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和保加利亞關系怎麼樣
A. 保加利亞是如何被土耳其滅亡的
1363年,穆拉德一世攻佔埃迪爾內,接著又佔領保加利亞的普洛夫迪夫。驚恐之下,匈牙利、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瓦拉幾亞組織聯軍反擊,但在1364年的馬查河戰役中被人數處於劣勢的奧斯曼軍隊擊潰。此後的東南歐各國更抵抗不住土耳其人的攻勢,節節敗退。1389年6月,6萬奧斯曼軍隊同由塞爾維亞、波斯尼亞、匈牙利、瓦拉幾亞、阿爾巴尼亞、波蘭、捷克人組成的10萬聯軍在科索沃原野(塞爾維亞東南部普里什蒂納城附近)進行決戰。戰役開始,塞國的拉扎爾公爵率軍緊逼土軍,酣戰之際,塞國封建主米洛奇·奧比利奇潛入敵營殺死穆拉德一世,其子巴耶塞特接替指揮。戰斗異常激烈,最終以聯軍慘敗而告終,許多將軍被俘並遭殺害。 1389年取得科索沃戰役勝利,打敗了巴爾干諸國聯軍,征服塞爾維亞。1393年又征服保加利亞。
B. 一戰中土耳其,保加利亞為什麼要
土耳其是因為之前就依靠德國貸款,同時一戰爆發後,英國單方面扣押並使用原本應該買給土耳其的兩艘軍艦(土耳其當時已經付過錢了,而且是全國捐款付的),土耳其蘇丹認為英國在羞辱自己,本來蘇丹親英,並依賴自己的權利和親德的青年土耳其黨抗衡,這件事之後蘇丹徹底偏向青年土耳其黨,不就土耳其收留德國軍艦,不久之後,土耳其參戰。
保加利亞比較復雜,簡單的說就是想奪回在第二次巴爾干戰爭時失去的土地,建立大保加利亞,同時,保加利亞沙皇出身德意志地區,比較親德奧
C. 保加利亞從土耳其統治下獲得解放後,保加利亞文學發展了怎樣的轉變
1878年,保加利亞從土耳其統治下獲得解放,但勝利果實很快落入資產階級手中。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由於社會矛盾和階級關系的變化,文學也顯示出復雜的局面。作家伊·伐佐夫(1850-1921)以民族解放斗爭為題材,創作了小說《軛下》(1894)、《流亡者》(1883-1884)和詩集《被遺忘者的史詩》(1881-1884)等,展現了人民起義的宏偉場面,謳歌了起義者的英雄事跡,尤其是《軛下》獲得了國際聲譽。扎·斯托揚諾夫(1851-1889)的回憶錄《保加利亞歷次起義札記》(1884-1892),也是一部描寫人民轟轟烈烈起義的重要作品。而作家米·格奧爾基耶夫(1852-1916)、斯·米哈伊洛夫斯基(1856-1927)、格·斯塔馬托夫(1869-1942)、佩·雅沃羅夫(1878-1914)等,寫出了許多不滿現實、針砭時弊的作品。伐佐夫的詩集《琴》(1881)、諷刺劇《陞官圖》和中篇小說《米特羅凡和陶爾米道爾斯基》(1882)等,揭露了資產階級社會的黑暗與腐敗。阿·康斯坦丁諾夫(1863-1897)的小說《巴伊·甘紐》(1895),塑造了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資產階級的典型形象。埃林·彼林(1877-1949)的短篇小說《安得列什科》、《在另一個世界裡》等,反映了農民的苦難和他們的反抗。中篇小說《格拉克一家》(1911)表現了農村宗法制的解體過程,譴責了資產者的道德淪喪。安·斯特拉希米羅夫(1872-1937)也是揭露農村剝削者、表現農民疾苦的作家。
D. 既不相鄰,也不為界的保加利亞與俄羅斯,為何兩國關系會如仇人一般
保加利亞原本是華約陣營國家,在蘇聯解體後,保加利亞倒向了北約,因為之前和蘇聯的關系,保加利亞在北約的地位還是很尷尬的,為了向北約表達自己的忠心,保加利亞在許多時候都表現得非常仇視俄羅斯,而保加利亞的做法又非常讓俄羅斯不快,所以兩國關系變得越來越差。
因為歷史原因,保加利亞和俄羅斯的關系也確實非常尷尬,從某一個角度上來說,蘇聯對保加利亞有恩,所以保加利亞如今對待俄羅斯的態度直接決定了它在北約的地位,既然已經倒向了西方,保加利亞當然也要拿出自己的姿態,所以保加利亞自從加入北約後,就和俄羅斯的關系一直很不好,甚至驅逐俄羅斯的外交官,而保加利亞的所作所為,當然讓俄羅斯非常痛恨,兩國因此結下了仇恨。
E. 為什麼土耳其和保加利亞、塞爾維亞簽訂了協定
俄國在支持巴爾干國家的同時,又擔心保軍進抵伊斯坦布爾不利於自己解決黑海海峽問題。德國和奧匈帝國則認為塞爾維亞和希臘是站在協約國一方的,因此不希望它們強大,卻把土耳其看作是自己潛在的盟邦,因此竭力防止土耳其覆滅。在各大國的壓力下,1912年12月,土耳其與保加利亞、塞爾維亞簽訂了停戰協定。
F. 兩次世界大戰,積極謀取領土的保加利亞因何失去領土
經過兩次世界大戰後,保加利亞大片領土被割走。但是歷史上普遍認為,保加利亞這是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這是怎麼回事呢?
自古以來,巴爾乾地區都是歐洲的火葯桶,在這片土地上,奧斯曼土耳其和沙俄、奧匈帝國的較量就從未停止過。象保加利亞這樣的小國家,自然也難以擺脫大國的控制。
保加利亞還算精明,直到日本偷襲珍珠港,才向美英宣戰。而對蘇聯,卻自始至終都沒有宣戰。整個二戰中,只是對南斯拉夫、希臘這些舊敵展開瘋狂進攻,收回了馬其頓和西色雷斯等舊地,重新奪回了地中海風光。
1944年9月8日,已向保加利亞單方宣戰的蘇聯軍隊,越過保羅邊界,准備向保加利亞進攻。
當天,保加利亞工人黨借機發動起義,推翻了君主政權。
新政府成立第二天就向德國參戰,和蘇聯站在了同一陣營,並配合蘇軍向希臘境內的德軍展開反攻。很快贏得了蘇聯的好感。
二戰結束後,在強勢蘇聯的堅持下,戰敗國保加利亞得以維持1941年1月1日的疆土面積。
雖然再次失去了西色雷斯和馬其頓領土。不過和一戰比起來,曾經被羅馬尼亞劃走的南多布羅加地區,終於得以保留。
G. 土耳其與中東國家關系
土耳其屬於中東國家。
中東包括西亞地區(除阿富汗)和部分北非地區(即埃及),是非洲與歐亞大陸的亞區。西亞國家(地區)包括沙特、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聯酋、阿曼、卡達、巴林、土耳其、以色列、巴勒斯坦、敘利亞、黎巴嫩、約旦、葉門和塞普勒斯。
(7)土耳其和保加利亞關系怎麼樣擴展閱讀:
土耳其是一個橫跨歐亞兩洲的國家,北臨黑海,南臨地中海,東南與敘利亞、伊拉克接壤,西臨愛琴海,與希臘以及保加利亞接壤,東部與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和伊朗接壤。土耳其地理位置和地緣政治戰略意義極為重要,是連接歐亞的十字路口。
土耳其人主要是歐洲人種-地中海血統,1299年奧斯曼一世建立奧斯曼帝國。1453年5月29日,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滅拜占庭帝國,16世紀~17世紀,尤其是蘇萊曼一世統治時達到鼎盛時期,統治區域地跨歐洲、亞洲和非洲。
因此奧斯曼帝國的君主蘇丹視自己為天下之主, 土耳其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和伊斯蘭文化,因而東西文明在此得以統合。
H. 「一戰」中土耳其,保加利亞為什麼要加入同盟國一方
同盟國是德國,義大利,奧匈帝國,土耳其和保加利亞,其中義大利在中途退出同盟國,加入協約國.
協約國最開始是英國,法國和沙俄.隨著戰事的發展,美國加入,中國也加入協約國,推出同盟國的義大利也加入協約國.其他還有塞爾維亞,日本,羅馬尼亞,比利時,荷蘭,希臘,葡萄牙,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亞,南非,印度,瓜地馬拉,海地,漢志(今沙烏地阿拉伯一部分),宏都拉斯,古巴、賴比瑞亞、尼加拉瓜,巴拿馬,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暹羅(現泰國),捷克斯洛伐克。其中塞爾維亞是一戰中唯一個為了正義而進行的斗爭. 一戰是以協約國的勝利而結束的,戰後召開了巴黎和會,制定針對戰敗國的凡爾塞體系.中國雖然上戰勝國,可是主權遭到了嚴重的踐踏,並由此而引發中國國內的五四愛國運動.成為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開端.
I. 土耳其和保加利亞有陸地接觸嗎
土耳其和保加利亞是接壤的!
此外土耳其還同以下國家接壤:希臘、敘利亞、伊拉克、伊朗、亞塞拜然、亞美尼亞、格魯尼亞。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