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土耳其沒有便利店
Ⅰ 土耳其是橫跨歐亞兩洲的國家,它為什麼沒能崛起
因為它的處於政治沖突中心、地理位置尷尬和土耳其宗教化等等原因,都是導致它沒有崛起。
三、土耳其宗教化
現在領導土耳其的總統是一個上了年紀同時還是大權都拿在手上的人,還沒有軍隊的壓制,他想把土耳其恢復到奧斯曼帝國時期,同時成為伊斯蘭世界的領導者,想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就要把整個土耳其宗教化。這樣做的下場就會導致國家的經濟實力後退。
總結一下,土耳其現在最好的做法就是停止激怒其他國家,解決好自己的國家的內部矛盾,不要想一些不實際的想法,想發展成為超級大國,那就慢慢增加自己國家實力吧。
Ⅱ 如何看待土耳其把檳榔認定為毒品(即把檳榔列入管制)中國在這方面需不需要跟上
說一個非常明確的知識:檳榔是一級致癌物這一點毋庸置疑,然而這個一級致癌物卻可以堂而皇之的上綜藝廣告,購買的時候沒有任何阻力,不管是小孩還是大人都可以隨意購買,甚至於同零食一般擺放在便利店最顯眼的地方。
雖然我本人很想讓上頭把檳榔列為毒品,但客觀的來說這並不現實,檳榔的製作與銷售已經成為一個巨大的產業,直接一刀切會導致許多人失業,失去謀生的手段。
但以上這些不妨礙我們自己把檳榔認定為毒品。按照破天窗效應,如果先提出一個不合理的大要求,再提出一個合理的小要求,那麼這個小要求被採納的概率就會大很多。
那麼我們普通人在勸其他人不要吃檳榔的時候就可以告誡他,檳榔是一級致癌物,具有很強的成癮性,在土耳其已經被認定為毒品了。
但按照普遍理性而言,他會反駁你,說毒品怎麼可能被堂而皇之的擺在便利店最顯眼的地方。此時你要做的不是否定他,而是先認同。
例如說:「確實,但至少和香煙是一個級別的,都具有成癮性和很高的致癌性,這個你無法否認。所以最好的做法就是不要去吃,自己的身體還是多愛惜比較好。」
不管以上的勸告有沒有用,至少增加了一些他們不吃檳榔的概率,也就是從你我身邊做起,增加人們對於檳榔危害性的認知。對於如何處理檳榔,現階段最好的手段就是將檳榔和香煙同化,做到以下幾點即可:
1.禁止便利店向未成年人出售檳榔
2.全面禁止檳榔的廣告
3.檳榔的包裝上需要用不小於xx號的字體標注「吃檳榔會極大增加患口腔癌概率」做到以上這些基本就OK了,把檳榔和香煙同化。
如果自己不愛惜自己的身體,執意要吃也不用攔著,自己承擔後果就行。
最後還是勸大家一句:別吃檳榔,多愛惜自己的身體~
Ⅲ 便利連鎖店最先起源於哪個國家
全球著名的便利7-Eleven,同時也是歷史最早的便利.
美國南方公司(The Southland Corporation)於1927年在美國德州達拉斯成立了販售冰品、牛奶、雞蛋為主的圖騰商店(Tote'm stores),到了1946年,由於營業時間延長為上午7時至下午11時,改名為7-Eleven,但一直到1952年,南方公司才成立第100家7-Eleven。
南方公司於1971年至墨西哥開拓7-Eleven市場,1974年授權日本伊藤洋華堂公司成立7-Eleven,台灣的的7-Eleven則於1979年由統一企業取得,香港牛奶公司則分別在1981年、1992年及1996年取得香港、深圳及廣州的授權。
日本伊藤洋華堂公司於1991年取得南方公司過半股權,美國南方公司因此成為日本企業,隨後並於1999年正式將公司名稱改為7-Eleven INC。2000年7月7日,美國總裁Jim Keyes 在紐約證券交易中心以貴賓身份按下第一聲宣布交易開始的鈴聲,也正式宣告美國7-Eleven從納斯達克(NASDAQ)交易市場晉升到全球最活絡的紐約證券交易市場,肯定了7-Eleven的全球競爭力。
2005年9月1日,伊藤洋華堂成立新控股公司「7&I控股」,統一管理伊藤洋華堂、7-Eleven INC.及日本七·十一,並於2005年11月9日正式完成收購7-Eleven INC.的全部股權[1],正式的將這家美國公司完全的子公司化。
[編輯]
全球店數分布
至2005年底的統計,7-Eleven的全球分店總數為29,471家,其經營市場分別由下列地區所組成:
7-Eleven INC所屬:
美國5340家
加拿大489家
其他美洲區域授權經營420家
日本7-Eleven所屬:
日本(含夏威夷)11069家
中國大陸北京地區30家
香港7-Eleven(牛奶公司)經營:
香港665家
澳門22家
中國大陸廣東地區241家
台灣7-Eleven(統一超商)經營:
台灣4,037家
菲律賓265家
其他地區:
土耳其79家
波多黎各14家
丹麥55家
瑞典71家
挪威95家
夏威夷53家
墨西哥595家
澳洲359家
新加坡 315家
泰國3,311家
馬來西亞700家
關島8家
南韓1,238家
Ⅳ 土耳其為什麼沒有淪為殖民地
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土耳其人民的頑強反抗。
二、開明官員,例如凱末爾的正確領導。
三、土耳其曾是橫跨亞非歐三洲的強大帝國。20世紀初依然具有長久的抵抗力。
四、當時歐洲列強主要爭奪歐洲本土的統治權,對西亞的控制相對鬆懈,使土耳其有了更多的周旋空間。
五、第一次世界大戰歐洲列強實力嚴重受損,不得不暫時停止對外擴張。
Ⅳ 奧斯曼帝國瓦解時土耳其為什麼沒有放棄伊斯坦布爾
因為對手太弱,一戰後土耳其土崩瓦解,巴爾乾地區的國家紛紛獨立,然後希臘進攻土耳其,被打敗了。畢竟希臘是小國。
Ⅵ 為什麼歐洲很少有便利店
先說下便利店的來歷吧。
便利店最早是十八世紀末期,出現在歐美加油站的附屬小店,後來被日本學去,搞成了便利店。而就算是發揚光大,也是上世紀60年代開始的。主要還是因為日本本身國土面積小、人口過多、而且居住又分散,街道狹窄,不方便外出購物的。
所以歐美國家每周開車幾十公里去購物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再加上,許多車站、加油站等等都有24小時服務的小便利店,所以並不是沒有哦,他們也有的,只不過比咱們少。
這么想想,中國還真是比他們舒服呢!別忘了,我們的便利店大多數可以用支付寶、微信支付了。哈哈
Ⅶ 誰能告訴我7-11 24小時便利店在全球的分布情況
1927年創立於美國德州達拉斯的7-ELEVEN,初名為南方公司,主要業務是零售冰品牛奶、雞蛋。到了1964年,推出了當時便利服務的"創舉",將營業時間延行為早上7點至晚上11點,自此,"7-ELEVEN"傳奇性的名字誕生。美國7-11便利店,除經營日常必需的商品外,還協助附近社區居民收取電費、煤氣費、保險費、水費、有線廣播電視收視費,甚至快遞費、國際通訊費,對附近的生活居民切實起到了便利的作用。
1999年4月28日美國南方公司正式改名為7-ELEVEN,目前遍及全球20餘個國家地區,目前已遍及全球20餘個國家地區,每天平均有超過2000萬人次,來自不同種族、不同膚色、不同生活習慣的顧客,接受7-ELEVEN提供的24小時全天候便利服務。2000年7月7日,美國總裁JIMKEVES在紐約證券交易中心以貴賓身份按下第一聲宣布交易開始的鈴聲,正式宣告美國7-ELEVEN從那斯達克交易市場晉升到全球最活絡的紐約證券交易市場,肯定了7-ELEVEN的全球競爭力。
目前,香港牛奶公司已經拿到了美國"7-11"便利店在廣東的經營權,已獲准在廣東開辦350家便利店。無論將來是由誰經營中國其他地區的"7-11",中國人都可能有機會擁有一家創造幸福生活的"7-11"。在美國總部的理念中,加盟主是"7-11"總部的生命共同體,在"利潤共享、分險共擔"的加盟理念下,加盟主與總部是密不可分的夥伴,互惠共享的不只是加盟主個人,包括加盟主的家庭、加盟主的員工,都是總部的生命共同體。
7-Eleven便利店的名稱源於1946年,藉以標榜該商店營業時間由上午7時至晚上11時。今天,7-Eleven為提供更佳服務,已改為24小時年中無休營業,為便利店經營的模式立下里程碑;但由於7-Eleven名字已深入民心,故仍沿襲採用。
目前北美州共有接近6000間7-Eleven,每日為6百萬顧客服務,以獨有品牌BigGulp、BigBite、Slurpee及鮮磨熱咖啡馳名的7-Eleven,多年來亦不斷開拓新的速食、熱食及新鮮飽點等項目,積極為顧客提供多元化口味。另外,7-Eleven亦引入了多種便利服務以迎合個別商區顧客的需求,其中包括自動匯款服務、復印及傳真服務,自動銀行提款機服務及電話卡等。
在北美州的7-Eleven中,約百分之五十五屬特許加盟店,加上全球各地的加盟主及合營公司,7-Eleven全球計有超過27,000個零售點。國際市場包括日本、澳洲、墨西哥、台灣、新加坡、加拿大、菲律賓、英國、西班牙、瑞典、丹麥、南韓、泰國、挪威、土耳其、馬來西亞、中國及關島。除北美本土市場外,日本及台灣擁有最龐大的網路,分店數目超過10000及3400家。於1991年,日本的Ito-YokadoCo.,Ltd.,更向7-Eleven購入大部份股權,至此成為7-Eleven的大股東。
Ⅷ 土耳其有沒有711便利店
沒有哦!我在那呆了一年,沒見過
Ⅸ 土耳其人有沒有錢土耳其是不是很亂還有土耳其哪個地方的人比較富有
土耳其最有錢的地方當然是伊斯坦布爾啦自從史前時代以來,土耳其就一直是不同種族和文化的熔爐。從公元11世紀起,突厥民族從東部進入,他們帶來了地中海蒙古人混血人種的新成分,對這個國家的人種構成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
土耳其語是該國86%以上人口的母語。其他主要少數民族有庫爾德人和阿拉伯人。庫爾德語是庫爾德人的母語,大約有1l%的人口講此種語言,主要通行於東部和東南部的農村地區。講阿拉伯語的人口大約占 2%,主要在安納托利亞的東南部。
幾乎所有土耳其人都是穆斯林,以遜尼派為主。少量的基督教徒和猶太教徒主要居住在伊斯坦布爾、安卡拉和伊茲密爾。
土耳其雖然人口出生率高但死亡率並不很高,人口增長率相對較高。全國將近40%的人口年齡不足15歲。 出生率:16.15‰(2008年統計),死亡率:6.02‰(2008年統計)人口總數:71,892,807(2008年7月統計),土耳其人佔80%以上,庫爾德人約佔15%。土耳其語為國語,99%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其中85%屬尼派,余屬阿拉維派。 政治體制編輯本段土耳其行政區劃等級為省、縣、鄉、村。全國共分為81個省、約600個縣、3.6萬多鄉村。
現行憲法於1982年11月7日通過並生效,是共和國第三部憲法。憲法規定:土為民族、民主、政教分離和實行法制的國家。大國民議會為最高立法機構。實行普遍直接選舉,18歲及以上公民享有選舉權。只有超過全國選票10%的政黨才可擁有議會席位。大國民議會共550個席位,議員根據各省人口比例經大選產生,任期5年。政府又稱部長會議。 土耳其議會通過新刑法典為加入歐盟鋪路.總統阿卜杜拉·居爾,2007年8月28日正式就任。2007年5月16日,前總統塞澤爾七年任期滿,碎後土耳其舉行大選,最終副總理,外交部長居爾當選總統,並宣誓就職.總理雷傑普·塔伊普·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 ,2003年3月任職. 土耳其屬發展中經濟,私有和公有經濟成分並存,主要以農業和製造業為基礎。雖然國民生產總值增長快於人口增長,但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仍低於歐洲國家。
農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近1/5,使用一半左右的勞動力。在一般情況下,土耳其的大多數糧食作物可以自給。大部分可耕地用來種植糧食作物,其中小麥和大麥的種植面積最大。經濟作物(棉花和煙草)是重要的出口商品。狹窄海岸地區的低地得到大面積灌溉,生產榛子、無核小葡萄、葡萄乾和水果(包括柑橘、檸檬和甜瓜),也種植蔬菜供應國外市場。在常年長草的牧場,可牧放綿羊、少量的牛和山羊。森林主要是針葉林,大約佔全國面積的1/4,主要分布在黑海周圍,至今很少開發。
采礦業以國有公司為主,僅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地方開採的鐵礦、煤、褐煤、鋁土和銅為國家重要的新興工業提供原材料。土耳其是主要的鉻鐵礦生產國,多數用於出口。由於國內石油資源有限(只能滿足1/6的需求),該國不得不花費大量外匯進口石油。2/3的電力由熱電廠生產,大約1/3的電力由水電站提供。
製造業使用大約1/10的勞動力,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5。盡管生產率低,但由於棉花在當地種植,工人工資也低,紡織業(包括紗線、織物和地毯)仍然是20世紀70~80年代增長迅速的工業,盡管生產率不高。石化工業在80年代初發展很快。土耳其已成為中東地區主要的鋼鐵生產國。工程機械工業也發展迅速。旅遊業是國民收入的一個重要來源。
農村失業狀況比城市更嚴重,但在伊斯坦布爾以外,技術工人和管理人才仍然短缺。根據1947年頒布的勞工法,工會為合法組織,此後發展迅速;工人工會聯合會是最大的組織。70年代,土耳其許多非技術工人前往西歐國家(主要是西德)尋找工作,但80年代以後,去國外打工的趨勢已從歐洲轉向中東國家。政府在80年代執行緊縮開支計劃,同時由於在國外工人的匯款增加,使土耳其能夠大大抵消其長期存在的貿易赤字。
土耳其的鐵路系統總長度為8400千米,公路系統中只有大約1/7鋪有路面,但汽車運輸仍然佔主導地位。國際和國內海運依靠伊斯坦布爾港、伊茲密爾港和梅爾辛港,但石油化工產品的主要海運終點則在伊斯肯德倫附近。國際機場位於伊斯坦布爾、安卡拉和伊茲密爾附近。
農產品和工業產品在主要出口商品中大致各佔一半。主要出口貿易夥伴有德國、義大利和美國。伊拉克的石油是主要進口貨物。德國為土耳其提供了大量進口機器和設備。
產業:紡織、食品加工、汽車、電子、礦業(煤、鉻、銅、硼)、鋼鐵、石油、建築、木材、造紙。
失業率: 9.9%,未充分就業率:4%(2007年統計)。
貧困人口比例:20%(2002年統計)
出口:油、電力、服裝、食品、紡織品、金屬製品、運輸設備。
進口:電力、機械、化學製品、半成品、燃料、運輸設備。 土耳其提供6-14歲的義務教育,總共有大約820所包括大學在內的各類教育機構,學生總數大約為一百萬。15所主要的國立大學位於伊斯坦布爾和安卡拉。非義務教育主要由土耳其高等教育委員會負責,並由政府資助。從1998年開始大學被賦予更多的自治權,並積極和當地的商業機構合作以提高大學的基金。
土耳其總共有大約85所大學,主要分為國立和私立基金。國立大學收取非常低的學費,而私人基金建立的大學則收取較高的學費,甚至有超過15000美金的學校。所有大學的容量大概為30萬學生,而每年的聯考人數有一百萬左右。土耳其的大學資源配置並不相同,有的大學足以排名世界名校位置,而有的大學甚至缺乏最基本的教育設施和資源,無論如何,土耳其的大學生都是國家中少數的幸運兒。大學生接受2年-4年的學士教育,碩士則大多為2年。
土耳其的科技研究中心集中在基本科學研究,總數為64所科研中心和組織。科研成果集中在農業,林業,醫療,生物科技,核科技,礦業,IT業及國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