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為什麼要建城市
① 土耳其有哪些重要的城市
上面說過的我不說了,補充一下; 特別重要及主要留學城市:伊斯坦布爾
伊斯坦布爾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位於博斯普魯斯海峽兩岸,扼黑海出入門戶,當歐亞交通要沖,戰略地位重要。人口950萬(不含流動人口)。
伊斯坦布爾為歷史名城,始建於公元前660年,當時希臘人在今「皇宮鼻」的地方依山築城,取名拜占庭。公元324年,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大帝從羅馬遷都於此,將其重修,改名君士坦丁堡,別稱新羅馬。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後,成為東羅馬帝國首都。伊斯坦布爾是土耳其最大的工業運輸、貿易和文化中心。全國50%的進口、15%的出口通過該市進行。該市的工業資本、工人人數以及產量均佔全國的50%,生產總值約佔全國的51.5%。工業主要有紡織、食品、水泥、煙草、船舶修理等。附近耕地面積較少,但農業發達,作物主要有小麥、燕麥、大麥和甜菜。此外,漁業、畜牧業、園藝業也比較發達。
伊斯坦布爾是聯系歐亞的樞紐,公路和鐵路四通八達。1973年建成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大橋使該市歐亞兩部分連在一起。1998年第二座海峽大橋落成。該市阿塔圖爾克機場是土最大的國際機場,規模宏大,可起降各種大型噴氣式飛機,現仍在擴建中。
伊斯坦布爾多名勝古跡和伊斯蘭教教寺院。最著名的有托普卡帕宮博物館、道爾巴馬赫切宮殿、蘇丹阿赫邁特清真寺、阿亞索非亞博物館等。大學有伊斯坦布爾大學、伊斯坦布爾技術大學、海峽大學以及其它高等院校。
安卡拉
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位於安納托利亞高原中部,海拔978米,人口約369萬,是土耳其的第二大城市。公元前13世紀,赫梯人在安卡拉建立了城堡,當時被稱為「安庫瓦」或者變音「安基拉」,之後幾經演變就成了「安卡拉」。該地區先後被弗利吉亞人、高盧人、羅馬人和拜占庭人佔領。1345年,蘇丹奧爾汗·加齊攻克安卡拉,將其並入奧斯曼帝國版圖。
土耳其首都原為伊斯坦布爾,本世紀初,阿塔圖爾克·凱末爾領導土耳其人民進行反抗外國侵略和推翻蘇丹封建帝制的資產階級革命。由於地理位置適中,交通方便,安卡拉逐漸成了斗爭的中心,同時也出於安全的考慮,革命勝利後於1923年10月13日正式定為共和國首都。
安卡拉市區分新、舊城兩部分。老城以古城堡為中心,街道狹窄,建築破舊,至今仍保留著奧斯曼時代的風貌;新城環繞在老城東、西、南三面,尤以南面的城區最為整齊,大國民議會和政府主要部門都集中在該地區。
安卡拉以政治中心和商業城市聞名。工業不很發達,有一些工廠生產軍火、機械、電子、紡織、水泥、和食品等。農業發達,是土耳其的主要小麥產區之一。此外還產土豆、蠶豆、甜菜等。水果以西瓜、甜瓜、蘋果、梨著名。牲畜主要以飼養牛、羊為主,安卡拉山羊及其皮毛馳名世界。安卡拉自古以來就是交通要沖,鐵路和空中航線通向全國各地,是連接土東西兩部分的樞紐。
安卡拉的名勝古跡有:阿塔圖爾克陵墓、赫梯博物館、丘布克水庫等。
伊茲密爾
伊茲密爾是土耳其第三大城市,緊靠愛琴海,有優良的港口和鐵路網,工業和貿易都十分發達。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曾被希臘佔領,1922年土耳其人奪回了伊茲密爾。
伊茲密爾的工業產品主要有:紡織品、煙草、肥皂和加工食品。農產品主要有:小麥、大麥、土豆、棉花、煙草、橄欖油、葡萄和無花果。
伊茲密爾周圍到處都是愛琴文明的遺跡。距伊茲密爾六七十公里處,有一座世界聞名的古城——以弗所(古名Ephesus,現名Efes),至今已兩千餘年。
公元前六世紀,希臘亞歷山大大帝開始這座城市的建設,羅馬帝國入侵後,繼續這座城市的建設。該城設施完善,有城牆、劇院、浴場、體育館、市集、妓院、音樂廳、圖書館,是龐貝古城的8倍。其中的劇院是世界上最大的羅馬古劇場,現在還有很多演出在此舉辦。圖書館是公元二世紀該城的總督為紀念其父親而建造的,至今大門依然挺立。該城在公元17世紀的一次大地震中被嚴重摧毀,後經修復和遺棄,成為現在的樣子。 國家基本概況: 國名: 土耳其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Turkey).代碼TR(Turkey )
國名釋義:「土耳其」一詞由「突厥」演變而來。在韃靼語中,「突厥」是「勇敢」的意思,「土耳其」意即「勇敢人的國家」。
獨立日:10月29日(1923年)。
共和國日:10月29日(1923年)。
國家主權日: 4月23日。
國土:國土包括西亞的安納托利亞半島以及巴爾干半島的東色雷斯地區,是一個橫跨歐亞兩洲的國家。
面積:780576平方千米(3% 在歐洲,97%在亞洲,歐洲部分稱為色雷斯,亞洲部分稱為安納托利亞)
坐標:北緯39°,東經35°。
土耳其國旗 人口:7200 萬(2006年)。
民族:土耳其人占總人口的80%以上,其餘為庫爾德人(15%)、阿拉伯人、亞美尼亞人等。
宗教:居民中99%信奉伊斯蘭教,大多數屬遜尼派。1% 的人口為亞美尼亞東正教,希臘東正教,猶太教,天主教和其它 。
語言:土耳其語為官方語言,庫爾德語、扎扎其語、阿澤里語、卡巴爾達語。
首都:安卡拉/Ankara。
貨幣:土耳其里拉(YTL)。
政體:議會民主制
法律體系:源於歐洲大陸法系的民法體系,尚不接受國際法院的強制管轄。
同北京時差: 比格林尼治時間早2小時;比北京時間晚6小時。
憲法:1982年11月7日頒布。
國際電話碼: 90。
國歌: 《獨立進行曲》 。
國旗: 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旗面為紅色,靠旗桿一側有一彎白色新月和一顆白色五角星。紅色象徵鮮血和勝利;新月和五角星象徵驅走黑暗、迎來光明,還標志著土耳其人民對伊斯蘭教的信仰,也象徵幸福和吉祥。
國徽:圖案為一彎新月和一顆五角星,寓意與國旗相同。有時將月和星置於一個紅色橢圓形中,其上方寫著「土耳其共 和國」。
國花:鬱金香。
國鳥:紅翼鶇。
名勝:里洛瓦溫泉,特洛伊城遺址,卡帕多西亞,庫石湖。
世界遺產:伊斯坦布爾歷史區,戈雷邁谷地和卡帕多西亞石窟區,迪夫斯大清真寺和醫院,哈圖沙,內姆魯特山,桑索斯和萊頓遺址,赫拉波利斯和斯帕姆科卡萊,桑美蘭博盧城。
國家政要:總統阿卜杜拉·居爾 (Abllah Gul),2007年8月28日正式就任。總理雷傑普·塔伊普·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 ,2003年3月任職,2007年7月辭去職務,埃爾多安領導的正發黨在7月贏得議會選舉,8月,總統授權他組建第六十屆新政府;大國民議會議長柯克薩爾·托普坦,2007年8月當選 。
法定節假日 日期 中文名 土耳其語 備注 。
元月一日 元旦 Y�0�3l ba�0�6�0�3 -
四月二十三日 國家主權和兒童節 Ulusal Egemenlik ve Çocuk Bayram�0�3 -
五月十九日 國父紀念日,青年和運動節 Atatürk'ü Anma Gençlik ve Spor Bayram�0�3 -
土耳其國父穆斯塔法·凱末爾陵 八月三十日 戰勝紀念日 Zafer Bayram�0�3 -
十月二十九日 共和國紀念日 Cumhuriyet Bayram�0�3 -
伊斯蘭歷十月一日 開齋節 Ramazan Bayram�0�3 宗教節日 3天 。
伊斯蘭歷十二月十日 古爾邦節(宰牲節) Kurban Bayram�0�3 宗教節日 4天 。
② 為什麼土耳其不把首都設在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
之所以土耳其不把首都設在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這是因為伊斯坦布爾的地理位置是極其差的。伊斯坦布爾在土耳其歷次對外作戰當中經常是會成為一個受到孤立的首都,而這樣的首都對於一個國家來說,無疑是十分不利的。
凱末爾雖然帶領土耳其走過亡國危機得以中興,土耳其還在二戰之後跟歐美達成盟友關系,甚至成為北約盟國,但這只是外交態勢上的緩和,一旦時局出現巨變,建都於伊斯坦布爾的土耳其不管是面對北約還是俄羅斯,都無險可守,極端被動。相反安卡拉地處土耳其的中心地帶,四周是安納托利亞的群山環抱,社會構成又主要是保守派的土耳其人,可謂天時、地利、人和俱在安卡拉,誠為土耳其萬世建基之地。
③ 土耳其格爾里默谷地的地下城市是誰修建的
土耳其卡帕多基亞的格爾里默谷地,看起來和月球表面很相似。這里的火山沉積物上矗立著奇形怪狀的石堡。石堡是由火山熔岩硬化後,經風蝕雨浸而最終形成的。
早在公元8世紀和9世紀的時候,這里的居民就開始開鑿空石堡,將其改裝成居室。人們甚至在凝灰岩體上鑿出富麗堂皇的教堂,在其中供奉色彩絢麗的聖像。然而,卡帕多基亞真正引起轟動的發現則埋藏在地下,那就是巨大的可居住成千上萬人的地下城市。其中最著名的一座坐落在今天代林庫尤村附近。通往地下城市的通道隱藏在村子各處的房屋下面。人們在這里一而再、再而三地碰到通風洞口,這些通風洞從地下深處一直延伸到地面。
整個地帶布滿了地道和房間。地下城市是一種立體建築,分成許多層。代林庫尤村的地下城市僅最上層的面積就有4平方公里;上面的五層空間加起來可容納1萬人。今天人們猜測,當時整個地區曾有30萬人逃到地下躲藏起來,僅代林庫尤的地下城市就有52口通氣井和1.5萬條小型地道。最深的通風井深達85米。地下城市的最下層建有蓄水池,用以儲藏水源。
到今天為止,人們在這一地區發現的地下城市不下36座。其中並不是所有的都像卡伊馬克徹或代林庫尤附近的地下城市那麼大,但都稱得上是城市。現在,人們已經繪制出了這些城市的俯視圖。熟悉這一地帶的人認為,地下城市的數量遠不止這些。現在所發現的地下城市相互間都通過地道連接在一起。連接卡伊馬克徹和代林庫尤的地道,足有10公里長。
不可思議的地下城市確確實實存在著,可誰是建造者呢?它們是什麼時候建成的?用途又是什麼?對此,人們有著不同的見解和推測。當然也有人舉出具體的史實加以考證。史實之一是在基督教早期,這一新生宗教的信徒尋求避難並最終選中了這里。最早的一批大約在公元2世紀或3世紀,以後一直延續到拜占庭時期,也就是阿拉伯軍隊困逼堅固的君士坦丁堡(即今伊斯坦布爾)的時候。當時的基督教徒確曾在這里避過難,然而他們並不是真正的建造者。地下城市在他們到來之前就已存在。地下城市到底是誰在何時修建的呢?
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這一帶的地基是由凝灰岩構成的,因為附近就矗立著火山。只要有黑曜岩,即火石,地基就很容易被鑿空,而火石在這一地區並不鮮見。就這樣,也許花了僅僅一代人的時間,地基就被掏空了。地下城市大多是超過13層的立體建築。在最低的一層,人們甚至發現了閃米特時代的器物。
有人一直思考的一個問題是,人類為什麼要把自己隱藏起來?一個明顯的原因是由於對敵人的恐懼。誰會是敵人呢?
首先,假設地面上的敵人擁有軍隊,在地面上,他們肯定能看到耕種過的土地和空空如也的房屋。而地下城市裡建有廚房,炊煙將通過通氣井冒出地面,而被敵人發覺。人們無不知道,把呆在鼠洞般的地下城市裡的人們餓死或者封死通氣口憋死他們,都是輕而易舉的事。所以,人們恐懼的不僅僅是地面上的敵人,他們在地下岩石中開鑿避難之所,是因為他們害怕能飛行的敵人。這個猜想是否有道理呢?
當然有一定道理。閃米特人在他們的聖書《科布拉納克斯特》中就已描述過,所羅門大帝怎樣利用一輛飛行器把這一地區搞得雞犬不寧。不僅他本人,他的兒子,所有恭順他的人,也都曾乘坐過飛行器。阿拉伯歷史學家阿里瑪斯烏迪曾描述到所羅門的飛行並大致介紹了他的部族。當時的人類對於飛行現象產生恐懼,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許他們曾被剝削、奴役過,所以每當報警的呼喊「他們來了」響起來的時候,人們就逃進地下城市。這和我們今天挖築地下掩體防護自己的情形是一樣的。
上述說法雖然只是一種猜測,但人們完全可以持這種看法。我們還掌握這樣的事實,即有時候30萬人曾一齊涌進地下城市;此外,還有大量有關飛行器的古代傳說。不過,一切猜測都沒有事實根據,所以,其中的奧秘還須科學家的研究。海底世界的「巨著」
1998年7月的一天,法國職業潛水員昂利庫斯奎同3位潛水學會的會員,一起潛入地中海摩修奧灣40米深的海底。在海底,他們發現了一個黑乎乎的洞,洞口四周布滿珊瑚。他們小心翼翼地潛入洞穴,艱難地在這1米寬的水下隧道中艱難地探索。
約半個鍾點後,他們來到了一個拱形洞窟,這里的水深僅及腰際,寬約60米,高2~5米不等,洞壁顏色白、藍交雜。鍾乳、石筍如林,景象十分奇特。
他們手持電筒,沿著堆積方解石的滑溜溜洞底,一步步地向前挪動。突然,他們又發現了一個新的缺口。從缺口望進去,那裡還有一個洞室,30米高的洞頂俯瞰著一個被岩壁包圍著的小湖。這又是一處絕妙的洞窟。
庫斯奎把電筒放在一塊大石上。燈光照在了洞壁上,在黑暗中他赫然看到了一隻手的圖案,他趕緊把洞內的奇妙圖案一一拍了下來。
兩天後,庫斯奎到照相館去取洗好的照片,才發現圖案上的手不止一隻,而是三隻。他想這很可能是古人留下的傑作,他查考了所有能找到的考古資料,可是卻一無所獲。
庫斯奎等人再次回到海底,這次他們大獲豐收。在洞窟的西壁有一橫排小馬,是用像炭一樣的黑顏料畫的,畫面上蒙著一層半透明的方解石。洞頂上有一幅巨角黑山羊圖,還有一幅雄鹿圖。東壁上畫著2頭大野牛和更多打手印般的手掌,有的五指不全。還有一個貓頭和三個企鵝圖。有些圖畫顯然是部分或者完全重疊在一起,甚至還有怪異的幾何符號。
庫斯奎把他的發現向法國的考古研究部門作了報告,但是專家們對此都表示懷疑,因為證據只是一些照片,況且法國東南部從未發現過什麼洞窟壁畫。幸虧史前史研究權威和資深潛水員讓庫爾丹出來為庫斯奎辯護,庫永丹曾在卡西斯灣發現過舊石器時代的遺骨、隧石和木炭等,他知道海底有許多洞穴在幾萬年前原是人類的居所,當時地中海的海岸線是在100多米以外,後來才給海水淹沒的。法國海底考古專家讓克羅德也出面支持,認為雖然年代久遠,在這一帶尋找舊石器時代克羅馬努人的遺跡幾乎是不可能的,但還是應先派專家去現場勘察,再下結論不遲。
9月19日,庫爾丹等專家隨庫斯奎潛入隧道。眼前的景象讓庫爾丹驚嘆不已:「這是歐洲考古史上最重大的發現之一!我從未見到過這樣一類的景象。壁畫不僅完全像庫斯奎先前所描述的那樣精美,而且這次使用的強力泛光燈還照出先前沒有發覺的壁畫。
經過幾天緊張的鑒定之後,再也沒有人對此表示懷疑了。克羅德完全相信從洞中帶回的資料。他說:「馬、野牛、山羊等壁畫和雕刻全部有著舊石器時代的特徵。甚至是按照史前藝術慣例畫出來的。例如,那時候畫的野牛角總是彎曲或半彎曲的,蹄從來不畫出來,腿總是缺掉最後的一截。這一切可以說明它們比著名的拉斯科洞的畫還要早。」
克羅德的初步推斷,不久便得到了實驗室測定結果的支持。測驗由里昂市全國科學實驗所技師需克埃溫主持,根據探測年法測定,這批畫已有18000多年的歷史了。
18000多年,已遠遠超出人類文明歷史的極限,已變得十分遙遠,科學家還能讀懂這部「洞穴巨著」,還能破解這一史前之謎嗎?
④ 伊斯坦布爾是橫跨歐亞的世界名城,為何土耳其不將其設為自已首都
有幾點原因造成的。第一就是伊斯坦布爾的地理位置不好,如果與周邊國家發生了戰爭,伊斯坦布爾很快就會被攻陷。這個位置非常的尷尬,不管是對北約國家還是北部的俄羅斯,都處於非常不好的位置,打起仗來十分尷尬。第二就是歷史經驗的教訓吧。因此就沒有選擇這個城市。
近代的土耳其在吸取歷史教訓後,並沒有將首都設在伊斯坦布爾,這樣的選擇是非常正確的,現在的伊斯坦布爾,已經成為了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屹立在歐亞大陸上,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吸引著人們前往。
⑤ 土耳其很有地理優勢么
土耳其有地理優勢。地處歐亞之間的土耳其原本是一個能源匱乏的國家。有數據顯示,土耳其90%以上的石油和天然氣都需要進口。然而,土耳其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周圍臨近的不是能源豐富的裏海、中東國家,就是能源需求巨大的歐洲。近期的烏克蘭危機、中東動盪,更是讓土耳其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在保障自身能源安全的同時提升在全球能源界的地位,堅定不移地追尋地區能源樞紐之夢。
早在2013年初,在土耳其石油和天然氣峰會上,有關土耳其如何成為區域能源中心和中轉國的問題就成了各方討論的焦點。當年年底,土耳其十分低調地與伊拉克庫爾德自治政府簽署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能源合作協議,在管道建設、油氣勘探等多方面開展合作。雙方還明確提出,計劃修建一條新的天然氣運輸管道,既能供應土耳其,又可以轉運至其他國家。
與伊拉克庫爾德地區的合作,不僅給土耳其帶來了大量油氣供應,同時也為其向其他國家轉運油氣打下了基礎。此外,近年來,土耳其還同亞塞拜然等國共同開發了天然氣管線輸送項目;而其與伊朗的能源合作更是沒有中斷過。
⑥ 令人驚奇的土耳其地下城市是什麼樣的
世界上有許多神奇而又古老的地方,土耳其的卡帕多基亞就是其中之一。它位於土耳其的格爾里默谷地,有許多奇形怪狀的石堡,這一地貌是由火山熔岩硬化後形成的。真正使卡帕多基亞聞名世界的是這里地下城市的發現。
迄今為止,人們在這一地區發現了大約36座地下城市。其中並不是所有的都像卡伊馬克徹或代林庫尤附近的地下城市那麼大,但都稱得上是城市。現在人們已經描繪出了這些城市的俯視圖。熟悉這一地帶的人認為,地下城市的數量肯定比這要多。現在所發現的地下城市相互間都相通,以一系列地道連接在一起。連接卡伊馬克徹和代林庫尤的地道,足有10千米長。
地下城市確確實實存在著,可誰是它的建造者呢?它們是什麼時候建成的?用途又是什麼?對此,人們眾說紛紜。當然也有人舉出具體的史實加以考證。史實之一是,據記載在基督教誕生早期,這一新生宗教的信徒為了尋找避難之地來到了此地。最早的一批大約在公元2世紀或3世紀至此,以後一直延續到拜占庭時期,也就是阿拉伯軍隊攻打君士坦丁堡(即今伊斯坦布爾)的時候。然而考古學家發現他們並不是真正的建造者,因為在他們到來之前地下城市就已存在。
這一帶的地基是由凝灰岩構成的,因為附近就是火山群。只要有黑曜岩,即火石,地基就十分容易被鑿空,而火山在這一地區十分常見。就這樣,也許花了不過一代人的時間,地基就被掏空了。地下城市大多是超過13層的立體建築。在最低的一層,人們甚至發現了閃米特時代的器物。
問題是人們修建這些地下城市有什麼用途?他們為什麼要躲避在地下?一個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由於對敵人的畏懼。那麼誰又是敵人呢?
首先,假設地面上的敵人擁有軍隊,在地面上,他們肯定能看到耕種過的土地和沒有人煙的房屋。而地下城市裡建有廚房,炊煙將通過通氣井冒出地面,很容易被敵人發覺。要把呆在鼠洞般的地下城市裡的人們餓死或者憋死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所以,有研究者推測,人們恐懼的不是地面上的敵人,而是能飛行的敵人。這個猜測是否有道理呢?
當然有。根據閃米特人在他們的聖書《科布拉·納克斯特》中的記載,我們知道所羅門大帝曾經利用一隻飛行器把這一地區搞得雞犬不寧。不僅他本人,他的兒子,所有服從他的人,也都曾乘坐過飛行器。阿拉伯歷史學家阿里·瑪斯烏迪曾描述過所羅門的飛行器,並大致介紹了他的部族。當時的人類對於飛行器現象產生恐懼,這是很有可能的。也許他們曾被剝削、奴役過,所以每當報警的呼喊響起來的時候,人們就紛紛逃進地下城市。當然這種說法也僅僅是一種推測。人們至今仍不知道土耳其地下城市的真正用途,但神秘的地下城市卻引起人們更多的關注。
⑦ 詳細介紹下土耳其
風俗習慣:
1.土耳其雖是伊斯蘭教國家,但作息時間與西方無異,除進入清真寺須脫鞋及肅靜外,國內氣氛非常自由,與其他中東地區伊斯蘭國家迥異。
2.土耳其人好客,亦禮貌周到,小禮物頗能增進初識朋友間的友誼。中層階級以上的土耳其人,大都自認為歐洲人。
3.土耳其英文並不普遍,除觀光旅館、飯店或商店外,洽商公務最好有翻譯同行。
4.土耳其人至今仍極崇敬其國父凱末爾將軍,不論公司行號、政府機關均懸掛有凱末爾的相片。
5.土耳其人在自家門口掛幾頭大蒜,認為會給他們帶來幸福和吉祥。
小費:一流飯店及餐廳的帳單已加算15%的服務費,但習慣上仍支付5%-10%的小費;給機場飯店搬運行李的小費每件約1新里拉;旅館房間服務員每天給1-2新里拉小費;計程車司機可不給小費。
電源規格: 220伏,50赫茲;插頭為二孔圓插頭,歐洲大陸標准。
氣候、服裝:氣候方面,地域間有很大差別。高原地帶的寒暑之差非常顯著,冬天降到零下30℃,相反夏天卻超過40℃;人口稠密的愛琴海沿岸,夏天氣溫會上升,但因北風吹襲,較為舒適,冬天也比較溫暖。旅行旺季一般在5-9月月。一般來說,地中海、黑海沿岸為地中海型氣候,溫和宜人。安納托利亞高原地區乾燥,寒暑差異比較大。在土耳其境內做商務旅行,四季服裝皆須攜帶。
國籍規定:現行土耳其國籍法於1964年生效。其中重要的規定有:
(l)在賦予原始國籍上採取血統主義與出生地主義相結合的原則。第一條規定:「土耳其籍父親或母親在土境內或境外所生的子女自出生之日起即為土公民。」第四條規定:「在土出生而不能隨父母獲得國籍者,自出生之日起即為土公民。」
(2)默認雙重國籍,表現在並不籠統規定加入土籍者需脫離外籍和加入外籍者需脫離土籍。但持有雙重國籍者如果「在土境外不間斷居留七年以上未進行證明其與土保持聯系及保留土籍之正式聯系」,將喪失土籍。土耳其在德國有200 多萬移民,其中多擁有土德雙重國籍。
(3)國籍的加入或退出採取自願申請和政府機關審批相結合的原則。第二十一條規定:「要求退出土籍或加入外籍者,在土境內應向當地最高行政長官或土境外的領事館提出申請,由該機關將所需的案宗遞交內政部」。
治安狀況:士耳其社會穩定,社會治安良好。但在伊斯坦布爾這種國際大都市流動人口多、成分復雜,旅行時要注意防盜竊。土耳其東南部地區有少量暴力恐怖活動發生。
醫療條件:土耳其醫療衛生條件較好,各城市均有健全的醫院和急救設施,治療方式以西醫為主。沒有流行性傳染病。具體的醫療保險信息可咨詢專業人士。
交通安全和外出旅行注意事項:土耳其交通事故率較高,外出旅行最好選擇大型運輸公司的交通工具,以確保安全。
自然災害情況:土耳其北部沿海地區位於地震帶,屬地震多發地區。
土耳其風俗
婚 浴
土耳其是穆斯林國家,伊斯蘭教允許一夫多妻制。凱末爾革命後,法律禁止一夫多妻制。現在是一夫多妻與一夫一妻並存。對正式的、非宗教的結婚儀式不重視,而由教長主持的穆斯林儀式的婚禮則相當隆重。
農村和小城鎮買賣婚姻仍然存在。搶來的婚姻屢見不鮮,往往是男青年把自己的意中人搶走藏起來。被搶的姑娘會被人們看作不潔的女人。等到姑娘的父親成為外公時,兩家的關系也就和解了。在土耳其,還有一種「勞役婚姻」,即家境貧困的男青年由於拿不起結婚聘金,常去當「入贅女婿」,在未來的岳父家服二、三年勞役後,再行結婚。土耳其還存在著一種兩家互相交換新娘的婚俗。男青年家有已到結婚年齡的妹妹,他所看中的姑娘又有兄弟,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實行換婚,在土耳其農村也流行弟弟娶兄長遺霜為妻的婚俗。因為寡婦再嫁是得不到聘金的,而且也避免寡婦外嫁帶走家中的土地、牲畜和財產。在土耳其,有些地方婚禮要持續好幾天,另一些地方,結婚儀式又非常簡單文雅。前者主要是在農村一些地方。
駱 駝 斗
在土耳其駱駝格鬥每年要舉行兩次,都是在雄駱發情的季節,格鬥前,除了用餅喂駱駝外,還要用兌上酒精的水給它們喝。還不能讓它接近異性,使其在斗前完全處於瘋狂壯態。格鬥開始前將一隻雌駝帶入場內,將要參加格鬥的雄駝都想擺脫束縛沖向雌駝。然而雌駝卻又被帶出場外。使雄駝越發暴怒。在此情況下,兩頭雄駝相遇,分外眼紅,於是互相拚命踢撞,直到一頭雄駝把另一頭雄駝踩在腳下,不能起來為止。每逢駱駝格鬥季節,境內熱鬧非凡。
土耳其浴風俗
在蒸汽浴罩的浴室里,用毛巾圍在腰間,躺在大理石的平台上,讓身體出汗。之後會有服務員進行按摩,然後到另一房間,戴上粗毛的手套,擦洗全身的污垢。這就是歷史悠久的土耳其浴,遊客一定要體驗。男女浴室各有男女服務員為您服務。~~
⑧ 土耳其為什麼要從伊斯坦布爾遷都安卡拉
1、伊斯坦布爾位於土耳其海峽的兩側,地跨歐亞兩洲,是連接巴爾乾和西亞的咽喉要道,也是連接黑海和地中海的必經之地,戰略位置非常重要。正是這種重要的戰略位置,使得伊斯坦布爾非常容易遭到攻擊。
一戰中,伊斯坦布爾遭到了協約國的猛烈攻擊,英法海軍輕松的就抵達了伊斯坦布爾附近的海面。在強大的現代海軍面前,伊斯坦布爾是非常危險的。一戰後,土耳其帝國土崩瓦解,土耳其丟掉了大部分土地,特別是巴爾乾地區,只剩下了周邊零星的土地。
伊斯坦布爾距離國境線非常近又沒有什麼戰略縱深,已經變得非常不安全。同時,周邊的希臘和保加利亞等國家一直虎視眈眈,特別是希臘,和土耳其一直打到1922年,所以土耳其不得不遷都更安全的內陸。
2、雖然伊斯坦布爾是土耳其最大、條件最好的城市,但安卡拉也不差。安卡拉歷史悠久,經濟發達,交通便利,是僅次於伊斯坦布爾的土耳其第二大城市,而且安卡拉位於土耳其內陸,既能夠輻射全國,加強對國家的控制,又遠離邊境,非常安全,所以土耳其從伊斯坦布爾遷都的時候選擇了安卡拉。
3、伊斯坦布爾是奧斯曼帝國的首都,是奧斯曼帝國的核心,奧斯曼帝國殘余勢力非常強大。一戰後,奧斯曼帝國崩潰,凱末爾廢黜了土耳其蘇丹,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國。
凱末爾為鞏固自己的實力,防止奧斯曼帝國殘余勢力的反撲,所以決定遷都。安卡拉是凱末爾的大本營,凱末爾在當地的統治非常穩固,所以凱末爾把首都遷到了安卡拉。
(8)土耳其為什麼要建城市擴展閱讀:
土耳其共和國成立以前,安卡拉不過是個小城,而到2009年已發展為約有500萬人口的現代化都市,僅次於經濟中心、古都伊斯坦布爾。
安卡拉市區分新舊兩部分,老城以修建在一座小山丘上的古城堡為中心;新城環繞在老城東、西、南三面,尤以南面的城區最為整齊,這里均是歐式建築,大國民議會和政府主要部門都集中在該區,再往南是使館區和總統府所在地——羌卡亞。
貫穿南北的主要街道是以共和國奠基人凱末爾的尊稱命名的,叫阿塔圖爾克大道。這條大街上的民族廣場、勝利廣場和紅新月廣場上都建有凱末爾的塑像,他或高踞馬背,或昂首挺立,形象逼真。
安卡拉以行政中心和商業城市聞名,工業不很發達,經濟上的重要性遠不如伊斯坦布爾、伊茲密爾、阿達納等城市。這里只有一些中小規模的工廠。
安卡拉地勢起伏不平,氣候屬半大陸性氣候。主要農產品有小麥、大麥、豆類、水果、蔬菜、葡萄等。牲畜主要有綿羊、安哥拉山羊、黃牛。
這里有著名的安卡拉大學、中東技術大學等高等學府。在老城區的一個山坡上,建有一座赫蒂博物館,裡面陳列著許多浮雕、青銅器等。這些屬於公元前六、七世紀的歷史文物,充分顯示出古代赫蒂人的高度文明。安卡拉建有許多清真寺。這些清真寺是伊斯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