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有多少個王子
㈠ 天是紅河岸里的那個時代關於土耳其的歷史,凱魯王子是真實存在的嗎
是真實的,現實中的凱魯確實娶了戰爭女神,但是據說該人是個結巴,而且幼年被雷劈過,精神有點問題,比較幻滅,哈哈哈...
㈡ 誰有比利時皇室的資料
比利時是一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在長兄博杜安一世國王於1993年去世後,阿爾貝二世國王成為比利時第六位君主。他是軍隊的最高首領,陸軍總司令和中將。
比利時的君主是仲裁官,要保護國家的統一和獨立。國王由一些顧問輔助,其中包括內閣總理,負責處理政治和管理國家的事務,並在政府和其他政治團體間進行溝通協調。國王和首相每周會見一次。
除了接管比利時一切國內事務外,國王還要拜訪別國國家元首、接見各國大使、和到國內外進行旅行訪問等。
國王阿爾貝二世
國王阿爾貝二世1934年出生在布魯塞爾,是國王利奧波德三世和王後阿斯特里德的次子。作為Liège王子,他做了近40年比利時紅十字會主席,並身兼比利時對外貿易委員會榮譽主席的職位。繼位以來,阿爾貝國王已赴歐洲各國以及日本和中國進行國事訪問。
王後帕奧拉
帕奧拉王後原名為Donna Paola Ruffo di Calabria,是義大利Fulco Ruffi di Calabria王子和女伯爵Louisa Gazelli之女。她於1959年嫁給當時的阿爾貝王子。帕奧拉王後育有3個子女,她致力於比利時兒童公益事業,特別為貧困家庭的兒童成立了帕奧拉王後兒童基金會。她還是AMADE比利時分會的主席;AMADE是已故摩納哥公主格麗絲創建的一個世界性基金會,旨在促進所有兒童—無論種族和信仰—的友好相處。
成年王子菲利普
菲利普王子出生於1960年,是阿爾貝二世國王和帕奧拉王後的長子,也是王位繼承人。在上世紀最後一次歐洲皇室的婚禮上,菲利普王子在1999年12月4日迎娶Mathilde d』Udekem d』Acoz小姐,現在的馬蒂爾的王妃為妻。
王子夫婦育有一女二子:伊麗莎白公主,2001年10月25日出生;蓋布瑞爾王子,2003年8月20日出生;和伊曼紐爾王子,2005年10月4日出生。
菲利普王子在比利時空軍接受飛行和跳傘訓練,後進入牛津大學三聖學院和加州斯坦福大學學習,並取得了藝術和政治的碩士學位。自1993年起,他成為比利時對外貿易委員會的榮譽主席,因此經常出國旅行。近年來他的行程包括香港(中國)、紐約、漢城、曼谷、東京、智利的聖地亞哥、澳大利亞、紐西蘭、加利福尼亞、波蘭、阿聯酋和阿曼、土耳其、中國和印度。
瑪蒂爾德王妃
瑪蒂爾德王妃,菲利普王子的妻子,出生於1973年,是Patrick d』Udekem d』Acoz先生和女伯爵Anne Komorowski之女。她在布魯塞爾學習語言療法,於1995年開設了自己的診所。
瑪蒂爾德王妃熱衷於一些能夠滿足人們特殊需求的事務。瑪蒂爾德王妃基金於2000年12月建立,旨在鑒別和援助一些項目,幫助弱勢人群改善生活狀況。她出席了2002年聯合國兒童權益大會,並接受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比利時開發合作署的邀請,到奈及利亞和馬里去開展慈善活動,主要宣傳兒童權益、衛生、女性權利、根除貧窮和改善管理。瑪蒂爾德王妃還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特別代表,負責與受艾滋病及HIV病毒侵害的孤兒和兒童有關的國際活動。
阿斯特里德公主
阿斯特里德公主是皇室家庭的第二個孩子,出生於1962年,於1984年嫁給奧地利的Archke Lorenz。他們有5個子女:亞美迪奧王子,瑪麗亞•勞拉公主,祖謙王子,路易莎公主和路辛達•瑪麗亞公主。阿斯特里德公主在萊登學習藝術史,在瑞士日內瓦和美國密歇根完成學業。阿斯特里德公主目前是比利時紅十字會的主席,熱心慈善事業,也是國內外比利時王室的代表。
勞倫特王子
勞倫特王子是阿爾貝國王和帕奧拉王後的次子,1963年在布魯塞爾出生,與克萊爾王妃(原名是克萊爾•庫布斯小姐)結婚。他們的第一個孩子,路易莎公主於2004年2月出生。勞倫特王子在布魯塞爾皇家軍事學院學習,後參加海軍,成為一名直升機飛行員和戰斗機駕駛員。他也曾在一所美國大學學習,並在美國發展計劃和歐洲環境計劃項目—國際金融基金工作。自那時起,他建立了可持續資源管理及潔凈技術推廣皇家研究所,還建立了動物保護勞倫斯王子基金會,出任該基金會主席。
法比奧拉王後
法比奧拉王後1928年在西班牙馬德里出生,原名叫做Fabiola Moray Aragon。王後是已故博杜安國王的遺孀。她的一生都在幫助兒童和貧困的人。現在仍參與一些慈善組織,特別是法比奧拉王後殘障人基金會的活動。她還熱心支持國王阿爾貝一世妻子—伊麗莎白王後生前籌劃的文化促進計劃。
㈢ 求故事名字:找一個單話故事,記得內容不知道名字
[圓球公主-公主童話故事]公主童話故事大全--
從前,土耳其有一個國王,他只有一個兒子,
圓球公主-公主童話故事
。國王很愛這個王子,所以並不叫他讀書,隨他任意玩耍。
王子最歡喜玩的是一個黃金製成的球,他從早到晚,只是愛不釋手,獨自一個人玩著。
有一天,王子照常在院子里的涼台上玩黃金球,拋拋轉轉。不一會兒,看見一個從來沒有見過的老婆婆,拿著一個水瓶,來到有泉水的地方。王子見了,有意耍戲弄她,把球像射箭似的對准老婆婆的水瓶擲去,水瓶便咯地一聲破了。老婆婆吃了一驚,臉上露著怒容,但見戲弄她的是王子,便一聲不響,回去拿了一個新的水瓶又來了。可是王子又把球擲過去,她的水瓶又破了。這次,老婆婆惱了,想出口罵他,但只怕得罪國王,便仍舊一聲不響,拿了一個新的水瓶又來了。這時,她因為沒有錢,所以這個水瓶還是向店鋪里賒買來的。可是當老婆婆走到泉水的旁邊,把水瓶灌滿了水以後,王子又把球擲過去,把水瓶打得粉碎。這次,老婆婆真的惱了,凝視著王子,說道:
「王子,你去愛圓球公主吧!我現在只對你說這句話。」說罷,老婆婆忽然不見了。
王子不懂老婆婆的話,又不明白她為什麼要向他說這句話。於是他日夜想著,想著,結果身體逐漸衰弱,卒至卧床不起。
國王很是愛王子的,所以十分擔心,立即召集國內有名的醫生和學者來給王子診治,可是他們誰也診不出病源。但王子的病卻一天沉重一天。
有一天,國王要知道王子的病源,所以向他詢問,究竟他的心裡想念些什麼,於是王子便把打破老婆婆的三個瓶,老婆婆發怒了,向他說了幾句不易懂得的話,詳細地告訴了國工,並且悲哀地要求道:「要我脫離這個苦難,唯一的方法,就是我要去愛老婆婆所說的圓球公主,所以請你答應我出去尋找這個公主罷!」
國王沉思了一會,覺得這樣奇怪的病,如果不聽從他的話,一定不會醫好的,便一口應允了;於是選了一個侍衛,陪伴王子出去。
從來不曾見過世面的王子,單單帶了一個侍衛,趕著寂寞的路程。他們兩人走了許多日子,又過了許多月,只是找不到圓球公主,後來,王子身上穿的衣服,本來是非常華麗的,已經襤褸破碎了,頭發也長得倒垂下來,兩人完全變成和野人一般。但他們對於這些事,漠不關心,只是廢寢忘食,一心要找到圓球公主,前進不息。
他們這樣地趕了許多路程,後來遇見了一座山。但這座山很奇怪,全部發射太陽似的紅光。他們心裡疑惑,便走近前去,向老公公詢問這座山的名稱。
老公公答道:「這是圓球公主的山。」他又告訴他們圓球公主雖然蓋了七層面罩,但她臉上的光輝,照射在這座山上,所以山上有這樣的紅光反射。
他們聽了老公公的話,快樂得什麼似的,便再向他詢問道:「那麼,圓球公主住在什麼地方呢?」
「你們再向前行進,走六個月左右的路程,就可走到圓球公主住的地方。」老公公答道。同時,他又告訴他們,從前曾有許多想去聽公主說的話,趕到那邊去,可是完全失敗,連性命也犧牲了。老公公這些話,原是想可以使他事前覺悟.但王子卻毫不懼怕。
他們兩人又繼續著趕路,走了約摸三個月左右,遇見一座血紅的山,和以前見過的一般。他們覺得奇怪,走去向附近的人們詢問:「這座山的顏色,為什麼這樣紅的?」
據他們回答,圓球公主住在離此須走三個月路程的地方;她的嘴唇的顏色,照射在這座山上,所以這座山便染成了紅色了。
他們聽了這些話,知道目的地已經近了,十分快樂,便打起精神,又繼續著向前走去。
圓球公主
保存到QQ書簽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到新浪微博
走了一陣,看見前面有一座很高很高的山,王子想,這定是圓球公主所住的地方了,立即攀登上去。到了山上,看見有一座城,但是可怕得很!原來這座城,全是人們的骷髏所堆成的。王子向侍衛說:「你看,這些骷髏,都是聽不到公主的說話而犧牲的。我們如果能夠達到目的便罷;否剛,也將要把頭顱當作石塊,堆在這里。兩者之中,必取其一!」
不一會,他們走到近城的街上,因為覺得非常疲乏,便暫時在旅店裡休息。旅店裡有許多客人,都在痛哭:「唉!我的哥哥啊!」「唉!我的兒子啊!」王子便向他們詢問原因。其實,這是不待詢問即能知道的,原來這些客人,都是因了公主而犧牲的人的家族。他們齊聲答道:「你還來問什麼呢!
不久以後,你不是也將死了嗎!這里是圓球公主父親的都城,誰要聽到從公主口裡發出一句話,必須到國王跟前去請求,國王便派遣軍隊,送他到公主那邊去。」
王子聽了,心裡暗暗地想,我也陷入厄運中了,所以回過頭來對侍衛說:
「也許我要和這個世界長別了,我難道不該從從容容,休息五六天,好好地考慮一下嗎!」
他們兩人從這天起,便在旅店中投宿,每天到市街上去散散步。王子正在設法可想的當兒,有一天,忽然看見有一個人提著一個鳥籠,籠里有一隻黃鶯,打算出賣。王子很歡喜這只黃鶯,頗想立刻把它買來。可是他的侍衛在旁說道:「王子,重要的事,不是就將到來嗎!這只黃鶯,你買來干什麼呢?」
可是王子不聽侍衛的話,仍舊化了一千「比斯脫」,把那黃鶯買來,掛在自己的房間里。
有一天,王子獨自個在屋子裡,向著鳥籠凝視,他想,這次的希望如果失敗,那我非死不可了。他沉沉地想著,十分悲傷。不料籠中的鳥卻突然說道:「王子!王子!你為什麼這樣悶悶不樂?」
王子聽了,非常奇怪,他想,這定是神的使者,所以立即把原因告訴它。
黃鶯聽了,高聲答道:「唔,請你不用憂慮,那是容易的事。今天晚上,你把我帶到公主那邊去,把籠掛在燈台上,然後和公主招呼,如果公主不理你,你便說:『公主既然不肯和我談話,我就和燈台講吧!』這樣,你如果說出什麼話,我就回答你。公主因為罩了七層面罩,所以別人不能見她,她也不能見人的。」
王子聽了黃營這一番話,快樂得什麼似的,立刻趕到國王的面前,請求允許他去會見公主。國王的心裡想:這又是一個可憐的青年!所以叫他摒棄這個願望,竭力地勸阻他並對他說道:「以前,曾有許多人為了這事,喪失了生命。當然,如果你能聽到公主的說話,我可把公主嫁給你;但是你失敗時,便須成為骷髏,當作石塊,堆成城牆。」但是已經下決心的王子,卻俯伏在國王的面前,向他立誓:如果因失敗而犧牲生命,也是願意的,決不懊悔。國王沒法,便差遣軍隊,帶領王子到公主的跟前去。
王子走到公主的跟前,已是黃昏時分了。他把帶來的鳥籠,掛在燈台上,然後在公主的面前,低著頭,恭敬地向她致候,講了兩三句話。當然,公主是不理他的,於是他就悲哀他說:「唉!天色已經晴了,公主既然不肯和我談話,我現在便和燈台交談罷,雖說沒有情感的燈台,或許有著比公主和順的情感哩!」說罷,就回過身來,向燈台招呼:「近來好嗎?燈台先生!」
燈台——其實是籠中的黃鶯——聽了王子向它說的話,當即答道:「謝謝你!雖然我和人們說舌,這是第一回,但神是很歡喜你的,我也十分快樂。
那麼,我們講些什麼呢?」
王子道:「講些什麼,悉聽尊便罷!」
「那麼,我們開始講罷!」燈台說罷,便接著講下去,「有一個地方,有一個國王,他只有一個美麗的公主。這位公主有三個王子愛她。但是國王對他們說:『你們中間,誰有驚人的技術,就把公主嫁給他。』於是王子們立即出去,約定在某月某日,在某處相會,比賽誰的技術高強。
「王子們個個想娶得公主,所以大家竭力練習技術。結果,第一個王子練得快跑的本領,普通人要跑半年的路程,他只要費一個小時便跑到了。第二個王子練得的本領,他能夠隱藏自己的身體,使別人看不見。第三個王子練得的本領,能使死人復活。後來,約定會見的日期到了,他們便來到預先約定的地方。那時,第二個王子把身體隱藏,到公主那邊去探視,只見公主正害著很重的病,將要死了。他連忙回去告訴其餘的兩個王子。他們聽了,第三個工於當即手忙腳亂,調成一劑葯。第一個王子跑得最快,他便拿了這劑葯,恰像電光似的趕到公主那邊來,捧著葯,湊到已經死亡而橫卧著的公主的嘴唇邊。公主吃了這劑葯,立刻復活過來,坐在床上了。後來,第二個王子和第三個王子也都趕到了。
「王子,請問你:救活公主,這三個王子中,誰的功勞最大?公主應該嫁給誰?」
黃鶯把故事講完了,詢問王子,
故事大全
《圓球公主-公主童話故事》(http://www.unjs.com)。
◆分享好文◆
王子沉思一會,答道:「照我看來,應該嫁給第三個王子。」
但是黃鶯主張公主應該嫁給第二個王子。他們的意見分歧了,便引起激烈的辯論。
圓球公主默默地坐著,剛才的故事,她也聽得很清楚,如今又聽了他們的辯論,便想道:「這些人把第一個王子的功勞忘記了!」但她仍舊耐著氣,一聲也不響。等到後來,王子們的辯論越拉越長,越拉越激烈,她不覺把七層的面罩向上一翻,說道:「你們這些笨貨!我以為這公主應該嫁給第一個王子的。因為如果沒有他,這公主不是就此奄奄地死了嗎!」
圓球公主開口了,說話了,王子非常歡喜。但國王卻十分吃驚,他說:
「這或許是公主上了你們的當,這次不能算數的,除非再使她開一次口不可。」
王子聽了國王的話,懊喪異常,只好懶洋洋地回到旅店裡來,向著鳥籠凝視沉思。
籠中的黃鶯安慰他道:「王子,你再去試一次吧!但圓球公主這次自己開口說話,卻怪燈台不好,所以下次你把我掛在牆壁上於是王子的精神恢復了。黃昏時分,他提著鳥寵,走到圓球公主那邊去,依照黃鶯教他的話,把籠子掛在牆壁上,然後向公主致候。公主當然是不理他的,於是他便回過頭來,向掛著鳥籠的牆壁說:「今晚公主不和我談話,我就和你談話,你願意嗎?」
黃鶯立即答道:「謝謝你!公主不和你談話,我很歡喜哩!為什麼呢?因為如果公主肯講話,誰還願意和我們談話呢!現在既然承你不棄,我今天晚上再講一個故事給你聽罷!」
「啊,那再好沒有!」王子說。
於是黃鶯開始講道:「從前,某地方有一個姑娘,同時有三個男子愛她。
這三個男子,都是參差著去訪問她的,所以從來沒有互相會過面。
「有一天,這姑娘在梳理頭發的時候,忽然看見了一根白頭發,不覺悲哀起來了,說道:『啊!我已經老了,別再嫌這個不好,嫌那個不好,還是選定一個,快快的結婚罷!』她獨自個說著。
「到了明天,她把三個男子一個一個地喚來。不一會,第一個男子來了,看見她正在哭泣,便問她什麼原因。於是她答道:『我的父親死了,雖然把他葬在院子里,但每到晚上,鬼就出來打擾我,我覺得非常討厭,你如果真的愛我,請你穿著壽衣,睡在墓中三小時。因為這樣一來,據說鬼就不出現了。』她說罷,他就帶了自己預備著的壽衣,走向墳墓那邊去了。因為他十分愛她。所以雖是這樣討厭的事,也願意乾的。
「不久,第二個男子來了。他見她正在哭泣,也問她什麼原因。她便把父親死後,有鬼出現的話告訴他。接著,把一塊大石子遞給他道:『如果你是愛我的,請你拿了這塊石子,去打死這個鬼。』他很愛她,所以立即拿著石子走了。
「後來,第三個男子也來了。他也見她正在哭泣,當即問她什麼原因。
她卻拭著眼淚答道,『我的父親已經死了。但有一個魔法師,他從來和我的父親不和的,現在他要來發掘墳墓,把我父親的屍首搶去。如果你是愛我的,請你走到墳墓那邊去,把屍首拿來;否則,我便沒命了!』那男子也是很愛她的,所以聽了這話,立即向墳墓那邊奔去了。
「可是到了那邊,第二個男子以為睡在墳墓中的第一個男子,定是鬼了,便把石子擲過去;第三個男子見了第二個男子,以為他定是那個可惡的魔法師了,便撲過去和他打。第二個男子回頭一看,吃驚不小,他心裡想,這定是鬼變成的,又拾起石子擲過去。但第一個男子見了第二個男子,以為他就是鬼,立刻從墓中奔出來,把壽衣脫去。因此,他們三人見面了,才知道都是人,並不是鬼怪。——王子,照你看來,這三個男子,誰有和這姑娘結婚的資格?依我看來,是第三個男子。」
黃鶯這樣一說,王子道:「不,我以為應該屬於第二個男子。」於是他倆便又辯論起來,越辯越激烈,卻把第一個男子丟開不提。圓球公主靜靜地聽他們講故事,又聽他們爭辯不休,卻把橫睡在墓中的第一個男子丟開不提,心裡覺得十分不舒服,便在不知不覺之間,又把自己的主張說出來了。
王子聽得公主開口說話了,好不歡喜,知道自己的計謀已經得到勝利。
但這事被國王聽到了,他又吃了一驚,說,這次公主仍是落在他們的圈套中,不能作數;除非他們再來試驗一次。
王子聽了,滿腔的歡喜立刻煙消雲散,懶洋洋地回到旅店裡來。這時,他又悶悶不樂,沉思靜坐,向鳥籠凝視。於是黃鶯又鼓勵他道:「王子,你再會試驗一下吧!不過,公主已很憎惡牆壁,這次你當把我懸掛在門背後。」
王子接受了它的鼓勵,頓時精神百倍,決意去探試最後一次的會見。到了黃昏時分,他照舊提著鳥籠,來到公主的跟前,把鳥籠掛在門背後,向公主致候。但她雖然已經開過兩次口,說過兩次話,現在卻仍是緊閉著嘴,悶聲不響。王子見了這個情形,倒反興奮起來,想道:「看著吧!我定要使你開口的!」於是提起精神,向門背後道:「公主今晚又不說話了,我想和你談話,你願意嗎?」
「願意的!我願意和你談話。」門背後的黃鶯這樣說罷,當即接續著說道:「我再來講一個故事罷!
「有一天,有三個人一同出去旅行。這三個人,一個是木匠,一個是裁縫,一個是教士。到了晚上,他們便同睡在一間屋子裡。半夜,木匠一覺醒來,只是睡不著覺,張眼一看,看見身邊有一塊木頭,他便拿起來雕成一個可愛的姑娘,雕罷,他倒頭睡熟了。接著,裁縫一覺醒來,看見身旁有一個可愛的木雕姑娘的像,便依照它的身材,縫成一套合適的衣服,給它穿在身上,不一會,他也倒頭睡熟了。後來,天亮了,教士醒來一看,看見一個可愛的木像,便向神祈禱,請神把生命賦給它。他祈禱完畢,這個木像,果真變成了一個美麗的姑娘,恰像從睡夢中醒來,眼睛也睜開了。
「過了一會,木匠和裁縫也都醒了,看見這個美麗的姑娘,都想娶她做妻子,於是三個便開始爭論起來。王子,我請問你:這個姑娘,究竟應該嫁給誰?——照我看來,應該嫁給木匠。」
黃營這般說了以後,王子反對它的意見,說道:「不,我以為應該嫁給裁縫。」這樣的,他倆又藉此爭辯了,一個主張嫁給木匠,一個主張嫁給裁縫。
圓球公主聽他們講故事,自己竭力忍耐,不肯再開口說話,但聽他們辯論不休,卻把教士丟開不管,不覺惱了,便忘記了自己的意旨,竟打起精神,申述自己的主張道:「真是,你們這些都是笨貨:這位姑娘,當然應該嫁給教士!如果沒有教士替她祈禱,請求生命,她不過是一個木塊雕成的偶像罷了!」
「後來,第三個男子也來了。他也見她正在哭泣,當即問她什麼原因。
她卻拭著眼淚答道,『我的父親已經死了。但有一個魔法師,他從來和我的父親不和的,現在他要來發掘墳墓,把我父親的屍首搶去。如果你是愛我的,請你走到墳墓那邊去,把屍首拿來;否則,我便沒命了!』那男子也是很愛她的,所以聽了這話,立即向墳墓那邊奔去了。
「可是到了那邊,第二個男子以為睡在墳墓中的第一個男子,定是鬼了,便把石子擲過去;第三個男子見了第二個男子,以為他定是那個可惡的魔法師了,便撲過去和他打。第二個男子回頭一看,吃驚不小,他心裡想,這定是鬼變成的,又拾起石子擲過去。但第一個男子見了第二個男子,以為他就是鬼,立刻從墓中奔出來,把壽衣脫去。因此,他們三人見面了,才知道都是人,並不是鬼怪。——王子,照你看來,這三個男子,誰有和這姑娘結婚的資格?依我看來,是第三個男子。」
黃鶯這樣一說,王子道:「不,我以為應該屬於第二個男子。」於是他倆便又辯論起來,越辯越激烈,卻把第一個男子丟開不提。圓球公主靜靜地聽他們講故事,又聽他們爭辯不休,卻把橫睡在墓中的第一個男子丟開不提,心裡覺得十分不舒服,便在不知不覺之間,又把自己的主張說出來了。
王子聽得公主開口說話了,好不歡喜,知道自己的計謀已經得到勝利。
但這事被國王聽到了,他又吃了一驚,說,這次公主仍是落在他們的圈套中,不能作數;除非他們再來試驗一次。
王子聽了,滿腔的歡喜立刻煙消雲散,懶洋洋地回到旅店裡來。這時,他又悶悶不樂,沉思靜坐,向鳥籠凝視。於是黃鶯又鼓勵他道:「王子,你再會試驗一下吧!不過,公主已很憎惡牆壁,這次你當把我懸掛在門背後。」
王子接受了它的鼓勵,頓時精神百倍,決意去探試最後一次的會見。到了黃昏時分,他照舊提著鳥籠,來到公主的跟前,把鳥籠掛在門背後,向公主致候。但她雖然已經開過兩次口,說過兩次話,現在卻仍是緊閉著嘴,悶聲不響。王子見了這個情形,倒反興奮起來,想道:「看著吧!我定要使你開口的!」於是提起精神,向門背後道:「公主今晚又不說話了,我想和你談話,你願意嗎?」
「願意的!我願意和你談話。」門背後的黃鶯這樣說罷,當即接續著說道:「我再來講一個故事罷!
「有一天,有三個人一同出去旅行。這三個人,一個是木匠,一個是裁縫,一個是教士。到了晚上,他們便同睡在一間屋子裡。半夜,木匠一覺醒來,只是睡不著覺,張眼一看,看見身邊有一塊木頭,他便拿起來雕成一個可愛的姑娘,雕罷,他倒頭睡熟了。接著,裁縫一覺醒來,看見身旁有一個可愛的木雕姑娘的像,便依照它的身材,縫成一套合適的衣服,給它穿在身上,不一會,他也倒頭睡熟了。後來,天亮了,教士醒來一看,看見一個可愛的木像,便向神祈禱,請神把生命賦給它。他祈禱完畢,這個木像,果真變成了一個美麗的姑娘,恰像從睡夢中醒來,眼睛也睜開了。
「過了一會,木匠和裁縫也都醒了,看見這個美麗的姑娘,都想娶她做妻子,於是三個便開始爭論起來。王子,我請問你:這個姑娘,究竟應該嫁給誰?——照我看來,應該嫁給木匠。」
黃營這般說了以後,王子反對它的意見,說道:「不,我以為應該嫁給裁縫。」這樣的,他倆又藉此爭辯了,一個主張嫁給木匠,一個主張嫁給裁縫。
圓球公主聽他們講故事,自己竭力忍耐,不肯再開口說話,但聽他們辯論不休,卻把教士丟開不管,不覺惱了,便忘記了自己的意旨,竟打起精神,申述自己的主張道:「真是,你們這些都是笨貨:這位姑娘,當然應該嫁給教士!如果沒有教士替她祈禱,請求生命,她不過是一個木塊雕成的偶像罷了!」
王子聽了公主說的話,快樂得幾乎發狂了。這時,這件事被國王知道後,他也知道再也不能和王子作難了;並且公主己把罩住臉面的七層面罩,完全解去,表示了願意和王子結婚的意思。
忍受著千辛萬苦,然後達到目的王子,便帶著世界上最美麗的公主圓球公主,回到他父親的國里來。這里,國王非常歡喜,國民也非常快樂,於是王子和圓球公主的結婚禮,一連慶祝了四十日四十夜。
後來,從前被王子用黃金球擲破水瓶、而向王子怒斥的老婆婆,也被王子召到王宮里來,於是她便在王子的宮中服役,快快樂樂地過了一世。
㈣ 土耳其電視劇帝國傳奇蘇萊曼一世幾個兒子怎麼樣了
沒看過電視劇,但是根據歷史,他的長子皇位繼承人巴耶濟德在波斯造反被斬首,蘇萊曼和寵妃羅克珊娜所生的王子賽利姆繼承了蘇丹寶座。
㈤ 奧斯曼帝國的土耳其人,為何不願留在伊斯坦布爾
在世界歷史上,公元1453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年份,這一年的5月29日,千年古城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帝國的軍隊攻陷,拜占庭帝國宣告滅亡,而拜占庭帝國的滅亡則標志著中世紀的結束。
但是穆罕默德二世並不在乎西帕希騎兵和土耳其貴族的反對,在力排眾議之後,穆罕默德二世將君士坦丁堡成為了奧斯曼帝國的國都,並且在城中修建了托普卡帕王宮。托普卡帕王宮的建立,也確實導致西帕希騎兵開始和蘇丹疏遠,在此之前,他們可以和歷代蘇丹生活在一起,幾乎每天都能和蘇丹見面。但是托普卡帕王宮被高大的圍牆包圍,只有很小一塊區域對外開放,西帕希騎兵們開始難以看到蘇丹的尊容。
㈥ 關於土耳其的常識有哪些
國名:土耳其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Turkey)
首都:安卡拉
面積:78.36萬平方千米
人口:7049.7萬(2007年)
民族:居民以土耳其人為主體,佔全國總人口的80%以上,其次為庫爾德人、阿拉伯人、亞美尼亞人、希臘人和喬治亞人等。
語言:土耳其語為國語,98%的居民講土耳其語。
貨幣:土耳其里拉
國家地理
土耳其是亞洲最西部的國家。地跨亞、歐兩洲。毗鄰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希臘和保加利亞。瀕地中海和黑海。在土耳其亞歐兩部分領土之間,有馬爾馬拉海,長250千米。寬約70千米;博斯普魯斯海峽,溝通黑海和馬爾馬拉海,長約30千米,寬550~3200米;達達尼爾海峽,溝通馬爾馬拉海和愛琴海,長65千米。寬1300~7500米。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也是黑海沿岸國家出海的通道。土耳其地形多為高原和山地,地形東高西低,沿海為狹長平原。亞洲部分主體為安納托利亞高原,海拔800~1200米:北邊為屈雷山脈、克羅盧山脈等。海拔2000~2500米,西部山間多陷落盆地。高原南邊是托羅斯山脈。亞美尼亞高原地勢高峻,大阿勒山(死火山)海拔5165米,為土耳其最高峰。安納托利亞高原西部,山脈和海岸直交。土耳其主要河流有底格里斯和幼發拉底兩河的上游及克澤爾河。克澤爾河長1150千米,是小亞細亞半島上最重要的河流。境內主要湖泊有東部的凡湖,為土耳其最大湖泊。中部還有圖茲湖。土耳其鉻鐵儲量大,儲量為1億噸。三氧化二硼儲量約7000萬噸,二者均居世界前列。土耳其沿海地區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內陸高原較乾旱。向熱帶草原和沙漠型氣候過渡,溫差較大。全年降水量600~800毫米。
士耳其國名的由來
土耳其國名來源於其國家主要居民為土耳其人。「土耳其」一詞是由「突厥」一意轉變而來,在韃靼語中,「突厥」兩字有「勇敢」的意思,「土耳其」其意即「勇敢人的國家」。
安卡拉
安卡拉是土耳其首都,其作為城市至少有3000年的歷史。安卡拉位於安納托利亞高原中部,是土耳其的第二大城市。土耳其首都原為伊斯坦布爾。20世紀初期,凱末爾領導土耳其人民進行資產階級革命,革命勝利後安卡拉被定為首都。安卡拉以政治中心和商業發達聞名,還是土耳其的主要小麥產區之一,出產的安卡拉山羊及其皮毛馳名世界。市內保存有奧古斯丁神殿、卡拉卡拉大帝時代的大浴場等眾多遺跡。
伊斯坦布爾
伊斯坦布爾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海港與工商業中心。伊斯坦布爾省省會。歷史悠久。公元前658年始建於巴爾干半島東端、博斯普魯斯海峽南口西岸,位於金角灣與馬爾馬拉海之間的地岬上。古稱拜占庭,公元330年改建為羅馬帝國首都,名君士坦丁堡,別稱新羅馬。1453年土耳其人將其作為奧斯曼帝國首都後,始稱伊斯坦布爾,1923年土耳其遷都安卡拉,伊斯坦布爾成為正式名稱。現市區已包括海峽中、南段兩岸以及與之相連的馬爾馬拉海北岸地段和海峽東岸的於斯屈達爾,成為世界上唯一地跨歐、亞兩洲的大城市,因扼黑海出入關口,自古以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有公路橋連接海峽兩岸。伊斯坦布爾是個旅遊勝地,清真寺特別多,被稱為寺廟之城。最有名的是藍色清真寺。伊斯坦布爾是東方鐵路的終點站,又是巴格達鐵路的起點站。著名的東方快車就是從巴黎出發,最後到達伊斯坦布爾的。
特洛伊古城
特洛伊古城遺址位於土耳其西北端,坐落於平緩的城堡山腳下。古希臘傳說公元前12世紀時。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訪問希臘時拐走了斯巴達王後海倫。為此,希臘人遠征特洛伊,連攻9年不下。最後採納軍中智囊奧德修斯的計策。將一批精兵藏於一匹巨大的木馬腹內,放在城外,假裝退兵。特洛伊人把木馬當作戰利品拖進城內。夜間,士兵從木馬中悄悄出來,打開城門,希臘大軍揮師占城。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對此有生動的描繪。是世界文學藝術中傳誦不衰的名篇。特洛伊古城遺址是愛琴海地區典型的農村風光。
底格里斯河
底格里斯河是西亞第二大河流,發源於土耳其東部山區,到古爾泰與幼發拉底河匯合為阿拉伯河。注入波斯灣。長1950千米,流域面積37.5萬平方千米,自古以灌溉著名,巴格達以下可通汽船。和幼發拉底河一起構成「底格里斯河一幼發拉底河水系」,又稱阿拉伯河水系。是西亞最重要的水系,包括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和匯合後形成的阿拉伯河。美索不達米亞長達五六千年的文化即以灌溉農業為主要基礎。現兩河中下游的灌溉區是伊拉克首要農業區,建有很多灌渠和堤壩。航運價值主要在底格里斯河。海輪可通航到阿拉伯河畔的巴士拉港。
㈦ 求古代土耳其的那段歷史!詳細點最好!
西亞古代奴隸制國家。由赫梯古王國發展、擴張而形成。都城為哈圖沙什城。
赫梯帝國創立者圖達里亞斯二世曾進攻並毀滅哈爾帕城,似表明赫梯開始復興。約公元前1380年,蘇皮盧利烏馬斯一世嗣位。在完善都城哈圖沙什的防禦之後,發動對米坦尼的戰爭,收復伊蘇瓦城,並與基諸瓦德納、巴比倫(以聯姻方式)等城邦結盟。繼而,赫梯軍隊利用米坦尼反攻伊蘇瓦之機,攻佔其都城瓦蘇卡尼,滅米坦尼王國,敘利亞北部的大部分城邦也臣服於赫梯。約公元前1370年,敘利亞中部部分地區歸於赫梯版圖。此後,蘇皮盧利烏馬斯一世再度南下,攻陷卡赫美士城,完成對敘利亞的征服。蘇皮盧利烏馬斯一世幼子穆爾西利斯二世即位後,東征西討,在位28年,建立起一個名副其實的帝國。其繼承者穆瓦塔利斯統治時期,埃及第19王朝塞提一世重新進入巴勒斯坦,並推進到奧倫特河畔卡迭石境內,與赫梯相對峙。拉美西斯二世即位後,發生著名的卡迭石戰役(約公元前 1300年前後),赫梯獲勝,穆爾西利斯二世進至大馬士革,在敘利亞的統治得以維持。穆瓦塔利斯幼子烏里特蘇布及其叔父哈圖西利斯三世在位期間(約公元前1289 ~前1260),亞述勢力不斷增強,赫梯與埃及開始接近。約公元前1283年,哈圖西利斯三世與拉美西斯二世締結和約,埃及承認赫梯對敘利亞的控制,雙方的關系得到穩定。哈圖西利斯三世統治期間,赫梯帝國相對安定和繁榮。他修建哈圖沙什都城,整理復制國家檔案,改革法律。其繼承者圖達里亞斯四世擴大改革范圍,並對宗教制度作某些改進。哈圖西利斯三世之後,赫梯衰落的跡象也日益明顯,奴隸逃亡現象日趨嚴重,被征服地區居民的反抗也愈演愈烈。阿爾努萬達三世再度遠征叛變的阿扎瓦城邦。公元前13世紀末,海上民族從博斯普魯斯海峽入侵,導致帝國的崩潰。但西里西亞和敘利亞北部仍殘存一些使用魯維語象形文字的赫梯人小城邦。公元前8世紀始被亞述所滅。
【歷史】
赫梯王國位於小亞細亞半島,講赫梯語的哈梯人和公元前2000年代遷來的講涅西特語的涅西特人共同創造了赫梯國家。赫梯王國公元前2000年代興起於小亞細亞這一古老的文明地區。小亞細亞是近東文明與愛琴文明聯系的橋梁和紐帶。亞述人曾經於公元前3000年代末至公元前2000年代初在小亞細亞建立了若干商業殖民地,其中最著名的是卡尼什商業公社。亞述人還把楔形文字帶到了小亞細亞。
形成於公元前19世紀中葉的赫梯國家當初只是若干小國。人們知道的最早的統治者是庫薩爾的皮哈納及其子阿尼塔。在皮哈納時期,庫薩爾毀滅了涅西特人的哈圖什城,其子阿尼塔兩次戰勝了皮烏斯提統治的哈梯人的國家,並征服了普魯斯漢達。阿尼塔時期,已不復存在亞述商業殖民地。
赫梯國家記載自己的歷史從庫薩爾的另一位統治者拉巴爾納時開始。拉巴爾納征服了小亞東部的地區,使赫梯國家的版圖從地中海擴大到黑海。拉巴爾納二世(哈圖西里一世)使北部敘利亞的阿拉拉赫臣服於自己,還戰勝了該地區的烏爾蘇和哈蘇這兩大城市。此時「赫梯」作為一個國家的名字開始用於表示整個赫梯人的國家。
拉巴爾納二世死後,赫梯發生了所謂「王子們的奴隸的起義」。即被庫薩爾征服的地區人民的起義。王親貴族們在哈圖什爾一世的繼承者穆爾西里一世的聯合下,鎮壓了這次起義,並遷都哈圖什。他野心勃勃地把征服的矛頭指向了兩河流域南部,於公元前1595奪取並毀壞了巴比倫城。哈圖什爾和穆爾西里兩人的征服活動使赫梯國家成了當時近東地區的一個大國。
穆爾西里一世死於宮廷陰謀,赫梯王國陷入王位爭奪的內戰之中。赫梯國王鐵列平於公元前16世紀後期進行了改革,解決了赫梯王國的王位繼承問題。改革前的赫梯國王的權力受到彭庫斯會議(公民會議)和圖里亞斯會議(貴族會議)的制約。這兩種會議有權決定王位繼承,還管理司法等事務。王位繼承問題常常造成政治上的動亂。
鐵列平確定了王位繼承的原則,即首先應由長子繼承王位,長子如果不在,由次子繼承,依此類推;如果沒有王子繼承,就讓長女選擇丈夫做國王。王室內部互相爭斗殺戮的問題也得到解決,國王不得任意殺戮其兄弟姊妹,王室內部糾紛由彭庫斯會議做出裁決,國王親屬犯了罪,只由其本人負責,不得牽連其家屬,也不得沒收其財產。
公元前15世紀末至前13世紀中葉是赫梯歷史上的新王國時期,正值赫梯王國最強盛的時期。這一時期編制了《赫梯法典》。在國王蘇庇努里烏馬什統治時期,赫梯摧毀了由胡里特人建立的米坦尼王國的實力,攻佔了米坦尼王國的首都瓦努坎尼,扶持了傀儡國王。他自己的兒子也成為其他一些小國的國王。
赫梯在新王國時期在敘利亞同埃及進行了爭霸戰爭。霍連姆赫布、拉美西斯一世、塞提一世、拉美西斯二世這些埃及第19王朝前期的法老們同赫梯進行了激烈的爭奪。交戰雙方在卡迭什戰役中受到慘重損失。在赫梯新王哈圖西里二世執政時,赫梯同埃及的拉美西斯二世在公元前1283年締結了和約。公元前1246年,國王哈圖西里三世採取和親政策,將自己的一個女兒嫁給埃及的拉美西斯法老。後來發現於埃及卡納克廟宇牆上的一幅雕刻,就描繪了當時埃及法老迎娶赫梯公主的情景。
公元前13世紀末,「海上民族」席捲了東部地中海地區,赫梯王國亦被其肢解。公元前8世紀,殘存的赫梯王國被亞述帝國所滅。
赫梯人是一個習慣於征戰的民族,世代征戰讓赫梯人認識到沒有強勁的軍隊是不行的。赫梯歷代國王保持有一支人數多達30萬的軍隊。他們的武器先進,使用短斧、利劍和弓箭。赫梯人在冶鐵方面頗具名氣,是西亞地區最早發明冶鐵術和使用鐵器的國家,赫梯王把鐵視為專利,不許外傳,以至鐵貴如黃金,其價格竟是黃銅的60倍。赫梯的鐵兵器曾使埃及等國為之膽寒。赫梯人打擊敵人最有效的武器是戰車;在戰場上,他們驅趕披著鐵甲的馬拉戰車沖鋒陷陣,所向披靡,使來敵聞風喪膽。
㈧ 古埃及相關
古埃及(Ancient Egypt),一般指公元前32世紀左右至公元前343年波斯滅亡埃及這段時間內尼羅河下游地區的埃及文明。古埃及是典型的水力帝國。
地理
埃及大部分都是黃沙滾滾的沙漠,只有尼羅河沖刷而過的地方是孕育埃及的綠帶,1/30的面積聚集了90%以上的埃及人口。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受宗教影響極大,舉世聞名的金字塔就是古埃及人對永恆觀念的一種崇拜產物,目前埃及共有八十餘座金字塔,其中最大的一座是胡夫金字塔。除了金字塔以外,獅身人面像也是埃及的象徵。
古埃及歷史年表
第一王朝:公元前3200年~2850年。從美尼斯到卡,共有八位法老。
第二王朝:公元前2850~2686年。從霍特普司克摩伊(Hotepseknemoui)到卡斯克摩,共有六位法老
古王國或孟斐斯帝國(公元前2686~2181年)
第三王朝:公元前2686~2613年。從納特里克特—吉塞(Neteriknet-Djeser)到胡尼(Houni),共有五位國王。焦瑟統治時代是權力和勝利的開始,此時出現了以沙卡拉的階梯金字塔建築群為代表的恢宏壯觀的石頭建築。該建築群的設計師、作家兼學者的伊姆荷泰普成為史書上首批出現的偉人之一。這一時代是強而有力的中央集權君主製得以發展的時期,君主坐於孟斐斯,分派各省總督統治全國。
第四王朝:公元前2613~2494年。從斯內夫盧(Snefrou)到斯克普斯卡夫(Skepseskaf),共有六或七位法老。從金字塔的雄偉程度來判斷,斯奈夫魯、胡夫和哈爾夫的統治時期為這個時代的頂峰。在達夏爾,梅頓和基薩修築的金字塔顯示出王朝的治國有方、經濟繁榮。第五王朝:公元前2494~2345年。從烏斯卡夫(Ouser)到烏納斯(Ounas),共有九位法老。最著名的是薩胡蕾(Sahoure)和吉德卡雷—伊塞西(Djedkare-Isesi)。
在第五王朝,「太陽崇拜意識」迅速發展,在沙卡拉的烏尼斯金字塔牆上刻著著名的金字塔銘文。第六王朝:公元前2345~2181年。從泰蒂(Teti)一世到女王尼托克里斯(Nitocris),共七位國王包括佩比一世和活了上百歲的佩比(Pepi)二世。
雖然第六王朝文治武攻顯赫一時,曾組織過遠至非洲南端的軍商遠征,但一些省督不斷膨脹的全歷史中央集權的孟斐斯備受威脅,而引發了內亂。
第一過渡時期(公元前2181~1991年)
第七王朝:只統治了七十天。
第八王朝:公元前2181~2130年。共有八到二十七位法老,但名字無文獻可查
第九王朝到第十王朝:北方公元前2130~2040年。共有六位法老,有三位名叫凱蒂。
第十一王朝:南方公元前2130~2040年。共有三位法老。
蒙圖荷泰普二世在公元前2050年統一全國,從此第十一王朝的底比斯君主統治了整個埃及。這雖然使他們的故鄉底比斯城地位越來越重要,但仍然不足以取代孟斐斯。底比斯的統治者適時尚須來回旅行,並在十二王朝時在通往法尤姆的入口處修建了行宮,和諸如伊蒂—塔維的小城。王朝在不放棄底比斯的同時向北轉移權力中心,顯示出強而有力的中央集權政府逐漸恢復。
中王國或底比斯第一帝國(公元前1991~1786年)
第十一王朝末期:公元前2060~2000年。三位蒙圖霍特普法老,第一位在公元前約2040年統一埃及。第十二王朝:公元前2000~1786年。七位法老名阿門埃瑪特(Amenhemat)或塞索斯特里斯,最後一位統治者是女王塞貝克內菲盧雷(Sebekneferoure)。
如同世界上其他國家一樣,穩定總是和動亂是互相交替。各省分權勢力和其他歷史上至今仍然不明的勢力,毀滅了從第十二王朝傳續下來的底比斯政權,埃及分裂成許多的諸侯國。
第二過渡時期(公元前1786~1567年)
第十三到第十四王朝:公元前1786~1674年。約有四十位法老,其中有幾位名叫塞貝霍特普。一些法老同時在法老的北部、中部、南部統治。從公元前1730年開始,這些國王只不過是西克索法老的封臣。
第十五到第十六王朝:公元前1674~1567年。第十六王朝被稱為「小西索克」王朝,只存於三角洲東部。「大西索克」王朝有五位法老,包括一位基安(Khyan)和兩位阿拉比(Apopi)。
第十七王朝:公元前1674~1567年。十位法老統治底比斯及周圍地區。他們是西索克的封臣。最後三位法老塔阿(Taa)一世、二世和卡莫西斯(Kamosis),開始和北方的西索克人斗爭。
新王國或底比斯第二王國(公元前1567~1085年)
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67~1320年。從阿赫莫西斯(Ahmosis)到霍朗赫布,共有十四位君主,其中有四點陣圖特摩斯,四位阿門諾菲斯。王後阿謝普蘇、阿肯納吞(Akhenaton)和圖坦卡蒙,都屬於本王朝。
第十九王朝:公元前1320~1200年。九位拉美西斯王族法老,包括拉美西斯一世、二世和塞蒂一世、二世。
第二十王朝:公元前1200~1085年。十位君主,除了第一位名叫賽特納克特(Sethnakht)之外,其餘都叫拉美西斯。
第三過渡時期(公元前1085~715年)
第二十一王朝:公元前1085~945年。在塔尼斯統治的有斯門代斯(Smendes),普蘇賽奈斯一世和二世。在底比斯統治的有埃里霍斯(Herihor)和皮納傑姆。
古埃及文明是指在尼羅河第一瀑布至三角洲地區,時間斷限為公元前5000年的塔薩文化到公元642年阿拉伯人征服埃及的歷史。
公元前三世紀的曼涅托,將從美尼斯開始至馬其頓亞歷山大征服止的埃及歷史分為三十個(或三十一個)王朝,現在學者又在此基礎上將上古埃及史分為以下幾個時期:
1、前王朝時期(約前3100-2686年)
2、早王朝時期(約前2686-2181年)
3、古王朝時期(約前2181-2040年)
4、第一中間期(約前2040-1786年)
5、中王朝時期(約前1786-1567年)
6、第二中間期;(約前1786-1567年)
7、新王朝時期(約前1567-1085年)
8、後王朝時期(約前1085-332年)
9、馬其頓希臘人和羅馬統治時期(公元前332-公元642年)
從第1到第4時期,是奴隸制國家形成和統一王朝出現的時期,第5至第7時期是統一王國重建和帝國時期,第8至第9時期是埃及奴隸制國家衰落和陷於外族統治下的時期。
【註解】
專家們實際探討古埃及文化的時間范圍,是公元前4245年埃及南、北王國的首次聯合,到公元332年馬其頓王國亞歷山大佔領埃及,托勒密王朝覆滅,亦即通常所說的歷時三千多年的法老王朝。
一、埃及文明的發生
自然環境和居民 埃及位於東北非洲。它北臨地中海,東瀕紅海,南鄰努比亞(今衣索比亞和蘇丹),西接利比亞。從地理上看,埃及的東西兩面均為沙漠,南邊有幾個大險灘,同外界交往甚難,只有通過東北端的西奈半島與西亞來往較為方便。所以,古代埃及具有較大的孤立性。
縱貫埃及全境的尼羅河,由發源於非洲中部的白尼羅河和發源於蘇丹的青尼羅河匯合而成。流經森林和草原地帶的尼羅河,每年7月至11月定期泛濫,浸灌了兩岸乾旱的土地;含有大量礦物質和腐植質的泥沙隨流而下,也在兩岸逐漸沉積下來,成為肥沃的黑色土壤。古代埃及人因而稱自己的國家為「凱麥特」(意為「黑土地」)。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說「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
自遠古時代起,埃及在地理上就分為狹窄的河谷地區(上埃及)和地勢較為開闊、平坦的尼羅河三角洲地區(下埃及)。埃及的河谷地區幾乎常年不雨,氣候十分乾燥,生產和生活用水全靠尼羅河供給。只有北部三角洲地區受地中海季候風影響才降雨。
從古代埃及留下來的大量雕刻和繪畫可以看出,古代埃及人的特徵是:高身材,黑頭發,低額頭,密睫毛,黑眼珠,直鼻子,寬臉型,闊肩膀,黑皮膚,體魄健壯。他們的體形、外貌與古代的利比亞人和努比亞人不同,也與古代的亞細亞人不同,而具有自己獨特的特徵。
文明的發生 --埃及是人類文明發源地之一,它經歷了自己的舊石器時代和中石器時代。埃及的新石器文化(三角洲西部邊緣的梅里姆達文化、中部埃及的法雍文化、塔薩-巴達里文化等)都是農牧業混合型的文化。雖然埃及的農業起源於何時何地尚有爭論,但公元前6000—5000年代,其農業文化已相當發達,並已使用銅器,這為其文明的較早出現奠定了基礎。
在其後的埃及前王朝Ⅰ時期,即涅伽達文化Ⅰ時期(又稱阿姆拉特時期,約公元前4000—3500年),埃及出現了私有制和階級關系的萌芽。在屬於這個時期的一些墓穴里發現的陶器上,刻有一些符號;各個墓中都有其自己的統一符號,這大概是其私有權的記號。在這個時期之末,涅伽達地方1610號墓中的一個黑頂陶罐上,發現了作為王權標志之一的紅冠形象(以眼鏡蛇作為其標志)。在屬於涅伽達文化I時期與涅伽達文化Ⅱ時期之交的一個墓中(涅伽達1540號墓)發現的一塊陶片上,畫著一個象徵王銜符號的荷魯斯鷹神的形象(這也是王權的標志之一)。這說明王權也已萌芽。在狄奧斯波里•帕爾弗,還發現一段城牆的模型,這表明了社會不安定因素的增長,甚至戰爭的存在。
到前王朝Ⅱ時期,即涅伽達文化Ⅱ時期(又稱格爾塞時期,約公元前3500—3100年),在埃及,私有制逐步確立,階級逐漸形成。從這時的墓葬情況可以看出,在一些地方,階級分化十分激烈。在涅伽達和希拉康波里兩地,發現了與普通人的十分簡陋的墓極不相同的畫墓。如希拉康波里的畫墓,用磚坯砌成,在墓牆上有繪畫,其內容是有關戰爭(水陸戰)的場面,可能反映了墓主人(學者們認為可能是國王)生前的某些活動。從格伯林發現的一塊紡織品殘片上的繪畫,也反映了階級分化的情況。這塊紡織品上畫了一些船,一些人在劃槳,還有一人端坐於其上,此人顯系貴族。在蠍王權標頭上,國王頭戴象徵王權的白冠(以鷹為其標志)、腰系牛尾,其形象比普通人高大得多。這時留下來的象牙板上有被捆著雙手的戰俘的形象,這些戰俘將淪為奴隸。在蠍王權標頭上,還有奴隸勞動的情景。此權標頭上的旗幟上吊著的田鳧,學者們認為是表示平民的表意符號。在涅伽達文化Ⅱ時期出現了文字,不過還很原始。
在涅伽達文化Ⅱ後期,隨著私有制的確立和階級的形成,在埃及出現了國家。這時的國家很小,人口也不多,埃及人稱這種小國家為斯帕特,其象形文字元號為 ,表示一塊灌溉渠道交織的土地。在當時的埃及,這樣的小國家有若干個。在這些小國家裡,有一個以政府機關、王宮、神廟為中心的城市,其象形文字元號為 。它表示城市建在交通要道上,由城牆圍護起來,成為一個要塞。反映這個時期存在戰爭的雕刻和繪畫不少,除了上面提到的畫墓中的水陸戰圖外,還有阿拉克出土的象牙刀柄上的水陸戰圖、戰場調色板等。這時,王權已經形成,象蠍王權標頭上的蠍王,可能既是行政首腦,又是軍事首領,並兼任祭司長,主持祭祀,領導農業,興修水利。不過,這時埃及國家剛剛形成,貴族的勢力必定還很強大,國王的權力大概還要受到貴族的約束,國王還不是專制君主。
在希拉康波里,發現了前王朝末期兩個國王蠍王和卡王的文物。關於蠍王,在北方今開羅附近的圖拉也發現了有他名字的文物。結合蠍王權標頭上的圖刻內容,學者們推測,他可能對北方進行過征伐,甚至可能控制了這個地區,這是最早的有關埃及統一的證據。
附:前王朝埃及考古文化表
按:學者們對前王朝時期埃及各文化的年代有不同看法,此表根據霍夫曼《法老前的埃及》一書繪制。見該書第16頁。
早王朝時期 據曼涅托(生活於公元前4—3世紀之交的一個埃及祭司)記載,古代埃及國王美尼斯創建了第一王朝,此後,埃及經歷了31個王朝(到希臘人征服以前)。近代的埃及學家又將古代埃及歷史劃分為若干時期,每個時期又包括了曼涅托的若干王朝。其中早王朝時期包括第1—2王朝,時間約為公元前3100—2686年。
據曼涅托記載,美尼斯不僅是第一王朝的建立者,而且是埃及國家的建立者和統一者。他在南方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後,征服了北方的三角洲地區。為了鞏固對北方的統治,他在河谷和三角洲交界的地方建立了一個要塞城市——孟斐斯(原名白城,孟斐斯是希臘人對該城的稱呼),其守護神是普塔赫神(世界創造者、藝術和手工業的保護神)。現代考古學未發現有關美尼斯存在的任何物證。因此,現代埃及學家常把有文物證據的納爾邁或阿哈與美尼斯視為一人,也有的學者懷疑美尼斯存在的真實性。
19世紀末、20世紀初,考古學家在希拉康波里、阿卑多斯等地進行的發掘,本世紀30—50年代初在開羅附近尼羅河西岸的薩卡拉進行的發掘,為研究早王朝時期的歷史提供了豐富的文物資料。這些資料反映了埃及的統一和君主專制的建立是逐步完成的。在希拉康波里發現的納爾邁調色板和納爾邁權標頭,反映了納爾邁國王對北方三角洲進行過勝利的戰爭,帶回了大批戰俘和其他虜獲物(包括牛、羊等)。如在納爾邁權標頭上刻著他從北方俘獲了12萬人、40萬頭大牲畜和142萬頭小牲畜。還有一個利比亞貢賦調色板,反映了納爾邁對利比亞進行過勝利的戰爭。在納爾邁調色板的正面,這位國王頭戴象徵上埃及王權的白冠,在調色板背面,他又戴著象徵下埃及王權的紅冠,也表示了他對南部和北部的統治權力。但是,納爾邁實際上並未完成對北方的征服而完全統一整個國家。
在納爾邁以後的第一王朝其餘諸王留下的文物中,有一些是與他們進行過統一戰爭有關的。例如,阿哈國王的一件文物上刻著俘虜的場面,並有「得到上下埃及」的銘文;阿哈還在三角洲地方建立了一個為舍易斯諾姆所崇拜的涅特女神的神廟。又如,第一王朝第五個國王登統治時期的雕刻中,國王登的頭上同時戴著象徵上下埃及王權的白冠和紅冠,還第一次採用了象徵上下埃及王權的雙重王銜,他大概是想以此表明他已是上下埃及之王。但是,直到第二王朝末期,一位名叫哈謝海姆的國王雕像的基座上,還刻著他殺死「北方的敵人47209人」和「48205人」的字樣,表明了對北方戰爭的巨大規模和殘酷性。大概他通過這些戰爭,才最後征服了北方,統一了全國。因此,他的繼承者哈謝海姆威(有學者認為這兩個國王是一個人)才採用了「荷魯斯和塞特」雙重王銜,他的較完整的名字後都附加有「在其中的兩個神和睦相處」,這顯然意味著埃及傳說中的兩個部分(以塞特為代表的上埃及和以荷魯斯為代表的下埃及)的統一。 統一是當時埃及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的要求和必然結果。統一使尼羅河成為加強埃及南北交流的紐帶,也有利於在更大的規模上利用尼羅河、發展灌溉農業,從而大大促進埃及經濟、文化的發展。《帕勒摩石碑》中對尼羅河水每年漲水情況的記載就是一個證據。
隨著國家的統一和階級矛盾的加劇,原來小國寡民的國家機器過於薄弱,已遠不能適應統治階級的需要。因此,在早王朝時期,埃及新設置了許多國家機關。這些新設立的國家機關明顯地是以國王為中心的,這表明了王權的逐步加強。君主專制在逐漸形成:王位世襲制出現了,王權神化明顯加強了,國王聚斂了大量土地和財富(在國王阿哈的墓中,發現有一個王室地產模型可以為證),組成了王室經濟。現代學者一般把第一王朝及其以後的埃及國王稱為法老(不過,有的學者認為,嚴格地說,可能要到新王國時期埃及的國王才稱為法老),即把他們視為專制君主。
二、古王國時期和第一中間期
古王國時期的社會經濟狀況 古王國時期包括第3—6王朝,時間約為公元前2686—2181年,建都於孟斐斯。金字塔的修建開始於此時期,而且最大的金字塔也修建於此時期,所以,古王國時期又被稱為金字塔時期。
古王國時期是古代埃及的奴隸制經濟得到重大發展的時期。國家的統一為社會經濟的發展造成了一個較為安定的環境;水利灌溉系統在更大范圍內的修建為農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條件,後代在埃及種植的所有主要作物(如大麥、小麥、亞麻、葡萄、無花果等),在古王國時期都已種植。在農具方面,奴隸主的經濟中使用了由兩頭牛牽引的重犁,這比用簡單的木犁耕地要先進得多。從貴族墓中的畫里可以看出,農業技術總的來說還很原始,但因尼羅河泛濫後沉積下來的淤泥十分肥沃,糧食產量仍可供養古王國時期龐大的統治階級的國家機器和廣大的手工業者。
農業生產的發展為手工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條件。建築、采礦、冶金和金屬加工、造 等等都很發達。近年來在第五王朝國王烏舍爾卡弗的金字塔入口處發掘出的數百尊青銅雕像表明,古王國時期的手工業水平很高,可能這時埃及已進入青銅時代。金字塔及其附屬建築物(神廟)不僅說明了這時建築業的高超水平,而且說明了采礦業和運輸業的發展。從西奈地方留下的古王國時期一些國王的名字可以看出,至少在這時,埃及人已到西奈開采銅礦。以飼養豬、羊、牛、驢為主的畜牧業,在古王國時期的經濟中佔有一定的地位。特別是在水草豐美的三角洲地區,畜牧業的發展有著良好的條件。
國家的統一和社會經濟的發展,為國內外貿易的發展提供了條件。但是,古王國時期的國內貿易還處在以物易物的水平上。一個貴族墓中所畫的一幅市場上以物易物的情景可以為證。這時留下的一分買賣房屋的契約也是這種情況的例證。手工業者的工資都以實物支付,如油、麵包、蔬菜、衣物等,偶爾也付給銅,但不是作為貨幣,而是如同其他實物一樣,這在許多貴族墓中的銘文里皆有提及。對外貿易控制在國家手中,國家或國王常常派出商隊到國外去。這種對外貿易往往是同對外掠奪相結合的。 在古王國時期的經濟中,王室經濟、神廟經濟、官僚貴族奴隸主的經濟佔有極大的比重,可以說是佔了支配地位。它們佔有大量的土地和勞動力,擁有極為雄厚的經濟實力。在他們的經濟中,既包括了農業,也包括了手工業、畜牧業、漁業、園藝業等部分,基本上是一個自給自足的整體,他們很少需要到市場上去購買物品,同市場絕少聯系。古王國時期的土地佔有情況大致如下:國家(包括諾姆)佔有的土地、國王佔有的土地、神廟佔有的土地、官僚貴族佔有的土地等。關於小生產者或農村公社的情況,沒有直接資料說明。生活於第3—4王朝之交的大官梅騰墓銘文講到他從「尼蘇提烏」(「國王的人們」)那裡,用酬金獲得200斯塔特耕地(1斯塔特等於2375平方米),人們推測這些尼蘇提烏或許是小生產者或公社成員,但因缺乏更多資料,還不能說出什麼肯定的意見。
各類奴隸主除了剝削奴隸外,還剝削喪失了生產資料的其他勞動者,在古王國時期,主要是剝削一種名叫麥爾特的勞動者。由於經濟的發展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大批勞動者失去土地,或者到奴隸主的土地上去勞動,以領取口糧和衣物等,或租種奴隸主的土地,交租納稅。貴族墓中有農民因交不起租稅而被捆綁吊打的情景,可見勞動者的處景十分悲慘。古王國時期的農民還要服勞役和兵役,其負擔必定是很沉重的。
古王國時期的君主專制 古王國時期,埃及的君主專制開始確立,這從許多方面可以看出來。
國王對行政權力的控制:古王國時期,國王是國家權力的象徵和代表。國王之下有一宰相(現代埃及學家借用阿拉伯語稱之為維西爾),主持日常政務,主管行政、司法、經濟和宗教事務,擁有相當大的權力。但決策權並不在維西爾手中,而是在國王手中。軍權也不在維西爾手中。維西爾是由國王任命的,其他高級官吏也是如此。這些官吏都對國王負責,並對國王的寵惠感恩戴德。
國王對國家經濟的控制:古王國時期的國王不僅直接佔有了大量的土地、勞動力以及其他財富,而且還控制了國家的土地、灌溉系統和對外貿易,一切戰利品也都歸國王。《帕勒摩石碑》及其他銘文記載了古王國時期國王把土地和勞動力捐贈給神廟,並把土地贈給貴族的情況。國王們甚至可動用全國的人力和物力給自己、給自己的親屬修建金字塔。朕即國家,在經濟方面的表現就是將全國財政置於國王的控制之下。
國王對軍隊的控制:古王國時期有一支相對來說是強大的軍隊,這是君主專制統治的主要物質力量。這支軍隊既用之於對內鎮壓和統治,也用之於對外征戰。軍隊由國王直接統率,戰時國王常常御駕親征,有時雖派人率軍遠征,也要經常向國王報告情況,或向國王請示。軍隊大概由常備軍和臨時徵召的部隊兩部分組成。駐守在邊境要塞的多半是常備軍。戰時臨時徵召部隊,在《大臣烏尼傳》中有明確的記載。
國王對司法權力的控制:古代埃及沒有法典之類的法律文獻傳世,雖然在一些資料中提到有法律紙卷、法律皮卷之類,但現代的人們從未見過。在古代埃及,國王的話就是法律。國王可頒布相當於法律的敕令,涉及古王國末期神廟經濟的若干敕令保留了下來。古代埃及有兩種法庭:世俗法庭和神廟法庭。世俗法庭由維西爾擔任最高法官,一般的重大案件由他審理。但國王可插手司法審判,他可越過維西爾自行任命法官審理一些案件,《大臣烏尼傳》中就說到國王任命烏尼為法官審理內宮的秘密案件。神廟法庭一般只處理一些不很重要的民事糾紛。
國王對地方行政的控制:古王國時期地方上的最重要的行政單位是諾姆(州),其行政長官為諾馬爾赫(州長)。州長既有世襲的,也有由國王任命的。世襲的州長可能也要在形式上由國王任命或批准。有的人可擔任兩個諾姆的諾馬爾赫。諾馬爾赫管理地方行政、統率地方上的軍隊、維持地方治安、代收國家賦稅、管理在該諾姆中的王室經濟和國家地產、管理地方神廟事務、維持地方上的灌溉系統等。古王國時期的諾馬爾赫多半是地方上的舊貴族,他們在本諾姆中的勢力和影響都很大。古王國初期,王權還能控制住他們;到古王國末期,君主專制大為削弱,王權要在很多方面依靠他們,從他們中選拔高級官吏,有的地方貴族甚至與國王聯姻,擔任了維西爾等高級官職。因此,有的諾馬爾赫表現了極大的分離主義傾向,他們甚至靠削弱王室經濟以自肥。在諾姆與中央政府之間,在第5王朝末設有上埃及官邸,大臣烏尼就擔任過上埃及官邸的長官。有的研究者認為,下埃及官邸的設立較晚,可能要到第11王朝時期,但在《大臣烏尼傳》中提到過上下埃及各首長、上下埃及的僧侶首長的官職,似乎表明在古王國時也已設立了下埃及官邸。上埃及長官顯然是由國王任命的。從烏尼的情況看,其許可權包括:代國家征稅,戰時統率地方上臨時徵召的軍隊等等。可能也起代國王監視地方諾馬爾赫的作用。
王室家族控制朝政:古王國時期的君主專制不僅表現在國王個人直接控制國家的主要權力,還表現在王室家族控制朝政,高官顯宦多為王室家族成員。第4王朝時,維西爾一職多為王子擔任,即使到第5—6王朝時,也有王子擔任維西爾的。在薩卡拉地方的第5—6王朝時的6個王子墓中,就有一位擔任過維西爾;有兩人擔任過王室事務監督和軍隊司令官的職務。在古王國末期,王權削弱,地方貴族勢力抬頭,有的地方貴族擔任了維西爾,如第6王朝時一個名叫扎烏的維西爾,原來就是個地方貴族。不過扎烏之所以能擔任維西爾之職,可能與他的兩個姐妹成了王後有關。
國王對其臣民有無限權威:在古代埃及,國王凌駕於國家之上,一切臣民似乎都成了他的奴僕。臣民見了國王只能吻他腳前的塵土,一位駙馬被允許吻國王的腳,就會感到莫大榮幸。第5—6王朝時的一些官吏(如烏尼等人)的銘文中反映的對國王奴顏婢膝的態度,充分說明了當時君臣關系的性質。不過,梅騰墓銘文中反映的第3—4王朝之交的官吏與國王的關系似乎並非如此,第5—6王朝時的亨庫和伊比等人的銘文似乎表明地方貴族與國王的關系也並非如此。可能,象烏尼這樣的人,是國王一手提拔起來的親信,因此,他們對國王的態度同地方貴族有很大的區別。
王權被進一步神化:君主專制利用神權以強化王權、強化奴隸主階級的統治。古王國初期及其以前,鷹神荷魯斯是王權的主要保護神。第4王朝哈佛拉國王的一個雕像,就是由荷魯斯展開雙翅保護著他的頭。那時的國王還有一個荷魯斯名(王銜名)。但是,在古王國時期,對太陽神拉的崇拜逐漸發展起來,並在第5王朝佔了上風。據魏斯特卡爾紙草說,第5王朝頭三個國王都宣稱自己是拉神之子,即拉神的後代。從第3王朝時起,國王的名字被寫在一個橢圓形的框子里。這個框子象徵的是太陽照耀的區域,也是表示國王受到太陽神的保護。古王國時期,許多國王的名字的末尾都有拉的名字。為了得到神權勢力的支持,古王國時期的國王們捐贈給神廟大量的土地和勞動力。神化王權既是王權本身的要求,也是當時統治階級的需要。王權的神化也意味著奴隸主階級政權的神化。因此,它也為奴隸主階級所容忍。為此,古代埃及奴隸主豢養了整整一個祭司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