油中炸15分鍾。從鍋中取出,准備好油。准備烤盤,將茄子挨個放好,相互留出一定空隙,兩端也要留出2 �0�5 厘米的空隙。用湯匙背將茄子搗出洞。將備好得肉餡和搗碎的洋蔥放入油中炸8-10分鍾至肉熟。准備一個西紅柿和一些青椒切成丁,撒在上面,繼續煮5分鍾至蔬菜煮熟關火。加入大蒜,香菜,鹽和胡椒混和。 將肉餡填進茄子,放上切絲的西紅柿點綴,將青椒切條放好。慢慢向烤盤加入熱水,然後放入烤箱中烤45分鍾即可。
特點:這是土耳其菜餚中最著名的一道民間傳統菜餚。是夏日飯桌上的主菜,配上米飯和冷盤。一般用中等大小的茄子需要切成4份。
SIDE DISHES 配菜
PLAIN P�0�2LAV 手抓飯
材料:2杯米,100克黃油,1/2 茶匙鹽,1 �0�5 茶匙糖,2 �0�5 杯水,肉塊(或雞塊)
製作方法:將選好的米放進碗里,放一湯匙鹽和熱水放置30分鍾。用冷水沖洗,然後放置。加熱融化黃油加入米,充分混合加熱直到米粒不粘為止。加鹽,糖和沸水,充分攪拌混合蓋蓋。用小火加熱15分鍾直到水完全蒸干。關火蓋蓋放置10分鍾。用木勺輕輕攪拌,然後蓋上蓋再放5分鍾。
❽ 土耳其人用了哪些步驟擴展土地
為了實施向歐洲擴張的計劃,奧斯曼土耳其人採取了3個步驟。
首先,烏爾罕蘇丹不斷派遣士兵越過海峽進入拜占廷,有時他們在色雷斯地區和君士坦丁堡城郊搶劫財物,有時則應拜占廷皇帝的邀請,幫助拜占廷軍隊作戰。總之,他要以各種借口呆在歐洲,擴大影響並等待時機完成征服計劃。當時,約翰六世也極需要土耳其人的驍勇善戰的才幹,為了滿足土耳其人,他花光了國庫的積蓄,甚至將莫斯科大公捐贈的用來修復聖索菲亞教堂的金錢也支付給了土耳其人。
其次,烏爾罕蘇丹利用拜占廷的困境,以幫助拜占廷為名進兵歐洲。他曾於公元1348年、公元1350年、公元1352年和公元1356年四次大規模增兵,其中最大的一次(1352年)人數在兩萬左右,從而使色雷斯南部地區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每次派兵,烏爾罕蘇丹都是一舉兩得,一則他要求與拜占廷皇帝訂立協議,迫使後者提供金錢和承認對色雷斯部分城市的佔領,二則又為他的軍事擴張披上了合法化的外衣。
最後,烏爾罕致力於建立進軍歐洲的軍事基地。以前,奧斯曼土耳其人大多是經過達達尼爾海峽進入色雷斯南部地區,因此,位於海峽歐洲一側的加里伯利城就被確定為具有戰略意義的軍事基地。烏爾罕曾多次進攻此城,都因城池堅固而未果。因此,烏爾罕要順利達到目的,就必須攻下加里伯利城。
公元1354年,烏爾罕的機會終於來了,色雷斯南部地區發生強烈地震,當地居民紛紛逃離,奧斯曼土耳其軍隊乘著大好時機佔領整個地區,在地震廢墟上重新修建城牆和堡壘,並在加里伯利城駐扎大批軍隊,囤積大量給養。從此,這里就成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進軍歐洲最重要的戰略中心和軍事基地。
在奧斯曼土耳其人發展的前半個世紀里,其主要的征服活動集中在陸上,而後便開始發展海上勢力。巴耶札德具有超過其父輩的野心和慾望,當然他也具有相當的遠見卓識。他清楚地認識到,要建立帝國必須滅亡拜占廷,而要攻佔君士坦丁堡必須建立強大的海軍。因此,他下令網羅人才,建造艦船,訓練水師,組建大規模艦隊。以此為基礎,他命令海軍首先分區清剿在愛琴海橫行了半個世紀的土耳其海盜,收編或征服了薩魯汗、奧穆爾和希德爾·貝伊等一大批土耳其海盜武裝,將許多海上的和沿海的海盜老巢變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海軍基地和據點,從而控制了愛琴海地區。但是,精明的巴耶札德注意不使海軍主力分散,而是集中於具有戰略意義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地區。在這里,他沿著海岸建立多處海軍要塞,並將勢力發展到黑海南部水域。
可以說巴耶札德為了自己遠大的目標,他處處小心,步步為營,為最後的決戰做好一切充分的准備。巴耶札德在被征服土地上建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統治機構,強迫被征服地區君主提供軍隊隨同作戰,大膽啟用外族軍事將領,積極准備進攻君士坦丁堡。有了強大的軍事力量作後盾,巴耶札德為了在政治上造成既成事實,他以最高宗主的名義召集巴爾干半島各國君主會議,強令其臣屬國的君主,即拜占廷帝國皇帝、米斯特拉專制君主、法蘭克的阿塞亞侯爵和塞爾維亞君主到會。在會上,他還作為仲裁人判決拜占廷人和法蘭克人之間的爭端。
公元1386年,巴耶札德在多淄河南岸的尼科堡戰役中擊潰由匈牙利國王希格蒙德(1387~1437年)統率的由威尼斯、熱納亞、匈牙利、伯艮第公國、法、英、德、波蘭等國組成的十字軍,最終確立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不可動搖的國際地位,也為最後攻佔君士坦丁堡作好了准備。
正當巴耶札德躊躇滿志、雄心勃勃准備完成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偉大事業之際,一件意料不到的事件中斷了他的計劃,這就是鐵木爾(1370~1405年)率領的蒙古軍隊擊敗了巴耶札德的奧斯曼土耳其軍隊,給鼎盛時期的巴耶札德當頭一棒。
❾ 土耳其人的主食是什麼
麵包是土耳其人,乃至是地中海地區人的主食,但餐桌上米飯也很常見。只是他們的米和中國的大米很不一樣。形狀長,口感較干較硬,但在干硬中透出中國大米沒有的干香,顆顆晶瑩,非常獨特。土耳其菜的特色之一是,糊糊。作俑者包括土耳其酸奶,咸鹹的,奶味很濃。還有茄子,在土耳其菜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烤熟後打成蓉。土耳其烹飪發源於中亞,發展於小亞細亞,在某種意義上說是中東與地中海烹飪的過渡,肉類、蔬菜和豆類充當了土耳其菜系的主要部分,而肉類又以牛、羊、雞為主。其特點在於突出原料(主要是肉類和奶製品)的自然風味,講究原汁原味並以 黃油 、橄欖油、鹽、洋蔥、大蒜、 香料 和醋加以突出。土耳其土壤肥沃,農牧立國,氣候比歐洲大陸溫和,又不像其它西亞國家那麼熱,再加上許多文化的駐留及奧斯曼帝國的南征北討帶來的影響,都增加了土耳其菜的多樣化並擴散到其周邊的許多鄰國。土耳其菜是世界三大菜系(中國菜、法國菜、土耳其菜)之一。直到奧斯曼帝國後期,土耳其人通常一天只吃兩頓飯。一頓是在上午晚些時候吃,另一頓則為晚餐。現在,正餐包括 早餐 、中餐和晚餐。有些地方會有四餐,尤其在漫長的冬季,這多出的一餐被稱為「夜宵」。有時候,特別是客人來訪的時候,還會在傍晚時分再加一餐。 早餐 主食一般為乳酪、橄欖、麵包、雞蛋和果醬,飲料主要是茶,此外,還會當地特色的乳酪、香腸、西紅柿、黃瓜、胡椒以及其它食品。有些村落里還保留著喝湯、吃蜂蜜、葡萄蜜糖及煉乳的習俗。午餐包括燉菜、湯、沙拉等,不供應甜點、肉及加工費時的食物。晚餐有湯、主菜、沙拉以及餐後甜點,由於晚餐是唯一的一頓全家人都能坐在一起吃的飯,所以晚餐是准備最精心、也是最豐盛的一頓飯。一天中最後的一頓飯叫「宵」,會供應開胃小菜、水果及堅果。雖然現在很多人都喝茶,但有些地區的人們還是會喝Boza(小米經輕微發酵生成的飲料)和乾果漿!
❿ 請問如何做正宗的土耳其炒飯呢需要些什麼配料呢哪裡可以買到
本炒飯特別適合上午出去玩,中午需要回家吃飯的情況(當然了,也適合下午出去玩,晚上需要回家吃飯的情況,呵呵)!出門前先把米飯放電飯鍋里,通好電,回來時米飯已熟。
原材料:米飯,雙孢菇,洋蔥,蒜片,柿子椒(最好有紅色也有綠色的,顏色好看更能引起食慾),五花肉片(培根也可以),黃油,咖喱粉,鹽,料酒(略帶酸味的紅酒也可以),黑胡椒粉。
步驟1:雙孢菇,洋蔥,柿子椒切丁;
2.:鍋燒熱,放黃油,化開,放入洋蔥和蒜片煸炒至香味出來,然後放入雙孢菇、柿子椒,待柿子椒變色時才放入五花肉煸炒,同時加入料酒和黑胡椒粉繼續煸炒(注意:別忘了放鹽!);
3:肉炒熟時放入米飯並且加入咖喱粉繼續翻炒,約七八分鍾讓黃油、洋蔥、蒜片、蘑菇等各種原料的味道入到米中,然後加入一些水(其實土耳其人一般是加入雞湯或者牛肉湯的,不僅更香而且更有營養),水或者湯的量以不蓋過米飯為宜,然後用小火微微燉一會兒。
4:待湯汁完全被米飯吸收後,將事先切好的洋蔥末放在盤底(或者碗底,若您用盆裝這個炒飯的話就放在盆底兒),將炒飯出鍋即可,等炒飯端到飯桌上的時候,洋蔥末兒的香氣正好穿透米飯,浸在每一顆飯粒中,別提有多香了!(最後放洋蔥末這招兒可是絕活兒呢,很多人都不清楚自己炒出來不夠地道的原因,其實秘密就在最後盤子底兒這點兒洋蔥末兒上)。
幾個要點:1、黃油的量要放足,以肯德基里的冰塊作為參照物,冰塊那麼大的黃油至少要6塊。
2、洋蔥和蒜片炒到微微泛黃的時候是正好的。
3、黑胡椒的量不要放太多,以能吃出來有黑胡椒的味道卻又感覺不到辛辣為宜。
4、印度和土耳其人吃咖喱一般都放入一些辣椒,這個就看每個人的喜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