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怎麼占君士坦丁堡
① 君士坦丁堡戰役的具體情況
15世紀初,衰落的拜占庭帝國領土,只剩下首都君士坦丁堡及其附近若干城市,以及被土耳其軍隊切斷了聯系的伯羅奔尼撒地區,君士坦丁堡實際上已是一座孤城。1453年初,土耳其蘇丹穆罕默德二世親率步兵7萬多,騎兵2萬多,戰艦320艘,從海陸兩麵包圍並企圖佔領君士坦丁堡,徹底滅亡拜占庭帝國。君士坦丁堡位於博斯普魯斯海峽西岸的一個海岬上,整個城市呈三角形,北面是金角灣(亦稱哈利奇灣),南面是馬爾馬拉海,沿海地區築有防禦工事,金角灣入口處有鐵鏈封鎖,南北兩面易守難攻。西面是陸地,築有兩層城牆。城外是一條深100英尺的壕溝。城內駐軍僅9000人左右,海上有一支由20多艘大帆船組成的艦隊。
4月6日,土耳其軍隊從西面發動對君士坦丁堡的強攻,他們用火炮、攻城錘和投石器猛烈破擊城牆,並填平壕溝,架設雲梯,還在城牆下挖掘坑道。君士坦丁堡軍民在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帕萊奧洛古斯率領下頑強抵抗,粉碎了土軍從西面的進攻。拜占庭帝國的海上援軍也沖破了土耳其軍在海峽上的封鎖。
穆罕默德二世改變進攻謀略,他買通熱那亞商人,假道熱那亞人所控制的加拉太地區,潛入金角灣內,以便水陸夾擊。他調動軍隊5萬,並在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金角灣之間鋪設一條長約1.5公里的圓木滑行道。 然後在一夜間將80艘輕便帆船拖上海峽岸邊,用人、畜和滑車拉過山頭,再從斜波上滑進金角灣。又在金角灣最窄處架設浮橋,在橋上配置了火炮。
5月29日,土軍從海陸兩面對君士坦丁堡發起總攻,一面在金角灣用火炮破壞防禦工事和轟擊防守船隻;在西面,穆罕默德二世指揮數萬軍隊從多處突入城堡。君士坦丁堡守軍浴血奮戰,誓死保衛城堡,但終因寡不敵眾,彈盡糧絕,城堡最後被攻陷。延續了上千年的拜占庭帝國至此滅亡。此戰是當時比較典型的一次要塞攻防戰。
穆罕默德首先計劃進攻狄奧多西城牆,那是一連串錯綜復雜的城牆及壕溝,保護君士坦丁堡唯一沒有被水麵包圍的西面部份。他的軍隊在1453年4月2日復活節的星期一在城外扎營。多個星期以來,穆罕默德以巨型大炮攻擊城牆,但仍未能轟出缺口。由於巨型大炮裝填彈葯極需時間,拜占庭守軍能夠在每次炮轟後修補大部份的破壞。與此同時,穆罕默德的艦隊被拜占庭人放置的橫江鐵索阻攔,無法進入金角灣。
為了繞過鐵索,穆罕默德在金角灣北岸的加拉達建造了一條陸上船槽,以塗上油脂的圓木建成,船隻被拖過船槽,進入金角灣。這樣便能阻止熱那亞的船隻運送補給品,亦打擊了拜占庭守軍的士氣,但是城牆仍有待攻破。土耳其軍曾向城牆發動多次正面攻擊,但被擊退損失慘重。土軍其挖掘隧道,試圖穿過城牆,很多挖掘者是塞爾維亞人,由Zaganos Pasha指揮。
拜占庭人的工程師Johannes Grant 挖了一些隧道對付土軍,讓守軍進入隧道把敵人消滅。另外一些土軍隧道被灌水。最終拜占庭人捉了一位土軍重要工程師,他在酷刑之下供出所有土軍隧道的位置,那些隧道隨即被破壞。拜占庭婉拒了穆罕默德開出的撤圍條件,那是要拜占庭繳付一筆天文數字的賠款,即使穆罕默德本人也知道對方根本不可能做到。穆罕默德隨即計劃強攻城牆以消耗守軍實力。
5月22日晚上出現月蝕,對守軍來說是不祥之兆。
5月29日早上土軍再次進攻,第一波攻勢由訓練及裝備皆不足的輔助部隊執行,失敗是意料中事,只不過是用他們去削弱守軍力量。第二波攻勢主要由安那托利亞人執行,集中攻擊西北部的貝拉克奈城牆其中一段,先前的炮火已經對它造成部份破壞。
該段城牆在11世紀時建造,較其它城牆脆弱得多,1204年十字軍就是從該段城牆攻入城內。土軍雖然曾經取得突破,但很快便被守軍擊退。第三波攻勢由穆罕默德的精銳新軍執行,守軍最初還能堅持一陣子,但後來負責防守其中一段城牆的熱那亞將領Giovanni Giustiniani在作戰中受了重傷,離開了城牆,令守軍開始出現恐慌。
有些歷史學家認為土軍發現貝拉克奈城牆的科克波塔門並沒有鎖上(土軍沒有使用賄賂或其它詭計,只是守軍大意,尤其是炮轟遺下的瓦礫把那城門閉塞了),便從那兒沖入城內。君士坦丁十一世帶領守軍進行最後的保衛戰,脫下紫色皇袍,一馬當先沖入土軍陣中,與其部下在巷戰中戰死。
② 土耳其人如何使君士坦丁堡繼續保持皇帝城市的地位
君士坦丁堡原來是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奧斯曼土耳其滅掉拜占庭後佔領這里並改名為伊斯坦布爾,並把首都遷到了這里,延續了該城的輝煌。
③ 世界歷史之君士坦丁堡是如何陷落的
在世界的歷史上,在奧斯曼帝國的殘食下,拜占庭帝國只剩下一個城市,那就是首都君士坦丁堡。
1453年,野心勃勃的奧斯曼土耳其蘇丹率領20萬大軍和數百艘戰船圍攻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位於歐洲大陸的東南端,北臨金角灣,南靠馬爾馬拉海,東面與亞洲的小亞細亞半島隔海相望,西面與陸地相連,地勢十分的險要。
大敵當前,君士坦丁堡的軍民更是盡一切力量加固首都的防禦工事,除了在西面築了兩條堅固的城牆外,還在城牆上每隔100米修建一個碉堡,牆下挖了很深的護城河。在城北金角灣的入口處,他們用粗大的鐵索封住了海面,使任何的船隻都無法的進入,在城東、城南臨海的地方,他們也修築了高大的城牆。
4月6日,土耳其蘇丹拒絕了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的求和,下令攻城。隨著一陣陣震耳欲聾的巨響,一顆顆重達500公斤的巨石從土耳其人的大炮中發出,重重地砸在君士坦丁堡的城牆上,高大堅固的城牆頓時出現一個個大坑。
「沖啊!」數萬土耳其士兵肩扛粗大的木頭,滾動著木桶,向護城河沖去,企圖填平護城河,為大軍攻城鋪平道路。
「射擊!快射擊!」城牆上的拜占庭軍官不住的大聲催促士兵攻擊。
拜占庭士兵趴在城牆上,躲在堡壘里,用火炮、投石機、標槍、弓箭等向城下密密麻麻的不斷涌過來的土耳其人瘋狂的射擊。
看到這一幕,土耳其蘇丹知道從正面強攻是不行了,必須另想辦法。於是下令挖地道,准備潛入城中,打拜占庭一個措手不及,不料,地道還沒有挖到城中,就被拜占庭人發覺了,拜占庭人用炸葯破壞了地道。
此後4艘拉丁船和1艘希臘船企圖沖過土耳其人的封鎖線,支援拜占庭,土耳其蘇丹下令海軍將他們擊沉,土耳其人派出140多艘戰艦前去攔截,結果反被擊沉了很多艘,而敵軍的5艘船卻順利進入君士坦丁堡。城中的軍民見來了援兵和給養,士氣大振。
土耳其蘇丹把海軍的司令叫來,臭罵了一頓,並宣布把他撤職。海軍司令一聽,頓時慌了神,急忙說「尊敬的蘇丹,千萬別撤我的職,給我一個贖罪的機會,我知道怎麼攻克君士坦丁堡!」
「怎麼攻克?」蘇丹問。
「用海軍從金角灣進去!」「胡說八道!金角灣有鐵索,怎麼進?」蘇丹非常的生氣。
「有辦法,金角灣北邊是由熱那亞商人守衛的加拉太鎮,與君士坦丁堡隔海相望。熱那亞商人都是些見錢眼開的財迷,只要我們給他們大量的賄賂,就可以從加拉太鎮進入金角灣。」
「好,就照你的主意辦,先不撤你的職。」
土耳其人和熱那亞人經過秘密的協商,達成了協議,熱那亞人同意土耳其人從加拉太鎮經過。
一天晚上,土耳其人的80艘戰船來到加拉太鎮。他們在岸上用木板鋪設了一條道路,上面塗滿了牛油羊油,以減少摩擦。經過一夜的努力,這些戰船終於從陸路通過了加拉太鎮,進入金角灣。
第二天早晨,守衛君士坦丁堡北牆的士兵發現了土耳其人的戰艦,大吃一驚。在蘇丹的親自指揮下,土耳其士兵在炮火的掩護下,一次接一次地沖鋒。君士坦丁堡內所有教堂的鍾聲都敲響了,拜占庭的皇帝親自登上城頭,激勵士兵拚死作戰。
可就在這時,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
一群士兵從城牆上的小門出擊,返回後忘記將門鎖緊!土耳其人發現了拜占庭人這一致命的疏忽,他們立即結集重兵,猛攻這個小門,終於攻近了這座城。
土耳其人進程後,並沒有毀滅這座城市,搶掠過後,他們把奧斯曼帝國的首都遷到這里,改名伊斯坦布爾。
④ 土耳其人進攻君士坦丁堡的教訓是什麼
這一失敗使教會得到教訓:單憑熱情是不行的,組織與志願一樣重要。一年之後,由教皇組織的法國、義大利、德國的四支一十字軍,其中不乏王公貴族、騎士及嚴格訓練的士兵,共有騎兵4000人,步兵2.5萬人,於1096年8月從歐洲出發,不久就攻陷尼西亞。1097年10月20日,十字軍到達重鎮安條克,這座城鎮的設防非常堅固,有10多公里的城牆,城牆兩側有450座塔樓,以及延伸出城外400多米的城堡形成的要塞。十字軍因沒有攻城的武器而陷入困境。安條克的居民抵擋十字軍長達7個月之久,大馬士革的穆斯林軍隊也多次試圖為他們解圍。而這時的十字軍由於缺乏糧草,疲憊不堪,甚至冒險跑到100公里外去尋找糧草。1098年6月27日,城內軍民得到情報,讓他們再堅持兩天,其援軍就可到來。但由於叛徒出賣,這一消息被十字軍獲悉。6月29日,該城被十字軍攻下。兩天之後趕來的援軍也被十字軍擊潰。
1099年,十字軍包圍了耶路撒冷。當他們見到這座太陽下閃閃發光的城市,興奮得不知所措。他們以為既然奉上帝的旨意而來,上帝也會幫助他們推倒城牆,因此竟沒有準備攻城的梯子等器械,結果攻城當然失敗。於是,主教和教士們便決定按照《聖經》中記載的以色列人圍攻耶利哥的先例,先是祈禱和齋戒,然後讓士兵們列隊,由教士率領赤腳繞行耶路撒冷城牆一周,希望以這種方式使城牆轟然倒塌。當看到城牆依然不倒時,不少人「感到非常驚愕和恐慌」。7月10日,他們不得不使用武力攻城。15日,十字軍越過城牆,佔領了耶路撒冷。
1144年,摩蘇爾總督、塞爾柱突厥人贊吉統一了敘利亞所有的非基督教公國,形成了一支強大的穆斯林武裝力量。隨後他征服了十字軍建立的埃德薩公國。雖然贊吉在1146年被人暗殺,但他的兒子、勇悍善戰的努爾丁繼任王位,繼續對其他十字軍國家構成嚴重的威脅。大敵當前,西歐組織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征。
1148年7月,努爾丁在大馬士革打敗了德國十字軍。9月,康拉德三世率領部下回國,法軍成了孤軍。6個月後,路易七世也回國去了,這次東征毫無收獲。
1174年,努爾丁去世,其手下軍官薩拉丁很快成為埃及與敘利亞人公認的領袖。薩拉丁是庫爾德人,將門之子。他為人勇敢正直、溫文爾雅,是那個時代最堅強的人物和偉大的軍事統帥。自1174至1185年,他花了12年的時間統一了西亞、北非之交的一大片領土,並組建了一支強大的穆斯林軍隊。1185年,薩拉丁被授予埃及、敘利亞、摩洛哥、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和葉門蘇丹的稱號。
從1181年起,十字軍將領、外約旦領主雷諾幾度違約搶劫穆斯林的商隊,此舉令薩拉丁極為惱火,他趁機向耶路撒冷的十字軍王國宣戰。經過幾次戰斗,薩拉丁極大地削弱了這幾個十字軍小國的力量。1183年,薩拉丁摧毀了雷諾的軍隊,僅雷諾本人逃走。1187年7月,在哈廷之戰中,薩拉丁消滅了耶路撒冷十字軍的主力,他釋放了全部戰俘,僅殺死雷諾一人。1187年9月20日,薩拉丁乘勝率領大軍圍攻耶路撒冷。10月2日,薩拉丁率軍進入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被攻陷的消息傳到歐洲,在基督教世界引起極大的震動。狂熱的教徒們義憤填膺,並紛紛要求立刻採取行動。於是1189年,歐洲在「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紅鬍子腓特烈一世、法國國王腓力二世和英國國王獅心王理查一世率領下,開始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征。
紅鬍子腓特烈最先踏上征途,從陸地進發。他在安納托利亞打了場勝仗,大敗伊科尼的蘇丹。可是在橫渡西里西亞的薩勒夫河時不慎被淹死。他死後軍隊群龍無首,隨之分崩瓦解。
英國的獅心王理查是個典型的騎士,向來以勇敢著稱於世,在經歷了11個月漫長的血戰之後,十字軍終於設法打破城牆,攻陷了阿克城。
隨後,理查又在9月14日的阿爾蘇夫之戰中擊潰穆斯林守軍,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十字軍佔領了雅法,理查領軍兩度進逼到離耶路撒冷只有幾公里的地方。眼看勝利在望了,十字軍卻起了內訌。法國國王腓力二世本來就一直嫉妒理查的聲望,關鍵時刻竟然撤兵回國。理查只好單獨與薩拉丁作戰。
1192年春,理查終於趕到耶路撒冷城下,所有的十字軍戰士都宣誓一定要奪下聖城。他們已清楚地看到耶路撒冷的塔尖,但四周卻鴉雀無聲,不見一個人影。理查頓時起了疑竇,他擔心中了薩拉丁的計策,便下令停止前進,立即撤兵。果然,薩拉丁的部隊似乎從天而降,突然殺出,幸虧理查已有準備,才未受重創。
此後雙方幾次交鋒,互有勝負。1192年9月2日,理查與薩拉丁達成了一項休戰協約,規定雙方休戰三年零三個月,第三次十字軍就這樣草草收場了。
雖然經過連續幾次失敗,但歐洲許多騎士依然夢想有一天能奪回耶路撒冷。1202年,羅馬教皇英諾森三世又發動了第四次十字軍東征。1204年4月,十字軍攻陷君士坦丁堡,並對該城連續3天燒殺搶掠,把金銀財寶、藝術珍品洗劫一空。這種可恥的行徑後來在歐洲引起了民眾的公憤,不但羅馬教皇的威信大大下降,民眾對十字軍的狂熱也轉入低潮。
此後,歐洲又發動了幾次十字軍東征。1218年,以法國人為主的第五次十字軍進入埃及,但在1221年進軍開羅時因洪水泛濫遇阻,被迫撤退。1228年,德皇腓特烈二世指揮了第六次十字軍東征,他通過談判與卡米爾蘇丹簽訂《雅法條約》,約定耶路撒冷的歐麥爾清真寺歸穆斯林,聖墓則屬於基督徒。1244年,法王路易九世發動第七次十字軍東征,但他於1250年在埃及曼蘇拉被俘,次年才獲釋。20年後,路易九世又發動了第八次十字軍東征,但他在北非的突尼西亞登陸之後不久就染病而死。至此,十字軍便以悲劇告終。1289和1291年,十字軍的重要據點的黎波里和阿克分別被埃及的馬木路克王朝攻佔,西亞大陸的十字軍國家全部滅亡。長達200年的十字軍時代就這樣結束了。
從政治觀點和軍事觀點上講,十字軍東征是一場失敗。它導致西方與東方之間200年的大決裂,在基督徒和穆斯林之間埋下了仇恨的種子。十字軍東征是西方在發泄剩餘力量,是封建主們在宗教掩飾下進行的大規模軍事性掠奪,嚴重破壞了西亞和東羅馬帝國的社會生產和文化,給東、西方人民都帶來了巨大的災難。然而,從另一方面來看,十字軍東征也促進了西方與東方的經濟和文化交流,使西方人看到了更加廣闊的生活天地,從東方帶回了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愛好,促進了歐洲生活方式的變革和商業的發展。十字軍往返於地中海「通道」所需的費用和資金的轉移,也促進了銀行業在歐洲的普及,並為地中海東部發展貿易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⑤ 十字軍攻古君士坦丁堡羅馬的繼承者重建帝國之後,土耳其是如何吞並帝國殘余的
土耳其人在80年內奪取了整個小亞細亞,一直擴張到愛琴海邊。他們在新王朝即奧斯曼王朝的激勵下,於1348年越過達達尼爾海峽。正當苟延殘喘的帝國殘余陷入到內戰時,奧斯曼土耳其人在不到50年的時間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取了巴爾干。相反帝國卻逐漸萎縮到特拉凱和莫雷,僅在特雷布松還有一小塊延伸部分,而這只不過是一個延緩死亡的小公國,這時的帝國已經是名不符實了。
⑥ 土耳其人用了哪些步驟擴展土地
為了實施向歐洲擴張的計劃,奧斯曼土耳其人採取了3個步驟。
首先,烏爾罕蘇丹不斷派遣士兵越過海峽進入拜占廷,有時他們在色雷斯地區和君士坦丁堡城郊搶劫財物,有時則應拜占廷皇帝的邀請,幫助拜占廷軍隊作戰。總之,他要以各種借口呆在歐洲,擴大影響並等待時機完成征服計劃。當時,約翰六世也極需要土耳其人的驍勇善戰的才幹,為了滿足土耳其人,他花光了國庫的積蓄,甚至將莫斯科大公捐贈的用來修復聖索菲亞教堂的金錢也支付給了土耳其人。
其次,烏爾罕蘇丹利用拜占廷的困境,以幫助拜占廷為名進兵歐洲。他曾於公元1348年、公元1350年、公元1352年和公元1356年四次大規模增兵,其中最大的一次(1352年)人數在兩萬左右,從而使色雷斯南部地區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每次派兵,烏爾罕蘇丹都是一舉兩得,一則他要求與拜占廷皇帝訂立協議,迫使後者提供金錢和承認對色雷斯部分城市的佔領,二則又為他的軍事擴張披上了合法化的外衣。
最後,烏爾罕致力於建立進軍歐洲的軍事基地。以前,奧斯曼土耳其人大多是經過達達尼爾海峽進入色雷斯南部地區,因此,位於海峽歐洲一側的加里伯利城就被確定為具有戰略意義的軍事基地。烏爾罕曾多次進攻此城,都因城池堅固而未果。因此,烏爾罕要順利達到目的,就必須攻下加里伯利城。
公元1354年,烏爾罕的機會終於來了,色雷斯南部地區發生強烈地震,當地居民紛紛逃離,奧斯曼土耳其軍隊乘著大好時機佔領整個地區,在地震廢墟上重新修建城牆和堡壘,並在加里伯利城駐扎大批軍隊,囤積大量給養。從此,這里就成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進軍歐洲最重要的戰略中心和軍事基地。
在奧斯曼土耳其人發展的前半個世紀里,其主要的征服活動集中在陸上,而後便開始發展海上勢力。巴耶札德具有超過其父輩的野心和慾望,當然他也具有相當的遠見卓識。他清楚地認識到,要建立帝國必須滅亡拜占廷,而要攻佔君士坦丁堡必須建立強大的海軍。因此,他下令網羅人才,建造艦船,訓練水師,組建大規模艦隊。以此為基礎,他命令海軍首先分區清剿在愛琴海橫行了半個世紀的土耳其海盜,收編或征服了薩魯汗、奧穆爾和希德爾·貝伊等一大批土耳其海盜武裝,將許多海上的和沿海的海盜老巢變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海軍基地和據點,從而控制了愛琴海地區。但是,精明的巴耶札德注意不使海軍主力分散,而是集中於具有戰略意義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地區。在這里,他沿著海岸建立多處海軍要塞,並將勢力發展到黑海南部水域。
可以說巴耶札德為了自己遠大的目標,他處處小心,步步為營,為最後的決戰做好一切充分的准備。巴耶札德在被征服土地上建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統治機構,強迫被征服地區君主提供軍隊隨同作戰,大膽啟用外族軍事將領,積極准備進攻君士坦丁堡。有了強大的軍事力量作後盾,巴耶札德為了在政治上造成既成事實,他以最高宗主的名義召集巴爾干半島各國君主會議,強令其臣屬國的君主,即拜占廷帝國皇帝、米斯特拉專制君主、法蘭克的阿塞亞侯爵和塞爾維亞君主到會。在會上,他還作為仲裁人判決拜占廷人和法蘭克人之間的爭端。
公元1386年,巴耶札德在多淄河南岸的尼科堡戰役中擊潰由匈牙利國王希格蒙德(1387~1437年)統率的由威尼斯、熱納亞、匈牙利、伯艮第公國、法、英、德、波蘭等國組成的十字軍,最終確立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不可動搖的國際地位,也為最後攻佔君士坦丁堡作好了准備。
正當巴耶札德躊躇滿志、雄心勃勃准備完成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偉大事業之際,一件意料不到的事件中斷了他的計劃,這就是鐵木爾(1370~1405年)率領的蒙古軍隊擊敗了巴耶札德的奧斯曼土耳其軍隊,給鼎盛時期的巴耶札德當頭一棒。
⑦ 君士坦丁堡的興陷過程是什麼
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是伊斯坦布爾的古稱。曾是東羅馬帝國 (拜占庭帝國) 的首都。
君士坦丁堡位於巴爾干半島東端,臨博斯普魯斯海峽,扼黑海門戶,當歐、亞交通要沖,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是古希臘的移民城市,稱拜占庭,公元前660年為希臘人所建。但是在君士坦丁之前的羅馬帝國時代,它卻一直未受到應有的重視。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大帝重建並擴建了拜占庭,並於公元330年宣布遷都拜占庭,改名為君士坦丁堡,意謂「君士坦丁之城」。別稱「新羅馬」。從此,這個城市開始了它輝煌的千年歷史,君士坦丁的名字與這個城市溶為一體,直到1453年。公元395年,東西羅馬帝國正式分裂,君士坦丁堡作為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首都,成為地中海東部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君士坦丁堡1453年4月初被土耳其的軍隊圍困,5月29日穆罕默德二世的軍隊攻入城內,君士坦丁堡陷落,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滅亡。君士坦丁堡為奧斯曼帝國佔領,並成為奧斯曼帝國首都,更名為伊斯坦布爾,直到1922拜占庭王朝,也就是古羅馬帝國的東半部分,它的鄰側總是環繞著許多覬覦其財富的敵對勢力。然而當羅馬滅亡的時候,拜占庭王朝依然強大如初,並且在此後1000多年的歲月里,一直都是世界上最繁榮的文明之一。對於那些深受異族侵略者威脅、依靠拜占庭王朝才能生存的小國來說,它就像是一座海上的燈塔,閃耀著不滅的光芒。
羅馬時代的文明中心
[編輯本段]
沒有一個西方國家的首都,在帝國統治的連續性和范圍方面,能與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的輝煌歷史相媲美。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重建此城為新羅馬時,這里已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了。它的起源應追溯到公元前7世紀,當時,它是希臘城邦邁加拉的移民建立的一座殖民城市,取名拜占蒂翁,拜占庭是它的拉丁名字。
君士坦丁堡這段顯赫的歷史,很大程度上應歸因於它地處歐亞兩洲之間的險要位置。這座城市位於博斯普魯斯海峽南端陡峭的岬角上,岬角從海峽的歐洲一面向對面的亞洲沿岸伸出,彷彿要擋住從黑海流入馬爾馬拉海的急流。因此,君士坦丁堡南有馬爾馬拉海,北有博斯普魯斯海灣,從而形成了重要的港口,即所謂的金角灣。誠然,其他城市也有良好的港口和重要的地理位置,但君士坦丁堡的顯著特徵是,南北兩面都有一條狹長且能航行的海峽。所以,這座城市由兩扇海上大門保護著,可以禁止無論從愛琴海,還是從黑海來的敵船的通行。拜占庭皇帝為了加強這些天然防禦,又在陸上修築了兩堵高大的城牆:第一堵牆長四英里;第二堵牆長40英里,寬20英尺,位於第一堵牆西面約30英里處。這兩堵防禦城牆,同巴爾干山脈這一天然屏障連在一起,保衛了君士坦丁堡的陸上進口。因此,在拜占庭長達十個世紀的統治期內,這座城市盡管在大部分時間里是遭受圍攻的要塞,但卻得以保存下來。 君士坦丁堡有許多雄偉的建築,著名的聖索菲亞大教堂是拜占庭建築和藝術成就的結晶。
在歷史上,拜占庭的確是一個十分強大的王朝,它具備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和非常優秀的科學技術。它長時期統治著整個地中海地區,並擁有強悍的軍團。拜占庭王朝不僅保持了原本屬於古羅馬帝國的領土,而且還進一步囊括了中東和希臘地區。當歐洲的其它國家還在慢慢地從黑暗時代復甦之時,拜占庭王朝保持著由羅馬帝國延續下來的、非常先進的文明程度。同樣重要的是,拜占庭還促進了貿易和經濟的全面發展。幾個世紀以來,拜占庭一直是整個地中海盆地的經濟動力,它的貨幣則是國際標准交換媒介,它的商人及其商品,對於使西歐擺脫其封建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對於使義大利城邦走上控制地中海商業的道路,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在文化領域中,拜占庭挽救了古代文化藝術珍品,並將它們同她自身的遺產一起傳給了子孫後代。拜占庭傳下了由查士丁尼編纂的羅馬法,傳下了只是近來才得到正確理解和評價的一門宗教藝術以及由認真的學者們加以匯集、注釋和保存的古典和希臘文化時期的文學、學術名著。
拜占庭對當時的西方人來說,如同羅馬對日耳曼人而言一樣,是偉大的教育者、偉大的引導者、宗教和文明的源泉。同時,它還起到了保護盾的作用,使盾牌後面的西方能自由地發展自己的文明。這一點的全部意義,在公元1453年君士坦丁堡淪陷後變得非常清楚:土耳其人僅在半個世紀內便抵達歐洲的中心,包圍了維也納。
但西方人似乎並不領情,當1204年4月13日十字軍攻佔君士坦丁堡時,統帥為了獎勵騎士們的戰功,竟公開下令部下可以在一周內在城中實施任意的燒殺搶掠。十字軍還在拜占庭的領土上建立了拉丁帝國。西方的封建領主佔領了大片土地,並對土地上的居民進行殘酷壓榨。拜占庭帝國僅剩巴爾干半島一小部分土地和小亞細亞某些領土。直到1261年,它才收復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復國之後,領土已大為縮小,只包括小亞細亞西北角、色雷斯、馬其頓、愛琴海北部的一些島嶼和伯羅奔尼撒的一些據點。君士坦丁堡的政權更無昔日之盛,它對各地區的控制已相當鬆弛。
⑧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怎麼攻佔君士坦丁堡的
有名字叫《征服1453》
⑨ 君士坦丁堡是被那個國家滅亡的,其根本原因是什麼
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攻破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國最後毀滅
當時的東羅馬面已經十分衰微,被奧斯曼帝國侵佔越來越多的土地。1453年領土只剩下首都君士坦丁堡及周邊地區,以及希臘伯羅奔尼撒半島的一部分。
其衰落的原因有:
1、在經濟上受到威尼斯的挾制。失去了海關收入,帝國在商業方面的壟斷地位也逐漸喪失。
2、幾次十字軍東征,西歐來的士兵肆虐城鄉,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3、突厥人興起,蠶食鯨吞領土
——滅亡前夕的東羅馬帝國疆域,拜占庭已經被包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