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被俄羅斯佔領了多少領土
Ⅰ 土耳其人口和國土面積是多少
土耳其國土面積783600km²、人口數8315.5萬。
土耳其共和國,是一個橫跨歐亞兩洲的國家,國土包括西亞的小亞細亞半島和南歐巴爾干半島的東色雷斯地區。在安納托利亞半島和東色雷斯地區之間的,是由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和達達尼爾海峽組成的土耳其海峽,是連接黑海以及地中海的唯一航道。海岸線長7200公里,陸地邊境線長2648公里,國土面積78.36萬平方公里。
截至2020年12月,土耳其人口8315.5萬,土耳其族佔80%以上,庫爾德族約佔15%,還有少數高加索人、亞美尼亞人、希臘人、阿拉伯人和猶太人。人口結構比較年輕,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其中23%的人居住在伊斯坦布爾、伊茲密爾和安卡拉這三大城市。
地形地貌:
土耳其地形復雜,從沿海平原到山區草場,從雪松林到綿延的大草原。這里是世界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Ⅱ 土耳其原來屬於蘇聯嗎
土耳其不屬於蘇聯。只是有部分領土被沙俄侵佔。
土耳其一直被沙皇俄國侵略。但是其領土的主題部分(安納托利亞)從未被俄羅斯佔領過。
所以,土耳其不是從蘇聯分出來的。
由於常年受沙俄侵略,所以土耳其與蘇聯的很多加盟共和國都是鄰居。比如烏克蘭、喬治亞、亞塞拜然、亞美尼亞。甚至著名的克里米亞半島,也是沙俄時代,從土耳其手中搶奪來的。
Ⅲ 土耳其為什麼與俄羅斯結下世仇
俄羅斯一向侵略擴張成性,17世紀以前俄國實質上是一個內陸國家。為了爭奪黑海的出海口,高加索以及巴爾乾地區,從1676到1921和奧斯曼土耳其打了十二次戰爭,俄羅斯佔領大量原屬於奧斯曼土耳其的領土,是三百年世仇。
Ⅳ 土爾其國土面積人口
土耳其國土面積78.36萬平方公里,人口80,745,020人(2017年)。
土耳其極盛時建立的奧斯曼帝國,勢力達歐亞非三大洲,領有南歐、巴爾干半島、中東及北非之大部分領土和屬地,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裏海及波斯灣,北及今之奧地利和斯洛維尼亞,南及今北蘇丹與葉門。
自消滅東羅馬帝國後,定都於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爾,且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1914年8月奧斯曼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加入同盟國作戰,並於1918年戰敗。喪失了大片領土,帝國從此土崩瓦解。
土耳其人是現代土耳其共和國的主體民族,全部都是從11世紀以後由中亞遷入小亞細亞的,大多數人信奉伊斯蘭教的遜尼派,少數人信奉伊斯蘭教什葉派,土耳其族佔80%以上,庫爾德族約佔15%。
庫爾德人是土耳其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有1400萬人,其中大約700萬人生活在東部和東南部大片地廣人稀的地區。土耳其的庫爾德人大多數是穆斯林,他們在語言、文化和家庭傳統上與土耳其人大相徑庭。
(4)土耳其被俄羅斯佔領了多少領土擴展閱讀:
土耳其礦物資源豐富。主要有硼、鉻、鐵、銅、鋁礬土及煤等。三氧化二硼和鉻礦儲量均居世界前列。森林面積廣大,凡湖盛產魚和鹽,安納托利亞高原有廣闊牧場。水力資源亦較豐富,在主要河流的峽谷上築水壩建水庫,發展水電和灌溉事業。[6]
土耳其境內有產石油及天然氣,但產量不足以自足,必須從國外進口,然於北安那托利亞黑海沿岸東色雷斯伊斯肯德倫灣及南安內托利亞地區近敘利亞及伊拉克邊境發現油田,可望使自給率提高。
土耳其建有油管1738公里,天然氣管708公里,巴庫-第比利斯-油管為世界第二長油管,於2005年5月10日開始營運。此油管將原油由裏海盆地送至土耳其第中海沿岸的Ceyhan港。計劃中的Nabucco管線則是運輸天然氣從裏海盆地經土耳其送至歐盟國家。
Blue Stream為已營運的天然氣管,可將天然氣由俄羅斯運至土耳其,於2005年11月17日啟用。大布里士-安卡拉天然氣管長2577公里,銜接北伊朗至安卡拉森林主要是針葉林,大約佔全國面積的1/4,主要分布在黑海周圍,但很少開發。
隨著生活水平提升,能源消耗亦隨之增加,土耳其政府計劃興建核能發電廠以增加裝機容量。興建核能發電廠最早於1960年代被提出,但廠商出價過高及安全因素而持續被取消。
Ⅳ 土耳其大舉進犯,侵略1.5萬公頃敘利亞領土,為何美俄不敢吭氣呢
10月20日,土耳其對外界表示,作為土耳其停火的條件,美俄應當允許土耳其在整個幼發拉底河東北區域建設安全區,該區域長達400公里,縱深達30多公里。面積高達1.5萬平方公里。為什麼美國和俄羅斯要答應土耳其的這一要求呢?先來說說美國,目前美國早已放棄了庫爾德武裝,而且從宏觀上來看,美軍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整體上是比較失敗的,目前美國在敘利亞的勢力范圍已經沒剩多少了,現在美國繼續解決敘利亞的爛攤子,所以美國希望以讓步來換取停火。
土耳其能夠佔領這里,還是很有底氣的,首先來說,這里靠近土耳其,所以這里的人對於土耳其軍隊還是很歡迎的,其次,土耳其控制著幼發拉底河上游兩百多個大大小小的水壩,在這里有著絕對的話語權,人們當然是跟著誰混最舒服就支持誰,當年庫爾德人在這里的時候,土耳其會刻意控制下游的水量,導致這里的農民叫苦不迭,所以現在這里的人很歡迎土耳其人,說回問題本身,筆者認為這並不算俄羅食言,畢竟俄羅斯也努力談判過,而且土耳其建立的是軍事緩沖區,名義上也只是暫時控制這里而已。
Ⅵ 俄羅斯侵略過哪些國家
1533年,立國不到50年的俄羅斯先後吞並了普斯科夫和梁贊,從立陶宛奪取了斯摩棱斯克。
1547年,俄羅斯的統治者伊凡四世被東正教主教宣布為羅馬帝國的繼承者,從此帝國的最高統治者被稱為沙皇。在伊凡四世在位期間,他先後發動了多次遠征喀山的戰爭,最終將喀山汗國並入了俄羅斯的版圖,之後,為了打通地中海的入海口,伊凡四世發動了持續25年的立沃尼亞戰爭。
1583年,伊凡四世病逝。1598年,繼任沙皇費多爾也病逝,由於無後,留里克王朝自此終結。在經過了15年的內部斗爭之後,1613年,米哈伊爾·羅曼諾夫被加冕為沙皇,從此開始了羅曼諾夫王朝在俄羅斯長達300多年的統治。
1689年,彼得一世親政,他大刀闊斧的對俄羅斯帝國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革,拉開了俄羅斯快速崛起的序幕。彼得一世的改革就其直接目的而言是為了改變俄國貧窮落後的面貌,增強國的經濟軍事實力;而就其根本目的來看則是維奇向外擴張、奪取世界霸權奠定基礎。
圍繞稱霸這一國整體目標,彼得一世所確立的國戰略發生了從地域性蠶食向世界性侵略的轉變。這個轉變的基本標志,一是從蠶食周邊土地轉變為爭奪海洋;二是從爭奪東歐霸權轉變為爭奪以歐洲為重點的世界霸權。彼得一世在位期間先後發動了的主要展示包括連次遠征雅俗、北方戰爭、進軍普魯特河、遠征波斯、入侵我國黑龍江流域、奪取遠東水域、侵佔堪察加半島和千島群島。通過這些戰爭,俄羅斯不僅大大拓展了疆域,而且奪佔了面向波羅的海、黑海和太平洋的入海口,使俄羅斯由內陸國成為瀕海強國。由於彼得一世對俄羅斯擴張和崛起的巨大功績,1721年,彼得一世獲得了「大帝」和「祖國之父」的尊號,俄羅斯也正式改名為「俄羅斯帝國」。
1725年,彼得大帝病逝,俄羅斯政局一度陷入混亂。即使是在國內政局混亂的情況下俄羅斯的沙皇們仍然念念不忘對外擴張侵略。在東方,俄羅斯除了進一步加強對我國黑龍江流域的入侵外,在1741年越過白令海峽侵入了阿留申群島和阿拉斯加。在西方,通過與瑞典的戰爭將帝國的西北邊境推進到庫門聶河一線。此外,還不同程度地參加了「七年戰爭」、波蘭王位繼承戰爭、對土耳其戰爭等。
1762年,葉卡捷琳娜二世成為俄羅斯沙皇。作為彼得一世對內對外政策的繼承者,葉卡捷琳娜二世繼承了沙俄歷來以軍事為手段的領土擴張政策。南入黑海,西吞波蘭,北控芬蘭。鞏固和擴大了俄國在彼得一世時期所佔領的波羅的海亞南地區的地位。將克里木半島、諾曼半島和庫班河南岸地區納入其管轄之下,在此基礎上組建了黑海艦隊,以克里木半島為基地積極向東南歐、中近東以及地中海地區擴張。同時,通過瓜分波蘭,把俄羅斯的西部邊界從比聶伯河推進至涅曼河和布格河一線,深入中歐,為干涉歐洲事務打開了方便之門。
1796年葉卡捷琳娜二世病逝,繼任的保羅一世沙皇1801年死於宮廷政變,皇太子亞歷山大一世即位。亞歷山大一世在位期間堅持以同拿破崙爭霸為其對外政策的中心,並繼續向高加索、黑海和芬蘭方向擴張。1809年,吞並芬蘭。1812年佔領了土耳其的比薩拉比亞地區和南高加索地區。1813年將喬治亞、亞塞拜然和達吉斯坦並入俄國。
1825年,有「棍棒」沙皇之稱的尼古拉一世登基。他將繼續保持拿破崙戰爭之後俄羅斯取得的歐洲霸權和控制博斯普魯斯海峽,擴大俄國在巴爾乾和南高加索的勢力作為俄羅斯帝國對外政策的兩個主要目標。1826年到1828年,通過對波斯的侵略戰爭吞並了亞美尼亞地區。1828年底到1829年再次入侵土耳其,割佔了多瑙河口及其附屬島嶼以及黑海東岸的廣大地區,將土耳其的勢力徹底逐出了南高加速,強迫土耳其承諾向俄羅斯無條件開放土耳其海峽。在東方,則加緊對我國領土的蠶食,於1853年佔領庫頁島,到1857年已經實際控制了我國黑龍江以北的廣大地區。1853年,尼古拉一世發動了旨在佔領伊斯坦布爾,徹底吞並土耳其的克里米亞戰爭,但由於其侵略擴張的胃口超出了自己的實力,這場戰爭在英法的干涉下以失敗告終。
1855年即位的亞歷山大二世因其開明的對內政策被稱為「解放者」沙皇,然而在對外擴張上卻一如其先祖野蠻而貪婪。僅對我國,通過1858年5月的《璦琿條約》、11月的《北京條約》和1864年的《勘份西北界約記》,攫取了近1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而其繼任者亞歷山大三世更是變本加厲,將中亞地區39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部變成了沙俄的殖民地,並進一步蠶食了我國7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1894年,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登基。此時的俄羅斯帝國已經是江河日下,國內矛盾日益尖銳突出。即使在這樣一種即將面臨崩潰的局勢下,俄羅斯帝國仍然在繼續著對外擴張的步伐。1911年,俄羅斯策動外蒙獨立,入侵中國唐努烏梁海地區。
Ⅶ 俄羅斯佔領了多少土耳其的領土
俄羅斯通過戰爭迫使中國先後割讓了相當於三個法國的國土(不包括蒙古)。
蒙古是在20年代初正式被分裂出去獨立的。這塊土地雖然貧瘠,但其戰略意義不可小視。它的存在使得我國北部形成了一個雞脖形,而蒙古正扼制在這雞脖之後。
一旦發生戰爭,由蒙古出兵可直接將中國北部長城外所有國土割裂出去。這就是當時蘇聯要取得這塊土地真正的意圖,也是中蒙之間的國家關系始終不睦的背景原因。
弱國無政治。中國當時的情景,內部動亂國力衰弱,北洋政府風雨飄搖自顧不暇,怎敢得罪北方強敵。對於這種掠奪只能聽之任之任人宰割,這很悲劇。
(7)土耳其被俄羅斯佔領了多少領土擴展閱讀:
奧斯曼帝國的君主蘇丹視自己為天下之主,它將游牧部落的傳統、波斯的藝術修養、拜占庭的政治文明和阿拉伯的科學文化融於一身,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及伊斯蘭文化,因而東西文明在其得以統合。
奧斯曼帝國位處東西文明交匯處,並掌握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線達六個世紀之久。在其存在期間,不止一次實行伊斯蘭化及現代化改革,使得東西文明的界限日趨模糊。奧斯曼帝國對西方文明影響舉足輕重,其建築師希南名留至今。
16世紀,蘇萊曼大帝在位之時,日趨鼎盛,其領土在17世紀更達最高峰。在巴巴羅薩·海雷丁的帶領下,其海軍更掌控地中海。
Ⅷ 土耳其和俄羅斯的關系是什麼
世仇地緣戰略上的對手競爭大於合作但並不意味著它們不能合作,但從長遠看他們之間是矛盾佔主要地位的。
1,俄羅斯與土耳其之間的關系也許就是一個最好的範例。自2015年俄羅斯武裝力量正式介入敘利亞內戰以後,俄土關系一度變得異常緊張。2015年11月24日土耳其軍方擊落一架俄軍蘇-24戰斗轟炸機並導致一名俄軍飛行員喪生,由此兩國關系跌到了谷底。
2,依照當時的緊張氣氛,即便俄軍真把土耳其境內的什麼目標給轟了,恐怕人們也不會感覺到太意外。而不久之後,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的態度轉變之快同樣讓人始料未及,埃爾多安不僅在態度上對俄迅速軟化,甚至提出可以向俄軍提供軍事基地。
3,不久之後,土耳其爆發了針對埃爾多安的政變,而這一次俄國人選擇了支持埃爾多安,其態度要比歐美國家明確得多,甚至有消息稱,關於土軍方發動政變的情報,最早是由俄羅斯情報部門提供給埃爾多安的,這是否屬實我們不得而知,但俄羅斯對埃爾多安的支持則是顯而易見的。
4,要想把這種亂糟糟的關系搞清楚,我們恐怕要把時間退回到1453年。當時,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軍隊正在猛攻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都城君士坦丁堡,在經過慘烈的攻城戰之後,土耳其士兵如同潮水般攻入城內。
5,東羅馬帝國的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在守城戰中戰死,兩個兒子一個戰死,一個投降。由此東羅馬正式宣告滅亡,君士坦丁堡也就成了現在的伊斯坦布爾。至此,歐洲基督教文明開始處於奧斯曼帝國的兵鋒之下。
6,在君士坦丁堡被攻破時,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婭公主和她的父親卻成功逃了出來,並且一路跑到羅馬尋求庇護。1472年,羅馬天主教教廷做出了一個決定:將已經成年的索菲婭公主嫁給了莫斯科大公國的伊凡三世。
7,羅馬教廷之所以要促成與莫斯科公國的聯姻,本質上還是來自奧斯曼帝國的巨大壓力。東羅馬帝國被滅後,土耳其人很快又佔領了巴爾干半島,這也為五百多年後的南斯拉夫分裂埋下了伏筆,此時羅馬教廷所處的義大利半島已經岌岌可危。如果能讓伊凡三世率軍南下,向土耳其人開戰,那麼這個危機就可以得到緩解。
8,從16世紀中後期伊凡雷帝時代開始,俄羅斯開始大舉擴張領土,到公元17世紀,俄羅斯與奧斯曼土耳其兩個帝國終於開始了正面碰撞。
8,對於俄國上層而言,「南下」幾乎是一個永久的戰略命題,其主要方向大致是今天的南亞,中亞,西亞以及北非地區,再具體說,俄國的南下戰略有兩條路徑:一條是越過高加索山脈南下,直抵伊朗,最終控制波斯灣;另一條是從費爾干納盆地向南進入阿富汗,切開開伯爾山口。數百年來,這一戰略幾乎從未變化。
9,從17世紀開始,奧斯曼帝國已經開始逐步轉入頹勢,面對俄羅斯一直是敗多勝少。通過200多年的不斷交戰,俄國人將與土耳其交戰的戰場逐步從烏克蘭推到了西亞地區。
10,他們從土耳其手中先後奪下了克里米亞半島以及高加索地區的喬治亞和亞美尼亞,並且讓羅馬尼亞和塞爾維亞脫離了土耳其的統治,成了獨立國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俄羅斯的崛起史其實就是土耳其的衰敗史。