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土耳其 » 土耳其瓜長什麼樣

土耳其瓜長什麼樣

發布時間: 2022-07-03 17:15:27

㈠ 土耳其瓜吃了有什麼壞處

沒有壞處

㈡ 這樣的瓜叫什麼瓜,可以多吃嗎有說是吃了容易得癌症。

佛手瓜,有一些地方叫土耳其瓜。
味道一般,當然可以多吃,又不是致癌物。

㈢ 原產南美的作物有哪些啊

馬鈴薯、筍瓜、菠蘿、辣椒美洲作物之引種中國大多發生在明清時期,其中既有玉米、番薯、馬鈴薯這樣重要的糧食作物,也有花生、向日葵一類油料作物;既有番茄、辣椒、菜豆、番石榴、番荔枝等蔬菜果樹,也有煙草、陸地棉這樣的嗜好作物和衣被原料,總數接近30種。
傳入中國的美洲作物計有玉米、番薯、豆薯、馬鈴薯、木薯、南瓜、花生、向日葵、辣椒、番茄、菜豆、利馬豆、西洋蘋果、菠蘿、番荔枝、番石榴、油梨、腰果、可可、西洋參、番木瓜、陸地棉、煙草等近30種。

玉米(Zea mays L.),禾本科玉米屬植物,原產美洲的墨西哥、秘魯。我國古代稱番麥、御麥、玉麥、苞米、珍珠米、棒子等。至遲明代傳入我國。嘉靖三十四年(1555)《鞏縣志》已有「玉麥」的名稱,但明確而詳細的記載則見於三十九年(1560)甘肅的《平涼府志》卷11:「番麥,一曰西天麥,苗葉如蜀秫而肥短,末有穗如稻而非實。實如塔,如桐子大,生節間,花炊紅絨在塔末,長五、六寸,三月種,八月收。」此外,(明)田藝衡《留青日扎》和李時珍《本草綱目》均有記載。

番薯(Ipomoea batatas(Lam.)L.),旋花科甘薯屬栽培種,一年生或多年生藤本植物。又名金薯、朱薯、玉枕薯、山芋、甘薯、地瓜、紅苕、白薯、地瓜、紅薯等,原產中、南美洲,主要用作糧食和蔬菜。宋元以前中國文獻中屢見「甘薯」的記載,但那時所說得甘薯是薯蕷科植物的一種,而我們現在所說得甘薯則是旋花科植物,明萬曆年間傳入我國。自它被引種到中國以後,因其形似我國原有之薯蕷科得甘薯,有人便稱之為甘薯,久而久之,甘薯一詞幾為旋花科的番薯所獨占。

豆薯 (Pachyrrhizus erosus(L.) Urban),豆科豆薯屬中能形成塊根的栽培種。一年生或多年生草質藤本植物。又名涼薯、地瓜、土瓜、沙葛、新羅葛,是一種既可當水果又能當蔬菜的作物。原產中美洲,後由西班牙人傳入菲律賓,可能後來從新羅經海道傳入我國福建[1] 。中國西南、華南地區和台灣省種植較多。

馬鈴薯(Solannum tuberosum L.),一年生茄科茄屬草本植物。我國亦稱洋芋、土豆、山葯蛋、地蛋、荷蘭薯。原產南美洲秘魯和玻利維亞的安第斯山區,為印第安人所馴化。大約1570年傳入西班牙,1590年傳入英格蘭,1650年左右傳入中國。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大戟科木薯屬栽培種,世界三大薯類之一。起源於熱帶美洲,16世紀末傳入非洲,18世紀傳入亞洲。中國於19世紀20年代引種栽培,遍種於長江以南,其中以兩廣、福建台灣為最。

蕉芋(Canna elis Ker.),美人蕉科美人蕉屬栽培種。別名蕉藕、姜芋,原產安第斯山脈。公元前2500年在哥倫比亞馴化,1821年傳入日本,1948年引入中國,福建、江西、浙江等地有少量栽培。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原產美洲。我國亦稱長生果、落花生、落地松、萬壽果、番豆、無花果等,是一種人們喜愛的食品,也是一種重要的油料作物。分小粒型和大粒型兩種,小粒型最早記載見於元末明初賈銘的《飲食須知》,大粒型是清代引進的。

向日葵(Helianthus annus L.),菊科向日葵屬一年生草本油料作物,亦稱西番菊、迎陽花、葵花等,原產北美。在中國的種植最早見於1621年(明)王象晉所著的《群芳譜》,稱西番菊。1688年(清)陳淏子《花鏡》始稱向日葵。

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 L.),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別名番椒、海椒、秦椒、地胡椒、辣茄。原產中南美熱帶地區,1493年傳到歐洲,1593~1598年傳至日本。傳入中國有兩條途徑:一是經由古絲綢之路傳入甘肅、陝西等地;一是經海路引入廣東、廣西、雲南等地。中國關於辣椒的記載始見於(明)高濂《遵生八箋》(1591):「番椒叢生,白花,果儼似禿筆頭,味辣,色紅。」辣椒一名最早見於乾隆二十九年(1764)《柳州府志》。

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一年生草本植物,葫蘆科南瓜屬。別名番瓜、飯瓜、倭瓜、回回瓜、金瓜等,原產中、南美洲。元末明初已見於賈銘的《飲食須知》:「南瓜味甘性溫,多食發腳氣黃疸,同羊肉食,令人氣壅,忌與豬肝赤豆蕎麥面同食。」說明元代我國已經引種。

筍瓜(Cucurbita maxima Dutch. ex Lam. ),葫蘆科南瓜屬栽培種。別名印度南瓜、玉瓜、北瓜,原產南美玻利維亞、智利和阿根廷等地。中國筍瓜可能由印度傳入,19世紀中葉安徽、河南等省方誌有記載。

西葫蘆(Cucurbita pepo L.),葫蘆科南瓜屬栽培種。別名美洲南瓜,原北美洲南部。17世紀後期已見於陝西、山西等方誌。

佛手瓜(Sechium ele Swartz),葫蘆科佛手瓜屬栽培種。別名瓦瓜、拳頭瓜、萬年瓜、陽茄子、土耳其瓜、棒瓜等,原產墨西哥和中美洲。18世紀傳入歐洲,後傳到東南亞,1916年由緬甸傳入中國雲南,現華南和西南等地有栽培。

番茄(Lycopersicon Mill),茄科番茄薯草本植物。亦稱番柿、六月柿、西紅柿、洋柿子等。原產南美洲安第斯山地帶。我國最早記載見於(明)王象晉的《群芳譜》:「番柿,一名六月柿,莖如蒿,高四五尺,葉如艾,花如榴,一枝結五實或三四實,一樹二三十實,……來自西番,故名。」

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豆科菜豆屬栽培種,一年生草本植物。又稱四季豆、時季豆、芸豆、四月豆、梅豆、聯豆、架豆等, 具有糧食、蔬菜、飼料等多種用途。原產中美洲。16世紀初傳入歐洲。中國自明後期曾多次引種,(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和清代《三農記》(1760)都有記載。南北皆有種植,栽培面積僅次於大豆。

萊豆(Phaseolus lunatus L.),豆科菜豆屬栽培種。別稱棉豆、荷包豆,原產中美洲。16世紀初傳入歐洲。20世紀三、四十年代傳入中國。

菠蘿(Ananas comosus (L.) Merr.),鳳梨科鳳梨屬多年生常綠草本果品栽培植物。別名鳳梨、王梨、黃梨。原產南美巴西,很早為印第安人馴化。16世紀初,熱帶各國相繼引種。亞洲最早是由葡萄牙人引入印度(1550),後又傳入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中國在17世紀初(1605)由葡萄牙人將菠蘿苗帶入澳門,後經廣東傳入福建和台灣。廣東《東莞縣志》(1639)和台灣林謙光的《台灣紀略》(1687)都有黃梨的記載。約在18世紀末傳入廣西,19世紀初傳入雲南。

番石榴(P. Guajava L.),桃金娘科番石榴屬常綠小喬木或灌木。原產美洲墨西哥和秘魯。 (南宋)周去非《嶺南代答》(1178)稱黃肚子。清代《南越筆記》稱秋果,《植物名實圖考》稱雞矢果。台灣在200年前已有栽種,現主要分布在台灣、福建、廣東、廣西、海南和雲南等省區。

番荔枝(Anona squamosa L.),番荔枝科番荔枝屬半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又名佛頭果。原產熱帶美洲,明末清初傳入中國。最早見於《台灣府志》(1614)。現主要分布在台灣、福建、廣東、廣西和海南等省區。

番木瓜(Carica papaya L.),番木瓜科番木瓜屬小喬木栽培種,又稱木瓜、乳瓜、萬壽果,原產墨西哥南部,18世紀後期成為世界上重要的一種水果。清代傳入我國,《嶺南雜記》和《植物名實圖考》均有記載。我國南方各省都有種植,尤以廣東、台灣最多。

腰果(Anacardium occidentale L.),漆樹科腰果屬喬木,又稱檟汝樹、介壽果、雞腰果,果仁是營養豐富的美味食品。原產巴西東北部,16世紀由葡萄牙人傳入非洲和亞洲。中國於20世紀30年代引入台灣和海南,1984年海南栽培面積達1.1萬公頃。雲南西雙版納也有少量種植。

可可(Theobroma cacao L.),梧桐科可可屬常綠喬木,世界三大飲料作物之一。原產南美洲亞馬遜河上游熱帶雨林地區。17~18世紀傳入東南亞,1922年傳入我國台灣,1954年引種於海南省。

油梨(Persea Americana Mill.),樟科油梨屬常綠果樹。原產中美洲。13~15世紀墨西哥西部和南部已有栽培,20世紀初傳入亞洲。中國1918年開始引種,台灣、海南、廣東、廣西、福建、雲南等省均有栽培,其中以台灣、海南為最多。

人心果(Minikara zapotilla(Tacq.)),人心果科人心果屬熱帶常綠果樹。又名吳鳳柿,原產墨西哥和中美洲。福建於1900年由華僑自新加坡引入,種植於漳州、廈門等地;廣東於1910年引入,分布於湛江、汕頭和珠江三角洲各縣市;台灣於1920年自爪哇引進,嘉義、台南、雲林均有栽培。

蛋黃果(Pouteria campechiana(HKB)),人心果科蛋黃果屬熱帶常綠果樹。又名蛋果,原產南美秘魯。中國於20世紀30年代引入,由印度尼西亞華僑帶到海南繁殖,50年代在廣州栽培。

西洋參(Panax quiquefolium L.),五加科人參屬多年生草本栽培種,別名五葉參、廣東人身、花旗參。原產北美。1976年後在中國北京、黑龍江、吉林、遼寧及陝西等地先後引種成功。

煙草(Nicotiana tabacum L.),茄科煙草屬葉用一年生作物。原產中南美洲,人類已有1500多年使用的歷史。後經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傳至歐洲和世界各地。傳入我國是稱「淡巴菰」,這是印第安語煙草的音譯。我國最早紀錄煙草的文獻是[明]張介賓的《景岳全書》:「此物自古未聞,近自我明萬曆時始出閩、廣之間。」煙草的別稱還有相思草、金絲煙、芬草、返魂煙等.

㈣ 吃土爾其瓜有啥好嗎

用料
黃瓜 1根
橄欖油 少許
洋蔥 1/4個
海鹽 少許
薄荷葉 少許
檸檬 半個
土耳其式黃瓜沙拉的做法
黃瓜切片,洋蔥一定要切細絲喔。
薄荷葉洗干凈,切成碎。
將所有材料混合,擠入檸檬汁,撒上海鹽,橄欖油,拌勻即可。
小貼士
原方子使用的是玫瑰鹽和歐芹葉,作為屌絲木有這么高檔的食材,所以聽話的換成了海鹽和薄荷葉,意外的味道好吃~一定要海鹽或粗鹽,大師說了不可以細鹽的~~

㈤ 土瓜長什麼樣啊俗名叫什麼

土瓜(又名地瓜)俗稱公公須。因為它像葡萄藤一樣,長出卷卷的胡須,攀緣在其它物品上。果實橢圓形像紅色的、黃色的鵝蛋。但今天用的是它的根。因為含有蛋白氨基酸、膽鹼澱粉。可活血化瘀、改善皮膚的血液循環,消除面部黑點治療痘痘及痘疤。

土瓜,多年生纏繞草本。塊根球形或卵圓形,表皮黃白色,口感清脆甘甜,有乳狀粘液。莖細長,無毛。葉互生;柄長0.9~2.1厘米;葉寬卵圓形、橢圓形或矩圓形,長3~5厘米,寬1.4~3.5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圓形或鈍,全緣或具淺波狀皺折,兩面光滑無毛,或靠基部邊緣有柔毛。花單生葉腋或哎聚傘花序;花梗長為葉柄的3倍,近頂端有小苞片2;萼片5,卵圓形;花冠黃色,漏斗狀,徑3~4.5厘米,長約4厘米;雄蕊5,花葯白色,橢圓形;雌蕊1,子房上位,基部附著黃色蜜腺,花柱長於花絲。蒴果扁球形,內具種子多粒。花期夏、秋。 生於山坡灌木叢中。分布雲南、貴州等地。

㈥ 請問大家這是什麼瓜

這是瓜栗的果實。

瓜栗(學名:Pachira aquaticaAublet)是木棉科(現歸並為錦葵科)、瓜栗屬小喬木,高4-5米,最高可達14-23米,樹冠較鬆散,幼枝栗褐色,無毛。小葉具短柄或近無柄,長圓形至倒卵狀長圓形,。花單生枝頂葉腋;花梗粗壯,萼杯狀,近革質;花瓣淡黃綠色,狹披針形至線形,上半部反卷;花絲下部黃色,向上變紅色,花葯狹線形,弧曲;花柱長於雄蕊,深紅色。蒴果近梨形,果皮厚,木質,幾黃褐色。

瓜栗分布於美洲熱帶地區,中國華南植物園和西雙版納植物園有引種。瓜栗在原產地是河岸林或沼澤森的組成樹種之一。在蓋亞那的河岸林靠水的一側,常自然形成帶狀的單種優勢群落。

瓜栗宜栽作大型道路的道旁綠化;點綴園林草坪和美化機關庭院、校園等。果皮未熟時可食,種子可炒食。種子、樹皮、葉子有葯用價值。木材重量輕,纖維質,柔軟,耐用性低。本品僅用於製造盒子和火柴等低質用途,適用於造紙。

㈦ 請問這是什麼瓜

只是一種小香瓜,都是這樣其他人吃的小香瓜。要不都是那個吃瓜子的瓜。

㈧ 請問這是什麼瓜呢

是南瓜,
為一年蔓生草本。多為橢圓形,還有長條形,圓形,莖長數米,節處生根,粗壯,有棱溝,被短硬毛,卷須分3~4叉。單葉互生,葉片心形或寬卵形,5淺裂有5角,稍柔軟,長約15~30厘米,兩面密被茸毛,邊緣有不規則的鋸齒,沿邊緣及葉面上常有白斑。

㈨ 甜瓜亞種及變種的主要特徵特性有哪些

(一)野甜瓜亞種

野生在北非、中亞和西南亞、中國及朝鮮、日本。常見於田間雜草中。植株纖細,花較小,雙生或3枚聚生;子房密被柔毛和糙硬毛,果實小、長圓形、球形,有香味、不甜、果肉極薄。中國北方俗名:馬泡瓜。

(二)聞瓜亞種

原產於西亞、北非。M.Hassib(1938)在埃及記錄了大批栽培類型,在中國東南沿海為常見栽培的觀賞植物,又據懷特克(1962)報道:在美國路易斯安娜和得克薩斯州已散逸並自然野生。莖蔓細長、茸毛多、葉色深綠,雌雄同株異花。果實小,黃色或紅褐色,果徑3~5cm,圓形,成熟時果面有毛,具香味。植株結實力極強。

(三)蛇甜瓜亞種

原產伊朗、阿富汗和中亞前蘇聯各共和國,為古老的栽培植物、今已不多見。雌雄同株異花,果實蛇形彎曲、粗6~9cm,長1~2m,果皮光滑、果肉疏鬆,成熟後具難聞的氣味,坐果後5~7d的嫩果可作菜或鹽漬加工。

(四)薄皮甜瓜亞種

原產中國、朝鮮、日本。為古老的栽培植物,中國東漢時帝都長安就有聞名的東陵瓜。莖蔓細、葉色深綠、葉面不平、有泡狀突起。花為雌雄同株異花或雌雄兩性同株。果實小、單瓜重200~500g、橢圓及圓筒形、果皮光滑,果柄短,常有花冠殘存。果皮成熟後顯黃、白、綠色,果肉厚在2.5cm以下。

該亞種按果實含糖量多少、香氣物質的有無及能否供生食等又劃分為2變種:

1.越瓜變種

原產中國江蘇、浙江省一帶。雌花性型為單性花。果實長約30~50cm,果皮綠或白色,味淡,無香氣,果實成熟後作蔬菜炒食或鹽漬加工。品種有青皮梢瓜、白皮梢瓜等。

2.梨瓜變種

原產中國,現廣泛栽培於中國東北、華北、華東及朝鮮、日本等地。雌花性型為兩性花。果實較小,多早熟,味甜,成熟時有香氣溢出,故又名「香瓜」,肉質脆(脆瓜)或軟綿(面瓜)。果實成熟後作水果生食。品種有:山東省的益都銀瓜、甘肅省的蘭州金塔寺、上海市的黃金瓜、陝西省的白兔娃、黑龍江省的白沙蜜、河南省的王海瓜以及育成品種:廣州蜜瓜、龍甜2號、荊農4號等。

(五)厚皮甜瓜亞種

原產土耳其和伊朗、阿富汗、土庫曼、烏茲別克、中國(新疆自治區)等西亞和中亞地區,現廣泛分布於全球各地。植株生長勢旺、莖蔓粗壯、葉片大、色淺綠、葉面平整。雌花性型除阿達納甜瓜變種為單性雌花外,其餘全為兩性花。果實中等大到大型,最大單瓜重達8~10kg以上。果實形狀、皮色、網紋、條帶、肉色十分多樣,果肉厚2.5cm以上,按生態地理起源和成熟期的不同,又可劃分成6個變種:

1.阿達納甜瓜變種

原產土耳其,以該國地中海沿岸城市阿達納命名,現栽培很少,果實形狀與蛇甜瓜近似。為嚴格的雌單性花植物。果實長50~80cm,長紡錘形、稍彎曲,果面不平、有細棱突起,果皮黃綠色,熟後常開裂,果肉疏鬆、淡甜、少汁。品種有香蕉等。

2.卡沙巴甜瓜變種

原產土耳其,卡沙巴是該國西部地名,現廣泛分布在歐美各國。雌花性型為兩性花。果實近圓形,果皮光滑或有細溝紋,但無網紋,果柄短,花痕處常有乳頭突起;果皮黃白—墨綠色,果肉綠白色、成熟後果肉變軟,醇香味濃、味甜、品質優良。該變種有時有5心室的品種(如中國新疆自治區地方品種伯謝克辛),品種有:白蘭瓜(Honey Dew)、金黃(Golden Beauty)、巴倫西亞諾、Santa Claus、Grenshow等以及改良品種黃河蜜、狀元(F1)等。

3.粗皮甜瓜變種

原產土耳其東部凡湖(Van Lake)地區,現廣泛分布在歐美各國。雌花為兩性花。果實近圓形,果皮表面粗糙,常有粗大網紋突起。果肉橘紅色,多早中熟,果實成熟後肉變軟,果柄脫離。甜度中等,常有異香(故名麝香甜瓜muskmelon)。品種很多,大多數歐美栽培甜瓜品種均屬之,如金山、糖球、PMR45、Perlita、Iroquois、SR-91以及近年來日本育成的改良品種真珠、安濃1號和筆者育成的一代雜種西域1號、3號等。

4.瓜旦甜瓜變種

原產伊朗、阿富汗、土庫曼、烏茲別克、中國(新疆自治區),現仍主要分布在這些地域。全為早熟品種(全生育期70~85d),植株生長勢旺,雌花兩性,果實圓球形,果面大多有10條淺灰縱溝、肉質軟、中等甜、有香氣,果實成熟後常與果柄脫離。據Malinina(1985)記述,前蘇聯有3個品種群,中國新疆自治區有2個品種群。品種有:其里甘(意早熟)、卡賽其里甘和Chandalak等以及改良品種女庄員、黃旦子、河套蜜等。

5.夏甜瓜變種

原產中亞,現仍主要分布在這一地域。全為中熟品種(全生育期80~120d),植株生長勢旺,雌花兩性,果實形狀多樣,以橢圓至卵圓形為主,果實中等大至大型,肉質軟或脆,味甜至極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可達22%(哈密瓜,紅星4場,1980),熟後果柄不脫離,採收後大多能短期存放。前蘇聯中亞共和國有26個品種群,在中國新疆自治區有70個地方品種,可歸並成6個品種群:納西甘、長棒、白皮瓜、可口奇夏瓜、密極甘夏瓜。品種有納西甘、伯克扎德、金棒子、白皮脆、阿克可口奇、香梨黃、紅心脆以及改良品種芙蓉、鬱金等。

6.冬甜瓜變種

原產中亞,以伊朗著名的zard冬甜瓜命名,現仍主要分布在這一地域,全為晚熟種(全生育期121~150d)。植株生長勢旺,雌花兩性,果實為大型果,形狀以橢圓形為主。成熟瓜果肉硬、脆、貯藏後變醇香、松軟、味甘甜。采後大多能存放30~60d以上。前蘇聯中亞共和國有36個品種群,中國新疆自治區有可口奇冬瓜和密極甘冬瓜2個品種群。品種有:黑眉毛密極甘、青麻皮、炮台紅、卡拉克賽、小青皮等。

㈩ 請問這是什麼瓜

角瓜,別名西葫蘆。西葫蘆是南瓜的變種。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8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5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812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9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9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40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92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18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10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