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土耳其 » 土耳其伊拉克三國用什麼河

土耳其伊拉克三國用什麼河

發布時間: 2022-07-04 17:57:28

A. 伊拉克境內經過巴格達的河流是

伊拉克境內經過巴格達的河流是底格里斯河。底格里斯河是中東名河,與位於其西面的幼發拉底河共同界定美索不達米亞,源自土耳其安納托利亞的山區,流經伊拉克,最後與幼發拉底河合流成為阿拉伯河注入波斯灣。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正位於底格里斯河西岸。
底格里斯河地勢:
地勢北高南低,土耳其南部和伊拉克北部的上游為山地和高原,中部為荒漠,下游為平原(三角洲、沼澤區和沿海平原)。此河發源於一座山間湖泊哈札爾湖,在土耳其迪亞巴克爾以北的安納托利亞東部山丘盤結的地帶匯集一些溪流,大致作東南走向綿延約1900公里,朝著波斯灣流去,最後與幼發拉底河會合為阿拉伯河,長193公里。底格里斯河450公里直到馬阿拉阿拉貝希的一段屬土耳其,大部分河段都在伊拉克境內,僅阿拉伯河約有65公里一段是伊拉克與伊朗的界河。

B. 中東地區亞洲部分的河流有哪些。。。。

中東地區的河流主要發源於土耳其境內安納托利亞高原東南部的東托羅斯山南麓,向東南注入波斯灣,如底格里斯河、 幼發拉底河;有兩條河流注入裏海。底格里斯河是中東名河,西亞水量最大的河流,源自土耳其安納托利亞的山區,流向東南,經迪亞巴克爾市,後經敘利亞東北邊境進入伊拉克,繼續向東南流經摩蘇爾、巴格達等城市,至古爾奈與幼發拉底河匯合後,繼續東南流至法奧附近注入波斯灣。

C. 為土耳其.敘利亞.伊拉克提供水源的河流或湖泊是()A.幼發拉底河B.利塔尼河C.約旦河D.太巴列

幼發拉底河發源於土耳其亞美尼亞高原,大體上流向東南,穿過敘利亞和伊拉克南部,與底格里斯河匯合而成阿拉伯河,注入波斯灣.所以為土耳其.敘利亞.伊拉克提供水源的河流或湖泊是幼發拉底河.
故選:A.

D. 幼發拉底河主要流經哪三國

幼發拉底河流經土耳其、敘利亞、伊拉克三國。發源於土耳其東部內托羅斯山脈,源頭稱卡拉蘇河,穿越敘利亞進入伊拉克,在古爾奈附近匯納底格里斯河,改稱阿拉伯河,於法奧流入波斯灣。

E. 土耳其,敘利亞,伊拉克三國公用什麼河

應該是幼發拉底河,流經土耳其、敘利亞、伊拉克三國。

發源於土耳其東部內托羅斯山脈,源頭稱卡拉蘇河,穿越敘利亞進入伊拉克,在古爾奈附近匯納底格里斯河,改稱阿拉伯河,於法奧流入波斯灣。

幼發拉底河發源於土耳其東部山區,在土耳其境內綿延約1000千米,從土耳其進入敘利亞再到伊拉克,全長2700千米,90%的水來自土耳其山區,它是3國的重要經濟命脈.1979年土前總理厄扎爾訪敘,和敘領導人阿薩德就塔托克大壩建成後幼發拉底河河水問題簽訂了一項議定書,並成立了3方技術委員會具體研究此事,這關系著土、敘、伊3國的切身利益.土耳其把幼發拉底河看做是本國的河流,聲稱擁有絕對主權.從20世紀60年代起,土敘伊三國就幼發拉底河水資源問題進行多次談判,但一直未能達成協議.

F. 伊拉克著名的兩條河流在哪裡圖片

底格里斯河(Dijla)是中東名河,與位於其西面的幼發拉底河共同界定美索不達米亞,源自土耳其安納托利亞的山區,流經伊拉克,最後與幼發拉底河合流成為阿拉伯河注入波斯灣。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正位於底格里斯河西岸。

幼發拉底河(ㄆ、al-Frat)是中東名河,與位於其東面的底格里斯河共同界定美索不達米亞,源自安納托利亞的山區,流經敘利亞和伊拉克,最後與底格里斯河合流為阿拉伯河,注入波斯灣。

西南亞最大河流。發源於土耳其亞美尼亞高原。大體上流向東南,穿過敘利亞和伊拉克南部,與底格里斯河匯合而成阿拉伯河,注入波斯灣。幼發拉底河全長約2800千米。

(6)土耳其伊拉克三國用什麼河擴展閱讀

歷史文化

1、底格里斯河

底格里斯河在5000年前與幼發拉底河是兩條分開的河。直到約3、4千年前,由於從兩河流域帶來的泥沙不斷在河口的波斯灣沉積,填出土地來,最後使兩河下游在伊拉克南部匯合在一起。

兩河均發源於亞美尼亞高原。幼發拉底河經土耳其、敘利亞進入伊拉克,全長2750公里;底格里斯河經土耳其進入伊拉克,全長1950公里。

兩河流域面積共104.8萬平方公里。兩河在古爾奈匯合後稱阿拉伯河,長近200公里,河口寬約800米,上半段在伊拉克境內,下半段為伊拉克和伊朗界河。

兩河中下遊河水是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灌溉水源,航運價值主要在底格里斯河。海輪可通航到阿拉伯河畔巴士拉的港口。

2、幼發拉底河

幼發拉底河是從蘇美爾到阿拔斯時代美索不達米亞南部古老文化的發祥地。公元前1000年初期,該河流域分別為南部的巴比倫人,中部的阿拉米人和北部的赫梯人所據。阿拉米地區後來成為亞述帝國的一部分。

幼發拉底河流經敘利亞的一段,後為羅馬與安息之間的邊境。幼發拉底河也是人類最早的發源地,兩河文明(底格里斯河)的發源地,巴比倫就是一個。

G. 中東地區氣候屬於什麼類型 流經土耳其,敘利亞,伊拉克的河流是

應該是伊拉克。
黎凡特(Levant,又譯作累范特)是一個不精確的歷史上的地理名稱,它指的是中東托羅斯山脈以南、地中海東岸、阿拉伯沙漠以北和上美索不達米亞以西的一大片地區。
今天位於該地區的國家為:敘利亞、黎巴嫩、約旦、以色列、巴勒斯坦。廣義上包括埃及西奈半島地區和奇里乞亞(土耳其東南部的小亞細亞半島)。
所以答案是C。

H. 土耳其底格里斯河

底格里斯河(دجلة‎、Dijla)是中東名河,與位於其西面的幼發拉底河共同界定美索不達米亞,源自土耳其安納托利亞的山區,流經伊拉克,最後與幼發拉底河合流成為阿拉伯河注入波斯灣。

底格里斯河流域面積37.5萬平方公里,年均流量42億立方米,為西南亞水量最大的河流。

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正位於底格里斯河西岸
《聖經》是最早提到底格里斯河的文獻。在創世紀第二章提到此河是流經伊甸園的四條河之一,在《聖經》中底格里斯河依其希伯來名稱譯為希底結河,其餘三條分別是比遜河(Pishon)、基訓河(Gihon)及「伯拉大河」,也就是幼發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在5000年前與幼發拉底河是兩條分開的河。直到約三、四千年前,由於從兩河流域帶來的泥沙不斷在河口的波斯灣沉積,填出土地來,最後使兩河下游在伊拉克南部匯合在一起。
土耳其流域開發
底格里斯河在土耳其境內的水能蘊藏量十分豐富,尤其是西部流域,水資源佔全國的1/10,水能蘊藏佔全國的1/12。本世紀80年代初,土耳其政府對其境內整個底格里斯河流域進行了統一規劃,包括興建一系列水壩、電站和抽水灌溉工程。這些工程完建後,年發電量將達到81.41億kW·h,總裝機容量219.3萬kW,灌溉農田接近65萬hm2,需設水泵容量78萬kW。
迪亞巴克爾
迪亞巴克爾是土耳其東南部最大城市。迪亞巴克爾省省會。人口30萬(1984)。舊稱阿米德,二十世紀初改今名。位於底格里斯河右岸,控制重要通道,歷史上向為軍事重鎮,羅馬帝國、波斯帝國、阿拉伯帝國與奧斯曼帝國先後佔領該城,保有羅馬時代的城牆。現為土耳其東南部重要軍事中心。有地毯、棉毛紡織、皮革製品與銅器製造廠,金、銀絲細工製品著稱。

I. 中東那個國家用哪條河流!!

中東地區的地形,大部分是高原,高原的邊緣有較高的山嶺聳立。平原面積狹小,主要分布在埃及的尼羅河谷地和河口三角洲、伊拉克境內的兩河流域(又稱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兩河」指的是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它們分別是古代埃及文化和古巴比倫文化的搖籃。此外,地中海沿岸也有狹窄平原。在巴勒斯坦和約旦交界處,還有一個由於斷裂陷落而成的死海。死海湖面海拔為﹣415米,是世界陸地表面的最低點。

J. 在兩河流域,經常因為水資源發生沖突的國家有哪些

第一,國家和地區范圍內缺水的程度。盡管全球面臨淡水資源缺乏的潛在危機,但由於水資源的分布不同,一些國家和地區已經陷入嚴重的水資源危機,一些國家的水資可能不很寬余或剛剛夠用,另一些國家則屬於水資源豐富的國家。在水資源豐富的國家,年人均淡水量有的達到10 萬立方米以上,如美國年人均淡水佔有量為9900 立方米,加拿大為12 萬立方米。有關專家將1000 立方米定為一個國家人均年淡水佔有量的警戒線,年人均淡水擁有量在1000-1600 立方米以下的為淡水緊張國家,說明這些國家面臨嚴重缺水,其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都將受到威脅。而實際上,許多國家的人均淡水佔有量遠遠低於這一警界線。阿爾及利亞、蒲隆地、坦尚尼亞、肯亞等國的人均淡水量在600-700 立方米之間,以色列、突尼西亞等國為400-500 左右,而像敘利亞、沙烏地阿拉伯、約旦、葉門等國家年人均淡水量僅有200-100 立方米左右。對這些國家來說,水是國家的戰略資源,與國家安全息息相關,這些國家也容易因水資源問題與他國發生爭端,或爆發因水資源糾紛引起的戰爭。以色列前總理佩雷斯曾說,如果公路通向文明,那麼,水就通向和平。反映了缺水地區和平受到的威脅以及水與安全的關系③。

第二,大量水沖突發生在共同擁有同一水資源的國家之間,擁有同一水資源的國家越多,越容易發生水沖突。世界上大約有200 多條河流是流經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的。如非洲的尼羅河流經蒲隆地、盧安達、扎伊爾、烏干達、肯亞、衣索比亞、蘇丹、埃及等10 個國家;約旦河流經黎巴嫩、敘利亞、以色列和約旦四國;幼發拉底河是土耳其、敘利亞、伊拉克三國的重要水資源。在這些流域地區,國家間的沖突和糾紛長期存在。鹹海問題在蘇聯解體之前屬於一個國家內部問題,現在鹹海以及阿姆河、錫爾河都變成了國際共有的水資源,涉及5 個獨立的國家,因此中亞國家如何解決面臨的水資源匱乏問題已經引起有關水資源專家的關注。中亞地區人口多,水資源又不足,過度用水已經使世界第四大淡水湖鹹海的面積縮小40%,水容量減少67%。此外,南亞的恆河、美洲的亞馬遜河等,都是國際性的河流。如前所說,並不是所有國際河流都會引起沖突,但由於流域內國家多,且政治、經濟利益不同,在水資源的分配、利用、管理等方面容易發生糾紛和沖突。

第三,擁有共同水資源國家的差異愈大,越容易發生水沖突。一些河流雖為若干國家共有,但如果這些國家在歷史、政治、宗教、文化等背景方面差異不大,可能不會因共同擁有的水資源而發生嚴重沖突。如果擁有共同水資源的國家在政治、種族、宗教等方面原本就存在尖銳的沖突,那麼,各種沖突將相互影響,水資源必然成為沖突的一個方面,中東地區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這一地區存在尖銳的民族沖突、宗教沖突,同時又是嚴重的缺水地區,因此水資源一直是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之間,阿拉伯國家與非阿拉伯國家之間爭奪的一個重要方面。另外,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結構以及人口等方面的差異都會引起同一流域內國家在水資源上的沖突。

第四,對水資源的依賴程度和國內水分布特徵也是影響水沖突的一個因素。有的河流雖然流經多個國家,但它的流量不大,對沿岸國家水資源沒有生產重大影響,圍繞這類水資源的爭奪可能不很激烈。但有些河流同是若干國家賴以生存的水資源,這種分布使沖突的可能性增大。一些國家所需要的水資源主要來自境外,也就是說這些國家的水資源在其他國家的控制之下,有的是在被認為有敵意的國家控制之下,對這類國家來說,水資源問題是個與國家安全密切相關的敏感問題,它們可能擔心其他國家因種種原因而切斷自己的水資源供應,擔心水資源被用作戰爭的工具。埃及依賴尼羅河水,可97%的尼羅河水來自境外,以色列55%的水資源來自阿拉伯國家。據水資源專家分析,三分之一的水資源來源於境外的國家,發生水糾紛的可能性更大。他們預計像亞洲的柬埔寨、孟加拉國、巴基斯坦以及歐洲的匈牙利、德國、比利時、捷克和斯洛伐克等國家有可能因此發生水沖突,因為這些國家50%以上的水資源來自境外④。

第五,人口發展速度對水的影響。水資源沖突與人口的增加密切相關。當一個國家或地區,其人口尚未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水資源危機也許並不急迫,此時國家往往沒有將水問題提到日程。一旦人口迅速發展,與之相應的農業、工業發展起來,對水的需求量將大幅度增加,水則變得越來越缺乏,這時水資源問題將日益突出。在一個國家范圍可能發生地區間的水糾紛,在國家間則可能導致爭奪水資源的沖突。到2025 年,中東北非地區的人均水消費量將從60 年代的3500 立方米下降到600 立方米,而人口已經從60 年代的1.07 億上升到1995 年的2 億。20 世紀以來,埃及人口增加了9 倍,而尼羅河水卻日益減少和惡化,這使埃及和尼羅河沿岸國家面臨水資源危機。尼羅河下游國家人口的迅速增長,導致它們對已有的尼羅河水分配不滿,這將影響它們同埃及、蘇丹的關系。1948 年以色列建國之初人口為不到200萬,到隨著大量猶太移民的湧入,僅前4 年人口就增加了120%倍,到90 年代已經增加到500 多萬人。人口的急劇增長對水資源造成極大的壓力,這也是以色列一直將水資源的保護、利用和爭奪作為國家最重大政治目標的主要原因,也是它佔領阿拉伯國家領土不願撤出的一個主要原因⑤。

第六,在政局動盪、對抗嚴重的國家和地區,水對國家安全和國際關系的影響更大。在相對和平的政治氣氛和環境下,水資源糾紛比較容易通過和平的方式解決。但在沖突嚴重的地區,即便沖突不是水資源引起的,水資源也往往成為沖突的一個方面, 而且以水自願作為威脅對方的手段或戰爭工具的可能性也更大。例如在動盪不安的中東和非洲大湖地區,如果不先實現地區和平,圍繞水資源的沖突也將愈演愈烈。

三,水資源沖突的主要類型

水資源的缺乏可能引起不同程度、不同類型的沖突,這些沖突可能是非暴力、非軍事性的,但如果受其他因素影響,則可能擴大、升級,演變為軍事沖突。以下列舉的屬於最有可能發生的幾種沖突類型,在很多情況下,這幾種情況可能相互聯系、同時存在的。

第一,歷史遺留的水糾紛。在缺水的國家和地區,對水資源的爭奪從歷史上就已開始。盡管有關國家和當局就水爭端達成過一些協議,但隨著地理、政治版圖的變化,隨著有關國家國內的發展,這些協議不但不能為有關國家接受,還成為引起糾紛的歷史原因。一些國家邊界的劃分沒有考慮到水資源的分配和管理,形成國界與水界不相一致的情況,埋下後來水糾紛的種子。這在非洲、中東地區最為明顯。例如英國統治時期,為確保埃及的用水,與上游各國簽訂協議,確定了埃及使用尼羅河水的優先地位。60 年代以來,尼羅河上游國家紛紛獨立,新獨立的國家以及衣索比亞表示不承認過去有關尼羅河的協議,它們稱埃及得到了更多的尼羅河水資源,應該對其他國家給予補償。它們堅持保留充分利用尼羅河水資源的權力。敘利亞、以色列的國界至今未定,很大程度是因為英、法統治時期劃定的界線涉及到水資源的分配,兩國都不滿足已有的幾種劃分。

第二,水資源缺乏國家與其他國家爭奪水資源導致的沖突。以色列是個缺水的國家,水是這個國家最關注的戰略資源,為了得到更多的水資源,以色列採用擴張的軍事手段,佔領大片了阿拉伯國家領土,使阿以沖突更為復雜。50-60 年代,以色列單方實施「國家輸水工程」分引約旦河水,阿拉伯國家為了與之對抗,實施自己的河水改道工程,雙方互不相讓,導致多次破壞工程的軍事沖突,最後成為爆發第三次中東戰爭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得到被占阿拉伯領土後,以色列水資源狀況大為改進,並在制水權方面占據了優勢。敘利亞、伊拉克同土耳其之間圍繞兩河流域水資源的沖突也非常激烈。因此許多人預言,下個世紀發生戰爭將不是因為爭奪石油而是因為爭奪水資源。

第三,以水資源作為威脅手段或戰爭工具。從古至今,以水為戰爭手段的例子很多,如以水淹沒敵方大軍隊,或摧毀敵方供水系統,污染水源等。第二次世界大戰、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中都發生過摧毀對方水利系統、灌溉系統的軍事行動。在海灣戰爭中,伊拉克、科威特兩國的水壩、海水淡化廠、水利系統等同樣成為雙方的軍事目標,在戰爭中遭到破壞。有關水資源專家認為,越是在缺乏水資源的國家,水的價值就越大,其被作為軍事目標的價值也就越大。以水資源作為軍事目標和武器的例子雖然有,但這畢竟是水沖突中最激烈、也最危險也是最少的一種。由於存在這種可能,一些沖突國家在涉及水資源和制水權的問題上非常敏感。1986朝鮮計劃在漢江支流上修建水壩,引起韓國的不安,擔心一旦發生沖突,水壩被當做戰爭的工具,漢城有被淹沒的危險。因此韓國不得不採取相應的防禦措施。

第四,水資源的開發、管理以及有關水利工程引發的沖突。在若干國家共有水資源的情況下,一個國家的水利工程或工農業發展計劃往往會對鄰國的水資源或其他方面生產影響,由此而引起的沖突是經常發生的。利比亞通過人工河開采地下水,這一工程引起蘇丹、埃及的不滿,因為地下水層是三國共有的,利比亞的行為被認為會導致這一地區地下水的減少。土耳其在幼發拉底和底格里斯河修建水利工程,導致流入伊拉克和敘利亞的河水減少。引起土耳其與伊、敘兩國關系的緊張,為此伊拉克曾中斷對土的石油供應。美國在科羅拉多河修建水利工程,影響了流入墨西哥的河水質量,導致兩國在這一問題上的爭吵,最後通過外交談判才得以解決。以色列在國內實施人工降雨,引起約旦的抱怨,約旦認為如果以色列不搞人工降雨,雨水可能會降到約旦,而不是以色列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8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5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810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9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8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39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91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16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10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