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安納托利亞是什麼意思
Ⅰ 安納托利亞蜂具有哪些特點
安納托利亞蜂原產於土耳其,1975年曾引進我國試養,現在已經混雜、丟失掉了。安納托利亞蜂基本上也是黑色蜜蜂。工蜂大小與塞蜂相似。工蜂和雄蜂背板為黑色,絨毛為灰色,蜂王多數為暗黃色,也有純黑色的。
安蜂蜂王產卵力強。育蟲節律受蜜源氣候條件影響較大。春季群勢發展較緩慢,夏季發展較快。分蜂性比義大利蜂強,但在分蜂季節仍可維持8~9框蜂不發生分蜂熱。採集力強,節約飼料,既能利用零星蜜源也能利用大宗蜜源;定向力強,不易迷巢;工蜂壽命長,是育種的良好素材。
安納托利亞蜂的缺點是:在天氣、蜜源條件不正常時比較凶暴,易感染麻痹病,愛采樹膠。
Ⅱ 為什麼在土耳其的亞洲部分,被稱為小亞西亞呢
土耳其,面積78萬平方公里,這個數字比我國的青海省略大,但在今天的世界各國中並不算小。
從此,小亞細亞由基督教世界變成了伊斯蘭世界,至今不變。從此,小亞細亞在文化上逐漸脫離了歐洲。塞爾柱帝國衰落之後四分五裂,在小亞細亞的是羅姆蘇丹國,羅姆蘇丹國有36個侯國,其中之一便是奧斯曼。當羅姆蘇丹國被蒙古人滅掉之後,奧斯曼一世在公元1299年建立了奧斯曼帝國。奧斯曼帝國持續了600多年,至一戰後,公元1922年解體。奧斯曼帝國的繼承者便是今天的土耳其,塞爾柱帝國~羅姆蘇丹國~奧斯曼帝國~土耳其,這便是土耳其歷史的變遷。當土耳其在追溯其的歷史時,其更願意講述其祖上突厥人的輝煌,而公元11世紀之前的小亞細亞歷史,與今日的土耳其幾乎毫不相干。
Ⅲ 安納托利亞高原的地區簡介
多湖泊、泥沼,廣布荒漠草原。屬亞熱帶半乾旱草原氣候,冬季1月均溫0℃以下,夏季7月均溫約25℃,年平均降水量300毫米。冬雨較多。較大河流有克澤爾河、耶席爾河、薩卡里亞河、傑漢河、塞漢河、大門德雷斯河等。農業以粗放種植業和畜牧業為主,產安哥拉羊。土耳其首都安卡拉是高原重要城市。
小亞細亞又稱安納托利亞,安那托利亞是希臘語「上升;東方」之意,隱含著這片地方位於歐洲東部(日出之地)的意思。而在土耳其語中,希臘語的安那托利亞音似「被母親充滿」。
Ⅳ 「安托利亞高原」是否就是「安納托利亞高原」
安托利亞高原就是安納托利亞高原,英文是一樣的(Anatolia Plateau),又名土耳其高原,位於亞洲西部小亞細亞半島,在土耳其境內。北臨黑海、南臨地中海、東隔內托羅斯山與亞美尼亞高原相鄰,西至土耳其西部地區。面積約50萬平方千米。
Ⅳ 「小亞細亞」指什麼
小亞細亞:
安那托利亞(Anatolia;ανατολή),又名小亞細亞或西亞美尼亞,是亞洲西南部的一個半島,位於黑海和地中海之間。現時安那托利亞的全境屬於土耳其。但亞美尼亞及爭取獨立的庫爾德斯坦都宣稱擁有該半島的部份主權。
名字的意思
安那托利亞是希臘語「上升;東方」之意,隱含著這片地方位於歐洲東部(日出之地)的意思。而在土耳其語中,希臘語的安那托利亞音似「被母親充滿」。
地理
安那托利亞像一座橋連接著亞洲和歐洲大陸。安那托利亞高原是一個位於中心地區的半乾旱大高原,四周由連綿的山丘和山脈圍繞。很多地方都受到地理上的限制,因此要接近富饒的地區很困難,也就造成了濃密的人口聚居在海岸地區。
安那托利亞的地形結構很復雜。上升了的地塊和低窪地槽組成一座中央的山丘,覆蓋在上的新堆積物形成了高原表面上粗糙的地形。山丘楔入在兩段聚合在西邊的褶皺山脈之間。真正的低地位於黑海和地中海一小部分的狹窄海岸線。平坦和微微傾斜的土地很稀少,而且大部分位於在『哈利河』()三角洲、『西利西亞省』(Cilicia)的濱海平原、以及『機地斯河』(Gediz Rive)谷底和『比約克彎河』(Büyükmenderes River)、還有部分安那托利亞內陸的高處平原,但還是主要地圍繞在『塔斯哥路鹽湖』(Tuz Gölü)和科尼亞盆地()。
黑海地區擁有陡峭和布滿岩石的海岸,還有河流於海岸山脈的山峽像瀑布般噴流直下。少數較大的河流橫穿『假牙山脈』(Pontic Mountains),支流散布於遼闊高拔的盆地。由海岸到內陸的連接被一些由起伏的山脊而造成的狹窄山谷所限制,『咔卡山脈』(Kackar Moutains)西部的海拔從1525到1800米而東邊的更有3000至4000米高,形成一堵近乎完整的牆分隔著海邊和內陸地區。面向西北方較高的斜坡趨向擁有茂密的樹林。因為這些自然環境,所以黑海海岸有史以來都是和安那托利亞隔絕的。
北安那托利亞山就像一條鐵鏈橫穿與黑海海岸平行的褶皺高地。西邊的山脈的海拔較低,僅僅超過1500米,不過越向東邊海拔就越高,及至『萊滋』(Rize)的南邊,這里的海拔有超過3000米那麼高。南邊的山坡 - 座向安那托利亞高原 - 大部分都是不長樹木的,北邊的山坡卻有著生長得很密集的落葉樹和常青樹。
具有集中的耕作地、高達海拔2000至2750米的『托拉斯山脈』(可譯作『金牛座山脈』,Taurus mountains]從中將地中海地區狹窄的沿岸平原跟安那托利亞高原分隔開。肥沃的土壤和溫暖的氣候使致地中海海岸很適合種植柑桔、葡萄、無花果、香蕉、各種蔬菜、大麥、小麥,還有在進行灌溉的地方 - 稻米和棉花。在東邊的『苦卡勞法』(Çukurova)平原在地中海地區中是農業最發達的地方之一。
由愛琴海(Aegean)沿岸平原伸延開的內部陸地中部安那托利亞占據著褶皺山的兩個地帶之間的區域,向東伸展到兩座山脈匯合的一點。像高原的半乾旱安那托利亞高地被認為該國家的中心地。這地區的海拔高度由西到東由600升到1200米。科尼亞盆地( Ovasi)以及由一個大鹽湖占據的『塔斯哥路』(Tuz Gölü)盆地是高原上最大的兩個盆地。兩個盆地的特點都是內陸的排水區域。高原的西北和東北部分別為樹木繁茂地域的邊界。
本都山脈(Pontus mountains)和金牛座山脈(Taurus mountains)匯合在的安那托利亞東部地區是具有高海拔、更加嚴峻的氣候、比安那托利亞高原的降水量更多的一個崎嶇地帶。這個地區被認為是『反金牛座』(Anti-Taurus),它的高峰的平均海拔超過3000米。阿勒山(Mount Ararat)是土耳其的最高點 - 5137米高,位於『反金牛座』山脈中。『范湖』()坐落在海拔1546米高的山上。三條重要的河流都起源於『反金牛座』山脈:向東流的『阿拉斯』(Aras)流進裏海();向南的幼發拉底河();還有向南的底格里斯河(),在流入波斯灣之前先與幼發拉底河接合在伊拉克。流進黑海或者流進被陸地所包圍的『范湖』的幾條小溪都是源自這些山脈。
安那托利亞的東南部、『反金牛座山脈』的南部這個地區布滿起伏的山丘,還有一個遼闊的高原表面延伸至敘利亞。海拔由大約800米逐漸地減低至南邊的大約500米。傳統上,小麥和大麥曾經是該地區的重要農作物,但是在八十年代開始的新灌溉計劃帶來了農業的多樣化和發展。
在海岸邊的山脈防止著來自地中海沿岸向內推移,令到土耳其內部的大陸氣候很獨特的季節。然而安那托利亞高原比沿海地帶遭受著更多的極端影響。冬天的高原更是特別的嚴峻。東邊的山脈地區的氣溫可以低至-30攝氏度到-40攝氏度,而且一年中120天地面都可能覆蓋上冰雪。在西邊,冬天的平均氣溫低於1攝氏度。夏天趨於炎熱和乾燥,氣溫高於30攝氏度。平均年降水量大約400毫米,而實際數量隨著海拔的高度而改變。最熱的地區是科尼亞盆地( Ovasi)和『馬拉亞盆地』(Malatya Ovasi),年降雨量常常少於300毫米。五月份通常是最多雨的還有七月和八月份是最乾燥的。
PS:以單引號標明的地名非正式譯名,請參照英文名。
歷史
由於小亞細亞的地理位置位於深具戰略意義的歐亞交界,從史前年代開始,這里就已是多個不同民族的搖籃。
參考:維基網路
Ⅵ 土耳其安納托利亞高原
土耳其是研究與板塊碰撞有關的花崗岩的一個極好的地區,那裡有18 ~22 Ma的埃達克岩,大多為高鉀鈣鹼性的(Tankut et al., 1998; Varol et al., 2007; Altunkaynak and Genc, 2007)。 埃達克岩(圖5.5)位於安納托利亞(Anatolia)的中部和北部,被認為是下地殼加厚形成的(Varol et al., 2007)。 板塊在早中新世沿著以茲密爾—安卡拉縫合帶(Izmir-Ankara suture zone)發生碰撞,在安納托利亞北西的Biga半島上(Altunkaynak and Genc,2007),與碰撞(原作者認為是碰撞後)有關的岩漿岩開始於中新世中期(45 Ma),一直持續到晚中新世(8 Ma),分為5個階段:①37 Ma;②34~24 Ma;③19.6~22 Ma;④15Ma;⑤8~11 Ma。第①~②階段為中基性火山岩,第②~③階段為中酸性岩,第④階段為中基性,第⑤階段為鹼性玄武質火山岩。其中第③個階段的火山岩為埃達克岩,與Varol et al.(2007)的資料吻合,暗示大約在18~22 Ma時該區存在高原。此後高原即開始垮塌,其標志是18 Ma以後就沒有埃達克岩的報道,有的只是喜馬拉雅型、浙閩型和南嶺型花崗岩。例如,在安納托利亞北西的Baklan花崗岩(17~19 Ma,Aydogan et al.,2007),在圖5.5中落在Ⅰ、Ⅱ、Ⅲ和Ⅳ的交界區,主要處於喜馬拉雅型和浙閩型範圍,可能指示地殼厚度開始減薄,高原開始垮塌了。 十分有趣的是Temel et al.(1998)報道的阿納托利亞中部地區發育的Cappadocia火山岩,該火山岩覆蓋了約40,000 km2范圍,由流紋質和英安質的熔結流紋岩組成,時代從晚中新世-第四紀(11.2~2.7 Ma),其形成與阿拉伯板塊與歐亞板塊的碰撞有關(Temelet al., 1998)。據該文作者發表的數據,其中11~8 Ma的火山岩具有喜馬拉雅型花崗岩的特徵,8~3 Ma(Temel et al., 1998)和3~0.7 Ma(Kurkcuoglu et al.,1998)的火山岩具有浙閩型花崗岩的特徵(圖5.5),說明高原在8 Ma以後徹底垮塌了,達到正常地殼厚度。 而據Ozdemir et al.(2006)報道,在安納托利亞東部與伊朗交界處的第四紀火山岩(0.31~0.01 Ma)屬於南嶺型的(圖5.5),代表減薄的地殼,表明該區現今處於強烈伸展的環境。
土耳其與碰撞有關的花崗岩原作者認為都是碰撞後的。本書綜合上述資料後認為,中新世的阿納托利亞高原在45~18 Ma屬於碰撞階段(只有埃達克岩產出),18 Ma以後高原開始垮塌(出現喜馬拉雅型和浙閩型花崗岩),直至8 Ma以後,才真正進入碰撞後階段(只有浙閩型和南嶺型花崗岩產出)。
圖5.5 土耳其Anatolia地區與碰撞有關的花崗岩的Sr-Yb圖
Ⅶ 「安卡托利亞高原」是否就是「安納托利亞高原」
是的,是別稱。安納托利亞(Anatolia),地區名。又名小亞細亞或西亞美尼亞,是亞洲西南部的一個半島,位於黑海和地中海之間。地處亞洲最西端之半島,北臨黑海,南濱地中海,西邊還瀕臨愛琴海。東界是前托羅斯山脈。西部山地有河谷通愛琴海沿岸平原。東部與亞美尼亞高原、伊朗高原相接。東南隅與兩河平原相接。大體上相當於土耳其的亞洲部分。絕大部分為山地環繞的高原,故又稱安納托利亞高原。現時安納托利亞的全境屬於土耳其。但亞美尼亞及爭取獨立的庫爾德斯坦都宣稱擁有該半島的部份主權。
Ⅷ 歷史上所說的亞細亞地區和小亞細亞地區是指什麼地方啊謝謝!!!!!
1、亞細亞就是亞洲。
小亞細亞屬於現在的土耳其,古代叫安那托利亞,希臘文意思是「太陽升起的地方」。腓尼基人開始將它叫做「亞細亞」,意思是「東方」,後來就沿用了。隨著西方人對東方地域認識的日益擴大,凡是在他們東方的都叫亞細亞,成為現在的亞洲。
2、小亞細亞又稱安納托利亞屬於現在的土耳其,原來安那托利亞地方被稱為「小亞細亞」。
(8)土耳其安納托利亞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亞細亞名字的來源及影響:
亞細亞是Asia的音譯,即亞洲。這個詞來源於古代西亞等地古人的閃米特語。亞洲位於地球東半球,是七大洲里最先迎來日出的大洲。
因此,亞細亞的意思是指東方日出的地方。亞洲是七大洲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洲,同時也是世界文明古國中國、印度、巴比倫的所在地,佛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發祥地,可見其對世界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
相比亞細亞,小亞細亞面積要小得多。小亞細亞又稱安納托利亞,即今天的土耳其亞洲部分。小亞細亞北瀕黑海,南濱地中海,西臨愛琴海,東鄰伊朗高原。
Ⅸ 安納托利亞語族的介紹
安納托利亞語族在歷史上分布於小亞細亞(今土耳其的阿納多盧地區)一帶,主要包括阿納多盧西北部用楔形文字書寫的赫梯語,以及阿納多盧西南部的盧維亞語。此族語言曾經在小亞細亞廣泛使用,而現存文獻只有一些銘文碑刻而已。
Ⅹ 小亞細亞是哪裡
在世界歷史上,小亞細亞是一個經常被提到的地方,位於現在的土耳其,古代叫安那托利亞,希臘文意思是「太陽升起的地方」。腓尼基人開始將它叫做「亞細亞」,意思是「東方」,後來就沿用了。隨著西方人對東方地域認識的日益擴大,凡是在他們東方的都叫亞細亞,成為現在的亞洲。原來安那托利亞地方就被稱為「小亞細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