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佔領芬蘭與土耳其多少領土
㈠ 俄羅斯帝國最大有多大
19世紀俄羅斯帝國的面積約占當時世界面積的1/6,其領土東起白令海峽、西抵波羅的海,北起北冰洋,南達中亞,疆域遠遠大於後來的蘇聯。
彼得大帝締造俄羅斯帝國羅曼諾夫王朝統治的俄羅斯帝國起源於一個以莫斯科為中心的小公國。16世紀中葉,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自稱沙皇,開始了對外擴張。1682年,剛滿10歲的羅曼諾夫王朝的第四代沙皇彼得·阿列克塞耶維奇·羅曼諾夫登基了。他就是俄羅斯帝國的創造者彼得一世,人稱「彼得大帝」。
彼得即位前的沙皇是他同父異母的哥哥費奧多。費奧多體弱多病,由他的姐姐索菲婭攝政。1682年4月,費奧多去世,索菲婭為鞏固自己的地位,慫恿莫斯科斯特雷西近衛軍嘩變,企圖謀害彼得母子。5月26日,彼得同索菲婭的親弟弟伊凡同時即位為沙皇,索菲婭為攝政王。為防彼得母子對其構成威脅,索菲婭把他們放逐到莫斯科郊外。那裡居住了許多從歐洲來的工匠,彼得從他們那裡學到了許多技術。彼得從小就喜歡軍事游戲,他把自己的小夥伴編成兩個「游戲」兵團,整天在綠蔭環繞的村莊中建築土堡,進行軍事演習。後來,彼得的游戲兵團變成了他身邊兩支訓練有素的近衛軍。索菲婭意識到彼得是個危險的對手,於是在1689年8月1日午夜,發動兵變,企圖廢掉彼得,但是陰謀失敗,索菲婭被關進修道院。彼得開始親自執政。
1692年,彼得下令在俄羅斯西南的烏格涅什組建了一支小型艦隊。彼得親自上陣,建造戰艦。1695年1月,彼得親率3萬大軍進攻土耳其,想佔領亞速海。由於沒有海軍,遠征失敗,但彼得並不灰心,他用一年多時間建立了一支艦隊。1696年春,30艘俄國戰艦出現在亞速海上,俄軍水陸並進,佔領了亞速堡,土耳其戰敗求和。彼得獲得了他夢寐以求的出海口。
1697年,彼得派一個考察團訪問歐洲,考察團由250人組成,其中工匠35名。25歲的彼得化名為彼得·米哈依洛夫,以下士身份隨同前往,並在荷蘭造船廠學習造船技術。空閑時,彼得總是去參觀手工工場、博物館,訪問著名的學者、科學家,聘請他們去俄國工作。在倫敦,他參觀了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還參加了王宮的化裝舞會,考察了英國的國家制度,出席了國會的會議。
正當彼得在國外考察時,被派駐戍邊的斯特雷西近衛軍發動兵變,要求立索菲婭為沙皇。彼得趕回國內,鎮壓了叛亂。平息叛亂後,彼得開始進行全面改革,確立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力。他鼓勵投資、發展工業,又徵召大批農奴開鑿運河,建造通商口岸,發展商業;大力興辦文化教育事業、改革禮儀制度,甚至採取強制性手段,迫使俄國貴族接受西方習俗。同時,建立了一支擁有130個兵團、20萬士兵的強大陸軍和一支擁有48艘戰艦的海軍。
1700年秋,彼得率軍3萬進攻當時的北歐強國瑞典,被18歲的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擊敗。俄軍幾乎全軍覆沒,彼得隻身逃回莫斯科。3年後,彼得趁瑞典入侵波蘭之機卷土重來,佔領了瑞典在波羅的海沿岸的要塞。然後在涅瓦河口附近的科特林島上修建了彼得—保羅要塞。彼得將這座城市取名為聖彼得堡,並把它定為帝國未來的首都。盡管莫斯科此時還是名義上的首都,但國家政治活動的中心已經轉移到了聖彼得堡。
1721年,俄羅斯與瑞典簽訂和約,奪得了芬蘭灣、里加灣沿岸的土地,從而解決了北方出海口問題。同年10月,俄國樞密院尊稱彼得為「大帝」和「祖國之父」,俄國也正式改稱「俄羅斯帝國」。
1725年,彼得大帝去世。在統治俄羅斯的30年時間里,彼得把俄羅斯由一個封建落後的國家改變為一個受人尊重的歐洲強國。
葉卡捷琳娜二世
彼得大帝死後37年,先後有6位平庸的君王當政。直到1762年,俄羅斯帝國才迎來另一位在歷史上被稱作「大帝」的君主———葉卡捷琳娜二世。
葉卡捷琳娜原是德意志小國安哈爾特—澤伯斯特的公主,原名索菲婭·奧古斯特·弗雷德里克。1745年,她與17歲的皇儲彼得(即位後稱「彼得三世」)成親。此前,她皈依了東正教,並取教名葉卡捷琳娜。彼得三世即位後不得人心,1762年6月28日清晨,葉卡捷琳娜在她的情人和近衛軍軍官格里高利·奧洛夫的擁護下發動政變,廢黜了彼得三世。9月22日,葉卡捷琳娜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聖母大教堂加冕,史稱「葉卡捷琳娜二世」。
葉卡捷琳娜與彼得有許多相似之處,他們雄心勃勃,著眼於將俄羅斯建成一個對外開放的世界強國。至35年後她逝世時為止,俄羅斯已經向西歐的政治和社會新潮流邁進了一大步。
內外危機導致俄羅斯帝國消亡
1814年3月31日,打敗了拿破崙的沙皇亞歷山大一世親率反法同盟軍隊進入巴黎。但是,這次勝利也給俄羅斯帝國帶來了隱患,許多參加戰爭的貴族軍官受到美國和法國革命的啟發。1825年12月26日,3000名士兵在聖彼得堡議會廣場彼得大帝青銅雕像前,要求廢除農奴制度,但遭到沙皇政府的殘酷鎮壓,有1000多名士兵被打死或打傷。
1894年,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即位。尼古拉是一位熱愛家庭的好丈夫和好父親,但作為沙皇,他不熱衷於政事,遇到棘手的問題時總喜歡去問他那頤指氣使的母親。1905年,在俄羅斯爆發「1905年革命」。這次革命被列寧稱作是「十月革命的一次預演」。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俄羅斯帝國出現內外危機。1917年3月,尼古拉二世在「二月革命」後退位,俄羅斯君主專制政體結束。同年11月7日,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俄國歷史翻開新的一頁。
㈡ 俄羅斯領土面積約為多少平方公里
1709.82萬平方公里(平方千米)。
俄羅斯是由22個自治共和國、46個州、9個邊疆區、4個自治區、1個自治州、3個聯邦直轄市組成的聯邦共和立憲制國家。國旗為白、藍、紅三色旗。國徽主體為雙頭鷹圖案。
俄羅斯位於歐亞大陸北部,地跨歐亞兩大洲,國土面積為1709.82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一個由194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為俄羅斯人,約佔全國總人口的77.7%。
(2)俄佔領芬蘭與土耳其多少領土擴展閱讀
公元9世紀,在建立以基輔為中心的古羅斯國家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俄羅斯人的祖先古羅斯部族人(東斯拉夫人),並成為此後國家名稱。
「俄羅斯」這個稱呼是中國人通過較早接觸俄羅斯人的蒙古人學來的,在蒙古語中很少有以輔音R開頭的,而蒙古人在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往往都要加上相應的母音O,因此「羅斯」在蒙古語便譯為OROS,第一個音節為O。這也是中國元朝史籍中稱為「斡羅斯」或「鄂羅斯」的原因。
到了明朝,中俄聯系中斷,直到明末中俄才有直接接觸,那時候中漢人便直譯為「羅剎」。羅剎國這一稱呼直到清初仍舊存在,比如康熙帝下令編纂的中俄交涉史料就定名為《平定羅剎方略》。
但清朝的統治民族是滿洲族,受蒙古族影響較深,故採取源於蒙古語的間接音譯,在康熙以後統一稱為「俄羅斯」並沿用至今,俄羅斯帝國簡稱沙俄,即沙皇俄國。
俄羅斯國旗採用傳統的泛斯拉夫色,旗面由三個平行且相等的橫長方形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白、藍、紅三色。國旗中的白色代表寒帶一年四季的白雪茫茫,藍色代表亞寒帶,又象徵俄羅斯豐富的地下礦藏和森林、水力等自然資源,紅色是溫帶的標志,也象徵俄羅斯歷史的悠久和對人類文明的貢獻。
三色的排列顯示了俄羅斯幅員的遼闊。但另一方面,白色又是真理的象徵,藍色代表了純潔與忠誠,紅色則是美好和勇敢的標志。
1699年彼得大帝到荷蘭學習造船術時,他意識到需要為俄國的海軍設計一面軍旗。他因此效仿荷蘭的三色國旗設計,但顏色是另選的(當時的荷蘭國旗是橙、白、藍三色)。
彼得大帝當時選擇的顏色是紅、白、藍三色,也就是後來的泛斯拉夫色。1883年5月7日這面旗幟正式成為俄國國旗,1917年十月革命後三色旗被取消。1991年8月21日這面旗幟再次被採用,成為獨立的俄羅斯聯邦的國旗。
㈢ 俄羅斯當年佔了土耳其多少領土,俄羅斯土耳其恩怨都是
俄土戰爭從土耳其建國的奧斯曼土耳其那時候就開始了,持續到現在。只不過開始時奧斯曼其碾壓全歐洲,衰落後就一直挨收拾了,主要是彼得以後得俄國一直揍他,這個仇是世仇,根本無法化解。
㈣ 兩次世界大戰間各國損失領土多少
一戰後:
德國失去阿爾薩斯洛林(劃給法國)、加利西亞(劃給波蘭。一戰前沒有波蘭國家,德國與俄羅斯是接壤的。)、石勒蘇益格歸還丹麥,波蘭獲得出海口。德國被分裂為兩部分,同時失去所有殖民地。
奧匈帝國分裂為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奧地利、南斯拉夫,部分領土劃給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奧地利 ,此外羅馬尼亞和義大利也獲得部分奧匈帝國的土地。
塞爾維亞得到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阿爾巴尼亞等,建立南斯拉夫王國。
土耳其奧斯曼帝國失去地中海東岸、美索不達米亞和阿拉伯半島沿海地區的領土,僅保有土耳其本部。
俄羅斯失去立陶宛、愛沙尼亞、芬蘭和西烏克蘭(蘇波戰爭後劃歸波蘭),二戰初期被蘇聯奪回。
波蘭三百年後再次立國,獲得西烏克蘭、加利西亞、奧匈帝國部分領土。
二戰後基本維持二戰前版圖,部分調整:
德國失去東普魯士,分別劃給波蘭、蘇聯。
日本失去所有殖民地,北方四島歸蘇聯。
外蒙古獲得獨立。
南亞大陸成立印度、巴基斯坦(後分出孟加拉國)、斯里蘭卡國。
㈤ 沙皇俄國全盛是領土有多少
2200多萬平方公里!
㈥ 沙俄1600多年領土有多大,沙俄是怎麼把領土闊展到2240的。
問中央96年跟俄國簽的賣過條約。今天結束中俄演習的地方都是中國。網路下海參威
㈦ 俄國什麼時代的領土最大有多大
19-20世紀之交的俄國,總面積2200多萬平方公里,面積為歐亞兩大洲面積的42%,占整個地球面積的1/22,約佔地球陸地面積的1/6。人類史上僅次於大英帝國和蒙古帝國。
20世紀初俄國共有200多個民族,有146種語言和方言。但國家居民的主要部分——近80%,是由大俄羅斯人、烏克蘭人、白俄羅斯人、波蘭人和猶太人五個民族構成。
(7)俄佔領芬蘭與土耳其多少領土擴展閱讀:
1917年革命前,「俄羅斯人」這個術語包括三個主要的東斯拉夫民族——大俄羅斯人、小俄羅斯人和白俄羅斯人)的人口加在一起共佔全國總人口的66.8%。
此外,在俄羅斯帝國境內還居住著790萬波蘭人(占總人口的6.3%)和510多萬猶太人(占總人口的4.2%)。在歐俄的50個省及西伯利亞,大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占那裡全體居民的80%;在高加索他們佔34%。在中亞俄羅斯人佔比為8.9%。
講突厥語民族的人:韃靼人、巴什基爾人、亞塞拜然人、米舍爾亞克人、土庫曼人、烏茲別克人、哈薩克人、吉爾吉斯人、楚瓦什人、諾蓋人、雅庫特人等在俄羅斯也占相當大的比重——10.8%(1360萬人)。
講芬蘭—烏戈爾語的各民族(卡累利阿人、愛沙尼亞人、拉普人、莫爾多瓦族、奧斯加克人、濟良人等)總共350萬人(占人口的2.8%)。生活在波羅的海沿岸及西部一些省的立陶宛人、拉脫維亞人和日穆德人(俄羅斯人和波蘭人對立陶宛的熱邁特部落的稱謂)共310萬(占人口的2.5%)。
德意志族人總共180萬(佔1.4%)。卡爾特維爾人(喬治亞人、明格列爾人、伊麥列京人、斯萬人)和高加索各族山民(卡巴爾達人、阿布哈茲人、印古什人、車臣人、切爾克斯人等)占國家人口的1.8%(240萬人);亞美尼亞人占人口的0.9%(120萬人)。在西伯利亞也居住著很多少數民族。
㈧ 求世界各國領土面積排名
1、俄羅斯1709.82
俄羅斯面積1709.82萬平方公里(占原蘇聯領土面積的76.3%,佔地球陸地面積的11.4%),水域面積佔13%,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東西長為9000公里,橫跨11個時區;南北寬為4000公里,跨越4個氣候帶。隨著克里米亞共和國和塞瓦斯托波爾市加入俄羅斯,俄羅斯版圖新增加2.55萬平方公里。
5、巴西851.49
巴西聯邦共和國,簡稱巴西,國名源於巴西紅木。是南美洲最大的國家,享有「足球王國」的美譽。國土總面積851.49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五。總人口2.086億。與烏拉圭、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維亞、秘魯、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法屬蓋亞那十國接壤。巴西共分為26個州和1個聯邦區,州下設市。
㈨ 俄羅斯佔領了多少土耳其的領土
俄羅斯通過戰爭迫使中國先後割讓了相當於三個法國的國土(不包括蒙古)。
蒙古是在20年代初正式被分裂出去獨立的。這塊土地雖然貧瘠,但其戰略意義不可小視。它的存在使得我國北部形成了一個雞脖形,而蒙古正扼制在這雞脖之後。
一旦發生戰爭,由蒙古出兵可直接將中國北部長城外所有國土割裂出去。這就是當時蘇聯要取得這塊土地真正的意圖,也是中蒙之間的國家關系始終不睦的背景原因。
弱國無政治。中國當時的情景,內部動亂國力衰弱,北洋政府風雨飄搖自顧不暇,怎敢得罪北方強敵。對於這種掠奪只能聽之任之任人宰割,這很悲劇。
(9)俄佔領芬蘭與土耳其多少領土擴展閱讀:
奧斯曼帝國的君主蘇丹視自己為天下之主,它將游牧部落的傳統、波斯的藝術修養、拜占庭的政治文明和阿拉伯的科學文化融於一身,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及伊斯蘭文化,因而東西文明在其得以統合。
奧斯曼帝國位處東西文明交匯處,並掌握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線達六個世紀之久。在其存在期間,不止一次實行伊斯蘭化及現代化改革,使得東西文明的界限日趨模糊。奧斯曼帝國對西方文明影響舉足輕重,其建築師希南名留至今。
16世紀,蘇萊曼大帝在位之時,日趨鼎盛,其領土在17世紀更達最高峰。在巴巴羅薩·海雷丁的帶領下,其海軍更掌控地中海。
㈩ 俄羅斯侵略過哪些國家
1533年,立國不到50年的俄羅斯先後吞並了普斯科夫和梁贊,從立陶宛奪取了斯摩棱斯克。
1547年,俄羅斯的統治者伊凡四世被東正教主教宣布為羅馬帝國的繼承者,從此帝國的最高統治者被稱為沙皇。在伊凡四世在位期間,他先後發動了多次遠征喀山的戰爭,最終將喀山汗國並入了俄羅斯的版圖,之後,為了打通地中海的入海口,伊凡四世發動了持續25年的立沃尼亞戰爭。
1583年,伊凡四世病逝。1598年,繼任沙皇費多爾也病逝,由於無後,留里克王朝自此終結。在經過了15年的內部斗爭之後,1613年,米哈伊爾·羅曼諾夫被加冕為沙皇,從此開始了羅曼諾夫王朝在俄羅斯長達300多年的統治。
1689年,彼得一世親政,他大刀闊斧的對俄羅斯帝國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革,拉開了俄羅斯快速崛起的序幕。彼得一世的改革就其直接目的而言是為了改變俄國貧窮落後的面貌,增強國的經濟軍事實力;而就其根本目的來看則是維奇向外擴張、奪取世界霸權奠定基礎。
圍繞稱霸這一國整體目標,彼得一世所確立的國戰略發生了從地域性蠶食向世界性侵略的轉變。這個轉變的基本標志,一是從蠶食周邊土地轉變為爭奪海洋;二是從爭奪東歐霸權轉變為爭奪以歐洲為重點的世界霸權。彼得一世在位期間先後發動了的主要展示包括連次遠征雅俗、北方戰爭、進軍普魯特河、遠征波斯、入侵我國黑龍江流域、奪取遠東水域、侵佔堪察加半島和千島群島。通過這些戰爭,俄羅斯不僅大大拓展了疆域,而且奪佔了面向波羅的海、黑海和太平洋的入海口,使俄羅斯由內陸國成為瀕海強國。由於彼得一世對俄羅斯擴張和崛起的巨大功績,1721年,彼得一世獲得了「大帝」和「祖國之父」的尊號,俄羅斯也正式改名為「俄羅斯帝國」。
1725年,彼得大帝病逝,俄羅斯政局一度陷入混亂。即使是在國內政局混亂的情況下俄羅斯的沙皇們仍然念念不忘對外擴張侵略。在東方,俄羅斯除了進一步加強對我國黑龍江流域的入侵外,在1741年越過白令海峽侵入了阿留申群島和阿拉斯加。在西方,通過與瑞典的戰爭將帝國的西北邊境推進到庫門聶河一線。此外,還不同程度地參加了「七年戰爭」、波蘭王位繼承戰爭、對土耳其戰爭等。
1762年,葉卡捷琳娜二世成為俄羅斯沙皇。作為彼得一世對內對外政策的繼承者,葉卡捷琳娜二世繼承了沙俄歷來以軍事為手段的領土擴張政策。南入黑海,西吞波蘭,北控芬蘭。鞏固和擴大了俄國在彼得一世時期所佔領的波羅的海亞南地區的地位。將克里木半島、諾曼半島和庫班河南岸地區納入其管轄之下,在此基礎上組建了黑海艦隊,以克里木半島為基地積極向東南歐、中近東以及地中海地區擴張。同時,通過瓜分波蘭,把俄羅斯的西部邊界從比聶伯河推進至涅曼河和布格河一線,深入中歐,為干涉歐洲事務打開了方便之門。
1796年葉卡捷琳娜二世病逝,繼任的保羅一世沙皇1801年死於宮廷政變,皇太子亞歷山大一世即位。亞歷山大一世在位期間堅持以同拿破崙爭霸為其對外政策的中心,並繼續向高加索、黑海和芬蘭方向擴張。1809年,吞並芬蘭。1812年佔領了土耳其的比薩拉比亞地區和南高加索地區。1813年將喬治亞、亞塞拜然和達吉斯坦並入俄國。
1825年,有「棍棒」沙皇之稱的尼古拉一世登基。他將繼續保持拿破崙戰爭之後俄羅斯取得的歐洲霸權和控制博斯普魯斯海峽,擴大俄國在巴爾乾和南高加索的勢力作為俄羅斯帝國對外政策的兩個主要目標。1826年到1828年,通過對波斯的侵略戰爭吞並了亞美尼亞地區。1828年底到1829年再次入侵土耳其,割佔了多瑙河口及其附屬島嶼以及黑海東岸的廣大地區,將土耳其的勢力徹底逐出了南高加速,強迫土耳其承諾向俄羅斯無條件開放土耳其海峽。在東方,則加緊對我國領土的蠶食,於1853年佔領庫頁島,到1857年已經實際控制了我國黑龍江以北的廣大地區。1853年,尼古拉一世發動了旨在佔領伊斯坦布爾,徹底吞並土耳其的克里米亞戰爭,但由於其侵略擴張的胃口超出了自己的實力,這場戰爭在英法的干涉下以失敗告終。
1855年即位的亞歷山大二世因其開明的對內政策被稱為「解放者」沙皇,然而在對外擴張上卻一如其先祖野蠻而貪婪。僅對我國,通過1858年5月的《璦琿條約》、11月的《北京條約》和1864年的《勘份西北界約記》,攫取了近1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而其繼任者亞歷山大三世更是變本加厲,將中亞地區39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部變成了沙俄的殖民地,並進一步蠶食了我國7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1894年,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登基。此時的俄羅斯帝國已經是江河日下,國內矛盾日益尖銳突出。即使在這樣一種即將面臨崩潰的局勢下,俄羅斯帝國仍然在繼續著對外擴張的步伐。1911年,俄羅斯策動外蒙獨立,入侵中國唐努烏梁海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