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土耳其 » 土耳其天然氣儲量是多少

土耳其天然氣儲量是多少

發布時間: 2022-07-30 12:52:05

Ⅰ 俄羅斯與歐盟的石油天然氣貿易

歐盟是能源消費大國,20世紀90年代後半期能源消費量超過14億噸油當量,佔世界消費量的17%。1999~2000年歐盟國家能源供應中的進口比重大約為40%,其中進口石油的比例達到85%,進口天然氣達到40%,進口煤炭達到35%。可見,歐盟依賴進口程度非常高,且還有增高的趨勢。

俄羅斯原油出口量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居世界第二位,天然氣出口量居世界第一。歐洲是俄羅斯油氣出口的傳統市場,目前俄羅斯力爭保有歐洲天然氣27%的份額,占歐盟石油進口的17%,在中東歐則佔60%市場份額。目前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大的管道天然氣出口國,俄羅斯的油氣產品主要是向西出口到歐洲和獨聯體等28個國家。

俄羅斯對歐洲的天然氣出口,2005年出口量為1561億立方米,出口收入為6191億盧布,主要出口到德國(360億立方米)、義大利(220億立方米)、土耳其(180億立方米)、法國(132億立方米)、匈牙利(90億立方米)、斯洛伐克(75億立方米)、捷克(74億立方米)、波蘭(70億立方米)、奧地利(68億立方米)和羅馬尼亞(50億立方米),出口到其他歐洲國家為242億立方米。奧地利、斯洛伐克和波羅的海各國更是幾乎完全依賴俄羅斯的天然氣。2006年,俄羅斯天然氣石油公司向歐洲出口的天然氣達1615億立方米,比2005年增長了3.5%,據初步估算,2007年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共出口了1480億~1490億立方米天然氣。2008年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天然氣出口量將增長4%~5%,對非獨聯體國家的供應計劃為1576億立方米,同比增長6%。

俄羅斯是歐洲最大的能源供應商,歐洲1/3的石油來自俄羅斯,石油出口的84%通過管道運輸,13%~16%通過鐵路運輸。俄羅斯原油向5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確立了石油出口大國的地位。有關資料顯示,2004年在俄羅斯原油出口中排前五位的是荷蘭(16.11%)、德國(10.99%)、烏克蘭(8.16%)、波蘭(7.80%)、義大利(5.73%)。2004年俄羅斯出口到獨聯體國家的原油為2943.39萬噸,佔全部石油出口量的12.78%;出口到獨聯體以外國家的原油為2億噸,佔全俄原油出口的87.22%,其中西北歐方向佔45.31%,東歐方向佔20.49%。

俄羅斯通往歐洲的石油天然氣輸出系統也較完善,俄羅斯天然氣80%以上供應歐洲市場,天然氣管線主要從西西伯利亞出發,經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到達歐洲,年運輸能力約1358.4億立方米。俄羅斯出口歐洲的天然氣有90%要經過烏克蘭,存在一定的供氣安全風險。俄羅斯每年通過烏克蘭管道向歐洲出口1120億立方米天然氣,烏克蘭收取過境費。烏克蘭每年還以優惠價格從俄羅斯購買8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但隨著「顏色革命」尤先科上台,烏克蘭拋棄了俄羅斯投向西方世界,這讓把獨聯體看作其後院的俄羅斯難以忍受,俄羅斯出口到獨聯體和波羅的海三國的天然氣價格較歐洲低,出口歐洲的天然氣與國際石油市場掛鉤,價格較高。近年,俄羅斯提高了出口到獨聯體和波羅的海國家的天然氣價格,遂爆發了俄烏天然氣之爭。喬治亞總統稱俄羅斯天然氣提價實為對格烏施加影響。俄烏天然氣之爭實為一場地緣政治之爭,雖然尤先科表示絕不挑起與俄羅斯的「天然氣戰爭」,最終以俄羅斯和烏克蘭在天然氣領域達成協議為結局。

俄烏斗氣讓過度依賴俄羅斯天然氣的歐盟表示擔憂,俄羅斯與白俄羅斯的「能源戰」更讓歐洲擔心不已,歐盟積極採取能源進口多元化的策略。中亞地區油氣資源十分豐富,主要分布在裏海及其沿岸的哈薩克、土庫曼和烏茲別克三國。裏海石油蘊藏量約為2000億桶,僅次於沙特,天然氣儲量約為14萬億立方米,約佔世界總儲量的7%。該地區沒有直接出海口,油氣主要經由俄羅斯出口到歐美國家。該地區一直是歐美能源爭霸較量的前沿,先是美國近年來策動的「顏色革命」,使獨聯體歐洲地區和中亞地區絕大部分倒向歐美。為避免此類事件發生,近年來,俄羅斯修建了幾條繞過烏克蘭的管道。俄羅斯更是利用土耳其開辟能源新通道。土耳其是俄羅斯主要能源貿易夥伴,更是俄羅斯能源通向歐洲、中東的橋梁。因此,俄羅斯將考慮修建經土耳其通往歐洲的石油天然氣管道,以便向土耳其和歐洲南部提供更多的石油和天然氣,更有與土耳其加強電力合作輸電到中東伊拉克的想法。土耳其總理認為,經黑海海底、終點在土耳其的安卡拉,全長1213千米,總造價32億美元,年輸氣設計能力為160億立方米的「藍流」天然氣輸送管道還有很大潛力,它是對俄土之間經烏克蘭、摩爾多瓦、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的天然氣運輸走廊的補充。俄羅斯是土耳其主要天然氣供應國,2003年俄羅斯向土耳其出口天然氣總量達145億立方米。1987~2003年,俄羅斯向土耳其出口天然氣達1058億立方米。

歐盟能源外交的主要目標就是確保外部能源供應安全,在此目標下,歐盟發起了與俄羅斯能源對話的倡議。2000年巴黎第六次俄歐首腦峰會上,普京與普羅迪簽署了俄歐戰略能源夥伴關系協議,定期開展能源對話。歐盟與俄羅斯能源對話的「普羅迪計劃」引起世人的關注,俄羅斯-歐盟峰會上能源對話得到肯定。歐盟國家已同俄羅斯建立了戰略性能源夥伴關系。俄歐能源合作是在俄歐夥伴關系與合作協定框架內進行的。2002年俄歐峰會後,在莫斯科成立了俄羅斯歐盟能源技術中心,依靠歐洲技術援助計劃,歐盟正在制定跨高加索運輸走廊和新獨立國家油氣管道計劃,在黑海-裏海地區發展運輸和管道交通線。可以說俄羅斯與歐洲能源合作關系是雙方關系中最重要的內容。

俄羅斯與歐盟能源對話已取得顯著效果,歐盟已參與薩哈林2號石油天然氣工程,哈里亞卡油田的開發,修建亞馬爾—歐洲天然氣管道、北歐天然氣管道、「藍流」天然氣管道,這三條天然氣管線將俄羅斯最重要的油氣生產地與歐洲聯成一體,屆時俄羅斯對歐洲地區的天然氣年輸送量將達到近927億立方米,較目前增長23.6%。俄歐雙方還通過能源對話解決了穿越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友誼」管道與亞得里亞石油管網實現一體化的問題,完善了與《產品分割協議》相關的法律法規。2010年北歐天然氣輸氣管道(從俄羅斯沿波羅的海海底,通過德國和荷蘭,然後沿北海海底抵英國)建成運行後,歐洲80%的天然氣供應將來自俄羅斯。一些人士認為,屆時歐洲的政治、經濟、軍事及公共安全將取決於能源供應者———俄羅斯。由此可見,歐洲對俄羅斯天然氣依賴程度太高,管道走向太單一,存在進口天然氣的政治風險。歐洲人士認為,俄羅斯對歐供氣合同的價格與石油價格掛鉤,是因為歐洲的天然氣市場缺乏競爭,供應方因此在價格決定方面占據優勢。

普京上台後,依靠能源出口使經濟迅速恢復,依靠能源外交提升了俄羅斯大國地位,不僅如此,還欲利用手中的能源獲得壟斷霸主地位。為此,俄羅斯積極籌建核工業巨頭確保能源壟斷。與中東、中亞等油氣國家醞釀籌建天然氣歐佩克。據初步預計,到2030年,歐盟25國對石油和天然氣的消費需求將分別達到6.85億噸和6.3億噸,其中石油的進口依存度將接近90%,天然氣的進口依存度將達80%。目前,俄羅斯能源出口一直穩占其GDP的20%以上和外匯收入的50%~60%,在俄羅斯能源出口創匯中,歐盟又是最重要的來源地。

俄羅斯是全部獨聯體國家及波羅的海國家天然氣的供給者。2005年俄羅斯對獨聯體國家的天然氣出口為766億立方米,出口收入為1084億盧布(不包括消費稅和進口關稅)。主要出口到烏克蘭(376億立方米)、白俄羅斯(198億立方米)、哈薩克(40億立方米)、亞塞拜然(38億立方米)、摩爾多瓦(28億立方米)、拉托維亞(28億立方米)、亞美尼亞(17億立方米)、立陶宛(14億立方米)、喬治亞(14億立方米)、愛沙尼亞(13億立方米)和烏茲別克(3億立方米)。2007年俄羅斯向獨聯體國家出口石油3625.5萬噸,比上年減少了1.3%。最近俄羅斯宣布將退出與獨聯體國家簽訂的石油過境協議,俄羅斯與獨聯體,一方欲壟斷控制;一方欲極力擺脫爭取獨立,因獨聯體國家均無出海口,歷史上總是依附於某一帝國,歷來是大國爭斗角逐的場所。目前,俄羅斯又將其牢牢控制在手裡。俄羅斯與其他獨聯體資源國的關系直接關乎歐洲的能源供給,乃至歐洲的經濟命脈。因此,雙方爭奪獨聯體的爭斗還將繼續下去,俄羅斯與歐盟這兩個資源國與進口國的關系,既有合作又有斗爭,它們之間各以自身利益為重,俄羅斯欲利用手中的能源取得政治經濟利益最大化,甚至,欲壟斷控制進口國的政治經濟命脈。歐盟作為世界上政治經濟重要一極,肯定會與俄羅斯周旋,積極發展與其他獨聯體資源國的關系,爭取能源進口多元化。

Ⅱ  西歐地區油氣工業概況

由前面世界油氣地緣政治格局分析已經知道,西歐屬於油氣消費大區,但其區內油氣資源非常少,其社會經濟發展所需要的油氣資源主要靠進口解決。當然,西歐本土部分國家也有一些油氣資源,如英國、挪威、荷蘭、法國、義大利等。

一、西歐地區的石油工業

西歐是後起的大產油區。1970年以前,西歐還是一個貧油區,採油業只限於陸上若干小油田,原油產量微不足道。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北海沿岸國家已經發現近海豐富的油氣顯示,但由於自然與經濟方面的原因,開發利用被推遲了。到了20世紀70年代,尤其是1973年以後,高漲的油價才賦予開發利用北海石油的巨大經濟意義。隨著北海原油產量的增長,西歐甩掉了「貧油」的帽子,成為一個新興的原油產區。

西歐採油業的主要產區分布於北海海域。北海海域分屬沿岸七國,其中英國、挪威分得面積最大,分別佔46%與25%,北海的採油業就集中在這兩國海域。荷蘭、丹麥、前西德、比利時、法國共獲得其餘的29%,但這些海域的原油產量不具有重要地位。

英國是隨著北海石油開發而崛起的第一產油國。1975年下半年,英國北海海域的阿蓋爾和福蒂斯油田開始出油,從此,英國採油業突飛猛進。1980年起,英國成了西歐主要石油消費國中唯一一個能夠自給並能輸出原油的國家。到1998年,英國的石油產量為1.33億噸,同期的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為7.08億噸(王金洲,1999)。

挪威是西歐第一石油儲量國。1998年,挪威的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為14.89億噸。挪威北海海域的採油業早於英國,1971年埃克菲斯克油田出油為其起點。1975年生產原油900萬噸,成為西歐第一個石油自給有餘的國家。爾後,原油產量穩步上升,1992年達1.64億噸,超過英國成為西歐地區最大產油國,1998年,其石油產量為1.52億噸,成為世界上最大產油國之一。2003年5月,挪威駐委內瑞拉大使達格·默克宣布,挪威國家石油公司將在委內瑞拉德爾塔拉天然氣項目中投資30~50億美元。這是挪威迄今為止涉及金額最大的國外投資計劃,它意味著挪威石油工業開始向國際化方向發展(國際石油經濟編輯部,2003)。

2000年西歐地區石油儲采比為7,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為23.4億噸,佔世界石油剩餘探明儲量的1.67%,比1999年的石油剩餘探明儲量25.38億噸減少了7.7%。2000年天然氣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為4.5萬億立方米,比1999年天然氣剩餘探明可采儲量4.43億立方米增加了1.5%,佔世界天然氣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的3.01%。2000年西歐石油生產量為3.21億噸,比上年的石油產量增加了1.0%,佔全世界石油產量的9.58%(其中英國2000年的產量為12684.5萬噸,比上年的實際產量13624.5萬噸減少了6.9%;挪威2000年的產量為16081.0萬噸,比上年的實際產量15088.0萬噸增長了6.6%。),而1999年西歐石油消費佔世界石油消費的22%。西歐1999年的天然氣產量為2892.37億立方米,比1998年的2665.7億立方米增加了8.5%,佔世界產量的12.31%,而其天然氣消費量1999年為4173億立方米,佔全世界天然氣消費量的17.38%。天然氣在歐盟15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將近24%,相對世界其他地區而言,歐盟天然氣儲量有限,產量不高,但消費量和進口量很大,輸氣管網發達。截止到2001年底,歐盟天然氣探明儲量3.21萬億立方米,佔世界的2.1%,主要分布於荷蘭(1.77萬億立方米)和英國(0.73萬億立方米)。歐盟2001年產氣量2129億立方米,佔世界的8.6%,主要生產國是英國(1058億立方米)和荷蘭(614億立方米);天然氣消費量3433億立方米,佔世界的15.9%,主要消費國是英國(954億立方米)、德國(829億立方米)、義大利(645億立方米)、法國(407億立方米)、荷蘭(393億立方米)和西班牙(182億立方米)(劉岩,2003)。

二、西歐的油氣貿易

早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西歐石油進口量已達4000多萬噸,超過了美、日兩國進口量的總和,相當於世界總進口量的30%。進入60年代以後,西歐實施了能源從煤炭到石油的轉換,石油消費量激增,至1973年石油進口量佔世界石油總進口量的45.6%,那時,西歐是一個貧油區,原油產量僅約1800萬噸,對於區內龐大的消費需求不過是杯水車薪,以至形成了石油消費高度依賴進口的局面。隨著挪威、英國北海石油的開采,提高了區內原油的自給率。同時,重視調整能源消費結構:壓縮石油消費量『提高天然氣、煤炭和核能的消費比例,石油進口量顯著下降。但因北海原油生產受資源儲量規模的限制,西歐仍是世界重要的石油進口國。中東和非洲是西歐石油進口的基本來源,此外,來自原蘇聯與拉美的石油亦佔有一定的比例。義大利、法國、原聯邦德國是西歐三大石油進口國。

北美和歐洲是世界管道天然氣消費的主要市場。在北美主要天然氣的出口國是加拿大,其主要通過管道向美國出售天然氣,2000年的管道天然氣貿易量為1034.4億立方米;歐盟天然氣消費的39.2%來自進口,而且進口來源多,半數成員國完全依賴進口(劉岩,2003)。在歐洲天然氣的主要出口國是俄羅斯、荷蘭、挪威、英國等,出口到義大利、土耳其、荷蘭、德國、法國、比利時等國家。因此,加拿大、俄羅斯、挪威、荷蘭和英國是保證北美和歐洲這兩大消費區天然氣供應的最重要國家,在地區天然氣貿易中具有很強的地緣政治優勢。

俄羅斯在中歐和西歐的天然氣供應中占據了很重要的位置,對歐洲其他國家來說,如果沒有俄羅斯的油氣供應,特別是天然氣的供應,歐洲的能源安全就面臨著很大的威脅。2001年,歐盟管道進口天然氣1542億立方米,其中,來自俄羅斯752.3億立方米(劉岩,2003)。但俄羅斯在站穩歐洲市場的同時,准備利用其強大的油氣優勢,東向開發東北亞和中國市場,以防其油氣出口的單一性而帶來的劣勢。

挪威2000年的天然氣儲量為1.25萬億立方米,天然氣產量為449.6億立方米。1999年挪威出口到歐洲大陸和英國的天然氣比1998年增加了6.8%,達到455億立方米。法國燃氣公司是挪威天然氣的最大買家,共購進112億立方米。德國的魯爾天然氣公司購買了95億立方米,比利時配氣公司購買了56億立方米。挪威出口到捷克共和國的天然氣增加到13億立方米。1999年10月,挪威輸氣管網完成擴容改造,連接Kollsnes與Emden終端的歐洲輸氣管道二期工程開始投入運營。2001年,歐盟進口天然氣的1542億立方米中483.8億立方米來自挪威(劉岩,2003)。

2000年荷蘭的天然氣探明儲量為1.77萬億立方米,產量為628億立方米,出口量為366.2億立方米。1999年荷蘭的管輸天然氣出口量由於向德國的出口減少,1998年下降至350億立方米,同時因Trans-Europa-Naturgas管線擴建工程的影響,出口到義大利的天然氣也有所下降。2000年出口的管輸天然氣量為366.2億立方米。

2000年歐洲還是液化天然氣(LNG)進口第二大戶,進口量為326.8億立方米,僅次於亞太地區(其進口達980.4億立方米)。2001年進口LNG為287億立方米,其中來自阿爾及利亞、奈及利亞、卡達、阿曼、利比亞、阿聯酋的LNG分別為200.7、55.5、9.3、9.1、7.7、0.2億立方米,佔世界總出口量1429.5億立方米的20%(劉岩,2003)。

三、西歐的油氣運輸

徐小傑根據研究認為,未來的亞歐陸上油氣管道運輸網路主要由「石油心臟地帶」向歐洲、東亞、東南亞和南亞這個需求月形地帶流通,具體有西向、南向和東向三個方向的跨國管網系統。其中,西向的管網系統有兩個部分,一是從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到歐洲。這里有俄羅斯的友誼管道和新建的亞馬爾管道。二是中亞向西針對歐洲市場的運輸線路,包括北線和西線。北線指亞塞拜然和哈薩克的石油往北進入俄羅斯領土,利用現有的管線輸送到俄羅斯的黑海港口諾瓦羅伊斯克。西線指裏海的石油經巴庫到喬治亞或土耳其進入黑海或地中海。同時,北非阿爾及利亞的天然氣已經貫穿馬格裡布,北上供應南歐市場,這就是著名的馬格裡布—歐洲管線(徐小傑,1998)。具體來說,連接西歐的石油輸送航線主要有(王金洲,1999):波斯灣—好望角—西歐、北美線。這條航線從波斯灣各油港經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海,沿非洲東海岸穿行莫三比克海峽繞道好望角,再沿非洲西海岸直達西歐、北美。此航線主要由超級油輪經營,它擔負著輸往西歐石油總量的70%和輸往美國石油的45%,它是西歐、北美主要的供油運輸線,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海上石油運輸線。

北美、西歐和前蘇聯地區又是油氣管輸最發達的地區(圖5-1、圖5-2見書後彩圖)。那裡的天然氣管道星羅棋布並已實現了國際聯網。歐盟內部現有天然氣長輸管道里程18.7萬公里,是1970年7.1萬公里的2.63倍。歐盟內部跨國管輸量613.9億立方米,佔世界跨國管輸量4083.2億立方米的15%。歐盟60%的天然氣消費量至少跨越一個國家輸送(劉岩,2003)。天然氣干線密度在美國為185米/千米2,在荷蘭為265米/千米2,法國為48米/千米2。西歐天然氣供應最初是區域性的,但從荷蘭發現格寧根氣田後,西歐開始了天然氣管網系統的建設。東歐也在積極擴建其輸氣管道。就參與國的數量而言,歐洲的天然氣市場是全世界最復雜的天然氣管網,天然氣用戶有2億。

近幾年來,隨著天然氣需求的增長,輸氣管道的建設穩定增長。全歐對清潔燃料需求的增長,正推動著由前蘇聯地區、北非以及北海外輸天然氣管道建設項目的實施。歐洲目前在建和計劃建設的項目中,有起自北海和阿爾及利亞的Zeepipe II管線、「歐洲管線」、霍爾騰管線以及歐洲—馬格裡布管線正成為關注的焦點。

四、歐盟天然氣統一市場

從以上分析可見,歐盟成員國之間天然氣消費部分靠成員國之間的進出口解決,但很大部分還需要依靠從歐盟外部市場進口解決。在這種情況下,為保證歐盟天然氣安全穩定供應,歐盟形成了天然氣統一市場。

歐盟各國天然氣行業發展可分為四個階段(宦國渝,李曉東,孫劍,2003),即起步期、成長期、成型期和成熟期。目前這些國家已進入了氣源多元化、市場需求穩定、基礎設施完善的成熟期,這為歐盟形成統一的天然氣市場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建立統一的天然氣市場是歐盟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必然結果,也是歐盟各國推動本國天然氣行業發展、促進高效清潔能源利用的需要。

早在1990年,歐盟委員會就已經開始促進歐盟內部天然氣市場的建立。1990年6月和1991年5月,歐盟委員會相繼發布了90/377/EEC指令《關於提高工業最終用戶天然氣和電力價格透明度的程序》和91/296/EEC指令《關於通過管網輸送天然氣》,邁開了發展內部天然氣市場的第一步。1996年,歐洲議會和歐盟理事會以1254/96/EC指令的形式,公布了跨歐洲能源網路建設的一系列指導方針,這些方針有力地促進了歐洲天然氣一體化基礎設施的建設。1998年7月,歐洲議會和歐盟理事會又發布了98/30/EC指令,闡明了內部天然氣市場的共同規則和各成員國天然氣部門的組織原則,提出了為確保內部天然氣市場得以建立並有效運營,各成員國政府在輸送、儲存、配送領域必須承擔的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的義務,還規定了強制性條款。

歐盟天然氣統一市場的主導思想在於促使區域內資源的自由流動、為構建和完善區域內統一的能源市場作準備,但是,在不妨礙內部大市場的前提下,允許各國具有一些豁免權,並制定各國管理制度。在歐盟天然氣統一市場內,要堅持公平原則、透明原則和採取許可證為主要手段的監管方式。

從歐盟天然氣統一市場的形成,及其主導思想和執行原則來看,歐盟在天然氣乃至能源市場的管理上已開始了統一的管理,其各國的油氣安全戰略必然受其統一規則的支持與約束。

Ⅲ 俄羅斯的天然氣,現在輸出最多的是哪個國家

歐洲是俄羅斯天然氣的主要出口市場,佔俄羅斯天然氣的百分之80。

2005年該地區對油氣田進行了公開拍賣,然而,為了保護國內資源,俄羅斯政府嚴格控制外國石油公司開發上游資源的權利。俄羅斯表示,除了本國的人有開采權利,其他顧家不允許有開采權利,只有持有俄羅斯公司51%或以上股份的公司才有資格參與,其他外國公司不允許開發其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盡管俄羅斯近年來擁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但由於艱難的開采條件、不穩定的財政政策以及尤科斯事件的影響,投資環境並不理想。

Ⅳ 土耳其是歐盟成員國嗎

土耳其不是歐盟國家。

土耳其地跨亞、歐兩大洲,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均實行歐洲模式,是歐盟的候選國。憲法規定土耳其為民主、政教分離和實行法制的國家。土耳其外交重心在西方,在與美國保持傳統戰略夥伴關系的同時加強與歐洲國家的關系。

自然資源

土耳其礦物資源豐富。主要有硼、鉻、鐵、銅、鋁礬土及煤等。三氧化二硼和鉻礦儲量均居世界前列。森林面積廣大,凡湖盛產魚和鹽,安納托利亞高原有廣闊牧場。水力資源亦較豐富,在主要河流的峽谷上築水壩建水庫,發展水電和灌溉事業。

土耳其境內有產石油及天然氣,但產量不足以自足,必須從國外進口。由於在北安那托利亞黑海沿岸東色雷斯伊斯肯德倫灣及南安內托利亞地區近敘利亞及伊拉克邊境發現油田,有望使自給率提高。

土耳其建有油管1738公里,天然氣管708公里,巴庫-第比利斯-油管為世界第二長油管,於2005年5月10日開始營運。此油管將原油由裏海盆地送至土耳其第中海沿岸的Ceyhan港。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土耳其

Ⅳ 土耳其的礦產等資源是怎樣的

土耳其礦物資源豐富。主要有硼、鉻、鐵、銅、鋁礬土及煤等。三氧化二硼和鉻礦儲量均居世界前列。森林面積廣大,凡湖盛產魚和鹽,安納托利亞高原有廣闊牧場。水力資源亦較豐富,在主要河流的峽谷上築水壩建水庫,發展水電和灌溉事業。

隨著生活水平提升,能源消耗亦隨之增加,土耳其政府計劃興建核能發電廠以增加裝機容量。興建核能發電廠最早於1960年代被提出,但廠商出價過高及安全因素而持續被取消。

Ⅵ 年天然氣供需形勢分析

一、國內外資源狀況

(一)世界天然氣資源狀況

截至2009年底,世界天然氣剩餘探明儲量為187.49萬億立方米(表1),比上年增長1.0%。按當前開采水平,世界天然氣剩餘儲量可供開采年限為62.8年。資源主要集中在俄羅斯和中東地區。按地區來說,中東是世界上天然氣資源最豐富的地區,擁有76.2萬億立方米,佔世界的40.6%。從國度來看,俄羅斯天然氣探明儲量為44.38萬億立方米,佔世界儲量的23.7%,居世界第一位;伊朗天然氣探明儲量為29.61萬億立方米,佔世界天然氣儲量的15.8%,居第二位;卡達的天然氣儲量為25.37萬億立方米,佔世界儲量的13.5%,排名第三位。以上三國佔世界天然氣總儲量的53.0%(圖1)。同時,根據2009年度各國生產量計算,俄羅斯的剩餘可采年限為84.1年,是主要天然氣資源國中剩餘可采年限最長的。已有數據顯示,目前世界天然氣儲量基本保持增長態勢,但增幅不大,近10年的平均年增幅不超過3.0%。

圖1 2009年世界天然氣探明可采儲量分布

圖5 1984~2009年日本LNG到岸價格

2009年,管道天然氣價格也出現較大幅度的回落,全球四大天然氣交易中心統計數據顯示,其交易價格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加拿大的亞伯達和美國的亨利中心價格下降幅度最大,基本回到2003年的水平。相比之下,歐盟的到岸價格下降幅度稍小些,主要是因為歐盟地區是天然氣進口大戶,缺口較大,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撐價格基本面(圖6)。

圖6 1984~2009年世界天然氣價格

我國天然氣行業現行的定價政策以成本加成法為基礎。隨著天然氣行業的不斷發展,根據天然氣資源供不應求的現狀和市場結構的變化,天然氣定價政策幾經調整,基本呈現出在政府監管下市場定價的基本特徵,從考慮天然氣生產企業成本水平,又適當考慮市場用戶承受能力的角度出發,我國天然氣行業現行定價政策被概括表述為:以成本加成法為基礎,適當考慮市場需求的定價方法,出廠價為政府定價,天然氣管道輸送價格為政府指導價並採取老線老價、新線新價的定價政策。為了改變現有價格體系,政府已著手開展天然氣定價改革,改革方向是與國際接軌。

六、結論

(一)世界天然氣供需趨勢

世界天然氣的供應,從20世紀90年代至今,基本保持較為平穩的增長趨勢。全球能源需求量的不斷擴大、天然氣資源探明儲量的不斷增加,又給天然氣供應市場的發展帶來了新機遇。1990年,世界天然氣供應量只有19918億立方米,到2008年供應量已達到30607億立方米,增長53.7%,雖然2009年受金融危機影響,供應量有所下滑,但未來仍呈增長態勢。同時,在當前石油能源供應緊張的形勢下,天然氣的勘探與開發力度不斷加大,進一步促使天然氣在21世紀充當重要能源角色,使其供應量持續增長。

在需求方面,隨著全球能源需求量的不斷擴大,天然氣因其具有潔凈、環保等優勢,需求量一直保持穩步增長,成為能源消費結構中的重要角色。1990年,世界天然氣需求量只有19817億立方米,到2009年已達到29403億立方米。

在供需平衡上,天然氣一直較為平衡,例如,2009年世界天然氣有466億立方米富餘量。預計未來幾年內,天然氣的供需依然能保持平衡。

(二)我國天然氣供需趨勢

近幾年,我國天然氣的供應能力有所加強,天然氣的生產量和進口量都在不斷增加,2001~2009年,供應量年均增長率達到13.34%,增長勢頭較好。在需求方面,我國天然氣近幾年保持不斷增長的態勢,2001~2009年的年均增長率達到15.24%,2009年達到880億立方米。

從近10年的進出口情況看,我國的天然氣凈進口量在不斷擴大,進口方式有了擴充,特別是LNG進口有了較快的發展,2006年,LNG進口進入了一個新的紀元,與境外合作進入新的階段,2009年度我國LNG進口553萬噸,同比增長65.8%。管道天然氣進口也取得了突破,2009年12月14日,我國首條跨國天然氣管道———中亞天然氣管道投產,引自土庫曼等國的天然氣將達300億立方米/年。

天然氣消費區域繼續擴大。截至2009年底,我國已建成的天然氣管道長度達3.8萬千米,初步形成了以西氣東輸、川氣東送、西氣東輸二線(西段)以及陝京線、忠武線等管道為骨幹,蘭銀線、淮武線、冀寧線為聯絡線的國家級基幹輸氣管網;同時,江蘇LNG和大連LNG項目進展順利,浙江LNG項目獲國家核准,進口LNG資源不斷落實,形成了天然氣資源供應的新格局,天然氣消費市場擴展到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200多個地級及以上城市。

從未來的能源消費結構及發展趨勢看,我國天然氣依靠本國生產供應的壓力較大,必須結合進口及境外開采等方式,來保障我國天然氣的供應平衡與市場穩定。從進口的源頭與方式上看,我國在近幾年有了新的突破,管道進口方面,與俄羅斯和中亞等國有了新的協議與合作,LNG進口方面,沿海地區接收站點建設步伐較快,發展勢頭良好,相信在未來的能源供應格局上可以起到促進全局合理化的作用,一方面拓寬沿海城市的資源供應方式,另一方面緩解遠途管道供應的壓力。

(余良暉)

Ⅶ 阿爾及利亞石油資源豐富嗎阿爾及利亞和土耳其哪國發達哪國人口多

阿爾及利亞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1982年探明石油儲量11億多噸,居各國第15位;天然氣儲量為3.7萬億立方米,次於蘇聯、伊朗和美國,居世界第四位。全國共有150個油氣田,主要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中。該國油氣資源不僅儲量豐富,而且質量較好,石油含硫低,天然氣多濕氣,含凝析油率高;同時,單井產量高,多自噴井。但油氣田多深居沙漠地區,埋藏較深,為開采帶來困難;而且距海較遠,也不便於出口。
阿爾及利亞人口 3106萬人.土耳其6800萬人.土耳其更發達.土耳其經濟概況

貨幣
里拉 1美元=1.33里拉

2005年GDP排名
第19位,人均第66位

2005年GDP
3820億美元

較2004年GDP增長率
8.9%

2005年人均GDP
4982美元

2003年各行業GDP
農業11.7%,工業29.8%,服務業58.5%

2005年通貨膨脹率
7.72%

2001年貧困人口
18%

2003年勞動力
2370萬

2001年行業就業比率
服務業37.9%,工業22.4%,農業39.7%

2005年失業率
10.3%

進口(2005年)
1040億美元

出口(2005年)
7340億美元

公共債務
GDP的78.7%

阿爾及利亞2006年

經濟指標

(金額單位為美元)
GDP
1050億
經濟增長
5.2%

人均GDP
3443
通 脹 率
3%

吸引外資
05年38億 預計06年42億
失業率
12.3%

對外貿易
738.2億
外匯儲備
777.8億

出 口
528.2億
外 債
50億

進 口
210億
匯 率
1美元=70第納爾

公路里程
10.8萬公里
港口吞吐量
1.2億噸

固定電話
300萬戶
行動電話
1600萬戶

資 源
石油
產 量
儲 量

28.4萬噸/日

(156萬桶/日)
12億噸

(88億桶)

Ⅷ 土耳其在黑海發現大量天然氣,能完全坐擁嗎

如果傳聞中的天然氣資源確實存在,那麼土耳其將其完全吃下,並不是沒有可能的事情。但是這一消息的真實性是否可靠?對此我們深表懷疑。

三、若消息不屬實,那性質就迥異了

如果黑海真有大量天然氣,土耳其完全坐擁沒問題,但如果這個消息是虛假的、不可靠的呢?

消息為虛的可能性其實也是很大的,因為這個消息放出來的時機實在是比較敏感,當然,這里說的敏感是相對於俄歐關系的政治層面而言,而消息的內容和來源又都模稜兩可,真實性無從捉摸。

由於偏離了主題,所以關於此消息為虛的可能性其背後的政治內涵,我們就不作深層次解讀了,但如果真是那樣的話,那麼這個所謂的“土耳其完全坐擁黑海天然氣”的說法,自然也就不復存在了。

Ⅸ 東地中海多個地區發現豐富的天然氣資源,最後花落誰家

目前地中海多個地區發現了非常豐富的天然氣資源,最後花落誰家我們還不知道,畢竟這個事情絕對不可能是你爭我搶就能夠結束了的,可能會有多個國家的勾心鬥角,可能也會有多個國家聯盟之後再繼續背叛,更加嚴重的是可能這個不僅僅是口頭上的協議,或者說是派出軍事部隊去那裡繞一圈宣布主權,可能會真的打起來,反正這些事情我們普通老百姓是不知道的,最後只能看這些地中海的油氣資源到底是屬於誰。


目前土耳其的行為就是頻繁的派出勘探船去對石油天然氣進行探索,而法國就是直接在那裡加強軍事部署,直接用這樣一種行為來宣誓主權,說白了主要是怕在進行油氣開采方面爭端不斷時突然發生了武力沖突,這樣的話也好有人在背後幫襯一下,而地中海一直都是許多國家爭論的焦點,它是世界上第二大上沒有開發的油氣熱點地區,很多人都希望在處理這個事情時能保持過多的理智,但是你想在這樣一個資源過度消耗的時代,有了地中海那麼就相當於在未來的幾十年裡油氣資源幾乎都可以不愁,並且還能夠源源不斷的向外國進行出口,那麼錢真就是跟流水一樣流入自己的口袋。

Ⅹ 土耳其稱在黑海發現大規模天然氣田,對當地經濟有何影響

根據土耳其政府宣布,其相關部門於8月21日在黑海發現了大規模燃氣田,天然氣儲存量多達3200億立方米。同時政府繼續協調相關公司與專家對於該天然氣田進行了詳細的調研活動,並正式宣布此天然氣田將於2023年正式進行開采,並屆時將會對土耳其與當地的經濟產生諸多正向有利影響。

1.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為經濟發展提供活力來源

由於疫情的相關影響,世界旅遊市場受到了非常大的沖擊。旅遊收入來源是土耳其國家政府財政收入的一大支柱,土耳其許多地區均依靠經濟旅遊發展,來維持自身的經濟財政運轉。由於疫情的影響,土耳其許多地區經濟財政赤字都陷入了非常大的危機。該天然氣田的發現,將會對土耳其當地經濟產生諸多正向影響。包括為其政府財政收入增加更多來源。因此此天然氣田的發現和計劃開采將會推動當地經濟走出困局,為其經濟發展提供活力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47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99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3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86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05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04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