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的土耳其是什麼國家
① 二戰時期,土耳其在幹些什麼
在二戰時期,土耳其在做什麼?
一開始中立,最後還是加入盟國了。
土耳其地處歐亞大陸交匯處,把守戰略要道。戰爭剛剛開始,各國使節就蜂擁而至,希望用各種陰謀詭計動搖這個年輕的共和國的中立立場。但土耳其的策略是同時向德國和英國出口礦石等資源,換回武器和其他物資來保衛自己的國家,並藉此機會尋求發展。德國將幫助土耳其建設道路和鐵路,英國將幫助土耳其建設機場和港口,兩國會相互競爭,各自提供最好的設備,而土耳其則允許兩國勢力在國內用各種陰險的伎倆明爭暗鬥。
土耳其利用自己的鉻鐵礦和銅礦石換回了先進的武器。由50個旅,80萬農民出身的士兵組成的步兵在古安納托利亞高原嚴酷的環境下鍛煉出來,足可以媲美歐洲任何一國的步兵。土耳其領袖伊諾努決心維護國家的獨立,他不希望依靠別國軍隊保衛自己的家園,因為那樣的代價就是本國的子弟兵也要為他國的利益流血犧牲。
土耳其同交戰雙方簽署了貿易和約,換來雙方對自己中立地位的承認。1943年1月30日,伊諾努與丘吉爾在土耳其南部城市阿達納舉行會談,並同意在聖誕節那天加入戰斗。隨後同盟國向土耳其提供了350輛坦克,48門自動炮,300門野戰炮,近3000門防空炮,大約100萬枚反坦克地雷和10萬把步槍,作為第一批軍事援助。但11月,羅斯福、丘吉爾和斯大林這三巨頭在德黑蘭舉行會議的時候,土耳其依然拒絕與德國斷絕聯系,甚至不允許英國飛機使用盟軍幫助修建的空軍基地。
現在,只有丘吉爾對土耳其的參戰依舊感興趣,蘇聯對其徹底失望,決定完全靠自己的力量解放巴爾干半島。在開羅會議上,伊諾努辯解稱自己沒有行動是因為需要和其他國家的部隊協同作戰,這需要周密的准備。而被要求現在就著手制定計劃的時候,伊諾努卻說軍事將領都留在安卡拉,所以無法討論。
1944年2月,駐土耳其的英國司令官回國;4月,英國要求土耳其停止向德國出口鉻鐵礦,否則就封鎖土耳其的口岸。8月,土耳其終於照辦,因為到這時,納粹德國已經沒有能力也沒有必要報復這樣一個國家了。
直到1945年2月23日,土耳其才對德國宣戰——再過5天,就要超過同盟國定下的有權在戰後加入聯合國的最後期限。
土耳其人民是幸福的
② 二戰中土耳其是什麼立場
土耳其其實和納粹的關系不錯,甚至差點加入軸心國。這樣怎麼興兵攻打? 原因是1據「考證」,他們都有雅利安人的血統。2土耳其因為近代史中的經歷跟西方的感情不好。不過德國當時是後起之秀,所以沒怎麼參與那些事,它是個例外。一戰之後,「同病相憐」的它們反而更有了惺惺相惜之感。 再一個,二戰爆發後,土耳其是中立國中對納粹抱有好感的少數國家之一。它有不少資源對納粹有利,而英國等在它周圍的軍事力量和國內的反納粹勢力讓他不敢加入軸心國。而土的中立國地位對納粹是有很多好處的。因為,納粹在中東沒有足以制衡英法等的力量(地中海的制海權始終在英國手裡)。那麼如果土加入了軸心國,英法蘇很可能就在中東會師了。而土不加入,中立國的地位使得同盟國勢力無法接壤。一旦大戰全面爆發,北非戰場和高加索戰場被割裂。
③ 二戰期間,土耳其為何一直保持中立,直至雅爾塔會議後才對德宣戰
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土耳其直接站隊,被列強瓜分了。所以在土耳其不確定哪邊會可靠一點的時候是不敢再輕易站隊的。但是土耳其的位置十分重要,所以列強不會容忍土耳其這種模糊的態度,各方都在注意著土耳其,都想將土耳其拉到自己這一方。
但土耳其還在猶豫,直到實在不能再保持中立的時候,向德國宣戰,還趕在蘇聯前面。雖然蘇聯覺得土耳其很狡猾,但西方對土耳其比較寬容,土耳其最終倒向西方。
④ 土耳其在一戰時是德國的鐵桿盟國,到了二戰土耳其做了些什麼
土耳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與同盟國共同作戰,最終戰敗,結果遭列強宰割。土耳其民族陷於水深火熱之中,因此於一九一九年,今日之土耳其國父穆斯塔法·凱末爾(凱末爾·阿塔圖爾克)領導民族抗戰運動,擊退外國勢力。一九二一年一月 ,大國民議會通過根本法,改國名為土耳其。一九二二年十一月一日,廢蘇丹制,奧斯曼帝國正式滅亡。翌年十月二十九日土耳其共和國建立。二戰土耳其是中立國,但它與德國的關系類似西班牙瑞典和德國的關系,都是親德但卻拒絕捲入戰爭。德國二戰後重建時,由於缺乏成年男性勞動力,從土耳其「引進」了大量勞工,因此現在在德國到處可見土耳其人。
⑤ 二戰時土耳其的人口
二戰中的土耳其是一個約有二千萬人口、工業不發達的國家,位於三個大國集團的會合處,西面是軸心國勢力籠罩下的巴爾干半島,北面是蘇聯,南面是英國及其盟友占統治地位的阿拉伯世界。
⑥ 二戰時土耳其是個什麼狀況
凱末爾死後,他的主要助手伊斯麥特伊諾努(smet nnü)於1938年當選為土耳其第二任總統和人民共和黨主席,執政直到1950年. 伊諾努剛當上總統就趕上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當時納粹德國和美英都竭力爭取土耳其加入各自的陣營參戰.希特勒派特使游說伊諾努,而丘吉爾於1943年1月親赴土耳其的安達納,在一節列車車廂里密會伊諾努.同年4月,伊諾努密赴埃及,與出席第二次開羅會議的羅斯福和丘吉爾會晤. 在二戰初期,英美均覺得土耳其中立比較符合盟國利益,可以切斷德國與中東油源間的通道.但1942年盟軍戰事不利,丘吉爾一度希望土耳其參戰開辟中東戰線牽制德國,但羅斯福依然堅持土耳其中立較好.後來盟國考慮,土耳其一旦戰敗會造成無法收拾的災難性影響,因此還是決定讓土繼續中立. 而在土耳其方面,伊諾努雖然內心傾向盟國並且與美英領導人多次密晤,但他考慮,當時土耳其的凱末爾改革仍在進行中,經過多年戰亂的國民經濟並未完全恢復,仍需休養生息,而且土軍裝備與素質遠不能與德國相提並論,冒然與德宣戰將帶來一場民族災難.因此他決定繼續保護中立,同時與盟國保持友善關系和良好默契,以便在戰後獲得更多援助,以提防蘇聯染指海峽. 伊諾努的計劃無疑是非常符合土耳其的國家利益的聰明選擇,使土耳其在二戰中得到休養和發展,改革也繼續推進並獲得成功.二戰後,伊諾努就全面倒向美英並加入北約. 圖為1943年1月丘吉爾在安達納郊外一節列車車廂內密會伊諾努的照片.土耳其在二戰中保持中立但偏向盟國的立場可見一斑.
希望採納
⑦ 二戰時期的土耳其
他開始是中立的,後來傾向於同盟國了
當時隆美爾入侵埃及時一直希望土耳其的炮群象英軍艦隊開火,如果真是那樣英軍本來就不妙的處境將更糟糕了,但是土耳其一直沒有這樣做~~
⑧ 二戰土耳其的經濟軍事實力
土耳其地處歐亞大陸交匯處,把守戰略要道。戰爭剛剛開始,各國使節就蜂擁而至,希望用各種陰謀詭計動搖這個年輕的共和國的中立立場。但土耳其的策略是同時向德國和英國出口礦石等資源,換回武器和其他物資來保衛自己的國家,並藉此機會尋求發展。德國將幫助土耳其建設道路和鐵路,英國將幫助土耳其建設機場和港口,兩國會相互競爭,各自提供最好的設備,而土耳其則允許兩國勢力在國內用各種陰險的伎倆明爭暗鬥。
土耳其利用自己的鉻鐵礦和銅礦石換回了先進的武器。由50個旅,80萬農民出身的士兵組成的步兵在古安納托利亞高原嚴酷的環境下鍛煉出來,足可以媲美歐洲任何一國的步兵。土耳其領袖伊諾努決心維護國家的獨立,他不希望依靠別國軍隊保衛自己的家園,因為那樣的代價就是本國的子弟兵也要為他國的利益流血犧牲。
土耳其同交戰雙方簽署了貿易和約,換來雙方對自己中立地位的承認。1943年1月30日,伊諾努與丘吉爾在土耳其南部城市阿達納舉行會談,並同意在聖誕節那天加入戰斗。隨後同盟國向土耳其提供了350輛坦克,48門自動炮,300門野戰炮,近3000門防空炮,大約100萬枚反坦克地雷和10萬把步槍,作為第一批軍事援助。但11月,羅斯福、丘吉爾和斯大林這三巨頭在德黑蘭舉行會議的時候,土耳其依然拒絕與德國斷絕聯系,甚至不允許英國飛機使用盟軍幫助修建的空軍基地。
現在,只有丘吉爾對土耳其的參戰依舊感興趣,蘇聯對其徹底失望,決定完全靠自己的力量解放巴爾干半島。在開羅會議上,伊諾努辯解稱自己沒有行動是因為需要和其他國家的部隊協同作戰,這需要周密的准備。而被要求現在就著手制定計劃的時候,伊諾努卻說軍事將領都留在安卡拉,所以無法討論。
1944年2月,駐土耳其的英國司令官回國;4月,英國要求土耳其停止向德國出口鉻鐵礦,否則就封鎖土耳其的口岸。8月,土耳其終於照辦,因為到這時,納粹德國已經沒有能力也沒有必要報復這樣一個國家了。
直到1945年2月23日,土耳其才對德國宣戰——再過5天,就要超過同盟國定下的有權在戰後加入聯合國的最後期限。
⑨ 土耳其為什麼不參加二戰
第一,土耳其吸取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十次俄土戰爭的教訓,不敢再次輕易捲入戰爭。俄土戰爭土耳其損失慘重,一戰中土耳其被打的褲子都輸掉了,所以二戰一開打,土耳其是有多遠躲多遠,連熱鬧都不敢看。
第二,土耳其雖然是中東第一強國,不過仍然屬於比較落後的二流國家。土耳其沒有完整的工業體系,也沒有和任何一個大國叫板的實力,甚至一戰的創傷都沒有恢復,所以二戰時土耳其一直在休養生息,不願意輕易捲入二戰。
第三,土耳其在二戰中與軸心國、同盟國都走的非常近,一直在兩大陣營中走鋼絲。土耳其是出了名的親軸國家,在二戰中向德國提供了不少幫助,當然德國也給了土耳其不少好處。不過,土耳其並沒有上德國的賊船,他們深深牢記凱末爾的教誨:如果無法保持中立,那就加入有英國的一方。所以,土耳其在和德國好的同時,也一直和盟軍眉來眼去。1939年土耳其和英法簽訂了互助條約,也就是著名的二號議定書,給自己上了保險。當然,這個協定在二戰中並沒有認真執行,因為英法無法提供土耳其需要的足夠裝備和物資。當然,土耳其也沒打算對德國宣戰,所以雙方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二戰中丘吉爾曾試圖讓土耳其開辟歐洲戰場,但土耳其就當沒聽見。盟國不願意刺激土耳其,所以任由土耳其兩面搖擺。1945年,土耳其見軸心國大勢已去,所以加入同盟國對軸心國宣戰,在最後時刻拿到了聯合國的入場門票。
⑩ 二戰時,土耳其被哪國佔領了嗎
沒被人占過,中立。
同時向同盟國與軸心國出售礦產漁利;
直到1945年2月23日,土耳其對德國宣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