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為什麼不放安德魯
㈠ 俄土因為什麼鬧紛爭
17~19世紀俄國為向黑海和巴爾乾地區擴張而同土耳其發生的一系列戰爭。初期戰爭主要限於俄土兩國之間,戰區集中在巴爾干、克里木、高加索等地。19世紀後,引起歐洲一些國家干預。俄土戰爭多次發生,其中重要的有10次:
第一次(1676~1681) 根據1667年1月俄國、波蘭簽訂的《安德魯索沃停戰協定》,俄國攫取了第聶伯河以東的烏克蘭(包括基輔)。1672年土耳其為爭奪烏克蘭,進攻波屬烏克蘭奪取了波多利耶。1676年,土耳其利用烏克蘭統領P.D.多羅申科進攻俄屬烏克蘭。土耳其戰敗。根據1681年1月俄土《巴赫奇薩賴和約》,確定第聶伯河為兩國邊界。
第二次(1686~1700) 1686年俄國加入由奧地利、波蘭和威尼斯組成的反土同盟。1687、1689年,俄軍在V.V.戈利岑公爵統帥下,對克里木進行了兩次遠征。1695、1696年彼得一世兩次遠征亞速。根據1700年7月俄土《君士坦丁堡和約》,亞速劃歸俄國。
第三次(1710~1711) 1709年波爾塔瓦戰役後,瑞典國王卡爾十二世逃入土耳其境內(見北方戰爭)。1710年俄土戰爭爆發。1711年,彼得一世親征普魯特河,陷入土耳其和韃靼軍隊的重圍。根據1711年7月俄土《普魯特和約》,亞速重歸土耳其。
第四次(1735~1739) 俄國在波蘭王位繼承戰爭中取勝後,於1735年向土耳其宣戰,目的是奪取黑海北岸和克里木半島。1736年V.K.米尼赫伯爵率領的俄軍攻克皮列科普,焚毀克里木汗國首都巴赫奇薩賴,另一支俄軍佔領了亞速,根據1739年 9月俄土《貝爾格萊德和約》,亞速再次歸俄國所有。
第五次(1768~1774) 由俄國武裝入侵波蘭而引起。P.A.魯緬采夫-扎杜奈斯基元帥指揮的俄軍渡過德涅斯特河,連敗土軍,控制了摩爾多瓦和瓦拉幾亞,另一支俄軍佔領了克里木半島。俄國波羅的海艦隊參加了這次戰爭。根據1774年7月俄土《庫楚克-凱納爾吉和約》,俄國獲得了第聶伯河和南布格河之間的地區和刻赤海峽,打通了黑海出海口,克里木汗國宣告「獨立」,並於1783年並入俄國版圖。
第六次(1787~1791) 由俄國吞並克里木和接受對喬治亞的「保護」而引起。A.V.蘇沃洛夫指揮的俄軍連克布恩和奧恰科夫要塞,在伊茲密爾戰役中獲勝。由F.F.烏沙科夫海軍上將統率的黑海艦隊擊敗了土耳其艦隊,控制了黑海。根據1792年1月俄土《雅西和約》,俄國獲得南布格河和德涅斯特河之間的地區。從此,黑海北岸全部處在俄國統治之下。
第七次(1806~1812) 俄國目的是奪取君士坦丁堡和黑海海峽。主戰場在摩爾多瓦和瓦拉幾亞。土耳其戰敗。根據1812年5月俄土《布加勒斯特和約》,俄國攫取了羅馬尼亞的比薩拉比亞,把邊界推進到普魯特河。
第八次(1828~1829) 俄國利用希臘獨立戰爭,進一步南下,再次蹂躪摩爾多瓦、瓦拉幾亞,後經保加利亞直逼君士坦丁堡。根據1829年9月俄土《亞得里亞堡條約》,俄國獲得多瑙河口及其附近島嶼和黑海東岸,土耳其承認喬治亞、伊梅列季亞、明格列利亞並入俄國。
第九次(1853~1856) 克里木戰爭(又譯克里米亞戰爭)。1853年俄國借口「聖地」問題,發動的對土戰爭。根據1856年《巴黎和約》,俄國把比薩拉比亞南部歸還摩爾多瓦,實行黑海中立化,禁止外國艦隊通過海峽。
第十次(1877~1878) 1877年,俄國利用巴爾干斯拉夫人的民族解放戰爭,打著「解放」的旗號,對土宣戰。俄軍在羅馬尼亞軍隊的配合下,攻克普列文;在保加利亞軍隊的支援下,連克索非亞和亞得里亞堡,兵臨君士坦丁堡。由於英國干涉,俄國未能佔領君士坦丁堡和海峽。根據1878年3月《聖斯特凡諾條約》,建立一個由俄國「保護」的龐大的保加利亞公國。英奧兩國反對該和約。有關各國在1878年6~7月召開了柏林會議,重訂和約。根據柏林和約,俄國重新獲得比薩拉比亞南部,在亞洲獲得巴統、卡爾斯、阿達等地。
戰爭最後結局是俄國擴大了疆域,南部邊界伸展到黑海,西部邊界推進到普魯特河,東部邊界越過高加索山脈。
㈡ 2016年土耳其政變後,為什麼土美關系急劇惡化
自2016年7月,美國當局策劃了「土耳其政變門」事件後,土美兩國關系急劇惡化,而土耳其與俄羅斯的關系卻日益升溫。當時,時任美國總統的奧巴馬對土耳其表達了溫和和安撫態度,企圖重新與土耳其結交恢復友誼。然而,在2016年12月,特朗普上任美國總統後,立刻對中東地區採取了強硬態度,其中就包括土耳其。自2017年2月開始,美國正式對土耳其實施暗中經濟制裁,包括限制土耳其購買S-400導彈防禦系統等。
但是,土耳其一直沒有放棄退出北約組織。土耳其希望能夠在北約留得席位,又是俄羅斯拉攏的重要對象。一時間,土耳其成為兩大陣營的香饃饃、座上賓,而埃爾多安也從其中獲得最大利益。自2018年初開始,在俄羅斯的默認下,土耳其藉助攻擊「庫爾德武裝」為借口,強勢拿下了敘利亞西北大省阿勒頗,並且將目標瞄準了「頭號大敵」曼比季美軍。雙方在敘利亞領土上較勁,但美國方面一直不敢輕易動土耳其,畢竟,其戰略位置太重要,能夠切斷土耳其海峽,直接令黑海變成俄羅斯內海。
㈢ 解釋一下俄土戰爭
俄土戰爭(Russo-Turkish Wars)是指17-19世紀俄羅斯帝國與奧斯曼土耳其之間為爭奪高加索、巴爾干、克里米亞、黑海等進行的一系列戰爭,斷續續前後共長達241年,平均不到19年就有一次較大規模的戰爭,其中重要的有11次。俄國四敗七勝。雖然奪取的領土不大,只有摩爾多瓦和高加索兩個山地基督教小國,但打擊了奧斯曼土耳其的權威,動搖了其統治。
㈣ 美國為什麼宣布制裁土耳其司法部長和內政部長
美國財政部8月1日宣布,將土耳其司法部長阿卜杜勒哈米德・古爾和內政部長蘇萊曼・索伊盧列入制裁名單,理由是兩人應為美籍牧師安德魯・布倫森被捕和被拘留一事負責。
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在1日的財政部聲明中稱,布倫森遭到不公正的拘留並被土耳其官員持續起訴,這令人無法接受。他說,特朗普非常明確地表示,美國希望土耳其立即釋放布倫森。
根據相關制裁措施,美國將凍結古爾和索伊盧在美方司法管轄范圍內的財產或收益,並禁止美國人與之交易往來。
㈤ 魯緬采夫的俄土戰爭
俄土戰爭(Russo-Turkish Wars)是指17-19世紀俄羅斯帝國與奧斯曼土耳其之間為爭奪高加索、巴爾干、克里米亞、黑海等進行的一系列戰爭,斷續續前後共長達241年,平均不到19年就有一次較大規模的戰爭,其中重要的有11次。俄國七勝四敗。雖然奪取的領土不大,只有摩爾多瓦和高加索兩個山地基督教小國,但打擊了奧斯曼土耳其的權威,動搖了其統治。十七世紀至十八世紀上半葉所進行的戰爭,旨在結束奧斯曼帝國和克里木汗國對俄國的侵略,合並十三世紀被蒙古人侵佔的黑海北部沿岸地區,取得黑海出海口。這是俄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從十八世紀下半葉起,俄土戰爭的起因是:圍繞東方問題的國際矛盾尖銳化;土耳其企圖對烏克蘭和黑海沿岸國進行報復,俄國依靠受奴役、信奉基督教的各族人民日益蓬勃開展的反對奧斯曼帝國民族解放運動的支持,力圖在巴爾干半島和高加索鞏固自己的勢力。 第一次俄土戰爭(1676~1681)1676—1681年的俄土戰爭是在烏克蘭同俄國重新合並後,土耳其奧斯曼帝國入侵烏克蘭而引起的。土耳其反對重新合並。它在1672—1676年的波土戰爭中佔領了波多利亞,爾後又依靠右岸烏克蘭的蓋特曼多羅申科的支持,企圖統治整個右岸烏克蘭。1674年,左岸烏克蘭的蓋特曼薩莫伊洛維奇被選為烏克蘭的總蓋特曼。1676年,多羅申科率部1.2萬人佔領了蓋特曼都城奇吉林,企圖藉助於土軍恢復自己的統治。為防止這一事態,俄烏聯軍在薩莫伊洛維奇和羅莫達諾夫斯基的指揮下,於1676年春渡過第聶伯河,包圍了奇吉林,並於8月2日攻克該城,俘獲多羅申科。在奇吉林遠征(1677、1678)期間,俄國—烏克蘭聯軍與土耳其軍、韃靼軍爭奪奇吉林的斗爭仍在繼續進行。1679—1680年,薩莫伊洛維奇和羅莫達諾夫斯基率領的俄國—烏克蘭聯軍依靠新築起的伊久姆鹿砦防線,擊退了克里木韃靼人的多次襲擊。土耳其由於未能達到目的,被迫於1681年1月23日簽訂了巴赫奇薩賴和約(1681),承認左岸烏克蘭與俄國的重新合並。俄軍和烏克蘭軍聯合作戰,是阻止土耳其軍與韃靼軍進一步獲勝的重要原因。根據1667年1月俄國、波蘭簽訂的《安德魯索沃停戰協定》,俄國攫取了第聶伯河以東的烏克蘭(包括基輔)。1672年土耳其為爭奪烏克蘭,進攻波屬烏克蘭奪取了波多利耶。1676年,土耳其利用烏克蘭統領P.D.多羅申科進攻俄屬烏克蘭。土耳其起初大獲全勝,但最終沒能完成計劃。根據1681年1月俄土《巴赫奇薩賴和約》,確定第聶伯河為兩國邊界。 第二次俄土戰爭(1686~1700)1686—1700年的俄土戰爭是俄國反對奧斯曼帝國侵略的斗爭的繼續。這次戰爭是在俄國加入反土「神聖同盟」之後爆發的。戰爭過程中俄軍進行了對克里木的遠征(1687、1689)和對亞速的遠征(1695—1696)。1686年俄國加入由奧地利、波蘭和威尼斯組成的反土同盟。1687、1689年,俄軍在V.V.戈利岑公爵統帥下,對克里木進行了兩次遠征。1695、1696年彼得一世兩次遠征亞速。由於俄瑞戰爭迫近,以及其它盟國與土耳其締結了和約,俄國政府也同土耳其締結了君士坦丁堡和約(1700)。這次戰爭的結局是:亞速和延伸到米烏斯河的亞速海沿岸一帶歸屬俄國。根據1700年7月俄土《君士坦丁堡和約》,亞速劃歸俄國。戰爭證明俄軍必須進行改革。 第三次俄土戰爭(1710~1711)1709年波爾塔瓦戰役後,瑞典國王卡爾十二世逃入土耳其境內(見北方戰爭)。1710年俄土戰爭爆發。1711年,彼得一世親征普魯特河,陷入土耳其和韃靼軍隊的重圍。最終以俄國的失敗告終。俄國被迫放棄亞速,拆毀亞速海沿岸的工事。根據1711年7月俄土《普魯特和約》,亞速重歸土耳其。 第四次俄土戰爭(1735~1739)俄國在波蘭王位繼承戰爭中取勝後,於1735年向土耳其宣戰,目的是奪取黑海北岸和克里木半島。1735—1739年的俄土戰爭是在1733—1735年的俄波戰爭之後由於俄土之間的矛盾激化而引起的。1736年5月31日,米尼赫元帥的第聶伯河集團軍攻佔彼列科普,然後又佔領克里木汗國首都巴赫奇薩賴,但由於瘟疫流行,糧秣和飲水不足,俄軍被迫撤回烏克蘭。俄軍拉西將軍指揮的頓河集團軍,在布列達利海軍中將的頓河區艦隊的支援下,於1736年6月30日攻佔亞速。1737年7月頓河集團軍在區艦隊的協同下強渡錫瓦什湖,在薩爾吉爾河交戰(1737)中擊潰了克里木汗的軍隊。7月13日,第聶伯河集團軍攻克奧恰科夫。同年,奧地利參戰,但奧軍屢戰屢敗,土耳其連連勝利。為了接應瓦拉幾亞和波斯尼亞的奧軍,俄軍於1739年初向摩爾達維亞展開進攻,使戰爭發生了轉折。8月,第聶伯河集團軍在斯塔武恰內戰役(1739)中擊潰土軍。根據摩爾達維亞代表團的請求,摩爾達維亞並入俄國。俄國面臨瑞典入侵的威脅,而盟國奧地利又退出戰爭,不得已而同土耳其簽訂了貝爾格萊德和約(1739)。根據1739年 9月俄土《貝爾格萊德和約》,亞速再次歸俄國所有。在1735—1739年的俄土戰爭中,強渡復雜水障礙(錫瓦什湖和克里木的瓊加爾渡口)的經驗豐富了軍事學術。 第五次俄土戰爭(1768~1774)1768—1774年俄土戰爭是由奧斯曼帝國侵略俄國和反對俄國在波蘭擴大勢力而引起的,由俄國武裝入侵波蘭而引起,是俄國取得黑海出海口斗爭的繼續。9月25日(10月6日),土耳其在法奧兩國支持下對俄宣戰。俄國將戈利岑將軍的第1集團軍(8—9萬人)從基輔調往霍京,將魯緬采夫將軍的第2集團軍(約3.5萬人)調到第聶伯河與頓河之間的地帶應戰 。
㈥ 土耳其否認美土兩國就羈押人員達成秘密交易
土耳其外交部27日否認美國某報當天一篇報道,即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與土耳其總統雷傑普·塔伊普·埃爾多安達成秘密協議,以釋放一名由以色列羈押的土耳其女性為條件,換取土方釋放一名美籍牧師。
土耳其2016年7月發生未遂政變,布倫森同年10月被捕,罪名包括支持土方認定的政變主謀、僑居美國的土耳其宗教人士費特胡拉·居倫和協助土耳其反政府武裝「庫爾德工人黨」。
厄茲坎現年27歲,以遊客身份進入以色列,6月11日在以色列城市特拉維夫被捕;當時她正准備乘飛機返回土耳其。以方指控她向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即哈馬斯提供資金和物資。
特朗普與內塔尼亞胡通電話第二天,以方把厄茲坎驅逐出境。抵達伊斯坦布爾後,她面對媒體記者,感謝埃爾多安「對我的案子有很大興趣」。
18日,一家土耳其法院拒絕釋放布倫森並把下次審理日期定在10月,遭特朗普在社交網站「推特」上痛批;25日,這家法院決定,把布倫森放出監獄,在家軟禁。
特朗普26日再次發「推特」,說土方「做得不夠」,要求「立即釋放」布倫森並威脅對土方施加「大規模製裁」;副總統邁克·彭斯在一場宗教會議上同樣要求放人,否則「後果自負」;國務卿邁克·蓬佩奧打電話給土耳其外交部長梅夫呂特·恰武什奧盧。
美國媒體報道,作為特朗普的主要票倉,美國基督教保守派團體就布倫森獲釋施壓政府。
據報道,特朗普26日發「推特」前,與埃爾多安通電話,發泄不滿。多名不願公開姓名的美方官員和其他一些知情人士堅稱,雙方對釋放羈押人員協議中的條件沒有理解誤差。
然而,特朗普的一名顧問說,土方「欺騙」了美方。
以色列一名不願公開身份的官員證實,特朗普給內塔尼亞胡打過電話,要求釋放厄茲坎。只是,這名官員沒有披露特朗普所提要求是否促成厄茲坎獲釋。
來源:新華網
㈦ 美國宣布制裁多少名土耳其官員
美國財政部8月1日宣布,因美籍牧師安德魯·布倫森至今仍被土耳其監禁,美方決定製裁兩名與此案相關的土耳其官員。
國財政部在當天的聲明中說,受制裁者為土耳其司法部長阿卜杜勒-哈米特·居爾和內政部長蘇萊曼·索伊盧。聲明稱,兩人在布倫森一案中扮演關鍵角色。根據規定,被制裁者在美國境內的資產將被凍結,美國企業和個人不得與其進行交易往來。
美方近日強硬表態,要求土方立即釋放布倫森。美國總統特朗普7月26日在社交媒體推特上發文稱,美國將因土方長期羈押布倫森而對其實施「大規模製裁」。
對此,土耳其官方7月31日發表聲明說,美國的制裁威脅是「不可接受」和「缺乏尊重的」,將使兩國夥伴關系受到「不可修復」的損傷。
㈧ 美國駐土耳其大使館遭到槍擊對於此事大家怎麼看
據外媒8月20日報道稱,美國駐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的大使館遭遇槍擊案件。據CNN媒體報道稱,一名槍手凌晨五點駕駛白色轎車,路過美國大使館時開槍射擊。槍手對著大使館連射4槍,其中一槍擊碎了保安室的玻璃。對於這起突發事件,美大使館成員無比慌張。
不過,美大使館在事件發生後表示,本次恐怖襲擊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土耳其警察他們的出警時間非常快,避免了槍手的下一輪襲擊。這次雖然襲擊失敗了,但槍手更像是對美國的警告。眾所周知,美國和土耳其近期正在互相制裁。而土耳其經濟顯然敵不過美國,導致里拉在對決中持續貶值,慘敗。
雖然這次槍擊事件不太可能跟土耳其官方有直接關系,不過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其基本逃脫不了干係。這正是在埃爾多安宗教和民族主義情緒鼓動和渲染之下,民眾的過激反應,尤其是在這個美土關系交惡的特殊時期。周二為其四天的宰牲節就要開始,埃爾多安在其提前錄制起來的講話中,他抨擊了那些拋售里拉的人,用了「埃爾多安式」的挑釁口吻。他稱那些對土耳其經濟的攻擊與對土耳其信仰和國旗的攻擊完全沒有區別,其目標是一樣的。而在其之前的講話中,稱土耳其身處一場"經濟戰爭"之中,目標直指美國。更有意思的是其還號召民眾去抵制美國的蘋果手機登電子產品。
㈨ 安德魯·博古特的國家隊經歷
2003年率領澳大利亞隊獲得世界青年男籃錦標賽冠軍,並當選最有價值球員。
2004年夏,安德魯-博古特代表澳大利亞國家男籃參加了雅典奧運會,場均貢獻14.8分8.8個籃板。
2008年7月12日,澳大利亞公布了參加北京奧運會12人名單,安德魯-博古特入選。
2010年5月10日,因為手臂、手指、手肘等多處傷病困擾,安德魯-博古特確定不能隨隊參加8月份在土耳其舉行的男籃世錦賽。
2015年8月18日,在2015年FIBA大洋洲錦標賽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比賽中,安德魯-博古特得到10分11個籃板和2次蓋帽,幫助球隊以89-79戰勝對手,成功晉級2016年裡約奧運會。
㈩ 土耳其為何凍結美司法及內政部長資產
據8月4日俄羅斯等媒體報道,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表示,將會凍結美國司法部長和內政部長的資產,以作為對美國制裁土耳其兩位部長的回應。
他表示,就美籍牧師安德魯·布倫森一事,美國方面採取的措施顯示出其並沒有尊重土耳其。
8月1日,美國宣布對土耳其的司法部長和內政部長實施制裁,理由是他們需對施加在布倫森身上的嚴重侵犯人權行為負責。土耳其方面隨後表示,會以同樣的方式來報復美國的制裁。
此前,土耳其政府指控布倫森在土耳其從事恐 怖主義和間 諜活動,同時還參與了2016年的未遂政變。布倫森否認了這些指控。他於2016年12月被捕入獄接受調查,目前被軟 禁在家中。美國政府曾要求土耳其釋放布倫森,但遭到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