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為什麼越戰
1. 希臘和土耳其為什麼會有戰爭
1967年希臘軍政府通過軍事政變上台,遭到全歐洲譴責,但美國卻支持希臘軍政府的「反共努力」。
1974年春,塞普勒斯情報部門發現希族准軍事組織---塞普勒斯全國戰士組織正策劃推翻馬卡里奧斯總統,他們還得到希臘軍政府的暗中支持。1974年7月2日,馬卡里奧斯總統寫信給希臘總統費宗·吉斯吉斯將軍,抱怨希臘試圖在塞普勒斯策動軍事政變。然而,希臘軍政府的答復卻是加快政變步伐。
7月15日,塞普勒斯國民警衛隊在希族軍官指揮下突然炮轟總統府,馬卡里奧斯總統護送一隊參觀總統府的學生離開後,自己乘計程車逃到塞普勒斯南部的帕福斯,那裡有英國空軍基地。隨後,他乘上一架英國飛機前往紐約,向聯合國控訴希臘軍政府的暴行。與此同時,政變軍人扶植贊同希塞兩國合並的尼科斯·桑普森就任臨時總統。
塞普勒斯政變使土耳其獲得了「口實」,迅速制定了「阿提拉1號」作戰計劃。7月20日拂曉,大批土耳其部隊突然在塞普勒斯北部港口城市凱里尼亞以西8公里處登陸,土耳其宣稱此舉是為了「保護」塞普勒斯土族人的安全。土耳其入侵部隊包括「恰克馬克」特別攻擊旅、第6兩棲步兵團、第50步兵團和第39師坦克營,裝備有12輛M47坦克、20輛M113裝甲車和12門105毫米口徑榴彈炮。
為了趕走入侵的土耳其軍隊,塞普勒斯國民警衛隊先派出第251步兵營的2個連和第23坦克營的1個排(5輛T-34坦克)前去攔截。塞軍起初打掉土軍2個無後坐力炮陣地,但土軍的M113裝甲車和步兵密切協同,擊毀2輛塞軍T-34坦克,使塞軍的努力付諸東流。
2. 希臘和土耳其為什麼會有戰爭
希臘和土耳其是直接接壤的,土耳其的歐洲部分與希臘東北部相連。 希臘與土耳其積怨已久。歷史上希臘長期受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統治,奧斯曼土耳其滅亡拜占庭帝國之後,吞並了東南歐的大片領土,包括希臘、阿爾巴尼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等,近代隨著土耳其的衰落,東南歐各民族掀起了民族獨立運動,包括希臘在內的各國紛紛獨立,這期間當然經歷了戰爭,最後土耳其在歐洲的領土只剩下了伊斯坦布爾周邊地區。 在後來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希臘與土耳其又分屬兩個陣營,隨著同盟國的戰敗,奧斯曼帝國瓦解,土耳其面臨協約國列強的宰割,在亞洲和非洲的大片領土丟失,希臘則在協約國的支持下直接出兵入侵土耳其,後來土耳其發生了資產階級革命,並與協約國簽訂了合約。但土耳其與希臘之間的爭端,包括塞普勒斯問題,一直持續到了今天。
3. 為什麼伊朗、阿富汗、土耳其常發生戰爭
這是地緣政治導致的最後結果。
1、土耳其橫跨歐亞大陸,扼守博斯普魯斯海峽,戰略位置無需贅言。古往今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誰掌握了這道海峽誰就管控了俄羅斯在黑海的出海口,黑海艦隊淪為廢鐵一堆;
2、阿富汗雖然土地貧瘠,但是長期以來的宗教沖突不斷,阿富汗是高原地區,地緣上雄視巴基斯坦。並且長期以來的戰爭當地一直缺乏強有力的領導機構;
3、伊朗則是老牌的反美鬥士,石油資源世界排名靠前。而且與伊拉克一直存有矛盾。
總結,這一地區長期就是陷入分裂狀態,並同為伊斯蘭國家,與他國的沖突往往是意識形態的差異,深層的則是追逐資源搶占戰略高地。表現在形式上就是常常為其他大國所利用,作為在當地制衡另一方勢力的棋子。這不是單單的地理原因就能解釋的。
4. 土耳其為什麼發生軍事政變
主要是世俗社會和伊斯蘭主義之間的爭斗。
1960年至2016年間,土耳其軍隊發動了5次軍事政變,平均每十年一次。1960年4月27日,土耳其武裝部隊總參謀長傑馬勒·古爾塞勒將軍發動政變,推翻時任曼德列斯政權,並出任臨時總統、總理兼國防部長。1961年10月大選後,軍人政權還政於民。1971年3月12日,因不滿土耳其各種激進組織出現,土耳其軍方向蘇奈總統和國民議會提交了一份備忘錄,要求建立「一個強大的可信賴的政府」。當天,1965年開始執政的德米雷爾正義黨政府被迫辭職,史稱「備忘錄政變」。1980年4月,土耳其選舉期間,由於左右勢力勢均力敵,選舉曠日持久,經濟形勢每況愈下。同年9月12日,土耳其武裝部隊總參謀長科南·埃夫倫發動武裝政變,宣布解散議會和內閣,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接管國家權力。埃夫倫將軍自任國家元首,建立軍政府。後來的1997年6月18日,在軍方的強大壓力下,宗教色彩濃厚的總理埃爾巴坎辭去職務。2016年7月16日,土耳其爆發了第六次軍事政變。
根據土耳其政變軍方發表的聲明,他們此次政變是為了恢復民主與自由。當然這只是對外宣傳的說辭,或者說表面原因。究其根本,土軍方發動政變恐怕還是要歸根到世俗力量與伊斯蘭之間的交鋒上來。
現代土耳其脫胎於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奧斯曼土耳其時期,伊斯蘭教被奉為國教,其採取政教合一的政體,民眾接受的是伊斯蘭化的教育。伊斯蘭教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說,土耳其有著深厚的伊斯蘭文化傳統。
一戰後,凱末爾領導的革命獲得了勝利,土耳其共和國誕生。革命勝利後凱末爾採取了一系列世俗化的措施。取消了政教合一制度,實行政教分離;以資產階級世俗法律代替伊斯蘭教法,撤銷伊斯蘭法庭;撤銷伊斯蘭長老委員會,設立宗教事務委員會,由政府管理宗教活動;改革伊斯蘭化的教育制度,改以西式教育等。凱末爾的世俗化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土耳其也成為伊斯蘭世界中,世俗化最徹底的一個國家。
凱末爾的世俗化改革勢必要觸及伊斯蘭勢力的利益,伊斯蘭勢力一直沒有放棄重拾影響。伊斯蘭勢力與世俗化力量一直都在交鋒,但總體而言,世俗力量一直占據優勢。作為世俗化力量象徵的土耳其軍隊一直都是世俗化成果的堅定捍衛者。1960年、1971年和1997年,土耳其軍方曾多次發動政變,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打擊伊斯蘭主義的抬頭。
1961年,土耳其通過了《土耳其軍隊內部服務法》,其後1982年又修改了憲法。兩者都賦予了土耳其軍隊在國家危難之際極大的許可權。
土耳其軍方此次政變,很大程度上就是不滿埃爾多安的伊斯蘭主義傾向。埃爾多安在還未當任國家領導人時,就曾表露出強烈的伊斯蘭主義傾向。1998年,他還因朗誦鼓吹原教旨主義的禁詩被判處四個月的監禁。2003年上台執政後,他採取了一些不利於世俗化的措施,導致土耳其國內日益伊斯蘭化。埃爾多安上台後,大肆建造清真寺,從2002年至今大約建造了17000座。在教育改革方面,他採取了偏向於宗教學校的政策,10年間,宗教學校的學生翻了10倍。
除此以外,埃爾多安失敗的周邊外交政策也有可能是此次政變的原因之一。2002年,埃爾多安上台後,積極推動「零問題」外交。土耳其通過這一政策改善了同周邊國家之間的關系,地區影響力得到了提升,與此同時也為經濟發展創造了一個有力的周邊環境。土耳其經濟在此期間高速發展,躋身為「新鑽國家」,是全球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隨著實力的增強,土耳其燃起了重做大國的雄心壯志。不斷插手周邊事務,導致與周邊國家交惡。土耳其的「零問題」外交也變成「零朋友」外交。此外,在打擊伊斯蘭國方面先是放任不管,後又惹火燒身,導致土耳其國內安全惡化。一系列政策的失誤,引發了民眾的不滿。
最後,埃爾多安加速集權進程也可能是原因之一。埃爾多安於2003年11月受命組閣,正式執掌政權。作為一個強勢的政治人物,此後的土耳其政壇打上了深刻的埃爾多安個人色彩。顯然,埃爾多安也是一個迷戀權力的人。2007年埃爾多安獲得連任。當年,土耳其通過全民公決修改了憲法,將議會選舉總統制改為直選。此事也被看作是埃爾多安在為自己的政治前途作安排。2014年,埃爾多安在卸任總理後,成功當選土耳其第一任直選總統。土耳其實行的議會制,總統本是虛位的,沒有實權。但是埃爾多安,不甘於做一個沒有實權的總統,他試圖想推動土耳其成為一個總統制國家,但是這涉及到修改憲法。從目前正發黨在議會所佔席位來看,通過議會修憲顯然是不可能的,埃爾多安也只能另謀他法。
5. 土耳其為什麼侵略敘利亞
土耳其軍隊進入敘利亞主要是打擊敘利亞境內的庫爾德人,切斷敘利亞庫爾德人和土耳其境內庫爾德工人黨的聯系。同時土耳其還有鞏固其在中東地區大國地位的意圖,防止伊朗,沙特等國介入。
6. 土耳其為什麼要參加一戰
在一戰爆發以前,土耳其雖然在國力上不如那些世界強國,但它最起碼還是一個世界大國。但是在一戰結束以後,土耳其遭到了一系列的嚴重製裁,以至於喪失了全國70%的。其實土耳其原本可以宣布中立,可是它最終在1914年11月對協約國陣營宣戰。那麼,土耳其為何會加入同盟國集團呢?
在一戰爆發的初期,德國在東西兩線都取得了勝利,土耳其誤認為戰爭將會在半年內結束。土耳其與沙俄存在領土爭端,它試圖藉助德國的力量對付沙俄,等沙俄戰敗以後,自己好收復一些土地。1914年11月,土耳其正式對協約國參戰。在此之前,土耳其的主要對手就是沙俄,兩國海軍在黑海反復鏖戰。戰局的發展很讓人意外,德國速戰速決的戰法失敗,戰爭演變成了消耗戰,這對德國來說很不利。時間進入1916年以後,雖然德國取得了一些戰術上的勝利,但戰略上仍處於被動狀態。1918年11月,德國宣布投降。第二年,在法國的凡爾賽舉行戰後會議。這次會議主要討論如何處置德國、土耳其、保加利亞等戰敗國的問題,正是在這次會議中,土耳其喪失了70%的領土。
7. 土耳其和敘利亞為什麼要打仗
本來敘利亞和北約土耳其兩國關系就不好,加上北約美國佬帶頭打擊敘利亞政府軍,扶持反政府武裝,都是美國佬攪的亂。。。
8. 土耳其對敘利亞突然動武,為什麼土耳其總跟敘利亞過不去
土耳其的總統一月二十日發起了對土耳其的接壤國家敘利亞的軍事行動,並且對外宣稱的這次軍事行動的目的是為了消除邊境的恐怖分子,然後就對敘利亞邊境進行了炮火打擊。那麼很多人都非常奇怪土耳其為什麼對敘利亞動手,為什麼土耳其總是要跟敘利亞過不去呢?其實土耳其它這次對敘利亞的戰爭,主要的針對方並不是敘利亞,而是在敘利亞一側的庫爾德人。
再加上敘利亞和土耳其其實一直都有領土之間的紛爭,亞歷山大勒塔省以前被劃分在敘利亞的領土上,所以兩個地區之間的矛盾一直是非常的尖銳的。
9. 俄國土耳其歷史上有什麼恩怨,為什麼發生那麼多次戰爭呢
如果問起,這世界上哪個國家的人最恨俄羅斯,拋開蘇聯解體後獨立的波羅的海三國和烏克蘭,那就非土耳其莫屬了。從十七世紀到二十世紀,三百多年間,兩國之間的大型戰爭,多達12次。
即使是今天,兩國在敘利亞戰場的暗中較量,也是持續不斷。
那麼,俄土兩國間究竟有什麼歷史恩怨,為什麼會造成今天這種水火不容的局面呢?
(葉卡捷琳娜二世女沙皇)
真正讓土耳其痛不欲生的,是沙俄歷史上的葉卡捷琳娜二世女沙皇。第五次俄土戰爭爆發後,俄軍名將魯緬采夫和蘇沃洛夫大敗土軍,攻入克里木汗國和巴爾干,愛琴海的俄海軍也大獲全勝。
土耳其不得不休戰求和,俄國獲得了第聶伯河和南布格河之間地區和刻赤海峽,成功打通了夢寐以求的黑海出海口。
但是葉卡捷琳娜並不滿足。1783年,克里木半島、塔曼島和庫班地區也被俄國強行佔有。至此,俄國得到包括黑海重要港口在內的大片海岸線,成為黑海沿岸國家。國勢日衰的土耳其,只能間接承認了俄羅斯的吞並。
俄國在黑海區域的擴張,和英國的龐大殖民利益存在著尖銳的矛盾。英國希望利用土耳其,控制兩個海峽,遏制俄國與其爭霸。
第十次俄土戰爭時,俄軍一直挺進到離君士坦丁堡只有12公里的地方,差點實現彼得大帝的夙願。這次戰爭,不僅土耳其在整個巴爾乾地區的領土被肢解獨立,卡爾斯、阿爾達漢等也落入了俄國手中。
和俄國打了數百年的土耳其,慢慢淪落到牆倒眾人推的境地。1911年發生意土戰爭,1912年發生巴爾干聯盟戰爭。土耳其在巴爾干半島上的廣博領地,僅剩下伊斯坦布爾所在的一小塊東色雷斯。
十月革命後的蘇聯,和土耳其的凱末爾運動一拍即合。兩個世仇國家出現了少有的親密。但二戰後兩國關系再次走入冰點。在冷戰時期,土耳其一直是美國為首的北約,對抗蘇俄的最前沿陣地。
直到今天,俄羅斯還念念不忘君士坦丁堡和南方出海口的夢想,讓土耳其如芒在背。這對十世之仇的冤家,圍繞各自的政治利益,在敘利亞局勢中,暗地裡仍然摩擦不斷。
10. 土耳其越境打擊庫爾德武裝,目的是什麼
土耳其打擊庫爾德武裝部隊的目的是想要維護自己的切身利益,趁現在敘利亞政權還沒有完全的穩定,佔領一小部分國家領土為己所用。也是因為美國剛好撤軍了,而且庫爾德武裝軍戰鬥力也沒有土耳其強大,可以更容易的攻打下來。
土耳其現在屬於軍事強國,身為北約成員國,身後還有一個美國老大哥在旁邊罩著,而且現在美國已經放棄了庫爾德武裝軍,令庫武裝心寒。認為這是「背後捅刀」。美防長埃斯珀為此辯解說,美軍夾在土軍和庫武裝之間,處境困難,只好撤出。二是穩住俄羅斯和伊朗,使之「動口不動手」。三是土方預計敘政府軍和庫武裝即使聯合起來,也難以抵擋土軍攻勢。
面對土耳其強大攻勢,敘政府軍聯手庫爾德武裝共同抵抗。這本身提高了敘政府在民眾,特別在庫族中的威望、地位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